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2、坛经辩讹
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2018-07-13
现在我们接著看下一段,《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一:“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象。称弥勒名。如是等辈。一念倾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宏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我们接著看下一段“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也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我们看一下,刘灿梁在前面说:“能证如来藏开悟更好啊!如果不能开悟,怎么办?要随顺第一义的如来藏修行,才可以去弥勒净土。”
  可是我们从这段经典,可以看到,这里说,想要往生兜率内院的人,是要怎么样去?是要“净诸业,行六事法”,是这个条件就可以往生喔!可是我们要看看什么叫作行六事法呢?他就可以能够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而是怎样?将来随著弥勒下阎浮提的时候,第一闻法,什么叫第一闻法呢?表示在 弥勒尊佛祂转法轮,三转声闻法的时候,他就可以听闻到佛法,是指这个意思,所以第一闻法是这个意思。表示这样子的人,他可以在 弥勒尊佛祂的龙华三会,声闻三会的时候,就可以获得阿罗汉,指的是这个意思。而且在未来值遇贤劫诸佛,还有星宿劫诸佛之后,在诸佛前可以受菩提记,表示那个时候他可以入地了,有没有八地?(没有)还没有八地喔!而且是怎样?是要值遇贤劫一切诸佛;还要怎样?于星宿劫还值遇诸世尊,然后这样子,在这样的因缘之下他可以入初地。
  那我们看看什么叫六事法呢?六事法内容是什么东西呢?是不是第一义谛的如来藏修行呢?如果用广义来说,当然是!可是刘灿梁的意思是说,随顺第一义如来藏修行,就是要怎么样?就是让你赶快开悟,赶快开悟,就是这件事情。可以这样是不是符合经典所说?是不是符合《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里面所说的内容呢?我们来看看什么叫行六事法?六事法就是第二段的部分。首先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要精勤修诸功德,要行种种的布施,然后怎么样?不为自己的果报,而是怎样?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能够行菩萨道。第二个,威仪不缺,表示他是要持戒的,能够符合他在家或出家的威仪,这个叫持守戒法。第三个事情是扫塔涂地,表示对于寺院的塔庙应该要尽力来护持、来建设,让正法有一个弘扬正法的地方。第四个是,以众名香、妙花供养,对于建好的寺院。平常应该要以名香妙花来供养;而且要以四事来供养沙门。第五个,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这个就有所谓对于三昧的内容了解,乃至有些人他是已经可以深入正受,已经有实证的内容,实证的证量。第六个是,读诵经典。表示只要行这六事法,他就可以往生兜率陀天。那是不是六事都要具足?不定!只要能够具足其中的几样,因缘具足他就可以往生。所以是不是一定要证如来藏?才是那个条件呢?不是这样子。譬如说,如果说他威仪不缺,可能他没有碰到正法、如来藏正法,可是他修诸功德威仪不缺也可以去呀!如果在家菩萨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也可以去啊!这个就是它的条件。并不是说,我一定要随顺第一义谛如来藏修行,才可以去,那这样就太狭隘了。弥勒菩萨祂所要度化的不是很狭隘的极少数众生。诸佛的心量都是广大的,就好像菩萨心量也是广大,不是说;“你今天来修学佛法,我才度你的,外道我都不理他。”也不是!外道如果说他对于佛法有兴趣,他想求得解脱,照样都度。菩萨的慈悲、诸佛的慈悲它是很广大的,它不是很狭隘的,乃至有一些因缘不具足,还不能听闻第一义谛的,也可以摄受喔!不是那么狭隘说,只有第一义谛,闻熏第一义谛的才摄受,其他都不摄受,那这样子就窄化了诸佛菩萨的广大愿力了,反而显不出佛菩萨的慈悲,所以他这样子等于是,对于 佛陀的这种慈悲大愿确实有很大的扭曲,。所以他的所说是不如理。不如法的。
