修行茶馆
一切风水吉地的根源!
一位富豪买了块地,修了别墅,后院更有多棵百年的荔枝树。当初买地时他看中的就是这些荔枝树,因为他老婆喜欢吃荔枝。
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原本不怎么相信风水的富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大师姓德,从事这一行三十余年,圈内很有名气。
在火车站接德大师吃过午饭后,富豪开车载着大师前往自己的住宅。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先生都是避让。
德大师笑道:开车挺稳当呢!香港大师观察着一切。
富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
行至镇上,街道更狭窄了,富豪放慢了车速。
一名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富豪脚踏刹车堪堪避开。小孩笑嘻嘻的跑过去以后,他并没有踩油门前行,而是看着巷子口,似乎在等着什么。片刻,又有一名小孩冲了出来,追赶着先前那名小孩远去。
德大师讶然问:你怎么知道后头还有小孩?
富豪耸耸肩,小孩子都是追追打打,光是一个人他可不会笑得这么开心。
德大师竖起了大拇指,笑道:真有心。
到了自家的别墅,下车,拿着门钥匙准备开门,后院突然飞起七八只鸟,见状,富豪停在门口,抱歉的向德大师说道:麻烦大师稍等一会。
有什么事吗?德大师再次讶然。
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我们的荔枝,我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掉下来出事就不好了,先让他们摘一会儿,我们在外边先看看 富豪笑说道。
德大师默然片刻:你送我回火车站吧,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
这次轮到富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
是的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
..........。
其实人的行为就是风水......也是命运......没有品行、自私自利之人,再怎么勤奋努力奔波,也许只有徒劳。(摘自网络)
 
---------------------------
 
有的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当然是对!
 
但是,这样是不是祖先所作的善业由子孙来继承,祖先所作的恶业也必须要由子孙来承受呢? 
 
但是如果这个道理成立的话,那世间的因果有没有道理?合不合乎逻辑呢?
 
作恶的祖先把他的果留给子孙,那他自己怎么办呢?所以,这其实不是佛法真正的道理。
 
但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用来劝人家为善,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佛法真正的究竟道理来讲的话,其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与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还是跟子孙自己的福报有关系;因为祖先所作的善业,如果再加上这个子孙过去也有善业的业种,自然会跟祖先所积的这个善业、这个福业相应,所以就会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但是也未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如果这个子孙,过去世本身就是为恶之徒,乃至于这一世,他本身还是为恶之徒的话,那他想要去引生过去福业的业种,来跟祖先这个福业相应,那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真正成就因果的道理。那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这个道理;要不然话有一句叫作歹竹出好笋,这句话就没有办法成立了。也就是说,虽然他出生于一个不好的家庭,但是这个小孩洁身自重,他自己还是有他的福业存在,为什么呢?
 
因为积不善之家,虽然会有这个余殃,那是因为,如果你的子孙自己本身也为恶的话,自然而然会跟祖先所造恶业的这些恶果相应,这叫作相应共鸣,叫作物以类聚。
 
但是,如果子孙过去有极大的善根,这一世所作的又都是善业的话,它自然而然会引动过去所造的这个福业,就会跟祖先留下来的这个恶业互相远离,他跟自己过去世所造的这个福业是会相应的。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劝善可以,但是并不符合真正的因果道理。
 
......
 
我们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命是正报,运是依报。什么是正报呢?
 
正报就是因为你过去世所造的异熟果报,你过去世所造的身口意行,落谢下来的异熟果。那这异熟果为什么称为异熟呢?因为是异生而熟、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也就是说,你成就了你未来世的五阴身;你未来世的五阴身,包含了你的色受想行识;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的命;这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你每一世命的一个展现,这是你的正报。
 
你这个色受想行识,含藏了你的六识种,乃至于你的身口意行的业种;这身口意行的业种,自然而然会去相应于你这一世所有的这些果报,这个是你的正报。所以命其实是正报。但是命能不能改呢?命能改!
 
命能改是必须依着什么改呢?命要改的话,必须要奉行五戒十善,必须要受持五戒十善,让你的身口意行清净,你才有办法改命。你这个命,有没有办法现世改呢?现世改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你这个命只有等到未来世的异熟果成就,才有办法慢慢地把它改过来。
 
你这一世所谓的改命,依修持佛法去修行的话,自然而然会成就未来世的一个异熟果报的、可爱异熟果的正报。所以我们说命是正报。
 
那运和风水其实是依报,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后天运,还有风水。风水其实是依着你所处的环境而说,也就是你生存的环境。你生存的环境有人、事、时、地、物这些东西互相影响;也就是说,你所处的空间,你所处的时间,你所相处的眷属,这些都是属于你的依报。
 
这是属于你的、后生的、运的部分,会跟你互相影响。这一部分能不能改善呢?当然能改善!如何改善?还是要依着佛法修持五戒十善,自然而然,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会慢慢改善;乃至于相应于所受生的依报土之间的关系,也会慢慢改善。
 
