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这一集我们要来说明的是: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在前面两集节目中,我们举出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说:
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菩提道次第广论》卷8)
这一段论文里面,我们用来证明宗喀巴认为大小乘所证空慧相同的错谬,并且辨正了某位生前被台湾佛教界奉为导师——著作四十余册的法师,在他书中一再倡导,般若就是性空唯名,就是主张 释迦牟尼佛第二时教所宣演的般若诸经,只是将第一时教所开示声闻、缘觉解脱道所说诸法缘起性空的意涵,换一个名相、换一个方式来作宣说而已;这样的主张也是违背 释迦世尊所演述三乘菩提真实义的。因为缘起性空是在讲一切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
你可以体认它现前存在,但它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的我,所以依世间法假名为我;它是缘起法,因为是缘起法,体性是无常空,所以说五蕴无我、十二处无我、十八界无我。反之,释迦世尊在般若诸经所说的空性,说的是众生各个本具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心,这个心真实又如如,称为真如,祂恒离见闻觉知,恒离贪染,不著一切三界法,本性清净,因此称为空性。这个空性却是毕竟空,不是五阴及诸法生灭无常的无常空;祂也是毕竟有,因为有真实自在的体性,不依他法而生,也不因他法而灭,却是万法的根源,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啊!
不承认有第八识如来藏,而把诸法无常空无、觉知心无形无色如虚空认作空性,可说是喇嘛教密宗自古至今,历代诸应成派中观师共同的病灶。宗喀巴更是其中集大成者,像他在另一本著作《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他就引了密宗的《释菩提心论》里面的一首偈说:
若说小乘人,不通达无自性空性为彼宗者,即彼论云:“若不知空性,彼即无解脱,诸愚者轮转,六道三有狱”,则不应理,以小乘人亦能解脱三有狱故。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卷5)
从宗喀巴这段文字,就已经显示他未曾见道证真如,对于大乘般若中观根本无所知,也未有丝毫小乘解脱道见道断我见的功德,甚至连小乘法的基本法义都有著重大的误解。
释迦牟尼佛在四阿含诸经,演述小乘四圣谛、十二因缘的解脱道法。一再地说五蕴有十八界,就是有六根、六尘、六识;其中眼等六识是心,另外还有意根也是心,总共就是七识,这七识乃是名色的名所含摄,由于这七识和色身五根,就有了受想行蕴合称为名色。而 佛陀在二乘法解脱道的阿含诸经中又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名色中的名——七识和色——这色身五根身都必须缘另一个识,才能在三界六道现行运作,表示七识心若离所缘的这个识,就不能现行运作,是有生有灭的虚妄法。既然名色已包括前六识和意根末那识共七个识,那么所缘的另外这个识,必然是第八识阿赖耶。宗喀巴不能证得第八识,就否定祂,谬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已落于解脱道行人首应断除的我见之中而不自知,却又妄以他自己错误想象的声闻所证蕴处界空相,和缘觉所证一切法缘起性空,谬说为大乘般若所证空性,还著书立说染污别人、惑害别人法身慧命,其过咎重大无可言喻啊!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就拿只要是稍稍接触佛法的人,大多都能朗朗上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接来检验:本质为无常空的蕴处界空相和缘起性空,究竟是不是般若诸经所说的空性慧。《心经》虽然只有短短二百多个字,却是整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的浓缩和精髓,经文首先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如果以小乘解脱道所证蕴处界空相和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常空,就是般若的空性智慧,来解释这一段经文时,就会说:当观行到微细的蕴处界空相和一切法缘起性空,而有了深细的般若空性到彼岸的智慧时,就能观察到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生缘灭、无常变异,其性本空;这样听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那接著经文说: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以解脱道修证的无常空来解释“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这两句,固然可以比照前面的说法:眼耳鼻舌身五色根和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法处所摄的色尘,这色蕴所包含的十一个色法都是缘生缘灭、无常变异,其性本空;因此说色蕴无常皆是空,同样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是无常,都是空。然而却无法反过来说,无常空的空无就是色蕴,就是受想行识蕴;也就是无法合理的解释空不异色和空即是色这两句。
