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一
若欲言皆及义,必须身证如来藏,能与全部经论(二乘经论除外)完全符合方得。未证之人不解佛意,每谓佛所说大乘法自相颠倒,犹君于函中责诬世尊说不如实语,更言世
- 03 二
犹楞伽大慧与佛之往复剧谈,聪明如君尚不能真解,何况杜口之与一喝,而能启愚痴之盲冥?楞严十卷,多方譬喻真如佛性之总相,达于五卷之巨,普天下人犹未能明如来
- 04 三
》略答:《宝授菩萨菩提行经》乃说明大乘如来藏之性相无相,藉以破除二乘人执著出家解脱相、执著有佛可成表相、执著一切诸法法相,并载云:“尔时会中有八比丘,
- 05 四
”谤无如来藏菩萨藏故、谤有一分众生实无佛性故、谤佛性不遍十八界、十二处故,成就地狱种性,毕竟无般涅槃法,必下地狱受多劫尤重纯苦故;地狱报尽,辗转于饿鬼
- 06 五
而彼盲人后来疾愈,眼见分明时,方知非由净色根、非由扶尘根、非由粗细和合根,非单由如来藏,非……所见,直下便见,从此再无丝毫怀疑。见佛性者亦复如是,要因
- 07 六
所以者何?人间诸法尚未能通达具足,云何名为“果通三界”?何以故?人间各种有情或具八识、或具七识、或具六识(如眼耳根坏死者),此八识乃至六识及其心所法之运
- 08 七
”此即顿悟---觅著如来藏;是否因此而入不退位?仍须视其信力、慧力、福德庄严而定;若不具足,一生十生乃至十劫,即行自我否定而告退失;或遇未悟言悟之恶知识
- 09 八
君又质云:《此外,藏密大手印行者,在领受明体之后,一切断惑修通不依方便,而由大印证量来引生,颇符(证道歌)之“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的意思,难
- 10 九
三、二乘种性俱脱无学,以诸佛善巧加持,或余诸菩萨方便劝进,因而多闻熏习菩萨藏故回入大乘,而求大乘见道--寻觅如来藏阿赖耶异熟识。然彼于大乘见道之前,实已
- 11 十
世间岂有否定真如前身阿赖耶识之佛耶?而君于我说极不以为然?世间岂有未觅得如来藏、未见道之佛耶?而君于我评彼之文,极不以为然。世间岂有不能修得念住未到定
- 12 十一
缘觉由十二因缘之推求,知有如来藏,而未证得如来藏,仍未能知大乘无生智:无明缘行而有六识;然无明同时缘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亦同时缘无明,若无阿赖耶识,无明
- 14 十三
谓彼一分空大乘论者于空起见,执一切法皆缘起性空,无真体性,执缘起缘灭为佛法正理,谓无因缘果报等,假藉般若中观(误会般若中观所说如来藏空性)说法,遣之又遣
- 16 十五
”引已,解云:“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本性清净,远离见闻觉知能所分别,名为‘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此一切有情之真如,皆各各摄受藏隐于各
- 18 十七
殊不知中观所说者,乃说如来藏之中道体性,而彼藏密之中观应成派诸师,若遇人说阿赖耶识如来藏为真者,亦一视同仁破斥;岂有真见道人破斥真正之中道--如来藏者?
- 20 十九
愍彼诸人故,应并提示,警觉初机佛子,故余于小册中提示此事,表明其非佛法,何有过失?而君以此责余?彼等“借用”(其实应该说是篡用)佛教术语,使某些初机佛子
- 第三章 悟后起修之辨正
开悟明心时所找到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悟后起修,眼见佛性、过牢关后,修除烦恼,断尽一念无明而没有流转生死的种子,改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成为菩萨阿罗
- 第四章 略辨唯识与真如
《解深密经、深密解脱经、大乘显识经、大乘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无上依经、金刚三昧经、如来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及诸唯识了义经皆不
- 第一节 某师对一念无明之误解
》(月溪法师著:维摩诘所说经疏全集120页)辨正︰我们说“我”,不仅有一念无明,不仅有无始无明,更有如来藏与前七识,所以不可说“我”是一念无明。如果一念
- 第七节 某师对无始无明之误解
庵摩罗识也不可捣碎,捣碎了这个本识如来藏,就成为断灭,哪有佛性可见呢?…………………………………………第四则某师云︰《有众生然后有无明,故无明应同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