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相似佛法【共130集】
第128集 一心开二门之正理
2022-09-12
正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在这一集的单元中,我们继续要来对于琅琊阁在网路〔网络〕上PO文所说错谬的偏执之见作观念上的导正。
  “佛法”三乘菩提的根源就是如来藏心,然而如来藏心却是很难理解,也很难信受的,在《胜鬘经》中 佛就曾经开示说:【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佛开示说,如来藏这个法确实很难了知,难了知的有两个部分:第一是如来藏心究竟在哪里?祂很难了知,也很难找到;第二是这个如来藏心既然是自性清净的,为什么却会有烦恼杂染呢?这也是很难了知的。因为这二法难可了知,所以凡是堕于我见、身见中的众生都不能信受,还有落于颠倒想的众生也不能信受,以及误会“空”义的凡夫们更是不会信受如来藏,毕竟说这一类的凡夫都是无法亲证如来藏境界的。
  接下来,要来讲有关于《大乘起信论》当中所讲的“一心开二门”的正理。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是把论文分成五个部分来说明佛法,借由这五个部分促成学人生起对于大乘法的信根:第一分是“作因分”,说明造这一部论的原因;第二分是“立义分”,是在建立真实的道理而让学人能够发起大乘的种性;第三分是“解释分”,是将建立的真实道理作解释说明;第四分“修信分”,是在告诉学人要努力修习信心,因为信心不足是无法修证大乘法的;第五分是“利益分”,利益分则是说明修学《大乘起信论》会有的功德法益。
  马鸣菩萨在论文的“立义分”中说:【云何立义分?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法”。言有法者,谓一切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显示摩诃衍义;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体故;此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所言法者,略有三种: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于此入佛地故。】(《大乘起信论》卷上)
  这一段论文,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为我们开示,首先说大乘的“有法”,有法是说三界有的根源就是一切众生的实相心——第八识,那这个第八识心体是真实有的法,而且这个“心”摄尽一切世间法,也摄尽一切出世间法;依据这个心就能显示大乘的如实义理,同时能够以这个心的真如性相,显示大乘的真实体,虽然祂的自体是空无形相的心法,但是祂确实存在,并且是有大作用、大功德,也可以让证悟者亲自来深入地体验验证的。
  其次说大乘的“法”,约略来说有三种意涵:体大、相大以及用大三种。体大的“体”,是讲这个空性本体——第八识如来藏——自心真如本体的自身。这个“体”为什么说祂“大”呢?这是在讲祂的广、祂的多、祂的妙,讲的就是“一切法真如”。因为一切法的现行运作统统都不能够外于这个真如心,也就是说离开了真如心体——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心体,就没有一切法可说了。而这个真如自体,无论是在染法或是在净法,祂的体性都是一样的平等,从来就不贪六尘、也不厌六尘,始终都是安住在中道性。再说一切有情众生,无论是凡、是圣,第八识心真如的自体性,永远真实如如,祂的真如法性永远都不会有所增加,也永远都不会有所减少,都是同一体性而没有任何差别性的存在,所以 马鸣菩萨才说“无增无减、无别异故”。
  “相大”又是如何的“大”呢?相大是说如来藏本来就具足了自体性上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在种种的事相上面显示出祂有这个大功德的法相,所以叫作相大。而这个“相”,得要在证得真如心以后,才能够去领受祂的体性,才有智慧去观察祂能生万法的体性,以及能够使人成就究竟佛道的体性,这就是“相大”。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当中又特别开示说,想要见到心真如的相大,必须是要在现象界当中去见。所以,你千万不可以以为只要打坐到这种无觉无观的境界,就说这是“能所双亡”,事实上,那是不对的,那个不是能所双亡。正确的来说,“能所双亡”是在现象界当中,在不离你的觉知心的当下,本来就已经是“能所双亡”。这是说,在你觉知心能分别的功能存在的当下,以及所分别的六尘同时都在的时候,可以证得另一个本来就“能所双亡”的实相心。也就是说,在“能所具足”的当下,就同时有“能所双亡”可证,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并不是说在觉知心断灭了以后才叫作能所双亡,其实真正能所双亡的境界,是连阿罗汉也有所不知的,只有菩萨在证得心真如第八识之后,才能够体会到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境界。
  接下来再来说大乘的“用大”,“用大”是讲如来藏有作用。既然有相大可以让证悟者去检验祂、领受祂、验证祂,那祂就一定是有作用存在,那相大跟用大统统是在三界有为法当中,所以如来藏祂有真实的作用存在,而祂的真实作用就是能够出生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因为自心真如祂有种种的用大,因此我们才能够借由这个用大来修行,才能够成就究竟佛地的真如。所以说,一切诸佛从本以来都乘坐著这个用大,也就是借著自心真如这个用大的功能性才能够修行,并且能够次第成就佛地的无边功德。当然一切菩萨同样的借著这个用大,来断除有漏、显发无漏,也才能够成就未来究竟的佛道。
