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4)----张善思 居士
2020-07-09
第四目 天神之格思:慈悲调柔
  欲界天神是怎么样的慈悲呢?天神大都非常的有耐心,当人们有事情问天神时,不管请问的人是多么的罗嗦唠叨或愚笨难解,就算同一件事情问了好多好多遍,天神还是会很有耐心的一再地回答他,都不会不耐烦!这就是天神的慈悲与调柔。天人因为坚定的常常修行十善,所以都很慈悲及调柔,因为修十善者要离开瞋恚心,所以个性一定会很温柔,对众生都会很有耐心。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二辑中有这样的开示:如果地狱道的苦受完了,终于知道去恶修善,或者遇到 地藏王菩萨告诉他:“你会受这个苦,就是往世怎么样行恶而来的。”也把具体的因缘告诉他,他听了以后极力忏悔,于是离开地狱,一一经历过饿鬼道、畜生道以后终于回到人间,重新获得人类的格;然后他广行善事,那他这时不但跟地狱道的意识心相不同,甚至又跟人类的意识心相不一样了,因为他持五戒、行十善,具有欲界天人的格了,于是死后就往生欲界天当天人或天神去了,那他就有天格、神格了。
  有时候可以看到神龛上面写了四个字“神之格思”……神的格思是什么意思?是说神有神的格,以及他的思想,这叫作神之格思。神之格思有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不管众生多么罗嗦唠叨,今晚对同一件事情一问、再问、三问了,明晚又来问,欲界天神还是会同样有耐心地去指示。天神都不会厌烦,会厌烦的神是鬼神;会生起大瞋心而用大火、大水来惩罚人类的都是鬼神,不是天神,所有欲界天的天神都不会对众生厌烦或厌恶,更不会借故处罚人类。譬如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婆,刚才这位天神降乩为她讲了一大堆,问她:“知道了?”她知道了,于是告辞回去了!然后天神继续处理第二个人的问题,没想到刚才还说已经没有问题的老太婆又来问:“某某上帝!某某爷!我刚刚记不清楚,那事情到底是该怎么样?”天神还是会很有耐心地告诉她。说清楚了,老婆婆走了,天神正在办别人的事情时,她又来问,但天神还是很有耐心地继续详细告诉她,都不生气。
  凡是欲界天的上帝们,那些天神都是很仁慈的,都不会轻易生起瞋心来对待那些愚痴的人类,这表示他的天界神格是具足显示的。而他的思惟是什么呢?也是在度众生,希望所度的众生都不要下堕恶道,所以为了众生的利乐而在人间非常地辛苦。这就表示说,他的意识已经是天神的格,跟以前生在人间的时候不一样了,那又是另一种法相。如果当天神以后又修得禅定……生到色界天去,那又是不同的心相了。接著可能再生到无色界去,那时他的意识心相又不一样。这显示什么呢?显示出意识有许多种的变相,在无量劫中是变换不定的,不是常相、无相,所以并不是一相;而且不是永远一相而会继续变化,所以意识觉知心是有相而不是无相的心。
  所以我们要培养像天神一样慈悲调柔的个性,尤其是行菩萨道的人,更应该如此慈悲地利乐众生。而且天界的护法菩萨们也都在保护著我们,如果我们发愿要成佛行菩萨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开悟明心,天界的护法菩萨天人们都会来守护著我们,让我们不会遭遇横难,可以不惊不怖安隐的修学佛道。1
  第五节 欲界天的贪欲差别与定力层次
  第一目 贪欲越少、果报越殊胜
  佛陀在《楞严经》中就开示过,欲界天的天人对于“男女欲”贪爱的程度,是越往上层的欲界天,对男女欲就越淡薄,如果能够远离欲界的种种欲贪而证得初禅,舍寿后就能够脱离欲界的系缚而往生到色界天中。接著我们来看看经典中的开示,《楞严经》卷8: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婬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己妻房婬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
  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此段经文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的白话解释如下:
  阿难!欲界中不同心性的各种人都不求常住之法,也还没有能力舍弃妻妾之间的种种恩爱。但是处于四处都有邪婬事相的欲界人间,他的心中却不会因此便流散放逸于邪婬之中,心地澄清莹亮而出生了微少的光明;命终之后相邻于日月,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四天王天。对于自己的妻子房室中事已经婬爱微薄,于清净修行安居的时候不会贪求具足行淫的所有境界;这类人命终之后超出日月光明,居住于人间之顶,像这一类人就名为忉利天。若是逢遇配偶提出要求而履行义务暂时交合,过去了以后就不再思念及回忆刚才的境界,住于人间的时候也是动心的时候少而静心的时候多;这类人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清朗而独自安住,日
