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期
大日经真义(连载8)----游正光老师
2022-09-12  浏览:1479
由此可知:密教在近代,已由皇宫开始转向民间广传。也就是说,弘扬密法的中心,由寺僧转向在家的学佛人,于是居士学密开始兴盛;又由于白普仁喇嘛、多杰觉拔喇嘛等人开始将密教的无上瑜伽化行于民间,班禅九世曲吉尼玛、诺那呼图克图等人相继来汉土民间行化,喇嘛教因此在汉土民间大为兴盛,使得太虚法师也曾发出感慨的话:“于是,密教、密教之声,竟遍中国矣!”截至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仍有很多的寺庙是由喇嘛在住持,有许多佛法书籍之宗教审核权掌握在喇嘛手里,这些喇嘛不仅暗地里阻止正觉正法的弘传,而且还公开出书鼓励男女双身邪淫法的流传。而在,日常法师所创办的福智团体,在各地广开广论研讨班(即广论班)来教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并致力推广到政府机构及校园中,使得许多的政府官员、学校老师等高级知识分子都在修学《广论》。而《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止观的部分,宗喀巴其实是利用很隐晦的名相在解说男女双身邪淫法,正如平实导师的开示如下:
  比如说它讲金刚杵,那是讲男性的性器官;它讲莲花或者讲金刚铃,讲的是女性的性器官;讲宝珠时,有时是说男性的龟头,有时是说女性的;讲界、点或种子时,是说;放点就是射精生子的意思,所以喇嘛是有儿女的。1
  由于宗喀巴用很隐晦的名相在解说男女双身邪淫法,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广论》止观部分的意涵,以为是在说佛教禅定止观的内容。但是如果知道了那些隐晦、不能公开明讲的名相背后所代表的真正意思,你会很清楚知道宗喀巴所说的种种内容,乃是不见容于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男女双身邪淫法。也就是说,密教无上瑜伽所说的种种内涵,其实无非是男女二根交合的房中术的内容。因此如果密教的男女双身邪淫法在中国及等注重伦理道德的地方公开传授,必为当地的社会所不容,所以密教行者就以师徒之间秘密传授的方式传承双身修法,而若是公开成立研讨班来传授的,则是具有秘密语的假佛法。
  又信受应成派中观的法师、居士们盘据在现今的佛教界及学术界里,他们否定第七、八二识而仅承认一切有情只有六个识存在,否定了释迦世尊所开示的八识正理;他们不仅暗中抵制平实导师所弘扬释迦世尊所传的如来藏正法,而且还教授六识论邪法,使许多佛门四众走上常见外道与断见外道中,破坏正法及误导众生非常严重。由此可知现今密教仍冒充佛教,在中国大陆及、乃至于全世界等地广传,导致邪见泛滥非常严重。有监于此,平实导师欲挽狂澜,乃发起人所不愿为、人所不敢作之狮子吼,来振聋发聩、警醒迷人,不仅誓将密教赶出佛教之外,不要让密教无上瑜伽的男女双身邪淫法继续危害众生,而且还希望能够将释迦世尊的正法加以广大弘扬,让释迦世尊的正法再度中兴于中国及海内外,成就佛教的第三次复兴2,希望让释迦世尊的正法再延续一千年、二千年、三千年,乃至到末法最后五十二年月光菩萨3出兴于世来弘扬释迦世尊正法之时。以此缘故,正觉同修会的同修们秉持平实导师的意旨及宏愿:一者,努力接引有缘众生于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为延续及复兴佛陀正法付出一分心力,并以此作为未来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后弥勒佛出兴于世讲《妙法莲华经》时被授记成佛的福德资粮。二者,正觉同修会及正觉教育基金会以会众之护持,出钱出力来教育社会大众认清密教的本质,以免被喇嘛教欺骗而上当。数年下来,由于正觉会众努力护持正法及破密的结果,在,信奉密宗喇嘛教的信徒人数大幅度衰减,一般社会大众也渐渐地了解喇嘛教的邪淫本质,因而远离、不再护持他们,使得在的喇嘛教行者有了灭亡的危机感而恐惧不已,因而千方百计藉著毁谤、人身攻击乃至兴讼等不正当的手段来破坏正法的弘传。然而平实导师与正觉同修会的同修们并不畏惧恶势力,也不会以现状为满足,还是会继续努力复兴佛教及弘传正法,誓将喇嘛教赶出佛门,誓将喇嘛教赶出、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不让喇嘛教再假借佛教名义、自称是佛教的一支,来惑乱、误导及荼毒众生而使众生轮回生死不已,甚至下堕三恶道而受苦无尽。
  第二节《大日经》的内涵
