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期
新蒙山 悲仰施食----兼略述佛法的施食原理及方法(连载4)----郭正益、张育
2022-12-03
五、《新蒙山?悲仰施食》
  (一)历代蒙山施食之结构对照
  施食超度的法会仪轨,蓝本来自唐朝大量汉译的密续。此处便取不空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大正藏》册21,页468,下19起。],比照明朝莲池祩师《云栖法汇》的〈蒙山施食仪〉[《嘉兴藏》册32,页573,上20-下23。以下脚注中引自此文者不再详列出处信息。] 以及《诸经日诵集要》卷下的〈蒙山施食文〉[《嘉兴藏》册19,页175,中18-22。以下脚注中引自此文者不再详列出处信息。],从这结构上的对照大略可知其发展脉络。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

唐 不空 译

《云栖法汇》〈蒙山施食仪〉

明 莲池祩宏 修订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
  唐 不空 译  《云栖法汇》
  〈蒙山施食仪〉
  明 莲池祩宏 修订  《诸经日诵集要》〈蒙山施食文〉
  清 佚名  本会旧版
  结界、悬缯旛盖、三昧耶坛、手执香炉作启请法
  召请十方诸恶趣饿鬼冥灵、诸天异类鬼神
  ◎揭示唯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以下俱各三称)  ◎揭示唯心 [“猛火焰焰烧铁城,铁城里面热孤魂,孤魂若要生净土,听诵华严半偈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同莲池祩宏版
  〈破地狱真言〉、
  结印  〈破地狱真言〉[〈破地狱真言〉:“唵。伽罗帝耶娑婆诃。”不空密续版本的〈破地狱真言〉文字与此不同。]
  〈召请饿鬼真言〉、结印  〈普召请真言〉[〈普召请真言〉:“南无部部帝唎伽哩哆哩*怛哆誐哆耶。”(《云栖法汇》)《诸经日诵集要》*作“唎”。]
  〈召罪真言〉、结印  〈解冤结真言〉[〈解冤结真言〉:“唵。三陀罗伽陀娑婆诃。”]
  〈摧罪真言〉、结印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奉请三宝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
  ◎归依三宝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忏悔 [“佛子所造诸恶业,皆繇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云栖法汇》)
  “(佛子、有情、孤魂)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佛子、有情、孤魂)皆忏悔。”(《诸经日诵集要》)]
  ◎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自性自度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定业印、
  〈净业真言〉  〈灭定业真言〉[〈灭定业真言〉:“唵。鉢罗末邻陀??娑婆诃。”(《云栖法汇》)
  《诸经日诵集要》此真言内容一样,名为〈地藏菩萨灭罪真言〉:“唵鉢罗末隣阤??娑婆诃”]
  忏悔灭罪印、
  〈忏悔真言〉  〈灭业障真言〉[〈灭业障真言〉:“唵。阿鲁勒继莎婆诃。”(《云栖法汇》)
  《诸经日诵集要》此真言内容一样,名为〈观音菩萨灭业障真言〉。]
  施甘露印、真言
  想“鑁”字
  开咽喉印、真言  〈开咽喉真言〉[〈开咽喉真言〉:“唵。步步底哩伽哆哩。怛哆誐哆耶。”(《云栖法汇》)“唵步步底哩伽多哩怛哆誐多耶”(《诸经日诵集要》)]
  〈三昧耶戒真言〉[〈三昧耶戒真言〉:“唵。三昧耶萨埵梵。”(《云栖法汇》)
  “唵三昧耶萨怛梵”(《诸经日诵集要》)]  已删
  〈变食真言〉[〈变食真言〉:“南无萨嚩怛他誐哆。嚩噜枳帝。唵。三跋罗。三跋罗。吽。”(《云栖法汇》)
  “南无萨嚩 怛他誐哆 嚩噜枳帝 唵 三跋罗 三跋罗 吽”(《诸经日诵集要》)]
