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5、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第30集 五蕴空相的证入(下) 正旭老师开示
2018-07-12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在上个单元当中,我们已经讲五蕴空相证入的前方便当中的第一个部分,就是“闻”的部分,也就是听闻善知识说法,还有阅读经典。
   接下来讲第二个部分。当你听闻善知识说法以后,或者是阅读经典以后,你过一个月不用的话,你可能全忘光了,经常就是忘记了这个经典里面到底讲什么,就是因为不了解经典内涵的缘故;所以,当你在听闻善知识说法的时候,以后你还要作思惟,思惟那其中的道理。阅读经典也是这个样子,譬如说你阅读经典以后,你知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名相你都了解了,但是你要去思惟:这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当中的关系是什么?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跟四圣谛当中的关联是什么?这样子详细地思惟了解以后,你就不会忘记这些名相的内涵。
   当你了解了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十因缘、十二因缘等等这些法的内涵以后,你思惟了也知道它的义理以后;这时候你会开始相信,佛讲的法是真实的,每个人都可以解脱于三界,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这时候你相信了,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成佛,自己能够从三界当中解脱。也就是说,除了对佛法有信心之外,对自己也产生了信心。这时候你就可以脱离仰信的这一部分,然后进入了因为理解而相信。所以,当一个人仰信的时候,其实他的信心还不够;为什么会仰信?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嘛。也就是说,佛的地位很崇高啊,成佛的这个法呢,他觉得他没办法完成,所以他只能仰信而已;当一个人对佛法思惟完成以后,他产生了信心,因为理解而产生了信心,所以他就脱离了仰信,而变成解信。
   前方便已经讲完,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个部分。五蕴空相证入的部分,我们可以用除了刚刚讲的五蕴空相的内涵以外,我们还有哪些法可以来帮忙它呢?譬如说修声闻禅的话,我们可以作四念处观。那四念处观,什么叫作四念处?处就是处所,表示说有四个处所需要去观察,哪四个处所呢?也就是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你要去观察。那要用什么、起什么样的念来观察?我们来看这四念处的内涵是什么。这四个叫作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这四念处。
   一个人他贪着色身,或者是说他对于淫欲无法脱离,这时候他需要去观,观察说我这个色身是不净的,就不会去贪着淫欲。再来说“观受是苦”,有受都是苦,那当然他要去了解受的内涵;受是无常,所以无常是苦,他已经了解了,就这样子去观察。接下来说“观心无常”。他了解了五阴十八界的内涵以后,他也详细地去思惟,也去观察——从现象界来观察;不是只有理解,而是实地去观察。譬如说,他观身不净的时候,要去观察为什么身体不净,他要去观他自身的三十六身分,然后才能得到结论说:“我详细观察的结果,我的色身真的不净。”然后对于色身的贪着、对于淫欲的贪着,就能够排解。同样的,观心无常也是这个道理,他不是只有理解,他是去观察说“我心的运作是不是真的无常?”那观察完成以后,确认了心无常。再来说,观察一切法当中都没有一个真实我。观察这一切法,当然要从五阴十八界来观察,是不是五阴十八界当中没有一个真实我?详细去从现象界来观察以后,它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时候,这个四念处观就完成。
   声闻禅从四念处观,他除了可以断我见以外,还可以断我执。他完全接受了这个身、受、心、法这四法,观察完成以后,他断了我见;依于断我见的智慧,安住在这个四念处当中,叫作四念住——住于这四念当中,也就是把我执断掉了;这时候就证入了五蕴空相,也就是断了我见、我执。这是属于四念处。