  这一节将探讨真言密教的密续《大日经》所说的大意为何。《大日经》共有7卷,前6卷为密教的“毘卢遮那佛”所说,也是本经之主体所在;这6卷传说是从十万偈简繁摘要而成,实则乃是密教为了神化以及拉抬己宗的身价,由密教行者集体创造出来的伪经,而《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来”,乃是密教行者所创造出来的假佛(有关伪经、假佛的论证将于后文说明);最后1卷则是《大日经》翻译者善无畏所造的供养次第法门,也就是《大日经》的供养仪轨。本经前6卷共有31品,第7卷有5品,总共36品。于说明各品重点之前,请读者心中先要有正知见而起个作意,那就是《大日经》是假佛在说假法,千万不能当真;如果把它当真而依之修行,则直到驴年到来,都不可能成就佛法。各品重点说明如下: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1〉:阐述三句、八心、百六十心、三劫、六无畏、十地、十喻。其中三句:“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4,为整品的主轴,也是《大日经》的中心思想,它叙述密教的本体论、实践论以及如何成“佛”的修行方法论,亦即《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以“能观、能知、能觉的意识心”为“清净的菩提心(真心)”,来作为成“佛”的内在依据之本体论;以“大悲胎藏入曼荼罗”密法来作为成“佛”的基本条件之实践论;以三密相应(手结印契之身密、口诵真言之语密、心作观想之意密)来作为“即身成佛”之修行方法论。由于《大日经》中“毘卢遮那佛”所说的种种内涵,都不离这三句的范畴,因此如果能够了知这三句话所说的内涵皆是落在能观的意识心有为境界上,则《大日经》前6卷的重点部分,就很容易掌握了。至于前6卷中繁文缛节的部分,以及第7卷的供养仪轨,那都是属于事相上的有为法,与佛法义理的辨正无直接关系,可以忽略不深究。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第2〉:漫荼罗,又名曼荼罗;这一品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谈七日作坛仪轨及胎藏界曼荼罗大略的内容。其中七日作坛仪轨部分,包括了如何在七日内选地、整地、香花供养、牛粪涂地、转方位等。至于胎藏界曼荼罗部分,叙述十三院5大致的内容及供养的好处,并以五色(白、赤、黄、青、黑)分别安布等,所以胎藏界曼荼罗,又名色彩曼荼罗。第二个部分,说真言相、真言道、真言教法、曼荼罗进行次第的内涵,包括香花等供养、观想、结印、外护摩、灌顶等。
  〈息障品第3〉:在设坛作法时,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等障碍,《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认为那是密教行者往昔罪业现前的缘故,应该结不动摩诃萨(不动明王)手印等,并于刮风时观想种子字6阿(a)字、下雨时观想种子字罗(ram)字,来排除刮风、下雨之障碍,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时时在其上,阿字大空点,先佛所宣说,能缚于大风。大有情谛听,行者防驶雨,思惟罗字门,大力火光色。威猛炽焰鬘,忿怒持遏伽,随所起方分,治地兴荫云。”7
  〈普通真言藏品第4〉:说明诵持诸“菩萨”的真言,譬如“普贤菩萨住佛境界庄严三昧之无阂力真言”、“弥勒菩萨住发生普遍大慈三昧之自心真言”、“观世音菩萨入普观三昧之自心及眷属真言”等,可以通达法界清净门而“入大悲藏生大曼荼罗王”中。最后又说一切真言之心就是阿(a)字门,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秘密主!是等一切真言我已宣说,是中一切真言之心,汝当谛听:所谓阿字门,念此一切诸真言心最为无上,是一切真言所住,于此真言而得决定。”8
  〈世间成就品第5〉:说明世间有相成就法的内涵,包括了行者持真言及观想本尊,一直到有??声、鼓声及地震动等悦意的现象出现时,“佛菩萨”就会出现在行者前而为宣说行者所得果位为何、未来可以成“佛”等等,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智者应当知,有如是相现:声或鼓音,若复地震动,及闻虚空中,有悦意言辞,应知如是相,悉地总如意。诸佛两足尊,宣说于彼果。住是真言行,必定当成佛,应一切种类,常念持真言,古佛大仙说,故应当忆念。”9
  〈悉地出现品第6〉:说明如何成就出世间无相悉地的方法,包括修本尊瑜伽10之前,要先饶益众生、完成金刚护法条件、修五字严身观:阿(a)、鍐(vam)、囕(ram)、唅(ham)、欠(kham),或者阿(a)、缚(va)、罗(ra)、贺(ha)、佉(kha),以及观想成就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及利益等事,乃至密教行者所证的种种“悉地”11,都是“如来无分别意离诸境界”所加持而成就的,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复次,秘密主!如来无所不作,于真言门修行诸菩萨同于影像,随顺一切处、随顺一切真言心,悉住其前,令诸有情咸得欢喜,皆由如来无分别意离诸境界。”12
  〈成就悉地品第7〉:说明如何观想本尊坐莲花,并进行阿(a)、暗(am)、罗(ra)、逻(la)等种子字观想及转字轮住于本心中;文中宣称若能观想成就,可以得到“佛无上智”,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由是诸正觉,菩萨救世者,及诸声闻等,游陟他方所,一切佛刹中,皆作如是说,故得无上智,佛无过上智。”13
