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期
受菩萨戒花絮一 .......... 正平
2020-07-08
受菩萨戒花絮一
  以下是正平求受菩萨戒的前一天,欲求实得戒体而自己先求忏悔时的一段插曲,虽然自知文字生涩,组织力也不好,智慧有限;但为护持正法,仍勉力为之,祈望正法能坚固久住!以下是给某寺常住法师们的一封公开信:
  ● ● ●
  阿弥陀佛 法师吉祥
  我是三宝弟子正平,三月五日早上,就近到贵寺,请求四位菩萨法师听我忏悔;当时知客法师听正平表明来意后,知客法师不知怎么处理,请法师前来了解,正平再一次表明:“三月六日即将受菩萨戒,今天特别来求四位菩萨法师,听正平忏悔今生所造违背十重戒之罪。”法师先说:“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法。”然后问正平:“在哪里受戒?哪位法师传戒?”正平分别回答:“台北,正觉讲堂,萧老师。” 法师再问:“是不是萧平实?”正平回答:“是。”法师接著说:“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法,你们那个法有问题喔!” 法师接著问:“这是第一次传戒吧?”正平回答:“不清楚。”法师又问:“你学多久了?”正平回答:“好几年了。”法师又说:“那你契合那里的法,就去那里忏悔就好了!我们是正统佛教,如果你要受菩萨戒,○○长老有在传戒;你要受戒,应该要由受三坛大戒的出家法师来传戒。”法师重复的说了两、三次:应该要由受了三坛大戒的出家法师来传菩萨戒。并且再三的说:“你既然跟那里契合,就去那里忏悔就好。”然后说:“我们很忙……”正平也只有顶礼法师后,以及礼佛三拜后离开。
  当时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回答。虽然我知道这些话有问题,但是正平智慧浅劣,不善于言说,又没有依据,更何况也不清楚甚么是三坛大戒,没遇过这种事,我还能说甚么呢?所以正平决定用书信,大略分成三点,依经上佛语来回应法师的一席话。无有恶心,只因此一因缘,作法理辨证,希望可以把问题厘清,并将会在《正觉电子报》投稿,请法师参考。
  一、贵寺没有听犯戒菩萨忏悔的法,所以不听忏悔
  《地持经》中 佛说:【从初受戒专精护持,若有所犯,即如法忏悔;此一切菩萨犯,当知突吉罗摄,当向大小乘人能解语、能受悔者如法忏悔。若菩萨以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律仪戒,应当更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悔,称先所犯罪名,作是说言:“大德忆念,我某甲,舍菩萨毘尼,如前所说事,犯突吉罗罪。”余如比丘突吉罗忏悔法说。若下烦恼犯波罗夷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悔。若无如法人,当起清净心念言,我终不重犯此罪。于未来世中常摄持律仪戒,若能如是,所犯即除。】《梵网经》四十八轻戒第五:【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而菩萨不教忏悔,同住同僧利养而共布萨,同一众住说戒而不举其罪、不教悔过者,犯轻垢罪。】
  由《地持经》经文“当向三人、若过三人”可证明,正平求四位菩萨法师听我忏悔,没有不如法。更何况菩萨戒除了《优婆塞戒经》是一生受以外,其余是尽未来际受,而且只有受戒、没有舍戒,正平不知过去世是否曾受戒,假设我过去世已曾受戒,今生却犯了十重戒,虽然因为隔阴之迷忘了,犯了大过失若能忏悔前罪,以较为清净的心再去受戒,要得到戒体也才有可能啊!毕竟佛说殷重求戒即能得戒嘛!有过失不忏悔,不是殷重求戒;而且惭愧心难得呀!更何况假设来求忏悔者真有不如法者,何妨先听其忏悔,完了以后再为其开示应该怎样忏悔才是如法,不是更好吗?
