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
苍天有眼(连载49)----郭正益老师
2020-07-09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的解析——外道密教与现今喇嘛教的依持典籍与佛教之实际正理的背离
  密续的“金刚缚印”
  针对这经文所说的结印来作调查,在中华电子佛典搜寻“金刚缚印”,结果经部共有三十七处提及:“本缘部”二次、“般若部”一次,以及“密教部”三十四次。“本缘部”即此《大 乘本生心地观经》;“般若部”的是唐朝密教人士法贤译的《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本是密续,被误编入“般若部”;而“密教部”全数皆为密续。
  密续中的“金刚缚印”是以“捆缚”之想,作为“即身成佛”的前方便;《金刚顶经》是以“金刚缚三昧耶”来作 为“密教世尊”出生某位“密教金刚菩萨”之前所入的“三 昧耶”,那又为何此密教“金刚缚印”出现在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呢?不免令人心生疑窦。
  而这密教行者更发起虚妄想,他胸腔这轮明月可照射周 遭几十里清净圆满,更想自己内外一切明亮,如是生起对外五 尘、内五尘的觉受,落在识阴、色阴的空间、光亮等境界法中。 密教人安住在内外光明洁净之想,以为不再生起妄想即是佛法真谛,将静坐冥想当作是“成佛之法”,对真心正理毫无所悉,将意识境界当作是修行的全部,如是背离圣教,自然对佛典所 说的“三大阿僧祇劫”精勤修学无法信受,转而仰赖冥想“成就佛道”。因此,要如是行者安住于佛法六度波罗蜜修学,是 非常困难。
  密教行者在“想像”与“冥想”中前进,以为只要结印, 专心诵念“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自身便不退转,迅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如是不解佛道次第,不懂何谓如来藏妙谛和唯识正理,对于六度波罗蜜以及相互关系,皆无所 悉;而自住于端身正念的静坐冥想中,以为身心不动摇、保 持无有妄想就是修行。在不知佛法正理正行的当下,将念头 栓系在这“月轮”相貌与境界中,自称那就是“菩萨观菩提 心成佛三昧”,认定想像中的“月轮”是“菩提心的相貌”, 以此冥想境界作为“成佛”的基础。
  因此检视下来,是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发菩提心 品〉疑似被密教的教义所渗透呢?这〈发菩提心品〉的“月轮观”的说法,是否与《金刚顶经》“密教最后身菩萨”的“自心菩提心”的“月轮观”相互呼应呢?若根据此品其他经文 处,则多有深妙大乘法义,因此尚须更多佐证。由此缘故,再针对《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男女二根结合印”和“成密 教佛”等与“密教法”相关之处来作说明。
  密续之“男女二根结合印”
  首先介绍何谓“男女二根结合印”,唐朝般若译的密续《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中〈金刚界大道场品 第 3〉详述了这“男女二根结合印”:
  复次,瑜伽行者入“毘卢遮那三昧”,端身正坐,勿令 动摇;舌拄上齶,系心鼻端,自想顶有五宝天冠,天冠 之中有“五化佛”结跏趺坐。作此观已,即结“坚牢金 刚拳印”:先以左右大拇指,各入左右手掌内,又以左 右余四指,坚握指作拳,即是坚牢金刚拳印,次竖立左 头指,其左拳背安当心上,其掌面转向左边,即以右拳 小指,握著左拳头指一节,又以右拳头指之头,拄著右 拳拇指一节,亦安心前,是名“菩提引导第一智印”, 亦名“能灭无明黑暗印”,缘此印加持,诸佛与行者授 无上菩提最胜决定之记,即是“毘卢遮那如来大妙智 印”。瑜伽行者结此印已,运心作想:一切众生同结此印, 十方世界无三恶道八难苦果,悉皆受用第一义乐。 1
  这手印先将左右两只手(左右)大拇指含在各自手掌中(大拇指各入左右手掌内),再将左右手的其他四根手指头(左右余四指) 紧握(坚握)这大拇指(指)而作出拳头姿势(作拳,坚牢金刚拳印), 再来直直地竖立(竖立)左手的食指(左头指),再将左手拳头(左 拳)的手掌那面(掌面)转向到左边(转向左边),然后以右手拳 头(右拳)的小拇指(小指)握住左手拳食指的一指节(握著左拳 头指一节),再以右手拳食指的前端(右拳头指之头),去相顶住(拄著)右手拳头大拇指的前端一个指节(右拳拇指一节)。
  为何这是“男女二根结合印”呢?因为密教瑜伽行者所 修学的“身密”,即是结印;又结印中多有暗喻婬欲法:竖 立的左手食指即是男根,握住此食指的右手则代表女根,即 此为“男女二根结合印”。
  结印处的异译出现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 8〈成佛 品 第 12〉:
