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期
立佛正法纛:心有八个识 ..........德光
2020-07-08
立佛正法纛:心有八个识
  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末那识)、第八识(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妙明真精妙心等多名)。
  问:《阿含经》明明讲有六识,为何你主张有八识?德光云:前六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一般佛弟子耳熟能详的六个识,不必德光赘言。接下来说明意根。《阿含经》云:意法为缘生意识,亦即意识因意及法尘接触而生,由此可知,意识(《成唯识论》说为第三能变识)尚待因(意根,《成唯识论》说为第二能变识)与缘(法尘及触)而生,非有其自主性,是辗转相生之法。由此可知:意识尚待意根而生,则知有一意根能作出生意识之缘,因此可以证成:除六识外尚有意根存在。因此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主张只有六识,是为魔说,非是佛说。
  接下来谈第八识(《成唯识论》说为第一能变识),契经云:“无觉无观是名心性”、《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维摩诘经》:“不会是菩提”、《楞严经》:“妙明真精妙心”等等,佛不仅初转曾提到,亦曾在二转及三转处处提到这个心,由此可以证成:佛说法49年,无非都是在说这个心,因此佛弟子不应该离此心而说法,若离此心而说法,是为魔说。此外《楞伽经》卷四:“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及祖师云:“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都已明说有八个识。因此德光总结:心有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第八识。故德光在此立佛正法纛:心有八个识。若人离此而说,是谓魔说。
  或有人主张:大乘经典非佛说,是佛弟子所说,为此,德光说此人说法是错误的:
  1.如果大乘经典是佛弟子所说而非佛说,则佛化缘未尽,不应涅槃;可是佛明明已入涅槃,则应知佛说过甚深大乘法,而非佛弟子所说,纵有佛弟子能有所宣说,也无法离开佛的义理圆满而说。
  2.经典曾说释迦牟尼佛的报身仍在色究竟天说法,若佛弟子无“意生身”就无法到色究竟天听佛说法;由此可知,佛弟子仍未究竟故,须闻佛说法而进修乃至佛地。故知佛的境界非佛弟子所能知,唯佛与佛才能了知。
  3.《大乘同性经》说佛有十种佛地境界,而佛只示现前二境界就让在场菩萨们不知不解赞叹,更遑论其他八种佛地境界。由此所知,佛的境界远高于菩萨境界。
  4.又佛具一切种智(四智圆明),佛弟子未究竟圆满,故无佛一切种智。有佛弟子能说甚深大乘法,而独佛不能说甚深大乘法这个道理乎?
  5.综合上述言说,德光作结论,佛能说甚深大乘经典,非是佛子所能圆满宣说,故大乘经典是佛说无疑。
  或有人误解佛意,认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就是如来藏,德光谓其不知不解佛所说意,何以故?若色蕴就是如来藏,色蕴毁灭时,如来藏就成断灭,违佛所说不生不灭的道理;若谓色蕴是不生不灭,为什么色蕴会有灭亡的时候?由此可以证明:色蕴非是如来藏。同理可证,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十二处(六根、六尘)、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非是如来藏。离念灵知是识蕴所摄,亦常断灭,亦非如来藏。
  或有人问:既然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非是如来藏,那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究竟由谁所生?德光云:为心所现,解释如下:
  1.《楞严经》卷二云:“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由此段经文就可了知: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由心(妙明真精妙心)所现。既是法有出现,就成就法的出生;既然法有出生,就有法灭的道理,如此才成就法生、住、异、灭的道理。由此可知心本不生灭,而其所现物有生灭,因此成就世间及出世间一切法,成就佛所说的中道义,不落两边。若有人不如是说,是谓魔说,非是佛说,本质已是外道法,非是佛法。然而却有人不知不解佛意,将如来藏所现物(法)当作如来藏,乃至引经据典来评论他人说法错误,诚可怜人,为使斯人能建立正知见,德光留待“能观与所观、能摄与所摄与如来藏的关系”再作说明。
  2.佛在《楞严经》亦言:“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请各位注意佛这句话: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果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就是如来藏的话,《楞严经》应直译为如来藏,而非“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可是在这经文内却明明写“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由此可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以如来藏为本,为如来藏所生微妙体性之一,而非是如来藏。譬如“真心体性犹如虚空”,若说是虚空,应该直译为:真心体性是虚空,却为何说是真心体性“犹”如虚空。由此可以证明真心体性犹如虚空,非是虚空。同理可证: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如来藏所现物,既然是如来藏所现物,非是如来藏,但不离如来藏。
  3.因此若有人不能厘清如来藏与如来藏所现物之差异为何,就会将如来藏与如来藏所现物混在一起,提出一些像“五蕴就是如来藏、六入是如来藏、十二处是如来藏、十八界是如来藏、离念灵知是如来藏”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来骂人,非是有智者。若人无法厘清如来藏与如来藏所现物之差异,就无法解知《楞严经》真正意旨,其所说、所翻译经典、文章即成无义。既然无法解知《楞严经》真正意旨,又如何苛责他人所说正法为非呢?这也难怪甚深的经典如《楞严经》于末法时代最先灭失的道理之一吧!何以故?曲解佛意使人远离正法故,因远离正法,佛的正法不得不消灭故。有智者,不妨从此处思惟,就知德光所言是耶?非耶?