  〈甘露水真言〉[〈甘露水真言〉:“南无苏噜婆耶。怛他誐哆耶。怛侄他。唵。苏噜。苏噜。钵罗苏噜。钵罗苏噜。莎婆诃。”(《云栖法汇》)
  “南无苏噜婆耶怛哆誐多耶怛侄他唵苏噜苏噜鉢罗苏噜鉢罗苏噜莎婆诃”(《诸经日诵集要》)]
  〈一字水轮真言〉[〈一字水轮真言〉:“唵。鍐。鍐鍐鍐鍐。”(《云栖法汇》)
  《诸经日诵集要》名为〈一字水轮呪〉,真言内容一样。]
  〈乳海真言〉[〈乳海真言〉:“南无三满哆。没驮喃。唵。鍐。”(《云栖法汇》)
  《诸经日诵集要》名为〈念乳海真言〉,真言内容一样。]
  称赞如来名号 [“南无宝胜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 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不空译本)]  ◎七如来名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宝胜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甘露王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
  归命三宝*
  〈发菩提心真言〉、结印
  〈受三昧耶戒真言〉、结印
  〈施食真言〉、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印、想“鑁”字
  神咒加持净法食 [“神咒加持净法食,普施河沙众佛子,愿皆饱满舍悭贪,速脱幽冥生净土,皈依三宝发菩提,究竟得成无上道,功德无边尽未来,一切佛子同法食。”(《云栖法汇》)
  “神呪加持(法施食、净法食、甘露水),普施河沙众(有情、佛子、孤魂),愿皆饱满舍悭贪,速脱幽冥生净土,皈依三宝发菩提,究竟得成无上道,功德无边尽未来,一切(有情、佛子、孤魂)同法食。”(《诸经日诵集要》)]
  〈施食偈〉[〈施食偈〉:“汝等佛子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佛子共。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云栖法汇》)
  “汝等(有情、佛子、孤魂)众,我今施汝供,此食徧十方,一切(有情、佛子、孤魂)共。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施食与(有情、佛子、孤魂),皆共成佛道。”(《诸经日诵集要》)]
  〈施无遮食真言〉[〈施无遮食真言〉:“唵。穆力陵。娑婆诃。”(《云栖法汇》)
  《诸经日诵集要》名为〈念施无遮真言〉。]
  〈普供养真言〉、
  结印  〈普供养真言〉[〈普供养真言〉:“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罗。斛*。”(《云栖法汇》)
  《诸经日诵集要》此咒名为〈念普供养真言〉,*作“解”。]
  〈金刚解脱真言〉、奉送印
  《心经》(一遍)
  〈往生咒〉[〈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 阿弥利哆 悉耽婆毗 阿弥利哆 毗迦兰帝 阿弥利哆 毗迦兰哆 伽弥腻 伽伽那 枳多迦利 娑婆诃。”] (三遍)
  〈普回向真言〉[〈普回向真言〉:“唵娑摩罗娑摩罗弥摩曩萨哈罗摩诃咱哈罗吽”《诸经日诵集要》名为〈念普回向真言〉。] (三遍)  已删
  〈吉祥偈〉[〈吉祥偈〉:“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上师哀摄受、三宝哀摄受、护法常拥护)。”]  已删
  四生登于宝地 [“四生登于宝地,三有托化莲池;河沙饿鬼证三贤,万类有情登十地。”]
  念佛回向    〈弥陀赞〉[〈弥陀赞〉:“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阿弥陀佛(数十声)。”]
  三自归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回向偈〉[〈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二)《新蒙山?悲仰施食》的结构及说明
