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识蕴真义【共130集】
第109集 六十二外道见
2020-02-24
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六十二外道见”这方面的内涵,因为概略了解外道的知见,可以避免我们被错误的知见误导,另外也能够让我们对于正法之珍贵性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开始我们来看在《识蕴真义》一书中 平实导师的开示:
  
自古以来,诸方大师与诸学人,常有如斯等事:即是经中所说“非道见道,道见非道”。意谓新学菩萨往往于非道而见为正道,或于正道而见为非道。(《识蕴真义》,佛教正觉同修会,页338。)

  也就是说,要了解正确的佛法修行之道,是不容易的事,一定需要有善知识的指导。这从上述“非道见道,道见非道”的开示中便可以了知,因此其实任何人,如果他是信受正法的,而且他在修学的是正确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修学的理路与方法是正确的,那真的是要赞叹他是善根福德深厚的,尤其在末法时期,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大般涅槃经》卷23中开示: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护不近。

  也就是说,恶见五利使包括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与见取见,能够引生各种外道的邪见;而这些邪见,可以把它概略区分为六十二种。由于有这些错误种种的知见,因此令众生不停地轮转于三界生死;所以,如果能够对于这六十二种外道见有概略的了解,那我们就可以大致掌握外道邪见的状况,并且如上述圣教中之开示,就能够“防护不近”。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这六十二种外道见产生的原因。在《瑜伽师地论》卷87中圣 弥勒菩萨开示:
  
又此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一、由因缘故,二、由依教故,三、由依静虑故,四、由依世故,五、由依诸见故,六、由生处故。

  也就是说,这些种种错误的知见的产生,或者被建立而主张的原因,可以分作六类:
  第一类称为“由因缘”。意思就是说,这一切恶见的产生,都是因为有我见的关系,也就是对于“我”或“自我生命”的理解是否正确是一个关键。如果无法正确了解,便会落入我见之中,从而引生许多的错误知见出来。因此我见的断除,无论是在二乘菩提或大乘菩提中,都是必须的,否则落入我见之中必定难以避免地产生种种的恶见出来。所以在《成唯识论》卷9中开示:【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这里面也开示“萨迦耶见而为上首”,也就是身见,它是位居在根本烦恼与随烦恼中的首位。可见得对治我见、身见的重要性了。这里把根本烦恼依三界及四谛所断而细分为一百二十八种,同时还有其他属于根本烦恼等流的随烦恼。这些都是对于不是真我的生灭变异法产生遍计执著,以为是有真实不坏的体性之实我而衍生出来的。
  第二类称为“由依教”,也就是恶见产生的原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到邪教导的缘故。这有时候是因为初学者的基本知见尚不具足,因此容易受恶知识所误导,或是因为缺乏思慧的关系,或者是名师崇拜等因素。因此,如果修学大乘法,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否有跟善知识结善缘,或者有发了修学大乘法的深愿。譬如在〈正觉发愿文〉中,其中有一段非常值得大家参考:【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因此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应该多亲近善知识及与众多菩萨结善缘。而如果不幸受了邪教导,有先入为主而接受了许多的恶见,那将会使自己与染污慧相应,也就是了别慧成为染污性,那想要转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这也是大家所需要特别留意的。另外上述发愿文中也强调要“得遇菩萨僧”,这样才能顺利修学大乘法,而非只是修学二乘菩提。
  第三类称为“由依静虑”,也就是因为修学禅定以及静心思惟有偏差的关系而产生种种的恶见。其中有些是因为修学禅定而引发宿命通或天眼通,使他能够看到或了知一些事情,但是因为缺乏正知见或者所观有局限性的关系,而作了错误的推断,因而引发恶见。譬如有些外道有禅定证量配合宿命通观察,他发现大梵天王在其宿命通之范围内都是一直存在的,但他不晓得一切五阴都是生灭变异之法,因而产生了“大梵天是常住不坏”的误解。因此之故,大家就可以了解正知见及智慧的重要性了,单纯藉由这个禅定或神通而产生之了知或知见并不可靠;所以,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之“宿命明”跟“天眼明”,与外道之“宿命通”、“天眼通”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同时了知道理及现象,而后者只能观察现象而已。
  第四类称为“依世故”,这是说因为与时间有关的观察而产生的误计。譬如,大家所熟知的“五现见涅槃”,因为能够处于欲界定或者四种根本禅定之中,误以为一念不生或住于禅定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之涅槃。而不知道这些都是与意识相应之法,无论是意识本身或意识所住之定境,皆是生灭变异无法久住,因此是属于“计后际”的执著。而五现见涅槃都是意识心所住的境界,这时意识心都还是存在的,因此称为“现”;而事实上无余涅槃之中十八界皆灭尽,不可能有意识心还住在定境之中。那这里的“计前际”的执著也是类似的道理,因为这些都称为“依世故”。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于三世时间的观察不够完整,以及缺乏正知见所致。
  第五类称为“由依诸见”,主要是指有些众生会执著色蕴为我,其余非色蕴的四蕴为我所,而不知道色法是有生灭性的,不可能是真实不坏的自我。事实上在现代也有许多人主张心识是由色法所出生的,这当然违背了“色不能生心”的基本知见;而另外有些人执著心才是我,认为色身坏了,心只是换一个色身而已。譬如,一般人会认为能知的灵魂不灭,或意识心可以到未来世等,就是属于这种见解;也有人认为我是包括心与色的,也就是名与色,执著我必须要有完整的五蕴;因此,无论是哪一种执著,事实上都是落在蕴处界生灭法之中,都属于与我见相应,而不是可以究竟依靠的不生灭之“真我”。
  第六类称为“由生处”,也就是众生依其所出生之处所,因为所处生存环境的关系,会相应种种的知见。譬如在各种禅定境界,能够引发及接受不同的知见,或者譬如出生在地狱的众生,他们就会认为生命是苦的,与“一向有苦”之想相应;而如果出生在初禅到三禅天,则与“一向有乐”之想相应。相对的,出生在人间的富裕家庭,或者是欲界天,则多分是在受乐的环境之下,通常被五欲境界所染着,与佛道较不容易相应,因此有人说“富贵学道难”,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一生都过得安稳快乐者,通常比较难了解生命之苦而想寻求解脱,因此除非他是有智慧的,否则是比较不容易观察苦谛的道理。
  以上我们先由恶见的六种原因略作探讨,了解之后,我们接着来看这六十二种外道见的分类。在《大毘婆沙论》卷199中开示:
  