  我们看看后面下一段“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当作是观。”
  从这里也是一样喔!告诉我们要生兜率陀天的话,要这样系念思惟、去想念兜率陀天它的依正庄严,而且还要怎么样?持佛净戒,还特别强调这一点,表示这一点很重要的,而且上面我们看到的,要持五戒或是八关斋戒。所以要往生兜率陀天,它一个很重要的一定是佛弟子,而且一定要怎样?要持佛净戒。而不是像刘灿梁所说的:都不用持戒,而只要随顺第一义谛,只要找到如来藏就好了。那他误会了经典的意思,表示把经典里面很重要的义理全部把它舍弃了,而且违法了经典的意涵。所以说如果不持戒,那是不可能去的;不归依三宝不可能去的。所以这一点才是真正要往生弥勒内院它的具体的条件。刘灿梁所说的是错误的,他是扭曲了经典的意思,扭曲了弥勒菩萨的大愿。所以说,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刘灿梁事实上,他对于要生弥勒内院的条件,他是不如实知的;乃至应该说,虽然他看了经典,可是对于经典有没有信受?没有信受。因为没有信受,才会以他自己的想像随便说。然后随便说了之后,就把这个账赖给弥勒菩萨。那以后人家跟弥勒菩萨说:“我们下生应该是八地。”弥勒菩萨要不要兑现?祂不用兑现。这个不是 弥勒尊佛祂所施舍的。那是刘灿梁他自己说的,没有人可以来负责。所以我们在听法的时候,要来简别,一定要依于经典,不是某某人说了就算,不是这样子。
  那我们回到第15页,回到《坛经》里面的内容,这个就是延续《坛经》的内容,一直延续下来的。《坛经》里面有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这一段是《坛经》的内文。
  刘灿梁在解释这一段,还有后续的部分的时候,他有一些说法是也不正确的,我们要把它提出来辩证。
  《坛经》内文后面还有说:“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刘灿梁说:“就因为如来藏没有形象空性,所以说祂的体相是清清净净。”这代表刘灿梁他不解什么叫无相?事实上我们今天早上听我们 导师讲解无相,对不对?让我省了很大的力气了。本来我想说:我应该怎么样来说这个部分呢?我们 导师已经很清楚的说出来了。如来藏的无相,祂是要怎么样呢?祂是要在众生有五阴的时候,然后以慧眼来亲证祂;而且是怎么样?“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对不对?表示说如来藏祂是怎么样呢?如果我们说,祂有任何的相貌可以让我们来实证的话,祂一定怎么样?不是世间一切事物的那种形相,可能大家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到底如来藏有没有相呢?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如果我们说有相,你又说:啊!那可能是微妙之相嘛!早上我们 导师有说:微妙之相,有人就是把祂想成什么离念灵智的微妙之相欸!那这样也错!那如来藏的相呢,如果我们说祂完全没相,那怎么亲证呢?怎么样慧眼所见呢?那就是个大问题啰!所以要说怎样,说祂的这个相呢?是“诸相非相”啊!祂不是诸相,不是世间一切法的那种法相,祂有祂非常独特的法相,可是这种法相呢,很难言说。很难言说啦,所以才要怎么样?你实证嘛!你实证的时候,你说出来我们就会知道,很奇怪吧?很奇怪!所以有些人说:我们禅三勘验,一句话说出来,什么是如来藏?说半天说不出来,还是可说,为什么?因为你体验了如来藏,你还是可以把祂说清楚的,一定是可说。可是那个都是勘验用。所以我们如果说将来自己有所得,可不能到处问人家哦!到处问人家那是不对哦!就像我们 导师说的黄龙三关,如果你知道的话,你就知道了,你不用再问人家了,如果你还要问人家,表示你是不知道的。那应该怎么样呢?有因缘上禅三再来问,这样才对哦!你们说:“我有什么体验?我问你一下,我问你一下。”不行!那你这样会害了人家。而且如果你们互相印证,那怎么办?那不就变大妄语了吗?所以这个千万要小心啊!修行这件事情,谨慎为要,不可以轻忽!因为这个是大妄语。很多人对大妄语不是很了解,为什么它那么严重?