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期
般若中观(连载30)----游正光老师
2020-07-09
接下来谈“无念心”,表示这个心实际理地没有念心所,所以不像意识心一样能够明记不忘,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00〈法涌菩萨品第 78〉开示:
  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告常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宣说般若波罗蜜多。”
  常啼白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法涌菩萨告常啼言:“善男子!一切法平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一切法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一切法不动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动。一切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念。一切法无畏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畏。一切法无惧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惧。一切法一味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一味。一切法无际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际。一切法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切法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太虚空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大海水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严好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严好。如太虚空无分别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分别。”1
  经中已明白开示“一切法无念”,是指一切法都是从真如出生,所以将一切法摄归真如来看时,由于真如本身无念,所以说一切法无念;既然一切法真如尚且不会分别诸法,更何况还能有明记一切诸法的念心所或是念相的存在?读到这里,不知读者有没有发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叙述了无念心不生不灭、无恐惧、法同一味(无分别、离见闻觉知),与哪一部经说法很相似?没错!与《心经》说法一样而没有差别,因为《心经》也叙述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所以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心经》所说的内涵完全一样,都是在叙述第八识真心的实际理地,以及祂的种种体性,二者的说法实际上没有差别,故说法同一味,没有第二味、第三味,乃至无量味存在;都是直指法界实相本体第八识真心恒常不灭,也是在叙述真心实际理地没有五阴十八界等一切法,以及真心具有不分别诸法、没有念心所等等,永远是常恒不变的中道体性。也正由于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皆摄归于不生不灭的法界实相,所以才能说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亦是不坏、不分别。
  此外,《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287〈赞清净品第 35〉也叙述了第八识真心本来无念:
  “世尊!何缘而说:‘我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是毕竟净?’”“善现!我无相、无得、无念、无知故,一切智智无相、无得、无念、无知,是毕竟净。”2
  经中开示:这个第八识心无相、无得、无念、无知故,菩萨证悟及转依此心,经三大无量数劫菩萨道五十二位阶自利利他的修行之后,可以圆满一切种智证得究竟清净的大菩提果。也就是说,这个无念心从本以来无念,不曾与六尘相应,所以没有像意识心会与法尘相应而能有明记不忘,乃至与我见、我执等烦恼相应等事,纵然经过修道去除了杂染烦恼,证得解脱了,都不是因位、果位皆清净的毕竟清净心;而第八识则在因位、果位完全不与我见、我执相应而起念,才是佛陀说的毕竟清净心,因此菩萨证悟此毕竟清净心发起无分别智,就名为始觉位 3 菩萨。由于意识心有念心所等各种心所法的功能差别,所以菩萨悟后起修就能透过“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方式,转依无念心渐次将七转识染污种子汰换清净,唯有使得无念心所含藏的杂染种子究竟清净而不再变异,才能获得佛地的一切种智清净。又这个无念心,是指从本以来就无念,不是压抑意识心,使意识心成为“无念”而称之为无念心。而且所谓将意识心压抑成“无念”,其实仍然有念,只是当事者不知道自己处在有念中,还以为心中不起语言文字时就是处在无念中;所以,意识心当然不是从本以来就无念的无念心。像这样的人,妄想将必定有念的意识心压抑成无念,就自认为是已经证悟的人,这正是马鸣菩萨所说不觉4的愚痴人。
  此外,《放光般若经》卷 17〈教化众生品第 74〉也叙述了第八识真心无念。经中开示: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无念是般若波罗蜜相?”佛言:“于诸法无所念,是为般若波罗蜜相。”“云何于诸法无所念?”佛言:“不念五阴、六情,是为般若波罗蜜念。不念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不净,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四禅、四等及四空定,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三尊、不念三福,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灭尽、不念安般守意,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无常相、苦相、非我相,不念四颠倒、十二因缘,不念吾我、寿命及知见相,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三脱门,不念三十七品法,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八惟无、九次第禅,不念四禅,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十慧,不念六波罗蜜,不念内外空及有无空,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十力,不念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不念大慈大悲,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萨云若,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断诸习绪,是般若波罗蜜念。”5
  经中开示:这个无念心不念蕴处界、四禅八定、神通、六度、十度、萨云若(一切种智)等一切法。这告诉大众:无念心不念一切法、不会一切法,菩萨依此建立正知见后,将来才能有因缘明心见性,乃至未来可以证得佛地一切种智。如果不知无念心不念一切法,故不同于七转识妄心而是第八识真心,就会妄想要将能明记不忘的意识心修成不分别、不执著,以此当作佛所说的无念心;如此妄执邪见的结果,就不可能有因缘明心见性,更何况能成就一切种智功德?