  〈转字轮漫(曼)荼罗行品第8〉:宣说进入坛城开始观想,包括种子字观想、五字严身观等,并以阿(a)字来转动曼荼罗的罗(ra)等字轮、来成就曼荼罗行及灌顶的过程。
  〈密印品第9〉:说明密教诸“佛、菩萨”以手印作为自身标帜,譬如净法界印、印、大慧刀印、法螺印等印,此为四种曼荼罗当中的三昧耶曼荼罗。《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还说,如果密教行者不打密印,如同毁谤佛菩萨及毁坏三昧耶戒,未来要下堕恶趣,所言如下:“又秘密主!乃至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说,应知皆是真言。是故秘密主!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已发菩提心,应当住如来地,画漫荼罗。若异此者,同谤诸佛菩萨,越三昧耶,决定堕于恶趣。”14
  〈字轮品第10〉:宣说“遍一切处法门”,即由本来不生的阿(a)字出生一切众字,真言菩萨住阿字轮观想(即阿字观),又由于“大日如来”加持的缘故,行者未来可以“成正觉”及“般涅槃”,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是故,秘密主!若欲了知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于此遍一切处法门〔阿(a)字〕应勤修学,于舸、遮、吒、多、波〔密教种子字,为ka、ca、?a、ta、pa〕初中后相,加以等持品类相入,自然获得菩提心行,成等正觉及般涅槃。”15
  〈秘密漫荼罗品第11〉:说明胎藏界曼荼罗诸坛名称、诸胜尊之分位、种子字、标帜等内涵。
  〈入秘密漫荼罗法品第12〉:说明能入、能通达上一品之秘密曼荼罗真言的菩萨,能够烧尽一切罪,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真言遍学者,通达秘密坛,如法为弟子,烧尽一切罪。”16
  〈入秘密漫荼罗位品第13〉:说明入坛后,行内心曼荼罗,现观中台八叶大莲华王之四“佛”、四“菩萨”后而观空,用种子字罗(ra)字除诸垢,蒙“佛”加持而灌顶,入一念不生之境,明“阿字大空点”17而成“佛”,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真言者诚谛,图画漫荼罗。自身为大我,罗字净诸垢,安住瑜伽座,寻念诸如来。顶授诸弟子,阿字大空点,智者传妙花,令散于自身。为说内所见,行人宗奉处,此最上坛故,应与三昧耶。”18
  〈秘密八手印品第14〉:说明中台八叶四“佛”、四“菩萨”之秘密手印(威德生印、金刚不坏印、莲华藏印、万德庄严印、一切分支生印、陀罗尼印、如来法住印、迅疾持印)是秘中秘,结此八印及诵真言,能感本尊加持,自然降道场,成就学人诸愿;而此八秘密手印不应随便传授他人,只能传给已接受密灌者,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秘密主!是名如来秘密印、最胜秘密,不应辄授与人,除已灌顶,其性调柔,精勤坚固,发殊胜愿,恭敬师长,念恩德者、内外清净,舍自身命而求法者。”19
  〈持明禁戒品第15〉:说明于六个月(或六个阶段)内,观想金、水、火、风等轮,及结四印(金刚印、莲华印、大慧力印、印),就是密宗所谓的持戒。文中宣称如果行者能够用观想及打手印的方式来持戒,就等同于观世音菩萨饶益众生一样没有任何差别:“随所住法教,皆依明禁故,等正觉真子,一切得自在。调伏难降者,如大执金刚,饶益诸群生,同于观世音。经逾六月已,随所愿成果。”20然而这样的说法,明显与释迦世尊的开示不同,因为释迦世尊所说的持戒,是指防非止恶而使自身三业趣向清净,包括持五戒、十戒、八关斋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菩萨戒等善净戒,而不是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谓用观想及打手印来持戒,当知此为戒禁取见,于自他无有任何利益故,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俱不相应故。
  〈阿闍梨真实智品第16〉:宣说“诸曼荼罗真言之心”的内容,也就是观想阿(a)等字,未来可以证得密教的“不死句”—了脱生死而成就佛地的智慧,也即是阿闍梨的真实智慧,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为水,罗字名为火,字名忿怒,佉字同虚空,所谓极空点。知此最真实,说名阿闍梨,故应具方便,了知佛所说,常作精勤修,当得不死句。”21
  〈布字品第17〉:承上一品,再观想本尊身上分支种子字之分布位置,譬如迦(ka)字在咽下、佉(kha)字在齶上、誐(ga)字在颈上、伽(gha)字在喉中等,一共有三十四个字,名为三十四字布字观、布字观、布字严身观。文中宣称此观法成就时,即成为福慧圆满的佛陀,具足萨婆若(一切种智),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知是一切法,行者成正觉,一切智资财,常在于其心,世号一切智,是谓萨婆若。”22由此可知:密教的阿字观、五字严身观、三十四字布字观、百光遍照观(布字观的一种)等观法,都是以阿(a)字观为中心而衍生种子字多寡的观想,勉强只能用来修定,与佛教之断烦恼而证果、得解脱乃至佛菩提智慧皆无关。