  云何名为“身秘密法”?于道场中端身正念,手结“引 导无上菩提最第一印”,安置胸臆“心月轮”中。善 男子!我当为汝说其印相,先以左右二大拇指,各入 左右手掌之内,各以左右头指中指及第四指,坚握拇 指作于手拳,即是“坚牢金刚拳印”;次不改拳,舒 右头指,直竖虚空,以其左拳著于心上,右拳小指坚 握左拳头指一节,次以右拳头指之头,即指左拳拇指 一节,亦著心前,是名“引导无上菩提第一智印”, 亦名“能灭无明黑暗大光明印”,以结此印加持力故, 十方诸佛摩行者顶,受大菩提胜决定记,是“大毘卢 遮那如来无量福聚大妙智印”。 2
  这手印本身的描述和前一部密续《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说法相同,可说是来自同一论述的异译,唯有数处原文有误:“舒右头指”应为“舒左头指”之误、“左拳拇指一节”应为“右拳拇指一节”之误。由此推断密教人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掺杂密续《诸佛境界摄真实经》的“男女二根结合 印”时,“左、右”处不小心笔误,抑或译者不慎有误所致。
  根据《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这手印名称是“菩提引导第 一智印”、“能灭无明黑暗印”、“毘卢遮那如来大妙智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则译为“引导无上菩提第一智印”、“能 灭无明黑暗大光明印”、“大毘卢遮那如来无量福聚大妙智 印”,比对之下,可看出这两者源头应为同一梵本。
  由此提及的印相描述以及手印名称,应可判定这真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成佛品〉遭到密教人士修改而加入了 密续手印的描述。
  密教作我是毘卢遮那佛想
  再根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同卷同品〈成佛品〉来 看密教“成佛”加行为何?当密教瑜伽行者手结这“男女二 根结合印”,便作“成佛”想,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接 续前面的“结印”:
  行者结此印已,即作此观:一切有情共结此印,持念 真言,十方世界无三恶道八难苦果,同受第一清净法 乐。我今首上有大宝冠,其天冠中“五佛如来”结跏 趺 坐,我 是“毘卢遮那如来 ”,圆满具足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如是观察,名“入毘卢遮那如来最胜三昧”。 3
  此处第一部分同于《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密教行者精勤修持“三密行门”;所谓“三密”:结手印为“身密”,念诵真言为“口密”,此处的“意密”是观想十方世界一切 有情都不再受苦,而受清净法乐。这一段的译文和《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之相关处可说是相同。
  后一段落又进行“意密”的观想,观想自己头上戴著密教“五方如来”大宝冠,再幻想成为“密教毘卢遮那佛身”,这是密教独特的作意观想行门。此观想跳过“金刚上师相应法”(本尊相应法),而直接以“密教如来”为观想的“本尊”。密教行者幻想“成佛”而自说“我是毘卢遮那如来”,以为自己变成“密教毘卢遮那佛”;不必修持本师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六度波罗蜜”菩萨行,便以为自己和“密教佛菩萨”一模一样,如同揽镜自照,自身与“镜子”所呈现的“影像”纤毫无差,如是成就“佛果”;此“意密”观想皆为谭崔密法。
  后段文字关于“五方佛”宝冠的描述,亦同于《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前文所引的“入毘卢遮那三昧”等文句。而《诸佛境界摄真实经》的描述是在结印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此段是在结印后,因此便多了“我是毘卢遮那如来”之想等等,以符合“成密教佛”的观想,所以《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便无这段文字,唯有“三昧”名称处相同。但由此可发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被密教人士掺杂密法的痕迹,因为前段已说“十方世界??同受第一清净法乐”,又何必在此又说“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反可看出《诸佛境界摄真实经》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被移花接木嫁接密法的母本。
