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经”如来藏
“此经”——这个如来藏。当一个恶人死后下堕到地狱去,哭天抢地、怨天骂地,诅咒一切有情,当他正在地狱里痛苦到不得了的时候,他的如来藏照样离见闻觉知、不贪不瞋,连一点点的生气都没有。后来终于生到天界去了,乃至让他当上某一天的天主,一生之中天乐无穷,每天在欲界天中贪著五欲、享受快乐,兴高采烈非常欢喜;可是他的“此经”真如心照样离见闻觉知,依旧不贪也不瞋。后来又因为证得四空定,死后往生到无色界天去,他的“此经”如来藏也还是如此不变。甚至于后来证得阿罗汉了,舍寿前,他的“此经”依旧如此一相不变;甚至他舍寿后入无余涅槃了,他的“此经”还是如此一相不变。如果他没有入无余涅槃而回心成为菩萨,死后重新受生时又证悟“此经”而成为实义菩萨了,他的“此经”在他这个菩萨身上,还是同样一相而不改变。将来成佛了,他的“此经”金刚心如来藏还是一样都不动心,永远都是这么一相,叫作真如相。(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十方如来示现入无余涅槃
从事相上来说,十方如来成佛之后,庄严报身永远不坏,却在人间示现应化身的生住异灭,乃至入无余涅槃。如果你修到初地以后舍报时,不往生去极乐世界,而是生到娑婆世界的色究竟天密严净土,就能看见 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卢舍那佛,那时你往后脑勺一拍说:“原来释迦牟尼佛没有去!”因为这样,才叫作如来,原来 世尊还在宣说一切种智。正因为真实如来永远没有坏灭的时候,所以说祂的来去只是一种示现;既然是示现,根本就没有去,所以叫作如去──在中国则是名为如来,这也是如。又,到了究竟佛地的时候,如来的法身、报身、化身都具备了离两边的如;都具备了不来不去的体性,所以叫作如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63-64。)
八地菩萨具足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实证能力
八地菩萨的自在与阿罗汉、辟支佛不相同,八地菩萨的自在,不但是已经具足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实证能力,并且进而断除很多的习气种子,并且还有非常深厚的无生法忍的证量,所以八地菩萨能以定果色的功德随意变现──于相自在、于土自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247-248。)
入胎识是涅槃的实际
意识是识阴所摄,而这一个入胎出生识阴的心,祂所生的蕴处界是缘起性空,可是祂自己不是缘起性空,祂是常住的、是涅槃的实际。这个涅槃的实际生了蕴处界,意识正好摄在十八界中;而蕴处界缘起性空,所以缘起性空的道理是从蕴处界来的;而蕴处界却是从这个住胎的本识中出生的;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之理,一定要依这个本识来说,才有缘起性空可说。这样的缘起性空才是清净法,才是本性清净,不管什么人都是本来如是。(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330-331。)
二乘入无余涅槃
二乘人舍报时是要把六根与六识全都灭掉而入无余涅槃的,大乘菩萨却不是如此。(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98。)
二乘入无余涅槃灰身泯智
泯就是消灭、隐没的意思。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后,色身茶毘了,变成灰了,所以说是灰身。既然色身已经茶毘成骨灰了,他就不再有意识心重新出生,因为他们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说不再去受生接受下一世的蕴处界有;既然不受后有,就不再有来世的意识觉知心重新生起,所以就不可能再有解脱道的智慧可以为众生宣说,因此叫做泯智。所以经中凡是说到灰身泯智就一定是讲二乘圣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27。)
二乘世俗谛
世俗谛是二乘菩提,它讲的都是世俗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心所法,全都属于三界中法,所以叫作世俗法;世俗法都是有因有缘而成住坏灭的,这是世俗法的真实不变的道理,就是缘起然后性空,不能久住。假使能认清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与性空,就知道五阴十八界我是假我,是生灭法;却有另一个真我常住不坏,就愿意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实证无余涅槃。灭掉自己而不再有来世的五阴出生,一切的生死苦就不存在了,就是无余涅槃,世俗谛就这么简单;可是到末法时代的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真理;所以大师们都想要留著识阴继续存在人间而不受三界诸苦,那都是妄想,永远不可能达到,也违背 佛陀的二乘菩提正教。(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二乘涅槃
二乘圣者所证的有余、无余涅槃,都是依他们五阴死后如来藏不再出生三界我,独住于涅槃中来施设的;所以二乘圣者死后不生不灭的境界,其实就是他们的如来藏独存而不再出生后世五阴的境界,所以二乘涅槃仍是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施设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3。)
二乘涅槃不知不见
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是“不知、不见,如是知见”;这都是《阿含经》中讲的,说阿罗汉证得有余涅槃以后,不知也不见,就这样知涅槃,这样见涅槃。那意思代表什么?就在告诉我们说:阿罗汉所证的涅槃,他们灭掉了五阴十八界以后,剩下各自的如来藏真实存在而常住不变;但如来藏自己对六尘是不知也不见的,阿罗汉就这样知涅槃,这样见涅槃。所以涅槃是依阿罗汉所证的那个断除见惑、思惑以后,灭掉自己五蕴而剩下的那个入胎识来说,依他们的第八识境界来施设涅槃。可是阿罗汉生前并没有证得这个第八识金刚心,而他们死后,他们又已经不在了,更无法了知这个金刚心何在,所以他们始终看不见涅槃之中到底是什么。(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二乘涅槃有出有入
因为大涅槃跟二乘涅槃不一样,二乘涅槃是有出有入的,若是不在涅槃中,就是未入涅槃,方便称之为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94。)
二乘涅槃灰身泯智
二乘人所证的涅槃是什么?叫作灰身泯智。他们舍报了不再入胎,不再受生于三界,就这样消失于三界了。消失了以后,不再有来世的识阴了,所以他所证的涅槃智也不存在了,所以解脱的智慧已经泯除了!后世也不再有色身,所以叫作灰身泯智。灰身泯智的意思,表示他们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不再有五阴存在,已没有觉知心存在;他们既然已经不在了,怎能到达离生死的彼岸?所以我说二乘圣人不到彼岸,只说他们解脱了生死的此岸。(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二乘涅槃的法因
如来藏也是二乘法因--既是声闻解脱道法的根本因,也是缘觉解脱道法义的根本因。这是因为:声闻法解脱道的涅槃实证,是基于对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无常故空、空故无我的现前观察而获得的;但是声闻法所观行的缘起性空、无常故空、空故无我,却仍然是基于蕴处界而观察的,自始至终都不能外于蕴处界而作缘起性空的现观,这样的缘起性空观是不具足、不圆满、不究竟的。然而追根究柢,蕴处界仍然是由如来藏出生的,故说如来藏也是声闻法的根本因,这样的缘起性空观才是完整而究竟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81。)
二乘涅槃是有出有入
大涅槃跟二乘涅槃不一样,二乘涅槃是有出有入的,若是不在涅槃中,就是未入涅槃,方便称之为出;舍报了以后入无余涅槃时,就称之为入;相对于入涅槃,说他们还没有舍报前,称为住在涅槃之外。(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94。)
二乘圣人在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
这个“宝明妙性”是二乘圣人所不知的,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觉知心的所有自性全都是虚妄的,全都应该破除掉——舍报时应灭掉自己五蕴全部,然后在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现观觉知心及其自性全都附属于本来清净光明的如来藏心,不能现观全都是“明心”如来藏的局部功德。(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300。)
二乘圣者入无余涅槃后是虚相功德
入无余涅槃后,既然蕴处界已经全部灭尽,当然不可能再有后世的色身,也不可能再有后世的意识心以及解脱智慧,所以 佛说二乘圣者是灰身泯智,因此说他们的解脱功德是虚妄的功德,不是真实法的功德,只是全无执著而灭尽一切法的功德,所以说是虚相功德。(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26。)
二乘解脱道取证无余涅槃
在二乘解脱道中,都说六识心的知觉性是生灭法,因为连识阴六识都已经是虚妄法了,必须灭掉方能取证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123。)
入涅槃
所谓来来去去,就是来的时候在,去了就不在,是有来有去的生灭心,而意识生灭心是阿罗汉入涅槃时都要灭尽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65。)
佛陀出世弘法以后,常见外道由于听到佛法中说觉知心是虚妄的,是应该灭除以后才能入涅槃的,所以阿罗汉们入涅槃时都必须灭掉识阴六识觉知心;常见外道们听了这个说法,心中恐怕落入断灭空,所以死抱著觉知心——特别是离念灵知意识心,怎样都不肯否定离念灵知意识心,一再地宣称意识心是常住的;于是就无法断除常见,永远住在常见外道的无明境界中。如今各大山头住持和尚们,甚至是印顺派的一切法师与居士们,不也都是如此吗?总是死抱著意识心不放,一再的辩称意识心是常住的,所以他们都把意识心切割成两个部分:意识的粗心是妄心,有生灭;意识的细心是真心,不生灭,是造因与受果的主体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44-245。)
所谓入涅槃,是把世间心灭了叫作入涅槃,如同定性阿罗汉一样灭掉自己的十八界(当然意识是一并灭除的);而菩萨所证的第八识是本来就已经涅槃的,不必你去帮祂入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82。)
十八法界中的六尘,是指内六入的六尘,当然是说内相分中的六尘,这才是阿罗汉们入涅槃时所灭掉的六尘。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并没有接触过外六尘。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0。)
入涅槃——圆寂
圆寂是什么意思?就是入涅槃 ── 圆满寂灭了。至少得要证得阿罗汉果而舍报时,才能说是圆寂 ─ ─ 入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入涅槃不是断灭空
什么人是于内无恐怖?因为相信 佛所说的“内有本识常住不坏”,心中绝对无疑,所以:“我虽不能证得,佛已经为我保证有这个本识常住不坏,所以灭尽五蕴入涅槃以后不是断灭空。”于是他于内无恐怖,就愿意把蕴处界灭尽,我见断了随即断除我执,成阿罗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7月初版首刷,页241。)
入涅槃是灭度
入涅槃都是灭度而不是生度,换句话说,五阴十八界灭掉了以后,全都不存在了,才叫作入涅槃;所以是要灭掉五阴十八界而得度,不许意识还存在时就说他已经住在无余涅槃中了。所以佛法说度众生时从来没有叫作生度众生,都是度他们入无余涅槃以后,才算是把他们灭度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入无余涅槃
阿罗汉证得蕴处界无我的时候,他们还是有真我如来藏存在的,但他们并不知道存在何处,而无常故无我的蕴处界我却仍然继续存在人间,所以仍不是真正无我;他们要什么时候才真正的进入无我呢?要等到入了无余涅槃,那时我-十八界-全都灭尽了,才是真正的住在无我之中;其余的时间,阿罗汉都是仍然有我的存在的,这个我就是十八界的我,不是我们所引述《阿含经》中所讲的第八识真我。(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65。)
入无余涅槃所灭的觉知心,是有生的
如来藏还有一个自性,叫作离生法性,因为这个心是永远离生的。二乘法所证的无生是将灭止生,是把五蕴自我灭了以后,将来入了无余涅槃不再有生;而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时所灭的觉知心,是曾经出生的,是有生的心。菩萨的法却不是这样,菩萨的法是所证的心本来就没有生过,因此以后也不必灭,你不用像二乘圣人一样去灭祂。如来藏心本来就不生,无始劫以来祂就是永恒的,是本来就自己存在著;是从来没有出生过,无始以来就存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三果人般涅槃
阿那含就是不来,他在人间舍报以后就不会再来人间了;证量最高的三果人就在中阴阶段取无余涅槃了,连往生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事情都不会有。一般的三果人是往上生到色界天去,不管是生在哪一天,在那边舍报时就般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三果人将来入无余涅槃
或者示现为“去已无返”,在此舍寿以后生在色界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之中,将来在那里舍寿后就直接入无余涅槃,不再回到人间了;也就是在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中,舍寿时就直接出三界去,这叫作“去已无返”,所以又名“不还果”,就是三果人(编案:这是上品三果人,但非最上品三果人,详见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详述)。(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177。)
三界心尽之无余涅槃
意识乃十八界所摄,入涅槃时,非唯意识必灭,乃至意识所依之意根亦灭,唯余如来藏离一切境界而独存,方名无余涅槃。三界心尽,即是涅槃。三界心者若尽,不复入胎而出生来世之见闻觉知与处处作主之心,七识心永尽,即是无余涅槃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二刷)
下品法〈下品涅槃〉
声闻所修的有为有作的四圣谛,这是下品涅槃;这一种下品涅槃,依二乘菩提而方便说是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这种涅槃被称为下品的法,是因为只修学四圣谛,依苦集灭道四谛来现前观察蕴处界的苦空无我无常,所得的解脱智慧是有限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150。)
上流般涅槃
上流般涅槃的三果人,还得要历经色界诸天(从色界第一天舍寿后生到第二天,然后第三天、第四天次第往上受生;这样还不够,还得要再向上往生于五不还天,最后到达第四天为止)。(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大乘不共二乘的涅槃境界
真正的佛法,对初学者来讲,一定先要证解五阴十八界的生灭无常、缘起性空,当然要先开示:蕴处界是缘生法,藉缘而生所以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苦、空所以无我,后有永灭而不再生起后有——连意识与意根都灭尽无余了,就是永离生死轮回的安乐涅槃境界,是纯然无我的——一丝一毫的蕴处界我都不再生起、不复存在了。但是对于修菩萨行、求成佛之道的所有学人来说,也就是对所有的菩萨们,佛就说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非真亦非假,全都属于如来藏心体的一部分,所以阴处界入虽然都是虚妄生灭的,实际上却都是如来藏依自己的妙真如性而出生的,本来就属于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中的一部分;所以要教导一切新学菩萨们去取证自己的如来藏,不再一心求入无余涅槃中,才能继续进修而成就佛果,才能利益更多的有情共成佛道。这就是大乘法道之所以异于二乘法的地方,所以大乘的成佛之道是不共二乘法的,才会被定位为别教。(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70-71。)
大般涅槃
诸佛是依于如来藏的不生不灭性而证涅槃的,阿罗汉是不证如来藏的;诸佛是灭尽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并且灭尽所知障眠——尘沙惑,所以叫作大般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6。)
菩萨从初地的入地心开始,就时时刻刻观照,一直都在断除习气的种子;未来到达佛地的时候已经完全断尽,这样才可以说他没有了变易生死――烦恼障习气种子都不再存在而使种子清净不再变异了;再加上所知障的上烦恼—尘沙惑—全部断尽,于心真如的一切种子无所不知,才可能称为大般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07-108。)
虽然诸佛都以狮子奋迅三昧而入涅槃,但都只是表相上的示现罢了,其实是常住于无住处涅槃的,所以是时时刻刻都不必有什么加行预备就可以入无余涅槃的。阿罗汉们却不一样,即使是证得俱解脱果的人,也要从初禅转进灭尽定,然后转入无所有处定中,才把自己灭尽,因此佛的涅槃不同于阿罗汉的涅槃。诸佛是依于如来藏的不生不灭性而证涅槃的,阿罗汉是不证如来藏的,诸佛是灭尽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并且灭尽所知障随眠――尘沙惑,所以叫作大般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6。)
“大般涅槃”是四种涅槃都具足的,是具足圆满二乘人的有余依、无余依二种涅槃,也具足菩萨七住位时所证,一直维持到等觉位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再加上佛地独有的无住处涅槃;具足这四种涅槃时,才能称为“大般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304。)
大般涅槃经
如果读过《大般涅槃经》,就能了解这个道理,世尊在经中早就说过了!所以秘密教讲的就是真如心如来藏,讲的就是怎样眼见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佛性,这才是诸佛如来的真实秘密教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301-302。)
大涅槃
大涅槃者,谓从来无出无入、从来不堕生死亦不入涅槃,此乃禅宗证悟者所住境界,即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此涅槃非是佛地所证之无住处涅槃,不可混为一谭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
《心经》所讲的究竟涅槃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只有具足四种涅槃而称为大涅槃时,这样亲证的涅槃才是究竟的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76-177。)
大涅槃是佛地的涅槃境界,包括二乘无学圣人所证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包括别教七住菩萨所证,而二乘无学圣人所不能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再加上佛地所证的无住处涅槃。由于四种涅槃都具足的缘故,所以 观世音菩萨能随顺诸佛佛性的境界,因此“随缘赴感靡不周”就是这个缘故,这就是大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269。)
金刚心如来藏没有出入涅槃,却是常在涅槃中;不论何时都没有出与入,才是大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94。)
从来不出不入、不生不死的才可以叫作大涅槃,二乘阿罗汉那个涅槃是有出有入的,有出入就不是大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你要去证的大涅槃,那个大涅槃是如来藏,衪本来就存在,所以你的大涅槃是本来就存在的。这个大涅槃既然是如来藏心体自身的境界,是依如来藏的不生不死,而且是因为本来就不生不死,所以叫作大涅槃;二乘涅槃也是依衪的本来涅槃来施设,所以“此经”金刚心如来藏就叫作大涅槃。既然大涅槃是属于衪,而你去找衪,发觉衪才是真实我,这个自己的衪是本来就涅槃,本来即无生死.这就是禅宗禅师们讲的证得大涅槃了;因为自己这个金刚心如来藏的本来涅槃,是无始劫以来就不出也不入的,所以称之为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大涅槃、非大涅槃
可是佛地这个究竟涅槃(大涅槃),追根究柢,还是以如来藏为心体;若离了如来藏心,就没有大涅槃可证了!因为大涅槃是总称四种涅槃的具足圆满,而四种涅槃全都是依如来藏所住不同的境界相来立名的。然而诸佛、菩萨转从大涅槃中的如来藏自住境界来看时,却又没有大涅槃可说,因为如来藏从来都不对大涅槃的智慧境界加以了知,祂心中根本没有大涅槃可说,因此 世尊说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大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77。)
大涅槃彼岸
菩萨自未得度,是说菩萨自己还没有成佛,不是说菩萨还没有开悟;若没有开悟,有什么智慧去度人?自已虽然还没有到达佛地的大涅槃彼岸,但是至少已经能够游泳而不会沉下去了,也就是不会继续沉溺在三恶道生死海中,可以在三界生死海中自由游泳了;虽然还没有到达成佛的彼岸,还是可以度人开悟,共同游向成佛的彼岸,这叫作“自未得度先度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107-108。)
三贤位菩萨亲见无余涅槃本际
而三贤位菩萨是还没有能力断尽思惑而不证有余、无余涅槃的,但却已经亲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了;阿罗汉们所入的无余涅槃中究竟是什么,阿罗汉们自己可都不清楚,你却已经知道。你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中就知道了,所以叫作不可思议。(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96。)
三德涅槃
三德涅槃谓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此三乃果上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不入涅槃
乌刍瑟摩的意思就是火头,因为他是以身中的火性入手观修而证得阿罗汉果的,后来回心大乘而永远不入涅槃,于是成为护法第一的菩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260。)
不入涅槃的人
什么样的人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呢?正是大善或者大恶者,这二种人都是不入涅槃的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46。)
不入无余涅槃
要常常在佛像前发愿,尽未来际不入无余涅槃,要以实证如来藏“金刚三昧”来利乐所有怨家债主,那么一切怨家债主就会等待未来生在人间被你所度,心中就会认为你宿世所累积的债务已经偿还完毕了,因为他们藉著与你的往世业债而与 佛陀结缘了,当然 佛陀也愿意度他们,所以便皆大欢喜了。佛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挹世间,永脱诸漏;”这样的声闻人再过不久以后就能出离三界生死。而发起大愿的菩萨也将会证悟佛菩提,悟前当然也会长时间住在世间来利益众生,正式开始菩萨六度万行了,这就是“长挹世间”;当然也会永远脱离种种有漏法,不会再因为有漏法而造作任何恶业,这就是“永脱诸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187。)
不必入涅槃已在涅槃中
涅槃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正是真心如来藏,祂本来就不生不灭而常住涅槃中,为什么还要入涅槃?所以证得如来藏的菩萨们都不必入涅槃,就已经在涅槃中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82。)
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
“空如来藏”,因地所证的觉心必须是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意思是说,如来藏自住境界中空无一法可得: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二十个随烦阶,“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究竟没有任何一法可得,本来就是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空如来藏”常住名目相符。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的自住境界,不是意识离念灵知境界,也不是意识觉知心放下各种烦恼的六尘中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7。)
不生不死的处在涅槃中
