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5、相似佛法(二)【121集】
第060集 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一)
2024-06-14
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视频弘法节目,目前正在为您演述的是第二季的“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单元。
  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琅琊阁自2019年密集在网路〔网络〕贴文以来,已历时三年有余,至今仍没有停歇的迹象,这种破法的心态和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依常理来说,修学佛法的人基本上应该都是良善之人,同时也应该相信因果才对;然而,琅琊阁等人这些年来,利用网路〔网络〕媒体,以栽赃、诬蔑、渲染、抹黑、扭曲等方式,恶意攻击 平实导师和正觉同修会,深心中难道都没有丝毫的惭愧和不安吗?难道以化名、匿名方式躲在暗处,就可以逃得了因果律的实现吗?末学对琅琊阁诸人,深心中仍是期盼他们有幡然醒悟,断恶修善、改往修来的一天,唯有祈求佛菩萨慈悲加被摄受这些误入歧途的学人了!
  我们回到今天“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的主题。话说2021年4月,化名“南伽他”的琅琊阁成员,贴文名为〈依《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是净义,非染污义,故非阿赖耶识〉,指责【正觉同修会说:如来藏=第八识】的说法,是【李代桃僵、偷梁换柱、暗度陈仓,暗中以邪知邪见汰换佛法的正知正见】的行为。此篇文中举出数段《大乘起信论》的论文,来阐释他所主张的:【如来藏乃是清净义,非染污义,故非阿赖耶识,不能将如来藏等同于阿赖耶识,也不能将阿赖耶识等同于如来藏。】也就是他认为如来藏是清净藏,不是染污藏;而阿赖耶识执藏染污法种,是染污识、杂染因,所以阿赖耶识非如来藏,如来藏非阿赖耶识。琅琊阁写手“南伽他”这样的主张,真是令人惊讶其知见之浅薄,可说是完全不懂佛法者之所言。
  我们且举一段琅写手所指摘的《大乘起信论》论文来作辨正。论文:【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大乘起信论》卷上)南伽他略解如下:【这里说“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如来藏是生灭心之【依】,但非是如来藏有生有灭。而不生灭与生灭和合,【总说】名为阿赖耶识。】(〈南伽他:依《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是净义,非染污义,故非阿赖耶识〉,琅琊阁。)各位菩萨!你看懂他在说什么吗?对了,是有看,但没有懂,是吗?这一段话其实是说,有很多悟错了的人,因为他们证不到如来藏的所在,所以就用误会了的中观见——一切法空——来主张佛法的修证内容,认为现观一切法空而又不落入一切法空的执著中,那就是开悟,就是证得全部的佛法。他们以这样的邪见,来和法相唯识宗所讲的“以第八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为中心的一切种智的修证内容”来互相诤议。由于这个“诤”议的所在,所以他们常常这样说:“你们法相唯识宗既然在讲阿赖耶识,但是这个阿赖耶识是生灭识,是可以灭除的,所以你们这一派的法义就叫作虚妄唯识法,所以法相唯识宗所弘扬的都是虚妄唯识的法义,应该叫作虚妄唯识宗。”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唯识增上慧学贬抑在中观之下。譬如西藏密宗一向认为唯识是方便法,不是究竟法,中观才是最究竟的法要,所以应该在学过唯识学以后,再修习中观,修习中观的人就能证得佛果。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还没有证得如来藏之前,是永远不可能会有中观智慧的;即使证得般若中观以后,也才只是般若的“总相智”而已,总相智中还有许多的“别相智”;纵使已经亲证般若中观的别相智,还是要继续修学唯识的“一切种智”,唯识种智就是佛法中所讲的“增上慧学”,只有成就唯识一切种智的人才能成佛。诸地菩萨亲证一切种智的或少分或多分,不具足的缘故,所以名为道种智,不能成佛;等觉菩萨也是因为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所以不能成佛,这是所有大乘经所具载的教证事实,也是四阿含诸经中常常隐约显示出来的正义。所以佛入灭后,所有的阿罗汉们都无法选出一人为佛,也没有人敢自称是佛。
  这些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邪见,主要是认为如来藏是一个心,阿赖耶识是另一个心,这是两个不同的心,不晓得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起信论》中所讲的“心生灭门”,那些否定的人以为:“阿赖耶识既然是有生灭,那就不是真实法,因为佛法中都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才是真实法;但是你们证得的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也是有为法,所以你们的开悟是错误的。”他们不晓得这个第八识心体有生灭门与不生灭门两个要义,这个生灭与不生灭和合,才能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功德法;换句话说,阿赖耶识的体是恒、是常,本性永远不变、不生不灭;而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是生灭门,常常在变异,所以能出生种种无漏性的有为法;因此体是不生不灭,种子永远在生灭。这就是《起信论》所说的一心有二门:生灭门与不生灭门和合为一心的真实义。
  “心生灭门”是说七转识依于如来藏,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生灭门;由这个生灭门中,就可以往上探究到不生灭的“心真如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体,就不可能有生灭的法出现。如果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心,就不可能每天早上有生灭的妄心出现。所以,因为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常住不坏,来执持你这个生灭心的种子,所以你的妄心每天早上可以重新再出现。如果没有祂,那你前一天晚上睡著了,你就消失了,变成空无啦,空无就是没有法了呀!没有法,就不可能第二天早上还可以无因再出现。所以一定是依于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才有生灭心七转识的出现和运转,这就是《起信论》所说“不生灭与生灭和合”的道理所在。
