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六度
二种无我

接下来谈二种无我,也就是人无我及法无我。所谓人无我,乃是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无有一法是真实。能够如此了知,以及能够现前一一观察蕴、处、界诸法都没有真实我的体性,就有了人无我智。

  例如 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开示:

  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9

  佛开示:所谓人无我,就是远离我与我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积聚。由于无明、业种以及对三界的爱染,如来藏便出生了眼等五色根;由此五根与遍计执性的意根末那识,于是六根接触六尘而生的依他起性识阴六识即现行运作不断。一切众生的六根以及自心所显现的五阴世间、器世间等法相,众生不知这些法相都是自心如来所显现,因而产生种种的虚妄执著,犹如河流不断地流动变迁、犹如种子不断地生长变易、犹如风不断地吹动、犹如云不断地飘移变化,一切现象都是刹那变异生灭不已;躁动不安就象是猿猴、喜爱不清净的世间就象是苍蝇、对于五阴的贪爱永无餍足如同风与火交互增长一样,这些都是无始劫以来虚妄熏习所造成;如同汲水轮般,在六道中不断地轮回,并于世世轮回中出生种种色身,犹如幻术神咒促使死尸行走,犹如机关发动而使得木制、铜制、铁制等人像能够运动;对这些蕴处界的种种法相,能够深入了知其虚妄而发起的智慧,名为人无我智。

  经中已经明示:对于三界我之七转识,以及我所之阴界入聚、无知、业种、三界爱所生眼等五色根、六尘都是虚妄不实的,能够如是了知而断除将五阴认作是真实我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意识觉知心的我不再执以为真实,名为断我见的声闻初果人;七次人天往返可以究竟苦边,证得解脱成阿罗汉,也就是将处处作主心末那之我执,以及五阴之外我所(名声、眷属、钱财等等)、内我所(六识心的心所有法)全部断除,成为声闻四果人,于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于三界现身意。因此,学人想要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乃至能够明心见性,都必须先观察蕴处界都是虚妄的,无有一法是真实常住的体性。学人有了这样的正知见,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一去深入观察“蕴处界确实是虚妄法”而不再疑惑,不再执意识我为真实而心不动摇,就可以现前取证声闻初果的功德,也就是有了初分解脱德,未来才可能有机会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确实了知蕴处界虚妄后,才能外于蕴处界所含摄的范围,去寻觅本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如来藏。如果无法确实了知蕴处界虚妄,当然会堕于见闻觉知心种种变相中,那就永远无法脱离见闻觉知所含摄的范畴;既然无法脱离见闻觉知的范畴,当然不可能如实亲证众生本有的生命实相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菩萨能够如实现观蕴处界虚妄,有了断我见的解脱德后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才能亲证本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如来藏,因而发起了二乘人所不能得的法身德及般若德,名为证悟明心的七住位菩萨。

  所谓法无我智,乃是观察蕴处界所生的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是真实常住的。能够如实了知及亲证而发起的智慧,名为法无我智,如 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开示: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10

  经中开示:所谓法无我智,就是觉悟于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产生虚妄想及彼等虚妄相的自性,犹如阴处界本来就没有真实我,所以我与我所是不真实的。这些我与我所,乃是因为阴界入积聚、业种、无明、三界爱所系缚而辗转出生的,本来就是虚妄,并没有所谓能造我与我所之作者;诸法也是这样的道理,没有真实不坏的自相与共相。凡夫分别心所生不如实的虚妄想、不如实的虚妄想势力,不是三贤位及圣位菩萨所行境界;菩萨善知心、意、识、五法、三自性已,于诸法随即远离种种虚妄想。佛已经明示:对于所生的蕴处界诸法,能够如实了知是如来藏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所以三界诸法本身是被生法,都是虚妄法;这些是菩萨在诸法上观察真实虚妄所得的智慧,就有了法无我智的智慧。由此可以证明三乘菩提的差异:声闻的法无我智,就是三法印所说的诸法无我,亦即是声闻人是把五阴十八界加以细分;细分之后,又将心所有法再细分,因而证验诸法无我而说法无我,是于蕴处界之人无我智为基础,将蕴处界之诸法加以细分及详细观察,验证无有不坏的我,由是断尽我执、我所执,成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所以说,声闻的法无我智,是以人无我智为基础,观察蕴处界之诸法虚妄而得的,仍然不离人无我智的范围。然而,声闻虽然知道诸法是藉著种种缘而出生,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可是声闻还是觉得诸法确实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因此深恐被五欲六尘所转而下堕三恶道,所以对五欲六尘非常恐惧,视同毒蛇猛兽一般而不愿再取任何一法,因此心得决定不再改易,舍寿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于三界出生。

  声闻如是,缘觉亦复如是,乃以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诸法虚妄而得法无我智,同样是以人无我智为基础,观察蕴处界之诸法虚妄而得,与声闻人一样,觉得诸法确实存在,所以深怕未来再次受生,因为无明以及隔阴之迷的关系,就会造诸业行而枉受生死轮回苦,于舍寿时与声闻人一样,心得决定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于三界出生。这就是说,二乘人认为诸法实有,才会畏惧生死轮回之苦,所以想尽办法要赶快入无余涅槃,未来才不会再有苦与苦集的现象出现,也不会有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老病死等等诸苦出现。菩萨则不然,因为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不仅实证人无我及法无我所显的真如,可以现前观察如来藏本来不生、本来就是涅槃,而且也了知诸法都是以如来藏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都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因此转依本来无生的如来藏,不断地在蕴处界当中观察蕴处界的虚妄,去实证人我空,以及在蕴处界诸法当中观察一切诸法的现象界空与第一义真实空,去实证法我空;菩萨不仅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也断除烦恼障习气之分段生死,乃至断除所知障的变易生死,不畏惧生死苦,生生世世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救度众生,乃至成佛后都依著入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不断地广度众生无有穷尽。

----- 般若中观(连载26)----游正光老师

注9《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一切佛语心品〉,《大正藏》册16,页487,下22-30。

注1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一切佛语心品〉,《大正藏》册16,页487,下30-页488,上4。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