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3、入门起信(二)【共130集】
第28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原因(三)
2018-07-12
林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探讨了有关自然外道的问题,今天我们要接著继续来探讨“一切法生起的因缘”。
  有人说:“不!因为有意根,也有法尘为缘,所以明天早上这个意识就会又出现了,不需要如来藏。”那我们就说:“这个人叫作因缘观外道。”《楞严经》中也早就破斥过了!因为外道讲因缘观的时候也是这么讲的。可是 佛说的因缘观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因缘观,佛说的因缘观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因,然后藉意根、法尘相触为缘,所以才能出生了意识,所以第二天早上意识又会再度出现。你能够这样确实去观行,就是二乘菩提识蕴空的现观,这才是 佛所说的因缘观。
  今天这样讲过,你们就能够观行识蕴空,可是 平实导师写《真实如来藏》时,偏在理论上,没有把观行的方法写出来,有几个人真的能懂书中的道理?不懂!所以 平实导师先把理论写出来,让否定如来藏的人,不得不在心里面先承认:“你讲的如来藏实有的主张,这是正确的!”让他们心中不得不承认确实有如来藏,虽然他们口中仍然不服。他们既然承认你所讲的法是对的,那就不能够再来否定 世尊的如来藏妙义了。然后再告诉他们:“你要好好参禅,要去寻觅自己本有的如来藏。这样,你所弘扬的二乘菩提正法就可以屹立不摇,没有人能把你推翻,没有人能把你判定为断见外道法。”
  这就是说,第一个问号被你确实观行而确认意识虚妄以后,我见断了;接著生起第二个问号:意识心从哪里出生的?确实有第八识如来藏吗?起了第二个问号以后,就在一切法的本性无生上面去作观行——要观察出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出生的,都是围绕著如来藏而运行的,本来都是属于如来藏的法性;所以一切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生有灭,但其实都是依如来藏而现有生灭;既然一切生灭有为法都摄属从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所有的法性,以如来藏而观一切法时,就说一切法本来无生。
  但是这个观行也不容易现观的,得要有人教。没有人教的话,谁会观行呢?其实在四阿含诸经里面,已经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到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的,只是大法师们读不懂,就大胆地否定法界根源的如来藏实相心;他们都没想到:“意识第二天再度现起,不单是要有意根与法尘相触为缘,还得要有如来藏作生起因呢!”他们都没想到,等到《真实如来藏》写出来了,经过一番求证而作观行,他们才肯私下秘密地想:“原来是这样子,还真的是非衪不行呢!”
  你如果能够这样观察:一切法都是从意根、法尘、意识的和合而辗转出生的。意根、法尘和意识又缘于如来藏而生,意根、法尘又无法执持任何的种子,无法执持意识心的种子,不可能出生意识觉知心,所以一定另外有一个心,是执持意识心种子的;这样看来,意根、意识、法尘的种子,当然都是意识、意根、法尘以外的另外一个心所执持的,那一定就是如来藏第八识心了。意根、法尘、意识及一切法都是有生之法,可是如来藏本来不生,所以一切法本性也是无生的。因此,一定是依如来藏心体而有这个现象:如来藏常住的缘故,所以任何一法都是今天灭了无妨明天再现起,今生断了无妨来生再现起,所以一切法尽管生生灭灭,可是它们的本性却是随著如来藏而本来无生;这样观行完了,就可以离开妄见。
  这里所说的妄见,主要在说二乘圣人对于涅槃空的贪著,而说他们对涅槃的不能如实了知,所以对涅槃起了妄见,所以说他们是妄取涅槃。实际上,断了我执以后,舍报时何必取涅槃呢?在生生灭灭的当下,真如心就已经是不生灭的,不需要阿罗汉去取涅槃,才叫不生灭涅槃;而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也还是真如心单独存在的境界,也仍然不是见闻觉知心的阿罗汉住在无余涅槃中,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阿罗汉去取证无余涅槃,所以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真的是妄取涅槃。这样从真如心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而如实观行以后,你就离开了二乘圣人对涅槃的妄见;离开了涅槃的妄见,就可以不必像定性的二乘圣人一样永远住在无余涅槃里面,也可以不必像凡夫众生一样住在生死里面。
  二乘法中说阿罗汉离开了生死,但是从实际理地来讲,他们其实却又没有离开生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生死是真实有、真实存在的。因为误认为生死是真实有,所以他们才要离开生死,要远离生死。菩萨则认为生死是幻有的,在现象界中不说生死不存在,但是在实际理地上来看,生死也都是幻有而不实在的。二乘圣人说三界生死是真实存在的,可是菩萨现观生死,只是如来藏心体上面幻起幻灭,五蕴的出生是依如来藏而幻起,五蕴的死灭是依如来藏而幻灭,所以转依如来藏的自住境界来看生死时,生是如来藏幻化的生,死也是如来藏幻化的死,都是幻化法,生死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二乘圣人不像菩萨以常住的如来藏为中心,来观行蕴处界及万法,他们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是以蕴处界为中心来观行的,所以蕴处界的生死就变得很真实,所以他们认为确实有蕴处界的生死,想要离开蕴处界的生死现象。可是菩萨不但同样地观行蕴处界的生与死,同时又从蕴处界出生的根源——常住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来观察:现前观见蕴处界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的,都是依附于如来藏而运行、而生死的,都附属于如来藏,都是如来藏无量自性中的局部而已;如来藏常存而现有世世蕴处界的生死,依常住的如来藏而观察祂所显出的生死现象,则生死都是虚幻的,都只是第八识真如心上面幻起幻灭的,所以本无生死可言。
