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菩萨正行(一)【共130集】
第083集 在家出家增上和合(一)
2018-07-12
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接下来,我们要跟大家讲的部分是跟出家在家的认知,以及出家在家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那我们先给大家念这个经文,这个经文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讲,首先请大家看到《优婆塞戒经讲记》的第三辑第191页的地方:“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这一段的经文里面,我们当然首先先看到的:“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们认真来说,我们说出家所为何来?出家其实是为了要追寻真正的、真正能够贯穿三世,能够恒久存在的真实义理,所以出家其实是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够来出家的。这个跟一般,我们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说,在世间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有那一个关过不去,所以四大皆空、遁入空门,那么世俗人对于出家的认知,很多是停留在这个错误的认知上面;但实际上真正的出家,应该是因为志在求道。
  可是出家了之后,就是会生活在僧团里面,既然是僧团,就是有许多的出家僧众在一起生活,那么这个状况之下,由于许多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必须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分际有所规范。这话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说,如果每一个的出家人,本身就已经是具足清净之法,那么当这些所有人都是很清净的时候,当这些人全部聚在同一个僧团之下的时候,老实说这里面也不需要制订什么样特殊的法,来约束人我的分际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清净嘛!可是我们总不能够预设说,每一个出家的人都是具足清净的,因为毕竟我们所谓的出家,要学无上的大法,当然其中一个就是学到正确的法门,让自己能够逐步的清净,乃至于具足清净;所以在这个理解之下,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出家加入僧团的人,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能够完完全全的清净心行。所以这个时候,当然就要有一些规范在,这也就是佛陀的时代,带领僧团的时候必须要依事,制订了许多声闻戒律的原因。可是我们也得要话说回来,戒律之所以存在,当然就是因为说,要界定人我的分际;可是我们也得要想说,如果我们自己调伏得很好、约束得很好的时候,说实在的这些戒律,也只是会备而不用,完全不会对于大众的生活有所限制的。所以我们说理想上,我们说出家的僧团、出家的僧人来说的话,应该在出家之前,应该要尽量先调伏自己的心行。你的心行调伏得愈好,那么加入僧团的时候,对于这个僧团帮助就会很大,并且对自己的修行,也能够有快速增益的效果。所以我们说在出家之前,其实并不是成天就是过著一般人的世俗人的生活而已;其实当有萌生了出家之意,要追求更远大的道业的时候,这个时候,当你有这个发心起来的时候,哪怕您那个时候还在家的时候,就应该要逐步要先调伏自己的心行,这样子才能够符合出家的真义。
  接下来 佛又继续说:“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这话看起来乍看之下,好像各位也许会觉得有一点奇怪,因为眼下我们看到的许多度人的不都是出家法师吗?比方说台湾的几个这个大的山头,或者是其它的地方,也有一些个大道场的,这些大道场当然就是度了许多的初机的学人,可是这些大道场不都是由出家的法师所主持的吗?所以 佛为什么说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呢?各位应该要想到说,所谓的度人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把它界定成说,我们面前碰到的哪一个众生,然后我们自己施设善巧方便,然后把他引到佛法的正道来学习;如果我们把它这个东西叫作度的话,那很显然的,你能够直接面对人的机会,就会决定了你到底能够直接度的人有多少。我再强调一次就是:如果我们把度人这件事情,把它界定在直接面对众生,然后施设善巧方便,用四摄法把他引到佛的正道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你所能够直接度的人,就跟你能够直接面对的众生的数目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按照这个道理来说的话,在家菩萨为什么比出家菩萨更多这样直接面对众生的机会呢?因为出家菩萨一旦出家了之后就在僧团里面,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任务的话,否则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僧团里面安心的修行;而在家菩萨就不一样了,因为是世间人,有各式各样的世间的因缘,所以你接触的人其实是很多很多的。那么两相比较之下,我们马上可以发现:直接面对群众、接触群众的因缘的话,一般来说在家的菩萨会比出家的菩萨多得非常非常的多。那当然就是说,如果在家的菩萨能够知道这一点的话,其实这个是累积了我们度众的福德资粮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凭借著在家人的身分,你就能够跟许多众生接触,那如果你再善用我们上两个讲次里面所谈到的,我们运用替这个众生设想,然后施设了各式各样的方便,让他能够信受,让他愿意听你的话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很显然你度众的所累积的这个福德资粮会快速的增长。