  月的光明向上照不到他,这一些人自己有光明照耀,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须焰摩天。一切时候都是静心不动,配偶若有与婬行相应的触来到他身上时,他仍没有能力违背抵抗;这类人命终之后会上升于精细微妙境界中,不再接触下界各种人与天的境界,像这一类人名为兜率陀天。我的心中本无行欲之心,只是回应你而共行婬事,于床上横陈行事时无心领受,所以味如嚼蜡;命终之后出生于超越欲界四天事物而能自行变化的境界中,像这一类人名为乐变化天。没有欲界世间之心,只是如同世间人一般行于婬事,于婬行的事情中互相交合时,心境是清楚而不迷恋地超越的;命终之后普遍地可以出离及超越“能变化天”及“不能变化天”的境界,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他化自在天。阿难!像这样的六天有情,身形虽然出离了心动的境界,然而心的行迹仍然与婬欲或多或少都有交错;所以从这个他化自在天开始往人间而还,全都名为有欲的世界。此中真实的义理,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有详细的解说,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人可以详细阅读思惟,定能获益广大。
  简单地说,在人间如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以及能行布施等十善业,舍寿后才有因缘可以往生欲界天;而欲界天有六种不同的层次,会往生到哪一层天,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跟男女欲贪减少的程度有关。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开示:
  想要往生六欲天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都要修十善业,不是只有这段经文中所讲的六种不同层次的贪欲减少的境界。……若是不修十善业,单单是寡欲清心,还是不能往生六欲天中。
  欲界天的六个层次中,最低的是四天王天,在四王天的一日是人间的五十年,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享有五百年的寿命。从《楞严经》中的开示我们可以了知,往生四天王天就是要行十善,不邪婬,但是“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也就是对男女的恩爱欲贪还是很强烈。在《起世因本经》2 和《瑜伽师地论》中提到四天王天的天人,在行婬欲的时候也是跟人间一样,也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流行语所说要“全垒打”的意思,就是要男女二根交合行淫,但是欲界天不会像人间一样“漏失不净”,也就是他们不会有射精等不净物流出的现象,只会有风气出来就能满足其婬欲之心了。
  往上的第二层天是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就是道教的天主玉皇上帝所统辖的那个天;佛教说的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就是道教的玉皇上帝。譬如道教中有很多的上帝,像玄天上帝、保生大帝或其他的各种天帝就是属于忉利天,此天由三十三天所组成,因此就有三十三位天主,而统领诸天位于中天的天主,是其他三十二个天王之首,也就是天帝释(玉皇上帝)。道教中也有些其他的天帝、老君、天尊等等不同的名称,但本质上并没有超过欲界中忉利天的天人境界,此界天人就是因为过去世在人间行十善,并且他们“于己妻房婬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也就是他们对于男女欲贪已经很淡薄。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也提到:
  忉利天的天人也是要二根两两交会才能满足淫欲的,想要求生忉利天的人,不但是不邪婬,而且对于自己的妻房(女众则是对于自己的良人)“婬爱微薄”。有的人贪欲很重,就象是一句成语说的“旦旦而伐”;意思是说,他每夜都要。能够往生忉利天的人,则是由于“婬爱微薄”,或者两、三天,或者五、六天,乃至半个月、一个月才需要一次,就是“婬爱微薄”。“净居”是说不邪婬而清净居家,不是指证道者的清净性……。“于净居时不得全味”,不会每天都要,也不会像密宗追求初喜或第四喜那样,想要获得淫触的具足享受。……
  忉利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一百年,同样是一个月有三十天,每年有十二个月,而忉利天人的寿命是一千岁,身高是一由旬。由于婬欲淡一点,果报就更好一点。
  再往上的第三层天到第六层天的福报又更好了,寿命也更长。因为婬欲越来越淡薄,在人间的时候心念就已经是动少静多了,因此这第三层天的焰摩天人若起男女欲的时候,已经不须要男女二根的交合了,只要互相拥抱一段时间就可以满足。第四层天的兜率陀天人,男女欲就更轻微了,他们也不必拥抱,只要男女互相拉著手就满足了。兜率陀天就是 弥勒菩萨正在弘法的地方,我们 释迦如来的弟子,在过完这末法的一万年,当正法灭尽之后都是发愿要追随 月光菩萨往生到弥勒内院,亲承 弥勒菩萨座下闻法修行。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要怎么修才能往生到那里?