  《新蒙山?悲仰施食》本于佛法施食的原理,以归依佛、供养佛为根本要旨,施食仅是藉缘,主要在仰赖佛力超拔鬼道有情;而法会现场的被超度者本身也须闻法信受与随作,方能造作胜福—供佛、忏悔、归依、诵经、念佛。
  由于施食法会的精神是秉持供佛作意,依佛力变现普施(尤以与会众有缘的鬼众为对象),原则上必须于天光时举行,以附接于午供最为如法(午供时的出食与“新蒙山”都是依佛力变施,根本作意都是先供佛,且变施的对象都函盖有缘鬼众,所以实际上都含有供佛精神、佛力变施鬼众的元素,因此二者前后相续举行,也是契合法界常理,即无须顾虑鬼道众生宜于活动的时间)。若因事开缘,亦须以附于供佛仪节为精神,不可专执于夜中行事;如以行事方便,则可开缘安排夕食,即申时 [ 唐朝慧琳法师,《一切经音义》卷46:“夕食也,谓申时食也。”《大正藏》册54,页610,上6。](下午三时至五时)举行。施食法会不应包含在晚课中,应视为独立仪轨,在晚课之前举行,并于下午五时前结束。
  《新蒙山?悲仰施食》的结构,主要是依据佛经中 世尊的开示而架构的,因此没有密宗手印、咒语等不恰当的外道仪轨,惟是以仰仗佛力为法会之根本,以下即是说明。
  1. 恭请世尊
  (1)〈戒定真香赞〉
  以〈戒定真香赞〉作为《新蒙山?悲仰施食》的香赞,是基于其本质乃超度有情的殊胜施食法会,主法菩萨法师及会众须以戒德、定慧力作为增上缘,方利于化度有情;且来此法会的许多鬼道众生亦多有与会者的冤亲债主,若与会者本身无一分证德及智慧证量,又无持戒及定力所成就的菩萨香,则戒定慧三学皆付之阙如,虽能得蒙 世尊慈悲降临,但对于成就安隐幽冥众生、冤亲债主之利益,相对的就较有限。〈戒定真香赞〉正是著眼在此,与会者应在三乘菩提法道上有一定的修学(至少要有正信并且如说修行),于佛法有恳切心,发心成就无上道。
  此《新蒙山?悲仰施食》乃依法众之戒香、定香庄严以及参与法会的功德,来回向现场诸有情,并与诸冤亲债主解冤释结,帮助他们得出恶趣。于是,首先依戒、定之香庄严,虔诚礼请 世尊慈降法会: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放,
  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主法菩萨法师及现场法众皆以修学三乘菩提所得的戒德真香、趣向解脱之定力真香 [《出曜经》卷9〈戒品 第7〉:“‘持戒之香,到天殊胜’者,忉利诸天纵情放意、所念自由,犹尚叹誉持戒之人。修善得福,为恶堕罪;诸在戒品、定品、慧品、解脱见慧品、度知见品,可敬可贵,为无上道。何以故?如此之人,为人导师,牵示正路,开人愚冥,令见慧明。是故说曰‘持戒之香,到天殊胜’。戒具成就,定意度脱;魔迷失道,魔不知道。”《大正藏》册4,页658,上9-17。](非纯粹指禅定的定力,而是包括依于三乘解脱正见的心得决定力)来祈请感应 如来。此外,也意在提醒与会大众检束身心、清净作意,以庄严法会,摄受苦趣有情,将功德回向冤亲债主往生善处。
  此赞需要说明的是最末句“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系指 悉达多太子妃耶输陀罗在 太子离宫出家前,经 太子左手指腹便怀有身孕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2:“尔时太子闻父王言,心自思惟:‘大王所以苦留我者,正自为国无绍嗣耳。’作是念已,而答王言:‘善哉!如勅。’即以左手指其妃腹,时耶输陀罗便觉体异,自知有娠。”《大正藏》册3,页632,中14-18。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何故菩萨而有室娶?菩萨无欲不尚配匹,其于离欲则为正士,所以示现眷属妻息。傍人怀疑:‘菩萨非男,斯黄门耳?’欲除沉吟,故纳瞿夷释氏之女,缘此现生子男罗云(即佛子罗睺罗)。假论罗云胞胎生者,则非义也。所以者何?罗云于天变没化生,不由父母合会而育。”《大正藏》册12,页161,中14-19。],六年之后,在 太子成佛之夜生下罗睺罗,释迦族举国上下深以为耻、大生瞋恚,甚至击鼓集军,九万九千释迦族人全部集结起来质问诃骂耶输陀罗,并且挖掘火坑意欲处死耶输陀罗。当时,耶输陀罗受到释迦国所有人的诃骂毁辱,但她以宿世修持的戒定慧,行忍辱行,最后依此殊胜安忍与实语的功德力,以及 世尊的护念加持力,入大火坑而平安无事。[《杂宝藏经》卷10:“我昔曾闻,佛初出家夜,佛子罗睺罗始入于胎。悉达菩萨六年苦行,于菩提树下降伏四魔……。