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茶馆
佛教众生观与三界唯心
众生
唐代新译(唐代玄奘三藏及其以后的译经称为新译,之前的为旧译)为有情。众生之内涵,如《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比丘:
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杂阿含经》卷四十五,尸罗比丘尼又云:
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
佛教所说之有情、众生,一般是指具有色身以及与色身相应的心识,能够完成一定的生理、心理等活动的生灵,类似今人所说的动物。至于植物,植物是共业有情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共同化现出来的。植物没有心识,没有精神活动,属于无情物,不是佛教所说之有情。
佛教的众生观,是指佛教对宇宙内,处在轮回状态中的所有生命形态(生命体)的认知。佛教所说的生命形态,很大一部分是人类所不知所不见的,也是人类以现有的知识、经验难以理解接受的。众生生命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依其生理、心理特征可以笼统地分为六大类——六道众生,按六道众生生活的区域、习性等又可归纳为三界,略说如下。
一、六道
有情众生总分六大类:天人、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称为六道。一切众生就在这六道中轮回不已。六道众生的概况依《长阿含经》等经的记载,略说如下。
(一)天人
天道的众生称为天人,类似世人所说的神仙。欲界、色界的天人色身殊妙高大,无色界众生则无色身,唯有精神体存在。天人寿命极长,譬如距离人间最近的四天王天,天人身高半由旬(约四千米),寿五百岁(一日相当于人间五十年)。天人的色身(除无色界外)以及所居住之宫殿都是由微细物质组成的,犹如光体。虽然果报殊胜,并有种种神通,但天人仍然没有超越生死,一旦天福享尽,死后依然要继续受生,承受轮回之苦。
佛教虽不否认一神教所说的一些神灵现象,一神教的信众若能不谤佛教,如法地行善去恶,死后可以投生到天堂(天界);但是佛教并不承认有一个万能的、创造并主宰万物的主的存在。佛教的修行也不是为了成神,而是通过觉悟无我,止息烦恼,解脱轮回。故佛教的最高境界不是神,而是佛,佛是究竟觉悟了的圣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是无神论。
天人唯是化生,无所依托,随业而生。能出生到天道者,除了生前修有很大善行(上品十善)之外,有的还需兼修相应的定力。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告首迦长者所言: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界)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禅)定相应。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界)天报:一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四者,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定,以是四业,得无色(界)天报。
(二)人
人,也就是人类。人者,忍也,此谓人能安忍各种苦乐之境而存活。人类所生活的区域是四大部洲,各洲的人类身心相仿,而风俗不同。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佛教称之为南瞻部洲(亦译为阎浮提)。地球人类的意识非常发达,能够理解各种深奥的哲理,所以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关于人类的起源,其说各异,我国古代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一神教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唯物主义则坚持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人类起源的,正如佛教所认知的:劫初地球形成以后,便有光音天的天人命终以后,自然在地球化生。那时候人类仍然是天人的模样,身带光明,飞行自在,长寿久住,也没有男女家庭之分。后来由于贪食地味(一种食物),身体变得粗重,不能飞行,身光也暗淡下来,终于成为现在的模样。人类久住地球以后,少数人之间有了亲密行为,便出现了男女,有了情欲,由此逐渐形成了婚姻、家庭、聚居、城市等等,直至于今。依阿含诸经中对历史片段的记载,在过去很久远的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印度一直是地球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以三世诸佛都出生在那里。因此,有关地球人类起源的学说中,外星人移居地球的说法最接近事实。
地球人类和其他类众生相比,有着心性刚强、博闻强记、思辨严密、有苦有乐的特点,很适合学佛修行。是以在各个小世界内,最后身菩萨都是在南瞻部洲(地球)示现成佛,说法度众。
人类是胎生,需要借助父母的因缘,有入胎、住胎、出胎的过程。生而为人者,多为前世能持五戒,积德行善,奉公守法(行中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瞋;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陀曾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对说,能得人身的众生就像手中的土一样少,不能得人身的众生就像大地上的土一样多。即便是得到人身,其中有缘接触佛法者,仍是少数;即便是能接触到佛法,但是能理解佛法真实义者,少之又少。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如今既得人身,又听闻,应乘此良机,精进修行,否则一失人身,再得难矣。
