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村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制作的三乘菩提系列电视弘法节目,这个单元是探讨“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题目子题是“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这是第五集的节目。
纲要进入到3.2小项,论述“菩萨种姓修学者如何修忍辱这个‘次法’才能够成就忍辱波罗蜜多”。上一集我们谈到怎么样修忍辱波罗蜜多,说菩萨种姓者要转依所证悟的真实本心如来藏来行忍辱,才能够真正具足忍辱波罗蜜多。修学忍辱这一件事情,是这一界有情都应当要修学的,因为这个世间名为堪忍的娑婆世界;意思在说明有情受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就会有种种烦恼苦的逼迫,如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这些八苦、三苦逼迫。这就是世俗人所说人生事不如意会有十之八九,如果不能够修忍辱,有情会难以在这一界跟人家同事,感受到处处受遮难,最后让自己身心受到种种的创伤。世俗人也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会乱大谋,不要与人诤论,要修忍辱;但如果所修的忍辱,如世俗人所说所作,这是强压心中的怨怼,有些人事后反而身心会受到更大的创伤,也就是心中更忿忿不平,最后甚至成为愤世嫉俗的反社会人格者。
世尊教导我们所修的忍辱,当然不是如一神教或其他表相法师所教导要一味地退让安忍,而是应当从事相上跟三乘菩提法理上来看待、来修忍辱。“事相”上来说,是当下我们还是要考量进退之间与自他的利弊得失,让自他身心的伤害降到最少的程度,来作为抉择进退的尺度;而依“法理”上说,是指在自己的心境思惟上,要依三乘菩提法理来修忍辱。也就是在对境的当下,要依止所修的“止”,也就是所修禅定功德,能在起心动念当下去入“观”,也就是观行自己当时烦恼瞋心的现前。而所说法理上的观行,如果从解脱道来看,就是要去思惟、观行这样的烦恼(瞋心这些法)是依何种因缘和合而生住异灭;也现观这个烦恼诸法终归坏灭,知道烦恼苦终归坏灭的关系,心里不再有罣碍,心渐渐转清净,也就是能够“止”于一境而生起解脱的智慧。进一步还要依大乘佛菩提法理来作观行,大乘菩萨种姓者可以依所证真实我的功德,去现观这个烦恼境界现前的当下,现观这真实自我依然清净无染并不会跟这个烦恼相应,现观为烦恼所逼迫而生起苦的是虚妄自我不应当去依止。
大乘菩萨修学者发愿世世要受生人间,来度化众生,跟众生同事利行;也要在历缘对境的时候,时时去作观行,才能够让七转识众生我渐渐地转清净。大乘菩萨由于具有证悟功德的关系,能够在人间历缘对境去观行转依,来修正身口意渐清净;也在每次逆境现前的时候,能思惟观照修忍辱行,依止《金刚经》中 世尊的教导:“现观当前所修忍辱行,即是非忍辱行,方名真正忍辱行。”能依止内门来修六度忍辱行,才能够成就忍辱波罗蜜多,成为可以实证三乘菩提法的次法,来帮助菩萨们过度到生死的彼岸。
菩萨们如何修忍辱,法理上如上面所论述,但是是否从此就没有遮难,一切解脱自在呢?当然还不是!因为大乘佛菩提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才能够圆满,所以菩萨世世受生人间,虽然具有实证智慧,但是外相之所现如同凡夫,还是有家亲眷属这些世间诸苦的逼迫,也就是还有种种因为往世业缘所须偿还的业债要去面对。我们偶尔也会看到有一些同修为了修菩萨法,会受到眷属种种遮难;甚至有要出门学法,屡次被他的眷属挡在门口,有出不了家门的情形;这些种种逆境,都是人间菩萨修学者所需要修的忍辱行。
而这也是禅门所说:“法理”上我们可以有顿悟的因缘,但是“事相”上,你还是要渐次地修学的道理。不可以因为看到有一些菩萨种姓者忍辱一时没有修好,见到他们有瞋心(瞋习)现前的情形,就质疑菩萨种姓者所修忍辱不具波罗蜜。正确的观待应当讲说:菩萨修忍辱波罗蜜,他之所修还没有圆满,还没有具足波罗蜜多。毕竟修行还是要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清净,并不是要去经常去观察要求别人身口意是否清净;而修忍辱也是自己修忍辱,不是要去看待他人、要求别人修忍辱。所以,如果有菩萨修忍辱没有修好,当现前见到的时候,应当自加反省、反观检视自己是否有犯同样的过失,引以为鉴就可以,不要再造诸口业引生烦恼才是。
