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相似佛法【共130集】
第034集 琅琊阁们是大乘菩萨吗?(四)
2022-09-12
正娴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我们仍然来谈论退转者琅琊阁(写手们)他们是大乘的菩萨吗?他们的行为符合菩萨吗?
  为何说他们是六识论者?他们不服气,还振振有辞辩解他们是有说如来藏法义的八识论说,说我们栽赃他们。当然不知详情者,会以为有道理,其实实证真实义者就知道法理不通。能说如来藏第八识真实义说法者,一定要实证,并且还要有无生法忍道种智,才能详细解说这个中的真实义理,在圣 平实导师的弘法教导以前,未有人说过如来藏八识论义,当钻研过 导师书籍、并且信受的人才能略谈一二,因为未实证胜解实相,说法仍会偏颇。所以,若是于实相法退转者或是未证悟者,无法以实证第八识的证转说真实法,就会回到六识论去思惟如来藏八识论,此时所说的法义就会处处颠倒,就像琅琊阁(写手们)这类人。
  《瑜伽师地论》说:【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下列这种菩萨是无法正受正信的:【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瑜伽师地论》卷40)都不适宜堪任大乘菩萨。下列说明,从琅琊阁(写手们)此文〈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来看,是篇不负责任而专说外道法的相似佛法,看似举经论义谈论修学行为,但是通篇以禅定为主去修伪般若,其实是无般若可言。这样说教根本不是大乘菩萨所应有的法教,反而是具足我见、我执、我所执者,反而是谤菩萨、谤菩萨藏者,他们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
  为何这样说?萧导师在《宗通与说通》第四章中说:【未修集福德资粮者,谓是人行菩萨道以来,由未见道故,于外门修六度万行,而偏重般若与禅定,于布施持戒忍辱三度未曾用心修集,导致求悟时之种种障碍,乃至匪夷所思之障碍一再出现,即说是人欠缺福德庄严,无福亲炙真善知识之共住共修法益,无福领受众多真悟者之护持共修。】(《宗通与说通——成佛之道》,正智出版社,页185。)这样说教是如实说,但是因为他们具足偏执“我取见”,就如文中从他们批评说的这段来看:【以常理思维,一个能够专注修禅定和般若智慧的菩萨,心地清净,有能力长时间远离世间五欲的干扰,证明他在布施、持戒、忍辱上已经有很扎实的基础。】(〈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这样的认知啊,若没有实证实相智慧为依凭,是没有般若智慧可言,更难说心地如何清净。所以琅琊阁(写手们)只能以想像解释的禅定说世间修行,连如何转折成般若智慧的方法也没有说明,仅用“常理思维、心地清净、远离世间五欲干扰”,这样竟然就可以证明在布施、持戒、忍辱上可以有很扎实的基础。像这样如此说教,有如一般人所说的“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世间常理思维。若以一般常识来说世俗化的佛法,无怪乎听闻或看取 平实导师在《宗通与说通》的教授说明,是看不到重点与真实法义的;与善知识的见谛没有交集,只在平行线上。
  菩萨道修学次第已经说明很清楚,六度般若波罗蜜缺一不可,甚至从初地至十地也是要从布施、持戒等修十度;乃至等觉菩萨的内财、外财布施,百劫修相好等,可见大乘菩萨道布施度的知见和实践是何等重要。所以值遇大善知识来人间弘法,一定会把布施、持戒等六度详细说明清楚,甚至修学当中所遇见的障碍在何处,也有能力教导改进、说明;也会让菩萨戒子知道自己不足处,可以如实修学去补足,这样才是实义菩萨的真实说法。善知识也应当宣演如何布施,何种方法或者何种修集福德心态,才能快速成就圆满或者成为无漏有为的菩萨资粮,以备世世来娑婆世界度众,足以圆满修学大乘的福德功德资粮。从琅琊阁(写手们)看不到正确的修行内容,以为打坐修禅定后,还妄想以他们的想像般若配合修学,其实这样不是正确佛法的修行,这根本与大乘的边都沾不上,仅在人天善法处用心。
  福德修集本来是与智慧有关系,若是心心念念有所得法,当然这种布施只有成为人天有漏的福德资粮。因为外道或者凡夫众等,是具足我取见等邪见,一般有情众并不知道布施修集与修学菩萨道的布施资粮这其中的差别;故此需要实义菩萨来人间,理当如实教授、如实说法。然而听在邪见者的耳里,全部都是偏邪认知与误会,就像文中评论 导师,而 导师所说的:“即说是人欠缺福德庄严,无福亲炙真善知识之共住共修法益,无福领受众多真悟者之护持共修。”这是如实说法,在人间乃至求学、求职、求事业等也都需要世间福德,更何况大乘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当然需要更广大的殊胜福德支撑。