(三)阿修罗
阿修罗的成分比较复杂,天、人、鬼、畜生四道众生中习性相近的一类统称阿修罗,故阿修罗可分别摄于天、人、鬼、畜生等四道(详见《楞严经》卷九)。譬如有一类阿修罗,类似天人,但傲慢无礼,常与天人征战。又有一类阿修罗生活在海底,容貌可怖,这是畜生道中的阿修罗。阿修罗虽也有听闻佛法者,但难以生起深信。
生为阿修罗者,多是生前以傲慢心造作小善小恶者(下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一者,身行微恶业;二者,口行微恶业;三者,意行微恶业;四者,骄慢;五者,我慢;六者,增上慢;七者,大慢;八者,邪慢;九者,慢慢;十者,回诸善根,向修罗趣。以是十业,得阿修罗报。
(四)畜生
畜生道的众生,也称为傍生,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动物、微生物,种类极多,千差万别。有的体型很大,如鲸鱼;有的体型极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如病毒。多数畜生道的众生和人一样,也有愉悦、烦恼、恐惧等心理活动,只因业报的原因,致使其意识心不发达,无法完成深细的思维。畜生道的众生,或者以草为食,或者互相吞食,无惭无愧,也无仁义道德观念。除了极少数畜生能够信佛学佛以外,绝大部分只是完成一期因果报应的工具而已。
畜生道的众生有胎生、卵生、化生、湿生等形式。所谓湿生,是指在有水气的地方,生物能自行出生,如蚊蚋。生为畜生者,往往是生前心性愚痴,犯有杀生、偷盗、生性好淫等罪(下品十恶)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一者,身行中恶业;二者,口行中恶业;三者,意行中恶业;四者,从贪烦恼起诸恶业;五者,从瞋烦恼起诸恶业;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七者,毁骂众生;八者,恼害众生;九者,施不净物;十者,行于邪淫。以是十业,得畜生报。
(五)饿鬼
饿鬼道的众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鬼,生活在地上或地下,有的似人形,有的似兽形,身体是由微细物质构成的,就像影子一样,普通人肉眼所不见。饿鬼大多没有食物可吃,或者食之不得下咽,整日饥渴难耐。也有少数有福报的饿鬼,如河神、山神、鬼王等,他们皈依佛教的同时也保佑学佛的人。饿鬼寿命不定,极长寿者可达一万五千岁(或谓其一天相当于人间五百年)。
饿鬼有胎生、化生两种。出生在饿鬼道者,往往是生前欺世盗名、极度吝啬,或者犯有杀生、偷盗、贪赃枉法、举债不还等罪(中品十恶)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
(六)地狱众生
地狱众生是生活在地狱里的有情之总称。大地狱有八处:想地狱、黑绳地狱、堆压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烧炙地狱、大烧炙地狱、无间地狱,名为八大地狱。八大地狱以外,还有一些中小地狱。大地狱在南瞻部洲下方两三万由旬处,小的地狱散在山河湖泊间。中国民间俗语所说十八层地狱,出自《十八泥犁经》,可参阅。
掌管地狱的诸王中,名气最大的是阎罗王。初入地狱的众生,阎罗王会派生、老、病、死、治罪等五位使者拷问罪人,然后加以惩处。生活在每一座地狱的众生,或终日手执刀剑互相砍杀;或被狱卒用铁钉钉满全身,复用锯子将身体割截数段,再用刀剁的粉碎;或被狱卒用熔化的铜水灌入口中,从咽至腹,无不燋烂;或被丢进沸腾的大铁锅中煮烂;或被巨大的石头来回碾成肉糜;或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皮开肉绽,等等,其状惨烈无比。所有的地狱中,最痛苦的就是无间地狱了(又名阿鼻地狱),该地狱的众生所受的痛苦,相续而无间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远较其他地狱为甚。地狱众生遭此罪报,而身不死,或死而复活,且其寿命极长,譬如想地狱有情寿五百岁(四天王天五百岁,为想地狱的一昼夜),其他大地狱众生的寿命更长,寿命越长,受罪就越多。人、天人等都希望长寿,唯地狱众生但求速死却不能。等地狱众生受报结束以后,往往还要身受余报,先是上生到饿鬼道受报,复又出生到畜生道受报,才会生于人中;即便出生为人,也多是肢体残废,或是贫贱之人。地狱众生的生存环境及其身心所遭受的痛苦,令人闻之尚且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更不要说身受其罪了。地狱众生欲早日脱离地狱,就要赶快念佛忏悔,或者亲友为其作功德回向,借助佛菩萨的加持力以及亲友的回向,可以尽早地脱离地狱,投生到更好的地方;然地狱众生时刻都处在痛苦的煎熬中,很难提起念佛忏悔之心。
地狱众生都是化生。众生堕入地狱的原因,主要是生前造了极大的恶业(上品十恶),比如父母乃至杀害父母,盗用三宝财物,或以邪见诽谤佛法等。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地狱报:一者,身行重恶业;二者,口行重恶业;三者,意行重恶业;四者,起于断见;五者,起于常见;六者,起无因见;七者,起无作见;八者,起于无见;九者,起于边见;十者,不知恩报。以是十业,得地狱报。
不孝父母,罪过极大,破坏佛教,其过于此。父母养育子女的生命,只利益子女的这一生,而佛教养育了众生的慧命,能够利益众生无量世。故做了不利于佛教的恶业,后果更为严重。这不是佛的危言耸听,据调查,中毁坏寺院佛像佛经者多不得善终,这就是例证。破坏佛教还包括:说佛教是封建迷信,是消极厌世,让人不要相信,诬蔑诽谤三宝,乃至法师、居士曲解佛法而造成误导,等等。