于初成道夜生罗睺罗,举宫婇女咸皆惭耻,生大忧恼而作是言:‘怪哉!大恶耶输陀罗,不虑是非,轻有所作,不自爱慎,令我举宫都被染污。悉达菩萨久已出家,而于今者卒生此子,甚为耻辱!’时有释女名曰电光……椎胸拍髀,瞋恚呵骂:‘耶输陀罗!汝于尊长所亲,何以自损?悉达太子出家学道已经六年,生此小儿甚为非时,从谁而得?尔无惭愧,辱我种族,不数种族,不护恶名。悉达菩萨有大功德,名称远闻,汝今云何不护惜彼而方耻辱?’净饭王当于尔时……唱言:‘怪哉!极为丑辱!我子出家以[已]经六年,云何今日而方生子?’时彼国法,击鼓一下,一切军集,九万九千诸释悉会,即唤耶输陀罗。时耶输陀罗著白净衣,抱儿在怀,都不惊怕,面小有垢,于亲党中抱儿而立。时执杖释作色瞋忿,骂耶输陀罗:‘叱!尔凡鄙可愧之甚!辱我种族,有何面目我等前立!’有释名毘纽天,是耶输陀罗舅,语耶输陀罗:‘凡鄙婴愚无过于尔!舅于种族,宜好实语,竟为何处而得此子?’耶输陀罗都无惭耻,正直而言:‘从彼出家释种,名曰悉达,我从彼边而得此子。’悦头檀王闻是语已,瞋恚而言:‘不护所生,便作异语,若实若虚,诸释所知。我子悉达本在家时,闻有五欲,耳尚不听,况当有欲而生于子?如斯之言深为鄙媟!从谁得子?毁辱我等,实是谄曲,非正直法!我子悉达昔在家时,及众珍宝肴饍都无染著,况今苦行日食麻米,以此谤毁!’净饭王极大瞋恚,问诸释言:‘今当云何苦毒杀害?”复有释言:‘如我意者,当作火坑,掷置火中,使其母子,都无遗余!’诸人皆言:‘此事最良!’即掘火坑,以佉陀罗木积于坑中,以火焚之,即将耶输陀罗至火坑边。时耶输陀罗见火坑已,方大惊怖,譬如野鹿独在围中四向顾望、无可恃怙。耶输陀罗便自呵责:‘既自无罪,受斯祸患。’遍观诸释无救己者,抱儿长叹,念菩萨言:‘汝有慈悲怜愍一切,天龙鬼神咸敬于汝,今我母子薄于佑助、无过受苦,云何菩萨不见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诸天善神无忆我者,菩萨昔日处众释中犹如满月在于众星,而于今者更不一见。’实时向佛方所一心敬礼,复拜诸释,合掌向火而说实语:‘我此儿者,实不从他而有斯子,若实不虚,犹六年在我胎中者,火当消灭,终不烧害我之母子!’作是语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变为水池,自见己身处莲花上,都无恐怖,颜色和悦,合掌向诸释言:‘若我虚妄,应即燋死,以今此儿实菩萨子,以我实语得免火患。’复有释言:‘视其形相不惊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实。’复有释言:‘而此火坑变为清池,以是验之,知其无过。’时诸释等将耶输陀罗还归宫中,倍加恭敬赞叹,为索乳母,供事其子,犹如生时,等无有异。”《大正藏》册4,页496,中13-页497,中10。] 这告诉我们:在此娑婆堪忍世界,特别需要修持忍辱,以戒德来感得无比馥盛的戒香庄严,以正确解脱知见来展现定香庄严。
  如此具备戒定香庄严,才能在此五浊恶世堪受毁辱而不退,才能在此魔众环伺—魔眷属、魔使者遍布各处(居家、工作场合、修学道场……)的极度恶劣环境中,矗立不可撼动的坚忍、安忍、忍辱的德行;这是每一位大心菩萨都应有的觉悟以及应具备的胜德—戒香、定香,以此忍辱力自利利他,大心摄受一切众生,无论是魔使者与否,一体悲心摄受成为正法菩萨,如此壮大正法势力,同在此末法时节化导这南阎浮提难度极难度的刚强有情同归佛道。[ 若是道场依于现况、时间、人员、梵呗熟悉度等考量,可用〈炉香赞〉作为弹性替代。
  因应采用弹性选项〈炉香赞〉时,全体法众仍应以戒德香、定德香作为恭请 世尊的作意,同时也以如此胜妙戒德、定德庄严来摄受有缘众生。]
  (2)〈赞佛偈〉
  赞佛应“以佛威德,救拔众生”为义,在此敬参考引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兼备放光、赞佛、法教法施、消灭愚痴的偈颂;原偈是善光海大自在天的赞佛妙语,威德厚重,且意思浑然天成,现惟摘取其中八句成此〈赞佛偈〉,又为使语气顺畅,故调整字句顺序及敬易部分文字如下:
  无尽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
  此身常住本自在,如是见佛真实观。
  十方一切无边佛,相好光明照十方,