  那 佛接下来就是说:“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这又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因为大家想想看,所有的出家人之所以会存在,其实也都是因为在家人决定舍弃了世间的五欲生活之后,然后才成就出家人的,才变成出家人的。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得要有在家人,得要有世间五欲的这些在家人,然后接下来才能够造就了说,形成有出家的这个人存在。那除了这个之外,当然后面还会讲到,后面会讲到说,在家跟出家的这个关系,因为实际上出家人就需要在家人的护持。
  所以 佛接著又讲说:“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这句话就明白地点出了在家跟出家之间的其中一个关系,也就是说,出家人除了是由在家人舍弃了世间的生活,变成出家人之外,一旦出家了之后,所有一切的法行——如法的修行,其实都需要在家人来护持。所以如果从这一点来看、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晓得说,真正的出家,其实它的背后是需要在家人对这个出家的如法行,能够有所赞扬称颂,并且愿意护持的基础,才能够成就出家僧众的。所以如果从这里来说的话,各位就可以了解到出家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像一般人所误解的说,面对了世间过不去的关卡之后,那我们就是愿意舍弃了,所谓的舍弃一切、遁入空门。其实那种充分逃避的,只是逃避的这个心态,你想想看这样子的一个心态,怎么能够赢得在家人的称颂赞扬乃至于护持,是不是?所以很简单的就是,正因为出家一定需要在家人的护持,所以出家呢,我们说出家的本怀,一定都是基于为了要追求更高深的道业,所以舍弃了世间诸般的享乐,这个才是真正出家的本义所在。那当然这一段经文里面谈到了许多在家跟出家的事情,那我们刚才讲的过程中,不免各位观众在听到这个讲述的过程中,可能当我讲到在家的时候,可能大家都会脑海里面都会浮现是一般的人;当我谈到出家的时候,可能大家脑海里面浮现的不外乎是剃除须发,穿上袈裟的这些僧人。所以可以说这是一般人对出家在家,很自然的一个形像上面的一个界定。可是我们在这里却要跟大家讲,所谓的出家在家的界定并不在于形像。
  接下来,我们先引几段经文来跟大家说,首先请大家看到的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个经文是这样说的:“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这一段经文 佛告诉我们,菩萨摩诃萨非常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在整部《优婆塞戒经》里面谈到的,其实也都是谈说菩萨摩诃萨,应当要学习怎么样做?应当要持守什么样的戒?应该怎么样为众生付出?谈的也都是菩萨摩诃萨该做的事情、该学的事情。所以我们说菩萨摩诃萨,当我们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请问大家能够从里面界定出,这一位菩萨摩诃萨,到底他是像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在家人一样,还是他就一定是剃除须发穿上袈裟了呢?从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很显然的是没有办法看出来说,这个菩萨摩诃萨到底应该算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但是我们先要给大家建立一个特别的这个观念,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当然要跟大家说在家跟出家的一些分别。不过这个源头得要先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只要是菩萨摩诃萨的话,他在整个菩萨的修行的地位是非常的关键、非常的弥足珍贵的。所以各位从这段经文里面,应该也可以生起对自己的一些嘉许,为什么呢?各位观众之所以会收看这个系列——所谓的菩萨正行的系列,必然也是因为想要像 佛所说的经典里面的菩萨一样,想要所谓的学习什么叫作菩萨的正行,所以您才会收看这一系列的讲解。那表示您其实已经生起了菩萨的发心了。那么什么时候您会成就菩萨摩诃萨呢?那只要您维持这个发心,并且如法修行,到时候您就是会是一个菩萨摩诃萨,您就是在三乘佛法里面最最最最珍贵的菩萨摩诃萨。因为那个时候,由于有菩萨摩诃萨的缘故,才有各式各样的所谓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等的这些果位,也才有最后的成佛可言。,所以,各位观众们!可以给自己一点点小小的掌声。