以上是六道众生的概况。一切众生都在六道中不停地死此生彼、循环不已,犹如旋转的车轮,称为轮回。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受苦受乐,并非是天意的安排,也不是上帝审判以后的奖惩,完全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有人以为六道轮回纯属子虚乌有、天方夜谭;有人以为谈到鬼神的就是迷信;有人以为地狱是佛教编造出来吓唬人,要人不干坏事的;有人以为轮回信则有不信则无,等等。其实六道轮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自然法则,和人是否相信无关。虽然六道的众生,人类可见的只有同类以及畜生道的部分众生,但是有神通(天眼通)者,就可以看到其他类众生的存在。有人入定获得神通(宿命通),还能知道他前生的一些事情。西方心理医生在给病人催眠时,也发现了轮回存在的一些证据。有新闻报道,某儿童说自己上一辈子是某某人,父母是谁,所居何地,后经查证所言不虚,这是生下来就有少分宿命通的现象。如果人类只有一世,一切都是后天的影响,没有先天(前世)的因素,那么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的身体、个性、兴趣、爱好、习惯等等都应该大同小异了,而事实上差别是很大的。信不信轮回这一现象的本身也很能说明问题,不论学历高低、长幼、贫富、得意失意,为何总有人相信轮回,有人不信?这就是由先天因素——过去生所积累的信根的多少所决定的。若过去生培植的信根成熟了,今生就会相信,反之则不信。是以初学者往往需要善知识帮他做一些分析,以便确认轮回不是无稽之谈;而过去生早就信佛之人,今生再接触到佛教,无需多说就会相信轮回的存在。

===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
有情众生的三世不仅客观存在,佛教还有一些基础的方法供人粗略地判断其前生来世。譬如判断一个人的前世,《大宝积经》卷七十二载:
……若从人(命)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无益,善能答对领其言义,善能和合亦能乖离,善能作使宣传言语,于种种语能善通达忆持不忘,亦复能知是处非处。……(其他从地狱、畜生等道来生人间的判断标准从略)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固有的习气(习性、禀赋)彼此都不相同,哪怕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这是因为其往世今生的习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以根据一个人的习气大概可以粗略地判断他是自哪一道投生到人间的。
不仅如此,观察人临终的一些现象,还可以判断这个人死后的去向。譬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记载,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具体内容可阅读原典。 诸经论还介绍一种判别方法:人死时,执持色身生长之第八识阿赖耶识会缓慢地舍离,当阿赖耶识舍离时,体温就会逐渐消失变冷。积善之人死时,阿赖耶识先从脚部舍离身体,故体温会从身体下部开始往上冷起;积恶之人死时,阿赖耶识先从头部舍离身体,故体温会从头部开始往下冷起,据此可以大概地判断人死后往生到哪一道。譬如,若人已死,通身冷透,唯头部独热者,多生至善道;若通身冷透,唯脚底板独热者,多生至恶道。
是以根据死者生所作所为以及死亡时的征兆,对可能投生到三恶道的亲友,应加以援手。譬如通过念佛、念经、拜忏、放生、做善事等回向给亡者,帮他们脱离三恶道而往生到三善道,这就是超度。心与心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实践检验,以自己的善念善行为亡者超度,对他们是有作用的。因此,学佛不仅可以利益生者,还可以利益已故的人。
二、三界
六道轮回的众生,根据其生理、性情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等等不同,又可以总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的欲界,是说此界的众生多执著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渴望得到财产、男女性欲、名誉、饮食、睡眠等的满足,故名欲界。欲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欲界六天)等六趣,以及所生活的器世间,故欲界也称为六趣杂居地。欲界六天的天人吃的是甘露,也有婚姻嫁娶行为。欲界天人的身相、寿命、生理现象各有不同,层次愈高,五欲愈淡薄。六欲天天人之生育繁殖与人类不同,无怀胎接生之事,随彼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自然化生,不可思议。
欲界六天的兜率天,分为内、外二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现正由最后身菩萨——弥勒菩萨住持弘法,将来弥勒菩萨会由内院下生人间成佛。
所谓的色界,是指位于欲界天之上无色界之下的天人及其生活的器世间,包括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色界超越欲界,色界天人都是中性身,没有男女之分,故无淫欲;且一直处于禅定之中,能以禅悦为食,故亦没有欲界的睡眠、饮食等。色界天离欲清静,能称为梵。色界天人虽然远离欲界五欲,但仍执著色身形相不舍,色身也较欲界天人更为高大庄严,所居之处,无不是美妙的宫殿楼阁,即是世人所憧憬的仙境。色界天人的寿命极长,远高于欲界。
色界天的顶天——色究竟天,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报身佛卢舍那佛所居之地,卢舍那佛恒住色究竟天宫为地上菩萨说法,同时化现百千亿化身到各个小世界度化众生。