坦白地讲:它很严重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十法界来看看,我们一般人如果在这里,如果你说我是某某领导,中南海的领导,请问你会怎么办?你会碰到大麻烦,对不对?你看,在世间都会这样子,在人间都会这样子哦!如果说我们是一般人,结果说自己是实证的菩萨,请问:你是跳了几级?从人跳到超越阿罗汉,超越缘觉,到了菩萨欸!你跳了几级?跳越了那么多级耶!因为中间还有天嘛!对不对?还有阿修罗,还有天,还有阿罗汉、缘觉,才到菩萨欸!在人间这样谎称都是很严重了,对不对?在法界里面一下跳了这么多,严不严重?(严重)很严重欸!很多人都没有想清楚这件事情。它是很严重,那是比在世间法里面那种妄语还严重。你不是国王,你说:我是国王。一切古代如果偷穿龙袍会怎样?(杀头)杀头的欸!没有人敢偷穿龙袍的欸!如果要偷穿龙袍要怎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偷偷穿欸!不可以给人家知道的。给人家知道了,被皇帝知道,就抓去砍头。世间法都这样子,那在十法界里面,如果有人,如果像藏密他是地狱的种性,一下说他是活佛,他那个是最大的妄语,因为从最低的要跑到最上,是不是最大的?那是最大的妄语哦!所以我们要看大妄语业,要这样看,你才能看出它的怎样?它的严肃性,才能看出这个不是开玩笑的,在法界里面那是非常严重的僭越。就好比在世间里面,你僭越到当国王去了,那就违反了世间的位阶啰!那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所以同样的,我们说要实证如来藏,我们讲到说,我们一定要能够实证这个内容,才能够对于如来藏的内容能够把祂说清楚,所以一定是要勘验的;而且这个勘验一定是一个已经实证的人,他才能够去正确的勘验。
  然后刘灿梁说:“如来藏没有形相,祂是空性,所以祂的体性是清清净净的。”那在《坛经》里面说的无相,无相者就是“于相而离相”,也就是说,如来藏祂跟一切相是在一起的,同处,可是不是互相含摄喔!祂是同在一处,可是祂是离开一切世间法的法相,以这样来说,祂叫作无相。就像我们无相念佛也不是完全无相喔!是它不是一般人说是的那种念佛的相貌,所以我们施设它叫无相。同样如来藏也是这样子,祂的法相有祂很独特的法相,而这样的法相是要实证之后,经过善知识的印证之后,我们才可以说。如果说没有经过善知识的验证而去说了,那就是犯了大妄语。大妄语就这么严重。所以这是我们特别要小心的。
  而他(刘灿梁)说:“如来藏没有形相是空性,所以祂的体性是清清净净的。”可是这里所说《坛经》的内容,祂不是那样子。《坛经》说:“法体清净”,是以无相为体喔!所以祂并不是完全没有形相。所以这个地方要很小心。因为刘灿梁他认为:“如来藏没有形相,因为祂是空性,什么都没有,祂是无所有,所以什么都没有,所以当然没有形相啊。”可是事实上如来藏不是这样,如来藏祂有真实的心体,是可以实证的,所以有祂非常独特的法相,大家要这样来理解。
  我们来看看讲义第21页,我们来稍微辩证一下这个内容。我们先看下面的这一大段。中间有一段是谈到拜佛,然后忏悔的事情。接著我们来谈到空的事情。我们看刘灿梁说的:“你们拜佛有没有求过?佛能给你吗?你们这一辈子得到的一切是怎么来的?都是你们的如来藏累世以来所修习过的善恶熏习后,这一辈子成熟了,起现行的报、果报,佛没有办法给你。所以佛讲佛法最大,难敌业力,听过没有?佛讲佛法再了不起,抵不过你的业力。”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刘灿梁对于佛法的道理,他是不了解的。事实上我们的因缘成熟,可是 佛陀有没有给我们因缘?事实上 佛陀给我们很多的因缘啊!而且当我们因缘成熟的时候,谁帮助我们?谁加持我们?(佛)还是佛啊!佛怎么会没有给我们呢?我们每个实证的人,都会感受到说:我们是被加持的。为什么?因为要亲证如来藏,它是一件很困难的。因为那个亲证,脱离我们一般生活的经验了,因为我们出生出来所熏习的就是世间的一切法相、一切的法,从来没有熏习到出世间的如来藏的这个实证的内容,所以我们都不知道的。可是就那么一念相应,你就知道了,那是谁帮助的?(佛)佛!所以 佛有没有给我们什么东西?有喔!给我们很多的因缘跟智慧呀!乃至我们有时候写文章,有很多的法是没有想到的,突然一念就想到了,也是 佛给的啊!我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讲到某些法的时候,唉!突然想到有些道理,就讲出来,也是怎么样?也是 佛陀加持的。所以佛陀的加持很多。
