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六度
策 贫 施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复当深观贫穷之苦,豪贵快乐,是故系心常乐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财,见有求者,言无言懅;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德,如是之人名为放逸。善男子!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主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面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许面也?谁有一日食三揣面,命不全者?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綖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善男子!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咒愿王及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
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常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追随着我去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因为你布施了以后,来世得到布施的极多倍果报,而你是施主——布施之主——当然只有你能得到这件布施的果报,所以想要让这一世的财物转移到未来世的自己身上去,最好就是布施。而且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么痛苦,豪贵是多么快乐自在’。这样深入观察以后,想要使自己不会像贫苦人乞讨时遭人白眼、生活困苦,自然就会常常把心放在布施上面了。穷人向人伸手乞讨,还不一定能够得到财物,往往招惹人家辱骂:你这个人好手好脚,为什么不去工作赚钱?如果是残障者向人乞求,有时还是会被人带着异样的眼光布施,背后还会说:可怜喔!不晓得上辈子造了什么业?这样深观以后:我来世可不要当贫穷人。那就会记得布施而远离贫穷了。看到那些有钱人,身旁很多人巴结他、簇拥着他,就算说话没道理,别人也赞叹他有道理,你想:我未来世如果要度众生,没道理硬说有道理,硬要把他拉入佛门中,众生也得听我的。看来很需要来世很有钱,所以心想:我未来世还是应该要豪贵自在才好啊!要离开贫穷之苦。来世想要豪贵自在,那该怎么办?当然是布施嘛!由于这样深观的缘故,就把心绑在布施上面,常常乐于修行布施。
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一个人其实是有钱财的,可是当他看见有人来求财时却说没有钱财,他说话是怕别人向他请求布施,我们就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经把他来世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先为大众说明了。佛讲这一句话很重。这个人明明有钱,却推说没钱;这话讲久了,这一世真的会变得没钱,来世当然更会没钱了。如果有人请求你随喜功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虽然没有钱可以帮忙,你就说:可惜,我今天刚好没带钱出来。你就不要说:我很穷,我没有钱。否则真会把自己讲穷了。你就赞叹说:这次的功德就让你做吧!你真是大施主啊!就赞叹随喜,来世也有随喜的福德,别人听了多少赞助一些,你也算是帮助这件事情成就了,来世也得到一分福德,也会有一点钱:口惠实不至,来世也有福德。再怎么贫穷,这个随喜功德总能做得到,来世也得到一小分福德。所以千万不要开口说:唉呀!我很穷,我没钱,我做不来。当他这样讲时,就已经把自己未来世的贫穷跟薄德先告诉大家了。如果这样做,就是放逸的人。
