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菩萨正行(一)【共130集】
第106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六)
2018-07-12
孙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这个单元,谈到“在家实义菩萨应如何教化在家弟子?”佛陀说也是要先教导不放逸法,对于不放逸法的部分呢,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有德”,这个部分就跟出家实义菩萨教导在家弟子一样;除了这个部分以外还要供给兄弟、妻子、亲友、眷属,也就是有能力的时候,对自己的兄弟、妻子、亲友、眷属还是要给予供养,如果他们在生活上,有所缺乏的时候。
  另外就是谈到关于出家实义菩萨教导在家弟子不放逸法的部分,还是一样,我们再为大家提示有关身行、口行、意行的部分,在前面经文中所说到的,在身行方面有几项就是:斗争之处身不往中、要怜悯众生、要能自调伏妻子眷属、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口行方面:要不恶口、不恶语、不说无义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在意行方面:要见恚能忍、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憍慢、不亲恶友,要能够节食除贪、少欲知足。这些部分都是在前面的关于出家实义菩萨教导在家弟子不放逸法的部分,当然这个部分,也是函盖在这里 佛陀所说的,在家实义菩萨教导在家弟子的不放逸法的部分。
  另外谈到说在家菩萨,如果说家里的僮仆,或者是家人眷属有要远行的要到外地去的,或者说有从远地来的亲友等等的话,在这种情况之下,在饮食方面,对于所有要远行的人,或是远到的人,对于僮仆作使这些人,也要先给他们饮食。也就是在这部分,远到的人或者要远行的人,不只只有这些亲友眷属,就连僮仆在内都要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获得饮食,然后自己才使用,这是 佛陀教导说,在家菩萨这个部分要怎么样做。同时要教导这些家人眷属要信向三宝,这个部分就是说在家菩萨也要向兄弟亲友眷属来宣扬、教导佛法僧三宝的真实清净功德;因为自己是在菩萨法中学习佛法,这样自己得到利益,应当要对于自己的亲友眷属,来宣扬自己所受用的三宝的真实清净功德,使得兄弟亲友眷属能于三宝生起信乐之心,乃至能归依三宝、受持五戒,能得人天善法,同时也要能够发心,勤求三宝功德;也就是说除了三归五戒以外,进而能够来听闻熏习怎么样来求得佛法中的解脱清净这样的一个法要。菩萨的在家弟子,既然已经在佛法中获得长养善根的利益,也就是我们说的,自己已经受到亲近三宝的利益,自己已经在这里长养善根了,当然也要让他们的兄弟亲友眷属能够得到同样的利益。
  在经文中继续 佛陀这么讲:“苦乐共俱,终不偏独。随时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苦楚,应当软言敦谕教诏。设有病者应当瞻疗,随所乏少当为求索。世间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对,无求卑下。教以如来五部经典。见离坏者,能为和合;既和合已,令增善心。”这个部分 佛陀继续这样讲说,在家菩萨与自己的亲人眷属共同在一起共事生活,不能说偏独于自己,只是自己享用、自己乐受,或者说让亲人自己在苦受中,不能够解脱、不能够脱离,应该要随时让自己有在世间的什么样的一个快乐的事情要跟家人同享。如果说家人有痛苦的事情、痛苦的苦受,应该要来帮他们解除,让他们能够得到安慰以及摄受。随时要来对于家人以及僮仆随时赏赐,不让他们有饥饿或者受寒的时候。如果说家人僮仆有做错事情的时候,不用打骂以及鞭打的方法,让他们受苦,应当要柔软语,来鼓励勉励教导他们。假设说家人,以及眷属僮仆生病了,应当要给予瞻视治疗,随著他们的病痛所需要,所缺少的要为他们去寻求,让他们能够病痛解除。对于世间的事情,世间的善恶之事,以及为人处事的进退的道理,都应该要教导他们。如果说家里的子女在适婚时期,对于婚姻的对象,应该要去为他们寻求适当的对象,不要因为是家里的僮仆,就随随便便地去让他们有一个卑下对象,就把他婚配出去。