  二、法师认为只有寺院才是正统佛教,离开寺院就不是正统佛教,以法道不同,要正平回受戒处忏悔
  如果正平依表相来定义:“佛是指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是 佛说三乘十二部经,僧是依佛而住,持法修行之人,只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佛戒就是佛弟子。”因此,如果说“有三宝,有佛弟子修行,合起来就是佛教”,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才是吧!至于是否为正统佛教?这在佛教里是不应该有此疑问的,因为只有“是佛教”及“不是佛教”,而没有所谓“正统佛教”或“非正统佛教”之分,不管什么宗派,只要是包含解脱道、包含佛菩提道、如法修行都是佛教嘛!然而法师会认为“寺院才是正统佛教”,不外乎执著出家僧宝的高贵身分,执著门户之见,对于在家居士的弘法颇不以为然,现在正平举佛开示僧宝的意思,请法师参考。
  大正藏别译《杂阿含经》卷3 佛以偈答帝释言:【四果及四向,禅定明行足,功德力甚深,犹如大海水,此名为实胜。调御之弟子,于大黑暗中,能燃智慧灯,常为诸众生;说法而示道,是名僧福田,广大无涯际,若施斯福田,是名为善与;若祀斯福田,是名为善祀。焚物而祭天,徒费而无补,不名为善烧。若于福田所,少作诸功业,后获大富利,乃名为善烧。帝释应当知:是名良福田,施僧次一人,后必获大果,此事是时说,世间解所说,无量功德佛,以百偈赞僧,祠祀中最上,无过僧福田。若人种少善,获报无有量,是以善丈夫,应当施于僧,能总持法者,是则名为僧,譬如大海中,多有众珍宝,僧海亦如是,多饶功德宝,若能施僧宝,是名善丈夫……。】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 佛言:【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言僧宝者亦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佑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雨/注]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瞋痴暗,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归依佛法僧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归依僧宝。】
  由《杂阿含经》及《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可知僧宝的意思不只是出家著染衣,凡是诸佛、四向、四果、缘觉、三贤、十地皆是僧宝所摄,佛世常有在家弟子,作证初果、二果、三果、三贤、十地,乃至等觉等,重要的是能总持法,能为众生说法示道,能灭众生贪嗔痴暗,才能称为僧宝,而不单单指剃发著染衣才是僧宝呀!
  正觉同修会,有许多开悟明心之人,找到生命的实相:佛所说的本际、实际、非心心、不念心、无心相心、如、如来藏、阿赖耶、阿陀那,乃至于我……等等异名。悟后断了三结成就解脱初果人,也是别教七住位,属三贤位菩萨。然而未明心及我见还未断者,若不疑有佛,于佛道不疑,不疑有解脱,不疑有僧宝弘法,相信自己终究可以解脱,也相信只有三乘佛法才有般若涅槃法,不就断疑见了吗?不再随意听信人说:“持甚么水戒、坐戒、金刚戒……等等,可以升天、可以得福、可以解脱……等等。”了知断我见才能解脱、了知福德不离布施、了知持五戒、修十善业可以生欲界天、了知修色界定可以生色界天、了知种善恶因将不离善恶果、了知佛所制戒是为方便佛弟子,断恶修善趣向涅槃做准备嘛!这不就断了戒禁取见了吗?这不就是不非戒取戒吗?这不就是初果向,向于须陀洹吗?像这样的修行人,为人说法断结,还不能称为僧宝吗?佛语不就这么开示的吗?
  诸佛说法,法同一味,皆为众生能解脱生死趣向大般涅槃;然而现今世上藏密的喇嘛教自称为佛教(欧美信奉一神教者都认为他们就是佛教),以男女双身邪淫为其最究竟的法,所有的修行,都为修双身法作准备,犯邪淫重戒还美其名为无上瑜伽,物色异性弟子一同修双身法,不知清净梵行即是离欲之行,怎么会将极贪淫欲之行,贪求淫触遍身,说为最究竟的报身佛(抱著女人成佛),这么离谱!有这种道理吗?法师想想也该知道。
  正平随函附上一套《狂密与真密》,这是吾师为救广大佛弟子,依所收集两百多册藏密密典书籍,不辞辛劳亦不顾自身安危所造,白纸黑字都有证据,只不过一些大法师,长久以来攀缘藏密喇嘛,来往甚密却不肯面对这个问题。佛所说四谛、缘生、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真不知道他们在学什么佛法?阿含经常常说:“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他们竟然无力辨别这贪淫之法吗?如果还想救这些学密的人,也应该向大众公开表明,男女合修双身行淫之法不是佛教、也不是佛法嘛!萧老师揭开这公开的秘密,辨正实质佛法法义,令大众回归正法,到底有甚么不对,让您觉得有问题? 法师可有读过 萧老师的著作?如果没有读过,可不要信口开河呀!