不一不异的道理,也就是一切有情各有自己的如来藏,都能够出生六根、六尘、六识;先出生意根,再藉著无明种子、意根、外六尘的缘以及自己的大种性自性,就能在母胎中变生有根身,然后就可以变现出六尘相出来;六尘法出现之后,六识就在六根触六尘之处出现了,于是众生就有了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之性。这些法都是从如来藏心真如中出生的;从如来藏自己的立场来讲,这一些十八界所有的见闻觉知性是永远不坏的――只要如来藏永恒存在,终究还会再现起见闻觉知,所以不会坏;可是如果离了如来藏,立即就坏掉而不能再存在了。对还没有悟得心真如的人,要说五阴不能去到未来世;说第八识和意根能去未来世,其他一切法却都会坏掉,所以蕴处界是会坏的法。但是当众生找到如来藏而成为菩萨以后,却要为他说:如来藏常住不灭,所以未来世可以有无穷的五阴而永远不会断灭,而如来藏自己从来已经不生不死的处在涅槃中;所以不必入涅槃,藉如来藏来出生无量世的五阴,生生世世发愿在三界六道当中转易染污意识、染污末那的种子,最后变成究竟清净的意识、末那,于是究竟成佛。因为心真如(如来藏)与五阴是不一不异的,因为五阴本来就该摄归心真如。(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59-60。)
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
二乘菩提修行时不是修祂、证祂,而是把蕴处界对自己的执著给修掉了;当你舍报后不再受生了,十八界灭尽以后只剩下如来藏单独存在,不再有蕴处界流转生死了,这就是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所以二乘菩提所修的法不是在亲证如来藏上面,而是在修除对蕴处界自己的执著,当然首先要修除错认蕴处界自己常住不坏的我见。(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
不必如同不回心阿罗汉们入涅槃
如来藏从来不曾变灭,以后也是永远不会变灭,所以依附如来藏而有的能见之性乃至能觉、能知之性,当然就跟著都不会变灭了,就不必如同不回心阿罗汉们一样要灭掉十八界自己来入涅槃。我们在亲证如来藏以后转依圣教时,也一样要说六识的功能性都不会变灭,因为全都是如来藏的无量体性之一;而如来藏从来不曾有一刹那断灭,也是永远都不会变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67。)
五见涅槃(又名五现见涅槃)〈第一种涅槃见〉外道涅槃见
外道涅槃见的意思是说:一切出家、在家修行人,往往误会涅槃的正理,错将世间生灭变异境界,认作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第一种人是将欲界五尘中正在享受五欲的觉知心,错认为涅槃心,认为五欲中的觉知心是常住不灭的,是不会断灭的,是可以永远不断享受五欲的;认为住于五欲中长时间享受五欲的觉知心意识就是涅槃心,所以享受五欲的受乐境界就是涅槃境界,这是第一种涅槃见,也是最粗糙、最低贱的外道涅槃见。(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五见涅槃(又名五现见涅槃)〈第二种涅槃见〉
第二种现见涅槃,是修除欲界五欲的贪爱,以未到地定为助缘,证入初禅境界中,香、味二尘灭除了,鼻舌二识也灭除了,住于初禅等至之中;若是出在初禅等持位时,身中就一直都会生起乐受;他已经远离欲界境界了,将来舍报后不会再出生于欲界中,因此心中生起欢喜心,名为离生喜乐定。但凡夫不知真实涅槃,误以为这就是涅槃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不取无余涅槃
诸佛都是这样不怀好意的,都是要让你三大阿僧祇劫不断地努力下去,最后你就成佛了!当然我也是不怀好意的,我办的禅三精进共修,也是不让你取无余涅槃的,这样才是奉行 佛陀的教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72。)
不取无余涅槃走上成佛之道
我度你们明心了以后,你们或迟或速,一定都会发觉到这个事实。然后就会作下正确的决定:“那这样子,我就永远不取无余涅槃,我还是要走上成佛之道,尽未来世利益众生,不管多么辛苦。乃至将来成佛以后,也是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尽未来际利乐众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73。)
不取证涅槃
真正修学佛法的人一定要修解脱道,修解脱道是想要解脱三界生死的轮回;解脱了轮回以后,不再来三界中受生。菩萨也修证解脱道,可是不取证涅槃,永远不入灭,不入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55。)
不要成为定性声闻圣人而在死后入涅槃
声闻若是想要永离生死,死时是一定要灭尽五蕴、十八界的。但是菩萨如果也像定性声闻一般灭尽十八界,就不可能再有来世的五蕴来行菩萨道了;既然无法修菩萨道,就永远无法成佛,那么穷此一生来利益众生,只不过是几百个人断我见,无法利益很多人,而成就也不高——不能成佛。所以一定要引导大众发愿来当菩萨,不要成为定性声闻圣人而在死后入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72。)
中般涅槃
如果已经如实了解五阴的全部内容了,也愿意舍掉五阴,真的下定决心了;这时假使还留有一丝丝对五阴的贪爱,特别是对离念灵知〈就是识阴中的意识〉只要还有一丝丝的贪爱,舍报时就会出现中阴身。那也没有关系,中阴身境界中还是会记得生前所证的解脱道智慧,不会忘失的。到那个时候,自己再观行,再劝令意根接受,等到中阴身七天的寿命终了时,就可以不再出生中阴身了,那就得解脱了,入无余涅槃了,这就是中般涅槃,是三果人中最利根的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2-23。)
不般涅槃种性
阐提,有时候又翻译成一阐提,叫作不般涅槃种性。(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46。)
因为诽谤大乘三宝嘛!不管他是谤佛、谤法、谤菩萨僧,他的菩提种已经因此而全部都烧掉了!这是说,由于他的心与恶法相应而恶意诽谤三宝,使他永远不能证得无余涅槃,这叫作不般涅槃种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54。)
五现见涅槃
第一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落在五欲中的识阴六识自性,他们把五欲中的六识自性当作是常住法,这就是外道五种现见涅槃中的第一种。譬如阿含中说有外道在五欲中自恣,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在五欲中得自在,能自在地控制五欲中的自己随意享乐而不败坏所享受的五欲境界;认为能于五欲中自在的这个觉知心,就是涅槃心!那么《阿含经》结集完成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外道法渗入佛门之中,教导人家修习男女双身法,说在双身法中乐空双运时的觉知心就是涅槃心,于是他们提出“轮涅不二”的主张,说轮回中领受五欲乐的觉知心与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是同一个心。他们主张乐空不二,说他们正在男女交媾乐空双运的时候,既有快乐,而这个领受快乐的觉知心又是空无形像的,所以这觉知心就是空性;这样乐空双运不断时就是涅槃中的快乐境界,说这样住在乐空双运境界中就是“轮涅不二”,就是现前证得涅槃。所以他们也说这个淫乐与涅槃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这正是外道的现见涅槃之一。好!这个为什么是外道的现见涅槃?因为阿含已经很详细说明,凡是“于五欲中自恣以为涅槃”,就是外道现见涅槃中的第一种。并不是大乘法中才这么破斥,而是在四阿含诸经所说的声闻解脱道里面就这么破斥了,在南传阿含的《尼柯耶》里面也是如此破斥的。这就是错误地认为五欲中的觉知心常住,把六识心的生灭境界当作是现前看见的涅槃。第二种外道的现见涅槃,就是以初禅境界中的觉知心作为涅槃心,作为能够穿越时空的心,这就是第二种的外道现见涅槃。因为他现前看见自己住于初禅的境界中,享受身心之乐,以为这就是涅槃的境界。他想要在舍报的时候以这一种初禅中的境界永远安住下去,称为现前看见涅槃;这也是外道的现见涅槃,这是第二种。那为什么他不能穿越时空呢?因为这也是意识的境界。意识的境界只有一世住—只能存在一世,所以不可能穿越时空,那么他所证的境界当然不是宇宙的实相。第三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二禅中的意识,这种外道把住于二禅境界中的觉知心,认定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涅槃心,然后以为他已经现前看见涅槃了。那么这仍然不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超意识境界,因为这仍然是意识所住的境界,还是生灭境界,所以不能穿越时空。第四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住于三禅境界中,认为住于三禅中的觉知心是涅槃心,以为三禅的境界就是涅槃境界。第一种外道现见涅槃是欲界中的觉知心,住在欲界六尘中享受五欲;或是欲界中的觉知心,但他不享受五欲,清清楚楚明白白;那,第二种外道现见涅槃是住在初禅中。第三种外道现见涅槃是住于二禅中,第四种外道现见涅槃则是住于三禅中。这二禅与三禅中,不论等持、等至位,其实都还是意识境界;虽然有一心喜乐的功德了,但仍然是意识境界,不是超意识境界。而意识只有一世住,那当然不是超意识的境界,那就不能穿越时空啦!第五种外道的现见涅槃,是住于第四禅境界中,以为第四禅中的那个觉知心,呼吸断了、心跳也断了而完全没有念头生起了,他认为这样子弃舍了一切法的清净心就是涅槃境界。但这仍然是意识境界,因为第四禅依旧是意识的所住境界;既然是意识的所住境界,那他当然不可能超越意识,也就不可能穿越时空嘛!必定被一世的时间与空间所限制!这是说,这五种的外道现见涅槃境界,都是不可能穿越时空的。那么如果你想要证得宇宙万法的根源,想要超越意识的境界而证得可以穿越时空的真实心,那你当然不应该落在这里面嘛!这个就是说,外道的五种现见涅槃,是跟菩萨现前看见涅槃不一样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五现见涅槃〈第三种现见涅槃〉
第三种现见涅槃,是舍离初禅的身乐,离开五尘而使前五识断灭了,只剩下意识觉知心独住于定境中,五尘与五识都灭尽了,住在二禅等至的定境中,一心不乱而无五尘及定境外法尘的攀缘,心中大喜而住于定境中;凡夫不知,误以为这就是寂静的涅槃相。(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五现见涅槃〈第四种现见涅槃〉
第四种现见涅槃,是舍离二禅等至位中的心中大喜,进入三禅等至位中,一样是不坠落于五尘之中,再度发起了二禅等至位中所舍弃的初禅身乐,却仍然保有二禅中的大喜,同时发起身中更微细的乐触,因此而领受了身心俱乐的境界,凡夫们往往误以为这就是涅槃之乐。(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五现见涅槃〈第五种现见涅槃〉
第五种现见涅槃,是舍离三禅的身心至乐,只住于舍受之中,正念一心而不再有极微细的妄念生起了,善护自心不堕入一切法的想念境界中,也不再有微细的善恶法罣碍了! 没有身乐与心乐,息、脉都停止了,寂静的住于自心内境中。这时的亲证者,往往误以为就是究竟的涅槃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勿将非非想定误为无余涅槃
非非想定中仍然是有觉知的——意识还是存在的,只是那时定中没有生起证自证分——也就是不返观自我是否存在;连自我是否存在,都已经不再返观了,因此正住在定中就以为觉知不在了,就是无余涅槃了。但其实这就是 佛所说的“内守幽闲”—是存然的幽闲而没有返观自己—不生起意识的证自证分,所以“内守幽闲”的境界仍然不是真正已灭见闻觉知的境界,因此 世尊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是说“纵灭”,表是不可能是真的灭掉见闻觉知以后还能“内守幽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179。)
不离涅槃也不住涅槃
祂一非心心一非色又不是觉知心,所以能生那一万六千由旬的天身。所以,因为祂非色非心,世间法中不可得,再也找不到像祂这样的诸法所依身了,所以称之为大。菩萨如果证得这个心,转依这个心而安住下来,使觉知心如是安住了;那么如是安住以后就时时生心,不离涅槃也不住涅槃,要这样生心才叫作大身,所以应该这样无所住而生其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出三界入无余涅槃
出三界时意根也就永断了,意根断除了,其实就是你的五蕴自我消失了。……你其实并没有出三界,是你的如来藏不在三界中示现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6-17)
出三界的无余涅槃境界
如果想要出三界,就得要六根全部灭除,也就是六结都亡;这时六根全都灭尽了,当然其余的六尘与六识全都跟著灭尽了,那就是十八界全都灭尽了,那才是出三界的无余涅槃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62。)
永不入涅槃
如来藏是常,体恒常住;佛性则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当然也是常住法──依永不入涅槃的菩萨来说。(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30。)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涅槃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依此本心之离见闻觉知及不分别六尘境,而说有涅槃。有情之七识未修除三界爱种之前,无能取证无余涅槃,故轮转三界;然轮转三界之时,其如来藏已具涅槃本性─自性清净,不执六尘,离见闻觉知,不堕六尘能所之中。此一本具之涅槃体性非因修有,本已具足,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就涅槃,不是修行以后才成就涅槃的。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是修行佛法而断除我见与我执以后,方才出现的涅槃;菩萨们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却是在修行之前就已经存在著、已经涅槃了,开悟之时只是证实这个事实罢了!悟后转依这个法界事实的现观境界,生起般若及种智,就解脱于生死的恐惧,因此始能世世不离胎昧而受生于人间,继续利乐众生而无恐惧。一切菩萨悟后发觉众生本来就已经涅槃了,生生世世都将如此,所以就劝导众生不必恐惧胎昧,冀望众生都能发愿世世再来人间自度度他;这种涅槃的智慧,是法界中的实相,是一切三明六通的不回心大阿罗汉们所无法臆测的智慧;无法实证这个智慧,正是定性声闻发不起大悲心而不能世世住世利乐众生的原因。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从理上来说的,并不是从事相与修果上面来讲的。是从理体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常不断,具有八不中道乃至无量不的中道体性,本来就没有轮回;这是说自性佛,祂既不和所知障相应,也不和烦恼障相应,而诸佛全都以祂为体,依著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才能成佛。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63。)
法云的意思是说十地菩萨的智慧无量无边,充满法身之中,所以说法时如云如雨无有穷尽;由此缘故,十地菩萨所说的一切法能够保持覆护一切众生的涅槃海;因为所有的涅槃都不出于祂对佛法的证量,祂演说的妙法已经函盖了四种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九月初版首刷,页56。)
当他悟后转依本识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于是转而纯依如来藏本来的妙真如性来修行,开始修除一切烦恼障,开始深入证解如来藏的各类种子;经由这样的修行而渐次清净了本心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最后究竟清净了(烦恼障相应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对实相无所了知的无明随眠都断尽无余了),这时就成为究竟佛地所住的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本觉常住的境界了。这样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成佛之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79。)
如来藏有本来性,有自性性,有清净性,有涅槃性,合起来就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79。)
为什么“众生本来常住涅槃”?因为众生七识心不断地流转生死时,正是五蕴、十八界在流转生死,可是一切众生的自心如来藏却是本来就在不生不死的涅槃中,何曾有轮回与生死?这个如来藏的自性本来就是无生无死的,所以叫作本来自性清浄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186。)
一切相中寻觅自己本有的智慧徳相──真月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而俢习眼见佛性的法门。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04。)
现观如来藏是本来就涅槃的,如来藏的自性运作而显现出真如性时却能同时出生万法,而如来藏在万法中运作时却仍然是本来就涅槃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56。)
菩萨是上品法的解脱,但菩萨的上品法解脱也区分为不同的状况:从三贤位中的七住位证得本识,当场可以现观一切有情的本识都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是修行以后才涅槃,而是本来就不生不死的;既是本来就不生不死,当然就是涅槃了,这不是在修行以后才成就的涅槃,所以是真实涅槃,当然不同于二乘的修行以后才涅槃,所以是上品解脱。因此,三贤位的菩萨乃至七地心以下的菩萨们,他们可以不必断尽思惑就已经亲证涅槃了,名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就叫作上品法的解脱法,这是阿罗汉与缘觉所无法思议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151-152。)
佛所说的以及菩萨随 佛修行所证的,却是在因地中就已经本来涅槃了;不管有没有修学佛法,一切有情的第八识都是本来涅槃的,这样才能叫作本来自性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253。)
空性专讲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能生万法而同时显现真如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56-57。)
菩萨亲证及转依了这个金刚心,现前看见法界中的事实:原来自己本来就没有在生死中,却可以有五阴继续生死;但是自己的真实心、金刚心,从无始劫以来就没有出生过,也没有死亡过,这个没有生与死的无境界的境界就是涅槃。这种菩萨所证的涅槃,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菩萨证这个涅槃时,菩萨的五阴世间还在,是以这个五阴世间证得五阴背后那个实相心――证得背后那个涅槃境界;所以证悟的当下住在如来藏的境界、如来藏的本来涅槃之中,那就已经是到达无生死的彼岸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菩萨的不可思议解脱
凡夫众生们有没有本来解脱呢?而你们证得如来藏时,有没有证得解脱?当然都有,只是凡夫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而你们至少是把声闻解脱果的初果放在自己口袋中了,初果的证境与解脱功德都掌握在手里了。所以菩萨的不可思议解脱,就是讲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都是本来解脱的;所以从明心者来看,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解脱的,都是在轮回当中本已解脱、当下解脱,所以叫作不可思议解脱,而《维摩诘经》讲的不可思议解脱,就是这个道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187。)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涅槃境界
明心之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现观一切涅槃境界都是依这个光明心如来藏来施设的;那时你就知道这个心真的是“本妙”,不是你修行以后祂才变成这么妙的。你想要什么,祂都知道,你根本瞒不了祂;而且祂能出生有情所必须拥有的业报身,或者出生菩萨们所应拥有的大愿身,这些觉知心所办不到的事情,祂都能自动地办成。无始劫以来祂就是这么妙,没有一个众生能够瞒过自己的第八识,永远都瞒不了;你想要作什么善事、恶事、无记事,祂都知道,所以叫作本妙,而祂是绝对不会跟你作对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99。)
本来涅槃
而真实心如来藏确实是本来存在、本来清净、本来涅槃,并且是有祂自己的体性而能够出生蕴处界等万法,也是可以让人证实祂的存在,可以让人证实祂确实有这些功能的。所以,真正证得法性时所证的法,是永远都不会断灭、间断的,这才是真正的得到法性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320。)
只有从实证如来藏的法门中直趋实相法界,亲证大乘要义而成为实义菩萨,亲见金刚心如来藏的本来清净、本来涅槃、本来清凉、本来寂静,这样的法门才能宣称是“妙莲华”;这样的实证而觉悟法界实相者才能说是“金刚王宝觉”,而这样实证觉悟的境界又叫作“如幻三摩提”。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42-43。)
诸佛是住在什么境界中?住在如来藏境界中。你找到了如来藏,你就发觉自己根本都住在如来藏中,“这样便叫做诸佛”。三世诸佛就是这样讲的,所以没有成佛的人也被叫做佛,说“本来成佛、本来涅槃”,讲的是这个道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本来就常住涅槃中不生不死
要把虚妄生灭的觉知心、意识心,经由辛苦的修行来变成第八识真如佛性。可是第八识真如或佛性,都不需要他们去修行啊!是无量劫以来本来就真而不曾虚妄过,根本不需要他们来修行转变为真;只要把衪找出来就好了,为什么要虚妄心修行变真?而真心如来藏也不必他们来修衪,衪是本来就清净性,本来就常住涅槃中不生不死,不需要他们帮衪修证涅槃。需要修行清净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教如来藏修行变成清净。衪本来就清净,不需要他们修衪,只要把衪找出来就行了!所以 佛说:“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238。)
世间心无法入涅槃
住于涅槃的、常住涅槃的,能够入于涅槃境界中的是直心如来藏,而世间心都永远无法入于涅槃中安住。因此说,出离生死是以第八识直心,依七转识是没有办法出离生死的。既然阿难想要出离生死,就得要以直心;但是想要证得直心如来藏,意识世间心就必须像如来藏直心一样直来直往,不要对 佛阳奉阴违,也不要向 佛作出曲解。(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82。)
外道五现涅槃
常见外道或以未到地定之离念灵知心作为无余涅槃境界,或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之离念定境中之灵知心作为真实心故,谓可令如是离念灵知心常住不灭而独存于无余涅槃境界中,《楞严经》中 世尊斥之为外道五现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
外道自称证得涅槃
在佛教出现于人间之前,阿罗汉这个名称与果位也是外道们所主张的;当时几乎所有外道,他们都自称证得涅槃,都自称是阿罗汉。最有名的譬如迦叶三兄弟,佛陀度了五比丘以后,接著就是度迦叶三兄弟。那么佛陀度迦叶三兄弟以前,他们都自称是阿罗汉,自称已得涅槃;由此证明,这个阿罗汉的果位与名衔,显然本是外道所说的。可是 佛陀度了他们三兄弟以后,他们才知道被度以后才真的成为阿罗汉,见到 佛陀之前自称的阿罗汉都只是假名而没有实质。所以,阿罗汉这个果位与名称,显然本来也是外道所说的;但不因为是外道所说,就可以指称佛教中所说的阿罗汉是外道法。因为外道虽然也说已证阿罗汉果,而法界中确实是有阿罗汉这个法可以实证,只是外道们误会了阿罗汉的证境而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外道作涅槃想
外道就是我见不断又不肯承认有七、八识,因此在无所有处中想要入无余涅槃而作涅槃想,结果就变成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了。为什么说他非有想亦非无想呢?因为他的知觉性不再去领受诸法,已经没有证自证分而不能觉知自己的存在了;这时不领受诸法,所以在他的主观中自认为是无想,自认为已经是无觉知了,就误以为那是无余涅槃境界,自认为符合涅槃寂静法印;可是实际上他又有极微细的觉知存在,是还有意识的微微心存在不灭,并不是不存在,当然还是有极微细的觉知性存在,所以非有想非无想,叫作“非想非非想定”。这是灭掉无所有处想的粗想,而进入有想定与无想定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其实还是有细想存在,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生灭法,入无余涅槃时须全灭