纲要3.3小项,为大家论述“菩萨种姓者怎么样来修持戒这个‘次法’才能够成就戒波罗蜜多”。弥勒菩萨有这一段论文开示说:【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本性成就软品不善身语意业,不极暴恶,于诸有情不极损恼。虽作恶业,速疾能悔,常行耻愧,不生欢喜。不以刀杖手块等事恼害有情,于诸众生性常慈爱。……于他种种鬪讼诤竞,或余所有互相恼害,能令自他无义无益受诸苦恼,如是一切非法事中不与同事。】(《瑜伽师地论》卷35)论文在说明:菩萨之本性于不善的身口意业是不坚固的,心性是慈善,更不会损恼有情。有时虽然也造一些小恶业,但很快就懂得忏悔改过,心里会生起惭愧羞悔之心。菩萨种姓者持戒应当是依道共戒为戒,但如果转依还没有圆满成就之前,偶然还是会造一些小恶业,所以对于取相戒法有违犯,还是要忏悔改过。菩萨种姓者不会去参与人我之间的争斗,更不会跟别人打官司,一切对自己、他人没有利益的事,这些不如法的事都不会参与。
真正大乘菩萨种姓者,不会跟别人兴起法律的诤讼,也只有外道或者是附佛外道这些密宗喇嘛教们才会无端兴讼。目前就有密宗喇嘛教,对于正觉教团多年著书立说来破斥密宗所修的邪淫双身法,他们不能够修戒波罗蜜多而与正觉教团作起了法律的诤讼。也就是喇嘛们不在法理上跟教团作论辩,却只想借打官司作手段来误导大众;也就是不能依 弥勒菩萨的教导来修戒波罗蜜多,也就是如论文所说不要兴起种种鬪讼诤竞。由此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修这个双身法,当然不是属于佛教,喇嘛们之所行并不是菩萨种姓修学者之所当行。
3.4小项,为大家论述“菩萨种姓修学者怎么样来修精进这个‘次法’才能够成就精进波罗蜜多”。由下面这段论文开示说:【云何菩萨精进波罗蜜多种姓相?……于诸广大第一义中心无怯弱,不自轻蔑,发勇猛心:“我今有力能证于彼。”或入大众,或与他人共相击论,或余种种难行事业,皆无畏惮。能引义利大事务中尚无深倦,何况小事?如是等类,当知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多种姓相。】(《瑜伽师地论》卷35)论文意旨在说明:一个菩萨种姓修学者,对于甚深广大如来藏第一义法,心不生怯弱想,更不会轻蔑这个第一义法;能够发起勇猛心来精进修学,而且有福德、智慧力去实证这第一义法。因为具有实证般若慧的关系,在大众当中能够跟他人、乃至跟外道作法义上的论辩,于种种难行的菩萨事业,心中都是勇猛而无所畏惧。
正觉教团菩萨摩诃萨们都是具有实证第一义的胜妙智慧,对于当代佛门内、乃至附佛外道如密宗喇嘛教这些种种邪见,能作法义论辩,心中无所畏怯。自 平实导师宣演第一义第八识如来藏法以来,广破密宗喇嘛教六识论的邪见,而六识论者到现在无力出世论证,都只能三缄其口默不回应;这在在显示大乘菩萨第一义谛法的殊胜,以及大乘菩萨种姓者所具足的威德跟智慧,是具有精进波罗蜜多,能渡菩萨们过生死海,于生死得一分乃至多分解脱自在的关系。
3.5小项,为大家论述“菩萨种姓者要如何修静虑这个‘次法’才能够成就静虑波罗蜜多”。所谓的静虑,不只是在说共外道所修的四禅八定,静虑也在说依禅定而制心一处,让心得寂静而能够起念思惟观行,于某一法发起智慧,心生决定性不退失。于甚深第一义法能修静虑,深入思惟当中法义,心生决定不退失,才是菩萨种姓修学者所成就的静虑波罗蜜多。我们来看 弥勒菩萨论文当中就有这段开示说:【云何菩萨静虑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性于法义能审思惟,无多散乱。若见若闻阿练若处、山岩林薮、边际卧具,人不狎习,离恶众生,随顺宴默,便生是念:“是处安乐,出离远离。”常于出离及远离所,深生爱慕。】(《瑜伽师地论》卷35)
