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信愿行
一、信
信---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人们必须相信行善之后,在未来世将可得福报,或可才会行善。如果缺乏信的基础,人们便很难自动去行善了,念佛也是一样要有净信做为基础。
1、信念佛法门必定真实
欲求生诸佛净土,或者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有个信,没有信,不可能修学念佛法门。信是愿与行的基础。信是信什么?信是相信释迦世尊四智圆明,告诉我们这些念佛法门必定真实。念佛法门不可思不可议,太深奥、太微妙了。但是却很容易入门,所以它最契合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因此,无量无数诸佛,赞叹世尊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宣说这种不可思议的法门。要修念佛法门,首先要相信:世尊讲的法一定是真实的。
2、信确实有个极乐净土
有的人不相信有极乐净土,所以他不念阿弥陀佛。那么信有极乐净土,要怎样才能往生呢?还要相信极乐世界真的是殊胜、清净、庄严。真的很容易就可以往生。因为弥陀的愿太大了,太慈悲了。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相信什么呢?
3、信弥陀世尊寿命没有限量
如果不相信祂寿命无量的人会说:「唉!我还要活三十年吧,三十年后我死了,弥陀世尊也不住世了,我还去做什么呢?」就不发愿往生了。所以必须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是无量的,叫做无量寿佛。弥陀世尊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将来还要住世无量无数劫,才会入灭,所以叫无量寿佛。
4、信弥陀有四十八个大愿
相信了弥陀四愿的话,才能够接受有九品往生。不相信四愿,就不会相信九品往生。如果相信九品往生,就知道弥陀世尊摄取一切众生,只要众生有信、有愿、有行、愿意去,祂一定会接引;就会相信:「念阿弥陀佛,必定可以生极乐世界。」在大宝积经里面,世尊这样开示:「他方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所以只要是念弥陀世尊,一定可以去。
5、信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佛净土
在别的宗教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世界就数不清了。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太阳有多少?有二千亿颗,是大约,确实的数目可算不清楚。我们这个太阳是最小的一颗。我们这个银河系的全部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化度的世界。但是呢?宇宙之中还有更多的银河系,数不完。为什么?因为大智度论里面说:「十方虚空无有穷尽,世界国土不可限量。」
虚空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说虚空有边的话,那么我们要问:「从这里出发到我们这个虚空的边以后,请问虚空这个边的外面是什么?还是虚空吗?如果说外面那个虚空也有边的话,再到那个边,那个边的外面又是什么?是无穷尽的。那么,虚空既然无穷无尽,当然世界国土就不可限量,既然世界国土不可限量,怎么能说只有我们这个世界有佛呢?当然十方世界有无量无数佛。那么十方世界既然有无量无数佛,我们当然也可以求生诸佛的净土嘛。所以,释迦世尊跟我们讲八十八佛,讲贤劫千佛,讲过去庄严劫千佛,还有未来星宿劫千佛。这还是比较近的时间。远的呢,数不尽,讲不完。所以,十方虚空无量无数的佛土里面,佛号相同的也很多。因为佛大多了,名号免不了会有重复,那么,既然说十方虚空,无量世界有无数的佛,我们当然也可以求生诸佛的净土。所以,求生净土的念佛,不单只是念阿弥陀佛,却以念阿弥陀佛为代表。
以上是说,要信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诸佛及佛净土,摄尽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
6、正信为入道之门
(1)信有不同的层次
信可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
一般人为求人天福报,末去探究菩萨与一般神明之区别;一见到寺庙,不管那儿供的是神、是菩萨或是佛,见了就拜,这就是「迷信」。
之后偶而接触到正信佛教,听闻些佛法,了解佛菩萨大慈大悲护佑众生之心愿外,深一层里更蕴藏有东西,渐渐概略性的了解了佛法,由内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谓之「仰信」。
有了仰信就会自动去亲近佛法,进而由读诵一些经典和听闻佛法,而认识佛教的根本教理。譬如因缘果报、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门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观想、观像、系念思维、无相、体究、实相等念佛方法。并确信这种法门能帮助众生到达解脱的境界,这就是「解信」。
