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目 四禅
四禅的境界是息脉俱断,舍、念清净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有四禅的证量,那他不但必须要具足圆满修证三禅的禅定境界外,而且还要能够进一步转进,舍弃对三禅境界的贪爱,在四禅前的未到地定中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这才表示他已经能够舍弃三禅的极微细妄念了。
如《楞严经》卷9 云:
阿难!次复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的白话翻译如下:
阿难!接下来,三禅中的遍净天人由于苦乐等法都已经不逼迫身心了,这时如果把三禅天的苦因除尽了,了知三禅之乐也不是常住法,知道时间久了以后必然还是会有毁坏的状况出生;由于这样的分别而有了无常的认知,于是把三禅天中的所有苦心与乐心全都一时顿舍了,于三禅天中的粗重相便灭除了,清净天福的自性出生了,可以生在四禅天中,能够在很长时间里安住于四禅天中;乃至一个大劫过去而使世间毁坏时,那时火灾、水灾、风灾也都不能达到这里,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之为福生天。继续进修以后,使舍离苦乐的心到达圆融的地步,对于四禅舍苦舍乐的胜解道理已经了知而得清净,在所获得的清净福德全无遮障之中得到了胜妙的随顺,可以穷尽未来际,都不会被劫灾所坏,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福爱天。阿难!从这个福爱天之中上进时有二条岐出的岔路,使人无法证得菩提:如果于先前已证的福爱天定心之中发起无量的清净光明,福德圆满清明修证而安住于四禅天中,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广果天。如果于先前已证的福爱天定心之中既厌恶苦受也厌恶乐受,精细研究舍离苦乐之心而且相续不断,圆满穷究一切尽舍之道,以致色身与觉知心全都灭除,意识觉知心思虑如同死灰一般,凝固于这样的无知无觉境界中,经历五百大劫;这一类人既然是以生灭法的意识作为根本因,由此缘故不能发明不生灭的法性,初生到无想天中时经历最初半劫以后,心想方才灭除;又于即将舍弃无想天寿命时,再经历半劫方始出生了心想,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无想天。阿难!这四种殊胜流类的色界天有情,一切世间的所有苦乐境界都不能动摇他们,虽然并不是无为法中所说的真正不动地,然而住在有所得的觉知心中,对于觉知心的功能德用已经极为纯熟了,所以名为四禅。
因此,要证得第四禅“舍、念清净定”就必须先灭除三禅境界的粗重相。这是因为,在三禅境界中觉知心仍有极微细的妄念生灭,所以就需要有氧气和营养供应给大脑来维持运作,因此就必须有心脏跳动输送血液,也必须有呼吸摄取氧气,这就是三禅的“粗重相”。所以当三禅实证者懂得这个道理后,能够彻底舍弃了三禅中的身心喜乐,那他就不再有极微细的妄念了,成为“念清净”,而且舍心也成就了,所以“舍清净”,于是安住在四禅定中,就不必再有呼吸与心跳了。关于这些修证第四禅的详细内容和境界,请详见 平实导师《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
第五目 四禅天中的五不还天
在色界的四禅四天之上,还有五不还天。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开示说:【五不还天是具足四禅的声闻三果人及初地以上菩萨所到的境界。】其中最高的色究竟天,是具足四禅的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去的。
如《楞严经》卷9 云: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的白话翻译如下:
阿难!在这四禅天之中还有五不还天,对于此处以下的色界欲界中的九品粗糙习气已经一时全部灭尽了,苦受与乐受两边都已经销亡,对于此天以下境界再也不会有安居的时候了,以此缘故于舍离苦心乐心的四禅天众同分之中安立自己的居处。阿难!苦心与乐心两种都灭除了,苦心与乐心互相交斗的情况已经灭除了,如是一类的天人们名为无烦天。舍心如同飞箭一样自头至尾独自飞行,苦乐二心相研相交的事情已经无处可以发生了,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无热天。远离定障与慧障故,十方世界妙眼明见圆满澄清,再也没有客尘诸象等一切沉积污垢,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善见天。由于精明能见之性现前以后,已能如同陶师捏陶、金师铸冶一般无所障碍地加以转变示现,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善现天。