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5、阿含正义(一)【共130集】
第014集 佛法会演变吗?(下)
2018-07-13
正龄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节目。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说明了有一位法师将完整的三乘菩提,唯一佛乘分为佛法、大乘佛法,以及秘密大乘佛法的谬误。今天我们将接续来探讨:“佛法会演变吗?”使大家更能了解这位法师,对佛法不论是研究还是思惟想象,而有的观念、知见都有偏差,而且是以不事修行的学术研究者的研究,作为他判教、研究乃至学习的依据;甚至以依附佛教的喇嘛教的六识论拿来当作真实法,这样不但使他一生清苦修行毫无结果,连基础的佛法见解都没有,更误导了信受他说法的人。
  上集经由《大宝积经》的一段经文,我们知道,由于陀摩尸利比丘深心恭敬渴求 弥楼揵驮如来的深法,释提桓因来为他说 弥楼揵驮如来的八百千门经等等法,而 弥楼揵驮如来也来示现身相及当初说法大会的一切景象,陀摩尸利比丘因此于诸法中得智慧眼。另外我们也说明了,这位法师认为大乘佛法,是由声闻深教演化而来的错误,同时也知道大乘法从无量劫来,十方三世诸佛都同一所证,同说无五阴体相的如来藏法,而 释迦如来所留传下来的大乘法,是如来在世时就已经弘演过的法,不是像这位法师所说的,是部派佛教分立后才慢慢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将往下看这位法师对《大宝积经》的误解。
  陀摩尸利比丘听闻释提桓因所说八百千门法后,于 弥楼揵驮如来法中得到智慧眼,就逐渐地游行回到本国为父母演说,如来清净应空应离种种深妙经教,称扬赞叹佛法众多功德,也度了自己的父母及许多人出家。从此一个聚落一个聚落宣说 弥楼揵驮如来的法,使 弥楼揵驮如来的法炽盛起来,能够这样是因为陀摩尸利比丘宿昔大慈悲心愿护法的缘故。当陀摩尸利比丘舍报时,发愿再生来阎浮提人间,即得随愿往生在王家,名叫得念,在 弥楼揵驮佛入灭后,第三个百年法中出家。由于本愿加上宿命智的缘故,过去世所修的诸门句陀罗尼句(也就是佛法的总持)自然记得,因为记得这些陀罗尼句的缘故,此世未曾听闻的经教,也能为众生敷演广说。而得念比丘并不说前身所曾经说过的法,这样子,前世跟随陀摩尸利的比丘众中,有智慧深澈明利、善根深厚的比丘,依止法义,不随顺言语言说,听闻得念比丘所说诸经,心中都随喜、信受、恭敬、供养、守护得念比丘。但是其中也有比丘没有威德,钝根暗塞、福德善根浅薄者,听闻得念比丘所说新法不能信受,违逆得念比丘,并且评论得念比丘的过失而如此说:【如是等经,我等不从和上诸师所闻,本亦不从陀摩尸利大师所闻。】(《大宝积经》卷78)他们认为得念比丘所说的未曾听闻过的法,他们以前并未从跟随的教授师听闻过,也没有听闻已经舍报的陀摩尸利比丘说过,于是不能信受。这如同现今 平实导师以其道种智说出许多如来藏深妙法,而信受这位法师所说一切法空、缘起性空的那些人也是这样子,对于所未曾听闻过的深妙法,没有慧力理解,也没有能力分辨对错,一律随顺原有知见而加以诋毁,不愿信受,因而失去断我见,甚至证实相的法益。于是当时的比丘因此分为两部:一部是不信受得念比丘的陀摩尸利比丘众;一部是信受得念比丘的得念比丘众。
  当时得念比丘虽然有宿命智,知道自己前世的身分,却不说自己是陀摩尸利,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认为,陀摩尸利比丘所证是阿罗汉道而不是菩萨,因此如果得念比丘说自己前世是陀摩尸利比丘,众人将怀疑惑不相信。况且现在的得念比丘,众人都知道是菩萨并非阿罗汉,这样子前后世身分不同,所说内容也是前世未曾说过的法,如果众生没有智慧判断,当然就会以为这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因此得念比丘如果说自己就是前世的陀摩尸利比丘,必将导致众比丘的惊怪。由此可以知道:能以法的内涵来判断善知识的人,就会因为得念比丘宣说未曾听闻过的深妙法而受益;而不愿信受的人,则会失去佛法修学增上的因缘。这就像今日 平实导师弘法一样,以表相认定善知识又有情执的人,就不能信受 平实导师所说未曾闻法,只能再蹉跎一世。
