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成派中观见者释印顺拨无第八识而说空性之平议
第二章 释印顺否定、曲解、割裂真心第八识如来藏所使用的手段
第一节 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一)
在第二章里,将分节详细说明释印顺否定、曲解、割裂真心第八识所使用的手段,首先谈释印顺在书中否定一切有情皆有的真心第八识,由于文长,将分二节来说明。在说明之前,先引经据典来证明如下:
(一)一切有情各个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第八识存在。
(二)一心共有八个识。
(三)真心第八识在一切有情身中,本性清净,与佛无异。
(四)真心有种种异名,都是指称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或从不同层面来说而有不同的名称。
于上面四点一一引用经典来说明之后,再来引用释印顺书上的说法,就会知道释印顺否定真心第八识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到底离不离谱了。
首先谈(一)一切有情各个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第八识存在。正如释迦世尊在《大方等如来藏经》的开示如下: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大正藏》册十六,页459,上7-14。]
释迦世尊已经很清楚开示:一切有情皆有如来藏、皆有佛性(成佛之性)。但由于有的有情福德不足、正知见缺乏等,不闻、不知、不证这个能使众生未来成佛的如来藏,犹如贫穷下贱的女子一样,不知身中怀有能王四天下的金轮王贵子,所以众生常作贫穷下贱想。如果有情能够建立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的正知见,精勤修行得以灭除众罪及过失,不久之后,就能够证得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佛性,成为名副其实的菩萨摩诃萨,未来穷尽将近三大阿僧只劫的精进修行,就能成就佛道而化导、救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从释迦世尊的开示可知:如果不是每一位有情都有真心第八识、如果不是每一位有情都有唯我独尊的佛性,一切有情就不能成为有情而是无情了,所以经中才会开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皆有佛性。
这个心、如来藏、佛性既然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当然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之所依止的法体,也是一切法的根本,正如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三引契经中的开示如下:“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大正藏》册三十一,页14,上13-14。]
玄奘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因为有这个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真心第八识,众生所了知的一切法,包括了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以及在六道受种种苦乐及不苦不乐的一切众生,也包含了二乘人所证的二种涅槃(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佛菩萨所证的四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等在内,都是以祂为依止、为依归;如果离开了这个常住真心第八识所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的范围,那是无余依涅槃的境界,也是真心第八识独处于迥无一法存在极寂静的境界,还有可能证得一切法、还可能有六道众生、三乘涅槃等事吗?由此证明:世间所有的一切法,以及六道众生、三乘人所领受的种种法、三乘人所证的涅槃等等,都不能离开这个常住真心第八识而有,离开了这个法—真心第八识、佛性—而有、而领受、而证得,那都是心外求法的外道法。如果有人否定了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的存在,当然是经中所开示的断见外道无疑了。
接下来谈(二)一心共有八个识。如释迦世尊在《入楞伽经》卷八〈刹那品第十四〉开示如下:“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大正藏》册十六,页559,中22-25。]