   但是,四念处观不是只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可以统统去观察它是无常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对于不净,他已经观察完成;它虽然不净,但是这个色身还是很好用啊,他还是有所贪着,这时候他还是可以去观身无常。所以,四念处观仍然有两种说法,也就是说“观身无常、观受是苦、观心是空、观法无我”,也可以这样观。针对你的执着的部分,你作了不同的观行,所以四念处观不是绝对不变的。修声闻禅用四念处观来观行以后,可以证得五蕴空相。
   接下来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忙呢?在一个人断了我见以后,他可以用思惟“四食”的方式来断除我执。断除我执就要思惟四食,从思惟四食当中明白五蕴长养炽盛的道理——为什么五蕴会长养炽盛呢?然后知道:苦灭的道理是什么?要怎么样才能知道我要怎么来灭苦?苦灭的境界是什么?什么叫作苦灭?这样子从思惟四食的道理当中,就可以来帮助五蕴空要怎么完成修证。也就是,断我执的部分可以从思惟四食来帮忙证入。
   四食的内涵我们现在就来作一个说明。四食的内涵,我们来看看 佛怎么说:【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长阿含经》卷二十)佛开示说:一切众生都是以四食为存;不是只有抟食,还有触食、念食、识食。这抟食、触食、念食、识食它会长养众生,众生因为有四种为食——不是只有抟食,众生会存活在这个世间,就是因为有这四食;如果只有抟食,众生仍然不能存活,所以一定还要有触食、念食、识食,众生才能在三界当中存活。
   那什么是抟食?抟食,大家很容易的就可以理解,各种饭、面还有鱼、肉等等,这个就是抟食。抟食它有一个共通点,你吃下去以后一定要把它烂坏,变成坏掉了,它才能吸收;所以,抟食它的共同点叫作变坏为相。在世间的人,还有这个鸡、鸭、鱼、狗这些傍生它都是以抟食,欲界众生是以抟食的。当然欲界天的天人所吃的抟食比我们好,也比我们精美,但是它仍然是属于抟食的部分,也就是欲界的众生是以抟食为主。
   接下来说触食的部分。触食呢,哪些众生是以触食为主?在还没有出生的众生当中,卵生的众生它是以触食为主;当然一出生以后,它就是其他四食都存在。所以,在还没有出生当中,这些在卵位的当中这些众生,它是以触食为主的。那触食呢,不是只有指的说在卵位当中,触食还有心的部分;那心的部分,在接触境界的时候有喜乐啊,摄受喜乐为食,所以这个摄受喜乐为食,就是触食。这是属于有漏的部分。
   当然无漏的部分,只要你有触,它就当成食,所以我们在这里讲的抟食、触食都是指的是有漏。譬如说抟食,你要在三界当中存活,即使佛菩萨再来,祂也要吃饭;但是祂有没有断抟食呢?有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的断抟食,不是不要去吃饭,而是说我断了对抟食的喜爱;祂对于抟食,祂只是因为要维持道器在人间可以弘法度众,所以祂需要去吃。所以,断抟食不是要把所有的食物都断掉,而是只是断了对于食物的贪爱而已。同样的,触食要断的部分,也是对于在接触境界的时候,对于这个喜乐产生贪着的部分,要把它灭除;触食只是灭掉这一部分,而不是说你完全不能去接触外界。
   所需要断的触食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欲界当中淫欲的喜乐。你如果修学佛法,当然你要去断触食;你要证入五蕴的空相,要断我执,当然除了对于这个抟食的喜欢你要断以外,还要断触食的部分,也就是淫欲的部分。当你断了淫欲的部分,你就可以出离欲界,然后到色界去。但是色界当中仍然有触食会让你贪着,也就是初禅境界当中的身乐觉受;即使证得初禅,你仍然有身乐觉受。这时候你还要再去舍弃它,你不能贪着这样的触食,舍弃它以后进入二禅境界。进入二禅境界你还有心境的喜受,这种心境的喜受仍然必须背舍它,仍然必须要断。然后进入三禅境界当中的心喜跟身乐,仍然是属于触食的部分,这一部分也要背舍,背舍完以后就进入四禅。四禅当中也有它要断的部分。所以,所需要断的触食,也就是说欲界当中的淫欲,初禅、二禅、三禅当中的身乐与心喜,都是属于所要断的触食。
   再来说念食。那念食呢,到底念食是什么意思叫作念食呢?念食又称作意思食,我们现在讲的是有漏的部分;对于可爱的境界起了希望,也就是希望可爱的境界的念,就是意根跟意识的食。你希望去享受,希望去得到这种可爱的境界,你起了这样的念,那就是意根跟意识的食;当然七个识都有念食,但是意识最为殊胜。当然有无漏的部分,只要你起念,你意根、意识起念,那都叫念食,但是这一部分不是我们所要断的部分;我们所要断的部分就是属于有漏的部分,也就是说你贪着可爱境界的这个念,你需要去断除。
