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六度
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
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说十二因缘,说有十种十二因缘,譬如三世十二因缘、一世十二因缘、二念十二因缘等,如今讲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似乎以前没有人讲过这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我们把它讲出来。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最后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一切苦聚生,这是前后三世的十二因缘法。但是为什么一念起杀就会具足十二因缘呢?人家都知道,众生轮转生死的源头就是无明,所以流转生死的因缘是无明;可是无明有两种:一种称为无始无明,那是属于实相方面的不正知,不能实证,不能了知;而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所以叫做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含,众生自无量劫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当他开始修行时,最多就只是想到如何能免除生死的轮回,都只是一念无明的我见与我执部分,从来不曾想到生死轮回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说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一切万法(所有法界)的根本是什么?从来都没有想过,所以说对实相的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个无明又叫作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胜鬘经》如此说,是因为众生的觉知心从来都不与这个无明相应过,所以是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一般情况是证得解脱果以后,不很执着无余涅槃的人才会相应到这个无明;譬如菩萨证得阿罗汉果,已能出三界分段生死了,然后想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我自己灭了,真正的无我;有我就轮回生死了,可是六根、六识、六尘都灭失而不存在了,自我消失以后,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有蕴处界我的任何一法仍然存在,那么无余涅槃中到底是什么呢?证得阿罗汉果的菩萨们想到这一点时,才会想到去探究它;当菩萨起心想要探究时,才算是与无始无明第一次相应了。所以对众生而言,无始无明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与众生的意识心、意根心都不相应,所以《胜鬘经》才会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这道理一直都没有人去解说它,真的很奇怪!我们会再看看有没有因缘来讲《胜鬘经》(编案:已于2006年一月三日开讲,预计十月讲毕,将续讲《金刚经宗通》)。这是属于无始无明,是第一种无明,这是大乘菩萨见道时必定会打破的。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因为无始无明,直接的原因是一念无明;因为无始无明不会遮障佛出离生死,阿罗汉们都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照样可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所以无始无明并不障碍证得无余涅槃,但是会障碍证得大乘涅槃,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根源是一念无明,为什么叫作一念无明?有两个原因:因为常常都是一念心动而执着于我,或者执着于我所,所以就叫做一念无明。常常突然起了一念,不愿让自己消失掉,所以有我见的存在而不乐涅槃;第二个原因是一念之中就具足了生死,所以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生死法,就是流转法。有流转、有生死,才会由最后的老病死忧悲苦恼而向前推溯,终于能推溯到无明。声闻人推溯到无明时,确认众生由于不知蕴处界的虚妄性而产生了自我执着,这就是无明;然而断除我执时,若不是因为佛陀开示无余涅槃中有本际实存、常住不变、真实,二乘圣人就会因内有恐怖,我见与我执是无法断除的;但是菩萨不但要断我见、我执,还要推溯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对二乘人来说,解脱道的修行是在了知无明的内容,也从佛闻知涅槃中的本际常住时,我执断尽就结束了。可是菩萨不然,菩萨还得推溯无明的由来;无明总不能无因而有,一定有一个所依心,那就是如来藏——本识,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本际识,但是还得要亲证这个本际识的所在,才能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
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八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八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所以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一切烦恼的根源,譬如我所执、我见、我执、善恶业、心所法……等种子,其实都存在第八识中,所以缘觉所观的因缘法只能推溯到这个本际识,就是最终法了,到此就只能再退回来而无法再向前推溯了。这道理在四阿含中曾经密意说过,可是到末法时的现代已经没有人懂得了,那些自称已经证得三果、四果的大法师、大居士们也都不懂,可见他们的证果都是因中说果。这道理,我们在书中已经引述出来说明过了:无明依名色而现行、存在,但是从名色再往上推时,结果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所以一念无明十二因缘法,不会有十三因缘、十五因缘、二十因缘,不会无穷无尽;若有超过十二法的,那是为人悉檀中的增说,是为某些人单独的方便说,不是究竟说,所以不论增说了多少法,仍然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编案:详见《阿含正义》对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关联所作的细说)。在十因缘法中推究名色的由来时,逆推到出生名色的本际识的开示中,佛其实已经密意告诉我们有第八识了!可惜的是印顺法师他们都不愿意遵照四阿含诸经的法义来弘扬,专门执取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见来弘扬,所以他们都根据宗喀巴的邪见而主张只有六识;现在我们写了很多本书证明原始佛法中就已经说有八识了,他们至今都不愿意回应我们,我想是没有能力回应,因为理证和教证都摆出来了,而他们全都违背理证与教证,又如何能回应?