进入解信阶段后,就会老实的一步一步修行上来,有一天到达果地无相念佛境界,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并且亲证和感觉到祂的存在,接着又看到了佛性,此时称之为「证信」。
佛法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信」的支持,一般人不可能舍弃世间的享乐,不可能使用许多时间,声嘶力竭称念佛号,或忍受盘腿的痛苦在那儿与妄心挣扎---打坐参禅。华严经上说十信是成佛的开始,就是在具足了信---十信入了初住位后,从此就可开始按部就班的修上来,直到成佛。所以说「信是百行之宗」。各种法门之内容、方法和深浅,或许稍有差异,然这八万四千修行法门缺少了信,修行都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2)正信为入道之门
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样,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门,莫非念佛法门;因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证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离佛心,不离念佛心。一切众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证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见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后的修行,一直到十地等觉都不离成佛之心与念佛之心。「因为念念是成佛,念念是度众生,念念不离十方诸佛」这个心称为念佛心。对一位立志成佛之修行人而言,这念佛心,一直到成佛为止,不曾离开过我们。所以说一切法门都属于念佛法门所涵盖的范围。
7、信是愿与行的基础
《莲宗宝鉴》云:「若一信不慢,信念佛门中有微妙法」,因为信(相信念佛法门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具足而不轻慢念佛法门。不轻慢念佛法门的缘故,能得到很大的利益。虽然开始只是持名念佛,因信心具足,老实念佛,得以层层升进,不停转进,终究到达实相念佛阶段。另外在五根里,以信根为第一根,五力亦以信力为第一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体会从学佛开始一直到最后成佛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着我们继续勇猛精进。倘若有一个人修到了七信、八信、乃至十信未,有天丧失了「信」,这个人就不会再继续修行了。那么信要到何时才算初步成就而不退失?要到十信位满足,进入初住位。能到达初住位信就不再退失了。(修到第七住是位不退,再修上去还有行不退、念不退)。在求生诸佛净土之前,如果不先建立信心,就不可能发愿求生;不发愿求生,就不可能修行念佛。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中,信是最重要的部份,是愿与行的基础。
二、愿
1、愿有不同种类
愿:有邪愿、恶愿、许愿与还愿、善愿以及正愿。
有人心术不正,发愿奉祀鬼神,冀愿鬼神帮助他消除冤家债主,或让特定的人生病,或受他控制。甚至偷剪他人头发指甲,画符做法,无非希望控制他人的行为,或以邪术缠身以产生不好的现象,达到他不良的企图,这种与鬼神交易的行为所发的愿谓之「邪愿」。
如果有人奉祀鬼神的目的,在咒愿某人出车祸、家财散尽,或是眷属分离,乃至求神处罚一切异全部死光,发这种愿谓之「恶愿」。
有人祭祀三牲五牲纸钱,供奉鬼神、礼拜鬼神,希望保佑儿子今年考上台大,或希望末来不久能发大财,如果鬼神能满他的愿,就要为鬼神翻修庙宇、装贴金身等类。不伤害第三人,只求自己色身眷属平安或求名求利求权势而与鬼神交易所发的愿谓之「许愿」。愿望达成后,依照许愿时的承诺去完成对于鬼神或正神应履行的事务,称为还愿。
初机学佛人,满怀慈悲,希望一切佛子修行顺利,没有遮障,或希望一切众生平安,眷属和乐,财物丰饶。祈求世尊能满他的愿,这类的愿谓之「善愿」。
2、信、愿、行中之愿才是正愿
正愿又可分为小愿与大愿。
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己发的愿叫小愿。能不能去?可以去!只要条件能符合所发愿往生那个世界的佛的别愿就可以去。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或三苦)这也是为自己而发的,亦属小愿,称之为声闻行者。或「愿我现在开始念佛不久能让我感应见到弥陀世尊,或释迦世尊」或「愿我速登不退」或所求标准较高,如「愿我能解脱生死,永不轮回」;虽敢开口要求解脱生死,但仍与前述各愿一样均为自己而求,故均属小愿。