  萧老师弘扬甚深如来藏法,是正法的根!法义遍布三乘经典, 佛世尊灵山会上拈华微笑,就是传这不说而说的无上大法。如阿含经中的“本际、涅槃、与五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我……”等等;般若经中的“空、如、菩萨心、非心心……”等等;方广唯识经中的“如来藏、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等等。如果悟知这个心,可是会断我见喔!因为断了我见,就不再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为我,离涅槃可就近了喔!
  许多大师同于藏密以离念灵知意识心为真实不坏心,以为清清楚楚而了了分明时,没有语言妄想之心为真实不坏心,一味追求一念不生、离念灵知的境界,都不思惟眼睛闭起来时有没有看见黑暗?敲引磬时听见没?供香时嗅著没?典座菜炒太咸了,尝到了没?凉风吹在脸上感觉没?心里轻安知道没?这些不都是意识心吗?眼根、耳、鼻、舌、身、意根,色尘、声、香、味、触、法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已经包含多少法了?是不是十八界统统具足了?真的能不分别吗?知就有分别,就是意识心了啊!不论多粗多细意识,或是极细意识都是意识心嘛!《杂阿含》卷11:【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阿难!是名贤圣法律,觉见迹。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已说贤圣修诸根,已说觉见迹,阿难!我为诸声闻所作,所作已作,汝等当作所作,广说如箧毒蛇经。”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意法缘生意识”经中说得不够清楚吗?即使定中,生乐心,生轻安心等等诸多境界,都不离意识及法尘,都不离可意,也不离不可意,不离可意不可意,这都是缘生缘灭的法嘛!可灭的法怎可能是“如”?怎可能是“实际”?也别想“入了定中,暗无觉知就以为这就是真实不坏心”喔!《首楞严经》卷1 佛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还是离不开法尘的分别;证明这也不是常住法啊!
  平实导师慈悲,在诸多著作中不厌其烦的解说,为救邪知邪见,回归正法,老婆慈悲的暗示入处,诸大法师或因知见不足,或因颜面问题,不肯下心求教、细心参究,反而舍正修行不做,竟玩起了联合抵制正法的地狱业来!别以为平实导师闲著没事,专拈提大法师悟错的佛法开示,正因为大法师的错误知见是一盲引众盲,把广大佛弟子往地狱火坑里推啊!结果自己还不知道呢?拥有大师的名闻利养,有那么重要吗?面子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有人杀了一个人,不过害了他一世生命,若教人学的是诽谤正法的极重地狱业,不信业因业果,可会生生世世轮转三涂,无有出期啊!地狱的长劫苦报,可是受苦无量,极其痛苦啊!到底是不怕?还是不信有地狱呢?
  推其原因,源头是大家都受到印顺老法师的影响,连佛学院都依印顺法师的著作为教材,结果把印顺法师误解佛法的错误见解,在佛教界广为弘传,遗害随众及初机学佛人,这都导因于没有亲证实相的缘故,无力现前体会领纳,而落在意识思维上所产生的后果。阿含部《七处三观经》卷1:【佛复告比丘:“有五法,若人意在五法,即闻佛所教行法,为应自解尘垢,亦应得道眼。何等为五?一者无有恶意在说经者;二者亦不求经中长短,有疑问解休;三者意亦不在色,意亦不在他因缘;四者亦自有黠意,能解善恶;五者分别自知。是五法,若人意随是五法,能得自解尘垢:一为不恼说经者。二为不求经中长短。三为不求穷。四者为亦不邪念。五为亦自有黠意能分别白黑。”佛说如是。】《大宝积经》卷110 佛说:【诸比丘从今已往,于不信前,勿说此经,求经过者慎勿示之,于尼干子尼干部众诸外道中亦勿说之,不恭敬渴请,亦勿为说,若违我教亏损法事,此人则为亏损如来,诸比丘若有礼拜供养此经典者,应当恭敬供养是人,斯人则为持如来藏。】
  佛已在经中开示不求经中长短者,可自解尘垢,应得道眼;求经文过失者,尚不为他显示甚深如来法藏。不信经中佛语者不可依托啊!怎么能相信这种人的佛学研究呢?即使名闻全球,受世间人赞叹景仰,还是与解脱无关嘛!却于法不求证道,诽谤佛世尊说法为非法,自己又妄说佛法,不免沦堕三恶道无有出期,到现在被指正了,还不赶快向四众忏悔无知,补救前罪,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可以继续怀疑犹豫呢?这不但于己无益,还将令佛法提早灭没啊!