  或有人说,能观与所观亦是如来藏,此说违佛所说意,何以故?德光云:《楞伽经》卷四:“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其中二种摄受即是能摄与所摄(能观与所观),既然有能摄与所摄,非是心性,因此智者须远离,也符合契经:“无觉无观是名心性”的道理,因此能摄与所摄、能观与所观非是如来藏。
  到此,有人会问:那能摄与所摄、能观与所观究竟由何所生?德光云:如来藏所生。何以故?解释如下:
  1.在“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此段经文里已经明白告诉各位:其前提是甚深如来藏存在下,才有二种摄受生。因此可以证明:二种摄受是由如来藏所生。若人离开此前提,能摄与所摄凭空而生?无因而生?或者是自然而生?或者是无明而生?若人作是说者,不知不解佛意,是谓魔说。
  2.《楞严经》卷二:“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其中色(身)及心、诸缘及心所有法都是如来藏所显现,请问大众:能摄与所摄包不包括在内?当然包括在内。既然是如来藏所现物,是以如来藏为本、而生,故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非是如来藏,但不离如来藏。
  3.综合上述所说,能观与所观、能摄与所摄是如来藏所现,是如来藏所生,是如来藏微妙体性之一,非是如来藏,但不离如来藏。(德光补注:能摄即是如来藏所生之七转识,所摄即是如来藏所生之六尘。能观与所观之理亦如是。)
  此外,佛弟子要了知一个重要知见:如来藏与如来藏所现物的关系如何?德光云:是非一非异的道理,譬如灯与光的道理,如来藏是灯,如来藏所现物是光,如来藏非是如来藏所现物(灯不是光),如来藏所现物非是如来藏(光不是灯),但如来藏所现物从如来藏所生(光从灯生),是非一非异的道理,如此不落两边,成就中道义,若人不了知此道理,则落两边(常见与断见)。建议佛子们要建立佛法正知见,若无正知见,读经典前后矛盾,无法贯通。若无法贯通,就会断章取义;若断章取义,何曾了知佛真正义理?若欲了知真正佛法,须待驴年才有机会。
  在此,德光建立佛正法纛,其用心说明如下:
  1.让佛的正法能昭告大众,普见于佛子间,扭转佛子的邪知邪见。
  2.让业识茫茫,己事不明的学子建立佛法正知见。
  3.让那些不直心的佛子,乃至曲解佛意的佛子改其心性。
  4.让佛子们在修道路上少一点障碍。
  5.冀望佛子们不为名师及恶知识所笼罩及误导。
  此外,大众读了德光文章后,莫批评德光狂妄无比,傲慢无比,何以故?德光不忍众生苦,于三界中头出头没无有尽期;其所说法皆从自心流出,未曾有一丝一毫傲慢、狂妄,而不直心的人则谓德光傲慢、狂妄。若诸佛子于德光知见中真能得丝毫帮助,德光谓斯人有善根福德,将来必定真能解知佛意。最后,德光在此敬祝大众于佛道上顺顺利利,少烦恼、少障碍。阿弥陀佛!
  注:本文原刊于“成佛之道”网站,蒙作者同意转载。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