已经究竟所有众生种类,也已经穷究种种物质法性的自性,能随意进入有色类众生的境界中,无有边际而无限制,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名为色究竟天。阿难!这五种不还天的境界,那些四禅天中的四位天王都是只能仰慕而听闻,不能了知也不能看见;如同今天世间旷野深山中的神圣道场地界,都是阿罗汉所住持的缘故,是世间粗心愚昧的人们所不能看见。阿难!这色界十八天的所有天人都是独来独往而没有欲界中男女互相交往的情形,但也还没有灭尽身形之累。从这个色究竟天往下到初禅天为止的所有十八天境界,都名之为色界。五不还天的境界太深妙了!还是请读者自行阅读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的详细开示。
第六目 无色界的四空天
色界的境界再往上,就进入四空定的无色界天了!无色界天,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物质的世界。没有了色身也没有五尘,只有第八识、意根以及意识存在的境界。而无色界的有情都是住于四空定中。
《楞严经》卷9 云: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的白话翻译如下:
复次阿难!从这个有顶天的色法边际之中,在这里面还有二种分岐的解脱路:若是于舍心中发明了智慧,智慧的光明圆满通达时便可以出离六尘境界,成为阿罗汉,然后转入菩萨的法道中;象是这样的一类四禅天人,名为回心转入大乘法中的大阿罗汉。若是在舍心之中,由于舍心而使他对有色天界的厌恶得以成就;是因为觉悟了知四禅天的色身会成为解脱的障碍,于是接著销灭色身的障碍而进入空无色身的境界,像这样的一类凡夫天境名为空处。种种的障碍既然已经销亡而到达空无色处了,这时再也没有色身来障碍出离三界的进程,但也不是断灭空,在这时的境界中只留存阿赖耶识,以及完全的末那识和半分意识微细而住,像这样的一类天境名为识所住处。再进修以后,空处与色法既然都销亡了,而且又把半分意识心的作用都灭除了;这时十方寂然,完全没有一个想要前往安住的处所,像这样的一类天境名为无所有处。意识的自性不运作了,以此灭掉诸法而穷究深研;于意识无止尽之中,发明宣扬出灭尽诸法的自性,这时意识如同存在又如同不存在,似乎是灭尽而其实并非灭尽,像这样的一类天境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这一类天境是穷究我空,但却不是究竟穷尽我空的真理。若是经历了五不还天的次第而来到第四天中,才使自己的解脱圣道穷究彻底,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不回心的钝根阿罗汉。若是从无想天以及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等外道天穷究空理而不懂正确的归向,迷惑于有漏法中而没有多闻的功德,便坠入凡夫众生的轮转路途中。阿难!至于这一些色界天上各各不同的天人们,则是凡夫众生基于定业果报的酬应答报,答报已尽时就会继续进入轮转过程中。然而色界诸天中的天王,其实就是菩萨们游戏于三昧境界,逐渐依循著诸天次第而向上增进,是假藉禅定而回向诸地圣位的菩萨们所修行的道路。阿难!这四空天众生是把色界的身心全都灭尽,使四空定的自性现前了,以致于一时不会有业果色现前;从这个空处天来到最后的非想非非想天,已经达到三界的最终处,名为无色界。这些世间的形成与存在,都是由于众生不能了达胜妙真觉光明的自心,积集各种妄想而发生了这些世间境界,以此缘故而虚妄地示现有三界世间存在,于是众生便在三界中间虚妄地随逐流转。于是便有地狱、鬼道、畜生、人道、神仙、天道、修罗道等七趣沉溺于生死中的有情,各自随从于他们所应生存的种类之中存在。
有句世间人的玩笑话说:“好山、好水、好无聊!”然而无色界的境界是连好山、好水都没有,只剩下意识心一念不生所安住的四空定,说来还真的是好无聊!所以末学也就不多引述了!请大家自行详阅 平实导师所著的《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的开示。
第七目 生天之论总结
佛陀教导生天之论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先修学五戒十善,消除贪、瞋、痴等性障,才能有往生欲界天的福德,也就是在布施和持戒的基础之上,还要再多修集十善以及随分应修之定力和减少贪欲。而 佛陀接著为众生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虽然告诉众生若想要往生到色界天,那就要离欲证得初禅以上的禅定,乃至更往上证得无色界的四空定,但是更告诫众生这些都是无常、有漏、不净的生死有为法,学人应当不要贪著于禅定的胜妙境界,往生到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历经长劫虚耗光阴,这样根本无利于迈向成佛之道。而我们如果发心当菩萨想来救护众生成就佛道,那就绝对不要把修行累积的福德、功德用来生天享福,因为到了天界虽然受可爱的异熟果报很快乐,但福报用尽就得下堕了,因为只剩下往昔所造的恶业,而下堕恶道后又要痛苦很久很久。这些永嘉玄觉禅师在《永嘉证道歌》中早就告诫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所以有智慧的菩萨应该要持守五戒、广修十善,还要减少贪欲和修习定力,以此所得的福德回向早证菩提、早成佛道。
