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5、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第29集 五蕴的空相及苦患(三)+五蕴空相的证入(上) 正旭老师开示
2018-07-12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已经讲完了想蕴无常,接下来要讲行蕴无常。
   行的内涵呢,我们先来看《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 佛陀怎么开示:“云何名为行?所谓行者:能有所成,故名为行;为成何等?或成恶行,或成善行,故名为行。”(《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
   从这一段话当中,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行呢?行就是能有所成就,成就恶行、善行都叫作行。所以从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五蕴行为的过程,当然就会有善行、恶行,所以五蕴行为的过程也是行;十八界的运作就会成就身行、口行、意行,所以十八界的运作也叫作行;当然身行、口行也叫作行,身行、口行是为了要成就意行,所以身行、口行、意行都叫作行。
   行阴还有一个定义,就是说只要是空间转换,或者时间流逝的过程,这个也叫作行。譬如说,你的身体从这一间房间转移到另外一个房间,这叫作行;飞机从这个国家飞到那个国家,这也叫行;这个是属于空间的转换。但是,我们的意行是不属于空间的转换,它是属于时间的流逝。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行,它不断地生灭,心行不断地想,你在想的过程当中,时间就不断地流逝,时间的流逝也叫作行。这是属于行阴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行是无常?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人在这个世间都离不开十八界的运作,但是这十八界的运作当中,当然会有身口意行;因为有了身口意行,就会产生各种的受还有各种想;因为有了受想,就会觉得这个五蕴很真实,如果没有受想,这个真实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真实感,其实就是因为五蕴的运作而来。所以说,如果没有五蕴的运作产生身口意行,就不会有行蕴了;如果没有三种受,也不会有行蕴。再来说,如果没有六识心去分别六尘,也不会有行蕴。那如果没有想,也不知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六种想——想就是知,如果我无知,对于这个境界无知,不知道苦还是乐还是不苦不乐,这样也不会有行蕴出现。也就是说,行蕴看起来就如同芭蕉一样,看起来好像有;但是你一层一层去分析,其实它就是其他四个蕴和合运作,我们就说它是行蕴。所以说,行蕴它离不开色、受、想、识,也离不开身口意行,必须从这个空间到另外一个空间,或者说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产生了行;所以它如同流水不停地移动,只要是动,它就无常,所以说行蕴无常。这是属于行蕴的部分,我们简单地作一个说明。
   接下来我们讲最后一蕴,也就是识蕴。
   识蕴为什么是无常?我们说六个识,前面已经讲了六个识,六个识 佛开示说,意、法因缘生意识。也就是说,识最少要有根有尘,还要去接触;因为有根、尘接触,意根想要了别,才会有这六个识的出现。因为祂是因缘生,所以如果说没有根、尘,也没有意根想要了别,这六个识就不会出现。这是从缘生法来说,祂是无常。
   那我们还有从世间法的现象来观察,这六识祂不是常住不灭法。我们来看看,六识的种子其实是含藏在第八识当中,种子出生不断地流注;六识的出生其实祂是很迅速,祂的迅速快过这个灯泡每秒钟六十次的闪烁(编案:台湾为60Hz);我们在看这个日光灯的闪烁,其实是看不出来它是在闪烁的,这个六识出生的种子的流注的生灭现象,其实比六十次的闪烁还快很多;所以一般人他是无法察觉,无法察觉就以为祂是真实。如同你看不见日光灯它是在闪烁的,以为灯是永远都没有在变动,一直停留在那边,六识的生灭其实就是这么迅速,比每秒六十次的闪烁还迅速。所以我们知道,其实六识祂是第八识含藏六识的种子,不断地流注出来,不断地生灭,刹那生、刹那灭;既然说六识的出生是刹那生、刹那灭,连续生灭,当然就不是真实有。