  〈受方便学处品第18〉:揭示菩萨只要持十善业道,就可“于大乘而得通达”,则与佛菩萨同行,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谛听!金刚手!今说善巧修行道,若菩萨摩诃萨住于此者,当于大乘而得通达。秘密主!菩萨持不夺生命戒所不应为,持不与取及欲邪行、虚诳语、麁恶语、两舌语、无义语戒、贪欲、瞋恚,邪见等皆不应作。秘密主!如是所修学句,菩萨随所修学,则与正觉世尊及诸菩萨同行,应如是学。”23像这样的说法,有将菩萨法道浅化的过失,明显与释迦世尊的开示不同:一者,行十善业道只是修世间福,若要“于大乘而得通达”者,还必须修学般若波罗蜜,亲证实相后,次第转进方得;而且菩萨要成就佛道,则必须要持十重四十八轻戒等菩萨戒;如果菩萨不受持菩萨正法戒而能成佛者,无有是处,如释迦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众受学品第7〉的开示:“佛子!今为诸菩萨结一切戒根本,所谓三受门:摄善法戒,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摄众生戒,所谓慈悲喜舍化及一切众生皆得安乐;摄律仪戒,所谓十波罗夷。……佛子!是三摄受、三种受戒,过去佛已说,未来佛当说,现在佛今说;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是诸佛正法戒。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入此法戒门,得无上道果、虚空平等地者,无有是处。”24二者,十善业道唯是人天善法,持十善业道者,最多仅能往生欲界天;如果再加修禅定,才能生于色界、无色界天;但这仍然是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而无法得到解脱,更何况能够成就佛道?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说:“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25由此可以证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根本不懂得佛法次第,也不知道菩萨要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诸佛正法戒)才能成佛,所以不可能是真正的佛。
  〈说百字生品第19〉:此品说暗(am)字之种子字,乃是真言之王,由此字衍生二十五字,每个字各四转而成百字,修此暗(am)字而转诸字,未来可成佛,是为不空真言,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告诉金刚手:“此一切真言,真王救世者,成就大威德,即是正等觉,法自在牟尼,破诸无智暗,如日轮普现,是我之自体。”26然而在〈普通真言藏品第4〉已说阿(a)字门就是一切真言之心,念此一切诸真言心最为无上,是一切真言所住,则阿字门理当是一切真言之王;此品又说暗(am)字种子字是真言之王,可见《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真是编造到糊涂了,最后到底哪一个种子字才是一切真言之王,连“祂”自己都搞不清楚了,更不用说会有下一品的“百光遍照之果地万德”出现。
  〈百字果相应品第20〉:承上一品,说依暗(am)字而转诸字成就,未来可以成就百光遍照之果地万德,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勤勇此一切,无上觉者句,于百门学处,诸佛所说心。”27
  〈百字位成品第21〉:承上一品,说依暗(am)字之种子字观想,出生了八叶台及本尊,密教行者安住此三三昧中,未来可以证得“佛”位,乃为秘密中之最秘,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善哉摩诃萨,大德金刚手,吾当一切说,微密最希有,诸佛之秘要,外道不能知。”28也就是《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要求密教行者进行本尊瑜伽,先观想八叶莲台出现,再观想本尊出现在八叶莲台上,这时不仅要“入我”、“我入”29,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是故诸本尊即我,我即本尊,互相发起,身所生身。”30而且还要明显地、坚决地生起佛慢31,亦即密教行者所谓的佛慢坚固,也就是认定自己已变身成为“大日如来”,与“大日如来”无二无别。然而这样的观想所成法,岂可当真!为什么?因为所缘之标的是虚构的,再怎么观想都无法生起正信的功德,虚构者本是虚妄不实的生灭法,更何况在虚妄的观想当中来成佛,当然更是虚妄,其观想所成之佛,当然不是真佛,而是假佛。套一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以幻修幻,把幻当真”啊!
