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亦名不思议法门之称
维摩诘经 卷上
佛国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为法城堑护持。为师子吼十方闻声。众人不请祐而安之。兴隆三宝能使不绝。皆已降弃魔行仇怨。一切所化莫不信解。皆度死地脱无挂碍不失辩才。其念及定总持诸宝悉成其所。布施调意自损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善权已下得无所著不起法忍阿惟越致。已转。随众人相为现慧德。在诸众为正导。以无畏而不动。已成福祐慧之分部。已得相好能自严饰。色像第一舍世间财。志行高妙名称普至。有金刚志得佛圣性。以法感人为雨甘露。晓众言音所说如流。其声清净入微妙法。见生死本众厄已断。度诸恐畏为师子吼。不以多言。其讲说法乃如雷震。无有量已过量。以道宝之智导为大师。以知足之行现远佛声及德。博入诸道顺化众生。说无比正佛之智慧。以十力无畏佛十八法。往度恶道诸堕堑者。其生五道为大医王。以慧以善救众生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善事皆悉得。无量佛国皆严净。无量佛慧皆修学。明智之讲皆听闻。明者之迹皆履行。慧之德本随次兴。深法之要皆已入。三昧无量能悉成。佛力无畏一切具足。
其名曰正观菩萨。见正邪菩萨。定化王菩萨。法自在菩萨。法造菩萨。光造菩萨。光净菩萨。大净菩萨。辩积菩萨。宝积菩萨。宝掌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常笑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正愿至菩萨。虚空藏菩萨。宝甚持菩萨。宝首菩萨。宝池菩萨。宝水菩萨。水光菩萨。舍无业菩萨。智积菩萨。灯王菩萨。制魔菩萨。造化菩萨。明施菩萨。上审菩萨。相积严菩萨。师子雷音菩萨。石磨王菩萨。众香手菩萨。众手菩萨。常应菩萨。不置远菩萨。善意谏菩萨。莲华净菩萨。大势至菩萨。窥音菩萨。梵水菩萨。[泳-永+適]水菩萨。宝幢菩萨。胜邪菩萨。严土菩萨。金结菩萨。珠结菩萨。慈氏菩萨。濡首菩萨。其三万二千菩萨。皆如此上首者也。
复有万婆罗门。皆如编发等。从四方境界来诣佛所而听法。一切诸天各与其众俱来会聚此。彼天帝万二千释从四方来。与他大尊神妙之天。及诸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摩睺勒等。并其众皆来会。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并其众会坐。彼时佛与若干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其从须弥方外来者四面云集。一切众会皆坐自然师子之座。于是维耶离国。有长者子名罗邻那竭。汉言曰宝事。与五百长者子俱。皆有决于无上正真之道。持七宝盖来诣佛所稽首佛足。以其宝盖共覆佛上。佛之威神令一宝盖覆此三千大千佛国。于是世界诸来大众。皆见宝盖覆此三千世界。诸须弥目邻大目邻山。雪山宝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悉现于宝盖中。此三千世界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十方诸佛佛国严净。及十方佛在所说法。皆现于宝盖中悉遥见闻。一切魔众得未曾有礼佛而立。国界若干莫不目见。童子宝事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清净金华眼明好 净教灭意度无极
净除欲疑称无量 愿礼沙门寂然迹
既见大圣三界将 现我佛国特清明
说最法言决众疑 虚空神天得闻听
经道讲授诸法王 以法布施解说人
法鼓导善现上义 稽首法王此极尊
说名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
非我不造彼不知 如佛清净无恶形
始在佛树力降魔 得甘露灭觉道成
以无心意而现行 一切异学伏其名
三转法轮于大千 受者修正质行清
天人得见从解法 为现三宝于世间
佛所说法开化人 终已无求常寂然
上智愍度老死畏 当礼法海德无边
供养事者如须弥 无诫与诫等以慈
所演如空念普行 孰闻佛名不敬承
今奉能仁此慈盖 于中现我三千世
诸天龙神所居宫 犍沓和等及阅叉
以知世间诸所有 十力哀现是变化
众睹希有皆叹佛 稽首极尊大智现
童子宝事说此偈赞佛已。以恭肃敬意长跪叉手。白佛言。此五百童子皆有决于无上正真之道。愿闻得佛国土清净。佛惟解说如来佛国清净之行。于是佛告宝事曰。童子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如来菩萨佛国清净。于是宝事与诸大众受教而听。佛言童子。蚑行喘息人物之土则是菩萨佛国。所以者何。菩萨欲教化众生。是故摄取佛国。欲使佛国人民尽奉法律故取佛国。欲使佛国人民入佛上智故取佛国。欲使佛国人民见圣典之事而以发意故取佛国。所以者何。欲导利一切人民令生佛国。譬如有人欲度空中造立宫室终不能成。如是童子。菩萨欲度人民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童子当知。菩萨以无求于国故。于佛国得道。以不言我教照人民生于佛土。菩萨以善性于国故。于佛国得道。能成众善为人重任生于佛土。菩萨弘其道意故。于佛国得道。恒以大乘正立人民得有佛土。菩萨布施为国故。于佛国得道。一切布施施诸人民生于佛土。菩萨持戒为国故。于佛国得道。周满所愿以十善行。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忍辱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有三十二相而自严饰。以其忍行调正人民生于佛土。菩萨精进为国故。于佛国得道。以诸德本善修勤力。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禅思为国故。于佛国得道。已知所念正安人民生于佛土。菩萨智慧为国故。于佛国得道。能以正导成就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四等心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慈悲喜护护诸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四恩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惠施仁爱利人等利一切救济。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善权方便故。于佛国得道。一切行权摄人为善生于佛土。菩萨行三十七道品之法故。于佛国得道。以根力觉意勉进人民生于佛土。菩萨分流法化故。于佛国得道。一切示现贤善之行得见佛土。菩萨说除八难故。于佛国得道。一切为断恶道众难而有佛土。菩萨自觉不讥彼受故。于佛国得道。断诸邪受而有佛土。菩萨净修十善之行故。于佛国得道。而不离偶大财梵行诚谛之语免于恶道。言以柔软不别眷属恒与善俱。无有嫉慢除忿怒意。以正见诲人生于佛土。如是童子。菩萨以应此行便有名誉。已有名誉便生善处。已生善处便受其福。已受其福便能分德。已能分德便行善权。已行善权则佛国净。已佛国净则人物净。已人物净则有净智。已有净智则有净教。已有净教则受清净。如是童子。菩萨欲使佛国清净。当以净意作如应行。所以者何。菩萨以意净故得佛国净。