  然后他(刘灿梁)说:“佛讲佛法虽大,难敌业力”,当然没有错啊!如果有些人他做了恶业,然后不会有忏悔,那当然没办法敌挡业力呀!可是业力它是可以转的。业力有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超越它呢?就是忏悔嘛!然后加上大愿、大行,那你就可以超越业力喔!因为能够忏悔我们的恶业,就可以动摇业的根本,所以就可以从定业,转变成不定业,所以它就被动摇了,对不对?我们发起了大愿,又行了大行之后,就有好的因缘,可以扭转嘛!扭转之后,他就越来越好喔!所以业力难抵挡是为什么?就是不忏悔的人,他就没办法抵挡,为什么?因为它成为定业。因为他内心决定说:我就是要这样做,绝不悔改。他的如来藏怎么样?就决定让它实现,也绝对不改变,这就是如来藏的法性嘛!对不对?所以你知道如来藏的法性是这样子。所以忏悔这个法,事实上对刘灿梁是很重要的;只是因为他不相信,不信受佛语,也没有持佛戒,所以他就不了解忏悔这个法它是多么殊胜。
  我们接下来看看刘灿梁在讲《大方等如来藏经》的时候,他有讲到“无念”的部分。我们先讲,既然已经讲到了。这里应该也是从《佛藏经》出来的吧?《大方等如来藏经》出来的:“舍利弗!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舍利弗!空中无善无恶,乃至亦无空想,是故名空”。
  刘灿梁说:“那么什么叫空呢?我讲的如来藏空性,是如来藏一个空性,所以没有念才叫空。连空念亦空,连空念都没有。你还有一个空念,六识就出来了吗?又落入六识。你空念都空才算真空,所以空中无善无恶,如来藏空性没有善没有恶,乃至亦无空想,所以叫空。”
  大家要慢慢练习,这里到底哪里错?有时候不容易看出来。教教各位怎么看:他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因为他没有实证啊!因为他没有实证,他就认为说:如来藏的空要怎么样呢?我们想把五阴或是贪瞋痴把它空掉的这个空念,也要把它空掉,这样子才叫作空呢。可是应该是这样子吗?事实上不是这样子喔!我们看看,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里,他说:“你还有一个空念,六识不就出来了吗?”这问题出在哪里呢?各位想想看:如果六识都出来了,如来藏有没有离开祂的空?(没有)没有欸!所以如来藏的空,如来藏的空念,不是跟六识有没有空念是完全无关的。所以他对于经典所说的意思,他已经跑掉了。经典是说:如来藏祂没有念。而且是类似意识那种空的,要把一切法空掉的那种念也没有,在破斥什么?破斥离念灵智。也就是说,不可以把离念灵智当做真心、当作是空性啊!在说这件事情。可是刘灿梁他,因为这个空念亦空,就是离念灵智嘛!对不对?所以他就相应到了,他就认为说:如果你还有一个空念,六识就跑出来了。可是六识跑出来跟如来藏什么关系?完全无关欸!如来藏的空、祂的空性、祂的无念跟有没有六识出来完全无关喔!如果你有六识,即使你在繁忙烦恼,乃至贪瞋痴,如来藏照样是无念,照样是连那个空念都空,没有六识心的空念哦!所以如来藏的空,跟六识有没有出来无关。可以他认为怎样?如果六识出来就没有如来藏的空性了。了不了解?那表示说:他所证的如来藏是真的如来藏吗?(不是)不是真的如来藏嘛!还是落入什么?落入想像。所以这就是他的大问题喔!事实上他的问题还是落在离念灵智比较多,所以他才认为说:不可以有这个空念,乃至要把空念空掉。所以什么都没有,连空念都没有,那是不是离念灵智?那就是离念灵智嘛!而且他还认为:六识出来不就没有了吗?表示说,他不知道离念灵智就是六识,就是意识心嘛!他认为说:他那个离念灵智不是意识,他把离念灵智当作是真心。了不了解他的意思?了解他的意思。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有实证如来藏跟没有实证如来藏,他的差异就在这个地方啊!真正实证的人,就可以依照他实证的内容,可以讲出来说:这个差异到底在什么地方?怎样的说法才是正确?可是你如果没有实证的,他就落入想像,落入他自己错误的证境里面,然后就以他错误的证境谈出道理。所以我们才说:实证者一定是理事圆融的,一定是他的自心所证的智慧,一定符合现象界;而且用这个道理可以把错误的把它破斥掉。因为只要他不是实证的,他的理跟事一定不能圆融,一定会有漏洞,就先露出他的狐狸尾巴冒露出来了。
  我们接下来看。翻过了第22页。这个是刘灿梁讲《大方等如来藏经》里面。他说:“开悟以后,才能对境历缘,历缘对境现观不起,叫观照不起,观照不起、观照不起,那是你开悟以后的事,懂吗?”