  另外说在家实义菩萨要教导在家菩萨如来五部经典,如来的五部经典指的就是大乘的五部经典:般若部、华严部、大集部、宝积部、涅槃部,这五部大乘经典,因为它能够显示大乘法,究竟了义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同时也一定要教导在家菩萨,般若中道无我的真实义,以及菩萨修道所行的这些法要—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的法要,以及诸佛如来甚深的境界。对于般若中道无我的真实义,特别就是在家实义菩萨,一定要不断地为在家菩萨来教导,让他们能够熏习,因为般若中道的无我,与一般解脱道的无我,以及外道的无我,这个差别非常大。外道的无我都是落在断见,或者是常见中,断见、常见都是不离开意识的境界,以意识常住或者说意识会断灭,而把祂认知为是无我,以为是真实不灭的。二乘解脱道的无我的智慧,它指的是五蕴的无常、苦、空,而没有真实我不能常住,这样子的无我智慧,它不是真实的,而是在这种现象界、生灭有为法上面,察觉到不是真实法不能常住,而有的这个无我智慧。但是般若中道无我的真实义,指的就是五蕴十八界的实相,出生五蕴十八界的实相心,也就是自心如来-如来藏,祂本身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法的时候,在运行一切法的过程中,从来不反观自我,从来不觉知自我的存在,祂的无我指的是这个部分;因为不反观自我,从来不觉知自我的存在,所以祂能够随顺一切因缘,而现行一切法,能够随顺众生的业缘,而现一切法;能够随顺众生心,而随著众生心现一切法。所以般若中道的无我真实义,在家的实义菩萨一定要不断地为在家弟子来解说,让他在般若中道中,也就是佛法中,真正的无我的义理里面,能够建立正知正见,乃至最后能够实证自心如来-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现在名称为阿赖耶识。这个识跟著祂所出生的七个识,总共八个识的运行过程里面,祂的这个法的无我的道理,也就是真如无我的道理,这样的真实义,不同于二乘解脱道所证的五蕴无常苦空的这种无我,不同于外道们的—断见常见的无我—以意识为境界的无我,因为这个是修证佛菩提道上面,最重要的道理、最重要的一个根本,也就是法的对错一个关键点。所以说一定要让在家弟子来熏习,以及建立般若中道无我的真实义。
  另外在华严部、大集部、宝积部、涅槃部,里面也一定要来教导这些在家弟子们说:菩萨修道所行的法要有哪些?菩萨修道所需要的次第,总共有几个次第?菩萨修道需要经过的时劫,以及菩萨修道所要修集的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这些种种都要让在家菩萨弟子能够熏习,以及建立正知正见,乃至能够思惟、领受以后,如说而行,进入佛法中的正修行中;同时也要为在家弟子们来说明诸佛如来甚深的境界,因为这些境界都是已经等觉、妙觉菩萨所不可思议的,更别说是地上菩萨,更别说是三贤位菩萨能够是思量、思议的,更别说是一般的凡夫。一定要这样来介绍如来的五部经典,而且要教导 如来五部经典,让在家弟子能够了解到大乘法的究竟了义、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
  所以 佛陀特地来说,要教导在家弟子如来五部经典。
  另外如果在家实义菩萨在教导在家弟子的过程里面,如果看见有在家菩萨弟子互相离间、毁坏感情的时候,为人师的菩萨应当要进行调解、劝和,让在家弟子们能够和合,然后再以四摄法为方便,让他们能够增长善心,而不计前嫌。
  另外在经文中,佛陀继续这样说:“一切出家内外诸道,随意供养,终不选择。何以故?先以施摄,后当调故;以六和敬,而教诏之。若求财物商贾农作奉事王者,常当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财已,如法守护,乐为福德;见他作时,心生欢喜,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如是事者,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这段经文里面 佛陀说,一切的出家内外诸道,不管是佛门中的出家人,或者是外道中的出家人,他有以清净心去修,这些想要清净自我的身口意业者,祂是说在佛门中真正能够修清净解脱法者,要告诉这些在家弟子们,要随意供养,不要选择只是供养佛门中的出家修行人,为什么呢?因为 佛陀在这里特地说,对于佛门中的修行人,因为是属于三宝,所以应该供养;对于外道修行人,为什么也要不要选择,碰到就供养呢?因为能够以布施先来摄受他们的生活所需,当这些外道受到供养的时候,就会生起欢喜心,就会与这位在家菩萨结下善缘;将来有因缘的时候,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善缘,因为曾经有过这样接受布施的因缘,能够接引他进入佛法中建立正知正见,然后能够进入正修行。所以 佛陀特地说,要“先以施摄,后当调教”,也就是说在这个情况之下,应该要想到菩萨基本上就是要能够接引一切有缘的,都能够进入佛法中来受用三宝的利益。