   如果说祂连续不断的生灭都永远不断掉,那也是真实啊,祂也是没有灭掉啊!我们来看看,祂有没有灭的时候。假设一个人他修学到四禅,他觉得这个觉知心仍然太吵杂,他不希望觉知心存在,这时候他就在四禅当中把觉知心六个识灭掉,进入无想定当中;既然 佛讲说有无想定,表示六识在无想定当中祂是会消失的。一个人断掉了我见、我执以后,他又证得四禅八定,这时候他可以进灭尽定。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入无余涅槃之前,他还在人间游走,但是他偶尔要休息;所以阿罗汉托钵完成,吃完午餐以后,他经常就会坐在树下或山洞,然后就进入灭尽定去了;进入灭尽定当中,把觉知心暂时止息,让觉知心不再现前运作,然后第二天早上太阳起来的时候,他又出定了。也就是说,一个修行人,他是可以靠着修行把六个识让祂不现行,让祂消灭。
   再来说,还有哪些现象六识不存在的?其实各位想一想,当你在睡着无梦的时候,意根也不想要分别六尘的时候,六识就不会现起;所以你在睡觉当中,如果没有梦,睡觉的过程你是完全不清楚的,你是完全无知的。为什么?因为六识不现起。那你会记得说:“我有梦啊,我梦见什么……”其实当你有梦的时候,意识就已经现起了。一个人六识不现起的时候,是睡着无梦的时候,或者说你被打了麻醉针,或者是因为很痛闷绝,或者是被人家打了一记闷棍,这时候六识就不会现起了。所以说,六识在我们一般人不是修行人当中,每天都是会断灭的。所以说,六识祂是幻化的,并非永远不灭。
   那还有哪些现象六识会消失呢?譬如说一个人死了,死亡的时候,五根就不断地毁坏;五根逐渐失去功能,六识也跟着不能运作了,那就六识也消失了。那第七识、第八识离开色身,转入中阴去投胎,入胎之后这一辈子的六识就永远被消灭了,然后就开始了另一期的生死。所以,六识其实并不真实,祂仅有一期的生死。这是属于六识无常的部分。
   但是,识阴里面如果广义来说,仍然函盖了意根,那意根到底是不是无常呢?意根从无始以来,祂的流注现象都一直存在。祂跟意识不一样,意识夜夜断灭,进入无想定、灭尽定当中祂也是消失的,被打麻醉针祂也没办法现起;但是意根不同,意根在入灭尽定当中祂也存在,在无想定当中祂也存在,在你睡着无梦的当中祂也是存在的。就是因为意根从来不睡觉,所以你才可以在听到外面有响,譬如说消防车来的时候那个“咚咚咚咚”的声音,你才有办法让意识现起来,分别说这是消防车的声音。能够醒来是因为有意根,如果没有意根,你睡着以后就永远不会醒来了。所以说,意根并不需要靠着这个身体,即使身体坏掉了以后,意根仍然存在;因为意根从无始劫以来祂就不曾睡觉,但是意根仍然是生灭法。
   刚刚我们讲说,意识祂一直流注,祂一直流注,所以是刹那生、刹那灭。那意根呢?意根也是从如来藏当中出生,祂也是刹那生、刹那灭,是依靠种子流注出来的法,都是刹那生、刹那灭的法。如果有人问你,意根何时生、何时灭?你也可以这样子答覆他,说意根刹那生、刹那灭。但是刹那生、刹那灭这个现象会不会结束呢?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结束,但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呢?当一个人修解脱道有所成就,也就是证阿罗汉果,断了我见、我执的人,当他死后入无余涅槃的情况下,意根的刹那生、刹那灭的流注现象就消失了。也就是说,意根仍然是无常之法。
   五蕴无常到这里已经全部讲完,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五蕴其实就是依他而有。我们来看看,五蕴为什么依他而有呢?因为五蕴依于第八识。受精卵在母体当中不烂不坏而能长养色身,因为色身有触,因为触能生受,因为受能生想,因为想而有行;因为行的缘故,在根、尘相对的当中,就生起六识。所以说,五蕴除了因缘和合而有之外,它还不能离开它所依的第八识;如果没有所依的第八识,这个受精卵就会烂坏,如果没有第八识作为依托,一切众生五蕴便死烂。既然说五蕴不能外于第八识而自己单独生存运作,那么五蕴当然就不真实,因为它是依他而存在。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五蕴是无常。五蕴无常这个单元就讲到这里。
   我们讲五蕴的空相的目的,其实我们就是要证五蕴空;证五蕴空其实就是要断我见、我执,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证入五蕴的空相之前,我们要施设一些方法才能达到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前方便。
