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6、法华经讲义(二)【131集】
第130集 法学佛者应有的实质功德——禅定、解脱、无漏根力以及诸法之财(二)
2025-01-12
正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目前所讲的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我们仍然在《妙法莲华经》第十四品〈安乐行品〉中的内容。
  前面一集我们提到五根、五力当中的信根以及信力的部分。当然信根的主体和信根的对象,就是信受佛、法、僧三宝。上一集的课程当中,我们有提到:虽然出世间法有三种差别,然而只有大乘法才是究竟之法。因为大乘法函盖了三乘一切的佛法;也唯有先确认了大乘了义的无上究竟之法,之后才能够让学人进入到一般众生,乃至声闻、缘觉所不能进入的无上法的境界,那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就是如来藏不生不灭的中道境界。在这样确定不疑之后,才能算是在大乘法当中、在佛菩提道当中信根的圆满。当这个信根圆满的时候,才会有信力开始产生出来。也就是说,此刻已经能够对于大乘三宝的理解而产生了信受的力量,这个时候的“信”,就不再只是信根而是有了信力。
  就以譬喻来说,根是存在于地表的下面,它在地面上是看不见的;当你把一颗种子种了下去,然后再覆盖上一层土,接著你又洒了水;虽然十天之后,它的根已经生长出来了,但是在地面上,你并没有看见它所生长出来的根,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看见这个种子的作用,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看见呢?必须要等到它的根长得差不多稳固了,然后你才会看见有芽冒出地面上来,以譬喻相对来说,这个时候就具有了基本的信力。也就是说,当根的力量具足了,那就渐渐有能力能够来支撑萌芽,继续来支撑所培养生长的枝干,之后又不断的往上生长,终于成长成为一棵大树,这个时候才能够说是有了具足的信力。所以根是潜藏著的,根必须要培养才能够逐步的增长,这也就好比当我们对于大乘三宝有了具足的理解,有了具足信受的时候,信根才能够渐渐成熟,才能够作为随后信力增长支撑的一个基础。
  同样的,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当菩提芽发出来了之后,才有能力投入到真正的正法道场,而不再停滞于表相的道场当中,也不会再于相似法之中流转;这个时候你对佛教三宝已经有了信力,此时不论谁想要移转你离开实义佛法的道场,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对于大乘三宝的信力已经在运作了。当有了信力之后,日久砥砺不辍,接著就会有精进的动力产生出来。虽然这个精进动力的基础还不断地在增长著,还看不太出来精进的模样,因为这个时候的精进度,还只是“精进根”,还不是“精进力”,所以想要能够进入菩萨所修的精进波罗蜜,那是必须要在“精进力”上作持续不断的修行,才能够成办三乘菩提的修证。
  那我们就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的一段经文来看,那是有关于精进修行而能够成办三乘菩提修证的重点法要来略作说明。经文开示说:【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在讲修学佛法证悟菩提所须要打好基础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必须在这些重要的基础条件上面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经过不断的精进锻炼才会产生出精进力,才能够成就佛菩提妙果。在经文的第一段,就已经先把关键点说了出来。关键点是在于:一定要能够值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然而真正的善知识却是很难值遇到的。在《华严经》中 佛有开示说:【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真的是如此啊!就如经中所说的,真的是难!非常的难!在佛法中所称的善知识,广义的是指:十方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实义菩萨所造的论等等。而狭义的善知识则是指:在大乘法当中已经见道的菩萨、已经入地的圣位菩萨,因为他们不仅能够为大众宣说第一义谛胜妙的佛法,他们也能够教导学人怎么样远离不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及作正确的观行;并且还能够教导学人,要怎么样去如理如法的修证,进而才有机会实证佛法。因此说见道的菩萨和入地的圣位菩萨就是善知识。所以当学人有因缘能够值遇到真善知识的时候,当然是要好好的珍惜,把握住跟随善知识学习的机会。
  接著我们再回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报恩品〉来看一切菩萨修胜道的四种法要。四种法要当中的第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亲近善友”。所谓的善友一定都是真学佛者,都是多生多劫听闻熏习正法者,也都是往解脱之路、往成佛之路努力在修持的人,因此“亲近善友”是修学佛法而能够成就菩提妙果的第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四法要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听闻正法”。首先先来了解什么是正法?正法所指的是 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十二分教,又称为十二部经、十二分圣教,也就是三藏所摄的法教。依照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十二类,就是:契经、应颂、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以及论议等这十二类。因此正法就是以三藏十二分教(三藏十二部经)的内涵为根本依据,所以那些具有大乘菩萨心性的正士,和实证佛法第一义谛而有不同证量的菩萨,以及具有大悲心的大善知识们,都会依据众生所应知的心量,而为他们宣说正法,并且能够使他们如实理解正确的正法义理。
  接著再来讲,能够精进修行而成办三乘菩提修证的四法要当中的第三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如理思量”。根据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25〈本地分中声闻地初瑜伽处出离地〉的论文中所说,要如何对于一切生灭法来作“如理作意”的正思惟观察。论文中说:【但正思惟所有诸法自相、共相。如是思惟复有二种:一者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二者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观察诸德过失。】根据经文所说,当从善知识那里听闻到了所信受的正法之后,必须要经常让自己独处在空闲之处,对于一切生灭法的自相以及共相,要先作正确的思惟观察以及确认。在这里也有两个重点必须要加以理解:第一个重点是要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这是说在佛法中对于蕴处界一切法的总相,其中依于语言文字、次第、数目,或者是在名身、句身、文身上面的种种建立,这些都可以应对于所听闻到的法义内涵,而作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了解到这一切法的范畴,都必定是有限和有量的。譬如说五蕴——色、受、想、行、识,以算数来算就只有这五个蕴,不会有所谓的第六个蕴;又譬如说内六入法、外六入法,你怎么算也都只能算到第六个,而不会另外有第七入的法;再譬如说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也同样的是依于算术这个数目所建立的原则,来对应于我们所听闻到的正法;之后再进一步的继续去作思惟观察,你就能够确实了解到这些生灭之法,全部都是有限和有量的。第二个重点是要“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观察诸德过失”。“称量”表示具有权量和衡量的意思,“称量行相”则是要依据正道理,从法运行的过程中的行相上去作观察,要观察它有什么功德?或者是有什么过失?