第五章、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
佛陀在为众生说完“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以后,接著还会依众生根性而开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等等解脱之法。众生因为修福得以往生欲界天中,本来只是享受福业的可爱异熟果报,但却可能因沉迷天界上妙五欲,而把往世所修集的大部分福德给消耗掉。若福报享尽,只剩下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于天界命终之后,就会因此而下堕恶趣,那样就太划不来了!因此首先要说明“欲为不净”,让有
心学佛或希求解脱的弟子们,能远离对五欲的贪爱,才能解脱于三恶道的系缚。然而,就算能够离欲而证得了初禅乃至四禅,舍寿后得以往生到色界天,但那也还是在“上漏为患”之中;也就是说,色界天的境界仍属有漏的境界,是相对于下地的欲界有漏境界所以称为上漏,只是暂时解脱于欲界的系缚,并非真正出离生死的解脱。况且,就算是证得四空定的人,死后可以往生无色界天中,纵使能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可长达八万大劫;但天福享尽于寿终之后,仍然还要下生人间甚至会下堕三恶道中。因此“出要为上”就是说:要出离三界系缚才是最重要的,而能出离三界的关键就是要修学解脱之法,因此首先就要能够断我见。以下我们先来谈“欲为不净”!首先,来看 佛陀度贪欲心很重的难陀比丘成为阿罗汉的故事。
第一节天福享尽、下堕恶道:难陀出家记
难陀尊者是 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是 佛陀的姨母所生,难陀的相貌非常庄严,具有三十种大人相;他因为贪爱女众而出名,尤其对自己美貌的妻子孙陀利更是贪爱难舍,他也因此被称为“孙陀罗难陀”。关于难陀尊者的这个习气,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三辑中也有提到:三十二相是指诸佛的大人相,有位比丘名为难陀,他有三十相;所以大部分的人,几乎很少有人见了他而不喜欢他的,大部分人都喜欢他。当然这也有因为过去世的因缘,所以女众看了他都很喜欢,是有过去世多劫因缘的,因为他过去世跟很多女众结过很多的好缘。难陀很喜欢利益女众,多劫以来的贪淫习气种子尚未断除,所以他每逢说法上座都会先看你们女众。如果你们哪一天看见一个阿罗汉示现在人间,他一上座就先看你们,把你们每一位都先瞧一瞧,然后再转过头去瞧男众,你就知道他可能是难陀比丘回向大乘又来这里了。
由此可知,难陀尊者是非常喜欢女众的。那么,究竟这位尊者出家后发生了什么趣事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在《杂宝藏经》1 里的故事。
经典上说:有一天,难陀正在家中为美丽的妻子(孙陀利)梳妆打扮、妆点眉间,享受著闺房画眉之乐;这时听闻 佛陀已经来到门前托钵了,他就急著要上前迎接供养 佛陀。妻子孙陀利撒娇地说:“你出去拜见如来可以,但是要在我额头上这眉间妆点未干之前回来!”难陀就赶紧出去见 佛,礼拜之后,恭敬地拿著 佛陀的钵器,到房舍内装满新鲜清净的饮食来供养 佛陀。但这时 佛陀却没有接手取受供养,转身便回精舍去了。难陀又恭敬地捧著要交给 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但阿难尊者同样也不接手。阿难尊者只告诉难陀说:“您从谁那里拿钵,就要亲手交给对方啊!”因此难陀只好捧著佛钵追赶了出去,就这样一路追到了尼拘屡精舍。怎知一到精舍 佛陀马上命令理发师带难陀去剃发,难陀当然是不肯就范,甚至对理发师挥拳咆哮,语带威胁地说:“怎么!在这迦毘罗卫城里,什么人的头你都敢剃?”后来 佛陀问理发师说:“你为什么没帮难陀剃发啊?”回答说:“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剃他的头发。”后来,佛就带著阿难,一同在难陀旁边盯著要他剃发,难陀因畏惧 佛陀的威德不敢违逆,只得乖乖地剃了头发。于是难陀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家了!
