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相似佛法【共130集】
第069集 常住真心如来藏识
2022-09-12  浏览:1172
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常住真心如来藏识”的相关法义,如来藏心是在佛地前对于第八识的通称,这是因为“如来藏中藏如来”,所以如来藏的法义,对于大乘修学者是极为重要的。
  本节目的因缘,是因为琅琊阁网站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琅琊随笔(40):萧平实居士对张志成老师退会的回应〉之文章,作者是用琅琊阁当作化名,我们今天要对这篇文章中主张的错误知见作辨正,以免一般的修学大众受到琅琊阁错误知见的误导。
  首先我们要先建立的正知见,就是如来藏是心识,也就是第八识,这样对于后面探讨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楞伽经》现存有三种汉译版本,是分别由三位不同译经师在不同朝代译出的版本,这三种译本都有使用“如来藏心”这个名相,分别为“圆成自性如来藏心”、“第一义谛相诸佛如来藏心”与“成自性如来藏心”;而这部《楞伽经》是禅宗 达摩祖师用来印心的。同时在《成唯识论》中也数次引用《楞伽经》的法义,因此《楞伽经》绝对是大家所必须信受的。依《楞伽经》三种译本来看,这个如来藏心,祂是具有圆成实性,所以称为“圆成自性如来藏心”;也是证得第一义谛的根据,所以说“第一义谛相诸佛如来藏心”。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第八识如来藏确实是修学佛法的核心所在。
  依据上述所说,这里面大家也可以留意的是:在大乘的真见道位是要证唯识性的,而唯识性当然一定要包含圆成实性。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为何证悟一定需要证第八识如来藏,因为如来藏才具有圆成实性。然而琅琊阁文章中却主张:【《成论》的“真见道”在初地,所证的是属于无为法的真如,不是属于有为法的阿赖耶识。】当然琅琊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证得如来藏或阿赖耶识,就无法现观如来藏的真实如如之性,也就是真如无为体性。所以琅琊阁“不证阿赖耶识而证真如的真见道之说法”,是纯属虚妄想,这是大家所需要非常留意的。另外,这里琅琊阁将“非有为非无为”的阿赖耶识当成有为生灭法,这可以说是他许多错误的核心原因之一,这后面我们还会再作说明。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琅琊阁将第八识当成有为生灭之法,那就变成也没有真如无为可证了。因为真如无为是所显法,否定了第八识之不生灭性,等于间接也否定了第八识的真如无为法性,可惜琅琊阁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因此建议琅琊阁应当好好思惟 佛世尊的叮咛:【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4)
  而如来藏有时候也称为“藏识”,如大家所熟悉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中的开示:【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事实上第八识因为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且法义非常深广,因此需要从不同面向来说明,才能比较具足显现祂的内涵及特性。所以祂有许多名称,譬如所知依、真如心、种子识、常住真心、本识等等;也有对应在不同修证阶段为祂所施设的不同名称,包括阿赖耶识、异熟识与无垢识,这些名称都是在指称第八识。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妄自采用学术界的作法,企图将经教自行切割成许多不同的体系。因此,虽然第八识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但是并不会产生混乱,因为都是在指称同一个实相心。
  同时这个本心,也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仅存之法,称为本际;所以无余涅槃,实际上就是第八识独存的境界,而无余涅槃尚有本识独存,并非断灭,是依第八识独存的状况而施设无余涅槃。在《瑜伽师地论》卷80中开示:【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问: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已,所得转依当言是有,当言非有?答:当言是有。问:当言何相?答:无戏论相,又善清净法界为相。】也就是说,无余涅槃中尚有离垢真法界存在,或者有时候称为“无漏界”或“真法界”,这个清净法界实际上就是第八识独住的状况。在这个清净无为法界中般涅槃以后,不再堕入五趣众生数中,这就是无余涅槃。所以无余涅槃法界中唯有第八异熟识存在,名为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而此异熟识即是原来之阿赖耶识心体。同时因为有真法界存在,才可以说转依是“有”,所以清净法界不是琅琊阁说的四位法所显示之真如无为,反而真如无为只是清净法界之体性。所以琅琊阁网站贴文中说的“根本没有第八识独立存在于无余涅槃”、“此时唯有真如无为法”是误解了清净法界之义。所以,我们必须知道无余涅槃中因为还有本识,也就是还有种子识存在,因此无余涅槃也称作无余依涅槃界,表示还有功能差别“界”的存在,不是连第八识种子识都断灭了。