  是故于此可作个结论:真实有一个无念心存在,祂离见闻觉知、不坏、不分别、不念一切法。正因为无念心有不分别诸法、本性清净等无量功德才能随缘任运,所以众生的觉知心才能了知一切法,一切修行也才能功不唐捐,未来也才可以证得三乘菩提的一切智乃至佛地的一切种智。
  接下来谈“不念心”,其实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无念心——因为第八识真心恒不起念、恒离名言觉观、不忆念诸法,没有任何念相可说,故说为无念。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576〈那伽室利分第 8〉开示:
  龙吉祥言:“颇有能证菩提者不?”
  妙吉祥曰:“亦有能证。”
  龙吉祥言:“谁为证者?”
  妙吉祥曰:“若无名姓、施设、语言,彼为能证。”
  龙吉祥言:“彼既如是,云何能证?”
  妙吉祥曰:“彼心无生,不念菩提及菩提座,亦不愍念一切有情,以无表心、无见心等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龙吉祥言:“若尔,尊者以何心等当得菩提?”
  妙吉祥曰:“我无所趣,亦非能趣,都无所学,非我当来诣菩提树,坐金刚座证大菩提,转妙拔济生死。所以者何?诸法无动,不可破坏,不可摄受,毕竟空寂,我以如是非趣心等当得菩提。”6
  经中开示:这个无形无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不念心,从本以来无生,祂不念菩提以及菩提座,也不愍念一切有情,所以菩萨才能依无念心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因为这个不念心于诸法无所动,犹如金刚不可坏,也没有能摄、所摄,没有任何丛闹等事存在,祂毕竟空寂,所以妙吉祥菩萨才能藉由证得这个不与诸法相应的不念心,而在将来成就无上正等菩提。由上面的开示可知:这个不念诸法的不念心,就是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的第八识真心,因为有这个不念一切法的心,所以菩萨才能转妙,拔济众生出离生死轮回苦,证得解脱涅槃乐。
  此外,在《放光般若经》卷 16〈沤惒品第 70〉也有提到不念心之开示: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颇有所取?有所舍耶?”佛言:“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取,亦无所放。何以故?诸法亦无所持、亦无所放。”“世尊!般若波罗蜜不持何法、不舍何法?”佛言:“般若波罗蜜亦不取五阴,亦不舍五阴,及三十七品,乃至于道,亦不取亦不舍。”
  “世尊!云何不取五阴,亦不取道?”佛言:“不念五阴,亦不念道,是故无所取。”须菩提言:“世尊!是事云何,不念五阴,乃至于道亦复不念,云何当得增益功德?若不增益功德,云何得具足诸波罗蜜?若不具足诸波罗蜜,云何逮萨云若?”佛告须菩提:“以不念五阴,以不念萨云若故,便得增益功德,逮得萨云若。何以故?以不念五阴、以不念道,以是故便逮得道。”
  “世尊!何以故不念五阴、不念道?”佛言:“以念故,便著欲界、形界、无形界;以无所念故,便得无所著,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所近,亦无所著。”7
  经中开示:不念心对于诸法无所取著、无所放舍,因为不念五阴、三十七道品、三乘菩提,乃至一切种智等等。虽然不念一切法,可是不念心随著众生所需,出生了五阴、三十七道品、三乘菩提,乃至一切种智等等。如果众生执有念心(意识心)为真实,而不知、不认此不念心才是真实法,就必定会于蕴处界等虚妄法有所执著,而受种种苦、乐等事之系缚,使得众生在三界中不断轮回生死无有出期。菩萨了知不念心本来无所得,所以对于诸法不会如同世俗人一般执著,再加上其他必要条件的配合,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并且能于悟后转依于此无所得心,渐次进修乃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于此可作个结论:真实有一个不念心存在,祂本身不念一切法,于诸法都无所著。正因为依此不念心不分别诸法,于一切法都无所著的功德力,所以菩萨才可以渐次成就佛菩提道的修证。
  最后,针对这一节所说再作个总结:在二转诸经中,佛已明说第八识真心存在,例如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念心等等,皆是第八识真心的异名,祂是一切有情真实心,本性清净;祂实际理地是没有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之任何一法存在的极寂静境界。如果二乘人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了无余涅槃,就算是十方诸佛运起广大神通,也无法找到祂在哪里;为什么?这是由于无余涅槃正是第八识真心独住的无境界之境界,因为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包括七转识妄心的心行与心相),既然无余涅槃的本际无形无相又没有蕴处界等诸法的起灭,因此就算以十方诸佛的广大神通力,也无法知道祂在哪里。菩萨藉著这个真实心不分别诸法的清净体性,来行菩萨六度波罗蜜多、十度波罗蜜多,渐次将祂所含藏的染污种子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当菩萨的福德智慧都究竟圆满时,方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大菩提果。
  第四节 三转的佛菩提
