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略传
前言
在同修会中,大家都知道龙树菩萨早年示现外道之身,后来转依如来藏法,进修至初地菩萨位阶。
但是在中国、日本及西藏的大藏经中,署名为龙树 (梵 Nagajuri ) 的著作份量相当多,无论于汉族或藏族的文献里,仍保存甚多有关龙树菩萨行化生涯的记录,但若要分辨其间何者为史实,何者为出于后人的想象或故意附会,却极其困难,此乃因为创造印度古典文明的印度民族较不重视历史纪录的缘故。
然而经由同修会熏习之后,我们由龙树菩萨的重要论著可知,他既已亲证如来藏而得菩萨道种智,焉有可能认同某些外道法?只要我们能依止“方等经典,唯一佛乘”而实修实证,当不难具有“择法之眼”,判其真伪。
在这篇龙树菩萨的“本事”里,基于我们是佛教正法团体,在此不宜将龙树菩萨入灭之后,那些外道妄攀为龙树所说者介绍给大家。我们将以“佛陀的第一义谛”作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龙树的菩萨行之典范。正如导师所说,今天的龙树菩萨修持境界,经由地地增上,当然更高于此间所述者。
龙树菩萨行化事迹
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了《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目前所见最早有关龙树生涯的描绘。
龙树菩萨生于公元二世纪左右,南印度国婆罗门种族的后裔,自幼接受非常严格的婆罗门僧侣教育,天资聪颖,博学多闻,对婆罗门教的教义相当熟习。由于他聪敏过人,很快地就觉得在学问上已无任何东西值得追求。他年轻时亦修学外道神通,由于年少轻狂,曾与同修利用神通法,数度潜入王宫,调戏宫女,除了他神通广大得以全身而退外,其它同伴均没有好下场。
经过此一事件,龙树自内观察、思惟之后,深感到所学的不究竟,领悟“欲为苦本”,而欲转依佛法,学习大乘。他先发心,求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读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诸经,都无得处。继而诣雪山中深远处之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大乘法)传法给他。他诵受爱乐,虽知实义,却未得通利。因此开始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但是此间阎浮提中已遍求不得他真正所要的法,外道论师沙门宗义更皆被他摧伏了。于是他起了憍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 〔编按,津途者,门径之意〕 甚多,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
这时,有一位大龙菩萨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于佛陀正法之外别立门户。大龙菩萨基于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摄入龙宫,开七宝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他看到了前所未闻的经典,这时龙树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无知,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了解方等经。于是他花了九十天的时间读完龙宫中的经典,其量乃十倍于阎浮提所读。 进一步为了深入“大乘空义”,龙树在龙宫中通达彻悟了许多大乘经典的真正意旨 ,然后,大龙菩萨才将龙树菩萨送离龙宫。
当龙树菩萨回到印度后,至此他才真正地感到,佛法浩瀚无际,其理博大精深,没有任何外道法可以超得过它,足足够他一生用心钻研修悟了,同时也就打消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龙树菩萨为后人的开示
自此,龙树广弘大乘佛法,破斥诸外道见,其所造《毗婆沙论》,论中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偈颂,略说如下:
【 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是故我归命。彼佛本愿力,十方诸菩萨,来供养听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诸菩萨,具足诸相好,以自庄严身,我今归命礼。彼诸大菩萨,日日于三时,供养十方佛,是故稽首礼。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十方现在佛,以种种因缘,叹彼佛功德,我今归命礼。其土具严饰,殊彼诸天宫,功德甚深厚,是故礼佛足。 】
又造《大智度论》,开示修行念佛法门: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以及先世的罪业。其余的三昧,有的能除淫欲,却不能除瞋恨。有的能除瞋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痴,而不能除淫欲及瞋恨。有的虽能同时除去贪瞋痴三毒,却不能除掉过去世的罪业。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以及先世罪业。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够度脱众生。如果有菩萨想要救度众生,其它的三昧,没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样,能够迅速消灭一切罪恶。又佛陀为法王,菩萨为法将,菩萨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诸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别蒙受皇上的恩宠护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们的君主。菩萨们也是这样,知道一切种种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从佛陀身边得来的,因为知道如来恩德极重的缘故,而常常念佛感恩。”
又说:“如果时常发愿想要不离诸佛如来的人,那么此菩萨生生世世所生之处,常常可以遇到诸佛。”
当有人问:“菩萨应当努力去度化众生,怎么还会想要时常亲近诸佛呢 ? ”
龙树菩萨回答:“大部分众生尚未进入菩萨位,尚未达到不退转之地,还没被授记成佛的缘故,这时候由于自身力量尚未具足, 如果远离诸佛,便会败坏种种福德善根因缘,沉溺在烦恼大海之中。假使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脱,如何能够度化他人解脱? 就好比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时,突然破损败坏即将沈没,此时,如果不会游泳而想要救度他人,让自己反而先沉入水中,则对彼此都无利益。又比如以少许的热水,泼洒在大冰池上,虽然暂时融化了一点点的冰块,但是很快地,这少许的热水反过来会被冻结成冰。
菩萨若尚未进入佛法修学次第中的不退之位,尚未悟入诸法实相,此时如果远离诸佛,以自己少许的功德,又没有智慧方便之力,就想要度化众生,虽然有些微少的利益,却反而更加快速地坠落。
声闻、辟支佛二乘圣人,虽然有涅槃的功德利益受用,但是并不具足一切智慧,因此不能教导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诸佛世尊由于证得一切种智的缘故,具有无量的智慧方便,所以能够教导菩萨。就如同大象陷没在烂泥之中,唯有同样具有雄力的大象才能救出,不是其它小动物能救的。菩萨如果进入错误的道路,只有诸佛如来才能救他,因为只有诸佛才是与菩萨行走于同一菩提大道。
其次, 菩萨要常常如是想:‘我尚未获得究竟的佛眼,就如同盲人一样,若是不经由佛陀来引导,则不知趣向,就会错入其余二乘或外道的路途之中。’ 纵然能听闻到佛法,因不具择法眼,实际却是离开佛陀而不自知,而渐行渐远到别处修行去了,那么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受什么教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实践了多少的教法?另外,菩萨若能见佛,如果能够亲眼看到佛,那么就可以心地清净。若是亲自听闻佛的法音,那么心中则会喜爱好乐佛法,得大智慧。只要依循佛陀的教法来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脱。有以上种种亲近如来的无量无边功德利益,怎么可以不一心一意想要见佛呢?
