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3、学佛正知见二【共48集】
第1集 三缚结、我见及意识
2018-07-12
叶正纬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梯次的课程里面,我们已经有好多位正觉同修会的亲教师们为大家讲解了《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我们在这一个系列(整个学佛正知见系列)里面的第一大部分。现在从这一集开始,我们要开始进入学佛正知见的第二大部分。
  这个第二大部分的一开头,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观行断三缚结》这一本书。先跟电视机前的各位菩萨说:这本书算是一个摘要,那它的内容主要是摘自《识蕴真义》以及《阿含正义》这两本书,所以为了要忠实的呈现原书的内容,所以我们在作摘要的时候,都是直接把里面的文字、比较关键的段落直接摘录到这本书里面。各位菩萨们在看的时候,如果觉得说前后文想要看得更详细,或者是说对于这个全书已经有所掌握、想更进一步知道里面更深的义理的时候,那要请各位菩萨再去请阅《识蕴真义》跟《阿含正义》这两本书。
  那么首先我们就来看看,那这本书一开始在讲的时候,讲的部分就是关于“观行断三缚结”。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这里特别要说断三缚结这一件事情?其实最主要的是“断三缚结”真的是学佛很重要一件事情。
  怎么说呢?我们如果从解脱道来讲(也就是如果我们从要解脱烦恼这个观念来看的话)那我们应该约略都听过:如果我们要断除烦恼,那么要修、要走的道路就是要走解脱道。解脱道在佛教里面约略有四种的果位:那是初果、二果、三果跟四果,那么这个四个果位呢分别对应到不同的解脱的内涵,当然最极致的解脱就是所谓的四果阿罗汉的解脱。然而从这个解脱道的次第,我们可以看到:要证阿罗汉那一定要先证三果,要证三果当然一定要证二果,要证二果当然不能不证初果。
  而什么是初果呢?我们可以说,初果人基本上就已经开始--------开始解脱了--------我们说了强调是“开始”--------开始解脱了这个三界加在他身上的束缚,他开始有机会在几生之内就能够解脱三界的束缚;也就是说,在解脱烦恼的这个道路上面,他已经走对路了,在这条路上走的时候,不管是走得慢或是走得快,他终必能够解脱三界的烦恼。那么“三界的烦恼”我们就用绳索加给我们的缚结来比喻,所以我们一般来讲说,不能出脱三界烦恼就是所谓的有缚结在。那么初果呢我们怎么说?初果的这个境界呢,我们就可以用简单的话来定义:就是要断三缚结。如果这个三个三项的缚结断了,那么他就是初果人,从此之后,快的话也许当生就能够证阿罗汉,慢的话也许七生就可以证阿罗汉。所以对于解脱烦恼这一件事情来讲,“断三缚结”是至为重要的入门的第一步。
  那么如果说,我们刚刚说的是从断除烦恼这件事情来看,如果我们的心量更大一些、我们的这个本性更慈悲一些,我们不仅是要为自己解除烦恼、更希望所有跟我们有缘的众生大家一起来解脱烦恼的话,我们眼光就不会只看到自己的解脱而已,我们就会开始走上所谓的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走向佛菩提道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所谓的要“开悟明心”。
  “开悟明心”的这件事情呢讲起来真是非同小可,因为只有在开悟明心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见识到佛法的大门;只有开悟明心之后,才能够真正开始学习 佛要教给我们的道理。如果把开悟明心所领会到的诸般智慧的境界,跟这个刚才我们讲解脱道----专修解脱道的这个声闻人他所能够了解的道理----两相比较之下的话,那么这个开悟明心所能够证解的智慧内涵呢,实在是我们可以说:多倍深广于声闻解脱所能够知道的内涵,可是要开悟明心呢尽管是这么重要,那要开悟明心这件事呢,却不是坐在那里打妄想就可以开悟的。
  实际上开悟明心之前,我们需要做种种的准备工作,让自己的身心状态都已经到了适当的时候,才有那个机缘可以开悟明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断三缚结。如果三缚结都没有断的话,那么这个人是离开悟明心是遥遥无期。所以不管是从解脱烦恼,或者要学习佛的智能将来一起广度众生,不管是从哪一个层面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断三缚结”是一个最为关键的议题,所以(为什么)在今天的讲次里面,首先要跟大家讲如何断三缚结。
  那么讲到这里呢,我们接下来要跟大家说三缚结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说三缚结的内涵是有三项:第一项叫做“我见”,或者另外的名称叫做“身我见”;第二项叫做“疑见”;第三项叫做“戒禁取见”。关于这个我见的内容,我们等一下就为各位分析。
  那“疑见”的部分呢,疑见的这个的内涵,最主要是基于我见来判断:也就是说,没有疑见的人的话,他在听到某一方的大师在说法,或者他在看到某一些的佛学着作的时候,他都能够从这个着述、或者是讲述里面去分辨:对方到底有没有还存有我见,或者已经断我见了。如果他能对这些的关键呢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分辨对方到底有没有断了我见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叫做断了疑见。