  众生见者烦恼灭,皆生无量悦乐心。[ 参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世间净眼品 第1之1〉:“无尽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无取无起永寂灭,为一切归故出世。……佛难思议无伦匹,相好光明照十方,大圣世尊正教道,犹如净眼观明珠。……如来功德难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得见不动自在尊,能生无量悦乐心。……如来清净妙色身,悉能显现遍十方,此身非有无所依,如是见佛真实观。……一切十方无边佛,寂静法门天人主,如来光明靡不照,是庄严幢妙法门。”《大正藏》册9,页397,中23-下11。]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时都是依平等心第八识如来藏修行,于圆满三大阿僧只劫、菩萨道五十二位阶之后,具足诸佛平等的无量无边微妙功德方能成就佛道;这个真实心体无有边际、不可称量,因地之时心体是常但所含藏的种子有变异而非常,故说祂不在断常二边、恒是中道,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祂不须倚靠任何一法而能自己独自存在,是无始以来就本来存在的无生之法;成佛之后,第八识心体及所含藏种子内外皆净,转成“常、乐、我、净”的无垢识。如果能够这样见 释迦牟尼佛,就是真正的亲见佛尊。十方一切诸佛都像 释迦牟尼佛一样圆满具备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恒以大明金光普照十方,三界六道所有众生无一遗漏。凡是蒙见 如来金光的众生,皆能灭除烦恼,继之而起的是无量、踊跃的欢喜之心。
  2. 起信如来
  恶趣众生受苦无量、求出无期,我们当为他们平息此切身之痛,示安乐法。是故参照《诸经日诵集要》揭示唯心的“猛火焰焰烧铁城”等四句之义,再依佛法义理,造〈放光起信偈〉以提示恶趣众生:此超度法会正是为他们追荐殊胜福德,当信诸佛如来恒以大慈悲心放大光明照耀他们,凡蒙受佛光而起一念惭愧心、忏悔过去所造恶业,即得诸如来救拔往生善处、乃至极乐净土。此〈放光起信偈〉即:
  猛火烧燃苦难当,苦逼死已业风吹;
  孤魂饿鬼饥渴苦,无量千劫无出期。
  以此法会追胜福,金光照身苦停歇,
  开悟有情令发意,忆己往昔常造罪。
  身三口四及意三,生死无始罪无穷,
  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往生人天长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报恩品 第2之下〉:“哀哉世人无圣力,不能拔济于慈母,以是因缘汝当知,勤修福利诸功德。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长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或生十方净土中,七宝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同学,获六神通自在力,得入菩提微妙宫。皆是菩萨为男女,乘大愿力化人间,是名真报父母恩,汝等众生共修学。”《大正藏》册3,页302,中11-2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序品 第1〉:“如来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名诸菩萨游戏神通,使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光明色如阎浮檀金,此金色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余他界,乃至百亿妙高山王,……及以百亿四大洲界,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并诸国邑王宫聚落,琰魔罗界,所有一切八寒八热诸地狱中罪业众生受苦之相,乃至十方畜生、饿鬼受苦之相,一切世间五趣众生受苦乐相,如是皆现于此金色大光明中。”《大正藏》册3,页293,下22-页294,上5。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序品 第1〉:“以是因缘诸有情,若能修证大菩提,于诸众生起大悲,应受如来三聚戒。若欲如法受戒者,应当忏罪令消灭;起罪之因有十缘,身三口四及意三。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近障人天妙乐果,远障无上菩提果,在家能招烦恼因,出家亦破清净戒。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大正藏》册3,页303,中22-下4。]