菩萨不但要探究无明之前是什么?无明从哪里生出来的?结论是从阿赖耶识而来。但是声闻圣人不必推论,佛已经为他们明说是从这个本际识来的;但在无佛之世,辟支佛们却是单靠自己的推断而了知有这个本识的存在,只是证不到而已。可是菩萨还得要求证这个本际识在何处?体性如何?有些什么功能?但是二乘圣人不必求证这个识,他们只要从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去修证就可以了。而中乘的缘觉人只要从十二因缘等等因缘法去现观而推知就可以了,不必像菩萨还要从无明再往前推,去证取无明所依的阿赖耶识心体。因此二乘人所修证的都是在一念无明范围中修证。但是在大乘法中所讲的十二因缘一念无明,不像二乘法那样讲,而是从实相心体来讲一念无明的,而且还有更深细的法,所以说一念之中具足十二因缘。辟支佛听到这一句话,回去以后可得要好好的思索啦!但是菩萨不用怎么去思索,也不用从别人听受,自己就可以通达。
我们就来说说看,为什么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通常我们说现实上在今时今地存在的这个我,是因为过去世一念无明的熏习,因此不能断除我执,导致意根有诸行;意根的心行不能断除,意识就一定会一再的出生,这就是无明缘行。意根的心行不断,意识就会出生了,所以意根的无明行为导致出生了意识。既然会有这一世的意识,过去世舍报之前,就同样会有过去世的意识;而过去世意根及意识的心行,都一定会缘于名色:也就是缘于受想行及前五识的名、缘于有根身的色,也反缘于意识心自己,这就是十二因缘所说前世的识缘名色。由于前世的识缘名色的种种行而熏的结果,当然就会有这一世的名色出现;有此世的名色,就有意识缘于名色,由此缘故当然就会有六入:色入、声入、香味触法入。有了这六入,识当然就一定会触六尘。有了六入的触心所,就一定会有六尘的领纳,那就一定会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有了受支以后,众生就起贪爱;贪爱我所:我所接触到的六人与有根身,特别是贪爱六尘觉受的苦受。有人也许会说:哪儿有?我只贪爱乐受,我都不喜爱苦受。连捨受我都不喜爱,因为我最怕无聊了,所以我不喜欢捨受。你真的不喜欢苦受吗?苦瓜为什么吃得津津有味?为何不愿意舍弃苦受的受觉呢?至于舍受,也是一样贪着的,愚痴众生只是不喜欢意识的舍受,其实是仍然执着的;特别是意根在某些情形下对舍受特别贪着,譬如夜晚身体稍微累了,意根就想要睡觉了,但那是意根的舍受啊!所以说意根相应为舍受,除非有意识同时存在运作,才会与苦、乐受相应。
也许有人说:这虽然有道理,可是苦受是意识的,我还是不喜欢。你真的不喜欢吗?不然!因为如果有一个方法能使你完全不感受到痛的感觉,请问你要不要?要的请举手!(无人举手)你们看,没有一个人举手。因为如果不知道痛与累的感觉,不能感觉到苦受的话,那你一定活不过二十岁!才二十岁就会如同八十岁的老人一般,而且身体哪里损坏了也感觉不到,都得靠眼睛一一检视才会知道,所以没有人愿意放弃苦受的,所以众生还真的是贪着苦受。正因为贪爱三受、五受,所以会摄取受与诸法的种子,摄取苦乐忧喜舍受及一切诸法的种子,执取了种子就是取,执取了我见与我执种子,当然就一定会人胎,就成为后有。有了后有,还能不生吗?有了后有种子你当然要去投胎,只要我执、我所执着不断,死后一定要去投胎的;因为中阴身只有七天,并不好玩;七天到了,见闻觉知都消失掉了,那还得了?看看中阴境界并不好玩,只好赶快去投胎,下一辈子就会有新的见闻觉知了!投胎十月满足,当然就呱呱堕地,就有生了。有了生,难道还能免掉老、病、死、忧、悲、苦恼吗?这就是一般的十二因缘,就简单的说明完了。若要详细的说明,当然还有很多法,不是这里可以说明的。
接着说明一念之中为何也有十二因缘?譬如说,由于不断的作错误的熏习,不知道应该断我见与我执,乃至于想要断我见与我执,却对我见与我执的内容都不知道;这是现在末法时的平常事,诸方大师们,你们去看看,有谁真的懂得我见与我执?从四大山头探讨,包括印顺法师,都没有断我见,更不要说断我执了!因为我见、我执不断,纵使断了我所的执着也没有用,仍然要轮回生死。这种不知我见与我执内容而熏习佛法的人,都是一念无明的熏习者;这种无明是属于烦恼障所断的无明,由于这种无明存在的关系,意根的心行就无法断除;意根的心行不断时,意识就无法永远消灭,纵使你很累而不得不睡着,由于我见和我执而使意识暂时断灭的,因为意识感觉到很累了,知道应该要睡觉了,或者应该要打个盹、休息一下,意根就让意识消失掉,可是意识觉知心的消失只是暂时的,只要觉得不累了,又爬起来四处执取六尘了,所以意根的无明、行,会导致意识不断的灭了又生、生了又灭,始终无法永远的断灭,所以就不可能入无余涅槃。