  〈百字成就持诵品第22〉:说百光遍照阿(a)等字持诵法,以阿字入空,观想本尊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都是从仰(?a)、壤(?a)、拏(?a)、曩(na)、莽(ma)等种子字而出,观想成就时,自身就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与佛陀无二无别,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秘密主!随入此等一一三昧门。秘密主!观是,乃至三十二大人相等,皆从此中出,仰、壤、拏、曩、莽等于一切法,自在而转,此等随现,成就三藐三佛陀随形好。”32密教行者认为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是观想种子字得来的,而这与释迦世尊开示的成佛之道完全无关。为什么?因为菩萨要成佛,是要经过菩萨道五十二阶位、历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修行,累积了智慧、定力、福德、神通等来庄严自己(包括在等觉位时于百劫中“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地广修内外财布施),才能福慧具足圆满而成就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
  〈百字真言法品第23〉:说明百字互相摄入法门,即持阿(a)字种子字、出声、观想入空、不著相,当光亮遍一切处,就是证得密教所谓的三摩地而成正觉,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复次,秘密主!于此三昧门,以空加持,于一切法自在,成就最正觉,是故此字即为本尊。”33由此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认为入定后,能够观想成就光亮遍一切处,就是证得密教的不死句,也就是证得密教所谓的明空大手印。也难怪后来的喇嘛教行者会主张要证得明空双运乃至乐空双运之意识境界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说菩提性品第24〉:说观想所成的菩提心为常、遍一切、无所依,密教行者因此就能于一切法无所执著,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譬如十方虚空相,常遍一切无所依,如是真言救世者,于一切法无所依。”34然而密教行者所观想出来的菩提心,是能观的意识心,是不离能所与觉观的有为境界,不是释迦世尊所开示的自在真心、不是离种种能所与觉观的真心之无为境界,也难怪《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会说“若无如是等,种种世分别,于彼常勤修,求一切智句”35,鼓励密教行者于此观想所成的菩提心勤修“离分别而无分别”,宣称若成就时就是证得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所以后来的喇嘛教行者就是以此为基础,将观想所成的明点当作是菩提心,乃至观想“红明点上升,产生四空,与白明点融合而下降,产生四喜”,妄想于此“离分别而无分别”(而实则不离觉知心分别)的状态,就是证得“佛”的境界了。
  〈三三昧耶品第25〉:此品说明二种“三三昧耶”的内涵,有二种三平等。一、“不观自性、离分别、无所缘观菩提心生”,也就是心作观想入定,不缘一切法而无分别、但了了常知,也就是堕入一念不生的意识境界中。二、“佛、法、僧”为一身所示现。36〈说如来品第26〉:此品说明如来、菩萨等名相的内涵,那就是“菩萨乐求菩提心(离诸分别而无分别的心),如来解诸世间趣”,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菩提虚空相,离一切分别,乐求彼菩提,名菩提萨埵。成就十地等,自在善通达,诸法空如幻,知此一切同,解诸世间趣,故名为正觉。法如虚空相,无二惟一相,成佛十智力,故号三菩提。唯慧害无明,自性离言说,自证之智慧,故说名如来。”37
  〈世出世护摩法品第27〉:此品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说明大梵天等四十四种外道火之内容;然在《大日经》中,并没有具足说明四十四种外道火,仅有四十种而已。会发生这种错误有下列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记忆不好,把它忘了。可是佛弟子们都知道,诸佛于一切法无所不知,都能明记不忘,怎么可能会忘失呢?显然《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不是真佛而是假佛,所以才会于法有所忘失。第二种可能是,被后人认为不重要,将“毘卢遮那佛”所说的话删除了。但这样就表示密教后人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将《大日经》中“毘卢遮那佛”所说的话删除了!第三种可能是,记录密续的人遗漏了,或者翻译的人漏掉没有翻译到。但不论是以上哪一种缺失,所说的都是外道法,与佛法显然没有任何关系,不是吗?第二部分,《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说菩萨证菩提时,菩提心就会显现出十二智火,而且这些火会有金、白、黑、黄等颜色出现,显然《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十二智火是与意识相应的有为境界法,与释迦世尊所开示的“菩提心没有境界法”相违背。第三部分,说明外护摩、内护摩以及火供法(又名火炉三摩地、火炉定)的内涵。又《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妄说观想的内护摩可以灭除虚妄的分别,成就清净的菩提心,如下:“烧除妄分别,成净菩提心,此名内护摩,为诸菩萨说。”38