所以正报跟依报其实是互相影响的。正报跟依报不是互相隔离的;正报与依报之间本身就是:正报影响了依报,依报影响了正报。
 
也就是说你过去世所作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会影响到你未来世所要受生的地方;这一世成就的善果跟恶果,自然会跟你这一世所应该要出生的环境会相应;出生的环境就是所谓的依报,正报跟依报,其实是互相相应的。
 
所以,你这一世所处的环境的依报如果不好的话,就必须要明白,一定是因为过去世所造善业及恶业果报的影响。
 
那阴宅风水会影响子孙跟未来世的自己,这是因为不可知执受,跟意根的执着性有关系。阴宅的风水,会不会影响到子孙呢?会影响到子孙。会不会影响到未来世的自己呢?会影响到未来世的自己。
 
这是不是因为风水的本身呢 ?不是,是因为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是跟意根遍计所执性的执著性有关系。什么叫作不可知执受呢?这个情形展现在什么地方呢?
 
譬如说,有的人这一世有某种头痛的病,从头到尾都没有办法医好,但是看了医生以后,又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发觉他这个头痛病的缘由,是因为有一次,----因为催眠(有的人是因为在特殊的因缘底下),知道说你过去世的子孙没有把你过去世的这个尸身处理好,所以影响到你这一世的异熟果报。为什么影响这个异熟果报呢?就是因为来自于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
 
那命运跟风水可以不可以改呢?命运跟风水,到底是跟什么东西有关系呢?命运跟风水,其实是跟福德有关系。有的人去改了风水、改了命运以后,他真的确实是已经改好了;但是是因为改风水改好的吗?
 
其实不是。是因为福德的关系。是因为他有福德,才会跟这样的一个因缘相应。所以我们说福地福人居,与其说福地福人居,其实是福人居福地。
 
以前就有一个故事。有一个风水师到山上去的时候,因为口渴,就跟一个乡村的老伯伯要一杯茶,这个乡村的老伯伯就奉给他一杯热茶,但在上面洒了稻壳粗糠;这个风水师喝了以后心里面就嘀咕!
 
觉得奉给他这杯水不诚意,就问这个老伯伯说:你家的那一边有一块地是谁的?老伯伯说是他的。风水师就跟老伯伯讲:你这一块地是福地,你必须要在这个地方盖房子,你代代的子孙就能够获得这个风水宝地。这个老伯伯也听信他的话,就在那个地方盖了房子,结果真的家业非常的兴盛。
 
有一天这个风水师又再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就非常纳闷,因为他当时其实是起了恶念,那一块地其实是极为恶劣之地,从风水学来讲,其实是不好的地方;但是他因为起了瞋心,认为给的那一杯水不够诚意,所以就指示、指引老伯伯到这块不好的地去盖房子。他很纳闷,就去问老伯伯最近的发展,想看看他的状况是怎么样?也询问一下当时喝那一杯茶时的情形。
 
老伯伯就告诉他说:当时因为你刚爬山上来,一般都是会比较口渴,比较口渴的时候如果冒然的把冷水喝下去的话,是会伤身体的,所以我就用了热水再洒上稻壳,让你慢慢的饮下这个热水,对身体的伤害才会比较小,还会对身体有帮助。风水师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他是以恶心、以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
 
从这里就能够知道,从风水师的角度来看是一块没有福德之地,为什么这个人用了以后会有福德呢?如果风水的道理是绝对的道理的话,那他指引老伯到这个不好的风水之地去盖房子,应该是他自己乃至于代代的子孙,都要遇到不好的遭遇才对;但是偏偏这个老者,乃至于他的子孙,家业越来越兴旺。这是什么道理呢?
 
就是因为他们的福德,他们的身、口、意行是行善,累积了这样的福德,所以反而跟这一块地的福德相应了!所以我们说,佛教不否定命相还有风水,但是命相跟风水,仍然不离因果律,这也是众生福德的反射。
 
因为命相、风水一样是因果律里面所含摄的,如果离开因果律的话,就没有所谓的命相跟风水了。但是如果依着因果律来谈的话,命相跟风水这个现象界的一个事实,其实它是存在的。
 
但是佛是禁止弟子从事、追求命相堪舆[kān yú]的(相地形、看风水为堪舆),这是为防止众生因为不明白因果的真相,而落入了邪见;虽然这个风水堪舆,有它的道理存在,但是你去追求命相,还有风水堪舆,这是颠倒的。
 
那应该追求什么呢?应该要去受持五戒,应该要去行十善业。受持五戒、行十善业,自然而然就能够跟你的福德相应;跟你福德相应的话,所谓的福地福人居,就是福人居福地了。
 
所以,这些福地,所谓风水学所说的福地,不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众生不明真相的缘故,纵然修福也与我见、见取见以及戒禁取见相应,还是难离生死啊!所以,命相跟风水,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一样不离三世因果,一样离不开众生所应该要修集的福业这个真正的道理。
 
作者:余正文老师
 
内容均来自三摩地网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