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相似佛法【共130集】
第040集 无表色
2022-09-12
正伟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所录制的三乘菩提系列节目。接下来这系列节目内容,主要标题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副标题则是“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
  这个部分的节目起因于是有一些人,他们对于佛教正觉同修会所弘扬的大乘了义究竟佛法的内涵产生了一些误会,同时他们也对于正觉同修会当中发生一些事相上的事,以及他们对于法义上面,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的质疑以及批评,因此他们就写作了一些文章来张贴于网站上面流通。这当中在对于佛法的法义上面,他们乃是以他们自己对于佛法、佛经圣典的解读上的认知作为其基础,这样来写作评论正觉同修会所弘扬三乘菩提法义内涵的文章。
  因为他们这些文章都是张贴在网站上面,而这些文章当中有许多乃是以代号“琅琊阁”的名义为作者名的居多,同时也有其他文章乃是以其他网路〔网络〕代号名义来发表。因此这些文章的作者群当中,大多数乃是隐匿自己真实的姓名而取一个网路〔网络〕的名称作为其代号,这样来写作发表这些文章的,而这些文章就会发表在一些网路〔网络〕的论坛上面;当然这当中也是有少数几位,乃是以自己的真实姓名来写作发表他们的文章,而大多数都是用网路〔网络〕化名来贴文发表的,乃至张贴的,虽然有少数几个人用真实姓名,但大多数的人还是用网路〔网络〕化名。因此这当中真实的作者到底有多少人来写?我们是不知道;或者是一人多名来写作?或者多人来合写作一篇?我们也不得而知。那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都是网路〔网络〕发表文章的特质之一,就是隐匿自己的身分而认为不必负文责。
  这些人号称自己是曾经在正觉同修会当中学习过的人,或者自称现在仍然隐匿潜伏在正觉同修会当中,这些说法因为他们隐匿真实的姓名,我们也不能得知他真正的身分是真或是假。因此,我们就单从他们对于法理以及法义上面的误会错解来作一个说明,以期能够让许多观众菩萨们从这些法理、法义的说明上面能够得到对于法上面修行的进步。今天这一期我们要谈的就是琅琊阁作者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称叫作:〈正觉佛法名相错解:气质神韵是“无表色”?〉我们将这篇文章当中的错误说法,简略地举出证据来辨正说明。
  那其实在许多经论在谈论表色与无表色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表色以及无表色同时来讨论的,因此在讨论无表色的这个法理内涵之前,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上面对于表色的开示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再来配合无表色跟表色一起来讨论,从这样来了解彼此之间的法理内涵关系以及它的道次第。好,我们看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当中有讲到眼识所缘的部分,那就是有从很多个层次来对于表色有作一个内涵的开示定义。我们看 弥勒菩萨是怎么开示的,《瑜伽师地论》卷1是这样说的:【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此复多种,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形色者,谓长短方圆,麁细,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这是 弥勒菩萨对于显色、形色、表色第一个层次的开示内容,从这一个层次开示内容来说明显色、形色、表色最简单的差别法相。
  接下来 弥勒菩萨还会继续开示第二个层次的内容,来说明显色、形色、表色。弥勒菩萨是这样说的,弥勒菩萨说:【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瑜伽师地论》卷1)好,弥勒菩萨在这一段的圣教当中所开示的,除了说明显色、形色、表色的差别之外,还有说明显色、形色、表色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它当中更为深一层次的内涵。
  好,接下来 弥勒菩萨后面还有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显色、形色、表色的差异性。我们看 弥勒菩萨是怎么说的:【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瑜伽师地论》卷1)好,大家看到了 弥勒菩萨在这里乃是从种种的差别相当中来让大家了解显色、形色、表色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分类不同。
  那后面 弥勒菩萨继续开示对于显色、形色、表色作为一个总结来说明——一个小结论说:【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名之差别。】(《瑜伽师地论》卷1)也就是说,这些显色、形色、表色乃是在“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上面,而有不同的受想行识等名法的差别。