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既已明心见性,就能生生世世不离三界而自度度他,故称为大愿;或有人求愿今生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能很快就得到三明六通,早早回来娑婆世界,来帮助一切众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这也是大愿。不只为自己去极乐世界,也是为了众生而去,故称大愿。还有一种人,他不求生诸佛净土,他认为释迦世尊的秽土也是净土,要在这里修行,并发愿早日达到实相念佛,成就三明六通,或四禅、四无量心,可生生世世在此世间承担如来家业,帮助一切众生成就唯心净土,这也是大愿。如果有一天升进到此地步,他又发愿:「愿我以念佛心,证入五蕴空的境界(从色蕴空一直到识蕴空。不是见空,而是证空),在未来生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同入菩萨道」,这愿更大了。
3、念佛人发愿要切实际
对念佛人而言,发愿要切实际,不要发做不到的愿。初机念佛人,应从小愿开始,如「愿我得生极乐世界,受诸快乐,将来愿意回来这里帮助众生,教他们念佛,也去极乐世界受诸快乐」。发愿应与修行次第步步配合提升,有一天从有相入无相念佛时,信心又大了一点,敢再发大一点的愿,如:「愿我此生可到实相念佛境界」,真的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又敢再发更大的愿了。因此发愿要切实际,不可打高空。修学佛法本来就是很实际的事,如果发愿讲得天花乱坠,或长篇大论,而脚步却一步也跨不出去,这样一点儿也没用。所以衡量自己可能到达的程度去发愿,然后努力去实现。这就是第二资粮。
三、行
信、愿、行如鼎三足,这里所指的行系专指念佛人之身行、口行、和意行。而行又可分为事行和理行。事行可分成二个部份,第一个部份是三福净业或净业三福。第二个部份是要有功夫。《观无量寿佛经》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往生极乐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离开三福净业。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盘。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
1、事行之一:修三福净业【详见《三福净业》(正藏图书馆编译)】
2、事行之二:建立功夫
信愿行三资粮---事行的第二部份---功夫。
(1)一般人学佛不得力,是因为没有功夫
念佛法门推广很久了,有很多人修念佛法门。大家所理解的念佛法门是指持名;也就是在心里或嘴里念佛号或者大菩萨的圣号,同时心里面想佛菩萨。但是念佛已经念了十几年,甚至长达廿几年,到今天问他一句:「你念无量寿佛要求生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啊?」这一问,你看我,我看你,叫做「个个有希望,人人没把握」。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功夫不够,真正精进的持名念佛人,有的信心百倍;因为他念到心里面时时刻刻都有佛号在。这叫持名念佛三昧。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不断;醒来第一个声音就是心里面的佛号。
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因为没有功夫,所以心里面很傍徨。学佛目的在求取解脱,可是越学烦恼越多;解脱越来越不可能。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逛了很多道场,见了很多善知识,可是学到后来,没有遇到一种法门能使得上力,因此心里面很苦恼。
那就是说,一般人学佛不得力,是因为没有功夫;而功夫要能学得成,必须要遇到善知识给我们指导,使我们的功夫能够得力,能够层层上升,次第前进。
念佛讲功夫,参禅也讲功夫,止观也讲功天,观行也讲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定力。有人一听说:「念佛也要修定」,就害怕退缩了。有善知识也讲:「念佛要修什么定?念佛就念佛嘛。」但是念佛念那么久,始终不得力,就是功夫缺乏。功夫缺乏的原因在那里?在于知见不够。我们常常说:「念佛要有方便善巧,才能得力。」有的人听了就说:「这个哪里是念佛!」他不相信就走掉了,因此就失去了修学的因缘。有信心的人留下来,按部就班就修上去了。本来只想学会无相念佛就好了,却想不到居然能亲见自性弥陀,真是喜出望外。

(原标题: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信愿行)
下一篇:
三资粮之信、愿
上一篇:
受三归依戒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sanmodi.cn

特别声明:
本文摘内容部分转自网络,部分摘录于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和佛法书籍,更深入系统的学习佛法请参考点击:
三乘菩提学佛 视频影音(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MP3音频(共2400集)
三乘菩提学佛 结缘书 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