  3. 佛前忏悔
  (1)〈唯心偈〉
  祩师的《云栖法汇》〈蒙山施食仪〉与《诸经日诵集要》的〈蒙山施食文〉,都列了揭示唯心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等四句。《新蒙山?悲仰施食》为帮助有缘众生了知“恶趣、善趣皆是自性心依于相应之业种所造,领受诸苦都是从往昔身、语、意造作诸恶业而来,欲脱离诸苦亦须自心虔诚忏悔以求灭罪”,因此在原四句偈前面加上《华严经》六十卷版的〈力成就林菩萨偈〉、八十卷版的〈觉林菩萨偈〉,合为八句的〈唯心偈〉: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不知真实性,生死轮常转。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此处第三、四句取自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卷版《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0〈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第16〉,〈力成就林菩萨偈〉:“一切众生类,悉皆三世摄,三世诸众生,皆为五阴摄。五阴从业起,诸业因心起,心法犹如幻,众生亦如是。世间非自作,亦复非他作,不知真实性,生死轮常转。”《大正藏》册9,页465,中1-6。
  其余诸句取自于阗.实叉难陀译八十卷版《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9〈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20〉,〈觉林菩萨偈〉:“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正藏》册10,页102,上21-中1。]
  根本心如来藏犹如是工巧无比的画师,祂能画出一切三界世间及五阴世间;众生的七转识心都以为世间诸法是真实的、自己也是真实的,就在苦乐妙欲中造作善恶业行,导致一世又一世在三界六道中生生死死,没有休止。如果他有善因缘值遇到善知识、善友跟他说明这根本心,对照器世间及五阴身心的虚假,他便会知道一切世间、一切众生、十方诸佛都是依这个根本心而有,这是所有一切法所依的真实心体,若能真正归依祂,就能了结一切生死苦乐,得到究竟安乐。
  (2)〈忏悔偈〉
  知道七转识心有造业的力量之后,就能反过来借助七转识心的力量忏悔过去多生多劫以来所造各种陨坠罪,从而少分、多分悔除自己的恶业。
  本会〈忏悔偈〉的末句一向采用“一切我今皆忏悔”,然此处为了帮助有缘众生发自内心真诚忏悔罪业,因此改采中峰禅师《三时系念佛事》的〈忏悔偈〉,其末句为“今对佛前求忏悔”,提示法众以殷重心在佛前忏悔自己的罪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卍续藏》册128,页116,上15-17。]
  4. 归依如来
  (1)〈劝归依〉
  忏悔之后,劝请与会大众归依诸佛如来。归依的重要性,不下于发愿成佛;这是由于成佛皆须仰赖诸佛教导,才能从生死凡夫一步一步走向三贤位,然后进入圣位,最后成佛。在这三大阿僧只劫的修学中,每一步都必须倚靠诸佛如来提拔与护念,因此,应当教导大众归命如来。
  但由于《新蒙山?悲仰施食》不似《三时系念》有主法和尚以口语开示法理,因此以偈颂帮助来到现场的有缘法众明白归依诸佛如来时,应当秉持殷重心,应当庄严自身威仪,此即〈劝归依〉:
  五体投地礼佛足,合掌仰承妙如来,
  我愿乘佛威神力,归命人天无上尊。
  (2)〈向归依〉
  自誓归依三宝,福德是非常大的,因为归依、恭敬三宝,能出生一切功德。如来皆有法身、报身、应身、化身,是为佛宝;如来及诸圣弟子所说八万四千法,是为法宝;妙觉、等觉及诸贤圣菩萨、声闻,是为僧宝。