  这个道理跟前面的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他真正实证了如来藏之后,他历缘对境请问有没有意识心?(有)有意识心嘛!那意识心生起的时候,有没有影响如来藏的无念跟他的空性?(没有)没有影响。对不对?这个时候,他能不能现起他的现观?(能)可以吧!就像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如来藏?可是我们也随时在现观。那我们是不是观照不起呀?我们是观照起,随时都在起呀!可是有一个不观照的,对不对?有一个不观照的,永远不观照的跟我们这个觉知心可观照的同时并行,所以我们的觉知心一直起观照,永远不会影响如来藏祂的不观照,因为祂是不同的。所以说观照跟不观照同时都存在,这样才对吧?可是他(刘灿梁)认为说:开悟以后是怎样?不起观照。不能起观照喔!因为只要一观照,就离开他的离念灵智啊!知不知道?因为有观照就会出现语言文字,因为他也没有定力,他也不会“无相念佛”嘛!所以他就认为:开悟以后历缘对境是不能起观照的,一定要维持一念不生的,连观照都不可以。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根本没有实证如来藏;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他连世间的禅定也没有哦!所以他连起一个很微细的没有语言文字的那种观察力,他也不能起的,表示他是怎样?他是没有定力的。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没有悟的实质,对世间的最基础的定力,他也是没有实证的。所以说他对于见道的内容、修道的内容,他根本就是不知道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的。还有下一段。
  “佛说什么叫般若,prajna梵语大智慧,你开悟这如来藏以后,叫总相智你具备了,才开始也知道别人也有,别相智产生。接著对你如来藏含藏的每一个种子起现行的因果关系,你能够了了分明,叫作般若。”
  我想:刚刚我念到“别相智”产生,已经有人有反应了,表示你开始会抉择了。别相智不是这样子啦,因为证得总相智的时候,自己亲证的时候,你下一刹那就知道别人也有啊!可是这都还是叫作“总相智”。别相智是后面对于如来藏跟七转识之间、跟三界万法之间种种的关系产生了慧解,那个才是别相智啊!可是自己有如来藏,别人也有如来藏,这个还都是总相智哦!所以显然他不知道总相智的内容,他也不知道别相智的内涵是什么?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他是不知道总相智跟别相智它的内涵,表示他没有真正实证嘛!所以他是从 导师的书中读一读之后乱凑,所以他就会产生错误啊!