  别译《杂阿含经》卷6 佛说:【迦叶当知:“譬如海中所有船舫,多载众宝,船必沈没,如来教法,亦复如是,以渐灭没;如来正法,不因地没,亦非水火风之所坏,若我法中,生于恶欲;行恶威仪,成就众恶;法言非法,非法言法;非是毘尼说言毘尼,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如斯之事,出于世者,皆由像法句味相似,令佛正法渐渐灭没。”】
  从接触佛法开始到成究竟佛,大众都知道要无量数劫的三倍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智圆明、四种涅槃、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成为福慧两足之尊。这种种境界,不知道是正常的,佛的深妙法不能了知也是正常的,但是佛说三藏十二部经,所说三乘法教,如果读不懂,不了解佛意,理应寻真善知识讲解说明,怎么可以因为读不懂,因为不能贯通,就说这是伪经;说这是佛弟子对 佛怀念而有的说法;说这是部派佛教演变而来所产生的佛法;说这是后代佛弟子自己所造的经典。(佛的弟子说法比佛还胜妙?那还能称为佛吗?)以为佛说法是矛盾的。读不懂佛经并不是佛有过失,是自己有过失啊!别自以为是客观的,别自以为不预设立场,把对三乘经典的怀疑考究,对四众弘传,这不是“法言非法”吗?可是!初机大众可真不幸,却相信这种错误的佛教史呢!萧老师不断在著作中,引述印顺法师的“法语”,依三乘经典加以辨正,回归 释尊的正法,有甚么不对?
  还有一些大法师,执著离念灵知了了分明而不分别的心,以为可以常住不坏,以为离念灵知与佛所说的真如心很像,就以为这是真如心,想用这种心入涅槃;殊不知这是意识的变相境界,这还是意识心,不离 佛说“意法为缘生意识”的因缘生灭范围,佛在两千多年前就破斥过很多次了,现在还不信善知识的分析说明,这不是“非法言法”吗?这可是心外求法的人,用这种外道法当成佛法来弘传,跟民俗相传的灵魂能去未来世有什么不一样?离念灵知就是外道的神我心嘛!自己不信就算了!还要抵制!真要令佛法就此渐灭吗?萧老师一再破斥离念灵知心,要大师们不要未悟言悟,不要造下大妄语业,这可是要救他们离开地狱果报,那又有甚么过失呢?反倒被指法义有毒,佛教有这种道理吗?
  譬如:【有孩童无知,在东埔深谷旁的步道追逐嬉戏,有智者见到数百丈深谷的危险,严厉制止无知的孩童;然而孩童的家人看到有人中断孩子们的欢乐嬉戏,便指责那位慈悲有智的人说:“你怎么那么没有慈心?那么不知趣,不怕被人笑你大人欺负小孩子吗?”就要和人争执理论了!】法师您要如何看待这种事呢? 萧老师就像是这位慈悲的智者啊!大法师们就像无知的孩童们,您愿意变成那些嬉戏孩子的愚昧家人吗?三恶道可比那深谷可怕多啦!
  在寺院里就已经这样是非不分了,到藏密的修行地,那种索隐行怪,离谱得不得了的邪淫双身修法,更是“非法言法”,怎么可能是清净梵行呢?如果男女行淫可以成佛,可以是正修行的话,佛何必制定这邪淫的重戒呢?世间俗人乐于男女淫乐,乃至妓女户的妓女,天天行淫,那不就早早自己修行,自己要成佛去了!还会流转生死吗?有这种大淫大贪佛吗?萧导师清楚邪法对佛教的危害,对佛弟子的危害,深深的感受到危害的严重程度,破斥这邪淫密法,破斥在佛教内传心外求法的外道,是希望正法能早日回归寺院,回到寺院才容易弘传嘛!释迦如来在两千多年前,不是常常破斥外道法不能解脱,而导正许多修行人向于佛道吗?
  萧老师不惧于不知情者的责难,不惧于无知者可能给予的伤害,不惧于捏造的无根诽谤,更不畏惧大法师们的联合抵制。一肩挑起骂名,亦不减损其慈悲的菩萨行——弘法利生,不但自己要掏出钱财,印经印书,写书弘法尽心尽力,用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来护持世尊遗法,用心摄护弟子,并且自力而活,不受供养不受礼拜,不求受人敬重,全发自于悲心,是甚么人能如此付出呢?一般人避之都唯恐不及,还能承担得了吗?还愿度化心性这么刚强的众生吗?正平打从进同修会,至今五年多了,一切可都看在眼里。除了敬重、赞叹,还是敬重、赞叹啊!