二法因缘生者,都属于识阴。换句话说,从眼识、耳识……乃至意识,都是藉根尘二法为缘而出生,都是识阴所摄。既是识阴所摄,全部都是生灭法,入无余涅槃时都必须全部灭除。既然是如此,那么识蕴的定义已经显示了意识的本质,显示了意识不可改变的生灭性之真相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正教。并且在生活常识、医学常识以及佛法实证上,都可以证实:识阴是生灭法。今天!假使印顺法师还健在,假使古时候的清辨、佛护、安慧、月称、寂天、阿底峡、宗喀巴都还在,他们仍然会跟昭慧法师一样继续认定意识是常住性;但是今天他们同样都会面临一个困境——就是四阿含诸经仍然存在,南传的阿含—《尼柯耶》—也仍然存在,而这些声闻解脱道的经典上,都明明白白记载著一个事实:意识是二法为缘生、意识是三法为缘生、意识是识阴所摄的生灭法。他们都无法推翻这个事实。(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外道的涅槃法--落入意识境界中
外道—就是佛教以外的所有宗教,都没有离开识阴六识的境界。譬如有人说造物主,这个造物主呢,不管他说的是上帝、大梵天、冥性,或者极微,或者甚至于老母娘,都一样,都称为造物主,因为这些被人推崇的对象都被声称是创造宇宙及人类的造物者;可是这些说法都是外于真心如来藏而求涅槃法、而想要穿越时空,但是这一些都是落入意识境界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外道的现见涅槃之一
有一种外道法渗入佛门之中,教导人家修习男女双身法,说在双身法中乐空双运时的觉知心就是涅槃心,于是他们提出“轮涅不二”的主张,说轮回中领受五欲乐的觉知心与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是同一个心。他们主张乐空不二,说他们正在男女交媾乐空双运的时候,既有快乐,而这个领受快乐的觉知心又是空无形像的,所以这觉知心就是空性;这样乐空双运不断时就是涅槃中的快乐境界,说这样住在乐空双运境界中就是“轮涅不二”,就是现前证得涅槃。所以他们也说这个淫乐与涅槃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这正是外道的现见涅槃之一。(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外道涅槃
冥谛的意思是说,法界的本源是大家所无法知道的真实道理。既是无法知道的真实道理,怎么能证明他们所说的道理确实符合法界的实相?又怎会是真实的道理?既不是真正的道理,就不能称为谛,所以他们自称为冥谛的“冥”是正确的,但自称为“谛”却是错误的。因为从理上来说,是不能成立的;正因为无法成立,所以他们在深心之中对自己的说法还是不能确信的,当然也就因此而无法断我见、证初果了,也就只能继续留在外道见中,始终无法与解脱、与涅槃相应。(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18。)
断见外道有一派人认为:把所有的自我全都灭了,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我了,一切归于断灭空,这就是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262。)
外道涅槃邪见
以觉知心离念状态认作真如心,以觉知心住于空明境界,不灭此心之觉知,安住此境界中即谓解脱,未来死时欲以此心而入涅槃,此名外道涅槃邪见--常见外道知见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外道误认无余涅槃
佛说的无想定,是得第四禅以后的事;不懂涅槃的外道以为说,四禅过后把自己的觉知心灭掉就是住于涅槃了,所以他们在四禅中把觉知心的自己灭掉;但又恐怕落入断灭空中,所以不想把色身灭掉,就留著色身而灭掉觉知心,误以为是进入无余涅槃中;可是结果呢,那只是无想定,所以无想定就称为外道定。(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外道错认无余涅槃的境界
无想定(或者无想天),以及非想非非想定(或者非想非非想天)。意识进入这两类境界中的时候,只能叫作“入”,不再称为“住”了;那就是无想定或者无想天,以及非想非非想定或者非想非非想天;意识进入这两类境界中的时候,意识都不存在了,当然只能叫作入,不叫作住。为什么这么说呢?以无想定为例来说明,是因为凡夫证得第四禅以后,他的意识想要入无余涅槃时,可是他不懂无余涅槃,误会无余涅槃的真正意涵,他心里恐怕入涅槃以后成为断灭,所以就留著色身―把色界第四禅天的天身留著―然后把意识自我灭了,以为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就进入无想定啦!也就是进入无知定中了。可是当他灭了意识而进去无想定中以后呢,他的意识自己已经灭了,不存在了;当意识不存在而没有能住的意识心了,当然无所住啦!所以无所住时的无想定中,就是说―无想定或者无想天的境界―是意识之所入,而不是意识之所住,这就是佛说“二入”中的第一种入。非想非非想定也是“入”而不是“住”。可是,非想非非想定中,意识还存在啊!为什么却说是“入”而不说是“住”?这是因为意识从无所有处识知到还有自己存在时,显然还是有我而非无我的涅槃,于是就放下自我而不再理会自我了,因此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中。非想非非想定就是非知非非知定,这是因为这个定中的意识不会反观自我的存在,已不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一直到出离非非想定以后才会发觉说:“哦!我意识觉知心自己还存在。”所以,当他入了非想非非想定以后,或者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以后,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还存在,似乎意识已经不存在了,外道误以为这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但意识其实仍然存在,而外道误以为这样就是完全没有自我的无余涅槃出三界境界;外道落入这种境界而不能出离三界生死的原因,就是没有具足了知五阴―特别是识阴中的意识所能住的内涵―于是在证得非想非非想定时就自称为阿罗汉。但这境界中还是意识所入的境界,但已无所住;意思是说,意识在这个境界当中是无所住的,因为已经全然不会觉察到自己的存在了,所以没有觉得意识自己有所住。意识在非非想定中对定境及自己都是无所知而说是无所住,只是进入,而不了知自己以及定境,所以只有“入”而无所“住”。因此,非非想定虽然仍是三界中的境界,佛陀却把它定位为二种入中的一种,不说它是意识的所住。因此,佛在《尼柯耶》,也在《四阿含》中说七种“识的所住”,以及两种“识的所入”,其中的差别原因就在这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四种涅槃
涅槃共有四种: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四、无住处涅槃。前二种是二乘圣人所证,大乘七地下至初地的菩萨是能证而不证之,特地保留一分思惑不断,藉以滋润未来世再受生的种子,继续在人间受生而自度度他,直到七地满心始灭除最后一分思惑。但七地菩萨灭尽思惑,转入八地而依大悲愿不入无余涅槃,亦是依 佛加持所得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功德而断除涅槃贪,继续修学一切种智、利乐众生迈向佛地。初地入地心菩萨已伏性障如阿罗汉,都已得四果向而能取证中般涅槃,故说都已得有余涅槃;但因无意于无余涅槃的取证,故意不断除五上分结的我慢;初地满心位有能力断尽思惑而在舍寿时取现般涅槃,但因悲愿而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取无余涅槃。纵使七地满心菩萨已得念念入灭尽定,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所不能臆测,亦因同一缘故而说为不证有余、无余涅槃者。菩萨始从三贤位之第七住初心时,已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非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之所能知;这第三种涅槃,只有亲证本识而能现观其存在及其体性与运作,才能现观本识的本来已在性、能生万法的自性性、本来清净性、本来涅槃性,因此而名为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贤圣;这种涅槃只有菩萨才能亲证,不是二乘圣人所能证得。依此涅槃进修,在相见道三贤位中渐渐能现观万法都由本识出生,也都依于本识而存在及运作,因此而能现观万法功能与无常的体性,菩萨因此具有法界体性智。由这个法界体性智,菩萨就能了知法界诸法体性的体性都不离遍计执性及依他起性;也能了知本识能圆满成就万法的体性(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一切有漏法与无漏法),而本识自己却是常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中,从来不间断的显示众生本来常住涅槃的无为性、解脱性,所以就能现观本识具有能生万法,也能具有出生遍计执性及依他起性的一切法,所以祂含摄三自性种子,因此才能圆满世间、出世间万法,这就是菩萨亲证圆成实性。但菩萨亲证三自性以后,转依本识的自住境界来现观这三自性时,其实也是没有这三自性可说的,因此而实证三无性,这是诸地菩萨都有的现观。当菩萨入地后,深细进修一切种智及修除烦恼障习气种子,究竟圆满十二地的修证而成为究竟佛时,便圆成一切种智了!圆成一切种智时,则能具足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连同因地的法界体性智而五智具足,即是究竟佛果。从此以后,既不住于生死中,也不住于无余涅槃中;因为诸佛都永远不会进入无余涅槃中,都会履行十无尽愿而常在三界中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所以不住无余涅槃中;但又因为诸佛都已断尽分断生死的现行,并且断尽烦恼障所摄的一切习气种子随眠,是比阿罗汉及菩萨们更进一步而究竟断尽变易生死的;由此缘故,诸佛不但是实证有余及无余涅槃的,而且所断的习气种子随眠变易生死种子,都是二乘圣人所无法断的,所以当然是不可能会住于生死中。合此不住生死及不住涅槃,就名为无住处涅槃,是诸佛独有的特胜涅槃。不但如此,诸佛更进而断尽所知障所摄的无始无明随眠,所以能究竟法界诸法的智慧,具足一切种智而得四智圆明,不但是阿罗汉全无所知,也是诸菩萨所不能及的。这样,究竟圆满烦恼障与所知障中的所有断、证,究竟断尽分断生死与变易生死,才能成为究竟佛,所以诸佛都是具足四种涅槃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5月初版二刷)
四禅不是涅槃中的寂静
涅槃中的寂静,与第四禅的定境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不是只有与第四禅不同,乃到四空定当中都还不是绝对的寂静,仍然不是涅槃中的寂静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38。)
本识涅槃
道家的太极思想理论,都只能在现象界中探讨,不能触及太极实相本身啊!同样的事实是,缘起性空也都只能在现象界中探讨,然而 佛陀在四阿含中所说的缘起性空,是以本识涅槃、本识常住不变、本识不知不见、本识出生名色的道理作为前提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222。)
因中涅槃
因中涅槃者,谓一切众生都各自有其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此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无始劫以来本离生死,从来不曾生灭,从来不曾有生,故名本来涅槃;如是涅槃,一切众生本自有之,以本来皆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此如来藏心体之涅槃自性是本来已如是故,非因修学佛法而后如是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
成佛以后永不入无余涅槃
如来由于与后际平等而住,所以祂的大悲也就没有限齐;如来用无尽法、常住法来作世间的归依,所以对于还没有得度的一切五阴世间,对于还没有得度的一切无依世间,如来是把自己的后际平等常住,作为这些未度世间、无依世间的无尽归依,也作为这些众生们的常住归依;要这样才能叫作如来应供等正觉,所以成佛以后永远不许入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74。)
如来果地的四种涅槃
如来果地所证的涅槃共有四种: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这四种涅槃中的有余与无余涅槃,是二乘无学圣人所证的,菩萨一样要实证;但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却不是二乘圣者所能证的。至于无住处涅槃,那是佛地才有的究竟涅槃,是函盖前三种涅槃的。然而这四种涅槃,其实也都是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施设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4。)
如来果地的涅槃
如来果地的涅槃,是指第八识中的种子已不再变异了,因此而没有三界分段生死;也没有如来藏中的种子变易生死,成为究竟的不生不死、不生不灭,不只是第八识心体自身的不生不死、不生不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4。)
自性清净涅槃、涅槃境界
明心之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现观一切涅槃境界都是依这个光明心如来藏来施设的;那时你就知道这个心真的是“本妙”,不是你修行以后祂才变成这么妙的。你想要什么,祂都知道,你根本瞒不了祂;而且祂能出生有情所必须拥有的业报身,或者出生菩萨们所应拥有的大愿身,这些觉知心所办不到的事情,祂都能自动地办成。(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99。)
如来藏又名涅槃本际
第八识如来藏又名入胎识、住胎识、取阴俱识、有分识、穷生死蕴、正住者、如、涅槃本际,在我们大乘佛法中,叫作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心、所知依、真如、如来藏……等很多名称;在大乘“阿含”(阿含亦名阿笈摩,原意为成佛之道)中,也就是《杂阿含经》的《央掘魔罗经》中,则说祂叫作“如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如来藏本来就住在清净涅槃中
从如来藏本妙圆心自身的境界来看,在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绝对寂灭境界中,是没有五蕴我存在的,所以也是不必了知苦集灭道的内容,不必观行苦集灭道而实证四圣谛;因为如来藏本来就住在清净涅槃中,本来已无生死,于是意识以证悟实相的智慧而站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的立场,来看待苦集灭道的熏习与观行时,这些都成为戏论了,所以世尊说:“非苦、非集、非灭、非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2-163。)
如来藏的涅槃法界
这时找到了无见又无知的如来藏,就能看见如来藏心自己就是涅槃,祂是从来无漏的,也是本来就已是清净性,不需要我们来转变祂的自体性,只需要转变祂所含藏的我们觉知心自己,一步又一步地转依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不知也不见的如来藏心,就可以渐次成佛了。既然我们不净的觉知心自己,从来都是在如来藏所变生的五阴十八界中生存著,从来都在如来藏变生的相分与见分中生存著,本来就住在涅槃、无漏、真净的如来藏心中,从来不曾住于如来藏心外,这时虽然还在生死系缚之中,却是本来就解脱、无缚、无染的。当你现观到自己本来就住在如来藏的涅槃、无漏、真净之中,改认不生不死底如来藏心为自己时,那么自己本来就无生亦无死、无漏亦无染,那你何必再拿一些不相干的事物而指称是涅槃、是无漏、是真净,怎能真的把这些子虚乌有的建立法容纳到如来藏的涅槃法界中来呢?所以 世尊才说:“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91-292。)
向涅槃
阿罗汉与辟支佛所证的,只有少分涅槃;只断除分段生死的现行而不能断除变易生死的现行,所以习气种子都仍然随眠于第八识心中;以此缘故,从佛地的究竟涅槃来说,他们只是向涅槃而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72。)
向涅槃行
菩萨向涅槃行,不论作什么都是向涅槃行,为众生做事也是向涅槃行;修福造善是向涅槃行,修定也是向涅槃行,乃至开口骂人也是向涅槃行;甚至禅师们,人家一进门,都还没有开口请问,他手杖拿起来就打出门去,这也是涅槃行;乃至吃喝啦撒、搬柴运水,全部都是向涅槃行。这跟二乘不一样,二乘如果向涅槃行,那是要把十八界灭掉的;菩萨却是在一切法中都是向涅槃行,不灭度,保留著一切法,蕴处界全部都具足,却是向涅槃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向涅槃界
从大乘的究竟涅槃来说,二乘无学圣人只是得少分涅槃,只是向涅槃界罢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72。)
二乘无学圣人只是向涅槃界的人,意思是说,他们所证的解脱与涅槃还可以再往前进趣,并不是他们所证的深浅涅槃境界可以说是究竟的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73。)
有余及无余涅槃
当菩萨断尽我见与我执等烦恼障的现行时,就是证得人空;这时解脱证境同于阿罗汉,却还得再起一分思惑—留惑润生—再生起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否则就会入无余涅槃,不可能继续进修佛道了!所以菩萨从入地开始,都是有能力取证有余及无余涅槃的,却都不取证而说没有证得声闻涅槃,因为都故意留惑润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92。)
有余依涅槃
是说他们入无余涅槃之前还有余苦所依,他们剩下的苦就只是由于色身引生的寒热痛痒老病等等,这些苦对他们来讲都是 微不足道的;但是他们毕竟仍有这些苦存余著,所以说他们的色身是余苦所依,但却已经可以在舍寿时入无余涅槃了, 所以称为有余依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54-55。)
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者乃是断尽我见我执:不认欲界五俱意识为不坏心,不认初禅等至位中三俱意识为不坏心,不认二禅乃至四空定等至位中之独头意识为不坏心;乃至灭尽定与无想定中不与意识俱之意根,亦不认为不坏心;由断如是我见我执,故证有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有余涅槃位的时解脱
慧解脱的圣者无法随时入涅槃,因为还有一部分系缚:在有余涅槃位还是有系缚——还有定障,要待时解脱,所以也被叫作时解脱。(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3。)
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不离如来藏
必须先有如来藏能生蕴处界的自性,才能有蕴处界出生,然后才能有意识来理解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有声闻菩提。有声闻菩提才能证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不可思议出离三界生死的佛法,可见声闻解脱道不离佛法,也不离如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298。)
没有离开涅槃
既然是虚妄的,就不必执著,可以断了我见与我执;但却同时又是如来藏中的一部分,而自己的如来藏心体是常住不坏的,所以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就可以无量世中不断地生起蕴处界,却始终都不曾离开本来涅槃的金刚心如来藏;于是就不必入涅槃,在未来无量世的生死之中其实都没有离开涅槃,却可以继续进修而成就究竟位的佛果。(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121。)
佛陀示现入涅槃
阿难尊者又说:到了末劫时期的众生们,距离 佛世尊的年代是越来越遥远的。因为 佛陀总会示现入涅槃,所以到了末劫时,众生离 释迦佛的正法将会越来越远,所以也叫作“去圣日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109。)
每个人的涅槃实际都是平等的
法界众生的立足点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非身,都是大身,都是平等;也是在这种大平等之中,才能容许三界六道各种不平等的存在与改变。依这个平等法非身、大身,然后有人去造作恶业而受报生为细菌,连眼睛都不存在而看不见;那是它的业,自作孽而不可违。如果另一个人修善,并且实证佛法及四禅,他受生到色究竟天中,色身一万六千由旬,智慧极为深妙,那还是平等;因为他的非身、大身如来藏心,为他流注出四禅天中的色究竟天身,以及道种智的胜妙智慧出来;而他的非身、大身却是与低贱众生相同而无二无别,才是真平等。所以一切有情在基础上及大前提上都是平等的,正因为在大前提的平等基础上面,才可以有各人的三界六道中的种种不平等;如果没有大平等,就不会有各人的异熟果报中的各种不平等,所以实际上正因为有大平等才会有各种不平等,这样的异熟果报才是真平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究竟的涅槃法
只有菩萨依著金刚三昧去修证,所证的是从来都不曾有过一刹那间断的自心如来,这自心如来是无间之法,正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理地;必须是从来都不间断的法,才是究竟的涅槃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78。)
邪教的报身佛涅槃
“藏传佛教”又说他们有一种比显教佛更殊胜的报身佛涅槃―男女双修时遍及全身的淫乐境界―第四喜,也就是即身成佛的乐空双运淫乐境界,说是更胜于显教佛的涅槃。但是追究起来,其实都只是意识的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究竟涅槃
“若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这样成就了佛地果德的涅槃,才能叫做究竟的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73。)
佛菩提的般若与一切种智
如果自认为是修学佛菩提,自认为修的是成佛之道,就必须要“如法受持”大乘法里的宗义,而佛菩提道的宗义就是一切种智、就是金刚般若。三贤位中以金刚般若为主修,十地位中以一切种智为主修;但是一切种智讲的是一切种子的智慧,什么是一切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的智慧,就是一切种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佛菩提道的实义门
我们大乘法跟二乘法不一样,二乘法是用对治门把自己给灭了而入无余涅槃;我们大乘法则是用对治门把自己否定了,却不灭掉意识觉知心自己,然后现前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本来涅槃,从来不出不入于涅槃;这个涅槃无出也无入,要这样从意识的立场来说已经证得大涅槃。所以所证与能证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法,意识本身是生死的,但却可以证得那个所证的如来藏大涅槃。所谓的开悟实相般若,必须是具足能证与所证,才是法界的真相,才是佛菩提道的实义门,而不是能证及所证都是同一个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事上的大涅槃、得大涅槃
但是事上的大涅槃呢?还要加上二乘无学圣者所证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以及未来佛地所证的无住处涅槃,才算具足证得大涅槃,并不是只有你们现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已。所以,事上的大涅槃,是要涵盖四种理上的大涅槃,也就是必须明心,再次第修到佛地。(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94-95。)
果上涅槃
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此三乃果上涅槃,要因修道断烦恼障之见惑思惑而得,后一要因般若见道后之断尽所知障尘沙惑而得,皆因见道后之修道而得,故名果上涅槃。究竟的果上涅槃者,谓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及《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非大涅槃
即使证得大涅槃了,大涅槃仍然是觉知心的所证与所知,如来藏心仍然不了知大涅槃的究竟无漏境界,所以从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而言,也没有大涅槃可说,因此 佛说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大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76。)
明心是要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
“明心”并不是说由于听闻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明心,而是要亲自去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当你证得了衪,现观衪如何运作,而且你还可以玩衪,并且认定衪才是自己的真我,然后转依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我见彻底断除而不再常常生起贪、瞋、痴了,这才叫作明心啦!得要转依成功了,弃舍五阴我见等等,才能说是明心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法性