  四圣的解脱智以及诸佛菩萨的实相智慧皆以实相心为根本,即此第八识秘密藏心,圆理无为,如世珍奇,是名为宝:一切众生的法身第八识有其真觉自性,是一切有情众生之最究竟的归依处,即是自性佛宝;是一切世、出世间法轨则的根本,具足种种法性能圆满酬偿一切果报,即是自性法宝;其性清净无染、柔和无诤,即是自性僧宝。以此自性三宝之故,诸佛如来依之修行成佛,宣演种种佛事。
  又,如同水与冰不一不异一般,自性三宝与我们各自五阴身非一非异,若是冰外求水,无有是处;然而如果想要看见冰的本质,发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冰不异水,水不异冰”,找到本有之自心宝藏,就须依教修行,而第一步就是向三宝作归依处 [  以上说明,取自《金园集》卷上〈授菩萨戒仪式十科〉,第三归依三宝。《卍续藏》册101,页219,上4-15。](此沿用本会旧版偈颂,而该版系依《云栖法汇》):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归依佛 两足尊
  归依法 离欲尊
  归依僧 众中尊
  归依佛竟 归依法竟 归依僧竟 [  译者不详,译于公元350-431年,《毘尼母经》卷1:“佛即教使就彼三语受戒,语诸比丘:‘汝等各各还去。彼方若有求出家者,当为剃除须发、教著法服、与三语受戒:“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来应正觉是我师。”此即三语受戒法也。’尔时诸比丘生疑:‘云何三语即是出家、即是具足?’佛为说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即是出家。第二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即是受具。以是义故出家受具成就也。’”《大正藏》册24,页802,上23-中1。]
  此处囿于时间、场合,为作方便而不称念“从今已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惟愿三宝哀怜摄受,慈悯故”[《金园集》卷上,《卍续藏》册101,页219,下14-15。],但仍不失归依意义。(如果时间、场合允许,则可保留称念此句,意思更为完整故更佳。)如此三唱毕,当恭敬本师 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大愿 地藏菩萨摩诃萨,故在最后各称名一声,以摄受那些与会的鬼道有情众生。
  5. 供佛变施 超度有情
  从法界常理来说,施食法会或超度法会的供物当先上供 如来,再俟 如来以威神力变现广大食,普施一切有缘众生。佛力不可思议,变施刹那,恶道众生顿时饱满,“未转、食轮先转”,身心欢喜。因此,《新蒙山?悲仰施食》的变施系以赞佛及求愿的心意,仰祈佛力变施,故沿用新版〈佛前大供〉“佛力变现 普施有情”偈句:
  稽首无上功德主,三界感应通群机;
  伏愿垂怜现神变,普施十方有情共。
  惟此处针对主法菩萨法师口宣的〈祝祷词〉略作变化:前四句变化自〈佛前大供〉的主法祝祷词 [  参见〈佛前大供〉的主法菩萨法师〈祝祷词〉:“以此供佛诸功德,回向受施有情众,鬼道畜生免饥苦,心开意解离恶趣,往生善处修福慧,蒙佛接引生净土。”],著重在仰祈、赞叹佛力变施,令恶道众生饱满欢喜、离苦得乐;后四句变化自原《蒙山施食》的“神咒加持净法食”末四句 [  参见原《蒙山施食》中的偈颂:“归依三宝发菩提,究竟得成无上道,功德无边尽未来,一切佛子同法食。”],说明归依三宝的福德、功德非常大,可依之离开恶趣,成就未来修学佛法的胜因。又,为了让有情能听得清楚、领解其义,以及配合梵呗节奏,因此由主法菩萨法师口宣:
  佛力变现广大食,普施河沙众佛子,
  欢喜受用免极苦,心开意解离恶趣。
  归依三宝妙福田,功德无边尽未来,
  一切佛子同法食,究竟得成无上道。
  主法菩萨法师手持甘露净水口宣〈祝祷词〉毕,如果道场斟酌接梵音及汉字意译的〈一切德光无量威力陀罗尼〉,可各诵三遍:
  曩谟萨嚩 怛他?跢 嚩路枳帝 唵 三跋罗 三跋罗 吽 [  今日教界熟悉的文字是《诸经日诵集要》的同音写法“南无萨嚩 怛他誐哆 嚩噜枳帝 唵 三跋罗 三跋罗 吽”。《嘉兴藏》册19,页176,上3-5。]
  归命一切如来,现见极赞功德、庄严
  主法菩萨法师祷念“佛力变现广大食,普施河沙众佛子”二句已,如来加持变现并施食,鬼道众生立时受食饱满,无不欢喜。