  〈说本尊三昧品第28〉:本品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说本尊有三种身—字(声、菩提心)、印(有形、无形)、心作观想之意密所成的本尊形像(清净、非清净)的内涵,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秘密主!诸尊有三种身,所谓字、印、形像。彼字有二种,谓声及菩提心。印有二种,所谓有形、无形。本尊之身亦有二种,所谓清净、非清净。”39第二部分,说成就本尊形像有二种悉地:有相悉地、无相悉地。有相悉地,说的就是密教行者观本尊形像成就后,心里有本尊形像出现,是属于有相、不清净的部分;无相悉地,则是指观本尊形像成就后,再观此能观本尊形像的心是“空性心”,祂无形无相,是属于无相、清净的部分。《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要求密教行者要住于无相、无想悉地中,所以说“佛说有想故,乐欲成有相,以住无想故,获无相悉地,是故一切种,当住于非想”40,也就是要密教行者将能观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状态中。然而不论密教行者是成就所谓的有相、有想悉地,或者无相、无想悉地,都只是让意识心专注于一境上,乃是粗糙的修定法门,与修慧、断我见无关;更何况这个能观的心,如果于行者观想“无相、无想”成就时祂就变成清净的,不观想时就变成不清净的,那这个心显然是有生有灭的法,不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这就告诉大众一件事:《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错把观想修定的法门当作是修实相智慧的法门,落入以定为禅的境界中、落入意识心所摄的境界中,而意识心为识阴所摄,不离五阴境界。由此可以证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不离五阴境界,连我见也没有断,连声闻所应证的初果功德也没有,还有可能成为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乃至成佛吗?由此可以证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是为我见未断的异生性41凡夫,根本不是佛。
  〈说无相三昧品第29〉:说明密教所谓“无相三昧”的修行方法,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心无自性,离一切想故,当思惟性空。”42像这样的说法,可知密教所证已经落入一念不生的意识境界中,那是生灭不已的法,不是释迦世尊所开示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这证明了《大日经》中的“毘卢遮那佛”确实是凡夫一个。
  〈世出世持诵品第30〉:承上一品,说明世间及出世间持诵轨则的内涵。世间持诵,就是口诵咒、手结印、观想种子字或本尊,缘有相、有想的缘故;出世间持诵,就是观想自心与本尊和合为一而一念不生、没有执著,缘无相、无想的缘故,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当知出世心,远离于诸字,自尊为一相,无二无取著,不坏意色像,勿异于法则。”43当中所谓“自尊为一相”者,就是指将自己能观想的心与所观想的本尊和合为一,也就是密教行者所谓的“入我、我入”。但不论是所谓的“世间持诵”还是“出世间持诵”,都已经落入一念不生的意识境界中,根本不是释迦世尊所开示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离种种觉观的真心。不仅如此,后来的密教行者还以此想像法而衍生出所谓的“母明光”、“子明光”以及母子明光合并在一起的“母子明光会”。由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错将意识心离念当作是真心,妄想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修行清净变成真心,乃至妄想将意识心修行至究竟清净而成就密教所谓的“佛”,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密教行者提出“真心出于虚妄心”44那样非常荒谬、离谱的主张。
  〈嘱累品第31〉:说明“具标相”的密教弟子条件为何,那就是“以道场为家,是上上根器,有仰慕心,喜闻密法,其相青白或白,广首长颈,额广平正,其鼻修直,脸上辅骨圆满,面貌端严相称”,这样的人才能教导、传授他密法,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汝今应当住不放逸,于此法门,若不知根性,不应授与他人,除我弟子具标相者。我今演说,汝等当一心听。若于吉祥执宿时生,志求胜事,有微细慧,常念恩德,生渴仰心,闻法欢喜而住,其相青白或白色,广首长颈,额广平正,其鼻修直,面辅圆满,端严相称。如是佛子,应当殷勤而教授之。”45如果依照《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条件来看,想必密教行者难得有一个人能够符合这样的条件,更遑论能够修学密法及成就密教佛了!(又这些条件多著重在色身体态及相貌的庄严,显然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毫不相干。)
  第7卷是由唐朝善无畏所造的简略仪轨,是为《大日经》供养的次第法门,称之为《毘庐遮那念诵法要》,简称《大日经供养法》,善无畏在《大毘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上〈供养次第法真言行学处品第1〉的说明如下:
  小子禀姓明慧,一闻便领妙宗,二问比知千百,虽学不多年,所学者尽达,于是其法师辞曰:“我之所解尽矣,更无所以演说,吾闻其国贤圣太德,宜到彼所而学也。”小子奉教礼谢而退,往至贤师之所,修学如前,乃至经历五十余国,乃至北天竺,乃有一城名乾陀罗,其国之王仰凭和上受法念诵。其经文广义深,不能寻遂供养次第,求请和尚供养方法。和上受请,于金粟王所造塔边求圣加被,此供养法忽现空中,金字炳然,和上一遍略读分明记著。仰空云:“谁所造也?”云:“我所造也!”云:“谁我也?”云:“我是文殊师利也!”即唤书人,遂便写取,即与其王一本,自写一本随行将行,流通四方也。所谓小子者,厥号善无畏三藏和上,即是小僧,不可思议多幸面谘和上,所闻法要随分抄记。46