“性海”,假时还没有证悟般若,对于一切法的自性,不能了知它就是如来藏的自性,而误以为一切法都各有自性,不能把它摄归于如来藏的自性中,于是就在五蕴等种种外法的法性中沉迷执著,误认这些生灭有为性的诸法法性是真实有;然后就会向外去攀缘诸法,又向内攀缘五蕴、十八界等种种法,于是这个世间法“性海”的贪著不能除掉,便成就了一世又一世无量无边的诸法,如海一般广阔无边,就在这里面沉沦。可是如果证得如来藏,生起了实相般若智慧,就能照见这一切法性的大海,其实都从如来藏而来,那么就是只有一个法性而已;这样的话,就表示说因为无明而从如来藏中产生的种种世间法性的贪著大海已经干竭了;原来全部就是如来藏的自性一法,除此以外别无性海。所以把性海摄归如来藏时,还是如来藏所有;菩萨因为如此,就不必灭掉一切诸法的法性,就把它摄归如来藏法中,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法性,来运用这一切无量无边的世间法性,作为利乐众生的工具,所以说“拟海则海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依如来藏说二乘涅槃
佛所说的二乘涅槃正是依能生名色之本识如来藏来说的,从来不是外于如来藏而讲二乘涅槃;如今四阿含诸经俱在,都还可以举证出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33。)
阿那含是不来
譬如说阿那含是不来,因为不再来人间了,舍报往生以后就向无余涅槃不断进发去了;或者中阴时取涅槃,或者下一世刚出生就取涅槃,或者下一世不必修行,死了就取涅槃;或者来世生天以后努力修行所以死了取涅槃,或者一生又一生经过好几世以后,不晓得经过几万年,甚至于经过几劫,他才能取涅槃,但一定都不会再受生于人间,不再返来人间了;所以三果人阿那含终究不来人间,不会回到人间才取涅槃。然而这只是二乘人的看法,菩萨真悟以后看三果人时可不这么认为,而是表相上看是不来,实相之中却没有不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法身真如心
真如心是无相的;这个无相的法,不管你是在娑婆世界的现在,或者上一世在东方琉璃世界,或者下一世往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祂永远都是你的无相法身;不论你哪一世去到十方世界的哪一个世界中,你拥有的都是相同的一个真如法身。所以,不论古今中外、教证理证,都不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法身。因此一切有情自己的法身都是在现前就可以实证的,不是等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出了三界以后才能实证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金刚心的法性——涅槃相
当一切众生,包括自己这个众生,包括自己心里的贪瞋痴等众生,或者其他有情心里贪瞋痴等众生,其实都是只有一相,名为金刚相、如来相、涅槃相、清净相,因为全都是如来藏金刚心中的法性;这时候你转依这个金刚心来看一切众生的时候,不但是自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连一切众生也都没有这四相。所以,如果菩萨证悟以后,还落在这四相里面,表示他所说的常住法其实还是落在这四相里面,就是悟错了。譬如说,落在意识我、十八界我、五蕴我、十二处我里面,那就具足四相;所悟的真实心若是有这四相的人,他就不是菩萨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非涅槃非生死的中道性
般若诸经所讲的是本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中道。由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了知祂就是心真如,随后就能亲自体验领受第八识永远离两边,却又不曾离开两边的非即非离而不堕于两边的中道性,因而如实了解中道的真实义,才能真的住于中道之中,开启真正般若中道的智慧,不会再落入意识思惟想像的假中道了。此外,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非有非无,不一不异,非善非恶,不生不死,无来无去,非涅槃非生死……等,无量的不堕二边而同时函盖二边,也都是心真如阿赖耶识本来就“如”而显现于外,可以被利智菩萨亲证而现观的实相,都叫作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49-50。)
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心经》等,都是在说心真如这个中道性。可是很多人误会了,总以为意识心不攀缘二边时就是中道,而不知般若诸经所讲的是本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中道。由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了知祂就是心真如,随后就能亲自体验领受第八识永远离两边,却又不曾离开两边的非即非离而不堕于两边的中道性,因而如实了解中道的真实义,才能真的住于中道之中,开启真正般若中道的智慧,不会再落入意识思惟想像的假中道了。此外,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非有非无,不一不异,非善非恶,不生不死,无来无去,非涅槃非生死……等,无量的不堕二边而同时函盖二边,也都是心真如阿赖耶识本来就“如”而显现于外,可以被利智菩萨亲证而现观的实相,都叫作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49-50。)
取证无余涅槃
三地满心可以随时随地取证无余涅槃,但因留惑润生而说为尚未断尽思惑。(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99。)
取证无余涅槃外于如来藏
一切法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存在的、而施设。譬如二乘圣人为了取证无余涅槃,所以方便施设说六识心体及六种自性都是虚妄法,是缘生法,都是本识藉缘而生起的。但是,二乘解脱道所解说的缘起法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还是从如来藏中来的,不可能外于如来藏而有声闻解脱道的缘起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233-234。)
阿罗汉入涅槃不会坠入断灭空
未来际呢?祂仍将永不坏灭,才能使阿罗汉灭尽十八界自我而入涅槃以后,不会坠入断灭空之中,因为祂永远都没有坏灭或止尽的一天,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坏灭祂,所以无余涅槃才被 佛陀说为真实、常住不变;也正因为后际永无止尽的缘故,才能使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之后得以成佛;亦正因为如此永无止尽,成佛以后才不会变成断灭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2。)
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
当 世尊为大众做了这样究竟而广泛的推究过程,大众听完而能够理解时,当然已经证明自己确实有这个如来藏妙明真心,知道这是不可推翻的正理。由于以前不曾听闻这种妙法,不知道有本妙明妙底如来藏真心,也不知道如来藏真心有妙真如性;如今听闻而且从理上证明大众都有这样的真实心,所以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大众心中大喜,知道死后不是断灭空,也知道阿罗汉们入无余涅槃以后不是断灭空,就好像贫困求乞的小儿,忽然获得无价宝珠一般,心中真是得未曾有,于是共同礼佛合掌,在 世尊面前说偈赞佛。(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247。)
阿罗汉死后入涅槃
在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佛子”有很明确的定义,也就是修学佛菩提道,证悟之后还得要发起道种智,还要发起金刚心——愿意尽未来际承担如来的家业;也就说,只有初地以上才有这个愿力与能力,一切外道不能把他屈服,这样才是佛子。因此在大乘法中,只承认菩萨是佛子——如来真子,不承认声闻罗汉是佛子;因为不回心的阿罗汉都是死后入涅槃,不能尽未来际住持佛法;他们也没有种智而无力单独住持佛法、弘扬佛法(不是解脱道声闻法),不但不能广破外道法,也无法避免被外道所攀缘或破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25。)
阿罗汉死后成无余涅槃
阿罗汉断尽我执而宣称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老死已尽,宣称不再有未来世的老死时,仍然是识蕴觉知心的事,而他的如来藏心仍然不了知老死已尽的事;如来藏只管死后不再流注出未来世五蕴的种子,仍然依祂自己离见闻觉知的原来寂灭境界安住。于是阿罗汉死后就成为无余涅槃,就不再出生后世的五蕴来生老病死了。阿罗汉这样断尽我执而宣称“老死尽”。(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1-162。)
阿罗汉是以入无余涅槃为目标
阿罗汉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而入无余涅槃,作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40。)
阿罗汉现生入无余涅槃
由于初果人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出离分段生死,不再生死轮回,所以他们已经不能叫做虚伪众生了。二果人一来,三果人往生天界之后就不再来人间,在天上死了以后就入无余涅槃;阿罗汉则是现生入无余涅槃;因此这些人就叫做不虚伪众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73。)
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
为什么会成为定性声闻而成为绝对不回心大乘的阿罗汉呢?是因为他们害怕隔阴之迷,心中想:“我这一世有把握在舍报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离开三界轮回。但我如果学菩萨们一般发了受生愿再来受生,一再入胎及出生,可是未来世出生以后,并没有把握能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那时若是遇到恶缘、造了恶业,成就恶业种子,万一因此而堕落了,我怎么办?万一未来世中听到闻所未闻的大乘胜妙法,心不信受而不小心诽谤了,舍报后就得下地狱,可就沦转三涂了,那时要等到何时才证得阿罗汉果而出离三界生死呢?”所以他们心中害怕啊!因为连俱解脱的大阿罗汉都还没有办法离开隔阴之迷啊!必须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才能离开胎昧。所以他们往往这样想:“我舍报时还是应该入无余涅槃才对,自然就没有这些问题困扰了。”正因为害怕发愿重新受生的未来世中,会有隔阴之迷,所以就成为定性声闻圣人,一直都不肯回心大乘生生世世受生人间来广行菩萨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285-286。)
阿罗汉无法取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
俱解脱的大阿罗汉虽然证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了,但是却一直都无法取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仍然无法证得。(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32。)
信佛语故,证涅槃
涅槃就是相对于这个有生死的另一个彼岸,可是那个无生死的彼岸在哪里?二乘圣者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只相信 佛所说的:把自己灭掉以后,就是住在无生死的彼岸。(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真正究竟的涅槃
诸佛将现行与一切习气种子全部断尽,才是究竟圆满的解脱。因此菩萨明心之后进修道种智,初地之前是断分段生死现行,却刻意保留一分思惑,用来滋润未来世再出生的种子;而初地起已开始断除习气种子了,也就是在一切时、一切地去观照、断除自己的习气种子;经过两大无量数劫,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都断除掉了,因此到达究竟佛地时全部净尽,所以是真正究竟的涅槃,因为已到究竟解脱之境界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5。)
般涅槃
从菩萨来看,一来也没有来。现在三果人说他往生之后不来了,最利根的在中阴阶段取无余涅槃;次等的生到色界天,他就在色界天舍寿时取无余涅槃;如果再次等的话,那就一天一天一一去历练,终究不再来人间受生。如果稍微好一点的三果人说:“我生在那边努力再修行,舍寿后就可以取无余涅槃。”可是等而下之再下之,那是要一天又一天经过处处的天界,历尽每一天而经过很多时劫以后才能般涅槃的;也就是说,上流到最后一处才般涅槃的人,那是最迟钝的三果人;可是他终究还是永远不会再来人间了,所以名为不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留惑润生不入涅槃
当大乘法中开悟明心所得底人无我已经具足修证时,才能够在发起十无尽愿以后,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那时是有能力断尽思惑而取无余涅槃的,只是留惑润生而不入涅槃罢了。至于二乘法底人无我,就是让你亲自现前观察色阴非我、色阴虚妄、非常住法,受想行阴亦复如是;最后一个识阴能见闻觉知,也是缘生法,因缘所生,缘散则坏,所以五蕴的一一蕴,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虚妄法、都是可灭法。这就是二乘法所证的人无我,二乘的见道是这样证人无我的;二乘的修道则是进而断除我执,把五个下分结、五个上分结全都断除了,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为菩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涅槃
涅槃乃寂灭无我之无为法,无法尘境、无定境法尘,无境无受,以无知觉受想故。二乘无学以见道故修除见思惑,七识种之轮回烦恼已尽,舍报后不复出生七识,唯余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消失于三界,不再受生轮回,名为无余涅槃。无余依涅槃不是自己能入的,而是自己消失了─无念灵知心的四住地烦恼消失了,舍报后不再有中阴身现前,只余真心舍离肉身,无见闻觉知身境受,亦无一念不生的灵知心,如来藏不再受生,方是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
阿罗汉不证涅槃,菩萨才能证得涅槃。我们也常常讲:菩萨有时候不证解脱,但是却已证得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5。)
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生无死的寂静性,这不属于三界法,是无生与寂静;是本来就无生无死、本来寂静,正是如来藏心的清净自性,永远都不会与三界六尘中的一切烦恼相应。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0。)
佛地果位中(佛菩提道的果位就是佛地,除了佛地以外都是因地—等觉、妙觉位仍然是因地—所以这里“果位”讲的就是佛地)未来佛地果位的功德中有七个名目: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这七种名目,都是依第八识如来藏来修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1-192。)
“涅槃”名为不生不死、不生不灭,也是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施设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93。)
如来藏不生不死,所以祂叫作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79。)
其实“根尘同源”也就是“缚脱无二”。因为是先有六根与六尘的存在才能再出生六识,于是就有十八界合成五阴来生死流转,而六根、六尘与六识全都出自如来藏心,出生以后也都紧紧依附于如来藏心才能生死流转;正当十八界合成的五阴正在生死流转当中,如来藏却仍然处于涅槃之中,从来都无生死。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80。)
还有自我存在而住于无所有处的定境中,问题又来了:“这样的话,还是有三界我而不是完全的无我;若不是究竟无我,还有蕴处界所含摄的自我存在,那就不能解脱三界生死了。”于是他就从这里再深入思惟,不断的深入思惟:“喔!这还是不对,无法实证涅槃,因为我这个识阴中的意识觉知还是存在著,这就错了。”所以他就想:“我要把这个了知灭掉,那就是寂静的涅槃境界了。”于是心中起了作意要把了知性灭掉,认为灭掉了知性以后,自己还存在而绝对寂灭了,就是涅槃了。可是他其实并没有把了知性灭掉,他只是在无所有处定中转进的时候,灭掉了证自证分而不反观自己,于是入了非想非非想定中;住在这个定境当中时,只是不再生起证自证分--他只是没有返观自己的存在而已。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50。)
当时在座闻法的波斯匿王,终于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生灭性,也有不生灭性。既已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真也有妄,知道自己身心之中有虚也有实,接下来当然想要弄清楚而能实证,于是就要开始挖宝了--要进一步请 佛说法了,所以他就站起来向 佛禀白说:“我以前不曾听闻诸佛这样子教诲与指示,当时我见到迦旃延毗罗胝子等外道,”就是迦旃延毗罗胝的儿子等外道,“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就是断灭了,当身体断灭之后觉知心就跟著消失了,这时是断灭空,就叫作涅槃;”佛陀出世弘法以前的断见外道们主张说:色身死了就断灭而空无了,这就是涅槃。他们也因为这样的观察及认知而自称是阿罗汉,而这些假阿罗汉是 世尊降生人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我如今虽然值遇了佛陀,可是我还在狐疑著,”狐狸是最会怀疑的,凡事都很小心,所以惯于怀疑的人,心中正在怀著疑心之时就叫作狐疑。“我如今还在狐疑著,到底要怎么样去发现明白而挥扬这个知见,来亲证及了知这个真实心的不生不灭境界?”波斯匿王心中生起了爱乐不生灭心的作意,想要亲证这个真心的不生不灭境界,于是提出来问 佛,想要知道应该如何证知这个心的不生不灭性的境界。“如今在这里的大众们,凡是还在有漏位中的人,都希望能够听闻开示。”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49-250。)
涅槃非断非常。如果是断灭空,就不能说是涅槃,必须是非断非常才能叫作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305。)
拘舍离外道总共建立了二十五个冥谛,认为一切法、宇宙万有都是从一个不可知的冥性中出生的;他们认为只要灭除了自己以后,剩下的不可知也不可证的冥性,就是涅槃;而这个不可知也不可证的冥性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也是涅槃寂静。但他们不知道各人都有的根本心如来藏即是法界的实相,就说真正的实相是不可知亦不可证的冥性;就以想像所知的冥性来建立他们的真谛,所以又称为冥谛。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17-18。)
这个涅槃却是死前、却是入无余涅槃前就已经存在而不曾消失过;既然如此,又何必灭了五阴自己而入无余涅槃呢?不论是入无余涅槃或是留著五阴之时,既然同样都是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灭了五阴而入无余涅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13-14。)
阿罗汉证涅槃,烦恼永尽、后有永尽——五蕴、十八界全都灭尽而不再有后世的五蕴十八界了,全都灭尽以后却不会落入断灭空中。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69。)
“第八识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十八界灭尽以后入了涅槃,涅槃之中就是第八识这个心。十八界灭尽以后,一切法都空了,可是祂独自存在不灭,离受想行识、离见闻觉知,离一切的思量,这样就是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可是这个涅槃的实际,定性而不回心的阿罗汉不知道,因为他还没有打破无始无明──还没有取证第八识而无法现观心真如。得要回心向大乘,入了大乘之后再来修学;然后等他熏习般若一段时间,建立了正知正见,有一天终于实证如来藏而能现观心真如了,终于知道:“我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灭尽而不再生起时,原来是祂独住于离六尘、离见闻觉知、离六根的境界中。”这时才能懂得实相般若。这时更清楚知道:不是由十八界我来进入涅槃,原来我果真是没办法入涅槃的;我成为阿罗汉以后,不曾看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而我入涅槃以后,我又不存在了,怎能说我有证得涅槃?所以我们以前在阿罗汉位时,根本不能实证涅槃,只是把自己灭尽罢了!原来菩萨才是证得涅槃的人,而我现在已是实证涅槃本际的菩萨了。这个时候他才真正“了”解脱道了,原来以前对声闻解脱道所谓的“了”,只是能够把我见、我执断尽而不再轮回生死,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境界还是不懂的。现在回入大乘而一念相应证得第八识,涅槃中的本际确实知道而能现观了,这也是对声闻解脱道更深入的“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23-124。)
圆寂其实就是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8。)
波罗蜜翻译过来,就是“到彼岸”,是到达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阿罗汉有没有波罗蜜呢?其实没有,因为他们是灭掉自己以后称为到彼岸。但是问题来了,灭掉了自己以后而称为到彼岸,请问阿罗汉那时在哪里?他们已经不存在了!当阿罗汉已经不在了,怎能说有到达离生死苦的解脱彼岸?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三界生死了,但他们五蕴都不存在了;既然不存在了就不能称为到彼岸,只是把自己的五蕴灭除了。菩萨却不一样,菩萨证得这个金刚心以后有了般若,可以现前观察:我这个金刚心如此地分明,我现前看得很亲切,祂是永远无生亦无死的;当我把自己的五蕴十八界都灭掉以后,剩下的这个金刚心当然就称为无余涅槃。那就可以观察了,把自己五蕴十八界都摆在一边,剩下那个金刚心单独存在的时候是怎么一个状况,发觉自己其实活在如来藏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中。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菩萨要有愿力,就是尽未来际利乐有情--虚空有尽,我愿则尽;虚空无尽,我愿亦无尽。一定要有这个愿力,才能当菩萨;否则行菩萨道不必多久,他就会回大向小,于是入无余涅槃去了!那你度了这个人,辛辛苦苦为他,有什么收获?一点收获也没有!他不可能长久住在人间继续利乐很多人,那你度了他能作什么?所以如果想要成就毘卢遮那庄严藏,就一定要有愿力;不能只是想著自己悟了以后躲入深山好好地只修自己的,那可不行!像这样的人,都无法成就毘卢遮那庄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菩萨证得这个金刚心阿赖耶识以后,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点,然后终于了解:原来涅槃不是真实法,原来涅槃只是名言施设,在施设说明这一个金刚心独住而没有生与死的状况;当这个金刚心不再出生五阴的时候,就是二乘圣者所证的无余涅槃。而金刚心是不生不灭的,是没有生死的,所以祂的自住境界就叫作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这个金刚心从来无生亦无死,从来不生亦不灭;无生无死,不生不灭,所以叫作涅槃;而涅槃是菩萨的五阴现前就可以安住的,就这样安住下来,所以菩萨才能叫作实证波罗蜜――以五蕴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可是到达无生死的彼岸以后,却无妨同时又在有五蕴生死的此岸继续与众生同事、利行;这样子兼具两边而住于中道时却又不取中间,如是住,如是而生其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这就是说,如来藏的自身境界中本来就是涅槃,不是像外道五现涅槃一样,要在欲界中修得;譬如密宗的双身法乐空双运而自称是不生不灭、得涅槃,那还是要修而后得,其实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一种外道涅槃。外道修得二禅、三禅、四禅,也是修得,当他们出定而离开禅定境界相时,可就不是涅槃了。这些涅槃其实不是真正的现前涅槃,其实都叫作妄想涅槃;但外道们并不知道,自称现前证得涅槃,所以佛教中就说这五种是外道的五现见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可是菩萨所证,现前真的就是涅槃,因为“此经”如来藏是真实存在的,现前就可以亲见衪的无生无死、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涅槃一味
本来不生这个法,阿罗汉看不见;可是菩萨从所有的有情身上——上自诸佛下至地狱的痛苦有情——都现前这样看见,都是本来无生,这才叫作涅槃一味。(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
涅槃也是中道
阿罗汉自己不知道那仍然是中道而已。但是菩萨依如来藏来看这个涅槃时,涅槃也是中道;是依如来藏来看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这样才是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09。)