释迦世尊已经很清楚开示:有情共有八个识,那就是眼等六识、意、阿梨耶识(阿赖耶识的别译),其中意是意根、第七识,阿梨耶识是第八识。第八识是真心,前七识是从真心第八识借缘而出生且生灭不已的妄心,而这八个识和合似一,所以古德有“一心唯通八识”之说。由于常住真心与生灭性的七识妄心和合运作,二者非一非异,所以有时以阿赖耶识名含摄八识,又称真妄和合识。又八个识和合运作当中的每一识各有其了别性,尤其是五俱意识能了别六尘诸法,才能成就吾人对世间诸法的领受及分别,包括了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在内,然而背后都要有第八识流注七识及各类种子、以及有第八识的现行识来配合,因而成就“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正理。由此可以证明:释迦世尊所开示的一心共有八个识的八识论才是正确的说法,外于八识论而说种种的法,不论是少于八个识的说法,或者是多于八个识的说法,那都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真实义品第四〉所指斥的外道法:“于实有事起损减执、于实无事起增益执。”[《大正藏》册三十,页488,中14-15。]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于实有的八个识当中加以损减成为七个识的七识论,或者加以损减成为六个识的六识论,那就是损减执的外道法;对于生灭不实的六识心加以增益,妄说为常住法,即是增益执。例如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宗喀巴、达赖喇嘛及释印顺等人,否定了一切有情七、八二识存在,使得释迦世尊的八识论成为六识论,那就是标准的损减执外道。如果有人于实有的八个识当中的某些法加以增益或者另外建立真实法,那就是增益执的外道法,例如达赖喇嘛将意识分为粗意识、细意识、极细意识,释印顺将意识分为意识、细意识,多识仁波切将意识分为意识、细微意识,佛门中有人将意识分为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或者有人在八识之外又建立第九识、第十识等等,那都是标准的增益执外道法,全都属于凡夫妄见。
接下来谈(三)真心第八识在一切有情身中,本性清净,与佛无异。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九〈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四〉曾开示,真心在一切有情身中的记载如下:
(严炽)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诸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模中像、如孕中胎、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大正藏》册九,页359,上24-中3。]
示现为外道身的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对严炽王开示:“自心如来藏就在一切有情身中,如果菩萨想要亲证自心如来藏,应当在贪瞋痴三毒的众生五阴身心中去观察;应该在四颠倒的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的众生身心中去寻找;应该依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有情当中去观察;应该在地狱、畜生、饿鬼乃至于在阿修罗身中去寻找。所以有情想要寻找自心如来藏,应该在一切烦恼污垢的众生身中去找。自心如来藏虽然含藏了一切烦恼垢染的七识相应的种子,但是祂心体自身本来就具足了自性清净圆满的法性,如是处于不净的五阴身心之中,这就好像石中含藏金子等譬喻一样,所以我说:‘这个烦恼身中就有清净的如来藏啊!’”从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可知:如来藏就在一切有情身中,并不在身外,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在三毒、四颠倒、阴界入,乃至于在六道众生五阴身中去找,不应该离开五蕴身心去观察、去寻找;如果有人像达赖一样,离开这个五蕴身心去找自心如来藏,就算穷劫精进地修行,也是找不到祂,犹如煮沙欲成饭一样,终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禅宗六祖慧能法师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才会开示如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大正藏》册四十八,页351,下9-10。]
然而在这世间里,偏偏就有主张自心如来立于自身的五蕴身心而存在的外道,例如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达赖喇嘛,他主张一切有情的真心“独立于身体之外的”[“在此我们将意识分为三层次:粗、细、与最细意识。如我们较早所讨论过的,心智越粗糙的层次,对身体的依赖越多。越细微的依赖越少,而最细的层次则是独立于身体之外的。”参55,页273。〔参考书籍55:杰瑞米‧海华,法兰西斯可‧瓦瑞拉编,靳文颍译,《揭开心智的奥秘》,众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6初版。〕]虚空,像这样的说法,就是经中所开示的虚空外道。又譬如释迦世尊在《大方等如来藏经》曾开示,真心在一切有情身中,本性清净,如下:
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大正藏》册十六,页458,下19-23。]
释迦世尊已经很清楚开示:一切有情身中都有真心如来藏存在,本体是清净的,但由于众生的如来藏所生的七转识并不是究竟的清净,如来藏心体中还有七识相应的染污种子存在,并不是如佛地的无垢识(包括前七识在内)一样连同种子也究竟清净,而是第八识心体现行时本身从来就是清净性的,所以释迦世尊才会开示:“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如同我一样清净而没有任何差别。不仅如此,释迦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归依三宝品第一〉也开示,这个如来藏本性清净,如下:
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大正藏》册八,页868,上7-10。]
释迦世尊开示:因为有真心如来藏的存在,所以佛法僧三宝就在世间里出现了。如果菩萨能够证悟自心如来藏,也就是亲证了真如,可以现前观察祂的真如性—真实存在及如如不动的法性,知道祂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与佛地的无垢识无有差异。菩萨亲证了常住的真心如来藏而转依祂以后,就会发起般若的智慧,渐次修证未来就可以成就佛智。诸佛的无垢识、众生的自心如来藏,这二者的自性都是清净的,由于凡夫没有正知见,因此不闻、不知、不证本来自性清净的自心如来藏;证悟的菩萨则可以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现前观察祂的本性是清净的。由于这个自心如来藏本性清净的缘故,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异口同声开示这个清净法而没有任何差别。从释迦世尊的开示可知:这个自心如来藏在一切有情身中、本性是清净的,与诸佛的无垢识没有差别。如果有人能够亲证这个自性清净心,就能成为《心经》所开示的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大正藏》册八,页849,下13-14。即亲证无所得心的人,才能称为菩萨。],简称为菩萨,而且是胜义僧、菩萨僧,位在佛教沙门之中,不论身相。以此缘故,如果不是亲证从本以来自性清净的真心如来藏心体,而是亲证有时清净有时染污、有时生起有时断灭的有念灵知心、离念灵知心、断际灵知心等意识心的变相,或者是意识所摄而假名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或者是意识细分、细意识、极细意识等等,而说他是已亲证般若的菩萨,乃至于自称已经成佛了,那都是大妄语人,果报非轻。
接下来谈(四)常住真心第八识有种种异名,都是指称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或从不同层面来说而有不同的名称。正如释迦世尊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第二之下〉的开示如下:
大悲菩萨化世间,方便引导众生故,内秘一乘真实行,外现缘觉及声闻。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大正藏》册三,页305,上9-15。]
释迦世尊开示:这个真心又名如来藏、菩提、阿赖耶识、异熟识、如来常住法身,就是成佛后的无垢识;在般若中观的诸经中,佛则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金刚心、无住心;可见常住真心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名字,只是在不同修行阶段或从不同层面来说而有不同的名称而已,都是在指称同一个心,而不是有许多个不同的心。如果这许多的名称不是指同一个心,而是像释印顺说的那样有很多个不同名称的心,则表示实相法界有多个,那就违背释迦世尊在经中的开示:法界实相唯有一种的正理。此外,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三也开示真心有种种的异名如下:“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大正藏》册三十一,页13,下7-8。]
也就是说,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常住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祂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所以玄奘菩萨才会在论中称之为心、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在《解深密经》中世尊说为阿陀那识,都是从不同的层面来描述祂,或者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来显现祂的差异性而有不同的名称。
