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六度
如何守护口业?
我们要如何守护口业?
虽然心是造业的根本因素,但是如果没有言语还有行为的执行,单单只有我们的心中的意念呈现,这样所产生的一个业,它的一个现行是非常的微弱的。
譬如,我们对一个人是非常非常的怨恨,这样的一个怨恨的念头,是在我们的心中,乃至于说,我们对这样的一个怨恨,我们产生了恨不得要把他给杀了!但是我们没有说出口,我们也没有去做,所以这样的一个失控的念头,它并没有造作出很大的恶业,因为没有造成这样的事实,所以这只是一个心念的一个流转,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负担;但是如果脱口而出的话,就会造下了很重的口业,乃至和对方产生了一个敌对的状态,增加了一个敌人。
所以,如果我们又常常不护守自己的一个口业,我们会因为我们的口业,而造下了很多的负担。所以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它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待,对话之间是利刀割肉痕易合,恶口伤人恨难消。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用刀把肉给割开了,那这个伤口它经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伤口它很容易就合起来;但是如果我们用非常恶劣的话、尖酸刻薄的话去说人家,这样的一个话语印在对方的心中,他所产生的恨意,却不是你接下来用各种方法,能够很轻易地弥补出来的。
所以一个菩萨更要非常摄护自己的口业,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一天到晚说三道四、东家长西家短的,那这样的话,不但自己的律仪没有办法守护好,然后也会因为自己这样的一个行为,会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烦恼。
同样,相对于这样的口业的呈现,我们虽然不作,但是我们也要避免别人口业造作的成就。也有一句话: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我们既然修学菩萨道,我们当然不会造口业,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如何摄护他人,不让别人的口业成就。所以,当有人在评论别人的是非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于这样的事情并没有非常明确知道它的前后因果的关系,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地随之而下判断语。
例如说:董事长、老板在骂下属的时候、在说下属的时候,父母在骂子女的时候,我们旁边的人如果也傻傻地跟着董事长去骂那个下属,跟着父母去骂那个子女,我们其实就是非常不顺彼此之间的因缘关系。我们只看到被责骂的错,却没有办法看到这个董事长、这个老板他在责备下属的时候,他心中有一分护念下属的心;这个父母在骂他的子女的时候,他的心中有一分护念这个子女的心。我们只看到被责备的表相的情形,也跟着骂,但是我们并没有那样的一个前因后果的护念因缘,所以就变成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口业。所以菩萨行者要能够善观因缘,要能够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
在《阿含经》当中,佛陀教诫声闻祂是这样说,祂说:圣唯作二事,哪两件事呢?就是法谈以及圣默然。也就是说,佛当他要说话的时候,他所说的言语一定是与修行有关的,只要与修行无关的言语,他不会去说;但是如果现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时候呢?他也不会去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说,他会宁可自己在自己的禅定当中、在自己的寂静当中去安住,而不会去造作一些没有必要的言语。
所以百丈禅师他说:劝人一定要减少言语,说话能够直接了当,不要去揭人的隐私,也不要恶意的去对个人或团体去作恶意的攻击,除非你这样的行为是在护念对方。
我们的导师在各种的书中,他有评论各个宗门、教派的法义上的是、非与对、错,这是一个护念的行为,这是一个善行的口业呈现;这样的一个善行的呈现,是为了要救护众生,所以这样的一个因缘业果,反而是一种非常的积极的承担与付出。
在《杂阿含经》当中是这样说的:如果所说的话是不如实的,所说的话是:没有看到当作看到了,看到当作没看到;没有听到说听到了,听到了说没有听到;知道了说不知道,不知道的说知道。这些的行为,都是属于妄语的口业。
有关于口业的一个呈现,在妄语当中,最大的一个妄语就是未证言证,就是自己并没有证得殊胜的果德,但是为了要笼罩世人,然后对别人说,自己有种种果德的呈现。例如说:说自己证得了初果、二果,乃至于说自己已经有明心见道、破牢关。
......