涅槃大海、覆涅槃海
第十地菩萨的证量—所获得的智慧—可以遮覆保护自己与佛弟子们的涅槃大海,就是“覆涅槃海”,这样就称之为法云地。也因为十地菩萨的大法智云,含藏各种功德法水,能够蔽荫于一切学佛人,如同虚空遍布一样地充满于法身之中,所以称为法云地。(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九月初版首刷,页56。)
涅槃心
世间心,不管是从事相上来说,或者从真实理上来说,都不可能出离生死的。从理上来讲,唯有本来不生不灭的心,才能出离生死;有生有灭的心,本来就是生死法、有为法,怎么可能和不生不灭、无生无死的涅槃相应呢?佛说“涅者不生,盘者不灭”,而世间心―也就是七转识―既然是可以生也可以灭的法,怎么可能变成不生不灭心呢?既然不能变成不生不灭的体性,就必定无法进入无余涅槃中,怎么可能是出世间心?所以那些大师们想要用生灭性的见闻觉知心去入住于涅槃中,都已成为虚妄想,因为那是世间心啊!意识世间心是生灭心,出世间的直心如来藏才是不生灭的心,才能住在三界外而不再住于三界世间。所以世间心是无法证入涅槃的,证入涅槃的一定是不生不灭的心,不生不灭的心当然是涅槃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281。)
“出三界的常住心即是涅槃心,是本来就不离三界,亦不在三界生死中。”因为,这个能够出生蕴处界等一切法的第八识如来藏,祂就是涅槃心。这个心在凡夫位中,虽然一世又一世不断的出生蕴处界,导致众生流转生死永不断绝;但是祂在众生的生死之中,却是从来都恒常存在而不曾有生死,祂这个心体也不像蕴处界需要藉祂所流注的种子才能念念生灭地存在,而是本然就自己存在著,所以说祂“本来就不离三界,亦不在三界生死中”,这样的心才是涅槃心。无余涅槃中既然是常住不变的无境界境界,那么有生有灭而且不离六尘境界的变异心等法,当然不可能存在于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中。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涅槃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涅槃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如果能够知道:从能知能见的心存在的当下,找到当下还有另一个不知也不见的心,那个心就是涅槃心、就是无漏心、就是真净心,就证得菩萨摩诃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了,这才是无漏而真实清净的法。“无见”是说没有见分,就是要找到一个不见、不嗅、不闻、不尝、不触、不知的如来藏心。如果有人能够从能知能见的当下,找到那个从来不知亦不见的如来藏心,这心就是涅槃,就是无漏,就是真正的清净性。这样“知见无见”底人,就是找到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心而成为菩萨摩诃萨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90。)
涅槃不二
轮回与涅槃不二,是如来藏的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24。)
涅槃之立名
涅槃依如来藏之远离生死而施设故──涅槃性空唯名,唯是依如来藏远离三界生死之境界而立名故,以如来藏所显远离生死境界为体故。涅槃乃是依真如之离染而立名故。实依自心藏识立名,非可外于自心藏识而言涅槃之修证与境界也。其实涅槃就是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的独住境界。也就是自心如来藏不生不灭,体恒常住,而离一切觉观,离思量性,离攀缘性,故名涅槃。因此涅槃者依第八识立名,非谓外于藏识得有涅槃,非谓舍根本识而有涅槃。因为众生于无量劫之生死轮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始终住于如性:不生不死、不断不常、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故名涅槃。亦即藏识之涅槃性中,无觉知、无境界、无所有、无可显示,依五蕴之生死有,说名为涅槃。但是涅槃又名圆寂。涅槃与圆寂二名,在佛教界已经广被滥用。只要是以有名法师的身分死亡,不论其生前有无证悟,继承人及徒众们多称他为入涅槃或圆寂,此是推崇太过,非为如实行。涅槃不外于如来藏
涅槃绝对不可外于如来藏而说、而证,即使不必求证如来藏底定性声闻圣人,也不许外于能出生名色的本识如来藏而说有涅槃。小乘法中如此,大乘佛菩提也一样不许外于如来藏而说、而证。佛在这部经中也告诉我们,有情身中与身外的一切四大,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中的大种性自性所变生的,也会由如来藏来变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37。)
涅槃不是了义法
三界世俗所有的法,没有一法能够超过涅槃,而涅槃依旧不是了义法,因为不是最究竟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30。)
涅槃之真义
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者不增,盘者不减;涅者不来,盘者不去;涅者不断,盘者不常;离于两边,即是涅槃。如 佛世尊于四阿含诸经中所言:涅槃寂静者,乃是灭尽十八界法,唯余入无余涅槃前之十八界所缘之“第八识”不复受生,名为涅槃。涅槃若非绝对寂静,则违三法印(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若有意识觉知心住于“涅槃”中,则彼涅槃名为有我,意识是我故,意识所依之意根亦是我故,意识不能外于意根而有故,则违第一法印─诸法无我。若有意识住于“涅槃”中,则彼涅槃非真实寂静,则违第二法印─涅槃寂静。若有意识觉知心住于“涅槃”中,则涅槃非常住法,是无常变易法,不离意识知心行故;若谓意识永不灭故、涅槃非无常,则意识心行应非无常,则违佛说“诸行无常”正理,进退失据。是故涅槃绝对寂静,无余涅槃位中十八界俱灭,无我、无境界、无心行,唯余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无所住,不复受生,名为涅槃。所以佛说涅槃无有境界,无有知者,无我我所,一切寂灭,究竟寂灭。因此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增亦不减,不垢亦不净,不常亦不断;永远离两边,这就是涅槃,而涅槃是指如来藏自住的境界相。因为如来藏没有我性:祂没有五蕴的我性、十二处的我性、十八界的我性、六入的我性,所以祂是无我性的。正因为这个无我性,所以祂才是涅槃。因此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别名,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现象而立名,非离如来藏而有涅槃可证,是故涅槃非是死已断灭。当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你发觉如来藏本来就不生也不灭;祂没有出生过,无始以来就这样一直存在著;只有从来不生的法才能不灭,凡是有生的法终究会灭。不生就是涅,不灭就是盘,不生不灭涅槃。证悟后也可以发现,当十八界自我都还存在著,就已现前观察自己的如来藏本心离见闻觉知、离十八界独存的境界,那时不生亦不灭,究竟寂灭;这样究竟寂灭的境界,即是涅槃。而灭尽五阴十八界而只剩下如来藏,才叫作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四辑、《楞伽经详解》第三、五辑、《维摩诘经讲记》第一、二、五辑、《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及《真假开悟》,佛教正觉同修会)
涅槃不能实证---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
定性声闻人恐怕入涅槃以后成为断灭,就对于外法蕴处界的灭除,心中有恐怖,就是“于外有恐怖”。可是又听 佛说有一个内法,叫作本识、叫作涅槃的本际,清凉、真实、常住不变;可是他们心想:“我不能证得,不能证实祂是不是真的存在,也许佛陀是方便教化我,其实入涅槃是断灭空呢!”他们对 佛陀所说入涅槃后不是断灭空的开示没有具足信心,所以他们就一直想要去把本识找出来,想要确定祂真的存在。如果是真的存在,心中认定灭了蕴处界自我而入涅槃时不会成为断灭空,就敢灭掉我见、我执;可是 佛偏偏就不帮他们证,因为他一心想要入涅槃,是声闻心态,佛当然不帮他们证,因为他们不是菩萨。所以他们除了于外有恐怖之外,再加上一个于内有恐怖:有内法,而我不能证――他们就永远有我相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阿含经》中 佛陀讲的:比丘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于外有恐怖”,是因为这个蕴处界一定要灭,否则入不了涅槃;可是由于我见与我执的缘故,对于外法蕴处界必须灭尽才能入涅槃的事,心中就有了恐怖。“于内有恐怖”,是因为知道圣教中已经明确开示,必须把蕴处界灭了才能入涅槃;可是他们认定人类只有六个识,入涅槃时却必须要灭尽六识全部,结果就变成断灭;这当然不行,所以他们心中也想要亲自证实:“无余涅槃之中确实有这个如来藏单独存在,不是断灭空,我才愿意断尽我执而入涅槃,我才愿意断我见、断我执。”好了!现在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既然他们是声闻人、声闻种性,穿著大乘法衣也受了菩萨戒,但本质还是声闻人,那么 佛陀会不会把菩萨法传给他们?绝对不会!这是菩萨的根本大法,怎么可以传给声闻心态的人呢?所以 佛也不告诉他们密意,也就不对他们给予教外别传实证的指导;于是他们当然无法证实真的有“此经”金刚心的确实存在,于是既不敢断我见、我执,也不能证得内法金刚心“此经”,就变成“于内有恐怖”。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涅槃之无余涅槃
佛说涅槃者,谓阿罗汉断尽我执,舍寿时,令自我灭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俱灭—名为涅槃。所谓的无余涅槃,就是“十八界我”全部消失掉了,然后我那另外一个心—我的真如—不再来入胎轮回了,这叫做涅槃。是“我”消失、消灭掉了,不是“我”去入涅槃;是真如保持原来所住的涅槃无我的状态,不再出生未来世的另一个“十八界的我”,这样叫做涅槃。欲入涅槃者,不应作意于无相界,而应灭除自我─意识觉知及作主之我;若起作意于无相界,则是欲以意识入住无相界或涅槃,则堕外道涅槃,仍有意识未灭故,必令意根不灭故,无有如是涅槃故;由如是涅槃违三法印故,名为未见道者之外道涅槃妄想,佛说无余涅槃中十八界俱灭,永不现起故。因此舍报临终时,你不要再投胎,要让这个“我”消失掉,才不会有轮回。自我的执著断除了,舍报之后色身坏了、心跳停了、呼吸停了,这个第八识真如渐渐离开身体而不会出生中阴身,不会再去投胎,你就消失掉—没有你了。结果是剩下谁呢?剩下你背后的那个祂,就是你的祂—如来藏,不是在谈恋爱那个“你的他”,就是背后那个你啦!祂没有见闻觉知也不做主,也不再出生中阴身出现见闻觉知,就这样消失了;因为祂无形无色,不会再于三界中出现,这就是涅槃。然因无余涅槃中,有如来藏心无形无色、无见闻觉知、离一切境而不作主,故非断灭;三界烦恼种子断尽故,七识种子自然不现行,是故永不复受生死,故名涅槃。是故圣者舍寿取涅槃时,实无所取,唯是弃舍自己﹝色我及觉想之我﹞,七转识不复现前,唯余藏识空性无形无色无见闻觉知,不自知我,亦不作主,不再受生,名为涅槃,是故涅槃实依藏识之空性而有,涅槃即是藏识空性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楞伽经详解》第三、四、六、七辑、《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涅槃中道金刚心
这个金刚心从来无生亦无死,从来不生亦不灭;无生无死,不生不灭,所以叫作涅槃;而涅槃是菩萨的五阴现前就可以安住的,就这样安住下来,所以菩萨才能叫作实证波罗蜜――以五蕴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可是到达无生死的彼岸以后,却无妨同时又在有五蕴生死的此岸继续与众生同事、利行;这样子兼具两边而住于中道时却又不取中间,如是住,如是而生其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涅槃中道义
那菩萨怎么现见涅槃呢?因为菩萨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认定祂才是真实的自己,而反照五蕴十八界的自己全部虚妄不实,如实转依第八识如来藏;也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又不灭,同时看见自己的五蕴及一切法都从如来藏中出生,而没任何有一法可以把如来藏坏灭。自古以来乃至今天,再穷推到未来的无量际之后,仍然如此;不可能有谁能把这个第八识坏灭,所以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因为祂本然就有,法尔如是,所以不生;不是有生之法就不会有灭,不生不灭,那祂就是不生不死;如来藏不生不灭、不生不死,那当然就是涅槃啦!因为涅者不生,盘者不死,处于中道,所以涅槃就是中道。而菩萨证得自己的如来藏了,也就能够看见别人的如来藏,就能看见别人的如来藏跟自己的如来藏都是同一种体性,都是不生不死、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永远不生不灭。而这个如来藏与自己的五阴不一不异,这样成就中道义,就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也不死,永远是离生又离死;那么既然离生又离死,那就是涅槃啦!不在生死中就是涅槃。因此菩萨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心是不生不死的,就是这样现前看见了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涅槃之实证
涅槃是恒不断法,遍一切时中相续不断,穷久远前无量劫如是,尽未来际亦复如是;意识尚不能于夜夜眠熟位相续不断,何况前后际无量?唯是藏识遍一切时不断,于前后际无量劫中皆永不断,故非灭法;永不灭故永无有生,无生无灭故名涅槃,是故佛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是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大乘别教第七住位菩萨所证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谓自心如来藏自无始劫来恒离见闻觉知、恒离思量性而从不作主,是故永处随缘任运体性中;其体复又从来不灭故永无生,无生无灭故名涅槃。然而涅槃实非修而后得,亦非不修而得,故说非修非不修。菩萨悟后修七转识,七转识对自我的执著完全断除的时候,就是我执断尽;我执断尽后,如来藏中就没有了我执现行的种子,舍报就不会再有中阴身出生,就不受生死嘛!只剩下真如,真如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也不思量一切法,就消失于三界,真如不再出生中阴身,也不再去受胎;不出生中阴身就不会去受胎嘛!就不再有生死了嘛!这就是涅槃。所以欲出离生死者,应舍弃自己(六七二识),余下阿赖耶识,不复出生六七二识,不再有中阴。阿赖耶识无能所分别,亦不攀缘,无知无觉无境无想无受,永不起念,即是涅槃。然涅槃之证得实无所证,为凡夫方便说为涅槃。涅槃境界实无境界可入,为凡夫方便说为入涅槃。涅槃是无境界、无所依、无所得空,为凡夫方便说为涅槃。然而大乘别教菩萨由证如来藏故,于藏识上领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渐渐了知涅槃唯是虚妄想灭及尔焰识(意识)灭,余如来藏不重入胎受生,名为无余涅槃。菩萨由证此故,断除我见我执,虚妄想随灭,成就有余依涅槃;舍寿时,虚妄想不起,尔焰识亦永灭,亦无来世意识复现,如是即是佛所说之涅槃(然菩萨不入涅槃,依受生愿而受未来生)。然藏识所住涅槃“境界”,非本无后有,故非有生;非有生故永无有灭,故名涅槃。菩萨证涅槃已(阿罗汉亦如是),无有任何境界,非如定境之入定十天半月可以炫人;无有五通,非如鬼神知有五通可以示人;亦不能自生外道所说甘露,亦不能求天神赐与甘露,甘露是有境界法、有为法、有漏法故,无关涅槃故。如是涅槃之修证,纯是无为法、无漏法、无境界法、无所得法,唯证者自知,不可示现,不能示现,非诸俗人所知也。是故佛于此偈中说:虚妄想灭及意识灭者,名为涅槃。是故佛说:涅槃非所作法,非有相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五、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及《大乘无我观》、《生命实相之辨正》,佛教正觉同修会)
涅槃只是名词
但无余涅槃中其实就是第八识独住的境界;所以涅槃只是名词,用来表示第八识自住的状况。(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25。)
涅槃只是佛菩提(佛地觉悟智慧)的副产品
佛法的实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是佛菩提,第二是涅槃解脱。若是从实相来说,其实仍然只是一个佛菩提,而涅槃只是佛菩提(佛地觉悟智慧)的副产品。(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272。)
涅槃本际
法界中的实相,是在灭除五阴、十八界……所有法之后,成为无蕴处界我而进入无余涅槃之中时,仍然有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存,称为涅槃本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二乘法的修学过程,是必须修灭五阴、十八界的,是要断尽对自我的执著,取证有余涅槃;然后年老舍寿取证无余涅槃,永远不再受生于三界中。但是,当二乘无学圣人取证有余及无余涅槃时,一样都是不离如来藏心而修;若离如来藏心而修行,他们所闻熏的解脱道知见,将无法受持累积而成就阿罗汉果。若离如来藏心而取证涅槃,阿罗汉们所入的无余涅槃都将成为断灭空;所以 世尊在四阿含诸经中,已经多处说明无余涅槃中有本识如来藏,说为涅槃本际;阿罗汉们由于信受 世尊为不二语者、不诳语者、如实语者,所以完全信受不疑,由此缘故而于涅槃无所恐惧,能断尽我执,成阿罗汉。世尊在四阿含诸经中曾说涅槃中有本际常住不灭,也说阿罗汉所证的涅槃是“真实”、“清凉”、“常住不变”,也说还有一个与五阴十八界同时同处的本识常住,也说名色五阴十八界都是由此本识入胎、住胎而出生。但是二乘初果乃至四果无学圣人,仍然全都不知道如来藏心何在;只因信受佛语而知有此心,所以知道自己修断我见、我执、我所执以后进入无余涅槃时不是断灭空。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在后来 世尊宣演大乘般若诸经时,大部分阿罗汉是回心大乘而修学佛法的,后来多数已经亲证本心如来藏而成为不退转住的菩萨,发愿继续受生于人间、住持正法;才会有大乘诸经的记载与弘传,而有今天的大乘法教继续被正觉同修会所弘扬。只受持声闻头陀行的大迦叶尊者等四十余位阿罗汉,不曾回心大乘,也没有证悟大乘法;他们在 世尊入灭后邀请四百五十余位声闻法中的凡夫与三果以下声闻圣人,结集出四阿含诸经;坚称他们依据所听闻的小乘及大乘经典而结集成为四阿含诸经,即是大乘法教的成佛之道,不承认他们听不懂大乘佛法。这就是现代佛学研究者所说的第一次五百结集。然而,诸大菩萨及后来证悟如来藏的阿罗汉菩萨们,等到大迦叶等人结集完成时,共同来听闻他们诵出结集的内容,都不满意大迦叶等人的结集,因为都没有把 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内容结集进去;他们结集完成后所诵出的“成佛之道”内涵,全都只是声闻罗汉法的内容,四阿含诸经中只有大乘法教的某些名相,并无成佛之道的丝毫内容。当菩萨们提出商讨、建议增补成佛之道的内容时,大迦叶等人在众多声闻凡夫的坚持下,拒绝了诸大菩萨及阿罗汉菩萨们的请求,认为他们所结集出来的四阿含就是成佛之道;于是 文殊等证悟的大菩萨们,以及回心大乘而证悟的阿罗汉菩萨们,便当场宣称:“吾等亦欲结集。”然后另行邀请阿难尊者共同结集大乘法教,随后终于有了七叶窟外的千人大结集,才终于有了大乘般若系列及唯识系列的大乘经典留存至今。然而,平实未来将会写书来说明及证实:四阿含中并未确实将成佛之道的法义结集出来。但是在这里,却归结出一个结论:声闻法及缘觉法的修习,若是不依止如来藏的实存作为大前提,是无法断我见我执的。所以不回心的大迦叶等人仍然是承认有如来藏本识实存不灭,作为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他们认为四阿含诸经中已经有录入这个部分,也已录入《央掘魔罗经》而讲过如来藏了,所以没有必要另外结集大乘经典,认为四阿含诸经已经函盖大乘法教了!但是他们这个主张是不正确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91-94。)
涅槃本际、涅槃的实际
如来藏心体自身就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佛在阿含中把如来藏识叫作涅槃本际,或者说是涅槃的实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74。)
涅槃本际中无一法可得
为什么说悟得菩提以后,能够现观如来藏的“妙圆明”而本无所有呢?有些大法师就解释错了:“悟得菩提以后就是缘起性空,什么都没有了!连妙圆明都不存在了,才是究竟开悟。”那真是误会大了!世尊真正的意思是说:当你悟得佛菩提之后,你现前观察体验如来藏,发现如来藏的体性是这么圆满,不但所有法都从祂来,连我们的身体也是从祂而来的;而我们的离念灵知心、处处作主的思量心,也都是从祂而来的,可以说无一法不从祂来。而如来藏是本来就这样的清浄,也是永远都具有光明显现出来,因为祂还有七种性自性,所以祂是很微妙而光明的;然而如来藏出生了一切法以后,祂在一切法之中,却从来都不领受任何一法,所以在涅槃本际中是从来都无一法可得的,当然说“本无所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9月初版首刷,页346-347。)
涅槃本际非老死尽
如来藏本妙圆心却从来不了知阿罗汉老死尽的事情,所以阿罗汉舍报前自心如来藏的境界中,以及阿罗汉入涅槃以后的如来藏独存境界中,仍然没有“老死尽”的证境可说,世尊因此说如来藏心“非老死尽”。(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2。)
涅槃本际非波罗蜜多
再回到证悟菩萨对如来藏的现观来说,当菩萨观察到觉知心从来住于如来藏中,而如来藏从来没有生死,所以觉知心本来就是住在不生不死的如来藏心中示现有生有死,而如来藏自己从来没有生死。可是以这样的实相智慧再从如来藏自住境界来看时,所有到达无生无死彼岸的智慧与涅槃境界,全都是觉知心自己的事,都与如来藏无关。因为如来藏从来不对生死或无生死的境界加以了知,也不对这些智慧加以了知;对如来藏而言,根本就没有生死需要远离,也没有涅槃境界可住,更没有远离生死的智慧需要生起;所以对如来藏自己而言,根本就没有波罗蜜多可说——根本没有到彼岸可说,所以 佛说本妙圆心如来藏“非波罗蜜多”。(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8-169。)
涅槃本际非苦集灭道
因为所谓苦集灭道就是如来藏——以如来藏为体;苦集灭道虽然是如来藏,但是苦集灭道却不是如来藏;因为你如果入了无余涅槃中(也就是在如来藏独住的离见闻觉知境界中),根本就没有苦集灭道可说了!然而,苦集灭道灭了,是不是如来藏也跟著灭了呢?事实祂又不灭,因为是灭了五蕴而使苦集灭道跟著灭了,如来藏却不与苦集灭道相应,所以本妙圆心如来藏非苦集灭道,这才是实相境界。并且,当不回心阿罗汉完成苦集灭道的观行与实证时,他们各自的如来藏本妙圆心仍然不了知阿罗汉们所观行、所实证的苦集灭道,所以 佛说如来藏心“非苦集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3-164。)
涅槃本际非得
既然三乘菩提的觉悟与所有智慧都是五蕴所有的,涅槃本际(也就是本妙圆心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中必然“非智”,那么当觉知心悟得大乘菩提而发起实相般若时,如来藏依旧是无所得的,不可能因此就使如来藏能拥有实相般若,所以 佛说“非得”。(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5。)
涅槃本际非智
正当二乘圣人尚未入涅槃以前,他们觉知心中有解脱智慧时,菩萨从二乘圣人现前分明存在的涅槃本际来加以观察时,现见二乘圣人的如来藏心中一样是没有智慧可得的;因为涅槃本际就是如来藏本妙圆心,而本妙圆心是从来离见闻觉知心的,连六尘都不加以了知,何况能有六尘中的解脱智慧可得?所以说“非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4-165。)
涅槃本际这个不生灭心
可是这个不生灭心在哪里,这并不是他们实证阿罗汉位所需修证的目标,所以他们都不知道,都还没有哪一位刚刚回心的阿罗汉找到祂。阿罗汉们从 佛所说的十八界俱灭名为涅槃,又从 佛所说的“取阴俱识”,以及入胎、出胎而能出生名色的圣教中,听闻 佛陀说过有这个不生不灭的识存在,也知道十因缘法中的“名色缘识生,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等开示,早就知道有情除了会灭坏的十八界以外,还有另一个不生灭的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50-251。)
涅槃果
涅槃果乃是无境界法,唯是假藉见道所得无我见,将此凡夫觉性之自我执著消除,舍寿不复再生此妄觉之心,无我无境,唯余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垢不净,不取不舍,亦不自觉有我,永离三界轮回,是名涅槃果。(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涅槃性
回心大乘的阿罗汉们还没有证得如来藏以前,正由于习气种子都还没有开始断除,也由于不能如二地满心菩萨一样可以自行改变内相分,所以说他们持戒的部分仍不满足;再加上大乘法中的外门忍辱、禅定、般若也都还不满足,所以还要精进去努力,这当然也表示他们在大乘法中的精进度也不满足。因此说,他们这样修学佛菩提道,都只能称之为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真正开始进入内门,是从一念相应而证得本心如来藏的时候,亲自去体验如来藏心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能现观祂与万法的不一不异……等中道性,从此以后转依第八识的清净体性来修行,这样才算是已经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这才是真正的开始行菩萨道了,但也只是三贤位中的阿罗汉菩萨罢了,仍然无法入地。(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00-101。)
