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五辑中,有关“菩萨自利利他,心无怯弱”之相关法义。如果能够对这方面的法义有正确的了解,就可以帮助我们在长劫的菩萨道过程中能够得到安忍,以及更加具有信心;因此这方面的法义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有需要去了解清楚的。
首先我们来看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的开示:【又此菩萨一发心后,自利利他修诸苦行,心无怯弱;尚不畏堕二乘之地,况于恶道?若闻无量阿僧祗劫勤修种种难行苦行方始得佛,不惊不怖,何况有起二乘之心及堕恶趣?以决定信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槃故。】(《大乘起信论》卷2)这里面有几个开示重点,也显示出菩萨的重要特质,我们就来做逐一的探讨。
首先谈到“自利利他修诸苦行”,这里所开示菩萨修的苦行不同于声闻的种种苦行;声闻的头陀行,身上只有三衣、一钵、一支锡杖、一把戒刀,就这样身无长物,少欲知足地在山洞中、在树下过夜,极为简单地过日子来修行;但是菩萨的苦行不是这样的,菩萨的苦行往往是住在豪宅大院中,眷属成群,可是他为众生一直忙,每天忙到没有什么时间睡觉,一旦有空闲却又住在心不放逸的境界中,这就是菩萨的苦行。因此,声闻的头陀行表面上看起来很清苦,实际上在大乘法里头不说那样是苦行。所以苦行不能从表相看,因为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地一直在利乐众生,不断地努力为众生做事、护持三宝,这样的不放逸才是真正的苦行!而菩萨在利乐众生的过程中,譬如以努力说法不断作为苦行,就会不断地宣说深妙法,越讲越妙而不中断;因此除了让众生获得大利益之外,自己的智慧也会越加深妙,同时烦恼习气也会一直不断地转易清净。因此说菩萨是“自利利他修诸苦行”,这是对于菩萨苦行要先有的认识,才不会误解论文的意思。
而事实上,能够“自利利他修诸苦行,心无怯弱”,展现出来的就是具有菩萨种性的相貌,能够让众生去识别他是一位菩萨;而“心无怯弱”也使得众生领受这位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以及成就道业,而能勇猛精进、不畏艰难地在菩萨道上前进。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42中,对于菩萨精进自性的开示:【云何菩萨自性精进?谓诸菩萨其心勇悍,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炽然无间无有颠倒,及此所起身语意动,当知是名菩萨所行精进自性。】(《瑜伽师地论》卷42)意思是说,菩萨的特质就是能够“其心勇悍”,心无怯弱地“自利利他”,也就是“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基本上,这就是对应于菩萨三聚净戒的“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而且菩萨也会“炽然无间、无有颠倒”,心不放逸地行于种种菩萨事业的苦行。当然这里我们也要留意一下:是要“无有颠倒”地正精进而远离邪精进。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圣 马鸣菩萨论文中的“自利利他修诸苦行,心无怯弱”,就显示出来菩萨的特质。
而如果我们从摧邪显正的角度来看菩萨的“心无怯弱”,这是指这菩萨已经发起大愿,也有深妙的智慧,他一心一意想要把现代佛教的法义,导正到 佛陀原来的本怀,回到 世尊所传真正的法义上面,从不会顾虑自己的得失,这种“心无怯弱”的勇猛心性,就是我们大家所要效法的目标。譬如在《起信论讲记》第五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心里面怯弱,就不敢大力的摧邪显正了,就救不了被误导的广大众生了。这就是说,菩萨要有深妙的般若智慧,要有这样的胆识、心不虚弱、心志雄猛,才能破邪显正而荷担得起如来的家业。”(《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页17。)这是因为菩萨性已经具足,并且配合大愿及深妙的智慧,因此自然就会展现这样勇猛摧邪显正的行为。所以在这段论文里面,圣 马鸣菩萨就点出了菩萨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在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中必须要“心无怯弱”,这是菩萨要走完三大阿僧祗劫而成就佛道所必须的重要条件。因为需要“心无怯弱”而勇猛精进,才能一路往前进,如果一碰到艰苦或障碍就被阻碍,而在菩萨道上进进退退,那要走完菩萨五十二个阶位的时间就很难计算了。