贤者舍利弗。承佛威神心念是语。以意净故得佛国净。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国不净若此。佛知其意即报言。云何舍利弗。月净不见色者。岂日月过耶。对曰不也。非日月过。佛言。此舍利弗咎。在众人无有智慧。不见如来佛国严净。非如来咎。此舍利弗。我佛国净汝又未见。编发梵志谓舍利弗言。惟贤者莫呼是佛国以为不净。我见释迦文佛国严净。譬如彼清明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中亦有杂糅。其地则有黑山石沙秽恶充满。编发答曰。贤者以闻杂恶之意。不猗净慧视佛国耳。当如菩萨等意清净倚佛智慧。是以见佛国皆清净。于是佛即以足指案地。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为震动。若干百千珍宝积严处处校饰。譬如众宝罗列净好如来境界。无量严净于是悉现。一切魔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此佛国严净。对曰唯然。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好净悉现。然舍利弗。我佛国如是。为当度不肖人故。如来随此多怒害者现佛国异。譬如诸天同金钵食。其福多者举手自净。如是舍利弗。若人意清净者。便自见诸佛佛国清净。当佛现此佛土严净之时。八万四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长者子宝事并五百童子。皆得柔顺法忍。佛现神足于是国土莫不欣然。各得其所。行者天与人三万二千。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其八千人漏尽意解。
佛告光净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净白佛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维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所从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言道场者无生之心是。检一恶意故。淳淑之心是。习增上故。圣贤之心是。往殊胜故。道意之心是。不忘舍故。布施之心是。不望报故。持戒之心是。得愿具故。忍辱之心是。不乱众人故。精进之心是。无退意故。禅思之心是。意行出故。智慧之心是。慧眼见故。慈心则是。为等意故。悲心则是。为忍苦故。喜心则是。以法乐乐人故。护心则是。为随导舍着故。神通之心是。得六通故。惟务之心是。无恚怒故。灭心则是。度人民故。四思之心是。合聚人故。多闻之心是。从受成故。不生之心是。如自然观故。道品法心是。不着数不堕故。谛心则是。诸世间报已不积故。缘起之心是。以不明不可尽至于老死皆无尽故。众劳之静是。佛从是。最正觉故。众生之心是。以人物自然故。诸法之心是。从空最正觉故。伏诸魔心是。以不倾动故。三界之场是。虽处不堕欲故。师子座场是。善胜无畏故。力无畏场是。一切无难故。三达之智是。无余挂碍故。一意觉场是。一切智普具故。如是仁者。菩萨若应诸度无极。如应化人如应受法已。得本祠护不堕欲者。是为一切从佛心来立于一切佛法矣。当其世尊说是语时。有五百天与人发无上正真道意。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持人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人白佛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室住。天魔波旬从玉女万二千。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室稽首我足。与其眷属共供养我已于一面住。我意谓是天帝释。赞言善来拘翼。虽福应有不当自恣。一切欲乐当观非常。无强多失当修德本。魔言。正士。受是取此万二千女可备扫洒。我言拘翼。无以此妖蛊之物要我释迦。此非我宜。时维摩诘来谓我言。族姓子。莫于是起污意。是为魔来娆固汝耳。非帝释也。维摩诘言。波旬。以此与我如我应受。莫与释迦。魔即恐惧。念维摩诘必不助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现其神了不得去。而闻空中声曰。波旬。以玉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强与玉女。维摩诘言。魔以女与我。今汝当发无上正真道意。诸玉女言。其已如是从道之教发大道意者。当何以自娱乐。答言。汝等便发无上正真道意。有乐法之乐可以自娱。汝等得之不复乐欲乐也。即问何谓法乐。维摩诘言。乐于喜不离佛。乐于谛闻法。乐常供养众。乐不倚三界。乐于三界不嫉。乐知欲无常。乐观种为毒蛇。乐随护道意。乐安诸人物。乐以礼敬人。乐施诸所有。乐奉真人戒。乐忍调不忍。乐精进力知行德本。乐禅善行。乐智慧渊。乐广宣佛。乐抑制魔。乐化尘劳。乐佛国净。乐以相好合会教化。乐严道场。乐三脱门。乐泥洹道。乐入深法不乐非时。乐习自然人不乐怒不谛。乐习善友。乐远恶友。乐于好喜。乐无有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乐法之乐而以自娱。于是波旬谓诸玉女。我欲与汝俱还天上。曰以我等与此居士。乐法之乐我等甚乐。非复乐欲乐也。波旬言。可舍居士此诸玉女。已其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使一切人遵承法行所愿皆得。诸玉女即作礼而问言。我当云何止于魔天。维摩诘言。诸姊。有天名曰无尽常开法门。当从彼受。何谓无尽开法门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以道开导百千菩萨。其道意者终不尽耗而复增益。于是功德不以导彼彼故而有尽耗。是故名曰无尽常开法门。汝等当从其受。魔界无数天子玉女。未有可此道意如汝等者。于如来为有返复法。为一切人说已。魔眷属皆去。维摩诘所感动如是。世尊。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见。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善见白佛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在诸父舍。盛祀大祀至于七日。时维摩诘来入祠坛。谓我言。长者子。不当祀祠如众人祠。当祀法祠。何用是思欲祠为。我问何如为法之祠祀。维摩诘言。其为祠者无本行故敬待众人。是则法祠。为之奈何。谓为佛事不断慈。为人事不断悲。为法事不断喜。为慧力不断护。为布施不断檀。戒化人不断律。知非我不断忍。身意行不断精进。惟道事不断禅思。为博闻不断智慧。