  马鸣菩萨在论文中又说:【此中显示实义者,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大乘起信论》卷上)这是在论文的“解释分”中解释为什么要建立《大乘起信论》的正义道理。在解释分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作说明:第一个部分是“显示实义”(显示真实的正义),在这当中建立了“有法”以及“法”来显示如实的义理;第二个部分是在解释“建立道理正义的目的”,这是为了要对治错误偏斜的执著;第三个部分是在说明“修行佛道正确的法相”,这又称为“分别修行正道相”。
  我们先来看在解释分中的第一个部分“显示实义”,主要是在说明众生的真如心如来藏具有开显二门的正义,也就是“心真如门”以及“心生灭门”,这二门可以摄尽一切的真实法。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首先就很详细地开示“心真如门”所显示出佛法“非断”的真实义,显示法界的实相不是断灭法,而是恒常不断的,绝对不是在否定了如来藏以后而有所谓的缘起性空、性空唯名,因为那是要在如来藏常住不灭的基础上,才能来讲万法缘起性空的真实义理。其次,在“心生灭门”真实义理的说明中,平实导师也阐明了佛法中所说的“非常”所应具有的真实义理。也就是说,假使纯然是“常”的话,那就不可能起用,起用的功德是要透过“心真如门”的常性才能够正确起用,才会有蕴处界万法的生起。因此“心真如门”是在体大的部分上来说心真如本体的自身;而“心生灭门”则是从心真如本体所显示、所产生出来的七转识与色因——这些相大以及用大上来显示心真如。所以“常”并不能说是“完全常而不变的无作用法”,而是说这个第八识真如体祂才能够出生生灭性的色身与七转识,这就是心真如所具有的“心生灭门”,同时又能够显示出在第八识心体常住当中,有祂变异非常的这个功能的部分;但是在变异的非常当中,心真如体却是从来不曾间断、也从来不曾变易祂的体性,因此而圆满成就“非常与非断”的真实义。
  那 马鸣菩萨为什么又说由此二门能够各摄一切的真实法呢?因为这二门是从心真如门体大的部分来说,既然心体的随眠当中含藏著诸法的种子,因此才说可以摄尽一切法;而在心生灭门当中,同样的可以显示种种的相用,也能够显示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所以说二门各能显示一切法,也能含摄一切法。这是因为心真如与心生灭这二门是辗转不相离的,然而所讲的心真如与心生灭二门的辗转不相离,却又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单纯的不相离。平实导师在这里特别开示,并不是心真如可以直接产生见分七转识全部,而是说七转识里面的意根可以直接由心真如而生,但是其余的六识却是要间接或辗转而从心真如当中出生。也就是要由心真如所生的这个五色根以及意根,透过根尘触三法为缘之后才能够生起意识;然后再以意识作为俱有依,才能够出生五转识。所以心生灭门的法相是直接的、是间接的,也是辗转而来的,同时在出生了以后也是辗转不相离的,这样的说法才是正说“辗转而生一切诸法”。
  我们从上述的论文内涵来看,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一心开二门的“一心”,指的就是众生的真实心——自心真如、如来藏、第八识心体。如同 马鸣菩萨所说:【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说名真如。】(《大乘起信论》卷上)因为如来藏祂有这种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的真如法相,所以一切有情各自的真如心如来藏都是相同无差别的,也是与十方诸佛无垢识的真如相平等平等无有差别,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就知道,当从异生凡夫地开始修学菩萨道,进而能够开悟般若乃至入地,直到等觉、妙觉与最后成佛的过程中,如来藏心真如的“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的真如相,永远都不会改变。
  同样的,佛在《楞伽经》当中也开示说:【凡愚颠倒无所知觉,除一真如涅槃妙心之外,余皆虚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3)可是因为凡夫、愚人都是颠倒无所知觉,不能认知到实相法界中就只有如来藏真如心这一个涅槃心才是真实法,除此之外,法界之中再也没有任何另外一个心或者另外一个法,可以具有和真如心如来藏同样的真实体性。所以说,具足“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异,不可破坏”的心体,这个心体就是真如心如来藏。
  其实,古往今来错会、错解“一心二门”真实义理的人所在多有,就像近代曾经提出“新唯识论”的思想家熊十力,他就是偏执于研究和思辨,并且借用佛法名相——以佛解《易》,譬如他用海水与沤波来解说《大易》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内涵;他又汲取了《大乘起信论》当中的一心二门的文字表相,来作为他的逻辑结构和思惟方式;并且以他自以为是所认知的“体用不二”来建立宗义,架构了他对于本体论的哲学体系论述,但是终究不能免于不能证解空性实义,而堕于空、有两边逻辑思辨的错误看待,他又强执道德实践与功能概念来建立他所谓的“摄体归用”与“摄用归体”的论述。