了解了“菩萨苦行”与“菩萨心无怯弱”的含义与必要性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菩萨能够做到“心无怯弱”的原因。因为上面说自利利他是菩萨的苦行,尤其在五浊恶世,利乐众生更是极为艰难;而且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学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这么长久的时间,一般人听到之后,可能会因为其时劫之久远而畏惧不前,可是发起菩萨性的菩萨却对这件事情不会感到恐怖。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菩萨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真能长劫安住于菩萨道而心无怯弱呢?底下我们就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菩萨知道要解脱于生死轮回之苦唯有“二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与“解脱道”—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声闻种性之人如果一直往“解脱道”前进不回心大乘的话,最后就会入无余涅槃。相对地,佛菩提道最终是要成就福德智慧圆满的佛地果德。而大家都知道无余涅槃是要灭尽五阴十八界的,没有意识心与意根自我的存在,一切有为法都灭尽,身心永断、灰身泯智,从此就永远在三界中消失了,只余如来藏住于无余涅槃之中。那大家想一想:这样灭尽一切法及自我,对众生来说有什么利益呢?而相对地,佛地之智慧与慈悲无量无边,能够尽未来际利乐无边的有情。因此成佛与阿罗汉之入无余涅槃有极大的差别,所以菩萨当然会选择佛菩提道,而这是他唯一的选择,因此他对于长劫的成佛之道是会有欢喜心,而不会怯弱畏惧的。
再来,既然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那当然是要非常久的时劫才能经历菩萨五十二阶位而成就,这是很合理的啊!譬如世间法上,很复杂精巧、需要很多因缘成就的东西,当然是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一样的道理啊!菩萨了解到这一点,就可以接受三大阿僧祗劫的修学,而安忍于佛菩提道了,因此就没有什么恐惧可说。
还有一个道理大家也要了解:就是众生从无始来,已经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转不晓得多久了,可以说是无法计算的,而如果以三大阿僧祗劫成就佛道的时间,来跟我们经历生死轮回的久远久远时劫相比,其实入了三贤位之后的三大阿僧祗劫时间,可以说并不长;而且如果有善知识摄受、有正确的修学方法,那是可以长劫化短劫地超劫精进。譬如 平实导师在《宗通与说通》中的开示:“若人具慧,远离邪见恶友,广修福德,上上精进修者,得转大劫为中劫,乃至转一小灾劫为年月日时,是名超劫精进;如《解深密经》所载: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经于三大不可数劫或无量劫,所谓年、月、半月、昼、夜、一时、半时、须臾、瞬息、刹那量劫,不可数故。’”(《宗通与说通》,正智出版社,页177。)因此,菩萨会从这个角度来看,重点是如何用对方法来超劫精进以及护持正法、救护众生;而不是对于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产生怯弱恐惧感,这就是菩萨的智慧。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一大劫内将会有千佛来此示现成佛,这是何等殊胜的因缘,有这么多的佛世尊可以教导我们、护念我们,可以让我们依靠。因此真的是不需要有无谓的怯弱与恐惧,当然有些人会担心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常常值遇诸佛。我们来看在《大宝积经》卷100中的开示:【无垢施女!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大宝积经》卷100)从经文中的开示,相信这是大家都不难作到的,而且也是菩萨本来就会遵守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放心而相信自己将来一定可以常遇诸佛,而在菩萨道上顺利前进。
接下来,我们来看在圣 马鸣菩萨的论中有开示:【以决定信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槃故。】因此在论文中说:对于成佛需要经历的种种艰难能够“不惊不怖”,这是菩萨在亲证如来藏之后,可以确信一切法莫非是如来藏所生、所显的种种性用。这些蕴处界等一切法以及生死之苦,只是在如来藏的表面出现又消失,世世不断地出现又消失;因此从这一切法摄属如来藏的角度来看,这些法皆因如来藏之不生不灭,而可以生生世世不断地现起,因此也可以说是不生不灭、本来涅槃。而诸法本际的如来藏心从来没有生死,从来没有苦痛,无苦也无乐;因此菩萨悟后转依所证的如来藏心,就不会畏惧这生死之苦,而可以勇猛地在三界生死之中来利乐众生。