若无施不断惟空。行俗数中不断无想。在所堕生不断无愿。护持不断力行。以恩会人不断寿命。知人如如不断谦敬。坚其德本不断命财。为六思念不断其念。行六坚法不断学意。修正受不断净命。行好喜不断习真。断意不生不断愚人。为沙门不断正性。善讽受不断闻德。山泽受法不断闲居。念生佛慧不断宴坐。为一切劳不断贤者。行地严饰相及佛国不断分部福行。随众人行而为说法不断分部智慧。断众劳厄诸不善法。不断分部一切德本。一切智觉一切善法具足不断。以道品怀来一切。是为法之祠祀。菩萨立法祠者。为得祠祀。最偶之福为世间上。当其世尊说是法时。梵志众中二百婆罗门发无上正真道意。我时甚自雅奇。得与正士高行者会。便解颈百千珠璎。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取是而有所悦自可。念昔者维摩诘乃取珠璎。分作两分仍如祠舍。持一分与诸下劣国中贫者。又持一分奉彼头波变如来至真等正觉。并见其众及国土。头波变(汉言固受)其国名炎气。皆见珠璎悬彼国上。变成彼佛珠交露棚。既见是化。又闻其言。如是仁人施者得近如来。而上达嚫不以想。施贫亦等无若干念。有大悲意不望其报。惠此法祠为具足已。国中贫人见此变化闻彼佛语。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如是一切菩萨。各称其所说不任诣彼。
维摩诘经 卷中
诸法言品第五
佛复告 文殊师利(汉言濡首)汝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维摩诘虽优婆塞入深法要。其德至淳以辩才立。智不可称。一切菩萨法式悉闻。诸佛藏处无不得入。进御众魔降之以德。务行权慧非徒戏食。然犹复求依佛住者。欲于其中开度十方。于是众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皆念。今得 文殊师利与维摩诘二人共谈。不亦具足大道说哉。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弟子百千天人。同意欲行。于是 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及诸天人眷属围绕。俱入维耶离大城。长者维摩诘心念。今 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吾将立空室合座为一座。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除去所有更寝一床。维摩诘言。劳乎 文殊师利。不面在昔辱来相见。文殊师利言。如何居士忍斯种作疾。宁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兴起轻利游步强耶。居士是病何所正立。其生久如当何时灭。维摩诘言。是生久矣。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用一切人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人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欲建立众人故。菩萨入生死为之病。使一切人皆得离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有一子得疾。以其病故父母诸父为之生疾。其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一切人爱之若子。彼人病我则病。彼不病则不病。又言。菩萨病何所立。菩萨病者以大悲立。文殊师利言。何以空无供养。维摩诘言。诸佛土与此舍皆空如空。又问。何谓为空。答曰。空于空。又问。解一为空。答曰。空无与之为空空。又问。空复谁为。答曰。思想者也。彼亦为空。又问。空者当于何求。答曰。空者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解脱中求。又问。如来解脱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众人意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供养。一切众魔皆是吾养。彼诸转者亦吾养也。所以者何。魔行者受生死。生死者则菩萨养。彼转者受诸见。菩萨于诸见不倾动。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类。答曰。仁者我病不现不可见。又问。云何是病与身合意合乎。答曰。我病身合者身为地。意合者意为幻法。又问。四种地种水种火种风种何等种病。答曰。是种者一切人所习也。云何 文殊师利。菩萨观诸疾意。又以何习于有疾菩萨。文殊师利言。于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现不淫在身有苦。不以泥洹安而喜之。现于非身为众人导。身之空寂不以永寂为现本作。恒悲彼疾不自计疾。以识宿命导利人物而无所惑。念善本修净命不望彼。常精进为医王灭众病。是为菩萨能与疾者相习。文殊师利。又问。何谓菩萨有疾其意不乱。维摩诘言。菩萨疾者。意知是前未近之罪住欲处故。是病皆为不诚之思在众劳故。又问。疾者自于其法都不可得。所以者何。如是病者但倚四大。又此诸大为都无主。是所倚亦无我。是病无我专著两无专著。得病本者必知精进无我人想。为起法相身为法数。法起则起法灭则灭。法转转不相念不相知。起者不言我起。灭者不言我灭。知法想者。将养其意而无所住。若以法想受报大止。已离病者我不为是。何谓断病。谓我作非我作悉断。何谓是我作非我作断。谓己自无欲。何谓己自无欲。谓内无习行。何谓内无习行。谓等不动不可动。何谓为等。谓我等泥洹等。所以者何。此二皆空。何名为空。所言为空。二者如是。凡圣道成皆从平等病亦不异。何谓所受亦空。谓已晓了不觉诸痛。不尽于痛以取证际。如是二者为诸痛。长一切恶道已竟。近一切人兴大悲哀。吾为众人作自省法。观以除其病而不除法。亦不除其本病所生。知其根本而为说法。何谓为本。谓始未然。未炽然者则病之本。何谓不然。于三界而不然。其不然何用知。谓止心。止心者以不得也。非不然也。何以不得。二见不得。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此 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虽有老死菩萨觉之。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惠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死苦者。菩萨之谓也。菩萨若病当作是观。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亦是众人非真非有。已观如是不堕妄见。以兴大悲。彼必来者为断其劳。以合道意为彼大悲。所以者何。菩萨堕妄见。其大悲者有数出生不堕妄见。大悲菩萨不以数生。彼生为脱。为脱所堕。为脱出生。为脱受身。能为彼人说佛说法是其誓也。如佛言曰。其自安身不解彼缚。不得是处而自安身。又解彼缚斯得是处。故曰已脱菩萨其行不缚。何谓缚何谓解。菩萨禅定以缚诸我以道缚我。缚者菩萨以善权生五道解彼受。