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入门起信(一)【共130集】
第054集 心的六种粗相(下)
2018-07-12
郭正昌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在上一节的内容说到,众生依于这个智相,因此就有了苦触、乐触的觉受领纳;这个苦触、乐触的觉受,这个念会相应不断,这个就叫作相续相。譬如在路上看到一朵花很漂亮,这时心里就会想说:“这朵花真美,多看一下吧!”甚至会盯著花看一两分钟的时间,这就是觉知心与乐受的念相应而相续不断现行的乐觉念相续相;相对地,如果看到一盆美丽的花被人破坏,心中或许会生起这样的念头:“这么漂亮的一盆花,到底是被哪个人恶心地破坏了呢?”这个就是觉知心与苦受的念而相续不断现行的苦觉念相续相。这都是由于觉知心能够了别花等六尘境界的智相,所以生起了喜欢或是讨厌的心行,然后随著智相刹那不断地现行运作,对于花等六尘境界上的变化,觉知心就有了分别苦或是乐的觉知,而对于这个苦、乐、不苦不乐的觉知,觉知心会有一段时间是延续不断的。因此这个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与觉知心相应的全部过程,就是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所开示的第二个心的粗相:相续相。换句话说,当有情的见闻觉知心现起了,就一定会在六尘境界中产生对于境界的了别慧,也就是智相;依于这个智相而有了苦觉念、乐觉念的相应不断,这个相续相也就因此而现起了。当相续相现起了之后,这就表示觉知心必定是与苦觉念、乐觉念相应不断,这就是圣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为我们开示的“相续相,谓依于智,苦乐觉念相应不断”的内容啊!
  在为大家说过智相、相续相这两个心的粗相后,接下来要为大家说的是第三个心的粗相:执著相。《大乘起信论》卷1:【执著相,谓依苦乐觉念相续而生执著。】这个执著相,就是说依于觉知心的相续相,而有了苦觉念或是乐觉念相应,因此产生了苦觉受或是乐觉受的心行相续不断,而相续的结果就会产生了执著。譬如对于乐相有执著的缘故,听到喜欢的歌星要来附近表演时,心中就会想:“就算是请假排队,我都一定要买到票去现场看他的表演!”这就是对于乐相生起了执著的执著相;若是买不到票,心中就会感到难过,甚至还会想说:“下一次我一定要漏夜排队买票,非要听到他的现场演唱不可!”这就是于苦相生起执著的执著相。若说细一点的执著相,就譬如看到一盆花,这盆花的韵味是你所不喜欢的,你就会想说:“唉呀!这花怎么插得这么难看呢!”所以你就会一直在那里观察、分析这盆花为什么会插得这么难看的原因,这也是一种执著相,并且是与苦觉念相应的执著相。相反地,若是你喜欢这盆花的韵味,就会想说:“这花插得真好啊!好想照样来插一盆放在家中好好欣赏。”这就是与乐觉念相应的执著相。
  这就是说,不论苦觉念或乐觉念的产生,都离不开觉知心对于六尘境界的了别慧所生起的喜欢或讨厌心行的智相;又因为这个智相的相续不断,所以对于花草树木等一切六尘境界,因为欢喜而生起的乐觉念相应心行,或是因为讨厌所生起的苦觉念相应心行才会相续不断,正因为喜欢或讨厌的心行相续不断,才会有苦觉念或乐觉念相应的相续相现起;因为有相续相,所以这个苦觉念或是乐觉念相应不断的这个执著相才可以存在。因此这个执著相必须要有智相,也必须要有相续相它才可以存在,如果没有智相,你将完全没有见闻觉知。譬如盲人无法如同眼明之人能够分别种种的色彩,所以对于世界名画等色尘境界,就不会因此而生起喜欢或讨厌的心行,那又怎么可能生起执著呢?如果是没有相续相呢?你也没有办法在那里作详细的分别、观察。
