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茶馆
心灵鸡汤能断除烦恼吗?
谢谢你寄来两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读过那二篇文章之后,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与你分享。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篇文章的摘录:‘ 你不喜欢提着重物跟我说话,为何你却喜欢带着烦恼来跟我说话,过着你的生活呢?手酸了,放下就好,对待烦恼,不也是这样?或是这些烦恼就像是那些西红柿汁一样,是你自己用手把它们给举起来的呢? ’
是的,许多烦恼确实是我们自己放不下,这位师父很聪明的使用了提放重物的直观体验教人如何处理烦恼,知道了这点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自己适度的放下,应该就可以了却许多的烦恼。
但,这些表面上放得下的烦恼 (如文中作者被要求一直拿着瓶子直到手酸不已) ,仅仅是所有烦恼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源于习气的烦恼,需要先精进的培养定力,定力具足以后心思才会细腻,才能观照起心动念,然后在生起烦恼的瞬间予以对治;这样经过长久历缘对境的锻炼后,才能彻底改变习气,进而永离烦恼。如果没有十足的定力,遇到不如意的事,往往得要等好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平静的告诉自己要放下(请想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的骤然生气的经验)。虽然能这样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放下烦恼,让心情回归平静,已经很不容易,且是迈向圆融人生的一个好开始,但离烦恼的断除显然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而且,断除烦恼所需要的定力,并非练习放下就能养成,所以开悟的圣者----广钦老和尚曾教他的弟子在纷忙的工作中静心磨刀,以锻炼行住坐卧中的定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你所寄来的第二篇文章的摘录:‘ 因为自己不断的要得,想要做的太多,想要做得更好,超过自己所能负荷,就是贪得。当我洗碗时,急切的要赶快洗完,好去做其它有意义的事。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它是无用的小事,诸如:赶路、等车、做家事、运动等等,都是此样心态。这时我提醒自己,其实洗碗这一刻,就是生命!每一刻都是生命的片段。人生倏忽数十载,回首过去,只留下记忆已矣,所得到的其实也只有现在这一刻的感受。令当下这一刻是美好的,才是确实可以掌握的。每一刻,心都是平静的,一生就是美好的。这样一转念,当下就不敢轻忽洗碗这一刻的生命,即刻专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心,就静了,安了。 ’
这一篇文章将广钦老和尚的教示以掌握当下这一刻 (生命) 的美好诠释,表面上似乎言之成理,实际上却是张冠李戴。因为与这一则广钦老和尚的开示一起集录的,还有他与这位弟子间的数个小故事 (我有一卷完整的录音带) ,在其中一则故事中,老和尚明白告诉弟子:即便是贪恋一支草,也要再入轮回。叫弟子连一支草都不要贪恋的菩萨,怎会说出有掌握当下这一刻 (生命) 的美好含意的话呢?
更何况,上文其实根本与佛教的义理背道而驰,禅师教人活在当下、照顾脚下,完全不是一般人随口说出掌握当下这一刻 (生命) 的美好的意思,所以,虽然这篇文章的论点可以让我们更珍惜生命的时时刻刻,乃至因此得以培养专注力,使日常生活过得更平静、心安,但请千万记住:这并不是 佛的教导!
回到第一篇文章的主题,我想再进一步说的是,放下实际上不能断除烦恼。我姑且打个比方来解释:放下就好像是绕过眼前的阻碍,但绕过的时候,你心里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个阻碍,对不对?否则你何必绕道呢?但你既然知道它是所谓的阻碍,心里就一定已生起烦恼;否则怎会称为阻碍,又怎会绕道呢?所以放下根本不能断除烦恼,它充其量仅能减轻烦恼生起后的影响。反观 佛在二乘法中所教导的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性空…种种可令人趋于解脱的法门,或在大乘法所教导令人证悟、了知生命的实相,进而广度众生、渐修成佛的法门,则都可让行者当下现观一切烦恼皆空;所以根本没有绕道的必要,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的阻碍!这义理听起来很神吧,但佛世以降,数千年来,确有许许多多的行者按照 佛的开示,成就了这样的境界。
更何况,有许多烦恼是不能随便放下的,例如走到陌生的、分歧的路口,一定会因为不知如何抉择而生起烦恼,这个时候,你是否就蒙着心与眼,随便找一条路走下去?即使那是一条险恶的道路,根本到不了目的地,也没关系吗?相信你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你会在这样的路口,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再做出选择,并在沿路上适时思考刚才决定的正确性。这就说明了,有些烦恼是必须经由智慧的抉择予以消弭,不可只是一味的放下、不管它。
现在,请你再回头浏览我刚才写的段落,你就会发现,真正能断除烦恼的其实只有两大利器:定力与智慧。因为定力可以伏惑,智慧可以断惑,两者相辅相成!若是两者不具足,而只是将每个烦恼都放下,即便是修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在意、什么境界都不会烦恼的地步,仍旧不能了却三界轮回,遑论了悟生命的实相! (为什么出不了三界?什么是生命的实相?这些要等以后有机会且你有兴趣时再聊了。)
谈了许多,并非要全盘否定那两篇文章,事实上,那两篇文章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我们的烦恼,并因此让我们觉得更心安、更惬意,这些贡献不容抹煞。但那两篇文章引用了佛教的名相与事例,却有多处误解了佛教的义理 (这里仅谈到所谓的放下烦恼,其它的等到以后有机会时再聊) ,如果你就这样完全接受其说法,将来若你有机缘接触真正深广胜妙的佛法时,就有可能因为这些先入为主的成见,使你心下存疑,甚至弃金就土。而这,就是我啰唆了大半天的原因。
------《正觉电子报 第8期》<断除烦恼的两大利器> 薪传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