同时,就是因为有这些蕴处界等一切法,才能经由种种智慧观行而成就一切种智。因此菩萨会以自心所生的种种蕴处界法,来提升自己的智慧,而不会被这些法所迷惑;并且能够依照 世尊的教导,在菩萨道上向前快速迈进,也可以生生世世获得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报。即使有时候意识心在领受痛苦,菩萨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因果报应;而且也可以从这个因缘里面,来观察及修除自己的过失习气,因此智慧就能够获得增上而不会怨天尤人。所以,在种种艰难的环境中,反而能够淬炼出菩萨卓绝的智慧。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因,是因为菩萨完全信受:只有不生灭的如来藏心才是我们的究竟依靠。
而菩萨在证悟之后,亲证本来就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可以现观金刚心如来藏本来住于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而一切有情从来不曾住在这个本有的涅槃之外,所以现前的生死境界,其实也是自己处在如来藏本来涅槃的境界中;因此舍报后入无余涅槃或不入无余涅槃,就无所差别了。菩萨可以因为如此现观,因此发起大悲心尽未来际不入无余涅槃,不辞劳苦利乐众生永无穷尽。
以上是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菩萨之所以可以“自利利他修诸苦行,心无怯弱”以及面对佛道之长远而“不惊不怖”的原因。当我们了解这些道理,就可以让自己的信心增长,同时也因此而能够安忍于种种菩萨行了;能够安忍之后,我们的菩萨道也才能够称得上是真精进,这也是六度之中“精进度”安排在“忍辱度”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我们来看论文里面开示的另一个法义,也就是“菩萨畏惧堕于二乘之地,远胜于畏惧堕三恶道”,这主要是因为菩萨道的目标是要成就佛道,而如果“堕二乘之地”,将来入无余涅槃之后,基本上他的佛菩提芽就已经烧焦了,可以说已经“难以成佛”,因此“堕二乘之地”是完全违背菩萨的最初发心与最终目标,也是菩萨们所无法接受的。而相对地,即使入了三恶道之后,就算入了地狱,也还是会有出来的一天,总有一天会回到人间;虽然在地狱中要受长劫的痛苦,但是终究会回到人间,终究能够在未来修学佛法,因此还有机会可以成佛的。所以说菩萨畏惧堕于二乘之地,远胜于畏惧堕三恶道。而因为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的关系,具足了菩萨性,并发了大菩提愿要利乐众生、护持正法,因此菩萨不会为了修学解脱道退失菩提心而转入二乘法中,所以说真正的菩萨是不会生起“二乘之心”的。
譬如在《大乘庄严经论》卷7中 无着菩萨的开示:【菩萨怖畏此故,深自防护起二乘心。何以故?由断大乘种故,大乘善根未起令不起故,已起复令灭故,及与佛果作障碍故。】(《大乘庄严经论》卷7)因此菩萨会防护自己生起的一念二乘之心,因为它会障碍佛道,断大乘种性与善根的缘故。相对地,我们却不难看到有许多佛菩萨的愿,是包括示现于三恶道中救护众生的。而事实上,在 平实导师出世弘扬 世尊正法之后,我们已经看到有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畏惧隔阴之迷,发愿生生世世受生于娑婆五浊恶世中,来利乐众生、荷担如来家业。也因为能够尽心护持世尊正法、利乐众生的关系,佛菩萨是绝对不会辜负他的,一定会护念他,让他在未来世有因缘使此世的无漏法种继续流注出来,而继续往前进修迈进,因此而能够迅速成就佛道。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主要内涵,是在道理上了解菩萨为何能够在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中,即使知道要经历种种长劫的艰苦,而仍然能够心无怯弱地勇往直前。从我们分析的几种原因,大家如果能够再好好思惟,使自己能够在道理上心得决定,相信一定能够让自己更有信心,而且道业一定能够更加快速前进。而事实上,释迦世尊在行菩萨道过程中,所示现的各种心无怯弱与勇猛的菩萨行,就是我们最好的典范与学习对象。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36集 菩萨自利利他,心无怯弱)
第36集 菩萨自利利他,心无怯弱
2018-07-1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