  得念比丘临命终时,还是发愿生到阎浮提人间来,也随愿可以生在大长者家,名为耶舍。由于本愿而能够了知宿世因缘,在 弥楼揵驮佛正法第四个百年,才七岁就出家修道,由于宿命智而有佛法的总持,同样能为人演说所未曾听闻之法。与前世得念比丘的情况一样,有人信受,也有人不信受,进而毁谤耶舍比丘所说未曾闻之深妙法,毁谤那不是佛法、不是陀摩尸利比丘或得念比丘两位大师所说的法。耶舍比丘临命终时,也和前世一样愿意生来此阎浮提人间,因此命终之后随愿又生于王家,当他出生的时候,诸天出大音声说:“今王所生,多益众生,因此名为导师。”到十四岁的时候,在 弥楼揵驮佛正法第五个百年出家学道,由于导师比丘广诵经书而且多闻深入,因而能够文词清辩善巧说法。导师比丘从聚落到聚落、城市到城市、国家到国家,流布 弥楼揵驮佛正法,对众生多所饶益。那时候之前陀摩尸利、得念、耶舍等人所教导过的比丘众集合起来,要来毁破导师比丘说法,由于他们长久以来,没有熏习过正确的大乘佛法知见,以致无法对导师比丘有所问难,因此无法障碍导师比丘弘扬 弥楼揵驮如来正法。导师比丘命终前,像这样子到处弘法,教化了八百万人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而且这些人命终之后都往生天上。然而随著导师比丘命终,不再来阎浮提人间,弥楼揵驮如来的正法也从此灭没。因此 本师释迦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就像这样子,以这种深妙经典来守护佛法。
  各位菩萨,说到这里,不知道您心中有何感想?当有佛出世,或者有真正善知识宣扬佛正法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一心虔诚恭敬来求法,而且也应该尽心尽力来弘护诸佛正法城,让正法可以延续下去。如果众生能闻熏诸佛正法,就能改变心性,这样众生才能真正得利,社会也能祥和,国家才能富足安乐。再说,在《大宝积经》的这段经文中,从 弥楼揵驮如来入灭后的一百年开始,先后有陀摩尸利、得念、耶舍、导师等几位菩萨比丘,每百年出世宣扬 弥楼揵驮如来的深法,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大乘菩萨世世不为一己之利、不为一己的道业,而一再受生来这个浊恶世界,延续、弘扬佛的正法,他们的心志与愿力真的是不可思议。更可以感受到只有真正的大乘菩萨才能够延续诸佛正法,只有具悲心的大乘菩萨才有愿力与能力一再来受生,依凭著他们所修习过的深妙法种,可以一世比一世宣说更深妙的大乘法。而这是二乘行者所不能作到的,因为缘觉圣者悲心不够,不愿意为众生留在世间;而定性声闻行者,则不愿意多闻熏习,智慧有所不足,没有能力留下来度化众生。
  各位菩萨,我们前两集节目中曾经说过,七佛世尊不论几会说法,表相上度的是声闻弟子,实际上要度的是菩萨弟子,原因就在这里。只有菩萨弟子才能承担诸佛家业,而愿意一世一世来欲界人间受生,延续正法、救护众生。这就像 平实导师所曾说过的:二乘法要靠菩萨来延续,否则二乘法无法久远流布。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位法师对这部经的误解有多深。
  接下来,我们提出几点来说明,这位法师是如何误会这部分的内容:
  一、这位法师误会一会说法的意思。经文中 释迦如来说,弥楼揵驮如来也像 释迦如来一样于五浊恶世成佛:【佛寿六十岁,一会说法,八十亿比丘得阿罗汉道。】(《大宝积经》卷78)这里这位法师误解了一会说法的意思,为何如此说?如果 弥楼揵驮如来只有一会说法,而只说声闻解脱道法,那么就不会有一百年后的陀摩尸利比丘可以出来弘演 弥楼揵驮如来的应空应离的深妙经。可能有人会认为应空应离之法,不就是解脱道中应该断五欲诸法的贪爱吗?的确如此。但是在前一集中我们有说到,在 弥楼揵驮如来入灭七日中,有很多大弟子也跟著入涅槃了,也有很多众生因为出家能够安隐生活而求出家,但是所行则无异白衣,只求生活富足,不受国家使役:【佛诸深经、持戒、头陀细行妙法,多皆废舍,不复读诵。】(《大宝积经》卷78)不但对于佛的教法都不修学,也不修除性障,无福无慧。如此经过百年后,随著其他大弟子的舍寿,已经无人知道 弥楼揵驮如来所教导之法。