六十二见趣者,……前际分别见有十八者,谓四遍常论、四一分常论、二无因生论、四有边等论、四不死矫乱论。后际分别见有四十四者,谓十六有想论、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灭论、五现法涅槃论。(《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99)

  也就是六十二种外道见可以分为十类,每一类又各有几种,加起来就总共有六十二种。这里面无论是计着“遍常论或一分常论”都是计着生灭法为常,因此很明显的是错误的。而诸位也都知道计着“无因生论”是错误的,因为诸法不会无因而生,如果无因而能生诸法,那就要天下大乱了。因此所有之蕴处界等法都是有因有缘而出生;而如来藏却是自在之法、本来存在之本住法、无生法。
  接下来是“有边等论”,这是依于禅定来对于世间作观察。譬如,外道如果作上下之观察,只能观察四禅天至无间地狱的范围,因此就认为世间是有边的;而如果向四边作观察,则无法达到边际,因此认为世间是无边的。这些一方面是因为不晓得器世间是共业有情的如来藏依共业种子所出生,包括众生的五阴世间也是因为所造诸业而有差异,而且也有相对应之成住坏空或生老病死的现象;另一方面,其禅定或神通有限,因此这世间并非一定是他们所观察到的那样。
  第五类是“不死矫乱论”。当然这也是不对的,这主要是因为外道执著想要生天不死,当有人来问他法义的时候,因为担心自己错说而落入邪说,或不知而说落入妄语,因此怕影响将来之生天;或者惧怕他人知道自己无知,或者是因为所证尚未心得决定而不愿意正面回答他人的问题;因此当别人来请问他法义的时候,他就借故而不愿正面回答,或者采用反问对方的方式等等。因为这些不死矫乱论都是没有办法正面面对问题,对于自、他都没有任何利益,正确的作法是如果真的不懂,就要赶快寻求善知识的指导,以便能够正确修学而有所成就。同时我们必须要了解单纯生天是不能解脱的,唯有成就断我见或证悟实相,才能达到或者成就“解脱天”或者“第一义天”。
  第六、第七类与第八类是属于“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主要是计着自我未来世是有想、无想或是非有想非无想等等。事实上到底是有想、无想或者是非非想等等,主要是要看他的意识心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现起证自证分。譬如生无想天或入无想定,他的意识心如果不出现,就称为无想;如果离开无想天或出了无想定,那就成为有想;因此,并非一定是其执著之有想或无想等等,这些主要都是因为对于五阴之不同执著,而引生出不同的知见出来。
  第九类是属于“断灭论”。这当然是错误的,如果接受这种边见,所有的修行便成为无意义的事了。因为即使假设他修证到最高位阶,依据断灭见的主张,他将来还是会灭坏的;而实际上是没有众生会接受断灭见的,主张断灭论者,有可能是他还没有想清楚,而事实上断灭论者深心之中还是属于常见论者。
  第十类是“现法涅槃论”,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述的“五现见涅槃”。主张意识心还在的时候,并且住在禅定境界的时候是涅槃,这当然是完全违背无余涅槃的正知见。
  以上大略介绍这十类的外道见,如果把它简化,可以再区分为两大类,就是“前际分别见”跟“后际分别见”;这是从产生这些错误的知见的时候,所观察的法是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而来作区分,本质上还是一样,都是属于错误的观察结果。