  另外还要以六和敬来教诏,在家的实义菩萨要教导在家菩萨弟子,怎么样用六和敬共同互相来共事?六和敬指的就是,身口意和、见和、戒和、利和。身口意和的部分指的是身口意和而不相争。在身业方面:应该于正法要尊重礼敬如理修行,这个部分就是说,大家的身业方面,共同对于正法要尊重礼敬,要依据正法所说的如理来修行,在身业方面应当要这样子。在口业方面:大家要不恶口、不两舌,所说的应该就是调和语,没有违逆与诤议,这是在口业上面要能够和合。在意业方面:大家的心要常常怜悯众生,没有违背菩萨本性,因为修佛菩提道种当菩萨,当了菩萨了以后,就是一定要经常想到要长养慈悲心、要能够怜悯众生,所以这个部分是身口意和的部分。
  对于见和的部分,指的就是见和同解;见和同解指的就是,在这个大乘法中要知道,大乘的解脱、二乘的解脱,这个部分的法要,是有其共与不共之处的。所谓共同之处就是,二乘解脱道它所谓所证的无我—就是五蕴的无常、苦、空,所以没有真实我、不是真实我,依于这样子来断我见,接续来断三界爱、断我执,这个部分是与大乘解脱所共同有的法义。而大乘所证的解脱,有不共二乘的部分是在于大乘所证的大乘人无我、大乘无生法忍、大乘无生忍,这个部分是不同于二乘解脱的。因为大乘所证的解脱所依据的法是实证了自心如来—自心如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解脱的法要以及本来无我、真如无我的法性。这样的一个解脱的法要,因为大乘的菩萨实证了以后,依止于自心如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来断除对于误解五蕴是真实我的这个见解能够断除,因为他实证了真实法以后,就能够知道五蕴基本上都是由真实法如来藏所出生,没有一法是真实的,所以实证了真实法,必定能够断除五蕴我是真实的见解;同时转依了自心如来真如无我,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种解脱,然后来降伏我执,接著进而去断除、降伏一念无明,进而去断除无始无明,这是大乘的解脱。为什么不共于二乘呢?因为二乘人,他并没有实证涅槃本际-自心如来他的如来藏,他只有去现观他的五蕴是无常、苦、空的,不是真实的、不能常住的,他是因为贪爱这个不真实法,所以才会有三界中的生死。所以就这两个大乘的解脱、二乘的解脱的法要,对于菩萨而言,一定要共同的见解,依止这样的共同的见解以后,就表示在六和敬里面,就是见和同解,因为这二个所谓的大乘解脱与二乘解脱,是佛法中一个非常根本、非常基础的义理,所以这个部分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共识,以及共同的胜解。
  另外第二项是戒和同奉,也就是说在家菩萨要奉持佛戒的五戒,或者是菩萨戒。对于佛所制的戒的内涵,菩萨应该要依循,共同来遵奉 佛陀的教导。在戒方面不能有戒禁取见,或者是外道的见取见,依循其它佛戒以外的戒来作为依循,如果这样的话就表示,在戒就不和合了。所以戒方面,一定要依循 佛所制的戒,共同来遵循、共同来遵奉。
  第三个利和同均,这个部分指的就是,进入了正信的佛法中,修学真正的佛菩提道法,在正法本身因为法是正真、真实,只要能够建立正知正见,只要能够如说而行,是都能够实证的。对于这个部分,也就是在家实义菩萨,也是一样要把这些法要来为了这些在家弟子们解说,让大家都能够在正法的实证法门上,能够获得实证的利益,这就是利和同均。所以应该要行六和敬,在菩萨僧团中融合无争。
  另外讲到,如果在家弟子有求财物,或者是经营工商、务农,或者是作公务员为王奉事者,就是在世间求取资生的财物,应当要至心如法而作,尽心尽力地作;获得财物以后要如法守护,如法守护在生活所需以及供养父母妻子等等以外,如果还有积蓄、还有盈余,应该要乐为福德,这个部分为什么要教导在家弟子乐为福德呢?因为在经典中曾经这么说,家里如果有钱财,但是不能布施的人,这样的人就称为是守财奴,就好像什么呢?好像一颗有毒的树上,虽然开花结果,可是因为花果都有毒,没有人敢去受用;就好像一口井很深,水很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绳子很短,井深绳短,就没有办法取用到井水的甘甜,没有办法让这个水继续源源不绝地受用。经典中说,如果是这样的有财不施,就像这样子一样,就像有毒的树不能受用花果实,甘甜的井水,不能取得井水来受用一样。同时经典中 佛陀也常常说到,悭本身就是贫穷的因,所以因为这样子,当菩萨的当然要避开贫穷,让自己在世间能够随时有福德,让这个福德能成为菩萨行菩萨行的资粮。所以一定要教导在家弟子乐为福德;而且如果看到他人欢喜布施、乐于布施植福的时候不能心生嫉妒,一定要心生欢喜、要随喜赞叹,所以 佛陀说“见他作时,心生欢喜”,这样的话,要让这个菩萨们能够乐于修福,同时乐于修随喜赞叹的这个法。这个部分就是佛陀说的,在家实义菩萨教导在家弟子的不放逸法部分。
  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6集 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六))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