  因此陀摩尸利王子出家时,是历经辛苦才由释提桓因那里得到 弥楼揵驮佛所传的法,这时候陀摩尸利比丘即使有大乘法在心中,也只能讲众人听得懂、且能接受的解脱道法;而且也因为有人是声闻种性,不愿修学大乘法,因此陀摩尸利比丘无法宣讲太深的菩萨法。这样渐进式演说,法才能够延续下去。然而因为陀摩尸利比丘宿命大慈悲心愿力护法的缘故,又再受生来人间,才会有得念比丘具有菩萨内涵,继续讲出更深,而且是当初的比丘们所未曾听闻的菩萨法。由此可以确定,弥楼揵驮如来不是只有一会说法教导解脱道法,之后一定还有二会或三会说法,教导成佛之道的菩萨法,而这也是十方诸佛都同样宣演的完整佛法;或者真的是一会说法,而开示的是唯一佛乘之法。
  二、由于误解 弥楼揵驮如来只有一会说法,导致这位法师认为菩萨法含容在声闻法中,是由声闻深法演化出来的。这位法师书中说:【一般人以为陀摩尸利是阿罗汉,而不知他是菩萨。所说的深法,似乎是声闻法,其实是菩萨道——菩萨法还含容在声闻法中。】(《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页1305。)如前面所说的,陀摩尸利王子辛苦求得佛法,即使有菩萨法在心中,衡量当时众生与比丘们的修行状况,以及他们能听受的程度,只能宣讲应空应离的解脱道法,不能骤然宣讲太深的佛法,使众比丘们不能信受,产生烦恼甚至毁谤。这就像当初 平实导师出来说法时,也是从最多人修学-又简单易学-的修定,及念佛法门开始。当众生心性程度不够时,如果开示极深妙的法,就会像婴儿吃很硬的固体食物一样,会消化不良、无法吸收,浪费食物而且会伤害身体,而使众生不信受,甚至怀疑怖畏,害他们不敢修学。
  实际上大乘法,不但不是含容在声闻法中,反而是声闻法含容在大乘法中,也就是大乘成佛之道法,是具足含容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两部分内涵。大乘法绝对不是声闻深法演化来的,声闻法再怎么深,阿含所讲的也只是让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生死的世俗谛,与大乘法第一义谛安隐观的内涵比起来,浅易多了。不要说声闻部派的小乘行者无法创造大乘法,他们连读都读不懂。
  而这位法师不愿信受有一个真实存在、永无生灭的实相法,却执意认定诸法缘生缘灭、无因唯缘的缘起法这种现象为法界实相,也不相信 释迦佛陀是经由无量劫来修行菩萨道而成佛的,认为有关 释迦如来所有过去生的事迹都是传说,都是弟子们在佛入灭后:【由于诚挚的怀念恋慕,在佛陀遗体、遗物、遗迹的崇敬供养中,释尊的崇高伟大,超越于一般声闻弟子,渐深深的感觉出来。……所以这些传说,是佛教界共同意识的表现,表达出成佛应有的伟大因行。】(《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页124~125。)真正的佛弟子绝对不会这样看待 世尊的本生事迹,佛教界如果有人认为这些都只是传说,那么这样的人应该也只是在研究佛法的人,绝对不是真修佛法者。不仅如此,这位法师还认为,他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在人间发菩提心,行十善业,就是菩萨正行,人格成就了,未来就可以成佛。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发菩提心有三种层次差别,如果没有发起真实的菩提真心,不论他是世间的圣人或贤哲,依然是佛法门外汉,永远也不可能成佛,而这个菩提真心,却是这位法师所不相信的。
  三、声闻法没有菩萨法的内容,部派佛教没有菩萨说。这位法师将 弥楼揵驮如来正法时期的现象,拿来和 释迦如来灭后的小乘部派分裂情况搅和在一起,他认为从陀摩尸利到导师比丘之间四百年,弥楼揵驮如来法就如同 释迦如来时,部派佛教的分裂与大乘佛法的兴起,都是有演化的。这位法师说:【陀摩尸利比丘与得念比丘,所说的实义相同而文句不同,所以随文释义的,依义不依语的,就分化为“陀摩尸利比丘众”、“得念比丘众”──二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页1305。)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够依义不依语,就能够分辨出二者所说法义是否相同,就不会分化为两部。