  别译《杂阿含经》卷6 佛又说:【迦叶当知:“有五因缘能令法灭,一切咸共忘失章句,善法退转,何等为五?不恭敬佛,不尊重佛,不供养佛,不能至心归命于佛,然复依止佛法而住;不敬法,不尊重法,不供养法,于正法中不能至心,然依法住;不恭敬戒,不尊重戒,不供养戒,不能至心持所受戒,然依戒住;不恭敬教授,不尊重教授,不供养教授,不能至心向教授者,以不恭敬尊重供养,亦不至心向教授故,然复依此教授而住;于同梵行佛所赞者,不恭敬,不尊重,不供养,不能至心礼拜问讯,然犹依彼而得安住。迦叶!以此上来五因缘故,能令正法,渐渐灭没,衰退忘失……。”】
  这经中佛语,不正在说大法师们及其追随者们,不信 佛说三乘经典,却可依佛而住吗?不能至心依法,却可依法而住吗?如此谤法毁佛戒,却可依戒而住吗?不相信有极乐世界,却可教人念佛课诵《阿弥陀经》,往生极乐世界吗?如果这样的大法师们,能代表佛教,代表僧宝,您已知情了,还同意吗?还要跟他们站在同一立场抵制正法吗?愿意“正法渐渐灭没,衰退忘失”吗?唯恐法师不信,正平随函附上一位恒毓博士所造的研究,虽然他的见解不能全部符合佛意,不过却以学术的角度,把印顺法师不信佛法的大问题翻出来。(恒毓博士是一位哲学研究者,不是同修会学员,已经了知印顺法师的错谬;负有住持、弘扬世尊正法的出家僧宝,又怎么可以不了知印顺法师的邪谬呢?)请法师读一读、想一想。
  《解深密经》 佛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佛为我们开示说:“阿陀那识的行相非常微细难知,所含藏的种子好像瀑流一般急速的奔流著;我对于凡夫与二乘愚痴人通常不为他们开示演说这个深妙法,唯恐他们会把离分别善恶的阿陀那识执为生灭的觉知心我啊!” 平实导师智慧深利,为正觉同修会的同修,弘传这佛说的甚深微妙法,破斥愚痴邪法,本于慈悲;也知众生难以信受,正是“难行能行”,怎会是眼光短视小根小智之人所能想象呢?愚痴无智的人,只在世间的名闻利养上用心,只在个人功成名就上用心;都忘了真正的佛法是无所得法;唯恐四众弟子怀疑自己是否开悟,又恐吓弟子说:“跟萧平实学法会下堕地狱!”都没发现自己已经造了快速下地狱的门啦!不要读不懂三乘佛经,就说是伪经;也不要读不懂萧老师的书,就说读了会下地狱! 萧老师写这么多书,是希望佛的正法能普遍弘传,不论三乘都回归经典,依教修行。而大法师们为求解脱,修学佛法种的是善因;然而为了名闻利养,诽谤法宝、抵制正法,出家种善因却将得地狱恶果,不是很冤枉吗?
  《菩萨地持经》卷8:【然彼出家于在家者大有差别:“出家菩萨解脱,摄受父母妻子眷属等过;出家菩萨解脱,摄受田种治生王家等苦。出家菩萨具修梵行一切菩提分法,疾得神通;若修善法,疾得究竟。出家菩萨凡所说法,人所信受,是名在家、出家之大差别。”】 佛说出家菩萨离眷属的过失,也没有为生活奔忙的苦,修法迅速,说法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不像正平要受一大群眷属所系缚,也要为家人、自己生活工作来摄受他们,修戒修定也不能迅速成就,若有所说也不容易被接受!如同经中说:“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如来法藏难信难持,在家菩萨弘扬正法时,大众不容易信受啊!我们可是很期待正法能早日回归寺院!这才能广传久传嘛!