但因为难陀比丘还很贪爱世间五欲,虽然剃发出家却无心修行,老想著要回家,佛陀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所以他完全没有机会偷溜回家。后来有一天,正好轮到他看守房舍,这会儿机会来了,难陀心里暗自欢喜:“今天真是个大好的机会,我终于可以回家了!等佛陀及僧众们都出门以后,我就回家!”于是在 佛陀入城以后,难陀心里想著:“今天是我轮值,就算要回家也该把大家洗澡水瓶都装满水再回去吧!”他就立刻去打水,可是他刚装满一瓶,随即就打翻了另一瓶,就这样反覆地过了一段时间,总是装不满这些水瓶。难陀就想著说:“既然一直没办法把水都装满,剩下的就让比丘们回来自己打吧,我就把空瓶子放在屋内,不管了啦!”就要关上房门回家去了;可是,这时候他刚关上一扇门窗,另一扇门窗就又弹开了,刚关好这间房的门窗,那间房的门窗又弹开了。就这样又折腾了一会儿,他心里又想著:“既然都关不上,那就不管了!就算比丘们的衣物被偷,反正我家里有的是钱财,赔偿这点东西没啥大不了的。”
于是就走出僧房准备回家了。他出门一想:“佛陀平日都是走这条路,那我该走另一条路回去,以免让佛陀给逮著了。”佛陀当然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就特地从难陀所盘算的这条路回来。半路上难陀远远地看见 佛陀走来,就赶紧躲到大树后头藏著;这时候树神就配合著演出,将大树举到空中飘浮著,这时躲在树后面的难陀,没得遮蔽孤伶伶地站在路上。佛陀看见难陀,就把他又带回到精舍;回来以后 佛陀就问他说:“你是思念妻子孙陀利,所以想回家吗?”难陀说:“真的很想念她!”于是 佛陀就带著难陀去到阿那波那山上,然后问他:“难陀,你的妻子生得端正美丽吗?”难陀回答:“端正美丽!”当时山里有一只瞎了眼的老猕猴,于是 佛陀又问他说:“难陀,你的妻子孙陀利面貌端正,比起这只猕猴,如何?”难陀心中懊恼不悦地想:“孙陀利可是人中第一美女啊!佛陀今天是什么缘故,拿我美丽的妻子跟这只瞎眼老猕猴相比呢?”
接著 佛陀用神通力将难陀带往忉利天上,到忉利天的各个天宫四处去看看,见到了许多天子,他们各自与许多天女们互相娱乐;但是,其中有一个天宫,只有五百天女,却没有天子,难陀就来问 佛那是怎么回事。佛陀告诉他说:“你自己去问吧!”于是难陀就去问天女们:“各个宫殿中都有天子,为什么只有这里没有天子呢?”天女回答:“因为佛的弟弟难陀,被佛陀以方便善巧逼著他出家,由于这个出家修清净梵行的福报,命终之后将生来这里当天子,成为我们的夫君。”难陀听了非常兴奋地说:“我就是!我就是那个难陀啊!”于是急著就要进入此天宫中。天女们阻止他说:“我们是天人,你现在是人。你得要回去人间,等寿命尽了才会生到这里,作我们的天子。”于是难陀便回来跟 佛陀报告以上的这些事情。佛就问难陀说:“你的妻子非常端正美丽,那跟这些天女们比起来又如何呢?”难陀不禁感慨回答:“她跟这些天女比起来,就好像是老猕猴跟她相比一样啊!”于是 佛陀就把难陀带回人间,难陀为了想要生天,因此更加精勤地持戒。这时候,阿难尊者就为难陀说了一首偈:“就象是两只公羊相斗,想要往前冲结果却已经是先往后退了,难陀您为了想要获得未来欲界天中的妙五欲而持戒,就象是公羊相斗的道理一样啊!那是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及果证的。”