  由善无畏上述的说明可知:《大日经》第7卷是善无畏所造,所以他才会在疏中以“小子”、“小僧”自称。又《大日经》卷7供养的次第仪轨,分为五个部分,如下:
  〈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真言行学处品第1〉:说明为成就次第真言法,使本心迅速离垢而设的供养仪轨条件,就是要对真言法信解、恭敬、深信、供养等;阿闍梨观察行者因缘成熟时,才会教授行者如何建大悲藏曼荼罗、三昧耶、真言、手印等。
  〈增益守护清净行品第2〉:说明如何进行忏悔、礼拜、归依,念“作礼方便、出罪方便、归依方便、施身方便、发菩提心方便、随喜方便”等真言,以及打手印等,来清净其身。
  〈供养仪式品第3〉:进行口诵真言、手结手印、意作观想、召请及赞颂等。
  〈持诵法则品第4〉:此品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进行三密之修法,譬如观想月轮有种子字、本尊瑜伽等,如果有佛塔图像、光焰、音声等相出现,则是罪障消除的徵兆,如善无畏所说:“是中先持诵法略有二种:一者依时故,二者依相故。时谓所期数满及定时日月限等;相谓佛塔图像,出生光、焰、音声等,当知是真言行者罪障净除之相也。”47第二部分,说明外护摩“息、增、怀、诛”及其配色等内涵,如:息法配白色,增法配黄色,怀法配红色,诛法配黑色。48
  〈真言事业品第5〉:观想自己就是金刚萨埵,思惟自己具有诸佛功德,起大悲心,将所修善根回向于法界众生;当观想“佛”出现时,密教行者要明显且坚决地认为自己就是佛了,这就是密教行者所说的佛慢、佛慢坚固的道理。49可是有智慧的佛弟子们都知道,佛还会有慢吗?当然没有嘛!因为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第一、第二大无量数劫结束时,已分别断除慢的现行及习气种子随眠,早已没有任何慢存在,更遑论成佛时还会有慢出现。由此可知:《大日经》教导密教行者观想自己为佛,而且在观想成就时要起佛慢—不仅坚决地,而且明确地认为自己就是佛;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说法,表示《大日经》的创作者及信受者,连断三缚结、证声闻初果的智慧功德也没有,还有可能是已经断尽烦恼障及所知障而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吗?还有可能是已经断除二种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无上正等正觉吗?想也知道,当然不可能!凡此在在证明:密教那些说法都是密教行者自己的虚妄想,甚至认为观想“入我、我入”后,只要起佛慢就能成佛(竟不知自己连一丝一毫的佛地功德也无)。
  从上面说明可知:《大日经》以“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这三句,作为整部《大日经》的主轴,假“毘卢遮那佛”之名,来分别演述所谓的菩提心、曼荼罗供养次第法门,以及手结印契、口诵真言、意作观想(不论是月轮观、本尊瑜伽、种子字观、五字严身观、布字观等),目的都是要成就密教所谓的“佛”。然而《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佛”,就是在观想出本尊时,然后再观察能观本尊的意识心就是佛心,以此来作为证得佛心的依据,来成就密教所谓的佛道。像这样手结印、口诵咒,心作观想而幻想自己就是佛,都是在意识心上用心,都是在虚妄且生灭不已的法上作虚妄分别及修行,最后将虚幻不实的法当作是真实法而来成就他们所谓的佛道,真是颠倒啊!像这样的人,就是释迦世尊在经中所开示的愚痴人也!(待续)
  -------------------
  1参105,页312。[参考书籍105:平实导师,《人间佛教—实证者必定不悖三乘菩提》,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13/11初版1刷。]
  2在此之前,佛教共有二次复兴,第一次佛教复兴是为龙树菩萨、提婆菩萨,提婆菩萨因破邪显正而被杀。其后则有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出世,大弘唯识正理。第二次佛教复兴是为玄奘菩萨。目前平实导师领导正觉同修会所作的复兴,正是第三次佛教复兴。
  3法欲灭前五十二年,月光菩萨出世,弘扬释迦世尊正法,自此之后,释迦世尊正法便消灭了,于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后,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成佛,详见《佛说法灭尽经》等。
  4《大正藏》册18,页1,中29-下1。
  5胎藏界曼荼罗,是依《大日经》所说而绘画、而建立的十三大院。现图曼荼罗仅十二院,少了守护曼荼罗四门之金刚神四大护院:东门的帝释方之无畏结护,南门的焰摩方之金刚无胜结护,西门的龙方之难降伏结护,北门的夜叉方之坏诸怖结护;详如《大日经》卷3〈转字轮漫荼罗行品第8〉所说。十二大院有中台八叶院、遍知院、观音院、金刚手院、持明院、释迦院、文殊院、除盖障院、地藏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外金刚部院,详情请参阅本章第四节说明。
  6“种子字,又称种子,其本意即是植物的种子,密教常取一个悉昙字
  或藏字来代表一位本尊,这类字就称为种子、种子字。……诸佛本尊的种子字,有以下几种来源:(一)较常见者,多采取真言的第一字,例如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种子字。(二)以真言中间的字为种子字,如地藏种子字。(三)采用真言最终字为种子者,如金刚界大日如来种子字、释迦种子字。(四)取梵号以为种子者,如文殊种子字、药师种子字。(五)取与本誓相应之用语,如圣观音之种子字,系取samantamukha(普门)一语。(六)真言与梵号并取者,如阿弥陀佛之种子字。种子字代表本尊的体性心要,有其独特意义及修行因缘,也可视为诸佛菩萨本尊。一般常取该本尊真言的首字或中字等做为种子,而这往往是真言的心髓,因此,密宗修习不但有书写种子字的曼荼罗,称之为种子曼荼罗(又称为法曼荼罗,是四种曼荼罗之一),也常将种子字当作真言念诵。”参23,页46。[参考书籍23:多吉桑布,《图解藏密修持千年密法精要大公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市),2007/3初版1刷。]
