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入门起信(一)【共130集】
第011集 《大乘起信论》作因之第五至第八
2018-07-12
林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探讨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第四个原因,今天我们要接著继续来探讨第五个到第八个原因。
  马鸣菩萨造这部论的第五个原因,是为了使众生消除业障,调伏自心、远离三毒。众生从过去无量世以来,为了追逐色声香味触五欲的享受,心中充满了贪瞋痴三种毒素,而不断地造作种种的恶业。如果众生能够透过对于《大乘起信论》的如实理解,对佛法僧三宝产生了信心,就能够开始修学佛法,转变心性,调伏三毒心,业障也会因此而渐渐减少。
  所谓的业障,就是往世所造的种种恶业,导致今生及未来世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会有种种的障碍,让自己学法的过程不顺利,这就是业障。业障形成的例子,有一些人是因为往世在色声香等六尘万法中起了贪心,而造了恶业;这些恶业的果报,在今生修学佛法的时候就会出现,而障碍了学佛人,这就是业障。业障形成的另一种例子,也有一些人在往世其实本性不坏,只是因为一时气愤造了恶业,这恶业的种子在他修学佛法的时候就会出现,障碍他修学佛法及见道。另外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往世被无明所笼罩,帮助别人毁谤贤圣、破坏正法;当他正在帮人破坏前所未闻的胜妙正法以及毁谤贤圣的时候,却自以为自己在护持正法、破斥外道;这种因为往世无明所造成的恶业,就会导致他下地狱受报;可是地狱报的痛苦受尽之后,还有余报,这些余报就是要历经多劫的饿鬼道和畜生道之后,才能回到人间;可是刚刚回到人间的前几世,因为余报势力的关系,还是会愚痴无智,对深妙正法无法相应,一有机会就会毁谤正法,又会下堕地狱。而即使没有机会毁谤正法,也会因为余报的缘故,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无法断我见、找到如来藏成为见道菩萨,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因此 马鸣菩萨要造此论,教导学佛人先从调伏自己的习气性障开始,去除贪与瞋二毒心,再透过正知见的熏习消除无明,经由这三毒心的排除,来减少自己修学佛法的障碍。以上是 马鸣菩萨造这一部《大乘起信论》的第五个原因。
  马鸣菩萨造这一部论的第六个原因,是为了让众生修习正确的止观,以对治凡夫及小乘修行人有过失的心态。所谓的凡夫,就是还没有断除我见、我执,也还没有明心找到如来藏的人。而如果已经断除我见和我执成为阿罗汉,但是还没有明心找到如来藏,那就是小乘的圣人。凡夫和小乘圣人的心态会有什么过失呢?凡夫因为不能断除我见和我执,就会贪爱世间五欲的境界而造作了种种的恶业,导致继续不断地轮回生死,在生死中被无数的烦恼所折磨,受尽种种的痛苦。凡夫需要有方法来对治这些烦恼和痛苦,所以论中也会说到一些对治的方法,让凡夫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妄的,不再贪爱五欲的享受,也应把我见断除掉,这就是论中对凡夫心态过失的对治。
  至于二乘圣人的心态过失则有两个。第一个是恐惧隔阴之迷,他们害怕下一世因为隔阴之迷,而忘掉了这一世所获得的解脱道证量,而如果下一世又没有因缘遇到真善知识的话,恐怕会随著世间法而轮转生死去了,因此他们在这一世证得解脱果之后,就不愿意发愿再来受生于人间弘法度众,这是他们的第一个过失。第二个过失则是说,他们虽然证得解脱果,舍报的时候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痛苦,但是对于法界的真实相,他们却是不懂的;因为不懂的缘故,他们能为人解说的就只有解脱道而没有成佛之道;并且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这一世舍报的时候就要出离三界,不再来人间投胎受生,因此他们能够利益众生的,只有短短这一世的解脱法门;他们不像菩萨,发愿生生世世再来人间,以大乘佛法利益无量有缘众生。因此从大乘佛菩提的立场来看小乘圣人的止观范围,只限于蕴处界虚妄的观行,不能亲证法界实相的理体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他们的止观是不正确的,只是相对于外道的常见与断见,才方便说是正确的止观。马鸣菩萨为了要修正二乘圣人对于止观的偏失,所以造了这部论来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虚妄的当下,另有一个万法主体的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心体的存在,让他们可以根据这个正理来修正原有的过失。这是 马鸣菩萨第六个造论的原因。
  接著,他的第七个原因,是为了使众生对于大乘妙法的真理,可以作如理作意的思维,以及能够出生于佛前,并且对大乘法义的信心究竟不退。什么是如理作意的思维呢?也就是说,在思维的时候不可以违背真理实相。例如在说蕴处界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时候,不可以离开如来藏而说万法缘起性空,这样才是如理作意的思维。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如来藏心,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而说宇宙中的万法都是缘起性空,那就是不如理作意的思维了;因为这样就会变成一切法的根源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也就是一切皆无的断灭见,那就是断见外道,这就是不如理作意的思维。而如果是根据第八识如来藏的心体真实有,而且不会坏灭,来说祂所出生的蕴处界虚妄、缘起性空,这就是如理作意的思维了。