  “五方如来”、“五方化佛”的描述就是冠于“诸佛如来上位”的“密教五方佛”,这是密教贬抑佛教佛果的创见。又密教行者想像成为“密教毘卢遮那如来”,以为“毘卢遮那如来”降临我身,自己和“密教毘卢遮那如来”合为一体,此即堕于印度婆罗门教的“梵我合一”的妄见。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同一位译者,即八世纪后期的罽宾人般若。他所译的《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和《金刚顶经》极为类似,可说是同一密教灌顶部的架构。《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含摄了“月轮观”、“菩提心观”、“金刚萨埵观”、“毘卢遮那佛观”等观行,皆已配合三密行门建立;而“密教十六菩萨”、“密教三十七尊”也依次建立,其他如密教之建立坛场以及灌顶仪轨,密教上师如何嘱咐弟子不得违背,否则入地狱,以及用布来遮住弟子眼睛,以免见到金刚上师之行密法等细节,皆与《金刚顶经》相同。因此,般若熏习的密续并不少,他也曾受密教灌顶上师教导而进入密教坛场实践密教瑜伽 4。因此,他很清楚密法底细,同时他所处的八世纪年代,印度密法也已走入成熟期。
  从上分析,无论从“结印”的内容,或是“成密教佛”的想像,都证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成佛品〉上述文字 段落与密续《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说法吻合,由此可确认《大 乘本生心地观经》这部真实佛经,被密教有心人掺杂了密法,也可佐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月轮观”教法和密续的“月轮观”是一脉相承,皆是被密教人士增添植入之法。
  “月轮”结合“种子字”的探讨
  根据密续的说法,密教人并不明白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六 年苦行是示现的,也不清楚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已过不可 数大劫,此次于娑婆世界成佛也是示现。密教人不但不知道, 而且还刻意将印度教的“种子字”结合“月轮观”,来作不 如理作意之想。
  密续《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 9 说了许多不如理处: 佛言:“秘密主!我于无量无数劫中,修习如是波罗蜜多, 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毘卢遮 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遍满虚空,诸佛同声 而告我言:‘善男子!云何而求成等正觉?’ 我白佛言:‘我是凡夫,未知求处,唯愿慈悲,为我解 说。’是时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听!谛听! 当为汝说。汝今宜应当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 字观;作是观已,于夜后分,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十方世界如恒河沙三世诸佛,不于月轮作唵字观,得成佛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唵字,即是一切法门,亦是八万四千法门宝炬关钥;唵字,即是毘卢遮那佛之真身;唵字,即是一切陀罗尼母,从此能生一切如来,从如来生一切菩萨,从菩萨生一切众生乃至少分所有善根。’‘善男子!此陀罗尼具如是等不可思议威德功用,穷劫 演说劫数可尽,此陀罗尼功用威德不可穷尽。’”5
  这样的密续无视于最后身菩萨的无师智,无须诸佛如来加持而可自参自悟,却编纂这样的伪作,并且将印度《奥义 书》祭师呼唤鬼神的“唵”来作为佛法,结合前述的“月轮 观”,完全罔顾佛经所说的“音声求道,是人行邪道”的教 示,伴随著诽谤十方三世诸佛“不学印度教,就无法成佛” 的恶说,筑起谭崔密教的“成佛大梦”。
  真实佛经《方广大庄严经》卷 7: 复作是念:“我今出于五浊恶世,见彼下劣众生诸外 道等,著我见者修诸苦行,无明所覆,虚妄推求,自 苦身心,用求解脱,所谓或有执器巡乞行而食之,或 有唯一掬食以济一日……或作唵声、婆娑声、苏陀声、 娑婆诃声,受持咒术,讽诵韦陀,以求解脱……或有归 依地水火风空,山川河池溪壑大海……是诸外道怖生死 故,勤求出离修习苦行都无利益,非归依处而作归依,非吉祥事生吉祥想。”6
  佛陀说这些追求“唵声”以及受持“咒术”的人,即使精进,也是苦行而毫无利益可说,因为是于非可归依之处来作归依,走错了道路,让自己更加痛苦,染上更多无明。如是外道当知幡然悔悟,不要继续于音声、种子字里过自己无数大劫的无明梦。