后来,世尊又带难陀到镬汤地狱去。地狱中一锅锅的沸汤里,烹煮著一个又一个哀号哭吼的造恶罪人。难陀注意到有一锅沸汤滚滚却空无罪人,他觉得奇怪,于是就去问 佛。佛说:“你自己去问问吧!”难陀便去问大汤锅旁的狱卒说︰“这里每一口沸腾的大锅都在烹煮治罚罪人,唯独这一锅空沸而无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狱卒回答:“在人间,佛陀有个弟弟名叫难陀,以他出家修行的功德,未来得以生到忉利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但因为他发心修行只是为了天界胜妙五欲的享乐,因此生天后便耽著于欲乐而荒废了修行,所以当他天福享尽命终之后,就会堕到这个镬汤地狱来受报。我现在已经准备好沸汤等著他来呢!”难陀听了非常害怕恐怖,担心狱卒会把他扣留下来,于是马上想到 佛陀,而求愿说:“归命佛陀!唯愿世尊慈悲扶助加护,赶快带我回人间吧!”回到人间以后,世尊对难陀说:“你要精勤持戒,来修你的生天福德啊!”难陀回答说:“不!我不求生天了,只希望我不会下堕地狱中。”因此 佛陀便为他说明解脱道的法要,难陀也非常精进地修行,短短七天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
注1《杂宝藏经》卷8〈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
佛在迦毗罗卫国,入城乞食,到难陀舍,会值难陀与妇作妆,香涂眉间,闻佛门中,欲出外者。妇共要言:“出看如来,使我额上妆未干顷便还入来!”难陀即出,见佛作礼,取鉢向舍,盛食奉佛。佛不为取,过与阿难,阿难亦不为取。阿难语言:“汝从谁得鉢,还与本处。”于是持鉢逐佛,至尼拘屡精舍,佛即勅剃发师与难陀剃发。难陀不肯,怒拳而语剃发人,言:“迦毘罗卫一切人民,汝今尽可剃其发也?”佛问剃发者:“何以不剃?”答言:“畏故!不敢为剃。”佛共阿难,自至其边,难陀畏故,不敢不剃。虽得剃发,恒欲还家,佛常将行,不能得去。后于一日,次守房舍,而自欢喜:“今真得便,可还家去,待佛、众僧都去之后,我当还家。”佛入城后,作是念言:“当为汲水令满澡瓶,然后还归。”寻时汲水,一瓶适满,一瓶复翻,如是经时,不能满瓶。便作是言:“俱不可满,使诸比丘来还自汲,我今但著瓶屋中,而弃之去。”即闭房门;适一扇闭,一扇复开,适闭一户,一户复开。更作是念:“俱不可闭,就置而去!纵使失诸比丘衣物,我饶财宝,足有可偿。”即出僧房,而自思惟:“佛必从此来,我则从彼异道而去。”佛知其意,亦异道来。遥见佛来,大树后藏;树神举树在虚空中,露地而立。佛见难陀,将还精舍,而问之言:“汝念妇耶?”答言:“实念。”即将难陀向阿那波那山上,又问难陀:“汝妇端正不?”答言:“端正。”山中有一老瞎猕猴,又复问言:“汝妇孙陀利,面目端正,何如此猕猴也?”难陀懊恼,便作念言:“我妇端正,人中少双,佛今何故,以我之妇比此猕猴?”佛复将至忉利天上,遍诸天宫,而共观看,见诸天子与诸天女共相娱乐;见一宫中,有五百天女,无有天子,难陀还来问佛。佛言:“汝自往问。”难陀往问言:“诸宫殿中尽有天子,此中何以独无天子?”天女答言:“阎浮提内,佛弟难陀,佛逼使出家,以出家因缘,命终当生于此天宫,为我天子。”难陀答言:“即我身是。”便欲即住,天女语言:“我等是天,汝今是人,还舍人寿,更生此间,便可得住。”便还佛所,以如上事具白世尊。佛语难陀:“汝妇端正,何如天女?”难陀答言:“比彼天女,如瞎猕猴比于我妇。”佛将难陀还阎浮提,难陀为生天故,懃加持戒。阿难尔时,为说偈言:“譬如羝羊斗,将前而更却,汝为欲持戒,其事亦如是。”佛将难陀复至地狱,见诸镬汤悉皆煮人,唯见一镬炊沸空停,怪其所以而来问佛。佛告之言:“汝自往问。”难陀即往,问狱卒言:“诸镬尽皆煮治罪人,此镬何故空无所煮?”答言:“阎浮提内,有如来弟,名为难陀,以出家功德,当得生天,以欲罢道因缘之故,天寿命终,堕此地狱,是故我今欲炊镬而待。”难陀恐怖,畏狱卒留,即作是言:“南无佛陀!唯愿拥护,将我还至阎浮提内。”佛语难陀:“汝懃持戒,修汝天福。”难陀答言:“不用生天,唯愿我莫堕此地狱。”佛为说法,一七日中,成阿罗汉。(《大正藏》册4,页485,下12-页486,中12)
(待续)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6)----张善思 居士
2020-07-09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