菩萨无权执智缚。行权执智解。智不执权缚。智而执权解。彼何谓无权执智缚。谓以空无相不愿之法生。不治相及佛国以化人。是无权执智之缚也。何谓行权执智解。谓修相及佛国开化人。而晓空无相不愿之法生。是行权执智之解也。何谓智不执权缚。谓以见行劳望受。立修行一切德善之本。是智不执权之缚也。何谓智而执权解。谓断诸见行劳望之受。以殖众德之本。而分布此道。是智而执权之解也。彼有疾菩萨已如是下此法。设身有病。观其无常为苦为空为非身。是为智慧。又身所受不以断恶生死。善利人民心合乎道。是为权行。又若身病知异同意。彼过非新则观其故。是为智慧。假使身病不以都灭。所当起者是为权行。是 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亦不高住。所以者何。若高住者是愚人法。以卑住者是弟子法。故菩萨住不高不卑。于其中无所处。是菩萨行。不凡夫行不贤夫行。是菩萨行。在生死行不为污行。是菩萨行。观泥洹行不依泥洹。是菩萨行。行于四魔过诸魔行。是菩萨行。博学慧行无不知时之行。是菩萨行。于四谛行不以谛知行。是菩萨行。观无生行不谓难至。是菩萨行。在缘起行于诸见而无欲。是菩萨行。在诸人众无劳望行。是菩萨行。在闲居行不尽身意。是菩萨行。于三界行不坏法情。是菩萨行。为空无行一切众事清德皆行。是菩萨行。行六度无极为众人意行而度无极。是菩萨行。行六神通不尽漏行。是菩萨行。受道之行不兴小道。是菩萨行。以止观知魔行。不灭迹行。是菩萨行。于弟子缘一觉所不应不现行。不为毁佛法行。是菩萨行。说是语时八千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文殊师利童子甚悦。贤者舍利弗。心念无床座。是菩萨大弟子当于何坐。维摩诘知其意。即谓言。云何贤者为法来耶。求床座也。舍利弗言。居士。我为法来非利所安。维摩诘言。唯贤者其利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唯舍利弗。夫利法者非有色痛想行识求。非有阴种诸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又舍利弗。夫求法者。无知苦求无断习求。无造尽证惟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放逸有放逸法。当知苦习当为尽证以惟致道。斯求法者无放逸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尘离淫尘。其染污者即为在边。斯求法者无淫乐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疆界。在疆界者则有分数。斯求法者无疆界之求也。法无不净。在不净者于法有取有放。斯求法者无取放之求也。法无巢窟。有法者则为有窟。斯求法者无窟倚之求也。法无有想。在占想者则为坚识。斯求法者无占想之求也。法无有漏。在流法者为一切近。斯求法者无一切之求也。法无见闻无念无知。于法有见闻念知者。则为已别。斯求法者为无见闻之求也。是故舍利弗。求法者一切法唯无求也。说是语时。五百天人诸法法眼生。
首闭菩萨曰。吾我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则无吾我。以无吾我无所同像者。是不二入不眴菩萨曰。有受为二。如不受则无得。无得者不作渊。以无作无驰骋者。是不二入。
首立菩萨曰。劳生为二。为劳乘者其于生也弗知弗乐。以过众知而受色欲者。是不二入。
善宿菩萨曰。虑知为二。当以不虑不知。于诸法念作而行不念作者。是不二入。
善多菩萨曰。菩萨意弟子意为二。如我以等意于所更乐。无菩萨意无弟子意。与无意同相者。是不二入。
善眼菩萨曰。一相不相为二。若都不视不熟视不暂视。不作一相亦不暂相。于视不视以等视者。是不二入。
奉养菩萨曰。善不善为二。于善不善如无所兴是谓无想。以无想立者而不为二。都于其中而无度者。是不二入。
师子意菩萨曰。一切不受为二。当如金刚而无觉知。不为愚行亦不解者。是不二入。
勇意菩萨曰。漏不漏为二。如得正法则其意等。已得等者终不为漏不漏想。亦不以无想而得。不以想受而住者。是不二入。
净解菩萨曰。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已解无所著者。是不二入。
人乘菩萨曰。是世间是世尊为二。若世间意空。于其中不舍不念。不依尊上者。是不二入。
目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尽者都尽。都尽者不可尽。是谓无尽无所尽故曰尽。曰尽者无有尽。如斯入者。是不二入。
普闭菩萨曰。我非我为二。如我之不得非我何可得。于我自然而不作者。是不二入。
明天菩萨曰。明不明为二。不明滋多是故有明。若是不用不计以作等计。于其中而平等。不以二得要者。是不二入。
爱觐菩萨曰。世间空耳作之为二。色空不色败空。色之性空。如是痛想行识空而作之为二。识空不识败空。识之性空。彼于五阴知其性者。是不二入。光造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空种自然四大亦尔。本空自然末空自然。知此种者是不二入。
善意菩萨曰。眼色为二。其知眼者见色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为二。其知心者于法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此住者是不二入。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一切智而分布为二。布施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布施亦尔。如是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切智而分布为二。智慧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智慧亦尔。于其中而一入者。是不二入。深妙菩萨曰。空异无相异无愿异为二。如空则无相。无相则无愿。无愿者不意不心不识不行。其以一向行众解门者。是不二入。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性则法法性则众。一切是三宝无有数。无数则朴朴则正诸法。乐随此者是不二入。
不毁根菩萨曰。有身与有身尽为二。有身则有尽。何则从身生见。从见有身。是故有身有毁灭杂。彼以无杂自然如灭。而不迷不惑者。是不二入。
善断菩萨曰。身口心为二。所以者何。是身则无为之相也。如身之无为口相亦无为。如口之无为心相亦无为。如其心之无为一切法亦无为。其以无二无三事者。是不二入。
福土菩萨曰。福与不福。为与不知为为二。于福不福如不知为如不有为是则无二。其于罪福不以知为如自然相。以空知者。不是福不非福亦不无知。觉如此者。是不二入。
首怀菩萨曰。攀缘称说为二。若其不攀缘则无所不善无非善也。如无不善无非善者。是不二入。
月盛菩萨曰。闇与明为二。不闇不明乃无有二。何则如灭定者无闇无明。如诸法相而等入者。是不二入。
宝印手菩萨曰。其乐泥洹不乐生死为二。如不乐泥洹不恶生死乃无有二。何则在生死缚彼乃求解。若都无缚其谁求解。如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者。是不二入。