没有钱财的人,自己说自己没有钱财,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一切的水与草,哪个人会没有呢?以饮水布施也是施,身口意具足的解除别人的口渴,所以舀一碗水布施也是布施。有位老婆婆很贫穷,都没办法布施,有位大阿罗汉怜愍她,希望她来世有钱财,故意去找她布施。老婆婆说:我没有钱财可以布施,也没有饭可以供养你。阿罗汉说:没关系!你去河狸舀一碗清水来布施给我。阿罗汉就在那边等她。阿罗汉有脚不自己去舀,故意要让老婆婆去舀水来布施给他,就是要让她种福田。老婆婆布施了一碗水给他,他就为她咒愿:愿您来世得大福德。难道你没有水可以布施吗?布施给众生一把草,你难道也没有吗?一定做得到啊!如果真的没有钱,你去向牛布施:割几把草送给牠吃也可以。牠吃了你的草,你来世得福德;不但如此,牠来世若生到人间,遇到你时还要当你的徒弟,见了你就跟定你了,所以说一切水草人无不有。
富人虽然容易布施,可是一国之主也不必然就能布施。有人当了国王不但不肯布施,还要横征暴敛;有人虽然是贫穷,也不一定就无法布施。为什么呢?最贫穷的人既然能活下来,他至少也有少分福德中应有的饮食,当他吃完后把碗、盆用少量水荡涤一下的浓汁,在舍弃时不乱泼,用来布施给那时正应该饮食的毘虫,也可以得到福德。用荡涤汁的遗弃来布施,也可以得到少量福德。如果有人做馒头、面包,揉面板上剩下的少许面粉,细心的清扫搜集起来布施给蚂蚁,也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天下最贫穷的人,难道每天吃一些面包或做一些面包时,连一点点如同灰尘一样的面粉屑都没有吗?天下有没有人每天吃三揣面 (三揣就是抓三把面作为三餐:三揣面就是三团面),没有人每天吃三团面而生命保不住的。既然每天还可以吃三团面,把所应吃的一半分量来布施给求乞的人,也可以布施的。
即使是最贫的人,难道他会贫穷到连衣服都没有吗?如果他有衣服难道不能从衣服上拆下一条线来布施给别人绑痈疮?古人长了疮,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用线从痈疮的根部缠住,让血液无法流到痈疮中滋养长大;第二天再把细绳拆开,重新缠紧一点;让痈疮每天都得不到血液滋养,缠到后来,痈疮就掉下来了,这是古人治痈疮的方法。最贫穷的人难道没有衣服吗?如果有衣服,看到别人长痈疮在身上,也可以抽下一条线布施给他绑痈疮,还是有能力布施的人啊!如果有衣服,难道没有能力检一件比较破的剪下一些绑成灯炷送给别人点灯?如果能做好灯芯,送去荒废了的寺院中,在佛像前把它点起来供养,这也是布施,未来世也得无量福德。
佛说:善男子啊!天下之人有谁会贫穷到没有身体的呢?只有一种人是没有身体,就是无色界的天人,可是他不是天下,他在天上,所以天下的人没有穷到没有身体的。如果有身体,看见别人在造福、修福德时,应该以身体前去帮助;心中欢喜而没有厌倦,这样的人也叫作施主,未来世也可以得到许多福德。有时因为你有时间,时间也可以布施;或者有财物……等等可以给别人,或者因为具有超越于别人的特殊身分,或超胜别人的智慧,也可以用来布施,就应该动身前往帮助。 由于这一些因缘,我释迦牟尼常常身往护助:我在接受波斯匿王食物供养时,不但咒愿波斯匿王未来世福德无量,也同时咒愿贫穷人所得到的福德与波斯匿王相等而没有差别。
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麤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是故智者随有多少任力施与,除布施已,无有能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
善男子啊!譬如有人买香,他买的香不论是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燃烧的香,这四种香,如果有人接触到或者来买的人、卖香称量的人,都同样嗅闻到而没有差别,但是这些香不因为是买者或称量者或接触者而有差异,还是一样散放出香味来,不失毫厘。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布施的财物、身力,或多或少或粗或细,或者只是随喜心,或者亲身前往佐助,或者有人在很远的地方看见、听到而随着心生欢喜,由于心是平等性的缘故,所得到的果报就没有差别:同样都有福德。所以平等心很重要,但怎么样是平等心?在悟前总是不平等的,你得要悟了才是真平等。所以悟了之后,纵使自己身边刚好没有财物可以共襄盛举,也应该以欢喜心来随喜赞叹,坚固其心:坚固自己与布施者、见闻者的布施心。