  现代有一位大善知识土城广钦老和尚,是吾师所推崇的大善知识。现在正平引一段网络上流传的典故转贴过来,参访广钦老和尚的纪录,也请 法师推敲推敲:【老和尚一语不发地坐在禅椅上,俟忏云法师进来,引领大众行过大礼后,大家就地坐定。忏师与老和尚请安后,整个丈室就静默下来。老和尚显得精神愉悦,似乎非常的高兴。见大家默默无语,老和尚面对大众说:“你们打佛七挖宝,既然挖到宝,应该奉献出来。来!道一句!”听老和尚这么一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说:挖到宝的不是我,你们有哪位挖到了的赶快拿出来,否则真没面子!经过一阵眼目传神后,平日谈天说地、讲经说法头头是道的我们,谁也拈不出一偈半偈来。
  当大家面面相视,默然无语,压得有点坐立难安时,忽然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从一位比丘尼口中迸出来。大家猛然回头,将注意力投射到这位中年比丘尼身上,看看是何方神圣作此狮吼!瞬即将注意力又回到老和尚身上,想由老和尚这里觅个消息!只见老和尚摇摇头,指著前面一位小孩子说:“这句,连三岁孩子也说得。”
  接著,又恢复宁静死寂的状况,只见老和尚目光炯炯,似乎在探寻,到底谁把宝藏起来不肯示人,到底是谁?“来!道一句!道一句!”老和尚似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兵临城下,在那儿叫阵。大家在老和尚凛冽眼光与坚决有力的鞭策声下,噤若寒蝉,连呼吸都觉紧张。这才令我觉察到——这不是书生论战,而是真刀实枪上阵,没有真功夫真本事是上不了战场的。
  有位坐在前面的比丘,大概是被老和尚盯得浑身不自在,他摇动一下身子,揣摩一下,然后压宝似地挤出一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老和尚表情淡然,转过来面对这位比丘说:“我们关起门来说话,你不要以为这件衣服(指著自已身上所穿的出家衣服)可以随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接著又是一阵寂静,老和尚见大家拿不出象样的货色示人,一缓咄咄逼人的眼光,和颜悦色地说:“古人打佛七,要在克期取证;若是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那不变成‘打佛吃’了么?(即打著念佛的招牌吃饭)”停一口气,老和尚又说:“打佛七,想挖宝,这是贪。来我这里,又想挖点什么走,这也是贪。”老和尚话未说完,底下有两个人在那儿交头接耳,意思是说:‘我们挖不到宝,老和尚要我们把宝奉献出来,老和尚自己有宝,还要我们的,这不也是双重的贪心吗?’此话刚说完,老和尚似知若不知的,接著说:“若是听懂我所说的,摆在跟前的,他就拿得到;若是听不懂的、不识货的,就是双手捧到跟前,他也得不到。”】
  上网查一些参访广公上人的事迹,会发现如同禅宗祖师一般,活灵活现地演说无生,不禁叫人莞尔一笑,这是多么亲切啊!诸参访者可知老和尚的慈悲用心?广公上人一直期待有缘的知音,就是没发现有遇到具法眼的知音人,乃至圆寂时不忘留下“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留与有缘人互为印证。不知 法师可会得 广公的意思?契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因为从无始劫来,祂就自己存在,所以是无来;而且会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所以是无去嘛!因为无来无去,所以才称为如来、如去啊!祂不但为一切法所依止!也因为有祂才有六道众生,也才能证得涅槃嘛!能证悟这个心是不是很难啊? 广公慈悲,并没有只为自家弟子,有缘前来者照样奉送。只是谁得其旨意呢?末法时期能自参自悟者确实不容易啊! 法师可要学习?或者还要分法道同或不同吗?
  三、法师认为,只有受三坛大戒的出家师父,才能传菩萨戒
  《菩萨地持经》卷5 佛说:【菩萨欲学菩萨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者,若在家、若出家,发无上菩提愿已,于同法菩萨已发愿者有智有力、善语善义、能诵能持,如是菩萨所,先礼足已,作是言:“我于大德乞受菩萨戒,大德于我不惮劳者,哀愍听许。”】“若在家、若出家,……于同法菩萨,……善语善义,能诵能持者,求受菩萨戒。”是在家菩萨也能传授菩萨戒的,并没有说已受三坛大戒的出家众才能传菩萨戒啊!(三坛大戒是我国施设特有的传戒仪式:“分为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著心,然后为受。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
  《菩萨璎珞本业经》 佛更教说:“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佛语在前,岂有变成出家师父才能传菩萨戒之理?受了菩萨戒的菩萨,能受能持,能义能语,就能为人授菩萨戒嘛!不论出家或在家嘛!