所谓的无色界,是指此界众生舍弃了对物欲色相的执著,能超越物质的限制,既没有色身,也没有色身所依存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只有一个精神体——心识住于四空定中,故名无色界。依无色界依精神体所处的定境高低,又分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其寿命(精神体安住于定境的时间)长得不可想象,如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劫。无色界众生的状态较天人、饿鬼等更难理解、想象。往生到无色界者都是生前厌离色蕴,行善并证得四空定之一种的众生。
三界唯心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哲孟子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之<告子上>)。孟子认为耳目是不会思考的,心才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古人所说的心,与今人所说的心脏是两个概念)。现代医学认为大脑是产生情感、思维、认知等等心理活动的主体,孟子和现代医学都没有揭示出心理活动的。
佛教所说的心,也称之为识,是指八识心王。佛教将人的一心分为八个识: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前面这五个识简称前五识),六者意识(第六识),七者末那识(第七识),八者阿赖耶识(第八识),称为八识心王。
八识心王的每一个识既有自己独立的功用,又和合运作,是一个整体。譬如,眼识了别色彩,耳识了别音声,鼻识了别气味,舌识了别滋味,身识了别的是和身体接触物的冷热粗滑软硬以及身体的状态等,意识能结合前五识作更深入的了别,也能单独了别法尘等,这六个识也称为识蕴。识蕴的六识仅仅是了别各种境界而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第七识末那识(相关内容详见第二章第二节)。 识蕴的六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因此,也将六识及末那识合称为七转识,如《成唯识论》卷四引经典所云:
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识)转,依止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及意(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余转识(六识)得生。
八识心王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意译为藏,阿赖耶识能集藏一切染净诸法的种子,故亦称藏识。依第八识不同的功用,还为第八识立了不同的名称,譬如也称如来藏、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详见附录三)。一切众生都有第八识阿赖耶识,此识无形无色,本来而有,不生不灭,虽然能集藏一切法的种子,能生万法,却又自体清静,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却又能了众生心行,随缘应物却不作主。阿赖耶识又是无我性的,是出世间的法。故《大乘密严经》(地婆诃罗译,下同)卷中,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大众言:
一切众生(各自的)阿赖耶识,(都是)本来而有(的法),(此阿赖耶识)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
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体性与作用,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心。藏识并非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名词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法,是真实可证的法,如《大乘密严经》卷下,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復告众言: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阿赖耶识的心体)。
然藏识的心行非常微细,极难体证,需要具备正知见,参禅破参的当下才能实证。实证根本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佛教以外的人都不曾听说过阿赖耶识的名词,更不要说去实证祂、去体验祂的运作了。
通常人们感觉到的心只有一个,也就是见闻觉知、能分析思考的心,称为意识。意识具有一种功能——证自证分,能反观自身的存在,狭义来说,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都没有证自证分,故在人熟睡无梦的时候,末那识、阿赖耶识虽然仍在运作,却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
心并非如人们通常所感觉到的只有一个,西方的心理学家在对接受心理治疗者催眠时发现,病人被催眠后,会产生与其清醒时完全不同的思维、情感、行为、记忆,而且当其清醒以后,会完全忘记被催眠时所发生的一切。譬如歇斯底里症患者清醒时不愿意说出心灵的创伤,当他被催眠后,就很容易说出自己的坎坷经历,过后也记不得自己被催眠时所说的话。心理学家由此观察到人的心除了自我能感觉到的意识之外,还隐藏着另外一个其本人也不曾觉察到的心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心理学家称之为潜意识,并认为人心就像一座冰山,意识仅仅是浮在海面上的一角,海面下的那巨大的冰体就是潜意识,是潜意识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等。因此,心理学就谈到了两个识——意识、潜意识(心理学所说意识的内涵有别于佛教)。佛教对心识的认知远超过当代心理学,而揭示了心识的本质。
第八识阿赖耶识能生万法,那么藏识是心,心体无形无色,如何能变生出物质——众生的色身与器世间的呢?