在口业当中还有一种情形是绮语。绮语是什么样意思呢?绮语,它这个绮字,本来就是一个丝绸品,上面有非常美丽的花纹。所以引发出来,凡是一切邪僻不正的,或者会涉及男女私情的、会增长世间贪爱的这样的一个话语,都叫作绮语。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法语、非静语、不思量语、不静语、杂乱语、非有教语、非有法语。
这十种语其实总而言之也就是绮语的内涵。你讲的这个话不合于这个时间、不是事实、不合于这个身分,不该讲的时候你去讲它、该讲的时候你又不讲,或者随着自己的兴致而讲,或者是喜欢讲一些玩笑话,喜欢讲一些逗人家起种种的不当心行——例如贪行的话、例如瞋行的话、例如邪行的话,这样的一个语言呈现,都叫作绮语。
所以在绮语当中,如果一个人他常常在讲绮语的话,我们最常看到人家会说这个人不正经!那就说这个人不正经,他讲的话,那人家以后就会觉得说:他一定都是在开玩笑的!所以就会不相信他所说的话。
所以,今天我们如果在讲话的当中,应该要让自己能够有一个心念:看到自己所讲的是不是属于绮语。如果我们常常作这样的一个守护,我们就能够产生言语上的一个定性,那我们讲话的时候,会让人家能够爱戴、能够信受,人家也知道我们讲的是如实的、是不虚妄的。所以 佛说:如果我们能够摄守这一个绮语戒,我们讲话能够不随随便便、不会前后颠倒,这样子好好地守护它,并且把守护绮语的这样的一个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来诸佛的授记,绝对能够功不唐捐。
再来讲我们要守护的口业,就是指两舌。两舌,就是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搬弄是非,把这边的话传给那边,那边的话传给这边,让两者之间产生嫌隙,产生了嫌隙,彼此就不会再互相和合,产生乖离,这就是两舌。《阿含经》里面有说:我应该要离开两舌,我应该要断两舌,行不两舌,不去破坏他们,不去听到两舌之间的言语,不在彼此之间去造成彼此之间的破坏;如果他们不合,我们应该要设法让他们和合,让他们欢喜;不使他们变成了一个群党的作为,更不会称赞群党的作为,所以我们应该在两舌上净除其心。这是《中阿含经》当中所说的。如果我们常常作拨弄是非、造作两舌的行为,来世的果报一定会堕落三恶道。因为我们如果让别人不和合,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的业报,也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和合呈现。如果两舌的三恶道业报之后,生到人中的话,他一方面会得到多病的眷属,另一个也会得到不和合的眷属。所以两舌的果报,还是会自己承受。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如果能够善护两舌的这个戒行,因为善护的结果,我们又能把这样的行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正向的、和合的眷属,然后诸魔外道也都不能破坏我们,因为我们过去世没有去破坏人家。
守护口业的第四种就是不要恶口。恶,就是我们指不要讲粗暴、恶劣的语言来诋毁他人,不要用粗暴的语言去跟人家对话。《法华经》里面讲到常不轻菩萨。常不轻菩萨对很多人说:我不敢轻汝,汝等必当作佛。而且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未来佛来看待,不论别人对他是怎么样的用打的、丢石头、骂的,他都不去用恶口来对待别人,反而对别人起了护念的心。所以《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的示现是告诉我们:对于恶口的守护,心念应该怎样转折,不但自己不要恶口,乃至于对别人恶口,也应该设法让他离开恶口这个业行;然后能够摄受他,因为他的一个恶口而结下的这个缘,也会随着以后佛菩提道的修行来相应与成就。所以 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守护口业,不去造作恶口,并且把守护口业的这个行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造作恶口,那成佛的时候,就会成就具足如来梵音相的功德。所以,如何让自己不要口出恶言,让自己都口出善言,这也是我们守护口业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祝福大家口业清净!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066集 如何守护口业?> 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如何守护口业?)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