  那“戒禁取见”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往往人们都很想要解脱烦恼,可是往往是不如理作意,然后自己妄想了很多很多。比方古时候,可能有一些的修行人,就是因为有神通的关系,然后(看了)用这个天眼看,结果看了这个水池里面的鱼,死后就生天了;那因为这样神通能够观见这个事实的原因,所以他就据此推想要生天的话,一定要跟鱼一样泡在水里面,这个就是古时候很出名的“水戒”……那像这类型的这些禁戒,施设的禁戒呢,它的本质并不是基于真正的解脱之道,这个都是不如理作意的。所以如果说一个人对于这些不合理的禁戒,为了追求解脱但是却去施设这些不合理的禁戒,如果他能够判断得很清楚的话,那么我们也说这个人已经断了戒禁取见了。要作这样子合不合理的判断呢,还是回归到有没有我见的内涵。所以疑见跟戒禁取见这两个缚结,基本上都要看前面的第一个我见是不是能够顺利断除,所以接下来我们花时间来看看“我见”的内涵。
  “我见”最白话的解释就是:一般的人把(世间)我们在世间生活的时候,所觉知到的我的各式各样的“我”,把这个“我”当成一个具体、真实、恒常的存在,这个就叫做我见。那如果要细分的话呢,这里面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断续分别我见”,另外一种叫做“俱生分别我见”。这两者呢,前者“断续分别我见”,对应的恰巧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种种的境界、种种的感受;那么“俱生分别我见”呢讲的是比较细微的,通常我们也有给它另外一个名词叫做“我执”。所以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可以说在您如果是刚入门的初机的修行人的话,对于俱生分别、对于我执来讲,也许这个部分目前可以先暂不急着了解;因为我执的断除仍然必须要基于我见的断除,所以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就先把我们的焦点聚焦在我见上面,也就是断续分别我见。
  那刚才说这个断续分别我见,指的是跟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种种的感受、种种的心行,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下去的话,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心理的作用,其实都是所谓的“意识的作用”所以我见呢,我们谈到说我见的内涵的时候,在我见里面最为关键的一项就是所谓的意识。所以我们接下来,因为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我见,那先了解我见,我们才能够谈到断我见。
  那么要了解我见,我们刚才也说了我见里面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意识,所以我们接下来看看:“什么是意识?”
  当然这个“意识”这个字眼在很多的,特别是哲学、心理的层次里面都有所探讨,那我们这里基于佛教修行的眼光,我们来给各位分析什么是意识。在我们在讲佛教的修行里面,讲到“识”这个字的时候----意识的“识”这个字的时候----那识的本身就是“分别”的意思。所以意识指的是什么呢?意识指的就是意的分别。所以意识指的呢,里面的内涵有两项:一个就是必然有一个意在里面,第二个必然有一个分别的作用。那么这个“意”的本身呢,其实指的是我们整个心识运作里面的所谓的有一个“意根的作用”在,这个在稍后我们再来告诉大家“意根”的这些粗略的描述。我们在这里先看看意识的“识”这个字,我们刚才讲说识就是表示有分别,所以我们甚至可以给大家下一个非常非常粗浅的定义,什么时候是意识呢?就是只要你有在分别眼前的境界,那就是意识在作用(我们再说一次)----只要有分别的作用,就是意识在作用,意识在现行。所以从这一个观点来看,我们其实可以很容易判断:其实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任何的心理作用,比方说我们感觉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不管是我们吃饭的、吃的这一顿饭有什么感觉;听到的什么音乐有什么感觉;或者说我们有什么体会,比方说各位今天坐在电视机前面,听我在这边讲意识的定义的时候,那么你如果听了之后觉得说:“不错!这个正是我平常所学习到的所谓的意识。”那么在这一时刻,你有所心领神会,这种体会也是意识的作用。所以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这些心理作用,几乎都是意识。
  那么也许有些观众会问说:“那潜意识呢?”潜意识基本上是从心理学方面衍生过来的一个名词,指的是潜伏在你平常的感觉之下,不容易察觉的,但是却会影响你决断分别的一种心理作用叫做潜意识。但是我们其实可以从潜意识所发生作用的这个状况来看,最终祂还是在帮我们在完成分别,在完成这个辨识前面的环境。所以潜意识可以说,我们可以说是:介于我们刚才讲意识的起源----意根,跟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到的感觉、体会……种种的意识之间的一个状况叫做潜意识。但是这个潜意识呢从祂的分辨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说:潜意识必然都还有意识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说,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所谓的分别。