  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中还提到:
  第四天可就很胜妙了,因为这是 弥勒菩萨正在弘法的地方,不过 弥勒菩萨住在内院而不在外院。如何能够生到兜率陀天呢?这类人是在一切时间里都是安静而不想动转行欲。往生第三天的人是“动少静多”,而即将往生兜率陀天的人,每天都静心不动,除了行善以外,每天回到家中就是打坐不动,其他事情都没有兴趣,所以“一切时静”。
  所以我们要好好锻炼无相念佛的功夫,学人若尚无因缘能够参与禅净班共修学习,也可以依照 平实导师所著的《无相念佛》和《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两本书的教导自行练习;并且除了努力布施、护持正法之外,还要锻炼一切时静,每天都在静心当中,如此才能往生到兜率陀天的弥勒内院亲闻 弥勒菩萨的开示与教诲。
  另外,第五层天—乐变化天人—只要男女彼此相视而笑,男女欲的热恼就消除了,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则只要双方两眼相互交会,男女欲就获得满足了。这些在《起世经》和《瑜伽师地论》中都有说明。譬如《瑜伽师地论》卷5:复次,婬欲受用者: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无婬事。所以者何?由彼有情长时无间多受种种极猛利苦;由此因缘,彼诸有情若男于女不起女欲,若女于男不起男欲,何况展转二二交会。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婬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欲界诸天,虽行婬欲无此不净,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知足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
  也就是说,在地狱中的有情,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领受著剧烈的痛苦,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生起婬欲之心,更何况是男女二根之交合。只有像鬼道、畜生道以及人间,有苦、有乐相互掺杂的状况就会有婬欲生起,男女二根相互交合并且会有不净流出;而欲界天的下二天中,虽然有男女二根交合行淫但没有不净流出,只在男女二根中有风气排出,男女欲的热恼便得消除(四天王天的天人和忉利天的天人都是像人间一样,有男女二根两两相交,男女欲的热恼才能消除)。但是,夜摩天则只要拥抱就够了,兜率陀天则是牵手,化乐天则是相顾而笑,他化自在天连笑都不必了,只要互相看一眼就行了。
  由经论中所开示欲界六天的境界,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欲界诸天越往上层的境界婬欲越淡薄,若是到了色界的初禅天,就说是离欲的境界(离欲界欲),色界天人根本没有男女的差别,当然连想看异性的念头都不会有了,更何况会有等而下之的婬欲诸行呢?而现今的“假藏传佛教、西藏密宗喇嘛教”主张男女双修可以即身成佛,从如此邪谬的教理,就可以确定喇嘛教所传的法绝对是欺骗众生的!因为“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欲界六天中的上四天,就已经不会有男女二根交合的了,而且连证得初禅的外道也都远离婬欲了,何况是已经离欲证得解脱并且又具有道种智的地上菩萨,怎么可能还会想要修男女双身法!更甭说是妄想以此不入流的、欲界最粗重的,男女欲贪的婬行二根交合之法,来诓骗世人说能够以此而“即身成佛”!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越少福报越好,相对来说修行也越好!像 平实导师就是已离欲证得初禅乃至二禅,而且是明心、见性又具有道种智的大菩萨,我们也应该要好好努力,跟随修学而渐渐离欲进而证得初禅。读者如果对欲界六天以及四禅八定的内容有兴趣,请自行请阅 平实导师著作的《楞严经讲记》。
  第二目 欲界定与未到地定
  前面我们提到,欲界天中越往上层贪欲越少,也就是说层次越往上定力也会越好。通常欲界天人多分少分都会有些欲界定,而到了欲界顶的他化自在天(魔天),则会有非常好的未到地定。《摩诃止观》卷5 中说:“魔是未到地定果。”平实导师也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修了很大的世间福德,又有未到地定的功夫,那他往生后就可以生到他化自在天去了。
  关于欲界定是如何?平实导师曾开示说:
  当欲界定发起的时候,突然间身体被持住而不动摇了;很自然的不会动,让身体很轻松坐著,根本不必用力,它自然的就可以安住;身体就像被一层薄薄的膜(好像荔枝、龙眼外面粗壳剥掉以后里面的那一层薄皮一样)就好像是被那种薄皮裹住一样,让你的身体都不会动摇,把你的身体很轻安的维持不动;但不是想动而动不了,而是想要安坐不动时,可以非常安定而轻松的坐著,你可以靠著欲界定而使身体不会摇晃;这就是欲界定的持身法︰将你的色身持住不动。3
  而未到地定就是定力比欲界定更好,但是因为还没有离欲,所以还不能到达初禅的境界,因此称为未到地定。平实导师曾开示说,如果我们无相念佛的功夫修得很好,能够达到净念相继的功德,忆佛的净念能够跟在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念同时并行,这样就是有了粗浅的“未到地定”功夫了。有了未到地定的功夫,接著观行断我见的各种加行成就而实证初果,乃至进而参禅开悟明心,都必须要有此定力,见道后才会有功德受用。《瑜伽师地论》卷53 中说:【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也就是说,若有未到地定而证得初果,那这位初果人就不会再犯恶戒而下堕到三恶道去了;因此证初果和开悟明心的其中一项必要条件,就是要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功夫,若是没有定力作为支撑,即使能够完成断我见所应有的观行,也只是“干慧”而不会有解脱的功德受用,顶多只能算是个初果向者,而且若没有善知识的摄受,或是不信受善知识的教导,就很容易退转回凡夫的常见或断见之中。