从上面(一)至(四)的说明可知:一切有情的常住真心是真实存在的,都是唯我独尊的,祂在一切有情身中,本性清净、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包括了如来藏、法身、佛性、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异名,只是在不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或是从不同的角度及差别性来描述祂,都是在指称同一个心,而不是有多个真心存在。
接下来说明释印顺在他的书中所说的,到底有没有违背佛菩萨的开示?释印顺明明知道在经中与论中,佛菩萨都开示一切有情皆有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他自己在书中依文解义时也白纸黑字述明真心如来藏是真实存在的,可是他却不相信大乘是佛说,因此又昧著良心而公开否定之,譬如在他的《胜鬘经讲记》一书中明白写著人人都有真心如来藏,如下:
其实,究竟的真如,是常恒不变;智慧与无边功德,也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胜能的,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即佛性)。如来藏即一切法空性,即一灭谛;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人人有如来藏,因而人人都可成佛。从如来究竟的境智,推求到根源,即指出如来究竟所依的如来藏。[参7,页7。〔参考书籍7:释印顺,《胜鬘经讲记》(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4/10修订版1刷。〕]
释印顺所说虽然只是依文解义,但已经很清楚表示: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佛性,有情证此真心如来藏,未来就可以成就佛道。又譬如在他的《摄大乘论讲记》一书中,明白写著“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就是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如下:
契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譬如芦束俱时而转。”假使“离异熟识”,那“识与名色”的“更互相依,譬如芦束相依而转”的圣教与事实,就“不”得“成”。识,是阿赖耶识;名,是非色的受等四蕴,转识也都摄在名中;色,是羯罗蓝。名色以识为缘,识又以这名色为所依止,相续而转。假使没有根本识,与名色相依而转的识是什么呢?若说识是意识,名中的识蕴是五识身,这也是讲不通的,因为羯罗蓝位,还没有前五识。有识支的识,有名中的识,同时相依,如二芦束,不能说它同是一识。这样,非在名中的意识以外,别立异熟识不可。[参19,页121-122。〔参考书籍19:释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3/8修订版1刷。〕]
释印顺早期依文解义而在书中已经很清楚告知:一者,“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其实就是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当中的名色是为“识”所生,是为“识”之一部分,不能离开“识”而有,所以名色与“识”展转相依,犹如芦束一样俱时而转。二者,他很清楚知道名色当中的“名”已经包括了意识在内,因为他知道“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当然不可能是意识,而是有别于意识之外而能生名色的心,所以才会在书中说:“非在名中的意识以外,别立异熟识不可。”又譬如在他的同一本书中也说,入胎识就是阿赖耶识,不是意识,如果入胎识就是意识的话,一位有情身中不可能同时具有二个意识,如下:
假使不承认有阿赖耶识,谁与羯罗蓝和合呢?假“若”说:“即意识与彼”父精母血“和合”,“既和合”了以后,又“依止此”和合的意“识”,“于母胎中”复“有意识转”起;那么,“即应有二意识于母胎中同时而转”了。最初入胎时的意识,有摄受生命自体的力量,当然不能失掉;依止它再生起一个意识,这不是同时有两个意识吗?在一身中,同时有两个意识生起,这是不可能的,契经中有明白的证据。[参19,页118-119。]
又譬如在他的《华雨集》第三册一书中,依文解义明白写著如来藏就是真心、真实我、第八识、自心如来,也是“真常唯心论”所阐述的真心,更是未来的无垢识,如下:
真实我与丈夫第八识,是如来藏异名,所以“真常唯心论”,是真心,也就是真我;离垢清净,就是如来。[参11,页185。〔参考书籍11:释印顺,《华雨集》第三册(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1998/12初版3刷。〕]
