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提倡正信。佛教现存的经论有数千、万卷之多,所说的义理甚深,目的都是要人觉悟除迷。佛教的僧人为了探索生命的真相与意义,舍弃了世间的五欲享受而出家,僧人出家亦不求独善其身,而是要学有所成后救度一切众生;佛弟子不求征服天下,只求征服自己的贪瞋痴,……故信佛学佛是大丈夫行,非王侯将相所能为,怎么能说佛教是迷信,是消极厌世?有人说“如果世人都出家了,人类岂不是要灭绝?”须知信佛学佛以在家居士为多,并非皆要出家,这个假设如同质问医生“如果所有人都当医生了,无人种田,人们岂不都会饿死”一样荒唐。信佛学佛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美好的来世,佛教有一些方法也能让人获得现世的安乐。
譬如佛教有一些协调亲属之间关系的方法,《长阿含经》卷十一,第十六经<善生经>载,佛告长者子——善生言: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不轻薄),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再者,如果人人皆信佛教,皆遵守佛教的基础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何等的文明与富足!是以佛法是可以利益现实人生的。
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世界上一些著名人士曾经评价过佛教,譬如孙中山先生如是说:
“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的科学之偏。”(《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1页)
1915年7月,大文豪鲁迅先生亲自校对高丽本的《百喻经》,并委托金陵刻经处印了一百册,为母祝寿。鲁迅先生还曾对人感慨: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亡友鲁迅印象记》之<一三、看佛经>——鲁迅先生一生的挚友许寿裳著)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如是说:
“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5年9月12日于美国纽约大乘寺玉佛塔落成典礼上的讲话)
这些世界著名人士对佛教的评价都很中肯客观,没有偏见与歧视。若对佛教的常识都不了解,就自以为是地加以否定、批判,这是非理性的。尊重他人的信仰,对于不了解的不以有限的认知与经验妄加评论,是诚实与谦逊的表现,也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为了避免他人诽谤佛教,佛弟子对人宣传佛法之前,先要掌握一定的佛学理论,同时要观察对方的心性、根器,如此引导他人建立正信才会有效果。如果盲目地宣传,他人不仅不会信佛,反而会犯下诽谤三宝的大过失。
有人以为六道轮回纯属子虚乌有、天方夜谭;有人以为谈到鬼神的就是迷信;有人以为地狱是佛教编造出来吓唬人,要人不干坏事的;有人以为轮回信则有不信则无,等等。其实六道轮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自然法则,和人是否相信无关。虽然六道的众生,人类可见的只有同类以及畜生道的部分众生,但是有神通(天眼通)者,就可以看到其他类众生的存在。有人入定获得神通(宿命通),还能知道他前生的一些事情。西方心理医生在给病人催眠时,也发现了轮回存在的一些证据。有新闻报道,某儿童说自己上一辈子是某某人,父母是谁,所居何地,后经查证所言不虚,这是生下来就有少分宿命通的现象。如果人类只有一世,一切都是后天的影响,没有先天(前世)的因素,那么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的身体、个性、兴趣、爱好、习惯等等都应该大同小异了,而事实上差别是很大的。信不信轮回这一现象的本身也很能说明问题,不论学历高低、长幼、贫富、得意失意,为何总有人相信轮回,有人不信?这就是由先天因素——过去生所积累的信根的多少所决定的。若过去生培植的信根成熟了,今生就会相信,反之则不信。是以初学者往往需要善知识帮他做一些分析,以便确认轮回不是无稽之谈;而过去生早就信佛之人,今生再接触到佛教,无需多说就会相信轮回的存在。
有情众生的三世不仅客观存在,佛教还有一些基础的方法供人粗略地判断其前生来世。譬如判断一个人的前世,《大宝积经》卷七十二载:
“……若从人(命)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无益,善能答对领其言义,善能和合亦能乖离,善能作使宣传言语,于种种语能善通达忆持不忘,亦复能知是处非处。……(其他从地狱、畜生等道来生人间的判断标准从略)”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固有的习气(习性、禀赋)彼此都不相同,哪怕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这是因为其往世今生的习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以根据一个人的习气大概可以粗略地判断他是自哪一道投生到人间的。
不仅如此,观察人临终的一些现象,还可以判断这个人死后的去向。譬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记载,“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具体内容可阅读原典。 诸经论还介绍一种判别方法:人死时,执持色身生长之第八识阿赖耶识会缓慢地舍离人体,当阿赖耶识舍离人体时,体温就会逐渐消失变冷。积善之人死时,阿赖耶识先从脚部舍离身体,故体温会从身体下部开始往上冷起;积恶之人死时,阿赖耶识先从头部舍离身体,故体温会从头部开始往下冷起,据此可以大概地判断人死后往生到哪一道。譬如,若人已死,通身冷透,唯头部独热者,多生至善道;若通身冷透,唯脚底板独热者,多生至恶道。
是以根据死者生所作所为以及死亡时的征兆,对可能投生到三恶道的亲友,应加以援手。譬如通过念佛、念经、拜忏、放生、做善事等回向给亡者,帮他们脱离三恶道而往生到三善道,这就是超度。心与心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实践检验,以自己的善念善行为亡者超度,对他们是有作用的。因此,学佛不仅可以利益生者,还可以利益已故的人。
(原标题: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
佛教可谓世间至善的教育,佛法更是法界实相之至理
- ...sanmodi
- 2018-07-22
特别推荐:
影音:八个兄弟共一胎 八个奇妙的心
影音: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MP3:于大乘起信--大乘VS小乘
MP3:菩萨底忧郁
读书:《胜鬘经讲记》摘录
读书:《甘露法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
影音:八个兄弟共一胎 八个奇妙的心
影音: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MP3:于大乘起信--大乘VS小乘
MP3:菩萨底忧郁
读书:《胜鬘经讲记》摘录
读书:《甘露法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