  譬如某甲喜欢某一个画家的画作,当他看到这位画家的画作时,某甲就会有乐觉念相应的心行生起,这时他就会想要多看看这画一眼,乃至于多欣赏一阵子;反之,某乙则很讨厌这位画家的画风,所以每当看到这位画家的画作时,就会有苦觉念相应的心行生起,看到的时候就生起讨厌的心行,所以连多看一眼都不想啊!这些都是由于有了能够分别画作的了别慧,而生起喜欢或讨厌的心行所产生的苦觉念或是乐觉念相应的相续相,随著苦觉念或是乐觉念的念相续不断地现行,因此就产生了苦觉受或乐觉受的念相续不断地现行,因此产生了觉受心行的相续不断,相续的结果就会生起喜欢或讨厌这个画作的执著,这个执著相也就生起了。因此有了智相也有了相续相,执著相就可以延续不断地生起。
  在说明完执著相后,接下来为大家说明第四个心的粗相:执名等相。《大乘起信论》卷1:【执名等相,谓依执著,分别名等诸安立相。】执名等相就是说依前面所现起的智相、相续相、执著相这三个相,产生了名等等的执著。这个“名”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依你所见闻觉知的六尘境界,生起的各种名相。譬如空手道、花道、茶道等都会有种种流派的分别,而这些流派的名称,就是一种名执著相,而这个名的执著相,当你见到的时候它就会生起,除非你从来没有熏习过这个名的相。譬如从来没有学过英文单字的小朋友,当他看到英文单字A时,就不会说这个字是A;如果对象换成是外国小朋友,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常常他都会使用到英文单字中的种种名,所以对于英文单字这类经常使用的名词、名言,因为熏习得很习惯啊,所以当他一见到英文单字A时,就会说这个是A、那个是B,英文单字中的A、B等名词等名相就会马上出现了。
  又譬如说,学佛的人不依照全体佛法实际上的内涵与阶位来判教,而喜欢分宗分派,并以宗派的门户之见来批评他宗的法义不究竟。这种现象最常见到的就是假藏传佛教等弘传者,他们自称是佛教,却将修学双身法中的男女,男的就称为佛父,女方就说为佛母,并说这双身法是悲智双运的,让无知的人信以为真,而乐于共修,这会让人下堕三涂的双身邪法,这就是名相上的执著相。只是假藏传佛教如达赖喇嘛等人,他们所传的佛法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全部都是外道法,也与佛法无关,有关这部分的辨正,请详见 平实导师的著作《狂密与真密》一至四辑的内容就可以了解。
  这就是说,人对于表义名言,譬如黄菊就代表黄色的菊花,这两个字或是声音就代表那个菊花,这就是表义名言;这种名相上的执著,这样的名言习气是很难转变的。譬如一个人看到菊花,菊花这个名相立刻就在心中出现了;只有久修行的人,看到就只是看到,而保持在只是“触”的阶段,名相不会出现,这就表示他对于世间法上的执著性更轻了。
  接下来要谈的是,另外一种的执著名言,就是显境名言与“名”相的执著。显境名言就是说,依于前面所说的这个智相、相续相,产生了能够显示那个境界的觉知,这个显示境界的觉知,就是唯识学上所讲的显境名言。因为这一切的名言以及一切的境界相,都是依这个觉知而有的,如果没有这个觉知性,一切境界就无法现前了,一切语言上的名相也就会跟著都不现前。所以说一切名言都是因为这个知觉性而显现的,因此这个觉知性就是显境名言,所以觉知性并不是真如佛性,只是显境名言罢了,唯识学上已经有很清楚地认定了。
  假使有人执著六识心在六尘中所有的觉知性作为佛性,这其实是执著六识心所拥有的见闻觉知性是佛性,如此认妄为真,这也是执名等相,因为已经落在名色中的名了。执名等相在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上面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执著自己色阴以外的四阴,受、想、行、识这四阴都是“名”所摄的法。我们的色身就是色阴,名就是受想行识,两者合起来就称为名色。因为有色阴以及色阴所显示出来的法相,又因为有显境名言的见闻觉知性,所以就能离开语言文字而分别种种法,乃至学会语言文字以后,再以语言文字来分别种种法,说这个叫作受、那个叫作想、这个叫作行、那个叫作识,四阴“名”的安立也就出生了,所以这四阴也都是“名”。因为有了这四阴“名”等想法的安立,因此产生了执著分别,这个也叫作执名等相。