心珠立菩萨曰。大道小道为二。依大道者不乐小道亦不习尘。无大道相无小道相。如如想之士无以行道者。是不二入。
诚乐仰菩萨曰。诚不诚为二。诚见者不见诚。奚欺伪之能见。何则非肉眼所见也。以慧见乃而见。其以如见无见无不见者。是不二入。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又问 文殊师利。何谓菩萨不二入法门者。文殊师利曰。如彼所言皆各建行。于一切法如无所取。无度无得无思无知无见无闻。是谓不二入。
维摩诘经 卷下
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当于何食。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闻法者当为先食。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有佛名香积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曰众香。一切弟子及诸菩萨皆见其国。香气普薰十方佛国诸天人民。比诸佛土其香最胜。而彼世界无有弟子缘一觉名。彼如来不为菩萨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菩萨饮食则皆众香。其香周流无量世界。时彼佛诸菩萨方坐食。有天子学大乘字香净。住而侍焉。一切大众皆见香积如来与诸菩萨坐食。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族姓子谁能致彼佛饭。皆曰不能。即复问文殊师利。卿此众中未悉了乎。答曰如佛所言。未知当学。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光像分明。而告之曰。汝行从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到众香刹香积佛所。往必见食。则礼佛足如我辞曰。维摩诘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即化菩萨居众会前。上升上方忽然不现。举众皆见其去。而化菩萨到众香界礼彼佛足言。维摩诘菩萨稽首世尊足下。敬问无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少承福庆。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彼诸菩萨皆愕然曰。此人奚来何等世界有懈废人。即以问佛。香积报曰。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刹。得忍世界。有佛名释迦文汉言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五浊刹以法解说懈废之人。彼有菩萨名维摩诘。说上法语。今遣化来称扬我名。彼菩萨曰。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世界皆遣化往。化作佛事以立众人。
于是香积如来。以满钵香饭一切香具。与化菩萨。时彼九万菩萨俱发声言。我等欲诣忍土见释迦文。彼佛报言。往族姓子。赍尔忍香入彼世界。无以仁故有放逸意。自持汝所乐行。勿念彼国菩萨不如。无得于彼生废退意而有劳想。所以者何。佛土虚空。诸佛世尊欲度人故为现其刹耳。化菩萨既受饭与诸大人俱承佛圣旨。及维摩诘化。须臾从彼已来在维摩诘舍。维摩诘即化为九万师子床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化菩萨奉佛具足之饭与维摩诘。饭香一切薰维耶离。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时维耶离诸梵志居士尊者月盖等。闻是香气。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身意快然。具足八万四千人入维摩诘舍。观其室中菩萨甚多。睹师子座高大严好。见皆大喜。悉礼菩萨诸大弟子却住一面。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来诣舍。维摩诘谓耆年舍利弗诸大弟子言。贤者可食如来之饭。惟大悲味无有限行以缚意也。有异弟子念此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众人食抟若须弥。犹不能尽是不可尽。所以者何。无有尽戒至于定慧解度知见。如来之饭终不可尽。于是钵饭悉饱众会饭故不尽。诸菩萨大弟子天与人。食此饭已气走安身。譬如一切安养国中诸菩萨也。其香所薰毛孔皆安。亦如众香之国香彻八难。
如是天帝。太子善宿从药王佛。闻法供养便得顺忍。即解宝衣以覆佛上而言曰。余以堪任于如来灭后奉受正法。作法供养拥护是道。惟愿如来加哀竖立。令我得降魔怨取佛正法。彼佛知其内性。即说曰。末后汝当守护法城。于是善宿从见世尊。以家之信。舍家受道勤修德本。精进不久即立善法。起五神通。得入诸道之持。不断辩才。遂于世尊般泥曰后。以智慧力至满十劫。药王如来所转法施随而分布。于时善宿比丘化十亿人使立大道。十四垓人解弟子乘。余无量人得生天上。如是天帝。在昔异时王宝盖者。于今得佛名宝成如来。其太子善宿者。则吾是也。其余诸子于是贤劫。皆得如来至真等正觉。此贤劫中千佛兴者是也。从鸠留先为始作佛。至楼由如来为最后得。如是天帝。当知此要。昔者我身于诸如来行法供养。得为上化为长化为愿化为无上无比之化。是故天帝当以知。此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嘱累弥勒品第十四
彼时佛语 弥勒菩萨言。弥勒。是名为无数亿劫习佛道品。汝随分布。受是像经佛所建立。如来灭后广博此道。所以者何。后世得者。族姓子族姓女天龙神揵沓和。当下德本其于前胜。已作无上正真道行。而未得闻受此法者。闻是辈经必甚爱乐。当顶受此佛之要道。又汝弥勒。当利是辈诸族姓子。于是当为布现是经文。菩萨有二印。何谓二。有喜杂句严饰之印。有入深法妙化之印。彼若好喜杂句饰者。当知是为阿夷恬菩萨辈也。若得是深经书受广行。不以数数有畏闻之能传。当知是菩萨为久修梵行。复有四事。阿夷恬用空耗。何谓四。所未闻经闻之惊疑。不作劝助专增为乱。吾未曾闻此从何来。若族姓子。甚解深法乐说微妙。不从受习。虽近不敬专。于中作毁行。是为四。阿夷恬为空耗。不得至深法忍。又弥勒有二行。菩萨虽解深法犹以空耗。何谓二。习在边方不恒其行。檀智蔑人。不受不诵亦不追求。自有甚解学深法者则以轻慢。贪浊怀嫉不能纳人亦不法施。是为二。虽解深法犹以空耗。不能疾近不起法忍。
于是弥勒菩萨白佛言。未曾有。唯然世尊。至于如来之善言。吾当远离如此之恶。以护如来无数亿劫道品之习。若贤者子心入是辈经者。当令手得恣所念取。若念受持如是辈经。传示同学广说分明。其时世尊。得如是经乐喜相传者。当知此辈菩萨为弥勒所建立也。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来代喜善说是言。于是一切菩萨等。俱共同出声言。如来灭后我等在所佛土。当来于此分布佛道。示诸同学以其所乐。尔时四天王白佛言。在所世尊。墟聚国邑有行如是深经法者。吾当率诸官属诣讲法所为护讲法。百由延内当令一切闻见讲法。令无伺求得其便者。彼时佛告贤者阿难。取是经法奉持诵说以布现人。阿难言唯。当受是经布现众人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亦当以何奉持之。佛告阿难是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为不可思议法门之称。当奉持之。佛说是已莫不劝受。尊者维摩诘文殊师利为上首。众菩萨大弟子一切魔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维摩诘经 卷中