就好像婴儿不应该让他离开母亲,又像远行的道路中不可没有储备粮食,大热天里离不开凉风和冷水,极寒的天气里不能没有火的温暖,渡过深水不能没有船只,病人不能远离好的医生;而菩萨修行佛法不能够离开诸佛如来,并且比上面的事情更加重要。父母、亲属、善知识、人、天、国王等,都不能像佛陀一样地给我们那么大的利益安乐。如来能够广大的利益一切菩萨,使菩萨远离种种痛苦烦恼之处,进升安住于诸佛如来的究竟圆满之地。因此菩萨常欲见佛、不离于佛。”
又有人问:“如何才能够不离诸佛?”龙树菩萨回答:“众生有无量劫以来累积的罪业因缘,虽然也有修福德善行,但是智慧浅薄稀少。或者虽然有智慧,但是福德善根微薄不足。菩萨上求佛道时,要行 生忍 和 法忍 。为了行生忍的缘故,要在一切的众生之中,发起大慈悲心,因而可以灭除无量劫来的罪业,获得无量的福德善根。为了行法忍的缘故,必须破除对种种一切法的无知无明,如此便可获得无量的智慧。 如是生忍、法忍两种行同时和合并修,生生世世即可不离于佛。
另外,菩萨由于常常‘喜爱、好乐念佛’的缘故,每在‘临终舍身、再度受生’的生生世世当中,恒常可以亲近诸佛。例如有些众生习气贪欲心较重,舍生之后获报淫鸟的身体;瞋恨心较重的,生在毒虫之类当中。菩萨并不执著贪恋转轮圣王和人天的福报享乐,唯独一心忆念诸佛的智慧功德,因此可以常不离佛,一切众生都是随其心念所偏重的一方而住,而必然感应受报得到相应的身形。
其次,菩萨因为常常喜好修习‘念佛三昧’的因缘,所生的地方常常可以见到诸佛。如《般舟三昧经》中所说,菩萨进入此般舟三昧之后,即现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龙树菩萨悟道因缘
龙树菩萨自内发现“欲为苦本”的道理,与佛陀出家之前所洞察的:即使是人间幸福美满的帝王式生活,它们 (苦乐爱欲) 在本质上仍然是空虚的。二位圣者都洞察到了 存在本身的不安性 ,而积极寻求证悟第一义谛。
龙树菩萨曾造〈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又名〈亲友书〉), 道尽了他发心的因缘:
禅陀迦王应当知,生死苦恼多众过,悉为无明所覆障,吾欲为彼兴利益。
譬如刻画造佛像,智者见之宜恭敬,我依如来说正法,大王亦应深信受。
汝虽先闻牟尼言,今若听受转分别,犹如华池色清净,月光垂照踰晖显。
佛说六念常修习,所谓三宝施戒天,修行十善净三业,离酒放逸及邪命。
观身命财速危朽,应施福田济穷乏,施为坚牢无与等,最为第一亲近者。
勤修净戒除瑕秽,亦莫悕求愿诸有,譬如大地殖众物,戒亦如是生诸善。
修忍柔和舍瞋恚,佛说是行最无上,如是精进及禅智,具此六行超生死。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
龙树菩萨一生中,求法、弘法、破邪、显正,作风皆极为强势,折服无数外道,度脱他们到佛陀的甚深了义正法中。龙树菩萨传法给提婆菩萨之后,入于三昧,然后如蝉脱壳,无所挂碍地解脱生死。
龙树菩萨的著作
龙树菩萨的著作十分丰富,造有《中观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萨资粮论颂》、《庄严佛道论》等不少著名的论典,亦享有“千部论主”之称。其中的《中观论》、《十二门论》与弟子提婆菩萨造《百论》,被空宗所宗仰而合称为三论。鸠摩罗什到中国,译此三论并加以宣扬,即是三论宗的由来:教法以 无相无得 为宗,以 破邪显正 为纲,立真俗二谛以诠一切言教,主张八不中道,修行历五十二阶位。
依《入楞伽经》经文:佛告大慧菩萨:“大慧!你应当知道,如来入涅槃之后,在未来世,将有能奉持我甚深佛法的人,此人是南印度国中,有大威名、大德行的比丘,其名号为‘龙树’,能破有宗、无宗这两派,在此世间开显我无上甚深的大乘妙法,证得菩萨初地欢喜地,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从世尊入涅槃后七百年,龙树菩萨出现于世,正好符合佛陀预先的授记。
参考数据:《龙树菩萨传》 (鸠摩罗什译)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又名〈亲友书〉,龙树菩萨造,求那跋摩译) 、《传灯录》、《毗婆沙论》、《大智度论》
林定崧 整理
龙树菩萨略传 ..........林定崧 整理
2020-07-08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