  第六节  《华严经》婆须蜜多大菩萨清净教化与密教婬欲入道的比对探讨
  贪瞋痴三毒中的贪欲,因为藏传密教对于婬欲法是处于极 贪之中而备受瞩目,有人认为修行上在特别大贪、大瞋、大痴 之后,到了最后可以反转,这就是密教人以为的“翻转法则” The Law of Inversion,诳称可藉此远离贪瞋痴。然而努力贪瞋 痴,就是世间轮回、生死大海头出头没,哪有了结?当在贪爱 女色时,身心受用,即使想欺骗自己说我没有在贪,也都是徒 劳无功。例如有一位处理吸毒的专家以身试法吸毒,她觉得只 要意志坚定,毒品可立刻舍弃,结果最后她依然不敌毒品而染 上毒瘾,无法自拔;密教之沾染婬欲,亦复如是。
  经文之婆须蜜多大菩萨不可思议的三昧教化之文字表相探讨
  在此讨论展现宛若婬欲行的《华严经》的大菩萨——婆须蜜多菩萨,《华严经》共有三卷(卷 50、67、68)皆提到这位菩萨。《华严经》展示大菩萨之示现不可思议而宛若“贪瞋痴”诸行, 婆须蜜多菩萨是法界代表来示现教化“贪欲特重”众生的菩萨行。
  我们来看这经典的第一个译本,由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50:
  答言:“善男子!我已成就离欲实际清净法门,若天 见我,我为天女;若人见我,我为人女;乃至非人见我, 我为非人女;形体姝妙,光明色像,殊胜无比。若有 众生,欲所缠者,来诣我所,为其说法,皆悉离欲, 得无著境界三昧;若有见我,得欢喜三昧;若有众生 与我语者,得无碍妙音三昧;若有众生执我手者,得 诣一切佛刹三昧;若有众生共我宿者,得解脱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目视我者,得寂静诸行三昧;若有众生见我 频申者,得坏散外道三昧;若有众生观察我者,得一 切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阿梨宜我者,得摄一切 众生三昧;若有众生阿众鞞我者,得诸功德密藏三昧; 如是等类一切众生来诣我者,皆得离欲实际法门。”7
  一切众生来到 婆须蜜多大菩萨面前,都觉得菩萨所示现的是与自己同类的女众,不管是天女、人女、畜生女,菩萨 皆可自动变现,如是不可思议,不会有谁感到突兀;这样的 功德力与密教援引的“婬欲”意思大异其趣。
  经文顺序次第是“若有众生,欲所缠者,来诣我所,为其说法,皆悉离欲,得无著境界三昧”;然后“见我、与我语、 执我手、共我宿、目视我、见我频申、观察我、阿梨宜我、阿 众鞞我”;总结时,“来诣我者,皆得离欲实际法门”。宛若 从“看见、说话(语)、牵手、睡觉过夜(宿)、眼睛看我、看 我举身舒展、观察我、抱持我(阿梨宜我)、亲吻我(阿众鞞我)”这样的解释来看,会可能是《华严经》中的大菩萨显现教化的真实义吗?在此继续来看这第二部译本,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 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68〈入法界品 第 39 之 9〉: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 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 欲,得菩萨欢喜三昧;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 菩萨无碍音声三昧;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 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欲,得 菩萨解脱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暂观于我,则离贪欲,得菩 萨寂静庄严三昧;若有众生见我频申,则离贪欲,得菩萨 摧伏外道三昧;若有众生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佛 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 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 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 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8
  这两译本,关于菩萨法施部分,实叉难陀所译的是“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 萨无著境界三昧”,再来是“暂见于我、暂与我语、暂执我手、 暂升我座、暂观于我、见我频申、见我目瞬、抱持于我、唼我 唇吻”,然后总结是“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
