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学佛释疑(三)【共130集】
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2018-07-12
周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学佛为什么要持戒?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呢?因为有些人他们认为只要不受戒,如果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恶事,或许就没有罪,也可能就没有报应,这样对吗?很明显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受戒的人,不小心犯戒或造了恶事,虽然没有“戒罪”,但仍然有“性罪”,因为还有“因果律”存在啊!而且一定有因果律存在。譬如说:一位没有驾照,不清楚交通法规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他不懂交通规矩闯了红灯或跑上快速车道,被车子撞到就不会受伤的;只要被车子撞到就一定会受伤,不会因为他不懂交通规矩,就不会受伤或受伤比较轻。受伤的轻重,是依被车子撞到的力度及撞击的地方而定,并不是依懂不懂交通规矩来决定的。有驾照,清楚交通法规而违反交通规矩的人,只是多一条罚款而已;而且了解交通法规,还有另一个优点,也就是可以因为了解相关交通法规,而避免不必要的车祸或伤亡。同样的,一位没有受戒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他没有受戒,犯了戒或造了恶事就没有恶报;只要造了恶事,就一定有不好的果报,不会因为他没有受戒,就不会有恶报或比较轻报。因缘果报的轻重呢,是依造业的轻重而定,并不是依有没有受戒而定。受戒的人造了恶事,只是多一条戒罪而已;而且有受戒的人还有另外一个优点:也就是可以因为了解戒的相关戒相及精神,而避免不必要的恶报。
  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后,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这个戒是如何去形成的?僧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众人问佛:“应制何戒?”佛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七佛的通偈。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槃,为诸钝根多行毁犯,随缺补过广制戒律,譬如纳衣有孔方补。佛临涅槃时以此律藏付嘱优婆离。】很明显的,从《毘尼心》卷1里面的经文,有提到如来成道十二年当中,只是为了诸利根的这些出家众、或这些菩萨略制戒律,仅仅是稍微简单的制了一些戒律。如来成道十二年后,一直到佛入涅槃之间,才为那些钝根者去广制制戒,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所谓钝根者,是说他们还会常常去犯到某些罪或过失,当他们犯到了某些罪或过失的时候,马上随著缺失就补过。这是佛的慈悲啊!佛避免钝根者落入因果,也为了他们不要再有类似的这些过失再发生,所以才去广制这些戒律;所以僧团刚建立的时候,佛是根本没有制戒的。那为什么会制这些“戒相”呢?是因为有些钝根的人,即使做错了某些事情,如果不跟他们明讲,他仍不知道这些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利根的人,他只要知道这个事情是恶的,他就不做;是善的,他就会去做。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制戒的原理”,也就是这个戒的原理是怎么来的。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有提到:【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提到:“何因缘故名为戒?”是什么因缘才取这个名字,叫作“戒”呢?佛是这样开示的:“戒者名制”,也就是说,戒者是制。大家台语有没有听过“ㄗㄟ
(原标题:第028集 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上))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