诸法言品第五
佛复告 文殊师利(汉言濡首)汝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维摩诘虽优婆塞入深法要。其德至淳以辩才立。智不可称。一切菩萨法式悉闻。诸佛藏处无不得入。进御众魔降之以德。务行权慧非徒戏食。然犹复求依佛住者。欲于其中开度十方。于是众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皆念。今得 文殊师利与维摩诘二人共谈。不亦具足大道说哉。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弟子百千天人。同意欲行。于是 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及诸天人眷属围绕。俱入维耶离大城。长者维摩诘心念。今 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吾将立空室合座为一座。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除去所有更寝一床。维摩诘言。劳乎 文殊师利。不面在昔辱来相见。文殊师利言。如何居士忍斯种作疾。宁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兴起轻利游步强耶。居士是病何所正立。其生久如当何时灭。维摩诘言。是生久矣。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用一切人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人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欲建立众人故。菩萨入生死为之病。使一切人皆得离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有一子得疾。以其病故父母诸父为之生疾。其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一切人爱之若子。彼人病我则病。彼不病则不病。又言。菩萨病何所立。菩萨病者以大悲立。文殊师利言。何以空无供养。维摩诘言。诸佛土与此舍皆空如空。又问。何谓为空。答曰。空于空。又问。解一为空。答曰。空无与之为空空。又问。空复谁为。答曰。思想者也。彼亦为空。又问。空者当于何求。答曰。空者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解脱中求。又问。如来解脱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众人意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供养。一切众魔皆是吾养。彼诸转者亦吾养也。所以者何。魔行者受生死。生死者则菩萨养。彼转者受诸见。菩萨于诸见不倾动。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类。答曰。仁者我病不现不可见。又问。云何是病与身合意合乎。答曰。我病身合者身为地。意合者意为幻法。又问。四种地种水种火种风种何等种病。答曰。是种者一切人所习也。云何 文殊师利。菩萨观诸疾意。又以何习于有疾菩萨。文殊师利言。于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现不淫在身有苦。不以泥洹安而喜之。现于非身为众人导。身之空寂不以永寂为现本作。恒悲彼疾不自计疾。以识宿命导利人物而无所惑。念善本修净命不望彼。常精进为医王灭众病。是为菩萨能与疾者相习。文殊师利。又问。何谓菩萨有疾其意不乱。维摩诘言。菩萨疾者。意知是前未近之罪住欲处故。是病皆为不诚之思在众劳故。又问。疾者自于其法都不可得。所以者何。如是病者但倚四大。又此诸大为都无主。是所倚亦无我。是病无我专著两无专著。得病本者必知精进无我人想。为起法相身为法数。法起则起法灭则灭。法转转不相念不相知。起者不言我起。灭者不言我灭。知法想者。将养其意而无所住。若以法想受报大止。已离病者我不为是。何谓断病。谓我作非我作悉断。何谓是我作非我作断。谓己自无欲。何谓己自无欲。谓内无习行。何谓内无习行。谓等不动不可动。何谓为等。谓我等泥洹等。所以者何。此二皆空。何名为空。所言为空。二者如是。凡圣道成皆从平等病亦不异。何谓所受亦空。谓已晓了不觉诸痛。不尽于痛以取证际。如是二者为诸痛。长一切恶道已竟。近一切人兴大悲哀。吾为众人作自省法。观以除其病而不除法。亦不除其本病所生。知其根本而为说法。何谓为本。谓始未然。未炽然者则病之本。何谓不然。于三界而不然。其不然何用知。谓止心。止心者以不得也。非不然也。何以不得。二见不得。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此 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虽有老死菩萨觉之。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惠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死苦者。菩萨之谓也。菩萨若病当作是观。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亦是众人非真非有。已观如是不堕妄见。以兴大悲。彼必来者为断其劳。以合道意为彼大悲。所以者何。菩萨堕妄见。其大悲者有数出生不堕妄见。大悲菩萨不以数生。彼生为脱。为脱所堕。为脱出生。为脱受身。能为彼人说佛说法是其誓也。如佛言曰。其自安身不解彼缚。不得是处而自安身。又解彼缚斯得是处。故曰已脱菩萨其行不缚。何谓缚何谓解。菩萨禅定以缚诸我以道缚我。缚者菩萨以善权生五道解彼受。菩萨无权执智缚。行权执智解。智不执权缚。智而执权解。彼何谓无权执智缚。谓以空无相不愿之法生。不治相及佛国以化人。是无权执智之缚也。何谓行权执智解。谓修相及佛国开化人。而晓空无相不愿之法生。是行权执智之解也。何谓智不执权缚。谓以见行劳望受。立修行一切德善之本。是智不执权之缚也。何谓智而执权解。谓断诸见行劳望之受。以殖众德之本。而分布此道。是智而执权之解也。彼有疾菩萨已如是下此法。设身有病。观其无常为苦为空为非身。是为智慧。又身所受不以断恶生死。善利人民心合乎道。是为权行。又若身病知异同意。彼过非新则观其故。是为智慧。假使身病不以都灭。所当起者是为权行。是 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亦不高住。