又譬如在他的《大乘起信论讲记》一书中,同样依文解义明白写著一切众生及诸佛皆有如来藏,两者自性清净平等平等而没有差别,其文如下:
三、真常大乘经论,不但约心性说,而约法性(法界)说;但这是不离心性的。如《无上依经》说:‘众生界、菩萨界、如来界,平等平等。’界,即是藏。如如来藏、法界藏,《胜鬘经》即称之为自性清净心。这是生佛平等的。在众生名众生界,与本论所说的众生心一致。[参20,页48。〔参考书籍20:释印顺,《大乘起信论讲记》(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3/11修订版1刷。〕]
又譬如在他的《大乘起信论讲记》一书中明白写著“真如自体相”在一切有情身中,如下:
真如自体相,在“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身中,都是一样的。声闻、缘觉、菩萨,是修行过程中的三乘圣者;凡夫,是没有修行或修行而没有得证的具缚众生;诸佛,是究竟圆满的大觉者。即使成佛,无尽功德显现,也没有增加什么;流转生死苦的众生,也没有减少什么。一切凡圣,都是这样的,所以“无有增减”。[参20,页253-254。]
又譬如在他的《摄大乘论讲记》一书中,明白写著三乘法都要依法界、如来藏而有,如下:
(六)、“法界”:三乘圣法,依此而有,所以名为法界。此自性清净,即在缠真如,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参19,页265。〔参考书籍19:释印顺,《摄大乘论讲记》(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3/8修订版1刷。〕]
在释印顺的种种书中,都已经证明他是很清楚知道经论中佛菩萨都开示:一切有情皆有一个真实心存在,那就是如来藏,又有第八识、真如、佛性、阿赖耶识等异名;而且释印顺也知道经论中说这个真心心体在一切有情身中,与佛地的无垢识一样,本性都是清净而没有任何差别,三乘法都依之而出生。身为出家人的释印顺,本来应该要相信并且依照佛菩萨的开示如实地、如法地为众生开示及教导,可是释印顺后来偏偏不相信大乘经典是佛菩萨的开示,所以他不但不依照佛菩萨的开示而行,反而昧著良心而否定第八识真实心的存在,以此错误的知见来教导佛门四众,让佛门四众走上断见外道法中,根本没有身为出家人应有的慈悲心行与风范。以此缘故,笔者接下来一一举示释印顺在他的书中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存在的种种内涵,让佛弟子们知道释印顺一直都是昧著良心在说谎、在欺骗众生、在误导众生、在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譬如在他的《成佛之道》一书中,直接否认第八识真实我的存在,认为众生仅是蕴处界的受报者而在世间运行而已,其文如下:
众生成就的身心自体,经上每说:“得蕴,得界,得处”,这是众生苦聚的一切。有了这,就有了生命(约通俗说),也就有了苦迫。这正如老子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但在外道的思想中,除了这身心现象而外,还有永恒不变的“灵”,或者叫“我”,才是流转于地狱、人间、天国的主体。其实,这是众生愚痴的幻想产物。“世间”众生在生死六道中受“苦”,苦因苦果的无限延续,更没有别的,“唯”是这蕴、界、处而已。[参40,页153。〔参考书籍40:释印顺,《成佛之道》(增注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1/5新版1刷。〕]
释印顺在这里改变说法,不再依文解义了,他认为众生在六道生死中,根本没有一个流转生死的主体存在,若有即是外道的灵我思想,认为众生只是蕴处界的受报者在受苦而已。又譬如在他的《空之探究》一书中,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存在,其文如下:
经中,以眼等六处的生灭,说明生死相续流转中,有业与报(报,新译作“异熟”),而作者(kāraka)是没有的。这是明确的“法有我无”说。没有作业者,也没有受报者(作者,受者,都是自我的别名),所以不能说有舍前五阴,而续生后五阴的我。不能说有作者——我,有的只是俗数法。[参14,页82。〔参考书籍14:释印顺,《空之探究》(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4/10重版2刷。〕]
释印顺认为众生在生死流转当中,没有一个真实我(第八识)的存在,也没有真实我的法借著无明、业种等为缘成就异熟果报,让有情在三界中受苦;他所认知的“法有”本质上就只是五阴中的法而已,但五阴其实只是世间人为施设的“俗数法”(世俗的算术、数学),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又譬如释印顺在他的《如来藏之研究》一书中,更是否定了真心第八识的存在,其文如下:
八识,是瑜伽学者的创说。识藏,就是藏识——阿赖耶识。约特殊的意义,第八阿赖耶识名心(citta),第七识名意(mano),前六识名识(vij?āna)。经上说“八识”,又说“如来藏名识藏(心)”,这是将如来藏与阿赖耶合为第八识了。魏译本虽只说“阿梨耶识”,而下文说:“阿梨耶识名如来藏”,也表示了“如来藏名识藏”的意义。《楞伽经》以真如为如来藏,与阿赖耶的含义,当然是并不完全一致的,但到底结合为第八识了。[参37,页238。〔参考书籍37:释印顺,《如来藏之研究》(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6/8修订版1刷。〕]