  各位菩萨!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举述经文,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道理,而不是如琅琊阁所说“如来藏非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非如来藏”。譬如《入楞伽经》〈佛性品 第11〉,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入楞伽经》卷7)这就是明说“阿赖耶识者叫作如来藏”。经文这么说,为何琅写手还要把如来藏跟阿赖耶识分割建立为两个法呢?同样的问题,正觉2003年第三次法难诸人已经质疑过了,平实导师也以《真假开悟》专书作了回应;为何前人在此已经“翻车”了,后人依旧在此重蹈覆辙呢?如果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不同的两个心,那每个有情到底有几个心呢?是否难逃 平实导师所预记的“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呢?是否造就了诽谤如来正法的大恶业,亦是重炒千年冷饭之人呢?
  《入楞伽经》〈佛性品 第11〉又说,佛言:【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故有生有灭。以依阿梨耶识故,诸修行者入自内身圣行所证,现法乐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入楞伽经》卷7)各位菩萨!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这个阿赖耶识不但叫作如来藏,而且也是未来佛地的如来心;所以 佛将“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这三个名称合在一句中同时宣说,这意思已经表示得清楚不过了!也就是说,如来心也就是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而琅琊阁等人怎能谤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怎能谤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呢?
  《入楞伽经》〈刹那品 第14〉,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入楞伽经》卷8)在这里经文写得这么明白:“阿梨耶识名如来藏”;为何他们还要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这两个名称分割后建立为两个法呢?事实上不应该这样割开,空性、不空性、如来藏、阿梨耶识,其实都是同一个法体,都是指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因为如来藏法义极为深广,为了方便向众生宣说,因此从不同的面向,为众生方便而作说明,所以有许多的名称建立;但不可以说这么多的名称是一一名各有心体,那就会严重的误会佛法,越修就离正法越远了!
  各位菩萨!在契经里面,金刚藏菩萨在 佛前说道:【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卷3)这一段经文,金刚藏菩萨说:佛所说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果是智慧的人,就没有办法知道,原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来的清净藏,也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也就是说,如来的清净藏——如来的无垢识——就是世间人的阿赖耶识所转变而来的,两个名称所说的心,其实是同一个心体。
  这是什么道理呢?佛说:就好像黄金和戒指一样,黄金跟戒指,你不能说它不同,也不能说它相同。为什么不能说不同呢?因为黄金虽然打造成金戒指,可是这个金戒指,它还是黄金啊!你怎能说它不同呢?但是你也不可以说它完全相同,因为它本来是一块金块,现在打造成戒指,形相上确实是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仍是相同的黄金啊!同样的道理,世间人的阿赖耶识,经由证悟、修行消除性障,以及消除无始无明以后,祂可以转变成佛地的真如所依的无垢识。也就是说,经由修行断了一念无明,就是断了见惑、思惑以后,祂就成为异熟识;异熟识再断除无始无明的随眠,断了一念无明的全部习气种子随眠,到达完美无垢时,这个阿赖耶识心体,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心体,所以说“辗转无差别”。
  辗转的意思是说,你不能够说众生的阿赖耶识跟佛地的清净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彼此所含藏的种子有异;但佛与凡夫的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是完全相同的,真如法性是从因地直到佛地都一样不会转变。所不同的是,佛的七识心不称为转识,因为心性已经清净;而凡夫众生的七识仍然称为转识,因为心性有所不净。因为种子有所不同,所显现出来的七识心行就会有所不同,所以佛的第八识叫作无垢识,我们的就叫作阿赖耶识。因为这里面有所差别,所以才叫作“辗转”。辗转的意思是说:里面终究还是有一些差异,所以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修行转变;从证悟之后到成佛,这一段长时间的修行过程,就叫作“辗转”。这“辗转”两个字也已经表明心体是无差别的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金刚心,是永远不坏的实相心体,经由修行成佛时,成为佛地的无垢识永不坏灭;琅琊阁等人怎能说“阿赖耶识非如来藏,如来藏非阿赖耶识”呢?
  下一集,我们将从其他面向继续说明“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的道理。今天就为您说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