  第三部是三藏般若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15〈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男子!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而于我身生极 爱染,心如昏醉,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 萨无著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 萨欢喜三昧;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 碍妙音声藏三昧;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 萨随顺遍往一切佛刹三昧;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 欲,得菩萨离一切世间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暂观于我, 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若有众生见我频申, 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一切外道三昧;若有众生见我目 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住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抱 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 若有众生  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 德藏三昧;如是一切所有众生,来诣我所亲近于我,一 切皆得住离贪际,入于菩萨一切智地最胜解脱。9
  因此,后来二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所示现的则是 婆须蜜多菩萨继续在法座上,而仰慕的有情则来亲近,带著对大菩萨的 景仰,以及一分乃至多分男女婬欲的贪著,因此行文发展则是“不 离于菩萨法座,能降伏来者贪欲”,这和最早译出的版本稍有 不同,有了“共宿”与“升座”(法座,到菩萨所坐的法座)的重大 差异。再由前后文判断,前一阶段是“执手”,即是“牵手”, 而为了更看清楚 婆须蜜多大菩萨,所以站到菩萨的法座台阶,以 便接续后面的“观看菩萨”,这样说来,应当是“升座”。而 且,前后文皆在说“来到道场的有情”如何亲近 婆须蜜多菩萨, 以他的角度来观察大菩萨和与大菩萨的互动,若是于中加入“共 宿”,显然不合道理。
  佛驮跋陀罗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语意所著墨的“共 宿”容易被人往“”想的味道,或许他译的并非是世间以 为的“男女共宿”,如他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27:“离垢地中,不与破戒共宿。”10 这里的“共宿”就不能往男 女来思惟,这是说二地的菩萨不会和破戒者一起生活。
  如上所说,从菩萨教化世间的观点来审察,这经文表面 上的文 字都是后 来两次新译 的《大方广佛 华严经》 比较合 理。(待续)
  -------------------
  1《大正藏》册 18,页 275,下 2-16。
  2《大正藏》册 03,页 329,中 22- 下 6。
  3《大正藏》册 03,页 329,下 7-13。
  4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时,闻南天尚‘持明’藏,遂便往诣,谘 禀未闻。有灌顶师厥名‘法称’,授瑜伽教,入曼茶罗,三密护身、五部契印, 如是承奉,住经一年,诵满三千五百余颂。”《大正藏》册 55,页 756,上 4-7。 此中的“持明”即是念诵密教的“真言咒语”,“入曼荼罗”就是进入密教谭 崔坛场,“三密”就是“身口意密”,“五部”就是谭崔密教所夸耀的“佛部、 金刚部、莲华部、摩尼(宝)部、羯摩部”,依照密教所说,即是在坛场实修 男女之法,得密教瑜伽灌顶。
  5《大正藏》册 19,页 570,下 8-26。
  6《大正藏》册 3,页 580,下 22- 页 581,上 26。
  7《大正藏》册 9,页 717,上 23- 中 9。
  8《大正藏》册 10,页 365,下 19- 页 366,上 6。
  9《大正藏》册 10,页 731,中 22- 下 11。
  10《大正藏》册 09,页 575,中 7。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