  《梵网经》卷2 佛说:【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痴人,若老若少无前无后,坐无次第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后者后坐,而菩萨不次第坐者,犯轻垢罪。】 法师啊!经中佛语才是我们的皈依处啊! 佛说:“尚且要依受戒前后,依次而坐。”出家人还不一定能坐在前座呢!除非受菩萨的时间在其它在家菩萨之前。夫妇、六亲都可以互相传授菩萨戒了,哪有规定非得出家众才能传菩萨戒!一个人若能出家著染衣,依佛而住、如法修行,是人天众生福田;若执著僧衣的高贵,反而升起增上慢心,如何能现世解脱,趣向涅槃呢?
  《六度集经》卷6〈小儿闻法即解经〉佛说:【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常守梵行。在精舍止,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说经声妙无能及者。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诵说经声,即寻音往诣精舍中,礼比丘已,却坐一面,听其经言。时说色本,闻之即解,儿大欢喜;经句绝已,便问比丘;比丘应答,不可儿意,是时小儿反为解说,其义甚妙,昔所希闻。比丘闻之,欢喜甚悦,怪此小儿乃有智慧,非是凡人。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散走入山,儿寻其迹追逐求索,尔时值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魂神即转,生长者家第一夫人作子。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长者家,素不知法,恠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下问谴祟,无所不至,无能知者。长者甚愁,不知夫人哪得此病,家中内外皆悉忧惶。是时比丘入城分卫,诣长者门,遥闻经声,心甚喜悦,住门有顷;主人偶出,见此比丘亦不作礼,比丘怪之:“此贤者家内说经声妙乃尔乎!今此长者不与我语。”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深经者,音声微妙乃如是耶?”长者报言:“我内中妇闻得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尔乃知长者家为不解法,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将比丘入至妇所,妇见比丘即为作礼,比丘咒愿言:“得佛疾!”便与比丘相难、说经法,反复披解,比丘甚喜。长者问言:“此何等病?”比丘报言:“无有病也!但说深经,甚有义理,疑此夫人所怀妊儿,是佛弟子。长者意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饮食毕讫,比丘便退精舍,展转相谓:“有一长者夫人怀妊,甚可奇怪,口诵尊经,所说如流,其音妙好,解释经理甚深。”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普及众僧悉令诣舍,办饮食具;时至皆到,坐定行水、饮食已,咒愿达嚫。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却坐一面,复为比丘快说经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比丘具足解说,众僧踊跃,欢喜而退。日月满足,夫人在产,娩娠得男,又无恶露。其儿适生,叉手长跪,诵般若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如本时无所复知,如梦寤已、了无所识。长者即复呼众僧;比丘都集,往睹小儿,说经故事,初无踬碍。是时众僧各各一心观此小儿本,皆不能知,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慎莫惊疑,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时儿长大至年七岁,悉知微妙,道俗皆备,与众超绝,智度无极。诸比丘等皆从受学,经中误脱有所短少,皆为删定,足其所乏。儿每入出有所至止,輙开化人,使发大乘。长者家室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发摩诃衍意,悉行佛事。儿所教授城郭市里,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弟子乘者五百人,诸比丘闻儿所说,本漏意解,志求大乘者皆得法眼净。佛告阿难:“是时小儿者吾身是也!时比丘者迦叶佛是也!如是阿难!我往昔时,一从比丘闻摩诃衍品,赞善开解,心意欢喜不转,精进不忘,深识宿命,自致无上平等正觉。一闻之德乃尚如是,何况终日遵修道者?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由经中得知,佛在过去世曾经以在家身分,而且还是小孩童之身,为诸多比丘解说经典,令求发大乘心,有众多声闻弟子、众多在家弟子,怎么现在在家居士弘法传戒就变成不如法呢?