释印顺认为第八识是瑜伽学者的创说,也是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结合体;既然是相结合的法,当然是因缘所成法,未来一定会坏灭,这就表示他打从心里根本不承认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存在,所以才会在他的书中处处否定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又譬如释印顺在他的《唯识学探源》一书中,他所认为的“真心”是依意识建立的“细心”,是由第六意识建立第七识以后,再由第七识建立第八识,如下:
这集起心,与唯识学上的本识,几乎无从分别。但切勿以为这就是第八识;第八识,要别立第七末那后,才开始成立。这经为量者的细心说,只可说是瑜伽派赖耶思想的前驱(与《解深密经》说相近)。细心说的发展,是从六识到七识,从七识到八识。这中间的发展,是多边的,分离而综合,综合而又分离的。所以部派佛教的细心说,有种种不同的面目。大乘佛教的七心论与八识论,也自然有著很大的出入。[参22,页83。〔参考书籍22:释印顺,《唯识学探源》(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新版1刷。〕]
释印顺已经很清楚表明:他不承认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认为第八识是从第七识别立出来的法,而第七识则是依于第六意识所建立的法,亦即第八识不过是第六意识的一部分,也是由意识辗转出生的法,所以在他的《佛法概论》一书中,认为第八识也“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其文如下:
佛教后期,发展为七识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参38,页109。〔参考书籍38:释印顺,《佛法概论》(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3/4新版2刷,页109。〕]
后期的释印顺已经很清楚表明:他认为第七识与第八识都是意识的细分,大乘经典所说的常住“真心”第八识,其实只是第六意识的一部分;他认为佛法经过演变,第八识是从六识发展成为第七识以后再演变出来的,其实七、八二识都是意识心所摄,是为意识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这等于是后期的释印顺掌嘴前期的释印顺,如此自打嘴巴的不同说法,却都容纳在他的书中而同时流通,令人极为诧异!也或许他根本不认同自己前期依文解义之所说,因为他从来不相信大乘是佛说。释印顺不仅从根本否定了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的存在,而且也否定了第七识意根的存在,所以他才会在书上处处暗示如下:“第八识只是瑜伽派赖耶思想的前驱,根本没有佛在经中所开示的第八识存在这件事,经中所开示的第八识,那是佛的方便说,其实第八识是由意识演变出来的。”
然而佛菩萨都开示:一切有情都是八个识具足,而且每一个识都各有其自性,譬如前五识之每一个识于各自现前的境界有其了别的自性,第六识有能了别五尘上的法尘的自性,第七识意根则有处处作主的自性,第八识则有不了别六尘的清净自性,称为无分别心、无名相法而成为无覆无记性。笔者就要请问释印顺的徒众们以及跟随释印顺脚步的学者们:“彼所主张第八识是为意识的一部分,那第八识如何从意识能了别六尘的自性而转变成不了别六尘的自性呢?”因为意识离念时也仍在了别著法尘,所以走路离念时不会碰撞电线杆、不会踏到狗屎、不会走入水沟里,意识离念时仍与五别境心所相应故;所以当笔者提出这样的说法时,这些人都只有闭嘴的份,根本提不出任何证明来反驳。为什么?一者,不论经中与论中都开示:一心共有八个识,第六意识是第六意识,第八识是第八识,两者本来就是各自独立不同的法及有不同的自性,彼等主张第八识是从第六意识别立出来的说法,与佛菩萨及实证第八识者的现观显然违背,实证者皆能现观意识是从第八识中出生的,那么释印顺的主张又如何能够成立呢?既然不能成立,又如何可能实证?二者,既然彼等主张意识可细分为意识、第七识、第八识,且各具有其自性,请问:“可否举示佛菩萨的开示来证明意识同时具有这三种自性?可否举出自己的现观来证明意识同时具有这三种自性?”当笔者提出这样的质问时,就算彼等翻遍了整个《大正藏》《续藏》《龙藏》或其他经藏,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意识同时具有这三种的体性。三者,佛菩萨都开示:第八识借缘而出生了意识,犹如母亲出生了女儿一样;如果彼等“第八识为第六意识所摄”的说法能够成立的话,就表示能生的第八识是所生第六识的一部分,这意思是不是第六识出生了第八识?那是不是代表女儿由母亲出生了以后可以反过来出生母亲?像这样的说法,还能符合世间的常理与逻辑吗?像这样的说法,非但不能成就世间的常理,反而还会闹出很大的笑话,不是吗?那又怎么可能是法界的真实理?