菩萨种姓者因为多劫熏习静虑的关系,于诸法之法义都能深入审查思惟,而于这些法发起决定性,不会退失所证之法;也因为多劫熏习静虑,心中常常是安详寂静,不会散乱想。上段论文也开示说,一个菩萨种姓者心中是爱乐出离,会寻觅人烟稀少寂静之处来思惟观行法义。虽然大乘菩萨们都是入世来修菩萨行,须要跟众生同事利行,不舍众生;但菩萨们心中是经常趣向寂静,也就是虽然处于人群丛闹处,外相具足现身口意行,但心中是依止所证涅槃寂静、无语言文字的自心如来而心无散乱想。菩萨修学者于甚深第一义法,有时仍然需要安住寂静处,以修静虑来深入思惟法义。譬如正觉教团的法主 平实导师,因为往世久习静虑的关系,从小就乐于出离、喜欢安处寂静来思惟诸法。
菩萨种姓者虽然修的是“世出世间法”,也就是所修的出世间法,是在世间诸法当中来成就这些出世间法,所以不会如同二乘解脱道修学者只是专修出离,想要远离世间有情而修。但有时候菩萨们还是需要修静虑,如论文所开示,于一些甚深法,还是应当依止寂静处去深入思惟诸法。菩萨有时候应当修出离、远离的另外一种情形是:如果经常与众生同事而在这个五欲诸法当中,对这个五欲诸法渐渐生起了爱乐之心,那么就需要有一段时间,来寻觅远离所作为安住来修静虑,让心能够再一次地出离、不去乐受五蕴世间诸法。
所以,要成就静虑波罗蜜多,虽然在世间诸法现行的当下才能成就,但如果心已经散乱了,甚至被往世业缘所牵绊,没有办法心安住寂静时候,还是应当修静虑,让心重新安住下来来修出离、远离;才不会现见到有一些菩萨们,要修菩萨道来度众生,最后却被众生所度,甚至退失了菩萨道业了!
菩萨种姓者要经多劫熏习菩萨道,才能够成就波罗蜜多,所以要修静虑,才能够于所证法发起决定性,心生决定不退失,这当中就须要有好的“定”作支持,才能于所证法生忍,不会退转。这也是 平实导师常教导弟子们要勤修禅定这个次法,至少要达到有好的“未到地定”作支持,才有因缘实证第一义法,乃至实证此法之后于所证法“生忍”不会退失。
3.6纲要,要为大家论述“菩萨种姓修学者要怎么样来修般若慧这个‘次法’才能够成就慧波罗蜜多”。菩萨种姓者实证般若之前,要修般若正知见等次法,也就是要经善知识来教导建立正确的般若知见;乃至参究实证般若之前,也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方法,都是要依止善知识来熏习。大乘菩萨都是因为因地实证般若波罗蜜多的关系,才能够经多劫修学之后,才能够圆满般若波罗蜜多,成就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心经》最后就有开示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种姓修学者修学慧波罗蜜多所具有的法相,弥勒菩萨在论文有这一段开示说:【云何菩萨慧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成俱生慧,能入一切明处境界;性不顽钝,性不微昧,性不愚痴;遍于彼彼离放逸处,有力思择。如是等类,当知名为菩萨慧波罗蜜多种姓相。】(《瑜伽师地论》卷35)菩萨成就慧波罗蜜多,都是经过多劫的闻熏,已经成就了俱生慧,也就是藏识田中已经具有这样的般若慧种子;每一世再受生遇缘的时候,还会再发起般若慧,也就是乃至发起般若慧以外,有些菩萨还会具有往世已经闻熏过的菩萨五明的智慧。
所以,菩萨种姓修学者世世依止内门,继续修学六度波罗蜜,才能够在多劫熏习之后具足圆满波罗蜜多,也就是可以度有情到究竟生死解脱的彼岸。而声闻种姓者,他们一心只想求自己生死得解脱,所以不想去度众生,也不想去修六度这些次法,虽然名义上说他们解脱生死,实际上是还没有实证佛法,是不具有波罗蜜多、不能度生死的彼岸。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这个主题,就为大家说到这里。这个主题前后总共五集的节目,已经为大家宣讲圆满。
最后要祝愿所有的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道业增上、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第125集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五)0
2022-09-1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