  那么再过来呢,我们还要跟大家说,那刚才是用定性的分析来告诉大家意识的这个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另外我们还必须要跟大家说,意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我们从这个经文上面可以看,这段经文是《杂阿含经》来的,这个经文上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九)这个经文讲的是什么呢?这个讲的是说:所有一切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而生。意是什么呢?“意”指的就是我们刚才有约略说到的意根,关于意根的详细内容,我们会在下面的讲次里面,再来跟大家提到。
  那么“法”呢,就是所谓的法尘。简单来讲就是说我们的心识在运作的时候,都会先有一个意根在里面运作,当这个意根接触到外在的环境,然后要去分别外在的环境到底是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现起的心识,就是所谓的意识。比方说,当各位观众在电视机前面正在看我们这个电视节目在播出的时候,那您的眼睛一直在看的时候,您会看得清楚这个荧光幕前,到底哪一个部分是目前正在讲话的人、正在说话的范围,您也看得清楚什么样是背景等等,换句话说:在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其实您不断在分别眼前的境界,那么这一个分别呢,起源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谓的意根----意根想要分别----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这个意根呢,心识的作用就会唤起了意识然后去分别眼前的境界,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意法因缘生”。这一句经文里面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佛告诉我们的是说“诸所有意识”,佛并没有说哪一种特别的意识才是意法因缘生,佛说的是“诸所有意识,皆意法因缘生”。所以这点要请大家先记住,因为这一段的经文非常的重要。
  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跟大家说的内容就是说:如果要判断意识的话呢,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祂必然会跟六尘相触而起分别作用;祂必然是意根触到眼前的境界而现起的一个分别的作用。所以这样子呢,以这样子来去做这个思惟、去判断的时候,您就可以开始自己自行去观行,到底日常生活中意识的范围是有多么多么的广,乃至于说我们从早上起床开始,第一个刹那现起知觉开始,我们的意识就开始在作用了。那么这个意识呢一直跟随着我们,哪怕呢跟随着我们早上准备一切,然后接着去上班、上学;或者在这个途中跟任何人聊天、看到什么样的广告牌、坐什么样的车子;乃至于到办公室之后处理任何的公事;或者下班回家、放学回家,然后仍然记得怎么样能够顺利的走回家,不会忘记、不会迷路……所有的这一切,几乎都是意识在里面作用。所以意识的作用非常的广大,也可以说是非常的神奇。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一般的人才会牢牢的执着着意识的各种作用。
  当然也有人也会提到说:那如果是我们刚才举的例子都是在日常生活里面意识的作用,那么一般不是也有听说好些个修行人当他们打坐禅定了----入了定境之后,那里面看到的各式各样的觉受,或是感到的各式各样的境界呢,这些境界又如何说起呢?在今天剩下时间里面,我们没有办法一一跟大家讲禅定的境界的觉受,不过我们呢用一个最直接的提纲挈领方式跟大家说,我们说:凡是有分别的作用就必定是意识。那用这个准则,大家可以判断看看在禅定之中,我们讲说禅定境界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分辨禅定----现在的禅定是怎么样的境界的话,你如何说出它是什么样的境界呢?所以关于禅定境界这件事情,只要你知道它是什么境界,只你要你说得出它是什么境界,那必然都是一种分别的作用,那么这里面的觉受也全部都是意识,不超出意识的范围。所以我们不必为了说有些人讲出说禅定的境界有多么的奥妙而因此而觉得目眩神移,觉得说他的修行的境界是多么的高妙,其实这个禅定的境界呢,十之八九都是所谓的意识的境界。
  那么所以从日常生活中到这个禅定的境界,可以说每一样的事情都跟意识有关系,所以我们在修行里面讲很重要的就是说:你要能够先掌握住意识到底影响我们生活的什么层面?在我们生活层面中如何发挥作用?了解意识之后,你就能够了解、就能够掌握什么东西叫做“我见”。那掌握了这个关键之后,从而你接下来想要断我见的话,也可以根据这些的特质一一去观行,这样断我见就容易断。如果一旦我见断了,当然接下来的疑见、戒禁取见,我们刚才说,就会好像是这个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随着我见断的话,也就断了疑见跟断了戒禁取见,很自然的就成就了断三缚结,成就了初果了。
  这个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集的最后要提醒大家最关键的就是要认识意识,那么下一集,我将为大家再来分辨意识的性质。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集 三缚结、我见及意识)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