  7《大正藏》册18,页13,中24-29。
  8《大正藏》册18,页17,中5-8。
  9《大正藏》册 18,页 17,下 13-20。
  10本尊瑜伽,又名天瑜伽,源于坦特罗密教,结合念天、念佛,并观想本尊的佛菩萨等为主要修行方式。修行天瑜伽时,需要得到上师灌顶与秘密仪式之后才能进行。参见维基百科网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7%91%9C%E4%BC%BD(撷取日期:2013/12/19)
  11悉地:意译为成就、妙成就。《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2:“悉地是真言妙果,为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业成就。”《大正藏》册39,页708,上7。《大毘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1:“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大正藏》册39,页791,下7。
  12《大正藏》册18,页21,下4-8。
  13《大正藏》册18,页22,上29-中3。
  14《大正藏》册18,页30,上18-23。
  15《大正藏》册 18,页 30,下 14-17。
  16《大正藏》册18,页36,上21-22。
  17《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4〈字轮品第10〉:“此阿上有点,是大空义,犹此菩提之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成菩提也。”《大正藏》册39,页723,上15-16。
  18《大正藏》册18,页36,下20-26。
  19《大正藏》册18,页37,中14-17。
  20《大正藏》册18,页38,上10-14。
  21《大正藏》册18,页38,中28-下5。
  22《大正藏》册18,页38,下19-21。
  23《大正藏》册18,页39,上13-19。
  24《大正藏》册24,页1020,下12-18。
  25《大正藏》册1,页893,中3-7。
  26《大正藏》册18,页40,上29-中3。
  27《大正藏》册 18,页 40,下 3-4。
  28《大正藏》册18,页40,下14-16。
  29【观想的过程就是凝神,身心皆空,融合和变身。观想首先要凝神,即精神集中,将所有杂念收摄成一念,借用观想达到以念止念。止念才能观空,身空心空而一切皆空,这样一刹那就会有大自然的灵力流入体内,这叫做“入我”;一刹那我体融入宇宙虚空,这叫做“我入”。融合就是小宇宙(小我)与大宇宙(大我)合一,也就是所谓人天合一。融合之后就产生清净和光明,因为心空常寂之时就是真性光明之际。这种境界就是三密清净,就是所谓入定。】参63,页132。[参考书籍63:尕藏加,《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市),2007/1初版1刷。]
  30《大正藏》册18,页41,上13-14。
  31佛慢,是指密教行者于“入我、我入”之观想成就时,要克服自己是凡俗下劣心想,而敢生起自己就是佛的想法,而且明显地、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佛,又名为佛慢坚固。一者,自己不是佛,却妄称自己是佛,名为自欺欺人的大妄语人。二者,佛还有慢吗?显然是不懂佛法的密教行者所说的颟顸语。
  32《大正藏》册 18,页 41,下 24-27。
  33《大正藏》册18,页41,下29-页42,上1。
  34《大正藏》册18,页42,上16-17。
  35《大正藏》册18,页42,中3-4。
  36《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6〈三三昧耶品第25〉:“于一身示现三种,所谓佛、法、僧。”《大正藏》册18,页42,中26-27。
  37《大正藏》册 18,页 42,下 16-24。
  38《大正藏》册18,页44,上7-8。
  39《大正藏》册18,页44,上16-19。
  40《大正藏》册18,页44,上23-25。
  41异生性,是指造下未来世异于此生当人而下堕三恶道受生死轮回苦的体性,为未见道的凡夫所摄。然而三乘人所断的异生性有广狭之差别,二乘人于刚见道时就已断除二乘异生性;菩萨则要于真见道及相见道位皆具足圆满而入初地后,才能断尽大乘异生性。
  42《大正藏》册18,页44,中11-12。
  43《大正藏》册18,页44,中28-下1。
  44参22,页273。[参考书籍22:多识仁波切,《破魔金刚箭雨论》,圣地文化出版社(台北县),2005/11初版1刷。]
  45《大正藏》册18,页44,下6-13。
  46《大正藏》册39,页790,中14-29。
  47《大正藏》册18,页52,上23-26。
  48《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7〈持诵法则品第4〉:“当知悉地有三种,寂灾增益降伏心,分别事业凡四分,随其物类所当用,纯素黄赤深玄色,圆方三角莲华坛。北面胜方住莲座,淡泊之心寂灾事;东面初方吉祥座,悦乐之容增益事;西面后方在贤座,喜怒与俱摄召事;南面下方蹲踞等,忿怒之像降伏事。”《大正藏》册18,页53,上9-15。
  49《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7〈真言事业品第5〉:“尔时真言行者随其所应如法持诵已,复当如前事业而自加持,作金刚萨埵身,思惟佛菩萨众无量功德,于无尽众生界兴大悲心……次持所造众善回向发愿……又应如前方便,观法界字以为顶相,彼服金刚甲胄,由斯秘密庄严故,即得如金刚自性,无能沮坏之者。诸有闻其音声,或见或触,皆必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功德皆悉成就,与大日世尊等无有异也。”《大正藏》册18,页53,上25-下8。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