又譬如释印顺在他的《大乘起信论讲记》一书中,他认为真心第八识是妄识、是生灭法如下:“本论明心、意、意识,大体同于古代地论师,与真谛、玄奘不同。地论师分心识为三类:(一)、事识,即前六识。(二)、妄识,即第七识。(三)、真识,即第八识。真与妄,众生位中实是不相离的。但指妄识中的真心为第八;不离真心的妄识—以无明为主的妄心为第七识。”[参20,页169-170。〔参考书籍20:释印顺,《大乘起信论讲记》(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3/11修订版1刷。〕]
释印顺举地论师所说“真识即第八识”(案:虽然地论师所说法义多有淆讹,但他们主张阿赖耶识为真识),却因为他有“第八识为意识细分”之定见,所以误会地论师所说的法义,将之解释为“妄识中有一分是真心即为第八识”,也就是说他认为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是妄识,要依于第七识而有。然而在真实佛法里,以及实证第八识菩萨们的现观中,第七识是依于真心第八识而有,本是生灭法,不是常住不灭法;释印顺误会地论师的说法,认为第八识要依第七识而有,所以认定第八识是生灭法、是妄识,直接将真心第八识从根本否定了。然而让人好奇的是,一者,前面说释印顺认为第七识、第八识都是从意识分割而演变出来的,都属于同一个意识心所摄,只不过是将意识分成三分(意识、第七识、第八识);释印顺如是否定了第八识,却又不愿意被说为断灭见者,所以他势必要建立意识或意识的一分为真心。但是以常理来说,意识如果是本来常住的真心,从意识分出来的第七识、第八识当然也是真心无疑,那就有三个真心了。然而这样的说法,分明违背释迦世尊在经中的开示:每一位众生都只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不是吗?二者,如前面所说,释印顺的主张会导致“真心”有三个,而且都为意识心所摄;然而他在书中又说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妄识,而且他也说意识是刹那生灭而不是常住的[《胜鬘经讲记》:“意识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如火焰一样、流水一样,是前后相续不断的,但并不是常住。”参7,页7。〔参考书籍7:释印顺,《胜鬘经讲记》(精装本),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4/10修订版1刷。〕],这证明了他所谓的能出生第七识、第八识的意识,其实也是妄识,不是吗?而且佛菩萨在经中都开示:意识是借意根、法尘为缘而由第八识出生的生灭法,这证明了意识不论多细也都是生灭的妄识,妄识中如何能有一分是真心?这与释印顺所主张真心第八识是意识细分的说法不是背道而驰吗?三者,释印顺说“(第七)妄识中的真心为第八”,他的意思是说,妄心第七识含藏了真心第八识,在此请问释印顺的徒众们及跟随释印顺脚步的学者们:“有哪一部经、哪一部论曾经开示过妄心含藏真心的?有劳彼等举示出来证明。”当笔者提出这样的质问时,彼等只能杵在现场,各个都开不了口。为什么?因为佛菩萨都开示真心含藏了妄心,而不是妄心含藏了真心。这证明了释印顺平常说法都是昧著良心在胡乱说法,所说的法都是自语相违而且是前后自相矛盾。如果是没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就会相信释印顺的话,因而堕入释印顺的断见见及常见见中,今生今世乃至未来无量世都永远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实证三乘菩提当中之任何一种菩提,导致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唯除后来有一世灭除释印顺所教导的这些邪见种子。
从上面说明可知:释印顺为了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的存在,无不处心积虑而矫立各种违背佛菩萨开示的说法,反而曝露了释印顺连最基本的佛法正知见都阙如的窘相。像这样的人,自称已经成佛了,而且也被他的徒众们及学术界一部分学者们尊称为“导师”,每年都要聚会来研讨他的思想,岂不是很无明、很颠倒吗?然而佛法是实证的智慧而非思想,思想都是意识妄心思惟的所得,并非实证,年年聚会来讨论他的思想,有意义吗?成佛要有成佛的本质—已断尽烦恼障与所知障,且圆满具足福德、智慧、禅定、神通等事;如果连成佛的本质都没有,连菩萨最基本的明心见性也没有,甚至连声闻人最基本修证的断我见也没有,还有可能是佛吗?又“导师”一词,释迦世尊在《证契大乘经》卷下已经很清楚定义,那就是“持此如来藏者”[《证契大乘经》卷下:“(海胜持深游戏智神通菩萨言:)‘世尊!谁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佛言:‘正士!持此如来藏者。’”《大正藏》册十六,页663,中23-25。],也就是能为众生开、示、悟、入如来藏的人,才能被称为“导师”。反观释印顺在其书中从根本否定了真心如来藏的存在,表示他不是持此如来藏者,还有可能是“导师”吗?反而称呼他是“倒师”比较适合。这已经很清楚证明了二件事:一者,释印顺被尊称为“导师”,那是释印顺徒众及学术界中一部分学者们因为无明的缘故,故意高抬释印顺身价的说法,让无知的众生堕在断、常二见外道法中而无法出离。二者,显然释印顺的徒众们及学术界一部分的学者们比释印顺更没有智慧,竟然不知道释印顺是一个连最基本的佛法正知见都阙如的人,所以才会尊称他为“导师”,不是吗?
