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最早开始约略在汉朝末年的时候传入中国,当时其实在中国地区的人们,对于佛教所谈的许多的观念跟名相,其实都不了解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从西方所传来的这个教义,要理解的方式,当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过既有的、固有的文化思想内涵,然后把它用这个固有的东西去对应、去理解,这个当时就叫格义。这个方式其实我们讲说,用固有的方式去了解它。什么是固有的方式呢?对于中国地区的人们来讲,固有的方式其实就是老庄的思想。所以,当时有非常多的人在翻译经典的时候,也都是采用老庄的术语来翻译。当然就是说,后来由于学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也都是越来越知道佛教的全貌了;所以,这一种的全然用老庄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状况就减轻了不少。不过一直到今天为止,老庄的思想毕竟还是跟儒家思想一样,深入到每一个中华文化普及的地区。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尝试着或者说直接就用老庄的思想来比拟佛教的真理。
比方说,我们来看看,老庄经常谈到的事情是所谓的少欲知足,这个其中老庄谈的道理的一样。为什么少欲呢?根据老庄的看法,他们认为说,如果我们的五官去追逐外面的五欲的话,其实会使得我们的五官丧失了灵性,没有办法看清楚事情的,反而会使得我们容易给自己招致了祸患。所以在老庄的思想里面,讲究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应该要尽量的减少,要过着知足和简朴的生活。除了这个之外,老庄更提出了所谓的道。这个道,老庄谈的是所谓的天地万物之道、自然之道,并且谈到了人应该要顺应天地万物自然的道。这样子顺应这个道的结果、契入这个道的结果,才能够真正与天地同体;所以这样子就会使得,如果真正能够跟天地的道合为一的话,才能够使得我们不会去被外面的这些事物,追逐外面的事物,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然后如果能够真正与道契合的话,那就能够契入里面真正的这个无忧无恼的状况。
像这样子一个境界,其实已经深深的、深深的植入在大部分中华文化普及地区的人们心中。比方说大家会耳熟能详的许多的诗词,比方说有一句的诗词,谈到三国的赤壁之战的事情,会说到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或者又说,好像是把天地间跟这个明月一起伴着你,然后,你一笑之间把所有的事情置之度外;像这类型的事情,其实它具体而微的展现了老庄的精神。
好,那这些精神当然就是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如果它能够让我们对日常生活更知足的话,那也不是什么坏事。问题就是说,这类型的思想其实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并不是佛教的真理。它们中间到底差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佛陀所传授的所谓佛教的教义。我们给大家提纲挈领的来看,佛陀所传授的不外乎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这两大的真理。
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脱道谈的就是要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解脱烦恼。这里面就牵涉到说,什么是真正的烦恼。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我们说在佛教里面的解脱道里面谈的烦恼,是根本性的烦恼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在解脱道里面 佛陀教给我们,烦恼它真正的原因,不是仅在于说我们去追逐世间的五欲而已,其实它更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自己对于自己见解的错误,也就是我见,跟我们对于自己牢牢的执着,也就是我执——我见跟我执才是烦恼的根本。当然,这里面就会提到说,为什么我见、我执会构成了世间所有的一切烦恼呢?那什么是我见?什么是我执呢?那又如何断我见、断我执呢?像这些的道理,佛陀在经典里面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所以,我们在学解脱道的时候,其实也正是在学如何根本的、彻底的来解决烦恼;并且要根本彻底的解决烦恼,就是从我见跟我执来下手。
所以我们说,像一般人,比方说像我们刚才所给大家举例的,比方说对于世间的一切非常的豁达、洒脱,这样子的心境是不是一定能够解脱轮回出得了三界呢?这个答案关键就在于说,这里面谈的洒脱、谈的这些豁达,里面的我见跟我执有多少还在里面。如果我见跟我执都已经断尽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的。可是,如果他的我见跟我执没有断得干净的话,乃至于说我见跟我执根本都还在,这样子的人会不会依然展现了洒脱跟豁达呢?答案是,绝对可以。因为,只要他在世间的环境没有太大的违逆的状况,这个时候要展现洒脱跟豁达是很容易的事情。问题就是,如果真正的考验一来的时候,我见跟我执恐怕又会悄悄地爬上来,一样都不少。所以我们说,光是现在我们在许多的地方看到的,关于老庄思想之类的这一种解脱的、这种豁达的境界,其实它是没有办法真正解脱于烦恼,更别谈要出离三界。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4集 什么是佛教的真理?》 正纬老师开示
(原标题:烦恼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