当二乘的圣人在修行的时候,他们现观蕴处界的万法,发觉都是缘起性空,因此而断了我见,也断了我执;他们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自我统统没有执著,也愿意在舍寿的时候,把自己灭尽成为真正的无我,这就是取证了二乘解脱道的无余涅槃。可是他们虽然取证了无余涅槃,却不会落入断见外道的断灭见中,因为他们相信佛的教导,说在无余涅槃中的时候仍有本际、真如、实际、识、我、如来的存在。这个本际、真如、实际、识、我或如来等名称,就是大乘佛法中所说的第八识心体异熟识,也就是如来藏;祂的体性是离开意识心的见闻觉知功能、离开审度思量性;祂在二乘圣人灭尽蕴处界,取证了无余涅槃之后,却仍然独自存在,不会消灭,但也因此而不会再于三界中现行了。由以上的道理可以知道,二乘圣人取证无余涅槃之后,还有他的第八识心体异熟识独自存在不灭,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这样就不会落入断见外道的断灭见里面。以上这样在二乘解脱道中的思维与观行,就是佛法中如理作意的思维与观行了。
  二乘法中的观行是这样,大乘法中的观行也是一样,不可以离开第八识如来藏,而说般若就是一切法空,而说般若就是缘起性空,而说诸法灭了以后的寂灭相不会被灭掉,说这种现象就是真如;这样的思想,都是不如理作意的思维,都是愚痴人的想法。如果能够像以上这样,对大乘佛法加以如理作意地思维与观行,将来就能够得生佛前。得生佛前是什么意思呢?得生佛前是说,已经明心找到第八识如来藏,亲身体验祂的一些功能,由此发起了无分别智;由这个无分别智作基础,再向上继续修行,最后终于有一世可以进入初地的境界了,也就是成为真正的佛子了。在还没有进入初地以前,都还不是真正的佛子;只有进入到初地的位阶,才算是真正的佛子。如果已经进入初地而成为真正的佛子,那就可以说您已经出生在如来家了,就称为得生佛前了。换一句话说,得生佛前或者说生如来家,是以能亲证初地的无生法忍果位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也就是以你是否已经证得道种智而作标准;如果已经证得道种智了,已经发起初地入地心菩萨所应有的无生法忍,而且已经有增上意乐而进入初地的时候,那就是生如来家、得生佛前的人了,这就是真正的佛子。所以不论是显现在家或是出家的样子,只要有了无生法忍就是真正的佛子;不可因为身现在家相,就说他不是真佛子、不是胜义僧;也不可因为有时候有地上菩萨身现出家的声闻相,就说他不是菩萨、不是真佛子、不是胜义僧;不能因为他显现在家相,或者身现出家的声闻相,就说他不是真正的佛子。所以得生佛前的意思,就是说已经证得无生法忍,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如来弘法利生的家业了,那就是真正的佛子,既然是真正的佛子,那当然就是大乘的胜义菩萨僧了。
  但是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内容,其实还不能使人达成进入初地的愿望,因为这一部论中所说的法义,还只是在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上来说的;其中虽然也有说到一部分的道种智,但是并不足以使人因为修习这一部论就能够进入初地,即使完全证知这一部论中所有的法义,也还是不能进入初地心的。因为想要进入初地心,还有许多需要学的深妙法义,还有许多观行需要亲自去修习,还有许多现观境界需要去亲证,所以单单学完这部论,还无法使人进入初地。但是这一部论,对于学人要往初地前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能够确实了解论中法义的陈述,就可以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而且不会在佛菩提道上的修行退转。所以这部论中的法义是可以使人永远安住于正道中,不会走偏,也因此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次第进修,而迟早有一天进入初地。以上是 马鸣菩萨造这部论的第七个原因。
  马鸣菩萨造这部论的第八个原因,则是为了显示“信受悦乐于大乘法的人将会有大利益”,因此劝请大家都来修学大乘佛法。信受及爱乐大乘佛法的人会有什么的大利益呢?总共会有如下的四点大利益:
  第一点,完成大乘法所有修行过程的人,可以全部了知一切法界,究竟成佛,而不只是成为二乘解脱道的阿罗汉而已。
  第二点,修行大乘法的人,当他明心证悟找到如来藏以后,会出生深妙的般若智慧,不是二乘的阿罗汉所能够知道的,所以二乘圣人在他的面前,是没有说话的余地的。
  第三点,大乘法中的证悟者,不但可以知道阿罗汉所证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之境界,更可以了知阿罗汉所不知道的无余涅槃中之本际是什么内容,所以大乘证悟者的解脱智慧是比阿罗汉还要深入,而且锐利的。对于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阿罗汉在证悟大乘菩提的菩萨面前,是没有说话的余地的。
  第四点,大乘法中的真见道和相见道修行者,他们所演说的法义,阿罗汉是听不懂的,因为明心菩萨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体,就是万法生起的根源,就是所有法界的真实理体,也就是法界的实相,他们因此而证实宇宙万法都是自心—真心—现量的境界,离开此真心如来藏之外,别无一法可得,也因此证得法无我,这也是二乘圣人所无法了解的。
  以上这四点,就是能够信受、悦乐于大乘法的人将会有的大利益。以上这一段,就是 马鸣菩萨造这部《大乘起信论》的第八个原因。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康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1集 《大乘起信论》作因之第五至第八)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