二、四大种与极微
物质属于佛教所说的色法,是由四大种组成的。四大种是指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即地、火、水、风大种,其中地大种是指物质中具有坚硬性质的元素,有保持作用;水大种是物质中的湿润元素,有摄集作用;火大种是指物质中的温热元素,有成熟作用;风大种是指物质中的动态元素,有生长作用。譬如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尿等是水大;体温是火大;呼吸是风大。四大种并非独立作用,而是相互含摄。譬如的血液虽以水大为主,但仍然有质感(地大)、温度(火大)以及流动性(风大)。人类的饮食、消化等生理活动,其实就是吸取食物中的四大种,用以满足自身所需的过程。的许多病变,也是由四大不调造成的,譬如火大偏盛,就会生病发热。
四大种是藏识所藏四大种之种子所发之现行,非物质自身固有之性质与作用。四大种遍于一切所造色,又为一切所造色之所依,故佛教将宇宙器世间、有情的色身等也称为四大所造色。
佛教发现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为极微。极微旧译邻虚尘,物质的长短、方圆、大小等即是极微积聚所呈现的状态。极微不可再分,若再分下去就是无,就是虚空了。极微的大小,如《俱舍论》卷十二载:
谓七极微为一微量(微尘),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毛尘,积七兔毛尘为羊毛尘量,积羊毛尘七为一牛毛尘,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穬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世所极成。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等等。研究基本粒子的物理学者又进一步推论,物质世界的最小粒子是普子,普子小到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检测,是实际存在的虚物。目前科学研究、推论出的最小粒子——夸克、普子等,与佛教所说的极微并不等同,即使将来科学进一步发现更细小的粒子,也不是佛教所说的极微。极微涉及到虚空,涉及到心(第八识阿赖耶识)与物质的互相关系,并非仅仅是物质问题。微尘(七倍于极微)是天人天眼所见的最小微粒,也是未来科学研究最小粒子的终极目标,但是难以实现,因为欲界人类的科学认知无法达到天人的水平。

===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
极微是依色的极量边际所假立的名称,色法並非由極微所聚合,而是由四大聚合所成的,四大是众生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来的,并由第八识所执持,以形成色法——宇宙器世间、有身等。无形无色的第八识心能变生出物质,此理亦复难解,故需要举例说明。譬如科学研究发现物质与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爆炸就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无形无色的能量也能转化为基本粒子,再组成有形的物质。四大的极微类似于这种能转化为物质的能量,但是四大极微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由本心第八识所变现的,是以四大极微不能外于自心藏识而存在,故《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龙树菩萨言:
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微尘)诸天所见,小者(极微)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
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灭的精神体往来三世,故物质就是生命之,这是古印度顺世论外道的观点,后来演化为唯物论。
三、三界唯心
本心第八识虽然无形无色,然能摄持物质,譬如磁铁所生之引力,无形无色,却能吸引铁块。阿赖耶识具有一种功能——大种性自性,法尔如是能团聚四大极微成器世间及众生之色身。心能造物的原理,如《楞伽经》(四卷本)卷二,佛言:
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炎盛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色及虚空俱,计著邪谛,五阴集聚四大造色生。
所谓内界是指众生的色身,外界是指供众生所生活的器世间。
第八识阿赖耶识住于受精卵中,执持受精卵成长为胎儿。由藏识中含藏断截色妄想大种,藏识能将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四大种)变生为胎儿自身的筋骨肉等内地界;由胎儿的藏识中含藏津润妄想大种,藏识能藉母体所提供的营养,变生出胎儿的体液等内水界;由胎儿的藏识中含藏堪能炎盛妄想大种,藏识能变生出胎儿的内火界,以保持体温;由藏识中含藏飘动妄想大种,藏识能变生出胎儿的内风界,令五脏六腑运行。等胎儿渐渐长大,眼、耳、鼻、舌成就,六根具足,根尘相触,藏识就会生出六识的见闻觉知心,来了知外境。因此,有情的色身——不论天人之高大色身, 还是病毒之微小色身,以及他们的见闻觉知心,都是有情的藏识藉缘所生。
内界(色身)如是由藏识所造,众生所居之外界(器世间)亦复如是由藏识所造。以共业众生之藏识中有断截色妄想大种,故于虚空中团聚微尘以形成星球、大地、山石等;以共业众生藏识中有津润妄想大种,故山河大地有种种水生,滋润草木;由共业众生藏识中有堪能炎盛妄想大种,故有种种可燃物;由共业众生藏识中有飘动妄想大种,故有气流流动,器世间由此形成。当坏劫来临,器世间碎如微尘,散于虚空。等到成劫之时,造有共业众生之藏识又会将微尘再次团聚为新的器世间。如此世界成了又坏,坏了又成,周而复始,皆是藏识之作用。
藏识具有能造有身与器世间的功能,故《成唯识论》卷二云:
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
无形物(藏识)能变造有形物(三界器世间及有身),譬如电脑的硬盘(藏识)能储存无形无色的数据(万法的种子),数据经过处理转换,显示器上就有山河大地、人畜草木等图像(器世间及有身)。藏识造物的原理与此类似,然此理迥异于人们的认知习惯,极难理解与接受。