菩萨以一切法函盖一切有为法,而以百法明门总摄世出世间法;然而百法明门总摄世出世间法时,其中九十九法都属于虚妄法,全都是在显示八识心王中的第八识如来藏心的本住与恒存,只有祂是世出世间法,由祂含摄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是显示以后,众生就可以由此建立佛道的入手方向:只有亲证第八识实相心,才能真实进入佛道中实修。亲证后再来现观百法明门时,就发觉:依未见道的众生而言,应说无为法是真实法,教令一切求证佛道的众生应该一一亲证;亲证后却发觉六无为、九无为、十二无为也都只是在显示如来藏心的实存与涅槃性,因此了知一切无为法也都是假藉名言来宣说给众生了知,本无实质,于是现观无为法也是虚妄法;而诸佛亲来人间解说这些无为法的目的,无非是藉言说来使众生了知诸法的虚妄,然后探究这些虚法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真实法,才是众生据以成佛的凭藉,这就是“言妄显诸真”--以言语解说诸法的虚妄,而显示出第一义谛中的种种真实法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328-329。)
必须要找到如来藏,然后从如来藏的本来性、涅槃性、自在性、自性性,深入体验观行以后,再从体出用,悟明佛性的实质内涵,能够于山河大地上眼见自己的佛性了,这就是眼见佛性(也简称见性,但不是指此段经文中所说的见性--能见知性)的实证。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46。)
当我们说识阴非假亦非真的时候,并不意谓识阴见闻觉知之性就是真如心或佛性;当识阴的见闻觉知性从我们的第八识中现起之后,在色身中运作的同时,第八识另外还有祂自己真实而如如的体性显现出来,能在六尘外了别种种法;而这种了别性及真实与如如的自性,是无始以来本有的本觉性、涅槃性,这样微妙而不生灭的本觉性才是真正的妙觉,才能说是真如心,否则就会如同识阴一样成为妄觉性与生灭性;能这样现观的人,才能说是证真如的大乘贤圣。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66-67。)
般若智慧,是依亲证如来藏以后来现观祂的常住性、涅槃性、清净性、中道性,才能出生的;如来藏心不离两边又不即于两边,所以不即也不离,这样来成就中道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264。)
涅槃门
“此阿毘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这样的如来藏心体的实证,以如来藏妙真如性的眼见与功德,才是最究竟的阿毘达磨。“阿毘达磨”就是针对法义所作的议论,像这样子针对大乘法义的深入议论与演述,才是究竟的法义讨论。针对如来藏与祂的妙功德性所作的论议—阿毘达磨—才是十方世界所有诸佛同样一路的涅槃门。十方所有诸佛所证得的四种涅槃,都是从如来藏这一条路而实证,以外没有别的道路可以实证十方如来所证的四种涅槃,这是成佛的唯一实证标的,求证十方如来的涅槃也只有这一条路。(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44-45。)
涅槃性、涅槃
如来藏本来就有“涅槃性”,众生的五阴都有出生,出生了以后当然会死,可是如来藏从来没有出生过,无始以来一直都是那样,根本就没有出生过,是本来就在的;既然没有出生过,怎么会死亡呢?所以众生的五阴有生死,如来藏没有生死;如来藏不生不死,所以祂叫作涅槃。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所以如来藏就是涅槃,除了如来藏以外,没有涅槃可证、可得。(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78-279。)
涅槃非一非异
非一非异,是说众生各自的第八识心真如的体性,都同样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都同样是恒常不灭,都同样是非断非常,都同样是不垢不净,所以非异。但是众生却又个个拥有自己的心真如,从来不跟别人的心真如混杂;纵使想要与别人混合为同一个心真如,也是永远做不到的,所以非一;这样非一而又非异,所以叫作非一非异。而实相法界心真如能出生现象法界蕴处界,一是能生、一是所生,所以能生的心真如与所生的蕴处界非一;但是蕴处界却含摄在心真如之中,从来不曾离开过心真如,从来不曾在心真如之外存在或运作,所以心真如与蕴处界又是非异。这样合观心真如与蕴处界时,就说心真如与蕴处非一非异。(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59。)
涅槃的本际
佛说这是胜妙的莲花,为什么会被称作莲华呢?因为祂是清净无染性,是本来就清净无染的,而且是实相法界与现象法界中都恒常存在的真实法,又能出生现象界万法,并且是三乘菩提所证涅槃的本际;有这样微妙奇特的自性,所以叫作“妙莲华”。(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39。)
若不是如此实修,只是在世俗法(俗数法)蕴处界等三界有为法上面观修,终究无法了知涅槃的本际--实相法界的真相,至多只能成为阿罗汉,终究不可能成就佛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79-280。)
因为一切能证果的声闻人都是绝对相信佛语,当 佛开示说,有另一个本识是出生名色(色身及六识)的心,这个心也是涅槃的本际;阿罗汉们都信受了,才不会成为因缘外道,才能如实断除我见及我执,否则就会成为因缘观外道,也断不了我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209。)
信受佛在四阿含中所说八识论的解脱道以后,终于也断了我执成为阿罗汉了,终究还是不知道涅槃的本际如来藏在哪里,因为证阿罗汉是不需要实证如来藏本识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209。)
一切法都从蕴处界来,而蕴处界是从如来藏出生的。二乘解脱,就是把一切法灭掉,把蕴处界灭掉,剩下如来藏独自存在。而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再生起任何一法,这时就称为涅槃的本际,又叫作空如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56。)
断尽思惑以后,名色灭除而入涅槃时,入胎识仍然存在,祂才是涅槃的本际;有了这种涅槃的智慧以后,才能称为法法平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32。)
涅槃依如来藏独住境界
只有亲证如来藏的人,从如来藏自住的境界中来看待诸法时,才能主张说法法平等、本来如此;因为涅槃是依如来藏独住境界而设施的境界相,由此无境界的境界相来看待一切法与如来藏之间、来看待一切有情之间,才可以说一切法平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24。)
涅槃空性
空性可不可以离开色声香味触尘而单独存在?可以!因为祂可以离色声香味触乃至种种一切法而单独存在,所以才说祂是绝对待的法。除此而外,没有一法可以离色声香味触而单独存在,不但如此,祂还可以离六根、六识而单独存在,就成为二乘无学圣者所入的无余涅槃。三界之中就只有空性如来藏可以离一切法而单独存在,以外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单独存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251。)
涅槃的彼岸
说阿罗汉灭了、度了,结果是没有度到无生死的彼岸,因为没有五阴的自我到达涅槃的彼岸啊!所以 佛说:这样子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以后,其实没有一个众生得灭度。只是他们的五阴十八界消失了,在三界中全部消失了,消失了以后就没有生老病死苦了,没有生老病死苦就叫灭度。(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涅槃法界
佛菩提道中的我与无我是不可分的,如此具足了我与无我法,当然也就含摄了二乘菩提的无我法,这才是具足圆满的成佛之法。若是单讲蕴处界无常故无我,而没有常住的真我如来藏,就会变成无因论、断灭论。反过来,若是单讲真我如来藏,那就纯粹是实相法界、涅槃法界;若纯粹只有实相法界、涅槃法界的时候,没有觉知心假我由实相法界如来藏支持在现象界中运作,还能有谁来参禅而找到无我性的真我如来藏呢?当然是找不到如来藏而永远是凡夫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若没有如来藏实相法界存在及运作,现象界中的蕴处界假我根本都不可能继续存在了,还能证得如来藏实相吗?所以说,我与无我、真心与妄心等真实理,一定要在三界中探究;想要亲证实相法界的般若智慧,一定要在三界中寻觅如来藏而亲证祂;只要确实证了祂,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就生起了。想要修证佛法,得要在三界中修,必须保有无常故无我的觉知心假我,才能探究无我性而常住不灭的真我如来藏的所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7-28。)
涅槃的根本因
如来藏既是二乘菩提成就涅槃的根本因,若是否定了如来藏识的存在,二乘菩提必然无法避免落入断灭空中,无法避免与断见外道合流。由此缘故,否定如来藏识的二乘菩提修学者,必然要回头重新建立识阴中的某一识为常住法,或是建立意识中的某一微细部分为常住法,重新落入我见之中,以免成为断灭空,于是他们对于二乘菩提的见道功德,就永远都无法亲证了,不免常住于凡夫我见之中。再由以上的说明,也证明如来藏识是大乘法义的根本因。(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85-86。)
涅槃非异
非异,是说众生各自的第八识心真如的体性,都同样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都同样是恒常不灭,都同样是非断非常,都同样是不垢不净,所以非异。(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59。)
涅槃依第八识而有
至于阿罗汉的非择灭无为是意识心及意根已修到心性清净,不再执著有为生死法,能出离三界生死;但是他们灭尽五蕴而入涅槃以后,涅槃还是依第八识而有,否则就成为断灭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36。)
涅槃的清净心体
“元”,古时候跟“原”是相通的,元就是原来的意思,是本来就这样的。这意思就是说,有一个本来清净的心体,这个清净的心体是无始以来就本自存在的;而祂也是众生能够觉悟涅槃的清净心体,这个清净体是本来就清净的,所以佛说祂是“元清净体”不是“修清净体”——不是经过修行以后才变成清净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69-70。)
涅槃的清净妙德
“去泥纯水”以后,还得要继续进修,也就是把所知障中尚未断尽的无记性的无始无明随眠也全部断除,到最后“明相精纯”了,也就是如来藏以及祂的“觉精”所显示的光明相已经非常精纯,一点点杂质都没有了——所知障随眠都已断尽,那时可以做无量诸法的变现,而那时所变现的无量诸法,全都不是由于所知障随眠上烦恼,或是烦恼障习气种子下烦恼作为原因来变现的。那时都不是因为烦恼而变现诸法,都是自然而然因为众生有所需要,所以就感应而变现的。这种究竟清净性的变现,完全合于涅槃的清净妙德。(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9-10。)
佛地这种能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的如来藏境界,是等觉、妙觉菩萨所不知的,却是从因地证悟之后就一点一滴开始修行而渐渐发动,只是明相仍很不精纯,得要到了佛地“明相精纯”时才能够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那时才能具足出现。只有到达佛地“明相精纯”了,如来藏才能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那时所变现的一切法“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0-11。)
涅槃的境界相
入胎识、住胎识若不住任何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的解脱境界。并且显示:在无余涅槃中的境界相是不知亦不见的。在进入无余涅槃以后,有为性的蕴处界,以及依附蕴处界才能存在的有为性的缘起法,都已灭失不存了,那时就称为涅槃,但涅槃是常住法,不是断灭空。常住法的涅槃,本来就是入胎识独存的解脱境界,这正是隐说真常、唯心的妙法。而涅槃中是灭尽一切法、灭尽识阴的。灭尽蕴处界以后,独存本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涅槃的实际
涅槃的实际就是第八识独住的境界,离开了第八识心,哪里还有涅槃可说呢?(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22-123。)
所谓非身而称为大身,其实就是证得第八识以后安住于真如法中,因为祂确实是没有物质身体的心——非身。要能够这样安住于真如法,而为有缘众生宣说这种真如法,显示确实有这样的一个非身,如理如法为众生说明祂才是一切法界的实际,说明祂才是涅槃的实际,让有缘人知道这个实际、这个真如法,确实是十方三世一切法界中的至尊,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和祂相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涅槃非断灭
涅槃后非有、非无、非有无、非非有无,是真实、是不灭。并不是断见外道所认知的断灭境界,不是全无一法常住的断灭境界,仍有无余涅槃的实际、本际、真我常住不灭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0月初版首刷及《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涅槃界
涅槃界,界又名种子,又名功能差别;既然说是涅槃界,所以大乘涅槃是有功能的,并不是像二乘涅槃一般只能灭尽蕴处界而无种种法界功能。(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58。)
涅槃是解脱味
八地菩萨乃至诸佛,如果也像二乘圣人一样进入了无余涅槃,都同样是灭尽十八界法,五阴十二处六入都灭尽了,那就没有诸佛可说,也没有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可说了;所以进入无余涅槃以后,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涅槃其实是同一味,就是解脱味。(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62。)
涅槃海
法云的意思是说十地菩萨的智慧无量无边,充满法身之中,所以说法时如云如雨无有穷尽;由此缘故,十地菩萨所说的一切法能够保持覆护一切众生的涅槃海;因为所有的涅槃都不出于祂对佛法的证量,祂演说的妙法已经函盖了四种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九月初版首刷,页56。)
涅槃寂静
涅槃寂静者,人无我也;涅槃之中无见闻觉知,离想阴境界,故名无我;想阴者,谓一切外道证得四空定者,皆未离想阴境界,定中有知,即是想阴故;密宗冈波巴以一念不生之空明觉知心为涅槃心,则犹未明二乘之基本佛法,堕于十八界之意识界故;此觉知心虽能一念不生,仍与五尘相触,则非涅槃寂灭,五尘闹故;饶汝证入非非想定中,不触五尘,仍有微细之了知,触定中幽闲法尘,仍非涅槃寂静,未离十八界之意识界,尚未离想阴之知故。须灭此心方入涅槃,真名无我;此觉知心起意不执我,仍是有我;确认此心变异无常、终归于灭,方是无我见,方能证涅槃,此心是我故,涅槃无我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涅槃寂静、涅槃寂灭
涅槃,在无余涅槃位是没有六尘的,因为连身根都弃舍而毁坏了,这时六根六识都不现起了,哪里还有六尘呢?所以才叫作涅槃寂静、涅槃寂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75。)
涅槃无生无灭
这个本识离见闻觉知,从不了知六尘,所以绝对寂静;离思量性,所以绝对不会处处作主与取舍 ,由此而得自在与无碍;祂具有种种功德,所以能生万法,这个能生万法的功德名为如来藏的圆成实性;祂永远保持真实而如如自在的心性,这种自体性就名为真如;祂从来无生亦永不灭,故名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涅槃无法
涅槃又是虚妄法,因为涅槃无法,涅槃这个法只是依第八识本际不再出生蕴处界的情况,而施设那个境界叫做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25。)
涅槃就是中道
我们五阴有来、有去,出生了就是来,死了就是去。如来藏没有出生过啊!你怎能说祂有来?无量劫以来,祂在十方三界中出生一世又一世的五阴,因此你说祂在十方三界中来来去去。但祂何尝有来去?祂本来就在而又无形无色。是你在十方三界混来混去啊!但祂没有来,当然就没有去;不来不去,那就是中道,中道就是涅槃。如来藏不垢不净啊!为什么不垢不净?因为祂从来不跟烦恼相应,所以祂不垢;可是祂也不去修行,因为祂自己不修行,要修行、该修行的是我们。我们若是不修行,那如来藏就收藏著我们的染污种子;祂的心体清净,但是有染污种子,所以叫作不垢不净;不垢不净还是离两边啦!离两边就是涅槃,就是中道。不管你说什么,祂都不在两边中;离两边的才是涅槃,涅槃就是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涅槃就是讲真如
“无生”,是真如“此经”本来就没有生,不论是谁,都无法往前追溯出真如出生的时候,所以真如无生。无生就无灭,因为“此经”真如永远无法毁坏,不管谁都毁坏不了真如。这个真如心,即使是微小到细菌的真如,把诸佛的威神之力合为一力,已经是宇宙中最大的威神力,也毁坏不了那只细菌的真如;因为三界内外没有一个法可以毁坏衪,所以说衪无灭。无生无灭即是不生不死,名为涅槃。阿罗汉入涅槃是了掉生死,所以入涅槃叫作不生不灭,也叫作不生不死。不生不死、无生无灭,就是涅槃;因为无余涅槃中就是这个真如心独住的境界,所以涅槃就是讲真如。只有无生无灭而永远不动的真如才是真实无诤之心,因为不论对什么境界都是如如不动其心,永远都对六尘中的一切境界无所诤论或争执。(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涅槃境界
佛世有许多外道以为证得非非想定就是出三界的境界──涅槃境界,于是舍寿后就生到非非想天去;那里的有情寿命最多八万大劫,大部分是六万劫、七万劫就下来了,因为大部分人往生前的非非想定境界并不是很坚固。寿命最长的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时间到了以后,心中突然有一念闪过,那个念是什么意思呢?自己也不知道,却已经下堕人间而出现人类或三恶道的中阴了!若是不贪著人间的人,就下堕于无所有处,或者下堕于四禅、三禅… …等。但是大部分人是会下堕三恶道的,因为福德享尽而没有新造的善业种子,所以大部分人会下堕三恶道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91-192。)
涅槃境界中、入涅槃
入地菩萨所证的人空与声闻罗汉相同,却还要证得如来藏心,观察如来藏自性中没有我、我所,祂自始至终都离我、我所,因为恒住不生不死、不来不去的涅槃境界中;然后再从如来藏的境界中,重观十八界自己全部虚妄不实,证实蕴处界我全部虚妄,一样可以在舍寿后入涅槃,却特地留惑润生,这才是菩萨所证的人空。这样双具人空与法空的空性观,如果能够继续探究,越来越深入及微细,具足现观如来藏所拥有的诸法全都无我,这样的现观圆满具足时就是“空性圆明”了,就具足“法解脱”而解脱于诸法——不被诸法所系缚。(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99。)
涅槃实际的第八识
声闻所能忍的,是蕴处界的灭尽;菩萨之所能忍,却是蕴处界不必灭尽而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名为涅槃实际的第八识本住心——常住不灭的万法根源;所以尽管生死痛苦无量也没关系,生死快乐无量也没关系,就是要依这个不生死的法而安忍;忍于这个本住的无生死法,世世受生而利乐无数众生,然后成就佛道,这才是菩萨忍。(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涅槃实证不离如来藏、如来密因之修
为什么我要说一切法都必须依止此心来修才能成就呢?这当然要分成几个层次来加以说明,大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原由:第一、世间法唯修意识心而不知道从来未离这个如来藏心。第二、外道法及密宗亦修意识心而自谓已修如来藏心。第三、二乘法的修灭十八界而取证无余涅槃时,一样是不离如来藏心而修,但是二乘乃至无学圣人仍然不知道如来藏心何在,只因信受佛语而知有此心,所以知道自己修断我见、我执、我所执以后进入无余涅槃时不是断灭空。第四、修习佛菩提道的菩萨们,凡是已证如来藏心的见道菩萨,都知道这个如来藏心何在,都知道佛菩提道的修行从来不离如来藏心。第五、已入地菩萨都知道应修除意识及意根的一切执著性,也了知二乘菩提及大乘菩提道都依如来藏心而实修亲证,也开始触及如来藏的种子—如来藏的功能差别—而实证无生法忍。了知这些道理而真修实证的人,才是懂得“如来密因之修”的菩萨摩诃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88-89。)
能证无余涅槃、不取涅槃
能证无余涅槃而永远不取涅槃,虽然说我是“歹”心,但是你还是心甘情愿接受我这个“歹”心的指导,对不对?因这才是真正自利利他正确修行的见地和方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273。)
从世俗谛看涅槃
由于世间一切法都是在蕴处界等世间法上面运转,现在这个二乘解脱道的法却是在世间的法上证取世间最究竟的法,凭藉这个出世间法可以让你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这是世间法最究竟的真理,不可能会有其他不同种类的涅槃、也不可能会有其他种类的绝对寂静,所以叫作世俗谛。这个世俗谛,诸天天主如果不是由菩萨去担任,他们都不可能懂;上帝不懂,阿拉也不懂,而阿罗汉都入灭了,不会去担任天主的职务,所以只有菩萨懂。这个叫作世俗谛,是属于世间法中绝对不变的正义,这就是声闻乘的出世间法的正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41。)
常住的涅槃
三德的秘密藏就是如来藏,只要证得如来藏了,三德的秘藏你就把握在手里了。只有这样,才能叫作常住的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6。)
常住涅槃
这个常住涅槃,是只有佛地才有的,叫作无住处涅槃,只有证得如来藏心体常住不变以及进修到余习断尽了,使得心中的种子完全常住不变的,才是真正的无住处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76。)
本来自性清浄涅槃,既然说是本来涅槃,当然是常住的涅槃。这个常住涅槃是在十住位前的第七住位明心时就已经证得了,这是所有已明心的第七住菩萨都可以现前观察到的,并不是想像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98。)
为什么叫作常住涅槃?是因为,菩萨所证的法是不生不灭而称为涅槃,是依如来藏而说;而且菩萨现前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如来藏都是本来就常住于涅槃之中,因为从来都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浄、无背无面、无长无短,永远都是离两边的,永远都不在生死中,那当然就是常住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280。)
常住涅槃中道
“如幻闻熏闻修”是说要先听闻熏习般若波罗蜜多,了知五蕴十八界身心全都如幻不实;并且闻熏金刚心常住不坏,具有能生万法的功德,而祂自己常住涅槃中道之中,永不改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123。)
理事不二
悟后在理上、事上,你都可以随机运用无所遮障;那就由著你发挥,你怎么发挥都对;因为你回应时讲出来的都是弦外之音,都是密意,而他们都会落在你的文字语脉上面。所以到这个时候,理上也可以,事上也可以,都无挂碍;因为这时候从你的智慧所见来讲,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并没有分成两个,理、事圆融,是不二的。不像阿罗汉们,他们所谓的理是无余涅槃,是灭尽一切的;事就是五阴,五阴跟涅槃是分割角立的,并不是同一个。可是对你来讲,五阴与涅槃根本就是同一个,涅槃就在五阴中同时同处,五阴还在生死的时候就已经是涅槃了,所以理与事不二;既能够这样子理事不二,那你当下就是如如佛了,你还要向外求证什么佛呢?就凭著你这个自性佛,这样一生一世又一生一世,次第迈向佛地。(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现场取证无余涅槃
如果有非想非非想定的功夫,只要听我这一句话,当场观察觉知心的虚妄而断了我见,就可以同时断尽我执,你也可以在这个现场进入灭尽定,也可以在现场取无余涅槃来示现给众生看:正法的威德力是如此强大。(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196。)
现观无余涅槃中的本际
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是说他不从我所执与我执上面去断烦恼,但他确实证得佛菩提了,证菩提的标的就是第八识;他也确实证得涅槃了,能现观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常住不坏,可是我执的现行及习气仍然都还存在;但是你无法转易他的智慧,因为悟了以后般若经典都懂了。这些经文中的密意,不是一般人所能了知的,必定得要亲自这么走过来,亲自去证验,然后才会明白。(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59-160。)
无生无死的涅槃中