  那般若呢,事实上般若就是二转法轮,在讲一个实证的菩萨,他在实证如来藏之后,他就能观察到如来藏跟一切法之间的一些基本的关系,而这基本的关系就是所谓的中道,就是中道的道理。而中道的道理,不是一般世间人说的:“不落两边,然后走中间”,中道不是这样子,不是走中间这样子。不落两边是说:如来藏祂不会落入世间法的各种相貌里面,就不会落到里面,不会落两边哪!譬如说阴阳啊!或者说世间法的种种的法,他会不会落到中间?也不会呀!如果我用大家比较好理解的,应该说:中道祂是不落两边也不落中间的,是说祂是涵盖两边,也涵盖中间,是涵盖一切法,这才是中道的意思。因为一切法它是不能离开如来藏而存在的,所以一切法都要含摄在如来藏里面,有如来藏来含摄一切法,这才是中道,才是般若的基本的义理。因为这个内容,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来说明,所以我们简单来说明般若中道,祂基本的意涵就是这样子。将来有因缘,我们再来详细说明这个部分。
  我们再回到第15页,下一段:“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这是《坛经》内文)
  那刘灿梁怎么解释呢,他说:“诸境上所有境界,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会依他起,就会污染嘛!六识心懂吗?就染著啦!可是如来藏根本不跟你互动,所以祂不依他起,因此祂是无念,心不染。”
  我们再看看《坛经》它是说:“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是说如来藏的存在,他跟我们的七转识在一起的时候,七转识有念。因为七转识是生灭生灭的念,对不对?可是如来藏祂不是属于生灭的,祂不是生灭相续起来的这种心嘛!祂是永恒存在的心,祂是不生不灭的心,祂不是任何法可以去出生祂的。所以祂这一种运作的方式就叫作无念,是指这种无念啊!所以我们刚刚举得那个例子,也在讲这个道理。祂的无念是祂的本体就是无念的;可是祂的无念呢,不是说祂没有了别性,不是说祂没有慧,因为祂是定慧一体。所以如来藏的法性很特殊,很多世间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法性,竟然可以在一起,一般人觉得好奇怪喔!很难想像哦!可是当你实证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说:祂的心体是如何定慧一体的,你就能够很清楚的知道。
  我们来辩证刘灿梁,他说:“如来藏根本不跟你互动的,所以祂不依他起,因此祂叫作无念。”
  可是我们要分析一下全,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祂跟我们有很多的互动。我举一个例子,你就可以知道如何互动。譬如说,假设我们对于净土三经生信,如果我们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的广大的悲愿,我们相信了,我们也想要往生了,结果我们不管是持名念佛,是哪一个阶段,或是无相念佛,只要我们这样做了之后,如来藏有互动喔!有跟我们的信愿行互动喔!当我们信愿行具足之后,开始这样子发愿信受而开始实行的时候,如来藏,我们的如来藏,就跟阿弥陀佛的如来藏相应,然后做什么事情?祂就帮我们在极乐世界出生了莲花。有没有互动?(有)有互动啊!而且互动很密切喔!我们虽然没看到,可是怎样?祂真的作喔!而且你只要心愿行开始作,祂真的就出生了。有没有互动?(有)有互动嘛!怎么会没有互动?如果没有互动的话,我们怎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怎么能够出生我们的莲苞呢?那就是因为有如来藏嘛!有如来藏才可以让我们,在我们心愿行具足的时候,帮我们出生莲苞在那边,让我们命终的时候,就依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所以我们在人间的修行,如来藏都知道的,而且都帮我们准备好,你都不用请什么仆人,也不用花什么力气,祂都会帮我们做好了,祂是有祂的神力喔!所以这就是如来藏的互动啊!可是刘灿梁,他就是因为没有实证嘛!他认为说:“如来藏是空性,就是零啊。”零怎么能够做什么事情?零当然只能五阴起现行,五阴有运作的时候起现行那才是如来藏啊!就是种子起现行啊!然后这样子间接来推度有如来藏,可是祂是零,什么都没有。那就错了嘛!如来藏有神力,所以祂就是因为祂的神力就可以帮我们在极乐世界出生莲苞啊!然后在我们命终舍寿之后,就可以乘著不管是什么样的莲花台,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就是如来藏跟我们的互动,而且这个互动是不是非常密切?(密切)非常的密切啊!只要我们一完成,祂就帮我们出生,完全配合得好好的,这就是如来藏跟我们互动啊!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刘灿梁)对于如来藏的无念,他还是不了解。而且对如来藏产生了很多的误会啦。