   最后我们来看看识食的部分。什么样的众生是以识为食?地狱众生他以识为食。无色界的众生呢,因为他没有色身,所以他也以识为食;他因为没有色身,所以就没有抟食,但是他主要是以识为食。那这些众生呢,也就是地狱众生跟四空天当中的众生,他是以识为食。也就是说,地狱众生跟无色界的众生他是纯粹由本识心中所现的法,然后来维持他的生命,他完全不依外法当作食物而保存生命的存在。这就是地狱众生跟无色界的众生,他是纯由本识心中所现的法来当作他的食物,来维持他的生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到底我们要怎么样来思惟四食呢,然后可以断掉我执呢?我们来看看《杂阿含经》卷十五 佛怎么开示:
   【云何比丘观察抟食?譬如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爱念将养;欲度旷野崄道难处,粮食乏尽,饥饿困极,计无济理,作是议言:“正有一子,极所爱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难。莫令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计已,即杀其子;含悲垂泪,强食其肉,得度旷野。】(《杂阿含经》卷十五)
   佛在这一段经文是这样子开示说,譬如有夫妇两个人,他只有一个儿子,然后他是很爱念这个孩子,帮他养大。有一天这夫妇两人要度过旷野,但是这个旷野有险道难以度过,结果粮食就吃完了,饥饿到了极点。他夫妇两人认为说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因此两个就商议:“我们刚好有个儿子,虽然我们很爱念他,但是如果我们把他的肉吃了,那我们可以度过这样的苦难,而不要让三个人在这里统统死掉。”两个人作这样的商议完成以后,就把他的儿子杀了,含悲垂泪勉强吃他的肉,然后度过旷野。
   佛就开示说,当这两个夫妇在吃他儿子的肉的时候,他有没有去享受他这个肉味,然后贪执这个肉的美味?那当然,一个人很爱念他的儿子,他当然不可能在吃他的肉当中,还去品尝他的味道。所以 佛就开示说,如果一个人要思惟抟食,就要这样子观察:我们因为要度到彼岸,这个彼岸很难度过,我们现在虽然要吃这些美食,但是我们不要去贪食美食;我们在吃美食的当中,我们就也要用同样的,就像在吃儿子的肉一样来观察它。这是属于思惟抟食的部分。那还有触食,还有意思食,还有识食,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作说明。各位可以从《阿含经》当中去撷取来看。
   最后我们来讲一个法,它也可以帮忙五蕴空相的证入,也就是藉由明心见性,来证入五蕴的空相。
   那到底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到底是明哪一个心呢?见性到底是见什么性呢?其实明心这个心就是我们前面一直讲的五蕴的本源,也就是你生命的实相,生命的本源就是第八识心。也就是我们要去找到第八识心,第八识心是根本,所以当一个人把第八识的根本找出来了以后,他就是找到生命的实相;也就是说,明心是学佛人必须跨出的第一步。那想要明心,明心完以后,明心以后要干什么?当然要去看见这个心到底在干什么,也就是说祂有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才有眼见佛性这样的一个关卡要去证得。所以说,明心见性是学佛人的第一个目标。
   但是想要明心见性,他需要经过一个步骤叫作参禅;在参禅当中,如果你不先断我见,你怎么找,找来找去都在五蕴上面找。所以,一个人想要参禅,他一定要先了解五蕴的空相,然后断掉我见,这样子他才容易去明心。也就是说参禅的人要先断我见。参,为什么叫参?因为不知道才要去参,参就是去找,去找这个心到底在哪里。找到了以后,这时候因为他已经断了我见,找到了以后他就有智慧了;那就藉由这个明心所得到的智慧,就转依这样的智慧,然后就开始断掉我执,也就是,贪、瞋、痴、慢、疑都依于这个明心所得到的智慧而断除掉。也就是说,明心见性藉由参禅而得,在参禅当中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以后,再断我执。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30集 五蕴空相的证入(下) 正旭老师开示)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