   要想要证入五蕴空相的前步骤,第一个就是要“闻”,闻就是听闻佛法。听闻佛法当然要从善知识来,善知识有哪几种呢?譬如说,过去的佛,现在的佛,都是善知识;还有开悟的圣者也是善知识,现在 佛已经不在这个世间,所以我们只能去听闻善知识说法。除了听闻善知识说法,阅读经典也是属于闻的一部分。阅读经典除了三藏十二部经以外,还有善知识解说佛法的论典,也是属于闻的部分。
   但是,三藏十二部经还有善知识解说的经典那么多,我们怎么去一次去看这么多呢?因此就必须作一个拣择,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去拣择,哪些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去看的。既然我们是要证入五蕴的空相,那当然我们就选择与五蕴有关的部分先来阅读。我在这里就稍微提一下,譬如说我们前面讲过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个当然在经典里面很多,尤其阿含部讲的,这个部分讲很多,当然你要证入五蕴空相,你必须去看这一部分;当然四圣谛的内涵,十因缘、十二因缘这些法,都会帮助你的知见建立,让你容易证入五蕴的空相。这是属于阅读经典的部分。
   接下来说听闻善知识说法。善知识其实很难碰到。我们来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对于善知识如何难以遇见,我们来看看经典怎么说:“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六)
   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善知识他要出生在这个世间来弘法很难;即使说这个善知识出生在这个世间,你要去到他的处所也是很难,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善知识住在哪里啊,也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善知识,所以你就不会去走到那个处所;所以说他所住的处所,你要到达他所住的地方是很难的。即使你到了他的处所,但是你要碰到他也很难,为什么?因为,有一天,你因为要寻找你的朋友,然后你走到他的处所,其实你过门而不入;因为你的朋友就住在隔壁,结果你来到了、走到了他的处所,你仍然没有碰到他。假设你很幸运,刚好你敲门,问了这个善知识,说“我的朋友住在哪里啊?”你碰到了这个善知识,你只是问说你的朋友住在哪里,你并不知道他是善知识;所以虽然你碰到了善知识,你也是不知道这个善知识他是善知识,所以虽然碰到了,你还是很难知道他是善知识。假设你也知道他是善知识,但是你要亲近他很难;因为一个人他对于这个善知识,他还不了解他讲的法的内涵之前,他其实心中还是会有疑的;他知道他是善知识,但是他心里还存着某些疑,所以他就不会容易去亲近他。假设说你今天已经没有疑了,对这个善知识已经没有疑了,你也愿意亲近他了,那么你要跟他共住在一起也很难,善知识也不轻易跟你共住。即使你跟他共住在一起,他说的法,你要得到他的意旨也很难。善知识所说的法,你要得到他的意旨,你如果没有一些基本的知见,你单就突然间听他讲一两场法会,你仍然很难得到他的意旨。假设你已经得到他的意旨,你会照着他的话去做,仍然很难。譬如说善知识要求你说,你要去看哪部经,那部经有什么内涵,他希望说你听完法以后你去看啊,结果你回家就睡着了,也没有去看;教你每天要修定,教你每天要拜佛,但是你仍然没有照着他的话去做。所以说,虽然你碰到了善知识,你要随顺他的话去做,还是很难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碰到了善知识,他应该要珍惜跟善知识的缘。
   所以说,闻的部分除了阅读经典,你还要去寻找善知识。善知识是很难求的,当你知道这个人是善知识的时候,你就应该要亲近他,然后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法,这样子你的知见才可以建立。
   前方便当中的第一个——闻,我在这里已经解说完成。那当然听闻以后还要思惟,那思惟的部分我们在下一集当中,我们再来作说明。因为前方便当中有四个法,也就是闻、思、信、解,闻已经讲完,后面一集当中,我们再来讲其他的三个部分。
   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29集 五蕴的空相及苦患(三)+五蕴空相的证入(上) 正旭老师开示)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