  因此再当熊十力他回归儒家六经之学以后,就更加错误地认为佛法大义都可以通过儒家六经来加以说明。此外,他又认为“本体本心”不是一个事实概念,而是一个价值概念。所以他的思想论述就完全是陷落在现代学术界所张扬的“实践哲学”的框架之中,这都是因为他不能够正知真实本体存有的正义,以及他又建立种种错误的见解,而来澈底地否认佛法中有一真实可证的“寂灭实体涅槃界”,因而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产生了命题上面重大的错误。也就因此,他才不如理的强加建构了所谓的内圣与外王、玄学与科学,以及心物不二、动静不二和天人不二等等的这种二分或者两边的错误之见;同时他还主张将个体主体与本体之间建立为对称、相等与相互含摄的不正知见。然而像这样偏离佛法根本因与所知依根源的这个论述,那熊十力他却错误地认为这就是“一心开二门”体用不二的正确理解。那么总其所言,熊十力的思想论述终究是不能脱离儒家思想和老子学说当中的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和哲学的范畴,当然他的所说绝对不是佛法正义。
  综合上面所陈述的事实记载,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不能够以实证佛法为首要标的来修学,却单单的想要从研究、考据以及逻辑思辨的层面,去探得佛法真实义理,那就有如缘木求鱼、背离正道永不可得。毕竟事实必定是要以实证真实法才能够证明、才能够解答;至于思想的自觉和义理的陈述,就只能够作为旁证,而不能够把它等同于就是事实的证明。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都能够体会到 平实导师出于慈悲心,如实地开解 马鸣菩萨所说“一心二门”的真实义理,是为了方便学人能够实证真如心如来藏,却不是如同琅琊阁诸君们在网络PO文的偏执之见,用他们所谓的看待来执言取义、淆混嚼舌。他们这样子不仅仅是彰显自己的种种性障和处处的败阙,更因为执言害义、诬蔑实义菩萨,进而扰乱正法的弘传,这其中的过失真的是很大。
  再来检视看琅琊阁诸君们又错会了有关于“本觉”的真实意涵。确实地来说,因为自心真如真实如如,祂有本来就有的“觉照性”,有离一切妄念相的“不分别性”,而这种“觉照性”并不是见闻觉知心对六尘上面的觉照性,但祂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见闻觉知,只是祂的见闻觉知不是在六尘当中的见闻觉知,而是离六尘相的“觉”,这个“觉”不是经过修行之后才有的,而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在开悟以前,祂就已经有了,当悟了以后,祂还是有,乃至将来成佛的时候,祂也还是有;所以说,这个“本觉”不是修来的,当然也永远不会坏灭。那又为什么叫本觉呢?是因为祂是本来就有的。譬如经中有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这是从理上来说这个自心真如如来藏祂的从来不生不灭的体性,而来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涅槃。就算是在七转识随六尘流转的当下,自心真如还是涅槃性,永远都是不生不灭的,而且本来就是这样,一直都是住于这种清净的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所以称为本觉。
  马鸣菩萨在论文中建立这个“本觉”,是为了避免众生执著偏斜的知见。一者,众生会错认为万法灭掉之后就是断灭空;二者,众生会错将空无说成是觉悟般若的境界相。所以 马鸣菩萨就建立了这个“本觉”,要让大家知道心真如并不是空无,心真如也不是断灭相的境界,更不是完全无功能的像石头一样的无觉无知。因此论文中就说:【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大乘起信论》卷上)这是说“本觉”是相待于“始觉”而来建立本觉的;“始觉”就是指刚刚觉悟的时候,当进入觉悟境界的这个觉悟,所觉悟的正是本来就有的六尘外的觉照。
  这个觉悟并不是悟了以后才有的,祂是本来就有的,是证悟以前这个真如心早就已经有的,早就已经在运作的;而证悟者只是去证实祂,然后证悟者就有了“了知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出生。所以禅宗祖师就说:“还是旧时人,不是旧行履。”那是因为在证悟了之后的智慧已经不同于以前了;并且在转依如来藏真如心之后,心性也改变了,所以悟后所作的种种一切事,就会跟以前大大的有所不同。因为证悟者是用觉知心去实证,并且认知到:心真如果然是有“本觉”。那是意识心所觉悟到的,这叫作“始觉”,这是归属于第六识所有的;至于“本觉”则是第八识所有的,是第八识本来就有的觉照功德;因为第六识证悟了第八识的本觉,所以才会从这个始觉来建立第八识本有的“本觉”。
  除此之外,在论文中所说“依本觉有不觉”,它的意涵就是依本觉的不能证知而说有人“不觉”,而觉悟的人就说是始觉;那始觉与不觉,都是依如来藏的本觉的是否已经亲证,才来建立始觉与不觉。又依据能够觉悟这个“本觉的根本”,而对于祂的源柢、祂的一切法种都能够全部觉悟而完全了知,没有一法遗漏掉、究竟了知了,这个时候就称为“究竟觉”,究竟觉也就是佛地的境界。因此在《大乘起信论》中 马鸣菩萨建立的这个“本觉”,绝对不是像琅琊阁诸君们所说的是“被客尘烦恼所覆的如来法身、如来藏或是真如心”。琅琊阁诸君们的那种说法,完全是错谬的不正知见。
  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