  接下来说:“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这个是《坛经》的内文。
  然后刘灿梁说:“如来藏呢跟六识不一样喔!如来藏对境上发生各种事情,因为祂没有互动,所以不会依他起,因此叫不会境上生心。” 他这样子的说法,表示他对于什么叫“境上生心”,事实上他也是不了解的。我们说,譬如说:我们的眼识可以了别色尘,可是这个了别色尘要不要如来藏来流注种子呢?(要)要嘛!如果没有如来藏流注种子,我们一刹那也不能看,我们早上一起来,如来藏帮我们流注一下,然后就停下来,不互动了,那我们一起来一看到就是天花板,整天看到就是天花板,那我们还能够行动吗?不行的嘛!所以说与境上,在色尘境上如来藏一直跟我们互动啊!流注出色尘境界的种子嘛!流注出眼识的种子嘛!乃至六识的六尘、六识,也都是由祂流注种子嘛!所以跟我们互动的非常密切嘛!怎么会没有互动呢?如果没有互动的话,我们就不能在世间存在了,那三界六道一切有情就没办法存在了。所以说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他对于什么是如来藏他是不如实知的;而且他对于依他起,坦白讲也是有误会。依他起是说有一个法它被生起嘛!对不对?可是除了如来藏不会依他起,事实上依他起或是遍计执都是依如来藏的圆成实才能成就的,所以祂当然不可能是依他起。依他起是说,六识心等等法,五阴十八界等等法它是被出生的,依于他缘而被如来藏出生,那才是依他起的意思。所以表示说刘灿梁对于依他起性等等的内容,他还是不知道的,所以他会这样子乱凑。就是表示他对于《六祖坛经》里面的内容,误会的很严重,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他对于如来藏他是根本没有实证,而且完全落入想像里面。各位这样听了以后,已经可以逐渐能够自己分析了,对不对?以后你如果还看到他有什么样的文字,你能够说:他落到哪里?各位已经可以慢慢自己把它简择出来了。
  我们接下来看下面一段,这个是刘灿梁在讲《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的时候,他所说的。他说:“解脱法门是二乘法,大乘法不讲解脱法,讲佛菩提道,自心如来藏本来解脱,哪需要解脱?”
  大家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知道,已经可以判断了,他有没有悟?没有悟嘛!我上次有说:证悟它有很多引申出来的解脱法上的实证的密意。可是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根本没有实证如来藏,所以他连断我见都没有啊!因为他连断我见都没有,所以他才会认为说:“解脱法门是二乘法,大乘的法里面不讲解脱法。”可是这样的说法,也显示出他连《六祖坛经》他都矛盾,为什么呢?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事实上他在解释什么呢?解释这个〈忏悔品〉一开始,六祖为他的门徒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传这自性五分法身香啊!也就是说六祖依他的所证,来告诉他的门徒说:这个大乘法亲证了如来藏之后,有五分法身的功德之香,就是戒、定、慧、解脱,还有解脱知见。有没有解脱?有解脱嘛!可是讲啊讲,讲到后面他变成没解脱。六祖讲的是自性五分法身是有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里面讲了两个,有两个解脱欸!一个是真正的解脱,还有他能够讲出解脱的知见,那表示是有解脱嘛!而且这是大乘嘛!总不能讲《六祖坛经》是小乘法,不可能嘛!可是他在总结的时候竟然说:“解脱法门是二乘法”,然后“大乘法不讲解脱”,然后他说:“自心如来藏本来解脱嘛,哪需要解脱?”这个道理就不对啊!因为解脱是谁要解脱?是我们自己嘛!是我们的七转识需要解脱嘛!如来藏确实是不需要解脱啊!可是不能因为如来藏不需要解脱,就说那我们也不需要修行,那么无始劫以来如来藏都是解脱,那诸佛也不要成佛了,因为本来就解脱啊!那根本不需要有佛法,那也不需要修行了嘛!说的就是这样子啊!可是道理不能这样子啊!因为我们七转识,就是需要解脱嘛!因为有种种的苦,所以当然要解脱啊!而且这个解脱法门不是二乘法,应该要这样说。解脱法门事实上它是从大乘法中分出来的,然后来建立让众生可以依照阶梯,依照二乘法的这个阶梯,能够迈向大乘,目的是这样子。所以说一个实证如来藏的人,他一定是怎么样?一定是有断我见的功德。因为我上次有大概说明过。一个人如果实证了如来藏之后,他因为实证了如来藏心体之后,他就能够马上来对比出来说:“我的五阴十八界它的体性,跟如来藏截然不同。”