所以者何。若高住者是愚人法。以卑住者是弟子法。故菩萨住不高不卑。于其中无所处。是菩萨行。不凡夫行不贤夫行。是菩萨行。在生死行不为污行。是菩萨行。观泥洹行不依泥洹。是菩萨行。行于四魔过诸魔行。是菩萨行。博学慧行无不知时之行。是菩萨行。于四谛行不以谛知行。是菩萨行。观无生行不谓难至。是菩萨行。在缘起行于诸见而无欲。是菩萨行。在诸人众无劳望行。是菩萨行。在闲居行不尽身意。是菩萨行。于三界行不坏法情。是菩萨行。为空无行一切众事清德皆行。是菩萨行。行六度无极为众人意行而度无极。是菩萨行。行六神通不尽漏行。是菩萨行。受道之行不兴小道。是菩萨行。以止观知魔行。不灭迹行。是菩萨行。于弟子缘一觉所不应不现行。不为毁佛法行。是菩萨行。说是语时八千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文殊师利童子甚悦。贤者舍利弗。心念无床座。是菩萨大弟子当于何坐。维摩诘知其意。即谓言。云何贤者为法来耶。求床座也。舍利弗言。居士。我为法来非利所安。维摩诘言。唯贤者其利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唯舍利弗。夫利法者非有色痛想行识求。非有阴种诸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又舍利弗。夫求法者。无知苦求无断习求。无造尽证惟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放逸有放逸法。当知苦习当为尽证以惟致道。斯求法者无放逸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尘离淫尘。其染污者即为在边。斯求法者无淫乐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疆界。在疆界者则有分数。斯求法者无疆界之求也。法无不净。在不净者于法有取有放。斯求法者无取放之求也。法无巢窟。有法者则为有窟。斯求法者无窟倚之求也。法无有想。在占想者则为坚识。斯求法者无占想之求也。法无有漏。在流法者为一切近。斯求法者无一切之求也。法无见闻无念无知。于法有见闻念知者。则为已别。斯求法者为无见闻之求也。是故舍利弗。求法者一切法唯无求也。说是语时。五百天人诸法法眼生。
首闭菩萨曰。吾我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则无吾我。以无吾我无所同像者。是不二入不眴菩萨曰。有受为二。如不受则无得。无得者不作渊。以无作无驰骋者。是不二入。
首立菩萨曰。劳生为二。为劳乘者其于生也弗知弗乐。以过众知而受色欲者。是不二入。
善宿菩萨曰。虑知为二。当以不虑不知。于诸法念作而行不念作者。是不二入。
善多菩萨曰。菩萨意弟子意为二。如我以等意于所更乐。无菩萨意无弟子意。与无意同相者。是不二入。
善眼菩萨曰。一相不相为二。若都不视不熟视不暂视。不作一相亦不暂相。于视不视以等视者。是不二入。
奉养菩萨曰。善不善为二。于善不善如无所兴是谓无想。以无想立者而不为二。都于其中而无度者。是不二入。
师子意菩萨曰。一切不受为二。当如金刚而无觉知。不为愚行亦不解者。是不二入。
勇意菩萨曰。漏不漏为二。如得正法则其意等。已得等者终不为漏不漏想。亦不以无想而得。不以想受而住者。是不二入。
净解菩萨曰。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已解无所著者。是不二入。
人乘菩萨曰。是世间是世尊为二。若世间意空。于其中不舍不念。不依尊上者。是不二入。
目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尽者都尽。都尽者不可尽。是谓无尽无所尽故曰尽。曰尽者无有尽。如斯入者。是不二入。
普闭菩萨曰。我非我为二。如我之不得非我何可得。于我自然而不作者。是不二入。
明天菩萨曰。明不明为二。不明滋多是故有明。若是不用不计以作等计。于其中而平等。不以二得要者。是不二入。
爱觐菩萨曰。世间空耳作之为二。色空不色败空。色之性空。如是痛想行识空而作之为二。识空不识败空。识之性空。彼于五阴知其性者。是不二入。光造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空种自然四大亦尔。本空自然末空自然。知此种者是不二入。
善意菩萨曰。眼色为二。其知眼者见色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为二。其知心者于法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此住者是不二入。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一切智而分布为二。布施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布施亦尔。如是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切智而分布为二。智慧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智慧亦尔。于其中而一入者。是不二入。深妙菩萨曰。空异无相异无愿异为二。如空则无相。无相则无愿。无愿者不意不心不识不行。其以一向行众解门者。是不二入。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性则法法性则众。一切是三宝无有数。无数则朴朴则正诸法。乐随此者是不二入。
不毁根菩萨曰。有身与有身尽为二。有身则有尽。何则从身生见。从见有身。是故有身有毁灭杂。彼以无杂自然如灭。而不迷不惑者。是不二入。
善断菩萨曰。身口心为二。所以者何。是身则无为之相也。如身之无为口相亦无为。如口之无为心相亦无为。如其心之无为一切法亦无为。其以无二无三事者。是不二入。
福土菩萨曰。福与不福。为与不知为为二。于福不福如不知为如不有为是则无二。其于罪福不以知为如自然相。以空知者。不是福不非福亦不无知。觉如此者。是不二入。
首怀菩萨曰。攀缘称说为二。若其不攀缘则无所不善无非善也。如无不善无非善者。是不二入。
月盛菩萨曰。闇与明为二。不闇不明乃无有二。何则如灭定者无闇无明。如诸法相而等入者。是不二入。
宝印手菩萨曰。其乐泥洹不乐生死为二。如不乐泥洹不恶生死乃无有二。何则在生死缚彼乃求解。若都无缚其谁求解。如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者。是不二入。
心珠立菩萨曰。大道小道为二。依大道者不乐小道亦不习尘。无大道相无小道相。如如想之士无以行道者。是不二入。
诚乐仰菩萨曰。诚不诚为二。诚见者不见诚。奚欺伪之能见。何则非肉眼所见也。以慧见乃而见。其以如见无见无不见者。是不二入。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又问 文殊师利。何谓菩萨不二入法门者。文殊师利曰。如彼所言皆各建行。于一切法如无所取。无度无得无思无知无见无闻。是谓不二入。
维摩诘经 卷下