并且以法界实相的平等心来看待施者、受者、施事,这就是亲观布施的三轮体空,都无所得与所失;现观三轮体空时,你赞叹布施,当然就平等平等了:布施者布施了以后所得也是空,未来世施主获得广大福德时的身分也是空;我在这边赞叹时也是空无所得,所以其心平等。既然排斥或行施都是平等,不如加以赞叹,赞叹了以后未来世也得福德,也与布施者平等平等。他布施财物,我嘴上布施赞叹,我也得福德,所以也是平等平等。能如此现观,才是真的平等心;能在事上理上观察都平等,这时你随喜功德一样可以获得部分布施的果报,所以佛说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因为其心平等的缘故。
如果自己没有财物,看见别人布施时心中就不欢喜,产生了嫉妒心;又不相信布施的果报,就怀疑种福田的因果到底是真的、假的?佛说这个人就是贫穷人,因为他不能生信、不能欢喜。不能生信、欢喜,每次看见别人布施时就郁郁寡欢,甚至有时会讲:你别布施那么多了,留一点自己过生活。傻瓜!为什么要布施那么多?这会造成未来世自己的贫穷,因为他连随喜的福德都得不到,这人就是疑于福田的薄福人,这人未来世就是贫穷人。别人布施时,即使是去布施给非的道场,你也该少讲话;只要那个道场不谤,他讲他的法,你弘扬你的法就好,不必去阻止别人布施,除非那是个残害众生法身慧命的邪法。
如果有人财宝很多,自在无碍,当他有因缘遇到好福田时,但他因为心中没有对布施因果的信心,所以无法奉上供养,这个人未来世也将是贫穷人。由于这个缘故,有智慧者就随着身上或多或少的钱财,依自己的能力范围去布施、给与。因为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获得人间、天上的快乐,乃至无上的解脱之乐——佛菩提的修证之乐。所以我释迦牟尼佛在契经中这么说:‘有智慧者自己观察到只剩下一抟食,如果自己吃了可以维持生存,若全部布施给别人时自己就会死,这样的状况下还是应该布施。’何况有很多的食物或者钱财呢?
善男子!智者当观财是无常,是无常故,于无量世失坏耗减,不得利益;虽是无常,而能施作无量利益,云何悭惜不布施也?智者复观世间若有持戒多闻,持戒多闻因缘力故,乃至获得阿罗汉果;虽得是果,不能遮断饥渴等苦。若阿罗汉难得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善男子!除布施已,不得二果:一者自在、二者解脱。.若持戒人虽得生天,不修施故,不得上食微妙璎珞。若人欲求世间之乐及无上乐,应当乐施。智者当观生死无边,受乐亦尔。是故应为断生死施,不求受乐。复作是观:虽复富有四天下地,受无量乐犹不知足,是故我应为无上乐而行布施,不为人天;何以故?无常故,有边故。
有智慧者应当观察财物是无常的,因为是无常的缘故,所以无量世以来每一世都会遗失、损坏、耗减,所以没办法得到真正不坏的利益。虽然世间的财物是无常,但是却可以让我们拿来布施而做出无量的利益,可以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众生,我们为什么要悭惜这些无常之物而不布施呢?有智慧者还应观察:世间如果有持戒、多闻的人,由于持戒和多闻因缘所产生力量的缘故,可以获得人天乐乃至阿罗汉果,虽然得到了阿罗汉果,却无法因为证得阿罗汉果就远离饥饿口渴等苦。证得阿罗汉果了还是没办法的,只有往世的布施使他成为阿罗汉以后,可以远离饥渴等苦。如果有阿罗汉始终得不到房舍居住而必须住山洞或者树下,也得不到衣服、饮食及睡卧所需的床铺,乃至生病了所需要的药物也得不到,就表示这位阿罗汉是过去无量世以来都不做布施的因缘,才会这样子。即使是破戒的人,如果往世乐于修行布施,纵使不慎造作恶业而堕于饿鬼道、富生道中,但他在饿鬼道中不会当饿鬼,而是当有财鬼,常得饱满。有财鬼,譬如土地公;城隍爷不但是有财鬼,同时是大力鬼;又如有应公、石头公、大树公,都是有财鬼。祂们因为过去世修行布施,但是一时气愤而不慎造作了恶业,才会堕于鬼道中。所以佛做个结论说:除了布施以外,不可能得到二个果报:第一、自在,第二、解脱。因为布施可以获得世间富乐,无人能劫夺,所以自在。因为布施,所以远离我与我所的系缚而得解脱。

(原标题:策 贫 施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下一篇:
布施知见
上一篇:
净施_《优婆塞戒经》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