  《说无垢称经》卷2:【尔时世尊告罗怙罗:“汝应往诣无垢称所,问安其疾。”时罗怙罗白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时间,有诸童子离呫毘种,来诣我所稽首作礼,而问我言:‘唯!罗怙罗,汝佛之子,舍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为有何等功德胜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胜利。时无垢称来到彼所,稽首我足而作是言:‘唯!罗怙罗!不应如是宣说出家功德胜利,所以者何?无有功德、无有胜利,是为出家。唯!罗怙罗!有为法中可得说有功德胜利,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不可说有功德胜利。唯!罗怙罗!夫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远离诸见;无色非色,是涅槃路;智者称赞,圣所摄受,降伏众魔超越五趣,净修五眼,安立五根,证获五力,不恼于彼,离诸恶法,摧众外道,超越假名;出欲淤泥,无所系著,无所摄受,离我我所;无有诸取,已断诸取;无有扰乱,已断扰乱;善调自心,善护他心;随顺寂止,勤修胜观;离一切恶,修一切善;若能如是,名真出家。’ 时无垢称告诸童子:‘汝等今者于善说法毘奈耶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出世难,离无暇难,得人身难,具足有暇第一最难。’诸童子言:‘唯!大居士!我闻佛说:父母不听,不得出家。’无垢称言:‘汝等童子!但发无上正等觉心,勤修正行,是即出家,是即受具,成苾刍性。’时三十二离呫童子,皆发无上正等觉心,誓修正行。时我默然,不能加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经中明说“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不可说有功德胜利”,您还要再执著色身是不是出家法师吗?无垢称菩萨口中的“出家”,可是无彼无此亦无中间才是“出家”喔!《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想必法师对《心经》是再熟悉不过了。佛说:【若有人观察到从无始劫以来,自己本来就存在的心,这个心不属于蕴、处、界,能这样观察,就称为观自在菩萨。菩萨深入自在心中观行,依止祂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所以才能到达智慧的彼岸,能清楚看见五蕴的虚妄不实,所以能过渡一切苦难啊!……这自在心的涅槃性,除了不自见蕴、处、界外,乃至于不自见有老死,不见老死有尽啊!……】
  祂不在三界的家中,本来“出家”,所以度一切苦厄嘛!当您读诵《心经》时,已发菩提心的无量诸天知道了,可会来向您供养、礼拜呢!可别叫诸天白忙一场!也别像大法师们口中念诵《心经》,心里却怀疑,还抵制弘传《心经》所说心的菩萨啊!要不然这“出家”到底是要出哪个家呀?何况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 弥勒菩萨……等等诸多大菩萨,可多数示现在家身啊!(难道这些大菩萨们是在家身就都没有“出家”的法吗?)如果这些大菩萨,又示现在家相、孩童相的善知识,向您传法、传菩萨戒,您可愿意顶礼供养,听其开示,如法修行?您每天礼拜在家身的文殊、 观音……菩萨是什么道理?
  大家应该都听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华严经》 善财童子说:【我今得与善知识会,是我获得广大善利,何以故?善知识者,难可出现,难得闻名,难得逢值,难得亲近,难得承接,难得同住,难得奉事,难令喜悦,难蒙开晓,难得随逐,我今会遇真善知识,是我获得最胜善利,如是展转难中之难。】大众不都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吗?您看看善财童子,不是告诉我们善知识很难得出现,很难得遇到,很难得亲近,很难得同住,又很难得到他的意旨吗?现前的广公上人不是最好的例子吗?那么多法师与他常住,到底谁得到他老人家的意旨?“念佛就是禅”,别以为老人家随口说说,意思可是天差地别喔!有幸的是,现在善知识又出现了!您还要同大师们盲修瞎练否定正法吗?可别让面子障碍自己的道呀!
  随文再附上正觉同修会所传菩萨戒戒本,及几本 萧导师著作,期望 法师能检视内容、比对佛经佛语,若真萧老师错会佛法,也应该发起慈悲心,救他离开大妄语的地狱业,这才是佛的遗法弟子嘛!另外所结缘的书可别拒绝才是,毕竟僧宝入于大众无所畏惧,应该不会恐惧这几本结缘书,您说对吧!如果您读了以后,真发现和经典不一致,不妨等下回正平再访贵寺时,可依佛经佛语质疑正平,正平也好从大正藏里搜索它的关系。如果这几本书您读了三遍,还是觉得无一可取的话,就算把它扔去回收,那我也没有意见啊!
  打扰法师了,写了这么多,希望您也别厌烦!纯粹因缘使然,如果正平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法师海涵,本意无有恶心。恳切!请 法师依正思惟来看,依佛教的未来来看,依大众你我的慧命来看,大家都是再来人嘛!再来时还有没有佛法呢?请思惟、思惟。最后祝
  法师身体康泰,慧命增长,到于彼岸。
  末法学子 正平 合十敬书 公元2005年4月5日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