有人会问:地球是共业众生的藏识所造,那么地球的哪一部分才是自己的藏识所造?器世间的形成是由共业众生之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确认哪一部分才是自己的藏识所造。对此《成唯识论》卷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譬如无数盏明灯同时照耀一个房间,很难说房间的某一处一定是由哪一盏灯照亮的。
又有人问:既然众生和器世间都是藏识所造,为什么藏识所造的色身以及器世间有优有劣?这是因为藏识在造众生和器世间时,所依据的是藏识中所集藏的善恶业的业种。当藏识中所集藏的善业种子势力大的时候,所造的色身和器世间就殊胜,反之则丑陋。是故共业众生所造的善恶业,会影响器世间的现况。《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鲜少。以是十业,得外恶报。反过来,如果大家都能去恶修善,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变得风调雨顺,景色宜人,此即是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我国古代阴阳家提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无法了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如果藏识可以脱离内部的业种而随心所欲地造物,那么所造之物要么十全十美,要么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
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佛教并不认为生命是有起源的,),当今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进化论的观点。进化论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在闪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再经聚合形成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又组成多分子体系,逐渐演化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进化为无脊椎动物,再进化到脊椎动物,经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直到由古猿进化到人类。其实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其理论与事实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到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细胞研究成果的突飞猛进,进化论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质疑。
单细胞生物是人类所知的最简单、最微小的生命形态,如细菌。一小滴培养液可以培养数亿细菌。起初,人们以为细胞只是一小团浆糊状的物质,并不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发现细胞的复杂程度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所无法想象的。譬如将细菌的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放大到5万倍时,就看到细菌的鞭毛是由各种精密的部件——推进器、钩状区、传动轴等组合而成的驱动系统。尽管鞭毛的分子驱动机以高速度旋转,但是能立即制动并做反方向转动。细菌的鞭毛是由40多种蛋白分子组成的精密仪器,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部件,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功能。如此复杂的系统只能是被设计出来的,而非蛋白质自动聚合而成。
如果细菌的鞭毛是进化来的,那么在进化出完整的鞭毛之前,半成品的鞭毛就是毫无用处的累赘。按进化论的观点,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随机的遗传与变异,只有在有利于有机体生存时,自然选择才可以成功;因此,这个毫无用处的半成品鞭毛,在进化时就不会被自然选择所保留并遗传给下一代。是以达尔文本人亦发觉进化论的缺陷,他说:确有某种复杂的器官是不可能经由无数渐进且微小的变异而形成,那我的理论就会彻底崩溃。
即使是最简单的细胞也是由数千种不同类型的蛋白分子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不可能自行随意拼装成复杂的生命体。单细胞生物尚且如此,何况是复杂的。如果蛋白质可以自行组成如此复杂的系统,那么将各种金属混在一起,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些金属就可以自动进化成为一台计算机了。
由于进化论解释不了第一个细胞产生的原因,也解释不了地球生物突然出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故1993年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詹腓力教授邀请了一批科学家、哲学家共同探讨生命起源的问题。他们认为,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生命并非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化学变化,生命是被某种有智慧的东西设计创造出来的,并因此提出了智慧设计论。这次聚会被做成视频——《智慧设计论——揭开生命的奥秘》,内容很震撼人心。与会的生物学家尼尔逊说:当我看到这些分子机器以及细胞这个难以置信的复杂过程,我想问的是:‘在这些事物后面是否有一种智慧?这些结构是否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应当寻求世界的。我们不该有偏见,不能说因为我们不喜欢这种解释(智慧设计论),就把它弃置一旁。