佛在经中说:为了对治众生执著世间有,所以说如来藏是空性。本来如来藏应依祂圆满具足诸法的体性而叫作“空有性”,因为祂一方面具足了空性――体如虚空;而且祂的体性永远都是清净性,本来就在无生无死的涅槃之中,全无三界有的自性,当然应该说祂是空性心,因为祂根本不与三界有等烦恼法相应。可是祂在与三界烦恼不相应之中,却又拥有出生三界有的自性,能够执藏三界有的一切种子,也有大种性自性而出生与显现三界有等种种法―三界万法因此而出生―三界有都由祂出生,所以空性心如来藏又具足一切有,不是无性的名言施设法。因此应该说如来藏的自性是空有性――圆满具足空性与有性。(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13-14。)
无生无死的涅槃解脱境界
当你证得如来藏而且“以‘此’为实”,就会对比得很清楚:原来蕴处界、六入全都是虚妄的,因为都是从“此”而生出来的,也全都依“此”如来藏而存在及运作,那么蕴处界入当然全部都是所生法。既然都是所生法,有生则必有灭,那不就是生灭法了?所以,从此以后不再以识阴离念灵知作为真实法了,那你就从“此”金刚心来看诸法,这时自然就没有我相等四相了。你就现前看见:原来一切有情都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从来不曾住在这个本有的涅槃之外。也可以观察到,阿罗汉们断尽蕴、处、界、入以后,入了无余涅槃时还是“此”金刚心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而这个涅槃的境界却是还没有入涅槃前就已经存在著,所以生死当下就已经是解脱于生死此岸而住在无生无死的涅槃彼岸中了。这就知道原来《心经》讲的就是这个本来无生无死的涅槃解脱境界,这就是你的解脱德。(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无色定非无余涅槃
我在无所有处定中安住,我既然知道自己现在是住于无所有处,既不攀缘于空无边处,也不攀缘识无边处,我已离开空无边及离开识无边二处,现在住于无所有处中,但我为什么知道这是无所有处而安住下来?当我知道是无所有处的时候,就表示这还是有三界有,只是能离开空无边处及识无边处而已,所以无所有处的定境还是有个所有,表示三界中的自己还是存在著,不是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149。)
无住心之涅槃
涅槃依心立名;乃是依于第八识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而立涅槃之名,不得外于此心,言有涅槃也。名色灭尽时,七识俱灭,唯余第八识真相识离见闻觉知性而独存、离分别了知性而独存,离恒审性离思量性而独存,此第八识即是寂静之涅槃。此第八识于十八界五阴灭尽后,如是“住”于涅槃,非是今时方如是“住”。于十八界五阴未灭尽之前,于十八界五阴现起贪瞋妄想之际,亦复如是安“住”:不了别一切六尘、不贪不瞋、不生妄想妄念、不思量一切法而作定夺,从不关心五阴十八界在三界中之得失,如是安“住”故名“无住心、不念心”;如是“住”者,本是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无住处涅槃
在佛地时,加上原来的真如心阿赖耶识转变成无垢识,总共有八个识--还是维持八个识并存。但这时已经是解脱心、解脱身,因为能取有余涅槃,也能取无余涅槃了,但是都不取涅槃,并且将阿罗汉们所不能断除的习气种子也都灭尽了,所以在涅槃的实证上是更清净的,当然更有资格说是已经实证有余、无余涅槃的圣人;从此以后可以不住于涅槃并且同时不住于生死中,成为无住处涅槃。而这个无住处涅槃的实证,其实还是从因地所证的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中渐修而完成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299。)
诸佛不但如同阿罗汉们一样断除分段生死,也断进所知障所摄的上烦恼随眠,并且断尽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使得如来藏中所含摄的异熟种子不再变异了,这时连种子的异熟生死都断除了,也就离开异熟生死〈变易生死〉,因此说诸佛都离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由此而说诸佛不住生死中;但却又因为初入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所持,永远不入涅槃,故又不住涅槃中;如此,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名为无住处涅槃,这是只有佛地才能证得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57。)
无法取证大般涅槃
既然众生度不尽,地藏王菩萨能成佛吗?永远都成不了佛,所以祂永远无法取证大般涅槃,当然是永远不入涅槃的种性,但这却是大善、极善,这也是归纳到阐提中来。(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55。)
无始涅槃元清净体
古时候有祖师讲:见闻觉知是生死轮回之因。可是有的祖师听到证悟者如此说,他接著又说:见闻觉知是解脱生死之因。二边都是证悟者,所说的相反,却都正确。为什么呢?因为你得要用这个见闻觉知去证得那个本来自性清净的心体,证得无始涅槃元清净体之后而转依衪,于是见闻觉知心就说:“原来我是假的,衪才是真的。那么死掉的时候,我就不要让自己再出现,把自己灭掉;我把自己灭掉了以后,不再有来世的五阴了,不就解脱生死而永无生死了吗?”觉知心虽然是虚妄的,可是想要证解脱、取涅槃的人,还得要用这个见闻觉知心来修行,否则是无法成功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73。)
无始涅槃菩提的元清净体
觉知心背后有一个元清净体——有这个无始涅槃菩提的元清净体,而祂是“识精元明”的心;你不知道的祂却知道,你做不到的祂却做得到——祂能收藏你一世所造的所有善恶业及无记业种子,使你这一辈子死了以后又投胎到下一辈子去继续轮回。(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75。)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这个清净心固然清净,可是你上一辈子造恶业的时候,祂依旧不造恶业,祂还是本性清净的啊!万一祂若是去造了恶业,都是因为有情能觉能知的妄心;可是当祂造恶业的时候,祂本身却不造恶业,就是这么怪!话说回来,造了恶业的人,是过去世的你,不是今生的你。过去世的你造了恶业,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又不是今生的你。是过去世的自我造了恶业,结果业种犹如恶叉聚集一样而全都收藏在“元清净体”的自心如来藏中;那么过去世的五阴自我消失了,祂继续存在不断,所以祂就带著这些业种去投胎了,于是就有生死轮回嘛!如果祂灭了(假设祂能被灭掉),过去世的自我一定会跟著祂断灭了,不可能再有今生了!因为无始生死轮回的事情,在一世就断尽而消灭了。然而,那样能算是解脱了吗?还不能算是解脱!断灭空怎么能叫作解脱?一定有一个不灭的常住法,所以能称为解脱。那么众生会轮回到这一世来,乃至轮回到未来的无量世去,都是由于背后有这个本来就清净的心体如来藏;祂收藏了过去世的五阴我所造作的种种恶业种子,同时也收藏了过去世的五阴我所造作的种种善业种子;由于有各类种子的执藏性一直存在,而祂这种种子的执藏性,却是由于五阴对六尘万法的贪著不舍而产生的,因此祂主动收藏了一切善恶业种子,每一世舍报以后就往生到下一世来受善报及恶报,所以就轮回生死不断。假使没有这样的常住不坏心永远恒存,就不会有一切善恶业的种子执藏在心田中而不散失,就不可能会有无量的未来世五阴生死不断。所以众生从过去的无量世转世来到此世,再从此世转世到未来的无量世,都是因为背后有这个常住不断的“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的缘故,这个心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72-73。)
无法与无余涅槃相应
但是当心中有一切法相全部虚假的知见时,也就是心中还有“所非尽”的知见,这个知见仍然是意识觉知心中的知见;当“所非尽”的知见存在时,就表示意识或识阴仍然存在,就无法与无余涅槃相应,因为仍然还有一个“能非”的觉知心意识存在,所以还得要否定它,也就是应该还要把这个“能非”灭尽,成为“非”已“尽”。当“非尽”与“所非尽”具足时,就是“非所非尽”。(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1月初版首刷,页193。)
须跋陀罗入涅槃
须跋陀罗成为俱解脱阿罗汉以后,就向 佛禀白:“我不忍见世尊般涅槃。世尊是真正圣者,如此一席话的开示,我就能出三界生死了。但是众生福薄,您已经要入涅槃了!我不忍见世尊涅槃,想要先入涅槃。”一般而言,世尊在世时,阿罗汉们不许在寿尽之前提早入涅槃,除非舍报时候到了。若是想要提前走人,一定要禀报 世尊核准,等 世尊核准了才可以走人,不是你想入涅槃就可以随意入涅槃的;须跋陀罗懂这个道理,所以先向 世尊提出请求。那时 世尊为了崇扬正法的威德力,藉此来示现给众生看:真实佛法的智慧能使人顷刻之间就证得涅槃。于是便允许他:“汝自知时。”也就是允许他了,于是他就在 世尊面前地上盘坐而入涅槃了,当时还在为 佛陀入涅槃而在忙著各种事情的阿罗汉们,反而要先为这个最资浅的圣弟子处理后事。(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月初版首刷,页196-197。)
菩提实证得自在
经由世间法中的布施或者胜福田的布施,你未来世可以在资财上面得自在;有这种自在力,你不必伸手行乞,也不必靠别人资助,自己就有办道时需要用的资财;并且在你还可以赚钱时就不想再赚了,不想实现其余的福德而想要累积到未来世去,是不断累积而准备成佛要用的资粮,这就是于资财得自在。而且你还能继续在了义胜妙法上用功,使你因为这一世的证量,在未来世不必再依靠别人,也能于世间法中得自在;因为你的智慧无边胜妙,让世间人无法小看你;虽然你并不炫耀,虽然你过得很低调,不想让人家知道,人家也是要尊敬你,这也是得自在。然后你还要在二乘法中得自在、大乘法中得自在,因为你对大乘法、二乘法,都有证量可以为人解说,可以帮助人家证果乃至证悟佛菩提,这更是得自在。当你有了这些自在力作为你的基础,你才能够在未来成就毘卢遮那庄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无余依涅槃
等他们舍寿时,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全部灭尽了,就再也没有冷热痛痒老病等苦,生死之苦也都不再有了,所以就叫做无余依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55。)
无余涅槃
声闻缘觉菩提行者,若证解脱果而不回心大乘者,舍寿时必取无余涅槃,彼时则必灭却十八界法,将自我灭尽;如是灭尽十八界我者,觉知心等六识灭尽、意根灭尽、色身灭尽、六尘灭尽,完全灭尽之后,不再有世间众生之自我存在,唯余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独存,无有能觉知者,亦无所觉知之六尘;无有能思量作主之我,亦无有所思量作主之六尘对象,一切法空,唯余离见闻觉知之第八识如来藏独存,故名无余涅槃、涅槃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
然证悟如来藏者,初时多方体会观察,往往忽略其涅槃体性,而专从空性之能生世间法上用心,故禅师观其弟子之圆熟者,便教其讳却一切见地,转向涅槃性知方向体会;此即证知无余涅槃之实际。悟者转向此路,便知取涅槃之理——舍弃空、明、觉知之我,令我于一切六尘境上不著六尘,不执自己;舍寿时便不复生中阴,空明觉知之心不复现起,唯余空性如来藏无形无色,不复受生,即是无余涅槃也。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
无余涅槃乃是第八识不复出生五阴、不现于三界中之状态;般若诸经所说,乃是叙述第八识之不堕二边状态。若菩萨见道后能修除觉知心对祂自己之贪著,了知自己毕竟空相,无有不生灭之体性,是念念变易之无常空法,并历缘对境修除对觉知自身之贪著习气,则断尽思惑,能于一世中取证无余涅槃;舍报时觉知习气已断故,不生中阴身,则无觉知现前,唯余无见闻觉知之如来藏空性无形无色,不再受生于三界中,不复于三界中现身意,不复现起觉知,是名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及《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成就有余涅槃之修证已,舍寿后不现中阴身,亦不受生,名为无余涅槃。是故涅槃不须吾人为彼增益,本来已在,吾人唯须修除觉知心对觉知自性之执著,舍寿后灭却觉知心之自己,令涅槃本际之第八识不复受生,则永离五受,是名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声闻人中有一部分人是永远都不可能回心于大乘法的,那就是真实声闻、狭义的声闻人,就说他们没有佛菩提种,必定会舍报时取无余涅槃,所以不是菩蕯。因为他们的心已经决定不回转于大乘法中,是决定性的声闻人,所以又叫作“定性声闻”。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143。)
真实心─ ─如来藏,可以跟诸法相对待,但是也可以同时跟诸法绝对待;譬如说入了无余涅槃时,如来藏可以单独存在,什么法都没有了,但也可以在人间而出生诸法,而不停地流注诸法的种子─ ─功能差别;再不停地流注诸法的功能差别出来时,其实是与诸法互相对待的,可是祂又不对六尘诸法加以了知,所以又是不与诸法相对待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4。)
具足证得九次第定的人,为什么还出不了三界而继续轮堕?正是因为他们认定觉知心的我是常住而不灭不断的,落入我见之中;因为不知道无余涅槃中是灭尽觉知心的,是应该对觉知心自己全无一丝丝的贪爱而使觉知心永远断灭的;由于无智慧而不懂这个道理,都想要继续保持著觉知心的存在,当然就必须继续受生于三界中,才能继续让觉知心存在,于是就继续受生,生死中的种种苦就无法远离了。他们不知道这一个觉知心正是虚妄法,所以想要让觉知心自己继续存在;稍微懂一些佛法皮毛的人,就想保持觉知心自己的存在而离见闻觉知,以为不了知自己的时候就是自己已经离见闻觉知了,接著就误以为自己已经成为阿罗汉了!都不知道这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我见不断的缘故,因此不能漏尽成阿罗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92。)
阿罗汉们执著识阴六识为因缘所生法,认定是虚妄心,是应该消灭的;所以急著消灭识阴六识而不再受生,想要取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39。)
以前是想不通什么叫作涅槃,大家都在猜:涅槃是怎么回事?如今佛教界大部分深入修学者都已知道,涅槃不过就是十八界灭尽,不再出生后世底五阴十八界,只剩下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不再出现于三界中,这就是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90。)
到彼岸是把自我十八界灭了而成为无余涅槃,可是进入无余涅槃时却是没有自己去进入无余涅槃,而是把自己灭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9。)
蕴处界断灭空之后就是无余涅槃,涅槃中仍有本际识独存不灭,常住不变。如此修证的人就是阿罗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13。)
空如来藏是说,祂所生的万法都是缘起性空,都会灭掉、都可以灭掉;灭掉以后成为无余涅槃,所以叫作空如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63。)
阿罗汉就是可以死透,不会再有来世的五阴-不受后有;这样把自己灭了以后就渡过生死河,所以叫做灭度,不能叫做生度。这样子渡过了生死河,就剩下他的本识单独存在。这个本识是没有见闻觉知的,不会有六尘来给祂了知的,因为祂已不生起六尘,更不生起六根,所以剩下“识”单独存在,就没有见闻觉知了,这样叫作无余涅槃。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其实是把自己灭掉了变成无余涅槃,这时候他真的渡过生死河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色阴要灭除,色尘等五尘也要灭除;五尘灭除了,五尘上所显示的法尘也跟著灭除,就没有法处所摄色、触处所摄色乃至声处所摄色了;这样再加上五根的灭除,色阴全都灭掉了,剩下的六个识与意根也要全部灭掉;灭掉以后十八界都不存在了,这时候才能叫作无余涅槃;所以众生要渡过生死之河,必须要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才能灭度。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世俗谛是二乘菩提,它讲的都是世俗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心所法,全都属于三界中法,所以叫作世俗法;世俗法都是有因有缘而成住坏灭的,这是世俗法的真实不变的道理,就是缘起然后性空,不能久住。假使能认清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与性空,就知道五阴十八界我是假我,是生灭法;却有另一个真我常住不坏,就愿意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实证无余涅槃。灭掉自己而不再有来世的五阴出生,一切的生死苦就不存在了,就是无余涅槃,世俗谛就这么简单;可是到末法时代的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真理;所以大师们都想要留著识阴继续存在人间而不受三界诸苦,那都是妄想,永远不可能达到,也违背 佛陀的二乘菩提正教。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是六识心全部要灭尽的;那么如果他主张有情只有六个识,当他灭尽六识入涅槃的时候,将会成为断灭空。然而 佛开示说阿罗汉证得涅槃是真实而不虚妄,是清凉,是寂灭,也是常住不变;既然说涅槃是常住,是不变异的,那就表示涅槃境界不是断灭空啰!那么灭掉识阴六识以后,意根也跟著灭了,却不是断灭空,那究竟是什么?那当然是出生阿罗汉五阴的那一个入胎识自己独住而永恒存在;而阿罗汉五蕴已经灭了、不存在了,不再有生与死了,这时候叫作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无余涅槃—二乘的圆寂
二乘的圆寂,是要把六根、六尘、六识都灭尽了才叫作圆寂;然而菩萨所证的圆寂,是本来就是圆满寂静的。二乘圣人是从灭了我执以后,把五阴十八界全部断灭,成为无余涅槃时才叫作圆寂;这是有始的圆寂,而且二乘声闻法的这种圆寂,禁制一切法不得生起,十八界法俱灭。(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9。)
无余涅槃、不是无余涅槃的境界、涅槃想
古时天竺的外道,在 佛陀出现于人间之前,有许多人宣称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自称是死后能出三界生死的圣者;但是 佛陀一一加以实证以后,证明他们那些“阿罗汉”们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阿罗汉,都还在三界生死之中;所以有的外道证得第四禅以后,转进无想定中,就以为无想定中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了。但是 佛说这仍然不是涅槃,只是在四禅等至位中,把觉知心灭了而入住于无想定之中,不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这是因为,有的人曾经听闻 世尊说过或过去佛流传下来的说法:无余涅槃中灭尽十八界及识阴六识,当然是没有见闻觉知的境界。所以就想要在第四禅中把觉知心灭掉,以涅槃想而进入无想定中。佛陀出世时的外道们也听说了 世尊所开示的无想定境界,所以知道这仍然不是究竟的境界,从此以后不敢再自称是阿罗汉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78。)
无余涅槃、涅槃的本际
等到舍寿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仍然是依如来藏本妙圆心而施设的,是指如来藏不再出生后世五蕴而独自存在于无形无色的无境界中,这就是无余涅槃,就是四阿含中所说的涅槃的本际。(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2。)
无余涅槃中的本际
因为应成派中观师不离断见而必须回到常见中,当然不免被有智慧的人所破斥。然而我们却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有一个很明确的中心主旨:真如心可以证得,佛性也可以眼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常住不变而非断灭空,真如与佛性二法都具足圆满实证的时候可以使人究竟成佛。我们所提出的内容与道次第都很清楚:诸佛境界的成就是应该如何入门,入门后应该依止哪些次第而如何修行圆满,全部都讲清楚。(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132-133。)
这一些说法,有时候听起来好像是自相冲突的,但其实都不冲突。如果你已经证得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心真如,迟早都能像我一样为人具足宣说,让那些明心的人都能够领受、体验,证实确实是如此而无丝豪冲突与矛盾。随著你的开示而实证的人,亲自走过这个历程以后,也将同样具有这种超胜的解脱知见,这其实正是藉著亲证心真如而引生的般若智慧;具足了这种大乘解脱知见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办法断除烦恼障、亲证解脱果,但是仍然会留著一分思惑永远不断,借著这一分思惑永远不断而继续受生于人间,成就八地解脱及无生法忍,最后成就究竟佛道,这样叫作大乘的解脱知见。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6。)
如来藏本识能出生名色,祂是在众生的五蕴出生之前就已存在的心,所以能成为灭尽五蕴以后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正因有此识的常住而不可坏灭,才能建立二乘涅槃不堕于断灭空,让常见及断见外道都无法攀缘于二乘涅槃。所以祂是有自性的,但祂这个自性不是五阴的自性,不是六识及意根的自性。可是祂虽然有出生万法的自性,却是一向清净的;祂自己不是染污而等待修行才变清净的,祂所执藏的一切不净种子都是七识心所有的、都是五阴所有的。这些不净种子流注出来而成为现行法中的不净行为时,都是由七识心相应而成就不净行,而如来藏自己却仍然是清净无染的。由于是讲如来藏这个本来自性清净的实相,所以这一章就命名为〈自性章、清净章〉,合名为〈自性清净章〉。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7月初版首刷,页242。)
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境界
法法平等是从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境界来看时,才能说是法法平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26。)
无余涅槃中的实际
修学二乘法解脱道的人,不必现观蕴处界是如何从本识如来藏中出生的,只需信受 佛所说是由本识出生的,本识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也就可以断除我见与我执而出离三界生死苦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6。)
必须要悟了佛菩提以后,不但了知心真如而能现观,也要能够知道解脱道的内容:原来就是实证蕴处界无我,把我执断了,剩下一个没有我执、我见的那个第八识我不灭,这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46。)
本识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6。)
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
因为有这一个本住法如来藏,使得无学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之后不是断灭空,所以二乘解脱法不是断灭见,这样才是了义的法。所以真正的了义法不只是对治外道而已,要能顾及到大乘本身的了义与究竟,还要能够建立二乘法及世间法;因为世间法若没有第八识如来藏的运作,就会断灭而不再有众生了!《楞严经》所讲的这个法,体性就是如此,所以是真正“了义”法,这样的胜法才能够使人遵循修行而成就究竟的佛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50-151。)
阿难转述 佛的开示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编案:《杂阿含经》卷十)这已经说明一件事实了:凡是落入世间有底人,或是落入世间无底人,都不是如实正观世间集、世间灭底人,都是误会世间集与世间灭底人,意思是说灭尽蕴处界后的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35-136。)
无余涅槃之实际
要须证得本心已,方能发现如来藏本来即是涅槃,无始以来常住涅槃,未曾生、亦未曾死,不生不死即是涅槃。菩萨断了我见以后,未断尽思惑就先证此实际、根本识,了知无余涅槃中之无境界境界─ ─唯是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存,名为无余涅槃之实际,名为涅槃寂静。(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密意》公案拈提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3年7月初版及《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首刷)
无余涅槃没有想阴
只有入了无余涅槃时才会没有“想阴”,当阿罗汉们断了我执、出了三界,只剩下如来藏独住时,五阴都灭除了,哪来的“想阴”?(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47。)
无余涅槃的本际
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既然存在而常住,这是 世尊在四阿含亲口所说的,也是我们正觉同修会中所有明心菩萨们都已经实证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70。)