  因此光是表色就有这么多内涵需要了解,而对于无表色的部分,我们来看一段经论的开示。我们引用的是由塞建陀罗阿罗汉所造的,由三藏法师 玄奘所奉诏译的《入阿毘达磨论》卷1当中的开示说:【无表色者,谓能自表诸心、心所转变差别,故名为表;与彼同类而不能表,故名无表。此于相似立遮止言,如于刹帝利等说非婆罗门等。无表相者,谓由表心大种差别,于睡眠、觉、乱、不乱心,及无心位有善不善色相续转不可积集,是能建立苾刍等因,是无表相。此若无者,不应建立有苾刍等,如世尊说于有依福业事彼恒常福增长。如是无表总有三种,谓律仪、不律仪、俱相违所摄故。】好,各位观众菩萨从这一段论文,我们知道这当中的意思是说,表色就是“能自表诸心、心所转变差别”,这个部分乃是与前面《瑜伽师地论》当中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内容是一致的内涵,只是简略地说和广泛地说的差别而已;而无表色则是与彼表色乃是同类而不能自表的部分,这些不是由表色本身的部分来说,故说名为无表色。
  而对于表色以及无表色的说法,其实窥基菩萨在《大乘法苑义林章》卷3也是有很长的一段论文开示相关的内涵,但这一长段的论文前面的部分,我们今天因为节目时间的关系就不列出来,有兴趣的菩萨可以查阅原始论文去了解一下。而窥基菩萨在这一长段的论文当中,最后的结论是说:“外彰身语令他表知有增猛故。”这里提到的“外彰身语令他表知有增猛故”,配合前面所引的一些论文,其实就可以了解到无表色乃是与彼表色是属于同类而不能自表,而透过外在彰显的身行以及语行而令他表知有增猛的缘故。那窥基菩萨后面再继续开示说:“无表色中略有三类:一、律仪无表,二、不律仪无表,三、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大乘法苑义林章》卷3)
  其实在经论上面无表色有的时候也会把它归类在法处所摄色当中来说明的。我们引用一段论文来说,引用《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1〈辩五事品 第1〉当中有说明,这段论文的内容是这样说的:【无表色云何?谓法处所摄色。此及五色根,于一切时一识所识,谓意识。】从这里的圣教开示,就可以知道表色从最粗浅的相貌来说,乃是“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显示的色法、显示名之差别。或者从更深层的层面来说,表色就是此显色、形色等积集色所展现出来生灭相续的现象;或者是由变异因,于原先出生处不复重生,而转移到其他的异处;或者有的时候它没有间断、或者当中是有间断的这样转移,或者是靠近、或者是远离,这样种种各种不同情形的差别相而出生这个表色;或者这个表色即是这样的显色、形色等色的这个积集于此处产生了变异的变化,所以说这个表色也有这个内涵。
  或者也可以依据《瑜伽师地论》来说。总括来说这个表色,就是众生心以及心所的业用作为所依而有的转动差别,那表色是这样的。而无表色又跟表色是搭配在一起的,无表色则是透过这样的表色,而与这些表色乃是同类而又不是这些表色本身的部分,如同窥基菩萨所说的乃是“外彰身语令他表知有增猛故”。这也表示无表色也是不离身行、语行,透过表色彰显而有的种种部分;而身行、语行这也是不离众生的行蕴所摄,若是从行蕴的角度来看这些法的话,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因此根据众生的根器不同,而善知识就会施设不同的角度来说法,来让众生去黏解缚的方向可以达成,这样的开示就会在文字上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读经、读论,甚至听善知识的开示,万不可依语而不依义来听闻佛法、阅读经典,而是要符合“依义不依语”的原则来读,这样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该做的事。
  因此从这些义理内涵来看,平实导师书中乃是以现代的语言为例而说明开示这个道理,如同《识蕴真义》书中所说:“乃至由表色而显示出来的气质、神韵等无表色,亦皆属于身根之行蕴所摄;”(《识蕴真义》,佛教正觉同修会,页371。)在意义上是契合的,因为这些也不离行蕴,而且气质、神韵并不是表色而已,表色只是对于积集色生灭相续而生之法。例如行住坐卧是表色,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有些的行住坐卧是很优雅的气质,而在另外的地区某些人却不认为这是优雅的气质,同样的行住坐卧的这个生灭相续而生之法的表色,却因为众同分的有情他的意识在不同的因缘下而有不同差别的解读出来;这样乃是依据众同分意识在不同的因缘下而建立之法,这是摄属于无表色所摄。所以,平实导师所说的“由表色而显示出来的气质、神韵等等的这无表色”,这样的开示其实是符合事实以及正理的。
  而这样的开示,乃是 平实导师为了让现代的众生(学佛人)容易理解这一分表色与无表色的关系,以现代的文字语言来举例说明开示而让众生容易理解,而不是执著于文字上面去画地自限而说一定要怎样说。实际上,琅琊阁他们却是不懂这个道理,不知道法法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佛法的应用性,因此误会这当中的道理,所以就产生了这种种误会的行为出现。关于表色、无表色的法理内涵,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在窥基菩萨的《大乘法苑义林章》卷3有专门一章来说明表色与无表色,也就是将其中的表色、无表色合以十门来分别说明;那如果有兴趣的菩萨们,可以找出窥基菩萨的原文论文来了解一下当中所说的法理内涵。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