  得证大法要有大福德,什么是大福德资粮?如何修集?普罗大众和外道皆不清楚,所以难遇正法、难修持。而为何世间富有者未必可以学到大乘法?这其间的福德到底差别在哪里?当然只有实义菩萨来人间真实语的教化,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其中道理。但是被他们解释成邪说:【萧导师的“没有福德就无法明心”的理论,对正觉学员造成伤害。】他们还有说【金钱和健康的伤害之上,还有精神长期紧绷压抑,疏离恶化的亲友关系,失去在法上自依止的能力等等。一个长期活在明心的巨大压力下,一个不停计算福德渴求开悟的人,就算生活不失调,内心也会失衡】(〈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的世俗论调与错评观念,他们的内心是内怀猛利忿恨意乐说辞,将大乘与二乘修集福德分成“作意和智慧两方面比较”;如此恣意分解想像佛法,还举例经论,却与他们的所说福德修集完全无关,这是坏法的行为而不自知,甚至谤佛、谤菩萨经论。
  举例此处证明谤佛菩萨经论处,琅琊阁(写手们)说:【《大智度论》举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证悟“我空”、“法空”的修行人,内心寂静,心无挂碍,无功用行往涅槃进发——换句话说,“证空”会自动导向涅槃。】(〈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他们把“无功用行”往涅槃进发解释成为“会自动”导向涅槃。无功用行是如来藏本体功能与前七转识的清净成就所显出无功用已不需有所作意成就,证转净化前七转识如真如清净意乐,而能无功用行如理如实如涅槃清净是八地菩萨的证量。他们自以为理解法义,其实都错解。而且刚证悟“我空”、“法空”者,就已经得见涅槃寂静,悟后也需要次第起修,就像刚出生的狮子,仍需要大量的法乳吸吮。由于无量劫的错悟认知,如今缘于所证真实重新正视,则以“真我”来看待一切法、学习一切法,以佛菩提道亦步亦趋地次第前进;这些次第修学,就是要实义菩萨的如实语,我们才能领纳受教。故此,经文的如理意思是悟后证转如实,并依缘如来藏所出生的法来说一切法,绝非臆想自解的相似法,否则成就谤佛、谤法重罪,无论举再多经论,都不是、也不符合大乘佛菩萨所说。
  琅琊阁(写手们)错说的部分还有:【菩萨道里面,利益他人是主轴,利益自己是利益众生所得到的副产品,……。】他们还错说:【菩萨的布施本身是“损己利他”的行为。】他们说法就用主轴和副产品、损己和利他都是相对的世间道理,他们也提出错说解释,就像【累积福德与智慧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竟然支离福德与智慧的因果关系。也举:【如《须深经》所说:“先知法住,后知涅槃”——(错误解说成)先理解缘起的意涵,按照缘起法的正确原理,获得解脱,取证涅槃。】(〈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对于“先知法住”误解成缘起法的道理,首要知道“先知法住”须正确知道如理闻思修的正见,了知涅槃体性其空有不二,也要知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异同处,进而学习四圣谛、十因缘、十二因缘、六度、十度等如何次第成就,如何配合福德、定、慧、除性障来成就涅槃得证的因缘和方法。这些法住除了闻思外,还要去修得体验过程的行为,并非如琅琊阁(写手们)所错说的“理解缘起意涵”就好。他们错误认知:【福德并非智慧的必要条件,即使有无量大福德,也不一定能证悟“菩提”。】(〈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没错!有无量大福德是不一定能证悟“菩提”,但是没有无量大福德是一定不能证悟的。他们单纯臆想“理解缘起意涵”就可以“获得解脱,取证涅槃”,这是天真的外道论说。因为已经产生邪见看法,所以他们对正觉教导布施时,所听所闻的正法,就会产生邪思惟错说:只要对正觉作布施,就是“用福德换证量”的角度来看待与邪解错说。
  琅琊阁(写手们)还自己举经论打脸自己:【《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7〈57深奥品〉: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以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以上 佛陀说得很清楚:“以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若只有修学因缘起法是不会得正见的,乃至得证实相义理。他们真的前后矛盾颠倒 佛说经论,他们误解法义却说是 佛说的,这不是谤佛、谤菩萨藏,什么叫作谤佛、谤菩萨藏呢?由此可知,他们一定不符合大乘菩萨行为,因为大乘菩萨不会这样前后矛盾说法,所以他们肯定不是大乘菩萨。