至于意根会导致意识的现行,主要在衪的两个心所法,就是意根的五遍行中的作意和思心所,由这两个心所有法而导致意识有时暂断、有时再起,所以无明与意根的心行会导致意识的现起或暂断。但这样还没有具足一念,仍只是意根的心行与无明而已。意识现起又开始缘于名与色:我有受想行识,我有苦乐忧喜舍受,我有心行的存在。众生虽然不知道意根与阿赖耶识的心行,却把意识与阿赖耶识的行为能力据为己有,藉意识来了知自己正在作事:我能够享受、我正在受苦……等等。意识现起贪着,攀缘于名中的受,也攀缘于第八识的心行及名中七识心王的行;继而攀缘于了知性,那就是攀缘于想蕴;七识心王对六尘的了知性也是名所摄的想蕴。同时又攀缘于意识的自己的存在,如同存在主义的想法一般:我思故我在、我想故我在、我知故我在……。也有法师用这个想法在弘法,但这只是哲学家讲的三界世俗法,都是意识层面的法;我思故我在只是执我众生的想法罢了!以后再有人告诉你:我思故我在。你就骂他:凡夫我见。
意识现起时就缘于名:受想行识。缘于名时也同时缘于色,因为若无五根色身,识蕴还真的无法在人间现行,所以识就缘于名色。当某人一念起心要杀众生时,就有意根的无明行缘于名色:缘于自己的名色,也缘于众生的名色。他为什么想要杀众生?因为我要吃牠嘛!杀鸭、杀猪就是要吃鸭、吃猪啊!缘于众生的名色,是怎么缘的?如果牠的六识不断,人就不会吃牠;只有极少数的人,譬如有人生吃猴脑,但那是极少数人;一般都是杀死众生以后再吃,不是尸体就一定不肯吃。肉食动物也一样,一定会等猎物死了才吃,这就是缘于众生的名与色。到这里,才只是一念刚开始而已:先缘于猎物的名与色而起杀心。缘于猎物的名色,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名色,仍然是我执。缘于自己的名色时,当然会有六入:由外六尘而有外六入,由外六入而产生了内六入,如果不缘于名色就不会有六入;若不缘名色,意识就不能现起。
一念起杀时,缘于六入、六尘,就会有触:触到自己所了知猎物的色声香味触法。当人想要杀害一条鱼时,一定会先缘于鱼的名与色,六入一定会从那条鱼的色身而缘;当某人起一念杀心时,一念生起就已经以六入缘于鱼身了;若没有六入就无法具足起心动念,一定要先眼根去看,乃至嗅到……等等;再由六入中产生了触,再由触六入而有了觉受;受乐受:肚子正饿时刚好这条鱼可以吃。这虽然都没有语言文字,但是受已经存在了;接着就产生贪爱了,当然接下去就要取了,心中生起想要取牠的作意了,这个取仍然是在一念之中所包含着的;想要取牠的时候就产生了后有的种子,就是我所的贪着,后有的种子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菩萨恐惧自己虚妄的起心动念。菩萨克制自己,是在起心动念上克制,而不是在身行上克制的,这与二乘人是大不相同的。
有了我所的贪着时,接下来另一念就出生了,意根作意要实行杀生的动作了!意根的思心所就出现了,这一念出生时就叫做一念无明的生。这都是一念十二因缘中的生嘛!前面一念过去时才会有后面决定要杀的一念出生;所以决定要实行杀生的动作时,前面起一念欲杀的念就已经死了!所以说众生一念贪心欲杀众生时,这一念就已经具足十二因缘生死了,这一念的生死就是变异生死。所以一念中具足十二因缘。
也可能有人质疑说:哪儿有?你刚才说这一念出生结果就死了,可是老与病怎么没有看见?怎么有生而没有老病?怎么会没有老与病?请问:一念之中有多少剎那的变异?在一念之中经历了许多剎那的变异,那不就是生住异灭?不能维持在一念初起之时的状况中,正在变异中,不就是病吗?当这一念快要过去时,不就是老了吗?这一念老了,过去了,被后一念取代了,这一念不就死了吗?所以一念之中具足十二因缘。诸位已经了知一念之中有十二因缘,一念起心贪众生的肉而想要杀牠时,都是缘于众生的名色,也是从意根的无明熏习导致的心行而来的,所以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

(原标题: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