  正因为在虚幻的蕴处界生死当中,如来藏常存而永远没有生死;既然如来藏才是我们蕴处界的本体,祂一直都没有生死,那又何妨有蕴处界的我世世生死,而祂从来没有生死;我何妨藉著祂没有生死,这样生生世世修行利他,一直到成就究竟佛道;那又何妨生死与不生不死本来就是不一不异,因此生为菩萨的我,就不需要离开三界的生死;当我不需要离开生死的时候,当我转依真如心无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没有生死了。所以经中说:“生即不生,不生即生。”(《楞伽经宗通》卷7)这就是大乘的妙法。
  二乘圣人就不一样了,明明是有出生、有死灭的蕴处界法,为什么却说它们本来不生?为何明明是有生死的法,却说它无死?这不是很矛盾吗?可是对大乘菩萨则不然,证得如来藏的时候,现观如来藏从来无生,却又无妨有七转识的生灭,无妨有蕴处界的生生死死;然而所转依如来藏的真实我,却是永远不生死的。又再反过来现观:在真实我的如来藏不生不死当中,无妨又有七转识的生灭、生死不断。
  这样现观完毕,你就可以离开妄见,离开了断见、也离开了常见,离开了对无余涅槃的贪著。对无余涅槃的贪著,大乘法的一切种智上称它为“下乘涅槃贪”。从此以后就不住于涅槃,也不住于分段生死了;因为我的如来藏既没有生死,我又怎么会住于生死当中?所以我本来就没有生死,为什么还要去灭掉蕴处界取证无余涅槃呢?活著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生死,那就是涅槃了;而且二乘圣人进了无余涅槃的境界,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单独存在的境界,又何必一定要取证无余涅槃?菩萨有这样的实证与实见,所以说菩萨们“离于妄见,不住生死”。
  这一段论文中讲的涅槃是什么呢?都是本来自性涅槃,也就是未来成佛时所证的无住处涅槃。马鸣菩萨就是为大家说明这个真实义,想要让大家去作这个观行,作为将来佛地证得无住处涅槃来种下正因,所以他说的法义才是熏习无住处涅槃的得道正因。二乘圣人所现观的蕴处界缘起性空的观行,由此而证得涅槃,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作为观行的对象,不能依法界实相的如来藏心而作不生不灭的观行,所以将蕴处界的坏灭作为来世不再受生的修证,这就是禅宗六祖所讲的“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的大乘菩提修证,所以二乘圣人才会妄取涅槃。
  接著这一段内容:【又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善行,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真如离于生死涅槃相故。】(《大乘起信论》卷2)这个意思就说“又观”,也就是重新再去观察:一切法虽然是因缘所和合起来,但是它的业果都不会失去;不管是什么业,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法:善法、净法、染污法、种种无记法以及一切的业种,这一切法种都是以如来藏为因,都是以意根、法尘为缘而生起意识,最后再由意识了知法尘为缘,才会有一切法的出生,所以一切法是因和缘所聚集而出生的。这一切法虽然是因缘假合的,可是在一切法中成就了身口意行时,就造就了十二缘起中的行支,因为意根与意识都不能收存种子,所以所造的业种一定会收存在第八识如来藏心体中,所以业果是一定不会失掉的。
  因此,菩萨世世修道的过程中,观行到这个道理时,就不敢去造作任何的恶因了,所以才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原因就在这里。凡夫虽然害怕现前已经出现的恶劣果报,但是却不相信造了恶因一定会有将来的果报;菩萨则是确实了知:现在把恶事作了,妄语、两舌说了,业种就已经存在自心真如中了。既然有了业种存在,当然以后的果报,一定会等著自己来世缘熟了以后就一定会现前,只看因与缘有没有具足而已;一旦因缘和合,恶业果报就会现前,所以菩萨怕造因,因为他已经确实看见一切恶业在未来无量世中都有果报!所以我为什么从来不敢去批评所不知道的善知识?为什么不知道的法,我会说我不知道而不敢随意地解说或评论?就是这个道理。
  在1998年初,平实导师还没有深入西藏密宗的法义中去研究,还没有触发他往世对藏密所熏习的内容时,有位师兄曾经问他说:“你看密宗的迁识法到底对不对?”平实导师说:“迁识法我没有研究,不敢说它对或不对。”可是今天他就敢说对或不对了,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内涵了,也已经用道种智来加以观察过了,所以就知道迁识法为什么不对。以前 平实导师还不了解内容时就不敢说。当没有把握千万不能乱讲,也许人家是对的;对的法,你把它诽谤了,就变成谤法。
  平实导师为什么要这么小心?因为当时他还没有读过、没有研究过,也还没有判别的智慧,往世他在藏密时熏习的种子也还没有现前,所以他就不敢去说它。因为他曾经在定中看见以前随意讲了一个善知识一句闲话,舍寿后就变成老鼠了!所以他很怕!如果再继续乱评论的话,自己的未来无量世不是又要下堕了吗?佛法的修证又要重新来了,佛说“三位、十地一切皆失”,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28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原因(三))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