  在《起信论》中,圣 马鸣菩萨开示这个执名等相,说它是:“谓依执著,分别名等诸安立相。”名……等为什么是安立相呢?譬如说,众生的妄心本来没有名,也没有所谓的受想行识,但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安立这个法叫作眼识、那个法叫作意根,这些都是依于名而安立诸相,所以叫作名相。所以名相并不是只有指称名词,有时候名相就是指我们的受想行识的全部法相,这个叫作“名”的“相”。这就是说因为有无明业相,而引生了七转识不断现行;七转识现行以后,就有了在我们心中的境界相出现;境界相出现之后,就有了觉知境界相的分别慧出现;又因为分别慧的苦乐觉念相续不断,就产生了种种执著,然后就开始执著能见闻觉知的自我,而安立色受想行识等名相,接著就会生起了业相。
  那业相又是什么呢?《大乘起信论》卷1:【起业相,谓依执名等,起于种种诸差别业。】圣 马鸣菩萨在论中开示说,业相的生起是依于执著名等,才会生起了种种不同的差别业。依执名等,就是依于我们的显境名言,也就是受想行识以及见闻觉知的那些体性,并且同时依于所执著的一切名词法相,然后就会产生了种种的差别业。最简单的差别业就是心里面开始打妄想,出现了语言文字而在心中自言自语:“这条人行道又直又宽,路边的店面又多又整齐,走起来真是舒服!”这种心动了就是一种业相,这是轻的业相:心动了!为什么说它是业相呢?因为你心动了,就表示你的意业已经出现了,行苦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心动了就是业相。
  再粗一点的业相,就譬如说:“某某师兄,你这幅佛像画得真是庄严,我也想学一学,能不能教教我呢?”这个口业就出现了。所以说因为有前面的智相、相续相、执著相以及执名等相这四个心的粗相,然后业相就会生起了;业相生起了后,就会有种种的差别业啊!这就是由于智相、相续相等诸相辗转所出生的种种业。又譬如今天你看到一个小朋友,他帮助老婆婆过马路,心中很欢喜,就对著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棒,懂得帮助老婆婆过马路啊!我要请你们的校长表扬你这个热心助人的善举,让更多小朋友也跟你一样喜欢帮助别人。”这也是由智相、相续相等诸相辗转出现了爱语的业,这也是业相。所以业相就是依于前面的智相、相续相、执著相以及执名等相这四个相,而延续产生出来的。
  在解释完了起业相后,接下来为大家说明的是心的第六个粗相,也就是最后一个心的粗相,名为“业系苦相”。《大乘起信论》卷1:【业系苦相,谓依业受苦,不得自在。】这是说由于有业相,接下来就会有业系苦相的出现,也就是说,因为这个业相造作出来以后,你就会依于这个起业相而受苦,不得自在。譬如你不喜欢某甲的插花,随口就说:“某甲插的花不好看啦!”结果这话传出去以后,每次见到某甲,他就不给你好脸色看,那你就每次受苦,这是因为造作了评论他人的口业而受苦,这就叫作业系苦相。又譬如小朋友帮助老婆婆过马路,回家后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很高兴,为了奖励小朋友,特别买了一盒他最喜欢的冰淇淋给小朋友吃;但当小朋友冰淇淋吃完后,他就会想说:“下一次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还会再买给我吃?”苦受就随之生起了。小朋友因为造作了帮助老婆婆过马路的善业,而吃到妈妈奖励的冰淇淋,最后还是因为期待下次再吃到冰淇淋而生起苦受。这就是说,小朋友因为随后所造作的贪爱冰淇淋这样的意业而受苦啊!小朋友依于这个贪爱冰淇淋的业相而受苦,这也是一种业的系苦相。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54集 心的六种粗相(下))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