不仅如此,他的徒弟释昭慧也跟释印顺一样,认同释印顺的说法,从根本否定了真心第八识存在,其文如下:
依缘起论以观,凡有为法必当依因待缘而生,因此也必当在因缘变异时跟著变异,在因缘溃散时跟著毁灭,断无一法可以恒常、独立、真实而住。因此缘起论否认有任何有为法是不须依因待缘,竟可真实常住的。无论如来藏被称作佛性、自性清净心还是其他异名,无论如来藏指的是真我、真心还是其他的真实法,总之,只要跨越了无为法的界限,那么,以真实常住之有为法,作为成立生死与涅槃,众生与佛道的所依,这与“缘起论”在本质上就是不相容的。[释昭慧,〈“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一乘究竟”的可能性〉,第五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文章,网址:http://www.hongshi.org.tw/dissertation.aspx?code=D0988E3114728F4F2E18F8D9B1399EE3,撷取日期:2017/1/24。https://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115038.pdf]
释昭慧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缘灭,根本没有常住不灭法的如来藏存在,所以不承认有真心第八识存在。不仅如此,同样是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多识仁波切在他的《中观奥义详解》一书中,也如同释印顺、释昭慧等人一样,直接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存在,其文如下:“比如他空见自称为中观,而且所宗的经典都是弥勒和无著的论著,但它认为如来藏常有,是永恒的有,这在实际上就堕入常边。”[参57,页55。〔参考书籍57:多识仁波切,《中观奥义详解》,圣地文化出版社(新北市),2015/5初版1刷。〕]
又譬如多识喇嘛在同一本书中,说应成派中观不承认真心阿赖耶识,如下:
那么,说业、因、果,这业是谁造的呢?业果又由谁来承受呢?是自作自受,对不对?人是会受业力影响的,唯识论建立了一个阿赖耶识,说业把种子藏在了阿赖耶识中。“不许八识”,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应成中观派不承认这个阿赖耶识。那么业究竟依附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五蕴身以及依蕴成立的自我或者心续上,在名言谛中可以这么说,业就依附在这个以五蕴身建立的“我”或者是依心续而建立的“我”之上。所以“依附业习”,善业恶业,都依附在上面。[参57,页191。]
又譬如在同一本书中,直说没有常存、不变的永恒的真心存在,其文如下:
佛教否定这个虚构的“我”,首先破除他的“常”。佛教从来就不承认这世界上有常存、不变的永恒之物。永恒就是一成不变,且不依赖别的东西而存在。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永恒的事物。[参57,页219。〔参考书籍57:多识仁波切,《中观奥义详解》,圣地文化出版社(新北市),2015/5初版1刷。〕]
为什么释印顺、释昭慧、多识仁波切会有这样的主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继承了宗喀巴的想法,而宗喀巴则是否定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的断见外道,同时又是认取意识为真心的常见外道,但他的主张同样不是自己的创见,而是承袭自天竺声闻法的部派佛教凡夫论师,主要是佛护论师及其继承者;然后释印顺等人也跟随宗喀巴脚步之后顺理成章成为应成派中观断见外道及常见外道的继承者,其所说法,当然不可能是释迦世尊的正法,而是外道法。(待续)
真假空性(连载5)——游正光老师
2025-01-16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