  在《正觉电子报》第九十一期的〈般若信箱〉中有提到:什么是“未到地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详阅。其中还有说明,未到地定的“定境”与“定力”之不同。定境是属于境界相,能让行者有轻安的觉受,因而产生贪著系缚就会落入定境之中不肯舍离,通常于静中修定时较容易落入境界相中。定力则是功德力用,是一种可以拿来使用的力量、能力而不是境界相,修行人所要得到的是定力而不是定境。而这个定力则是要在动中才容易成就,有了动中定力才有能力看话头,进而具备参话头的思惟观功夫,才能够参禅来找寻第八识如来藏。若是静中修来的多是一念不生,容易落入定境,而且通常到了动中就会失去定力。如果一个人打坐时能够一念不生,进入澄澄湛湛的觉知里面,这时再把此种觉受与了知舍掉,就会进入深的未到地定里面去,在定中暗无觉知,这还是未到地定的定境,又称为“未到地定过暗”,但并不是禅宗的“见山不是山”之境界。
  一般人常常是“以定为禅”,把一念不生的定境误认为禅宗的开悟境界,但那其实只是意识境界,正是禅宗说的“黑漆桶底”、“黑山鬼窟”或“无记空”,并非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境界。因此,古时有一位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他说自己能够断百思想(也就是能够一念不生了),他误以为这样就是开悟,但六祖慧能大师说卧轮这并不是开悟明心,那是落在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境界中,依止这个离念灵知心只会增加系缚。4 因为,如果我们落入一念不生的定境中,那是“冷水泡石头”完全没有用处,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有心要参禅求悟的人,应该要舍却一念不生的定境,转而修学动中的定力功夫,才能够具备参禅所需的思惟观能力,再加上有正知见以及真悟善知识的教导,才有机会一念相应而开悟明心。平实导师在《禅─悟前与悟后》上册也有开示“定境非悟”,请读者自行请阅。
  另外,关于未到地定的动中定力要如何修习锻炼,也请读者详阅 平实导师所著的《无相念佛》和《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两本书,或来正觉讲堂报名禅净班,如果能把《无相念佛》书中所说的十种次第都修学完毕,那就一定可以具备未到地定的动中定力,若是具有解脱的正知见,再配合如理的观行,则可以断我见实证初果;若又有般若正知见,再加上所应具备的福德资粮等条件,那必定可以透过参禅而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
  ---------------------------------
  注1《道行般若经》卷2〈功德品 第3〉:佛语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其有学般若波罗蜜者,其有持者,其有诵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魔若魔天终不能得其便。拘翼!善男子、善女人,若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不得横死。拘翼!忉利天上诸天人,其有行佛道者,未得般若波罗蜜,未学者、未诵者,是辈天人,皆往到善男子、善女人所。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者,持者、诵者,若于空闲处,若于僻隈处,亦不恐、亦不怖、亦不畏。”四天王白佛言:“我辈自共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者,持者、诵者。”梵摩三鉢天及梵天诸天人俱白佛言:“我辈自共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者,持者、诵者。”释提桓因白佛言:“我自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学般若波罗蜜者,持者、诵者。”释提桓因复白佛言:“难及也,有学般若波罗蜜者,善男子、善女人心无所动摇。般若波罗蜜其受者,为悉受六波罗蜜。”(《大正藏》册8,页431,上16-中5)
  注2《起世因本经》卷7〈三十三天品 第8〉:“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并欝多罗究留人辈,悉如阎浮提。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到,但出风气,即便畅情,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根到,畅情出气,如诸龙王及金翅鸟,一种无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皆畅心,成其欲事。”(《大正藏》册1,页400,上18-27)
  注3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
  注4《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待续)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