如来藏却不是无自性的法,而是有自体、有作用的,也是不必依靠任何一法就可以独自存在的,而祂也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所剩下的唯一法——在五蕴、十八界全都灭尽以后。而且,如来藏是能出生五蕴、十八界的心,所以不但有真实体,也是有自性的心,不是名言施设的名相。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初版首刷,页127-128。)
如来藏既是空,也是不空,因为具足空与不空,所以才能成为无余涅槃的本际,才能成为究竟成佛的所依,也才能成为一切不净的三界有情万法的所依,因此说祂才是真正的空。但因为这个空的关系。祂又拥有了五阴以外的自性,所以祂能生诸法,因此祂又有专属于祂自己的自性,而祂自己的这些自性都不是染污法,全都是无漏有为法。既有这一些能生三界万法的自性,显然祂是有为法,可是这个有为法却是无漏性的,叫作无漏有为法,所以祂又叫作不空如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7月初版首刷,页242-243。)
无余涅槃的实际
“这个第八识就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十八界灭尽了以后入了涅槃,涅槃之中就是第八识这个心。十八界灭尽以后,一切法都空了,可是祂独自存在不灭,离受想行识、离见闻觉知,离一切的思量,这样就是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23。)
无余涅槃是二乘密因
这个如来藏的自住境界,其实就是二乘无学圣人灭尽五蕴、十八界以后的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但却不是二乘无学圣人所能知道的(编案:详见《邪见与佛法》中的说明)。由于这个缘故,我说无余涅槃是二乘密因,不共佛门凡夫与诸外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87。)
无余涅槃是无为法
无余涅槃是无为法,是常住法,是不曾有生,是于三界诸法没有住著,体性是不变异的,也是永远不坏灭,不会成空无一法的断灭,而是常住法,当然是有本来清净的心体独存不灭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无余涅槃离一切法界
阿罗汉舍寿时,灭却十八法界,乃至十八法界中最微细之意根末那识亦灭尽;不复受三界身,故离四圣六凡法界,唯余第八识法身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离一切思量,不入一切法界中,名为无余涅槃。是故无余涅槃离一切法界,不入一切法界中,名为已出三界--出一切法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无余涅槃离六尘见闻知觉性
涅槃即是如来藏之异名:乃是依如来藏不再含藏分段生死烦恼种子,是故舍寿后不复入胎受生,亦不生于天界,不复出生七识心,只余如来藏不生不灭、完全离六尘见闻知觉性,故名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密意》公案拈提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3年7月初版)
菩萨不取无余涅槃
七地满心菩萨断尽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以及所有烦恼障习气种子以后,证得二乘三明六通无学圣人所不能证的有余及无余涅槃;然而却又有深妙无生法忍智慧,照见这个远比二乘无学圣人更究竟的涅槃,仍然如同寻香城一般虚妄不实;因此不取无余涅槃,在诸佛加持下,获得“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转入第八地初心中。这就是“如幻十种深喻”。(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9月初版首刷,页70。)
菩萨永不入无余涅槃
六识的自性功能都是由如来藏心的妙真如性—佛性—藉种种因缘而自然出生的,不是自己独存、法尔而有,当然不可以说六识的见闻知觉性是常住的佛性;只能从永不入无余涅槃而世世受生,永远广行菩萨道的菩萨们所见的立场, 来说这些见闻知觉性是如来藏妙心所生的第二月,不能归还于觉知心所缘的各种藉缘,所以才说“非因缘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308。)
菩萨真发菩提心
菩萨真正发菩提心时要离开一切相的,不许有一相,连一相都不许有。如果有四相中的任何一相来发菩提心,那个人学般若波罗蜜,只能学到浅般若波罗蜜,不能学到深般若波罗蜜。浅般若波罗蜜,就是意识表相上所能理解的般若波罗蜜,那其实无般若亦无波罗蜜;那样来修忍辱波罗蜜,他有忍辱而无波罗蜜。所以从凡夫的立场也可以说他的“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一定要离开四相来修忍辱,那才叫忍辱,而且同时也有到彼岸(波罗蜜)的功德。(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菩萨涅槃无取也无舍
先尼梵志亲闻 佛陀说法以后得到大乘佛法中的法眼净,是证得诸法的实相;然后退下去静处思惟,结果更深入诸法实相智慧的别相智慧中,于是他不再像断尽我执的声闻阿罗汉那样了,这时他对诸法是无取也无舍。这表示说,先尼梵志后来成为佛弟子以后,他不但具有阿罗汉的解脱实证,也和菩萨们一样于诸法不舍。不舍,就是说他舍报后一定会重新再去入胎受生,当然不一定是在这个世界,或者说会在这个世界的别的星球受生。他是不舍诸法的,可是他对诸法也没有执著,所以他同时也是解脱者。先尼对于诸法无执著,可是也不舍诸法,因为他是菩萨,所以他对涅槃一样无取也无舍。可是阿罗汉说要取涅槃、不舍涅槃,都不愿意再来人间,但是先尼梵志却完全不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菩萨现见涅槃
那菩萨怎么现见涅槃呢?因为菩萨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认定祂才是真实的自己,而反照五蕴十八界的自己全部虚妄不实,如实转依第八识如来藏;也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又不灭,同时看见自己的五蕴及一切法都从如来藏中出生,而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把如来藏坏灭。自古以来乃至今天,再穷推到未来的无量际之后,仍然如此;不可能有谁能把这个第八识坏灭,所以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因为祂本然就有,法尔如是,所以不生;不是有生之法就不会有灭,不生不灭,那祂就是不生不死;如来藏不生不灭、不生不死,那当然就是涅槃啦!因为涅者不生,盘者不死,处于中道,所以涅槃就是中道。而菩萨证得自己的如来藏了,也就能够看见别人的如来藏,就能看见别人的如来藏跟自己的如来藏都是同一种体性,都是不生不死、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永远不生不灭。而这个如来藏与自己的五阴不一不异,这样成就中道义,就现前看见了自己的如来藏不生也不死,永远是离生又离死;那么既然离生又离死,那就是涅槃啦!不在生死中就是涅槃。因此菩萨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心是不生不死的,就是这样现前看见了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菩萨摩诃萨
有些经典的定义是要入地了才算菩萨摩诃萨;但是《大般涅槃经》里面的定义是眼见佛性不退,住于十住位就是摩诃萨;但是有的经典又比较宽松,只要明心而不退转,就是菩萨摩诃萨;所以摩诃萨的定义也一样有观机逗教,适应对方因缘的状况而有宽狭不等的定义。现在依《金刚经》的意思是说,明心了就叫作菩萨摩诃萨。因为《金刚经》所讲的都是三贤位中的法,不涉及地后的增上慧学,所以只要明心而不退转了,不再回头落入意识或识阴中,你就是菩萨摩诃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发愿未来生子成就佛道
摩耶夫人在往世时名为鹿母夫人,鹿母夫人生了五百位太子,他们长大后都请求出家修行;后来他们一位又一位证得辟支佛果,成为独觉;这四百九十九位辟支佛约好了,一同回到皇宫向父母说明:“我们出家的利益如今已经得到了。”这时候四百九十九位比丘就“现诸神变”,就在现神变以后,从身中发出三昧真火烧身而取涅槃,烧诸名香唱诵伎乐供养。她供养过一段时间,最小的太子在这四百九十九位兄长取涅槃后,也跟著成为辟支佛而入涅槃了,她又把他这个小儿子的舍利收集起来供养,这样在皇宫的后园中总共供养了五百个辟支佛塔,并且她从此以后每天进入后园来供养这五百个辟支佛塔。有一天,她很忧愁地说:“我这么辛苦生养了五百个太子,结果每一个都不肯发起菩提心,都成为辟支佛而入了涅槃。”于是她就发愿说:“愿我以供养他们的功德,以后不要在那么辛苦生那么多儿子,我未来世只要生一个儿子就好了,就由这一个儿子来成佛利乐众生。”她因为发这个愿,所以她才能当 佛陀的母亲而出生 释迦牟尼佛的色身、出生了悉达多太子。当时那位鹿母夫人就是现在的摩耶夫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意根永断之无余涅槃
若不贪爱十八界,若能将十八界的自我贪爱、自我执著断除净尽,死后愿意让意识与意根从此永灭而不再生起于色身中,或者有非非想定的人死后不愿生到非非想天,不再想有来世的非非想定境界,也不愿再有来世的觉知心住在非非想定中,死后就让意识与意根永灭而不再出现于无色界中;众生若能如此,就不会再度入胎或受生而重新出生来世的十八种界或三种界,就不会再度受生于无色界的非非想天中,意根永断,就成为无余涅槃了,这时就是出离三界生死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首刷)
意根是阿罗汉入涅槃必须要灭除
第七识意根虽然不是第六意识,不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衪虽然是意识生起之时的凭藉,无始以来仍然穿越时空而不曾一刹那中断过;衪也不受限于意识的生灭境界,然而这个意根仍然是可灭法,仍不是究竟穿越时空的心。因为衪必须要依附于第八识如来藏才能存在,而衪也是阿罗汉入涅槃时必须要灭除的虚妄心。而这个意根就是处处作主、刹那刹那作主的心,就是眠熟而意识断灭以后,闷绝而意识断灭以后,衪仍然在了知重大法尘变动的心。总而言之,意根的定义呢,作一个很简单的界定与说明,依照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说,我们就称衪为直觉。当你醒著的时侯,那个直觉就是意根(当然直觉也有意识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你睡著无梦的时候、闷绝的时候,意根还是在,那就不叫作直觉,因为衪那时没有意识来配合,所以衪的知觉就纡曲了!得要先把意识唤醒以后,衪才能够以直觉来作主。好!这就是极简单的解说意根,希望今天在座之中若有初学佛的人,可以稍微懂得意根的一些法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毁谤无涅槃可证的过失
经中记载,善星比丘能记持、受持、读诵十二部经,并且他已经证得第四禅了,可是因为他没有断我见,还没有见道,却始终自以为自己悟了,就认定自己是阿罗汉。然后他就误认第四禅中息脉俱断时舍、念清净的境界是无余涅槃,他就自认为是俱解脱大阿罗汉了。佛陀一再告诉他:“这只是禅定的世间境界,并不是涅槃,你也不是阿罗汉。”可是他都不信,一直都坚持说他是阿罗汉、他已证涅槃,因为他已被恶友影响了,于是不久退失四禅;又因为他以凡夫之身所见,所以没有看见无余涅槃可证,所以他又主张一切法空,就开口毁谤:“佛陀骗人,原来没有涅槃可证。”于是看见 佛陀就生起很大的厌恶心、邪恶心,因此就以有生之身而下堕地狱去了。佛说世间人愚痴,都不知道“斧在口中生”;那斧头从口中出生以后,一不小心就砍死了自己,可是竟不知道那个斧头是从自己嘴巴生出来的。不是别人的斧头砍死自己,都是自己口中生的斧头砍死了自己。善星比丘就因为这么一句主张邪见的恶话,在四禅的境界错认为涅槃,毁谤说“没有涅槃可证”,于是厌恶见 佛,随后就下地狱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
意识无法在无余涅槃中存在
三界总分为九地,地是境界的意思,也就是说,三界总共区分为九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就是欲界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不论是有念的灵知心,或是离念的灵知心,都是三界九地中的生死法、轮回法,全都是意识心所住的境界。意识既然只能住在这九地的三界境界中,就无法在出于三界外的无余涅槃中存在;而有念或离念的灵知心,全都是意识心,当然不能出离于三界外存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误以为已经得涅槃
“首”也指佛教,因为佛教是一切宗教之首;而这部经所讲的是佛教所弘扬的主要胜法,当然这部经就称为“首”楞严了。佛教为什么是一切宗教之首呢?因为所有的外道们都没有办法修证解脱道,无法想像阿罗汉们的解脱证境,更没有办法修证佛菩提;外道们都不晓得什么是解脱道,什么是佛菩提,所以他们那一些宗教虽然也有层次高低的差别不同,不过总归而言,不外乎就是世间法的宗教,不能触及出世间法。因为他们所说的法义,最多只是死后生天堂;乃至在古印度最高级的宗教可以修到无色定而往生无色界天,误以为已经得涅槃了,但都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出三界,不离生死苦。只有佛教中的声闻缘觉解脱道,能够让人家跟著修学而得到解脱果,出三界生死,所以说佛教是一切宗教之首。(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88-189。)
误会无余涅槃
断灭空邪见,就是发源于密宗的应成派中观,全都是六识论者。它的表相就是断灭空,可是骨子里其实还是常见外道。他们一天到晚跟你讲一切法空、缘起性空、蕴处界空,他们不许有如来藏而说一切都空,可是竟说业种不空,说业种会自己实现因果,于是又成为无因论外道。可是等你指出他们是无因论者,说他们是断灭空时,他却又建立一个细意识不灭,说这个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细意识是常住的,可以持种受生。最早时期是不得不依圣教而主张一切法空,说六识都要灭尽才能成为无余涅槃;但这样的涅槃因为否定本识如来藏的存在而成为断灭空。后来他们想要远离断灭空,于是又在断灭之中回去把五阴中的意识分离出一个部分,叫作细意识,主张这个细意识是常住不灭的,自行指定为结生相续识,说细意识是出生名色的常住心,又落入“意法因缘生”的意识中,所以应成派中观师的断灭空,同时具足了常见外道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误认涅槃心
有的人则认为涅槃是常住不变的,误以为五阴中的识阴或意识就是涅槃心,这就是常见。(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7月初版首刷,页69。)
实际理地之中是涅槃
“万象森罗许峥嵘”,诸法同时存在,不断地各自都在显现、都在演变,全都没关系,实际理地之中仍然是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实证佛菩提的念力
有念根才会有念力,有念力就表示说,某一些法你学过而且完全胜解了,全部都不会忘记;当你实证佛菩提了更不会忘记,这叫作念力。佛法中要学的法非常非常的多,你要一部分一部分去修学,所以当你有真正的体证的时候,那个念力就会存在,就会越来越圆满。(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9月初版首刷)
实证无住处涅槃
四圣谛有两种:一种是二乘道所修的四圣谛,一种是大乘道所修的四圣谛。二乘道所修的四圣谛是指了知有量的苦,断有量的集,证有量的灭,修有量的道。而无作四圣谛,不但要证二乘的有量四圣谛,也要证得知无量的苦,断无量的集,证无量的灭,修无量的道,这样才能够断除无为生死而成就佛地无所余的究竟涅槃──实证无住处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141。)
实证无余涅槃
想要亲证二乘菩提解脱之道,想要亲证涅槃无苦无乐的离生死、离痛苦境界,当然必须灭除能知能见与一切觉观,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但是凡夫的觉观必然无法灭除,因为意识仍然存在,一定会有觉与观、会有知与见存在;由于意识心不可能离开六尘觉观而单独存在,所以必须灭除意识,使祂永远不再生起,才有可能永远灭除觉观而实证无余涅槃,所以永远灭除意识就成为实证无余涅槃的必要行为。若想要灭尽我执而灭除意识心,但是却一再执著意识心的我所--能觉能知之性,就无法灭除意识心,不可避免的会使意识觉知心再度生起现行,觉观将会一直存在,不能证涅槃;所以灭除意识心的我执及心所法的我所执,是实证无余涅槃的绝对条件。只有确实灭除了意识心的自我执著以后,才有可能在舍报时愿意永灭而不再入胎生起,才能实证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
诸佛如来涅槃的清净妙德
而这样的大雄大力大慈悲,只有“明相精纯”时才能办到,如果“明相”不够“精纯”就一定作不到,所以连等觉、妙觉菩萨也作不到。既然“明相精纯”了,连一点点的异熟种子都断尽了,当然那时“一切变现”都“不为烦恼”;不论是无始无明的上烦恼,或者是烦恼障的起烦恼,都不相应,完全合于涅槃的清净妙德。(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12-13。)
轮回与涅槃不二——轮涅不二
其实只有大乘中亲证如来藏的菩萨们才真正懂得轮涅不二,是指心真如一向都是轮回与涅槃不二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22。)
缘觉法入涅槃的根本因
若是没有入胎识如来藏心的入胎出生名色,就不会有蕴处界及其心所法的缘生缘灭可以被缘觉所观行,便不可能成就因缘观的观行,便无缘觉法的成就以及出离三界生死苦的修行成功,世间就永远都不可能有辟支佛的出现与入涅槃了,所以如来藏入胎识也是缘觉法的根本因。十因缘观之中,之所以会说明十支因缘只能推到名色为止,再推究名色之所从来的时候,就知道是有入胎识的存在了!而一切法都要由名色来出生,名色却是要由入胎识如来藏来出生。(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82-83)
应成派中观是六识论外道
断灭空邪见,就是发源于密宗的应成派中观,全都是六识论者。它的表相就是断灭空,可是骨子里其实还是常见外道。他们一天到晚跟你讲一切法空、缘起性空、蕴处界空,他们不许有如来藏而说一切都空,可是竟说业种不空,说业种会自己实现因果,于是又成为无因论外道。可是等你指出他们是无因论者,说他们是断灭空时,他却又建立一个细意识不灭,说这个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细意识是常住的,可以持种受生。最早时期是不得不依圣教而主张一切法空,说六识都要灭尽才能成为无余涅槃;但这样的涅槃因为否定本识如来藏的存在而成为断灭空。后来他们想要远离断灭空,于是又在断灭之中回去把五阴中的意识分离出一个部分,叫作细意识,主张这个细意识是常住不灭的,自行指定为结生相续识,说细意识是出生名色的常住心,又落入“意法因缘生”的意识中,所以应成派中观师的断灭空,同时具足了常见外道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3年1月初版首刷)
禅宗重关与牢关
禅宗也有极少数的祖师,同时亲证了眼见佛性的境界;由于这个实证,将来可以帮助自己在最后身菩萨位很容易见性成佛。禅宗最后也涉及到无余涅槃的实证以及现观,这就是牢关,称为了生脱死的参禅事毕,透过了三界牢狱限制的关卡。(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声闻人入无余涅槃
若是无法生前就证得阿罗汉果、阿那含果,至少要示现为“一往还”;也就是死后生到欲界天中,在那里舍寿后下生人间时成为阿罗汉,然后舍寿就入无余涅槃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首刷,页177。)
声闻必入无余涅槃无法成佛
是依声闻人的智慧与观察,依声闻圣人必入无余涅槃的立场来看,就一定要现观第二月觉知心的各种功能自性全都虚妄,舍报时一定要灭尽第二月觉知心及六种自性,无一法继续出生及存在而进入无余涅槃中,只剩下如来藏明月离六尘见闻觉知而独存,不再有后世的五阴、十八界继续出生,当然也就永远不再走向成佛之道而不会广修菩萨六度、十度万行的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佛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294-295。)
声闻缘觉证有余涅槃
只有佛教中的声闻缘觉解脱道,能够让人家跟著修学而得到解脱果,出三界生死,所以说佛教是一切宗教之首。如果有人能够依这部经的法义如实修行,就可以成为三界众生之首,因为可以证得有余涅槃的境界,成就解脱果而成为一切众生之首。(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89。)
转依自性清浄涅槃
当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不再取相为戒,不非戒取戒,也不取佛戒,你是转依自己如来藏的自性清浄涅槃为戒,从此开始只是摄心为戒而已,这时就是已得道共戒而生起戒身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00-301。)
正觉法相辞典总表连结转依真如行布施
你一定要去找出你自己身中那个真如心,祂是真、是如、是实、是常、是自性清净,祂就是涅槃;你把祂找出来了,确认自己是生灭而虚妄的,笃定地否定了自己;你转依了祂,不再以自己为真实法。你转依祂以后,因此每次才刚布施完了随即就忘了,不再去记挂谁欠了你的情,也不再去记挂自己未来世能得多少福德;这样事上有布施、有布施者、有受施者、有布施的财物,可是理上全都没有这一些,都无一法可得,也无一法可施,理与事都具足圆满在一件布施行之中,这样就叫作理事圆融,因为理与事都具足而圆融无碍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断涅槃贪
这个方便上烦恼,主要是指断涅槃贪,以及七地满心的念念灭尽定;假使在这上面修不好,就成为方便上烦恼。(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47。)
证涅槃
不受后有,就是证涅槃而不再受生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2。)
证得如来藏的涅槃性
若是经由对实相法界的闻思修而求证如来藏,一旦证得如来藏时,就能观行实相法界的本来性,常住性、金刚性、清净性、自性性、涅槃性,完成这些观行而生起实相般若智慧,并且心得决定时,就是“入三摩地”──进入佛菩提智慧而心得决定的境界。(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73。)
证得涅槃不否定第八识
真正证得涅槃(这是依二乘法而方便说证、说得)的阿罗汉们,全都不否定真实法本住我——第八识如来藏实我,否则即无法断我见,也无法证得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57。)
证得解脱道而不取无余涅槃
菩萨初地以上就没有世间、世俗的烦恼,只有为众生、为法、为佛教正法久续存在的烦恼。初地以上可以取证慧解脱,三地满心也可以取证俱解脱;但是他们都不取证,不乐于断尽最后一分我执烦恼,一心只是为了佛教,为了众生,为了正法的永续流传去做事;也一心在种智上面努力精进,这是层次高的菩萨们;因此说有的菩萨是断了烦恼也证了涅槃而不入涅槃,是证得解脱道而不取无余涅槃,这样的菩萨才是大乘经上一般所说的菩萨们。(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60。)
证无余涅槃断分段生死
阿罗汉以断除对此自心之自我执著,舍寿时自我灭已永不复现,名为无余涅槃,不受生死苦;唯余金刚心寂灭性,空无形色,不复受生,名为断分段生死。(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觉知心无法入涅槃
也许有人说:“意根是物质,是脑神经,死后可以灭掉;但是我的觉知心可以入涅槃啊!而我的觉知心是可以受持各种物质的。”那可就完全违背佛陀的圣教了!因为 世尊在阿含中说,阿罗汉入涅槃时是灭掉识阴六识全部的,所以觉知心是完全灭掉而且永远都不会再有觉知心出现的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61。)
证得解脱道而不取无余涅槃
菩萨初地以上就没有世间、世俗的烦恼,只有为众生、为法、为佛教正法久续存在的烦恼。初地以上可以取证慧解脱,三地满心也可以取证俱解脱;但是他们都不取证,不乐于断尽最后一分我执烦恼,一心只是为了佛教,为了众生,为了正法的永续流传去做事;也一心在种智上面努力精进,这是层次高的菩萨们;因此说有的菩萨是断了烦恼也证了涅槃而不入涅槃,是证得解脱道而不取无余涅槃,这样的菩萨才是大乘经上一般所说的菩萨们。(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60。)
证无余涅槃断分段生死
阿罗汉以断除对此自心之自我执著,舍寿时自我灭已永不复现,名为无余涅槃,不受生死苦;唯余金刚心寂灭性,空无形色,不复受生,名为断分段生死。(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觉知心无法入涅槃
也许有人说:“意根是物质,是脑神经,死后可以灭掉;但是我的觉知心可以入涅槃啊!而我的觉知心是可以受持各种物质的。”那可就完全违背佛陀的圣教了!因为 世尊在阿含中说,阿罗汉入涅槃时是灭掉识阴六识全部的,所以觉知心是完全灭掉而且永远都不会再有觉知心出现的了。(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61。)
显说于实际
《大宝积经》中这一段经文中的“显说”,就是在实证以后从涅槃的实际、从一切法界的实际,也就是从诸法中的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来说明这个实际,来说明真如的法性是依如来藏心阿赖耶识心体而有,从理上及教证上说明真如的实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这叫作“显说于实际”。如果不是这个实际阿赖耶识心如来藏,就没有真如可证,因为真如只是阿赖耶识心体运作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可是很难证得如来藏心,所以也就很难证真如;所以你必须在保护密意的大前提下为众生显说。(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