佛教实证: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大到鲸鱼,小到细菌,的确是被一个拥有智慧的东西严格地按照内在的逻辑制造出来的,这个东西就是它们各自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而非其他。西方的生物学家经观察推导出生命不可能是由化学变化合成的,而是由独立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种实体——信息体以智慧设计出来的。譬如西方科学家斯蒂芬•梅尔说:
在十九世纪,科学家相信只有两种实体——物质和能量,但是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科学界普遍认同还有第三种实体的存在,那就是信息。因此,当我们面临生物信息的时代,一种猜疑正在兴起,也就是我们在DNA分子中所看到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思想意志、一种智慧的产物,它也只能用智慧设计论来作解释。
其实,斯蒂芬•梅尔所谓的独立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种实体——信息体,就是佛教所说的集藏一切信息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由于科学家没有关于第八识的知见,第八识也无法用科学仪器检测到(只能以悟的方式一念相应到),故斯蒂芬•梅尔等科学家不知道,更无法找到第八识这个信息体。是以他们虽然放弃了进化论,难免会落入臆想,或者重新投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的怀抱中。
生命不可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若承认神创论,则会衍生出无量的过失。譬如:生命若是由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无慈无悲,让所造的众生受诸苦难;若上帝是纯善无恶的,善只能生善,又怎么会造出;若众生是上帝所造,则众生都附属于上帝所有,那么众生所造的恶业,也归于上帝,应当由上帝受诸恶果……是以万物决定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一神教的信众因为不明三界唯心造的道理,无法参透生命的奥秘,故将自心藏识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推给了上帝。
或谓当今的克隆现象是以科学的手段创造生命,其实并非如此。克隆动物的生长仍然不能离开阿赖耶识的作用。当科学家以人工手段合成动物胚胎时,若合成的动物胚胎符合藏识入住的条件时,便会有有缘众生的中阴身带着它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入住其中(中阴身,详见第二章、第五节之轮回的过程及原理部分),复于中阴身消失以后,由藏识执持此胚胎生长,否则胚胎即会坏死。人工授精,乃至蚯蚓断为两截,首尾皆能成活,原理与此相同。克隆过程不可离开藏识的作用,譬如克隆羊多莉诞生之过程,科学家先提取母羊的卵细胞,并除去卵细胞的细胞核,再提取另外一只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进已除去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待这个合成的细胞在试管中发育成胚胎后,将其植入母羊的子宫,几个月后,母羊分娩所产下的小羊,就是克隆羊多莉。在克隆羊的过程中,科学家所要做的只是通过手术,合成一个新细胞,并提供新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接下来细胞的生长,都由住入此合成细胞中的第八识来完成,科学家根本无能为力。科学家无法发现细胞生长背后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在起作用,还以为细胞能够自行生长,自我复制,甚或以为生命是由他们制造出来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根本理论,有人据此指责佛教是唯心主义,这里先辨析作为哲学两大阵营——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偏颇之处,再来区别三界唯心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精神)的问题,并据此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论主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主张先有意识(精神)后有物质、物质是意识(精神)的产物。

===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
唯物论者观察到只有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才有意识现象的存在,若身体失常,譬如大脑被了,或者人死了,意识就不存在了,于是据此得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譬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就认为,精神如同刀的锋利,如果离开了刀(),就不会再有锋利(精神)的存在。唯物论的观点比较实在,很容易为人所理解、观察、接受。
唯心论者观察到物质是没有灵性的,而人是有灵性的,故人并非纯粹是物质的。譬如观察到人身(包括大脑)不过是血肉之躯,单纯的血与肉无论如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灵性、思想。犹如电脑的硬件(肉体、大脑),离开了软件(心),就是一堆无用的废铁。于是唯心论者就推断:既然肉体(包括大脑)没有灵性,就没有精神与意志,那么精神(意识)必然是原本就存在的,物质只能是精神(意识)的产物,故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譬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与现象(现实)世界组成的,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灵魂是精神实体,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意识与物质相互独立的二元论,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巴克莱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唯心论的观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与观察。