  而我们也要知道,虽然六十二种外道见全部都是错误,然而却显示了想要了解生命实相或者解脱生死,是所有修行者,乃至古今哲学家想要追求或了解的,甚至投入一生的心血在上面。因此这显示了对于自我生命正确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想要追求生命的实相。所以诸位就可以确信,在大多数人都还落在错误的知见,或者还在摸索的阶段,而您已经能够信受与修学正法,这是多么幸福与不容易的事;所以,大家都要以殷重心来看待与修学正法,因为它们是极为珍贵的。
  而有这么多的错误知见,造成修学之路真的是危机重重,稍一不慎信受错误的知见,便有可能断送了法身慧命。因此在选择想要跟随的善知识,就要非常小心谨慎,包括自己一定要静下心来作一些基本的法义抉择,绝对不要盲从,以为人多就是好的,或者急于速成、想要跳跃式的成就,那正好落入陷阱之中。
  在圣教中也开示说,许多众生把大梵天王误认为是创造世界与众生的造物主,而 世尊也特别针对这件事情向大梵天王连续提出了二十五个问题;而由大梵天王的回答,也显示了众生与世界并不是大梵天王所造。譬如《大悲经》卷1中开示:【佛言:“梵天!如是,春、秋、冬、夏时节,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世尊!”】也就是既然你创造了世界,那应该这个春夏秋冬四季也是你所创造的,或者是你设计的,那你就应该能够解释为何及如何创造四季的道理。当然大梵天王只能很诚实地回答说四季不是他创造的。
  同样的,在《大悲经》卷1中开示:
  
佛言:“梵天!如四姓人端正、丑陋,贫穷、巨富,福德多少,善戒、恶戒,善慧、恶慧。梵天!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梵天言:“不也,世尊!”

  也就是既然你创造了众生,那么众生的种种差别也应该是你创造的、是你所设计的,那你就应该能解释为何及如何创造种种众生之差别的道理。当然大梵天王也只能很诚实地回答说众生的差异不是他创造的。
  其他在《大悲经》中 佛世尊尚问了其他二十三个问题,诸位可以自行查阅恭读。也就是说,如果某人认为自己的说法或主张的知见是正确的,那他应该能够解说更进一步的道理,或回答进一步的问题,否则他的主张便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自己想象的。而《大悲经》中的开示也给我们作了一个示范:要去抉择法义,千万不要名师崇拜,一定要善护自己的法身慧命。当然随后大梵天王也很有智慧,有恭请 佛世尊开示正确的道理,世尊就开示说:“这些器世间的现象与众生的种种差别,都是因为众生所造作而产生之业力的关系,而呈显出来的。”因此上面圣教的开示,刚好也提醒我们:修学者一定要思惟及抉择法义,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常常作法义的抉择,就成为一种习惯,能够使未来世也可以有这样的习惯继续作法义抉择,因此能够远离假名善知识的笼罩。
  我们作几个简单的结论:第一点、从六十二外道见的内涵以及产生这些外道见的六种原因,可以让我们概略地了解种种的错误知见形成的原因,因此能够远离“非道见道,道见非道”。第二点、要判断外道知见之落处并非想象的困难,只要跟随善知识便能够逐渐建立抉择法义的能力,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便是要修学八识论的正理。而许多错误的知见,通常是经不起初步的检验,或者甚至以世间逻辑都可以判定其错误,因此修学人对自己应该要有信心。第三点、错误的知见,因为是误解或虚妄想而产生的,因此有许多的种类,加上现代传播的发达,因此修学者便很容易接触到;而相对的,这也显示了信受及修学正法的极为珍贵之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