  本章第一节已说明初转的声闻菩提隐说有真心:苦之本际、我、如、本识、真如、如来藏等不同名称存在。第二节说明初转的缘觉菩提也有开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根本识,也就是真心第八识(入胎识)的存在。第三节说明二转佛菩提之般若诸经,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念心等异名,来开显第八识真心的存在,以及祂的各种中道体性。于第四节中,将说明佛在三转不仅开示有真心存在,而且更为深入地演述了真心所含藏各种功能差别,故而将此第八识真心名为:心、阿陀那识、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等不同名称。
  首先引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 3中的开示来说明:
  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识),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识),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如契经说:“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8
  玄奘菩萨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第八识,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祂,或者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显现出的差别性,就有不同的名称,譬如:心、阿陀那识、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所谓心者,因为第八识乃诸法熏习的种子之所积集收藏的心体故。能执持种子及色身令不失坏,故称为阿陀那识。为众生所能了知的一切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故名为所知依。能普遍执持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等各类种子,所以又称祂为种子识。以上这几个名称通于一切位中。此外,在凡夫异生、二乘有学及八地以下之菩萨,第八识尚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体性,能受熏一切杂染品法的缘故,所以叫作阿赖耶识。又由于能引善、不善业异熟果报的缘故而称为异熟识,这个名称通如来地以外的一切有情,函盖凡夫异生、二乘有学无学乃至所有菩萨位;如来地已经究竟清净,不再有种子变异而熟的现象了,所以不名为异熟识。至于佛地已断尽二障究竟清净的第八识,因为不再有任何有漏法种可受熏变异的缘故,纯为最极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故称之为无垢识。
  从这里可以了知:三转所说种种第八识真心的异名,就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如来藏,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祂真实存在,不是假名安立而不存在的,只是针对不同根性的功德,以及不同修行阶位所断除的烦恼障、所知障之深浅广狭不同而施设种种不同名称,让学人可以检视及了知自己现在的修行在什么阶位?已断除什么烦恼?有什么果证?未来可以朝什么方向去闻、思、修、证等等。
  既然已经知道三转所说真心之种种异名,这一节将针对这些名相加以说明。首先谈的是“心”,祂是能够受熏以及积集各类法种的心体,如六十华严译本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10〈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第 16〉开示: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若能如是解,彼人见真佛。心亦非是身,身亦非是心,作一切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9
  说明如下:有情的第八识真心犹如世间善于工巧绘画的人,能画出种种有情各自的五阴世间,譬如祂能随众生业力而变现出相应的天、人、阿修罗、傍生、饿鬼或地狱等每一世不同的五阴世间,乃至众生共同依止生活的器世间,也是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所共同变现的,十方诸佛世界、三世一切诸法没有一法不是祂所造的。虽然,一切有情因地真心(阿赖耶识)与果地真如(无垢识),从一般学佛人看来是有染、有净、有种种的差别,可是那只是各个有情真心所含藏种子不同,若从第八识心体的自性来看,如来藏心的人无我、法无我真如法性从不改变,到佛地仍然不改变,都是清净没有差别的;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也同样具足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法性,因此说心、佛与众生三者没有差别。再进一步来说,佛陀开示一切五阴世间都是自心如来变现出来的,从来没有外于自心如来,都是自心如来藉种种缘而流注出相应的各类种子,因而在自心如来表面显现有诸法生住异灭的现象,可是自心如来对祂所生显的六尘从来不动其心。如果有情能够熏闻这样的正知见而心中不惊疑怖畏,并且能依于真善知识的教导,循序渐进地在佛菩提道上修学,则未来因缘成熟时必定可以触证而以慧眼亲见自心如来之所在,因而列入菩萨僧数中,从此就能够现观真心而渐次了达一一法的真实义。