唯物论与唯心论所作的观察与推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各有偏颇之处。
唯物论认为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组成的,都处于运动中,也都会坏灭,这类似佛教的缘起论。因为无明,唯物论者观察不到不生灭的心(第八识)在作用,只能观察到有生灭的心(识蕴的六识)的存在。识蕴的六识心,须以六根、六尘相触为缘,由藏识流注六识种子,六识心才能现起;若身体毁坏,无根、尘相触,藏识便不流注六识种子,即无六识现象。由于唯物论者只能观察有生灭的心的一些生灭现象——如当人的大脑被后,就没有意识的存在了,于是就得出了一切唯物的结论,这是相当片面的。并且唯物论面对一些先天因素——秉性、天赋的时候,也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譬如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为什么不用学习,老鼠天生就会挖洞?孩子生下来就会啼哭、吃奶?唯物论认为是基因携带了遗传信息所致。然遗传基因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染色体上作特定的线状排列所决定的,DNA仅仅是一种物质(大分子聚合物),如何会具有逻辑思维性,无需其他原因就能自行排列成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DNA经过特定的排列组合,如何就会让人(动物)具有灵性?若一切先天因素都是遗传基因发生作用的结果,那么一母所生的双胞胎,基因大致相同,后天生活环境也相同,为何有的个性、智商会相差很大?可知,先天因素绝非是由物质(基因)决定的,先天因素,以及DNA的排列顺序必然是由能储存信息且能作用于物质的心(藏识)所决定的,唯有心才有智慧,才有逻辑思维性。此心(藏识)必然在胎儿阶段就能作用于受精卵,使得受精卵能按照心的意愿去生长,若离开心的作用,受精卵仅仅是一团肉(物质),没有知觉,没有灵性,绝无法自行长类的模样。再者,若人身仅仅是物质的积聚,那么只要持续地增加营养,身体就应该能不停地长高长大,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是以遗传现象的背后,必然是具有灵性的心(藏识)在控制着这一切,唯物论无法发现此心(藏识)的存在,所看到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唯物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不信轮回,不信因果报应,这种人生理念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有演化成极端利己主义的可能。今多信仰唯物论,过于迷信科学。科学乃三界有为法,只能研究物质世界的一些现象,无法切入心灵层面,是以许多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生、牛顿等仍有宗教信仰,且不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正确与否。科学发展于造福人类的同时,应朝向揭示真理以提升人类道德品质方面努力,依靠人类自身的善行所得的福报来改善现状,若将科技用于竞争劫夺,必将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
唯心论者观察到物质(肉体)没有灵性,没有思想,认为精神(心)可以独立存在,观察的方向虽然正确,但是因为无明,他们和唯物论者一样,也不知道自心藏识的存在,故其所认为的精神——理念世界、灵魂、意识等,有的是臆想,有的是因缘所生法,都不能独自存在,更无法决定物质。
因此,无论唯心论,还是唯物论在解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都落于偏颇,唯有佛教所说的三界唯心,才能正确全面地揭示出物质与精神的本质。
虽然从哲学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将佛教所说的三界唯心划归唯心一元论(一元论是指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但是佛教的三界唯心所说的心,并非唯心主义所说的理念世界、灵魂、意识、精神等,而是唯心主义所不知的本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此心若经参禅开悟即可实证、体验,而非学术上的假想与推理。故佛法所说之三界唯心迥异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还有学人不明白佛说之心能造物的原理,遂将佛说之能生万法之藏识与一神教所说之第一因的造物主(上帝、梵)等同起来,其实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佛教实证在无始劫以来,轮回之众生以及其所生活的宇宙器世间就存在,并非先有藏识,之后藏识再造出有情及器世间;一神教则认为先有造物主,而后造物主创造了一切。藏识与所造之众生非一非异,和合运作,藏识也能被其所造之众生的身口意行所熏;而造物主则是完全凌驾于所造物之上的。器世间是共业有情各自的藏识共同造就的,一神教则认为器世间是造物主一人所造的。藏识是无我性的,没有好恶,随缘应物而不作主,藏识所造器世间及有身之优劣所依据的是藏识内业种的染净程度;上帝是有我性的,上帝造物不是依据个人喜好,就是随心所欲……故不能把三界唯心等同于外道的第一因论。

(原标题:佛教众生观与三界唯心)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