  此时当再施以甘露,主法菩萨法师持甘露净水出位至佛殿外之施食桌处,以食物桌为中心向空中遍洒甘露净水,净水甘露即落在食物及周遭虚空,令有缘鬼众皆得触身、清凉欢喜;如此身清凉之后,心也得到轻安喜悦而能安住,便能接受接下来的法甘露,从诵持佛经的身口意行中,建立一分自身的佛德,有缘的众生可得脱苦趣,往生人、天,修学佛法乃至证得二种甘露法(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若不尔者,也可得到佛力加持净水功德,一时安乐,与佛法结下善缘,建立未来修学佛法的善因。
  6. 法施安乐 甘露清凉
  (1)法施—《心经》
  仰仗佛力变施后,恶道众生顿于刹那之间身心饱满、清凉,此时当施以佛法(法甘露),即劝请彼等与大众一起诵经,各为自己建立一分佛德(若愿往生极乐世界者,则可品位增上)。大乘法是一切诸佛的本怀,含摄了三乘菩提,因此法会中诵持大乘经典,能令会众接触佛法要义及增益自身功德。在大乘经中,以《心经》最为菁华,浓缩了佛法实相要义,短而易诵,容易种入八识心田中,自是首选。(若欲诵念其他大乘经典,只要法会时间足够,可自斟酌。)
  (2)洒布甘露—〈甘露法赞〉
  如上所述,施以净水甘露令身清凉之后,即得心安而能受甘露法。此时诵持佛经,即入八识心田,待因缘成熟,即得入佛门修学,种下未来成佛的殊胜因缘。
  依于佛法甘露法门,说甘露喻无形的妙法—第八识如来藏,十方诸佛以无上的人天之尊为我们传授此一成佛大法,此法是最尊胜的,能令一切众生脱离无尽的生死流转,永得解脱清凉。故敬取《方广大庄严经》偈句并敬易二字,赞叹 如来的尊贵与恩德以及大乘真实法,此即〈甘露法赞〉:
  天中之天为最尊,施甘露法无能胜,
  令入大乘真实理,能灭诸有得清凉。[参见《方广大庄严经》卷4〈示书品 第10〉:“复欲调伏诸众生,令入大乘真实法,善解因缘知四谛,能灭诸有得清凉。天中之天为最尊,施甘露者无能胜,一切众生心行异,于一念中悉能知。”《大正藏》册3,页559,中3-6。]
  7. 愿生西方
  一般劝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以〈弥陀赞〉作赞偈,令闻者得知 阿弥陀佛的身相庄严,见者无不欢喜;偈中虽然也有“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等偈句开示大众“凭藉 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可以往生”,然而此偈没有特别开示念佛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大愿及方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说无量寿经》卷上,《大正藏》册12,页268,上26-28。] 只要相信 阿弥陀佛的大愿,发自内心称念圣号与发愿往生,必定感应西方三圣前来接引;这是最便捷且必定成就的往生愿行。为了帮助现场有情了解念佛的重要性,因此以〈行愿偈〉劝说念佛大要、佛号威德、往生原理。此偈每两句就以一称“阿弥陀佛”圣号带领法会大众领解念佛的单纯及殊胜,令在场有情串习念佛名号入于耳根、永为佛种,此即〈行愿偈〉:
  阿弥陀佛万德名,一称弥陀往西方,
  大众直下一心念,念念相应弥陀愿。
  一句弥陀超三界,尽舍三世诸凡情,
  我愿往生离苦海,倾尽生命念弥陀。
  8. 结愿回向
  进入法会尾声,当令现场有情发〈四宏誓愿〉,种下未来行菩萨道的因缘: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至于维那口宣的祝愿词(“惟愿苦趣幽冥众,永离地狱饿鬼道,世世恒常见如来,修学正法证菩提。”)也可以白话文行之,在此是考虑法会时间有限,也是作简要的范例,故以四句偈简洁易行。因此,以偈句或白话方式呈现皆可,亦可依梵呗节奏及大众习惯随宜调整。
  最后是〈回向偈〉:
  超度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首句“‘超度’功德殊胜行”,是由于变食、施食其实只是藉缘,整个法会的根本实质是要超度众生脱离恶趣,故名“超度”功德。(待续)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