  可以确定的是琅琊阁(写手们)一定没有证悟实相般若;没有实证实相智慧说法,就会颠三倒四,他们解释如来藏的内涵是用臆想揣测,所以将无所得的如来藏解释成:【中观体系里面的“无所得”修行,是以禅定为基础,直接观察你有没有将五蕴(一个或多个)执著为实有的“我”,以及直接观察一切现象里面没有任何实有的本质存在。】还误会错说:【《般若经》以及《大智度论》反复不断教导学人,菩萨的修行过程,内心不执取、贪求任何果报、果证,没有这种思维意念,纯粹以“无所得”心境出发,勤修菩萨行,不会经常生起“我”要累积福德、“我”要修行、证果、成佛。。。】(〈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由上述全部用六识论想像“无所得”修学,他们不知道“无所得”的真实义理,妄心是有所得法,只有实相心是无所得,而且是无始劫来都是无所得,故不需要修学“本来就无所得”。而在现象界里可以看见“无所得”与“有所得”的真妄和合运转,彼此功能没有逾越。如今他们痴心妄想用妄心变成真心,就如蒸沙煮饭,实在难以成就。如今还沾沾自喜以为学法增上,一盲引众盲,没有自知检讨的能力,这样说法在修学佛菩提道是很危险的,没有福德、功德可言,只有带业重罪的不可爱异生性果报。尤其他们没有证悟的实质,下地无法得知上地的证量,当他们憍慢批评善知识所说的法义时,就如隔靴搔痒抓不到痒处,只能做做样子,因为他们一无所知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也说:【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薄福德故,所作善业发诚谛言皆起魔事。】也说:【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不久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远离方便善巧故,为恶魔之所扰乱。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善觉知种种魔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32)他们举此经论却不知福薄所言起于魔想易遇魔扰境界,从六度来看,他们也是新学者,不是久学者,所以我们学法一定要能善知各种魔事。因为所有境界都从如来藏种子流注显现,一味地往外执取却不知道都在自心境界,因为所说、所听、所闻都不离如来藏;故此,其心杂染为染污覆盖无法容忍接受清净种子熏习,则会产生偏激理论。培植福德资粮,当然是必然的,菩萨道修学没有单一性的福德培植,也就是单修某一种福德就会具足修道资粮,那是不可能成满的。
  琅琊阁他们对“我见”也错误认知,我见是把身当真实,把识阴当真实。他们却错误拆解说:【福德不够,根源还是“我见”……,产生傲慢自恃,轻视他人的心念和行为。】(〈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像这样子说,这已经是以偏概全“福德不够”的法释,全凭臆想福德法义。才会说要学习他们错误的“无所得”所谓般若智慧,行一切善法即可;他们通篇的六识论误解“无所得”的错说,怎么可能与真实法义相应,怎么可能趣向菩提道。
  琅琊阁(写手们)把重点汇整如下,更能证明他们错把佛法作切割,就像错误认知:【智慧需经止观而生起,不是以福德为必要条件。不论大乘二乘人的智慧,都必须通过精进修行禅定,经由“止观”破除“我执”或“我、法执”,获得“我空智”与“我法二空智”。福德于智慧,没有因果关系。持戒只是禅定的助缘。】(〈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以上种种错说,他们所谓的智慧得证不需要足够的福德等具足,也不需要持戒具足;他们的精进只要修禅定,但是他们的禅定不是动中定力,是定境的禅定;说根源于我见,但是他们错误认知我见和我执是一样,所以以为定境可以破我见、我执等,更揣测妄想获得人法空智;结论还把福德跟智慧说成没有因果关系,甚至将能成佛需要持守的大戒——也就是菩萨戒,误会是禅定的助缘而已,真的是法理紊乱毫无次第可言。
  他们以世间戏论说法,误解《大般若经》义理如下,先说他们错误的部分: “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他们说成:【菩萨布施,不以声闻人自求解脱道心境出发。】“以大悲心为上首”,他们说:【是指菩萨布施,是不忍众生苦、为了众生而作。】“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他们说:【不单是不求回报,而是行六度时不起执著,不起人、我、众生种种相的分别。】(〈正觉的反思(8):“福德”可以换“开悟”?〉,琅琊阁。)以上是错误解说。其实《大般若经》此段义理是:菩萨来世间以悲愍有情为首要,菩萨来人间修福布施一切有情,因为一切有情皆有如来藏;菩萨修福布施依缘如来藏的无所得性,也知道一切有情皆有无所得性的如来藏,皆能记存一切法;故菩萨行一切行,于此行施修福普共回向,成就菩萨与一切有情之未来道业成满;而一切有情与菩萨的如来藏也记存未来的好因缘与福德资粮,如此无所执取行施,称名出世布施波罗蜜多。
  为何这种布施称名出世间?因为不与世间人的布施同样行为一般看待,由此故说“出世布施波罗蜜多”。所以,他们把经论拆解,自我臆想去浅化佛法义理,这样“福德换开悟”戏论言说,以世间利益说法诽佛谤圣;这样说法是以六识论外道说,不是真实佛法义理,这不是大乘菩萨所应所为;这样说法的琅琊阁(写手们)他们当然是不符合真实义菩萨。真实期盼他们知错能忏悔,才能回归正法,才是真实菩萨。
  他们文中有多数观念错误解说,今天仅以部分提出说明。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
  祝愿:闻思正理、修证无碍、得证菩提!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