从这样子的实证的内容,他就可以发现说:“我的五阴十八界就是我自己嘛!我自己竟然是这么虚妄而生灭。”因为这样子实证之后,他就立即断我见。所以以前我们早期的时候,我们导师没有跟我们讲很多法,那时候书也出得少,所以亲教师说的东西很简单,也没有教观行;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有点糊里糊涂就上山啦,然后上山的时候:欸!那我会什么?好像什么都不会。可是因缘就是这样子,然后我们就是因为触证了,然后就一念相应之后,瞬断我见哪!就当场对比出来说:如来藏的体性是这样子,五阴十八界的体性竟然是那样子,那样子的生灭变异而虚幻,就瞬断我见。那种感受可能大家不大了解,我当时是很伤心的,可能大家没想到吧?很多人说:“我悟了!应该非常高兴,因为我悟了!”不对!我当时是五味杂陈的,快乐是很少的,没有什么法乐,反而是怎么样?五味杂陈啦。为什么?因为自己的五阴好虚妄,结果我那么照顾它,结果它是假的,那不是白忙一场嘛!了解我的心酸吧!当时是这种感受,觉得那我干什么?原来我几十年这样子辛辛苦苦照顾它,结果它根本是扶不起的阿斗,它将来一定会灭掉欸!那我照顾它干什么?所以那时候有时候不大想吃饭,有时候不大想呼吸,因为如来藏不用呼吸啊!可是忍著忍著,不行!不能不呼吸。就是这样子,好无奈喔!连呼吸都觉得好多余,好无奈!然后肚子饿呢,好无奈喔!竟然还要吃饭,所以是五味杂陈的。所以是那种体验是很深刻的,永远不会忘记。
  可是刘灿梁读一读书,常常忘掉,所以前面才讲五分法身香,对不对?结果到后面他又说:“解脱法是二乘法,大乘没有解脱”,那是不对的!大乘法实证的时候,一定会有解脱的功德,一定是同时断我见的,这样子才是真正实证大乘法。所以大乘法一定是会含摄二乘法,每一个实证的人一定会证明这一点。所以他绝对不会说出这句话,绝对不会说:大乘法不讲解脱法,绝对不可能。可是各位知道吗!会讲这瞎话的是哪些人?学术界,佛学研究者,乃至大乘非佛说的,他们都这样说。他们说:佛陀就是讲阿含哪!大乘是后来说的,所以都不相干。他的想法是这样子喔!可是这样说法是错误的,表示刘灿梁根本没有断我见。因为没有断我见,所以他当然不知道解脱法,二乘的解脱法是含摄在大乘里面,他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断我见的,有没有实证如来藏?那就更不用谈了。所以以前我们就说:“他是没有断我见的。”很多人不相信欸!可是从这句话也可以来判定,他是没有断我见的。因为真正断我见的人,不会讲出这样的话。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一个人如果有实证的话,他一定会发起他的择法眼,也会可以抉择:“欸!他这样所说的意思,跟我实证的内涵违背。”因为违背就可以知道:那他没有实证。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说:刘灿梁他是完全不懂佛道,他对于三乘菩提之间的互相含摄的关系,他是不了知的,他以为二乘法跟大乘是截然划分的,他不知道大乘佛菩提是含摄前面的二乘菩提的。所以事实上佛法是唯一的佛乘,前面所分析出来的二乘声闻跟缘觉,都是为了迈向成佛之道的阶梯呀!如果有些人他学了二乘法而不迈向大乘的话,就会被呵责,呵责他是小乘人,呵责他是焦芽败种。为什么?因为那是方便施设,是要他迈向大乘法的。可是他停留在那一边,那就不对了,因为违背了 佛陀祂的本怀嘛!
  我们在接著看下一段。刘灿梁说:“能观的我叫我相,被我观到的叫人相,我观不到的呢?众生相,一旦观完后种子受熏习了,是寿者相。佛是要讲这个,不像我叫我相,你叫人相,他叫众生相,老人家叫寿者相,谤佛啊!”
  谤佛啊!他确实是在谤佛。所以从这里大家可以知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事实上是怎样?是一般人所落的嘛!怎么会他观不到呢?如果说他观不到众生相,那表示他是比一般人还不如,对不对?因为这种事相是一般众生所落入嘛!是落入之后能够把它分析清楚,然后能够断除这个事相,才超越嘛!对不对?
  所以在《圆觉经》里面。它说:“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对于其他的众生,譬如说,对于其他的畜生道,我们不大了解它内心的境界是什么?可是我们还是怎样?存有所了啊!我们还是知道有畜生道啊、有鬼神道啊、有天啊!虽然它的内心境界我们不知道,不是我们能够悟知的内容,对不对?可以我们还是知道有其他的众生嘛!所以说,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刘灿梁对于众生相的内容,也是不如实知的。
(原标题:第17集 蔡正礼老师主讲)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