  我们接下来再往下看,另外一部经叫作《证契大乘经》:“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持此如来藏者。谁是佛子?……深信此法门者。”我们前一句的经文,前面的经文告诉大家,菩萨摩诃萨地位尊贵非同小可,他是佛法里面的关键。这一部分经文继续来给大家讲,请大家先看看:“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呢?”从前面的经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一切的证果,都是从菩萨摩诃萨来的。这一句经文讲说“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呢?”是要“持此如来藏者”。如果把前后的经文放在一起看的话,您是不是会发现到:菩萨摩诃萨这么关键,那么菩萨摩诃萨的条件是不是也是要持这个如来藏呢?如果您有这样的概念的话,那要恭喜您,确实是如此!因为持这个如来藏的人,堪“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意思是说,唯有持这个如来藏的人,才有办法教导众生入佛的无上甚深的妙法。这个能够真正带领众生起这关键地位的人,不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菩萨摩诃萨吗?所以菩萨摩诃萨的界定,其实他的条件就是要持此如来藏者。当然什么是如来藏呢?如来藏就是有别于我们平常所知道的心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本自具有的那个真心叫作如来藏。这个如来藏的性质在般若经里面,都有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各位手里面最容易拿到的,当然就是《金刚经》跟《心经》。所以请大家先记住,《金刚经》、《心经》谈到的不是我们的意识心,当然也不是我们的所谓的细意识、极细意识。凡是跟意识这两个字扯上边的,都不是《金刚经》、《心经》所描述的对象,因为《金刚经》跟《心经》所描述的就是我们在这里面所看到的如来藏。
  接下来 佛又说:“谁是佛子呢?”佛子这两个字当然很不简单,佛子就是佛的孩子嘛!那我们许多的学佛人,当然就很喜欢说:“我是佛子!我是佛子!”不过当我们虽然说我们学佛了,可是都还经不起世间的种种的考验,还要在五欲的红尘里面打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可得要对这个佛子这两个字,感到汗颜,是不是?所以我们严格说来,严格说来我们说什么叫作佛子呢?其实应该要指的是说修学大乘佛法已经入地的菩萨,才能够、才有资格叫作佛子。还没有入地以前,或多或少都还会受到境界所左右;当然一旦受到境界所左右的时候,说我们是 佛陀的嫡传的孩子的话,那还真的会不好意思。您说是吗?那么 佛说“谁是佛子呢?”这里 佛倒是开了很大的方便之门,给大家界定说谁是佛子呢?只要深信此法门的就是佛子!到底是哪一个法门呢?当然就是前一句讲的如来藏的法门,只要深信如来藏的法门的人,就有资格称作是佛子。所以按照 佛开的这个方便,按理来说,电视机前面的各位观众!如果您愿意放下您的这一些以前所学的所有的一切,旁人所说的这个佛法,然后开始重新认真来检视一下,到底 佛所说的如来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且愿意来学习,那么等到您真的相信了有如来藏的存在的话,那么您按照这个经文来讲,就可以称自己是佛子啰!当然在您一路修学的过程中,如果您进一步想要去参究、想要去触证这个如来藏的存在的话,那您倒是从这个修学的过程中,可以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大声的讲自己是佛子啰!所以这一部分的经文,主要是告诉大家菩萨摩诃萨,就是持这个如来藏的就叫作菩萨摩诃萨。
  那接下来下一段经文,同样的我们也跟大家说,刚才我们说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呢,我们没有办法从经文之间里面去判断他是在家或出家,所以我们要给大家看的这个经文就是看:所谓什么是在家?什么是出家?这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经文是这样说的:“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这一部分很显然的,您看看菩萨摩诃萨叫胜义僧,胜义僧。为什么他叫作胜义呢?胜在哪里呢?其实他的胜的关键,就是因为菩萨摩诃萨持这个如来藏的关系,只要持这个如来藏就胜过了所有一切世间的法,甚至超胜一切所有的外道的法,所以才叫作菩萨摩诃萨胜义僧。一旦持这个胜义、持了这个如来藏,也会因为通透了解如来藏运作的关系,所以这个菩萨摩诃萨他的见地,整个他的见地跟证境,都会远超过一般我们所看到的二乘的行者,所以他叫作胜义僧。
  除了这个,接下来这个经文继续讲了:“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这里面是蛮关键的一个经文,因为最主要的我们谈到说,什么东西叫作在家、什么东西叫出家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会就形像来看,界定说只要你所说的是一个僧人的话,他似乎就一定要现剃除须发身穿袈裟的这种出家相。但这个经文刚好帮我们界定了什么叫作僧。什么叫作胜义僧呢?那这里面显然不是从形像上来看,至于这个经文的详细的内容,我们下一个讲次再来跟大家分晓,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83集 在家出家增上和合(一))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