  而琅琊阁依自己错误的知见而诬指“萧导师对‘涅槃’的定义非常错乱”,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反而显示琅琊阁写手对于涅槃的误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误会第八识是有为生灭法,所以对于善知识从不同面向的解说便无法贯通,才会认为非常错乱。同时,如果如同琅琊阁所误会的,无余涅槃中除了七转识灭尽外,也灭了第八识的话,那八识心王全灭,无余涅槃就变成了是无心的无情了,这绝非是修行者所要达成的目标;因为成为断灭的缘故,不是正确的灭谛,因此成为 佛世尊所破斥的断灭见。
  琅琊阁并在文章中主张:【如来藏经论是为执著有我的凡夫所说,其中的如来藏是“如来”的“胎藏”,指成佛的潜能,等于唯识学阿赖耶识里面的清净种子。】如果依琅琊阁的主张,变成如来藏是一种成佛的潜能或清净种子,而不是心识、不是第八识心体本身,那便违背了许多经教的开示。譬如在《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中的开示:【如来藏者……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也就是说,如来藏是自性清净心,而不是琅琊阁所主张的单纯是成佛的潜能或清净种子;并且上面所引《胜鬘经》中也开示这个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是含藏有烦恼染污种子的,并非琅琊阁主张的如来藏“等于唯识学阿赖耶识里面的清净种子”。
  另外,佛世尊在《入楞伽经》卷7中已预先破斥把如来藏当成种子的邪见:【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也就是说,如果误认如来藏是清净种子,则如来藏就应当含摄在种子识阿赖耶识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之法。如果如来藏是琅琊阁所主张的清净种子,而清净种子可以经由修行而增长转变,那就变成如来藏是生灭法了,这显然是违背圣教的开示;何况《入楞伽经》中开示的是“如来藏识”,也就是如来藏本身就是心识。所以,依据《楞伽经》与《胜鬘经》等圣教中的开示,就可以确定如来藏是第八识心,而不单纯只是清净的种子或成佛的潜能。在《大乘入楞伽经》卷6中也已经清楚开示:【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识,也称具有真实如如体性的真如心;这个众生的本心是离于六尘之能取与所取的。所以自己任意主张一些法义,说如来藏就是清净种子等,便会衍生出许多问题,这是大家所需要留意的。
  而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中开示:【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针对这段经文,有人可能会误会说,因为里面说“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所以便认为如来藏是为外道而方便说的,不是真的有不生灭的如来藏;这当然是落入表相文字的严重误会,因为外道所执著之常住不坏我有多种,譬如离念灵知、冥谛、梵我、四大极微等等,都不是真正的不生灭法如来藏真我。因此 佛世尊说如来藏是“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而因为外道如果执著错误之常住我,便会落入错误的修学方法,譬如以定为禅,或落入六识论的错误修学等等。因此佛菩萨便要在适当因缘,开示说众生都各有自己的如来藏,这才是真正的常住真心;依这样正确的根本知见修学,才有办法离开外道之心外求法,才可以“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也就是能够证得空、无相、无愿三三昧。所以《楞伽经》中之开示,并非说如来藏是方便说,这是大家千万不能误解的。
  而如来藏甚深微妙,所以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卷1),也就是如来藏经论包含了许多三转的法义,甚深微妙,佛世尊对于凡夫与二乘一般是不作深入的开演。所以说“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成唯识经》卷3),也就是通常 世尊只为菩萨作深入的开示,以免因缘不具足者产生误解而加以诽谤;譬如现代就有人,认为如来藏法义就是“梵我论”,或者把如来藏当成有为生灭法,这样对其道业便会产生很大的遮障。而众生也要有福报才能修学如来藏正法,譬如在《央掘魔罗经》卷2中开示:【若诸众生历事诸佛亲近供养,乃能得闻如来之藏,信乐听受不起诽谤。】也就是说,即使有因缘听闻到如来藏法义,也必须要有善根福德才会“信乐听受不起诽谤”。