接下来经文说: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那就更难以小乘解脱道的无常空来解释,因为解脱道就是以蕴处界诸法都是缘起缘灭、无常变异,终归空无,故说其无常故空。而缘生缘灭、无常变异,终归空无正是显示了蕴处界诸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整个过程。怎么能够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会这么说必定是由于所见不如实,那就已经不是真实佛法,因为正如《金刚经》中圣教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迦世尊所说法必定真实不虚,怎么会昧于事实而说法?既然诸法空相指的就是诸法缘生缘灭、无常变异,终归空无的整个过程,那在这过程当中,色蕴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就是有色蕴在其中生灭、垢净、增减等无常迁变,当然不能够说空中无色。同样的道理,也是有受想行识,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乃至有无明、无明尽,有老死、老死尽,有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四圣谛观修,也必定有解脱道智慧的生起,及四向四果解脱道果位的证得。就不能够说这诸法无常故空的变异过程中,【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以蕴处界空相和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常空就是般若的空性智慧,来解释《心经》的经文是不如实、不如理,是行不通的。
其实 释迦世尊,第二时教所说般若智慧,是亲证众生各个本具第八识如来藏,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性,体悟其真实而如如的体性,因而生起的中道实相智慧;因为第八识如来藏,永离六尘见闻觉知,不贪染、不著于一切三界法,本性清净,因此称为空性;《般若经》中说为毕竟空。菩萨亲证如来藏而开悟明心,生起根本无分别智的般若总相智,经几刹那观察体验如来藏的体性,就能确认祂毕竟空的空性理;接著转入后得无分别智中,去修学般若别相智,就是去观察如来藏如何在别别有情众生身上显现,以及观察体验如来藏如何与妄心七识等等的这五蕴十八界和合运作;然后不只确认一切有情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心是毕竟空,也能现前观照五蕴十八界不仅是无常空,也是毕竟空。这时就可以说,这位开悟明心的菩萨,已经有了深细的般若空性到彼岸的解脱智慧了。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正是指这个时节的菩萨,他是已先亲证而体验真实心如来藏,有著本来自在的自体性,又进一步有了一分别相智,能行于深细的般若波罗蜜多;这时观照五蕴十八界时,就不只是照见五蕴十八界的无常空,更是照见其毕竟空。因为五蕴十八界缘生缘灭、无常变异,终归空无,整个生住异灭的过程,从来都只在如来藏表面运行著,不曾稍离如来藏;就如同明镜显现的影像,只在明镜表面幻起幻灭,是明镜的一部分,从明镜整体来看待,影像本来的无常变异并不存在。同样的道理,五蕴十八界摄归如来藏时,五蕴十八界的无常空并不存在,全部都摄归如来藏的毕竟空了,然后看著明镜中的影像,同时就看到了明镜。反之明镜得要有影像,才能显示其存在,因此看到明镜,也必定是因为看到了影像,所以影像不异于明镜,明镜不异于影像;影像就是明镜,明镜就是影像。相同地,看见五蕴十八界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空性如来藏,而想要寻觅如来藏空性心,也不可外于五蕴十八界,五蕴不异空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不异五蕴;五蕴就是空性如来藏,空性如来藏就是五蕴。这就是《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而蕴处界诸法生住异灭的过程,虽然是缘生缘灭、无常变异,终归空无的空相,然而就如同影像,不断在明镜表面幻起幻灭,时而显现垢染、时而清净、时而有增、时而有减,但是因为都摄属于明镜,不外于明镜,因此就不能够说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众生蕴处界无常变异的空相也是一样,因为都不外于如来藏空性心,当然也就跟如来藏一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再说,如果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存在,那么设想蕴处界诸法空相,在它无常变异的过程中,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但是你可以体认它现前存在。反之,依如来藏常恒不灭的真实大乘佛菩提来看待蕴处界,和蕴处界所生的一切法时,这一切法都不离空性心如来藏,就如同一切影像都只在清净无染的明镜表面幻起幻灭;虽是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但纵使镜中影像显现的一刻,不论是胡是汉,都不能改变明镜清净无染、空无一法的本质啊!同样的道理,蕴处界和蕴处界所生的一切法,都只在空性心如来藏表面生灭变异,就如来藏毕竟空的理体来说,却无厘许蕴处界等法。当然就是: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就连亲证空性心如来藏所生起的般若波罗蜜多也无了。
然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如来藏是毕竟空,却也是毕竟有;如来藏毕竟空的理体虽无一法,但凡有所作善恶业的异熟种、染净习气的种子,以及无记性的种子,如来藏都会涓滴不失地帮你执持,去到来生现行受报,因此累劫累世佛道修学,功不唐捐直至成佛,这正是《心经》所说: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所以大乘佛菩提道所证的般若空性慧,绝非小乘解脱道所证蕴处界空相,或缘起性空的无常空,更不是目前在台湾被称为广论团体的一家里仁公司,以及在大陆代理他们的悦意、里德等公司,在海峡两岸开设许多广论班,上课播放一位日常法师生前解说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录音带中,以空无断灭来解释的彻底空;而其实是毕竟空,也是毕竟有。
时间的关系就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2018-07-13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