  接著这位法师又说:【到佛灭四百年,乘愿再来的耶舍比丘,又传出“所未闻经”,因而引起了分化,形成“耶舍比丘众”。旧传的比丘众,对“耶舍比丘众”,“不听住止,不共读诵”,诤论相当的激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页1305。)这里原经文是先前的比丘众因为智慧、善根的不同,而有信受与不信受耶舍比丘说法者,从陀摩尸利比丘闻法信受的比丘众,由于能信解所未闻深法,同样能信受耶舍比丘所说第一义应空深经,而得念比丘众则不能信受,因此分为两部。不是这位法师所理解的,旧传的比丘众对耶舍比丘众不听住止、不共读诵。这就像 释迦佛后的部派分裂一样,只是在小乘行者间对声闻法的不同见解而有异见的分裂,实际上他们是不能理解大乘法的,也没有能力评论大乘法。
  这位法师又说:【到佛灭五百年,乘愿再来的导师比丘,“多闻深入”,“善巧说法”,使旧有的陀摩尸利、得念、耶舍比丘众,集合起来,想破坏导师比丘,但“不能障碍导师比丘”。如取意来加以解说:陀摩尸利所说的,是声闻形式的菩萨内容,与部派佛教的菩萨说相当。】(《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页1305~1306。)
  各位菩萨,在《别译杂阿含经》卷6中,佛曾说过:有五因缘会令佛法灭没,其中之一是:【不敬法、不尊重法、不供养法,于正法中不能至心,然依法住。】出家了却不敬法、不尊重法,法就无法弘扬下去,弥楼揵驮如来法也是这样,当佛灭第五个百年时,导师比丘出世所说,相应于空的深妙经,由于先前比丘众已经没有智慧善根听闻念持,因此不接受;再加上心性与菩萨法不相应,也不愿意熏习修学,因此起而毁破,但是没有能力毁破。然而毕竟是佛的正法,还是有人可以相应而听闻修学,而导师比丘舍报后,往生其他佛世界,不再生来阎浮提,也就没有菩萨可以再宣讲 弥楼揵驮如来佛法了,因此 弥楼揵驮如来法就此灭没。
  这位法师对这段经文的结论是:【得念比丘揭示了菩萨道,虽与声闻旧说不同,但还不致严重的冲突。这……与大众部系的声闻佛教,虽有点不同,但还不致引起严重的诤执。耶舍比丘的时代,大乘者贬抑声闻,不免引起严重的对立。导师比丘时代,大乘兴盛了,要障碍也障碍不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页1306。)由这位法师这里所说,很清楚可以看出来:这位法师认为大乘法,就像无量劫前的 弥楼揵驮如来一样,是由声闻法而菩萨法,由和合部众由于说法者说了不同于所曾听闻的法,导致僧众分裂,而有大乘贬抑声闻的情形,最后则是当大乘法兴盛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障碍大乘法的传布了。
  实际上大乘法在佛在世时,就已经开示过了,不然不会有一再来受生的菩萨,在佛入灭之后可以再出世演说菩萨法,而且越来越深妙。这如同今日的 平实导师在佛世时就是证悟的菩萨,只是示现声闻身相,之后虽然也多世出家修行,不妨 平实导师菩萨本质与心性,而更能在一世一世的修习下,后世的佛法智慧及修证功德更胜妙于前世。
  各位菩萨,相信您已经更能确认,大乘佛法不但不是声闻法演化出来的,更不是由部派声闻众或其他任何人长期创造演变而兴起的;大乘佛法是 释迦如来住世时,就已经具足开示的唯一佛乘——成佛之道法。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历代佛法法义没有演变,只有弘法方便的差异而有不同,法的内涵从未演变过。我们也应该知道,在作佛法的法义考证时,应该以真悟者所说的法义作为考证的依据,不应该以没有证悟的佛学研究资料作依据,这样才不会考证错误,自误误他。
  由于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4集 佛法会演变吗?(下))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