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当于何食。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闻法者当为先食。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有佛名香积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曰众香。一切弟子及诸菩萨皆见其国。香气普薰十方佛国诸天人民。比诸佛土其香最胜。而彼世界无有弟子缘一觉名。彼如来不为菩萨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菩萨饮食则皆众香。其香周流无量世界。时彼佛诸菩萨方坐食。有天子学大乘字香净。住而侍焉。一切大众皆见香积如来与诸菩萨坐食。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族姓子谁能致彼佛饭。皆曰不能。即复问文殊师利。卿此众中未悉了乎。答曰如佛所言。未知当学。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光像分明。而告之曰。汝行从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到众香刹香积佛所。往必见食。则礼佛足如我辞曰。维摩诘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即化菩萨居众会前。上升上方忽然不现。举众皆见其去。而化菩萨到众香界礼彼佛足言。维摩诘菩萨稽首世尊足下。敬问无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少承福庆。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彼诸菩萨皆愕然曰。此人奚来何等世界有懈废人。即以问佛。香积报曰。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刹。得忍世界。有佛名释迦文汉言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五浊刹以法解说懈废之人。彼有菩萨名维摩诘。说上法语。今遣化来称扬我名。彼菩萨曰。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世界皆遣化往。化作佛事以立众人。
于是香积如来。以满钵香饭一切香具。与化菩萨。时彼九万菩萨俱发声言。我等欲诣忍土见释迦文。彼佛报言。往族姓子。赍尔忍香入彼世界。无以仁故有放逸意。自持汝所乐行。勿念彼国菩萨不如。无得于彼生废退意而有劳想。所以者何。佛土虚空。诸佛世尊欲度人故为现其刹耳。化菩萨既受饭与诸大人俱承佛圣旨。及维摩诘化。须臾从彼已来在维摩诘舍。维摩诘即化为九万师子床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化菩萨奉佛具足之饭与维摩诘。饭香一切薰维耶离。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时维耶离诸梵志居士尊者月盖等。闻是香气。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身意快然。具足八万四千人入维摩诘舍。观其室中菩萨甚多。睹师子座高大严好。见皆大喜。悉礼菩萨诸大弟子却住一面。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来诣舍。维摩诘谓耆年舍利弗诸大弟子言。贤者可食如来之饭。惟大悲味无有限行以缚意也。有异弟子念此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众人食抟若须弥。犹不能尽是不可尽。所以者何。无有尽戒至于定慧解度知见。如来之饭终不可尽。于是钵饭悉饱众会饭故不尽。诸菩萨大弟子天与人。食此饭已气走安身。譬如一切安养国中诸菩萨也。其香所薰毛孔皆安。亦如众香之国香彻八难。
如是天帝。太子善宿从药王佛。闻法供养便得顺忍。即解宝衣以覆佛上而言曰。余以堪任于如来灭后奉受正法。作法供养拥护是道。惟愿如来加哀竖立。令我得降魔怨取佛正法。彼佛知其内性。即说曰。末后汝当守护法城。于是善宿从见世尊。以家之信。舍家受道勤修德本。精进不久即立善法。起五神通。得入诸道之持。不断辩才。遂于世尊般泥曰后。以智慧力至满十劫。药王如来所转法施随而分布。于时善宿比丘化十亿人使立大道。十四垓人解弟子乘。余无量人得生天上。如是天帝。在昔异时王宝盖者。于今得佛名宝成如来。其太子善宿者。则吾是也。其余诸子于是贤劫。皆得如来至真等正觉。此贤劫中千佛兴者是也。从鸠留先为始作佛。至楼由如来为最后得。如是天帝。当知此要。昔者我身于诸如来行法供养。得为上化为长化为愿化为无上无比之化。是故天帝当以知。此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嘱累弥勒品第十四
彼时佛语 弥勒菩萨言。弥勒。是名为无数亿劫习佛道品。汝随分布。受是像经佛所建立。如来灭后广博此道。所以者何。后世得者。族姓子族姓女天龙神揵沓和。当下德本其于前胜。已作无上正真道行。而未得闻受此法者。闻是辈经必甚爱乐。当顶受此佛之要道。又汝弥勒。当利是辈诸族姓子。于是当为布现是经文。菩萨有二印。何谓二。有喜杂句严饰之印。有入深法妙化之印。彼若好喜杂句饰者。当知是为阿夷恬菩萨辈也。若得是深经书受广行。不以数数有畏闻之能传。当知是菩萨为久修梵行。复有四事。阿夷恬用空耗。何谓四。所未闻经闻之惊疑。不作劝助专增为乱。吾未曾闻此从何来。若族姓子。甚解深法乐说微妙。不从受习。虽近不敬专。于中作毁行。是为四。阿夷恬为空耗。不得至深法忍。又弥勒有二行。菩萨虽解深法犹以空耗。何谓二。习在边方不恒其行。檀智蔑人。不受不诵亦不追求。自有甚解学深法者则以轻慢。贪浊怀嫉不能纳人亦不法施。是为二。虽解深法犹以空耗。不能疾近不起法忍。
于是弥勒菩萨白佛言。未曾有。唯然世尊。至于如来之善言。吾当远离如此之恶。以护如来无数亿劫道品之习。若贤者子心入是辈经者。当令手得恣所念取。若念受持如是辈经。传示同学广说分明。其时世尊。得如是经乐喜相传者。当知此辈菩萨为弥勒所建立也。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来代喜善说是言。于是一切菩萨等。俱共同出声言。如来灭后我等在所佛土。当来于此分布佛道。示诸同学以其所乐。尔时四天王白佛言。在所世尊。墟聚国邑有行如是深经法者。吾当率诸官属诣讲法所为护讲法。百由延内当令一切闻见讲法。令无伺求得其便者。彼时佛告贤者阿难。取是经法奉持诵说以布现人。阿难言唯。当受是经布现众人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亦当以何奉持之。佛告阿难是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为不可思议法门之称。当奉持之。佛说是已莫不劝受。尊者维摩诘文殊师利为上首。众菩萨大弟子一切魔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原标题:《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