自心如来与其所造五阴身,本来非一非异,虽然五阴身不是自心如来,自心如来也不是五阴身,但是五阴身是自心如来所变现出来的,不能外于自心如来而有,摄属于自心如来的一部分,也是自心如来的局部体性,正因为这样的缘故,这个自心如来才能够藉种种缘而作种种佛事,本身随缘任运自在;然而这个本来就在的自心如来,唯有具足相应的定力、智慧以及福德的菩萨才能证得,并不是一般凡夫众生乃至声闻、缘觉所能亲证及了知。如果有人想要亲证此三世一切诸佛的本心,应该要如同上面所说,一一去思惟观修,未来才有可能亲证自心如来的不可思议境界,进而能于三大无量数劫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经中如来林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因此才会开示:“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这表示菩萨因地所亲证的自心如来,与未来果地觉悟的无垢识是同一个心,不是二个心;亦如佛在《楞严经》卷 4所开示: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10
  佛开示:如果因地所悟的心与未来果地觉悟的心不是同一个心,表示他悟错了,应该重新参究,再去寻觅从本以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自心如来;待亲证本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自心如来,而不是恒与六尘相应、生灭不已的意识心,才可以说是已经亲证自心如来而明自真心、见自本性。从这里可以证明:这个心是一切有情因地的自心如来,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没有任何一位有情能够外于自己的自心如来而存在。因此,如果有人否定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说意识心才是真心,或者否定自心如来而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是为佛所说的常见与断见外道。
  二者、八十华严译本之《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觉林菩萨所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11与佛果圜悟祖师的开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离心之外,无别识境”12其中的道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有情的生死流转以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的形成,都是由于众生心迷于事理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不了知三界一切法都是依于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才能现起而让众生有所领纳以及受用。三界及万法等一切法的存在,都是由自心如来藉种种缘流注出相应之种子而成就,不能外于自心如来而有三界或万法等任何一法存在。既然不能离于自心如来而有三界或万法等法存在,则众生在三界所熏习的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等诸法的种子,当然也不能外于自心如来,都是含藏在自心如来里,所以才会说第八识真心是收藏诸法熏习之种子的心体。
  由上面分析可知:这个心乃是被熏者,也就是能积集众生所熏习诸法种子的心体,因此不能外于此第八识心体而有诸法的熏习及种子的存在;这也就可以证明:第八识如来藏心就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如果有人主张能够外于自心如来而有三界或万法等法存在,或说外于自心如来而有种子存在,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虚妄说法。
  接著谈祂是能执持种子及令身根不坏的阿陀那识,如《深密解脱经》卷 1〈圣者广慧菩萨问品第 6〉佛陀开示云: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身。13
  翻译如下:广慧菩萨,这个识叫作阿陀那识。为什么?因为阿陀那识出生了有情五蕴身,执五蕴身与之相应而和合无间,因此不坏的有根身能摄取外境而不断地出生七转识去作种种分别。广慧菩萨,这个识也叫作阿梨耶识,为什么?因为这个第八识在五蕴身中安住,与五蕴身同时同处一体相应。广慧菩萨,这个识又叫作心,为什么?因为这个心乃众生能够熏习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根本因,而能令诸法得以增长,因此不能外于此心而有诸法的熏习及增长。广慧菩萨,依阿陀那识才能有眼识等六识出现,不能外于阿陀那识而有六识身的存在。
  从《深密解脱经》中的开示,可以归纳出四个重点:一者、阿赖耶识也叫作阿陀那识,祂变现色等诸法,是一切有情的五阴世间及共业有情所安住之器世间的根本。二者、阿赖耶识也叫作阿梨耶识,祂住持有情身中。三者、阿赖耶识、阿陀那识,亦名为心,是一切诸法熏习增长的根本。四者、阿陀那识能生眼等六识,是六识的根本。分别叙述如下:
  一者、阿赖耶识也叫作阿陀那识,祂能变现色等诸法,是一切有情各自的五阴世间及共业有情所安住之器世间的根本。也就是说,凡所有境界,包括自己的五阴世间、自己所见种种内外六尘相分、有情共同生活的山河大地器世间等一切法,都是阿陀那识变现出来的,如《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第 8〉开示: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如乳变异而成于酪乃至酪浆,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变似一切世间众色,如翳目者,以翳病故见似毛轮。14
  经中开示:因地的阿赖耶识(阿陀那识),与如来地的清净之藏其实是同一个心体,只是阿赖耶识含藏著有情无始劫以来所造业种等习气杂染,第八识真心就依这些因缘而配合运作,变似种种色相有情周遍于三界世间,而有情就在这样的世间生活——包括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众生所见闻觉知的六尘境界及器世间。然而,菩萨证得第八识真心的所在而生起了般若智慧,并转依第八识本来清净的无漏体性,渐次修行而到达二障究竟清净的佛地过程,此第八识就能逐渐显发出祂本有的一切无漏功德法;所以说,因地的阿赖耶识与果地的无垢识是体恒相续的同一个心体,这就譬如乳酪与酪浆其本质都是从乳转变而成的道理是一样的。然而,由于众生没有般若实相的智慧,不知道这些五蕴世间种种色相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相分,认为这些五蕴世间是真实有;犹如眼睛有翳病的人,眼疾造成毛轮的影像就以为真的见到毛轮,其实外境并没有毛轮,而是眼翳的人自己眼球有病变,所以看见了如同毛轮的影像出现。
  由此可以证明:凡是众生所见的一切境界,包括五阴世间、六尘境、器世间等,其实都不是外面的境界,都是自己的阿赖耶识藉种种缘所变现暂时而有的影像,而为自己七转识见分所摄取分别,众生却误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接触,不知自己其实一直活在阿赖耶识里,也不知受用种种境界其实都是自心在玩自心,便于诸境界生起贪瞋痴等种种烦恼,就在彼等境界中造作种种善恶业而轮回生死不得出离。菩萨则不然,能够闻熏信解佛菩萨的开示,知道自己活在阿赖耶识里,从来没有离开过阿赖耶识,因此菩萨就藉著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与见分,在历缘对境当中来修正自己的心行、改变自己的身行及口行,努力去利益众生累积福德等资粮,乃至未来可以明心开悟亲证真如本心。
  或许有人不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等都不离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不相信都是自己在玩自己,尤其是喇嘛教应成派假中观的出家人及在家人,由于信受六识论等邪见故,更不会相信经中开示;因此,笔者为利益广大学人得以对了义正法生起净信故,再举玄奘菩萨《成唯识论》卷 2之开示来说明:
  处谓处所,即器世间,是诸有情所依处故。执受有二:
  谓诸种子及有根身。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有根身者,谓诸色根及根依处。此二皆是识所执受,摄为自体同安危故。执受及处俱是所缘,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15
  翻译说明如下:所谓的处即是处所,也就是山河大地等器世间,是有情所依止而共同生活的处所。所谓的执受有二种:诸种子及所变现的有根身。诸种子是指《楞伽经》中所说五法当中的相、名、觉想(分别),以及分别以后所产生的习气;有根身是指五色根的扶尘根与胜义根。由于诸种子及五根身二者都是阿陀那识所执受,识体有摄持诸法种子的功能,并与之同时同处安危与共。执受与处所都是阿陀那识的所缘,这是因为阿陀那识(阿赖耶识)能藉著种种因与缘的势力,在内变现出种子之功能差别及有根身,在外则变现出山河大地等器世间,让众生在五阴世间及器世间里生活。阿陀那识就以自己所变现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作为所缘,使得阿陀那识的行相得以显现。(待续)
  -------------------
  1《大正藏》册 6,页 1071,中 1-20。
  2《大正藏》册 6,页 459,上 12-15。
  3《大乘起信论》卷上:“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大正藏》册 32,页 585,上 11-13。
  4《大乘起信论》卷上:“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大正藏》册 32,页 585,上 14-16。
  5《大正藏》册 8,页 119,中 8-26。
  6《大正藏》册 7,页 974,下 29-页 975,上 11。
  7《大正藏》册 8,页 110,上 8-25。
  8《大正藏》册 31,页 13,下 7-24。
  9《大正藏》册 9,页 465,下 26-页 466,上 6。
  10《大正藏》册 19,页 122,上 28-中 3。
  1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19〈夜摩宫中偈赞品第 20〉,《大正藏》册 10,页 102,上 29-中 1。
  12《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 4,《大正藏》册 47,页 730,下 12-13。
  13《大正藏》册 16,页 669,上 22-28。
  14《大正藏》册 16,页 741,中 9-13。
  15《大正藏》册31,页10,上13-20。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