所以,琅琊阁所主张的“如来藏经论是为执著有我的凡夫所说”,显然是对于如来藏经论的误解;因为如来藏经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菩萨修学大乘法门而说的,其内容是甚深微妙,绝对不是一般凡夫众生可以正确而深入理解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琅琊阁在文章中主张【《楞伽经》的理论体系以如来藏为主体,如来藏指真如或第八识的清净部分,阿赖耶识是杂染部分】,这样的说法其实大有问题。因为如同前面所引的《楞伽经》经文,已经开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同时也开示“阿赖耶识如瀑流水,生转识浪”(《大乘入楞伽经》卷2),也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出生七转识的种子识,也是根本依。如果如同琅琊阁一样,把阿赖耶识当成是杂染之生灭有为法,那生灭有为法如何储藏种子?同时,如果如来藏异于阿赖耶识,而在圣教中亦开示“如来藏本妙圆心”、“圆成自性如来藏心”,那琅琊阁将第八识区分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不就变成有九个识了?所以琅琊阁这样的说法,其实是违背许多圣教的开示。而在《大乘起信论》卷1中也开示“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本身就可以含摄不生灭与生灭法了,所以绝对不是如琅琊阁所说,将第八识再区分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这完全是琅琊阁自己的虚妄想。
  接下来,琅琊阁文章中认为:【《楞伽经》的语义要看整体文义理解,但是经中依然强调如来藏“无我”,与正觉将如来藏说为“真我”、“实我”的说法大相径庭。】这样的说法也是令人很无奈,因为在 平实导师的许多著作法宝中都已经极多次开示:如来藏不缘六尘境界,不反观自己,从来不觉知自我的存在;同时能够随顺一切因缘,因此虽然是不生灭的真我,然而也是无我性的。平实导师已经都说这么清楚了、这么多次了,无奈琅琊阁仍然坚持质疑“正觉说的真我、实我”有问题,而误认为与《楞伽经》大相径庭。同时前面我们也已经引了《楞伽经》中“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入楞伽经》卷7)的开示,既然已经说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了,那当然是众生的“真我、实我”,而非假我、虚妄之我;并且《楞伽经》中也直接开示“内证智所行,清净真我相,此即如来藏,非外道所知”,所以确实如来藏是“清净真我相”。因为如来藏虽然含藏染污种子,但却是自性清净的本住法,所以是真我,而有真我的法相。因此琅琊阁对于正觉的质疑,反而证明是他自己的误解。
  另外再提醒的是,琅琊阁此文章中之【我否定的不是“真见道”,是萧导师自创的“真见道”,《成论》的“真见道”在初地】,这里琅琊阁认为真见道是初地;然而在2021年2月13日琅琊阁网站又刊登了一位化名“增上班读经人”的一篇文章,里面又说【可以再次确定“通达位”就是“大乘见道”,就是“初地”】、【“通达位”才“大乘见道”】(〈增上班读经人:大乘见道在初地 经文25-26《唯识三十颂》【给上礼拜新出炉的大妄语者】〉,琅琊阁。);因此到底真见道是初地,还是通达位是初地?亦或真见道、相见道、见道通达位,都是已经入地了?还是正觉说的真见道是七住位才是真正正确的呢?因为上述三种见道所对应《成唯识论》所说之六种现观的内涵不同,同时各种见道位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议琅琊阁网站之贴文应当自己要有一致的说法。而当然从《成唯识论》中开示之“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成唯识论》卷9),我们就可以确定,单独真见道是尚未入地的,因为尚未具足相见道“现观智谛现观”的缘故。所以我们必须信受“真见道只是七住位”的正理。
  以上说明琅琊阁文章中之诸多法义的问题,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因此期望他在发表文章之前能够再谨慎检查、思惟与确认,以免传播许多错误的法义而误导大众修行。而琅琊阁此篇文章之名称,最前面几个字为“琅琊随笔”,其中“随笔”依网路〔网络〕《教育百科》的解释为:“随意随事自由抒发纪录的散文体裁。”然而无论是否属于“随意随事”的写作,如果内容是有关于佛法之法义以及对善知识的评论,建议还是对于内容要谨慎严谨才好,因为因果确实可畏,不可轻忽之。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作几个简单的结论:
  第一点,佛子必须信受第八识为不生灭法,才能正确理解四种涅槃的法义,也才能正确地修行而成就二乘乃至大乘四圣谛之灭谛。
  第二点,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都是用来称呼第八识的名称,不可以把二者当成是不同的心识,或者把第八识切割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两个部分。
  第三点,因为第八识是不生灭之本住法,有情都有自己的第八识,因此称为真我;虽然称为真我,然而却是无我性的。
  第四点,如来藏是心,不单纯是清净种子或成佛的潜能。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