  在这里有两大类的正道理事实,我们可以来作为依据:第一类是根据现量以及比量来作称量依据。“现量”是指个人亲自对于某个法,有如实的现观,因此对于那个法理的事实,是有实证证量的,这就是能够证知自相;那“比量”是指透过正确的正法听闻而来推测,同时作出评比较量,因此对于所推度的那个法理会有正确的理解;另外一个情况是说,以自己的现量事实来推度思量别人,并且能够理解别人也和自己一样,都是住在同一种境界当中而没有差别的,那这就是能够了知共相的部分。第二类则是依据至教量以及圣教量来作称量的依据。“至教量”就是 佛世尊所开示教导的法理事实;“圣教量”是圣位菩萨所开示教导的法理事实。以上所讲的两类的称量依据,就是四法要当中的第三法要——要“如理思量”。
  最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所讲一切菩萨修胜道的第四个法要,是要“如法修证”。“如法修证”必定是要随著 佛世尊以及诸菩萨所开示教导的佛法为依归,无论是“法”以及“次法”,学人都要能够趣入随行;也就是要能够“法随法行”,这些都要能够“依于法、住于法、随于法、行于法”次第而修。譬如在大乘法当中,对于佛法第一义谛的亲证,是要以如来藏的真如作为观行的所缘,才能够悟入般若实相。然而众生因为不离五盖——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以及疑盖等等的缠缚,而不能如实知道真实禅。因此 佛陀在《杂阿含经》卷8和卷33当中就分别开示说到:众生要常修习“方便禅思”,要内寂其心,要如实观察,要如实确知诸法的显现以及它们的本质。所以方便禅思就是作为“真实禅”修行的前方便,必须要先具有这样的前方便。当然在佛法修证的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地继续作“正思择”,要把所呈现出来的一团一聚的法,深入的去作思惟观察。除此之外,对于未知的法,更是要主动积极的去寻思、观察。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自己从来没有思择到的法,当我们在人间与众生相处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某一个因缘,结果就出现了某一个法,而那个法它是被动跳出来而让我们遇到的,这个时候就要能够多作“伺察”。也就是说,对于各种法都要能够不遗漏的、更深入的来作“寻思”以及“伺察”,当然这是一定是要和生活连结在一起,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确实的来“如法修证”。由于在法上的用功和心不放逸,因此对所学法义的内涵就能够生起胜解;能够胜解,就能够记得住;能够记得住,就表示说他具有“念根”了。因为有了胜解,所以能够记住一些法,虽然说没有全部都记住,但是有一部分记住了,这就是已经有了念根;有了这个念根,就会发觉到:“我学法有受用,我的道业进步到自己可以感觉得到,那我还得要继续再努力!”于是凭借著这样的信力以及精进力,他的这个念根就会继续的增长,渐渐的就能够理解其他的相关法义,并且也能够为人讲解所修学法的内涵;这个时候就表示他的“念力”出现了。那么到目前为止,这样就有了三根、三力。
  当你具有了三根、三力的厚实基础,因此对于三乘菩提正法就会心得决定,就不会再犹疑不决了,这就有了定根。当有了定根之后,又能够积极如实地去履践所应修的法,并且也能够时时保持著正念;能够这样子不懈怠的日积月累的做下来,逐渐的就会产生出“定力”。有了这个基本的定力,就能够认定“佛法中的声闻解脱,是要否定五阴、灭尽五阴的”,对于这个正理能够心得决定之后,他必定会想要继续来理解佛菩提道当中的大乘解脱正理,因此他的慧根跟著就会增长。慧根增长的意思是说,他对于佛法三乘菩提的智慧可以吸收,也就是有如实的理解而有正确的闻慧、思慧以及修慧,紧跟著就能够一步一步的融会贯通;当这个慧根继续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证果那是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又因为他会以伏除“能、所二取”来作加行,并且如实的观察“能取”的七转识我与“所取”的身根以及六尘相我所,全部都是虚妄法,因此他的解脱道智慧就会生起了,他就有那个慧力。对于证初果的内涵是什么,检查勘验结果也发觉到自己真的断三缚结了,那么初果确实是已经取证了,这就有了基本的慧力。然后他又会继续朝著大乘解脱,求证开悟明心真见道的方向继续前进,同时也努力于菩萨六度波罗蜜的修行,努力于改变自己的心性来成就菩萨种姓,此后就等待著福德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就可以开悟明心甚至于眼见佛性,而成为真实义菩萨。
  好,这个单元就为您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