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2、相似佛法【共130集】
第070集 佛教历史中从来不曾出现大乘胜义僧团吗?
2022-09-12  浏览:1348
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这个单元,我们要来谈谈琅琊阁对大乘胜义菩萨僧团的错误认知,并且说明什么是大乘胜义菩萨僧团。
  琅琊阁在他2020年5月28日〈戒律篇(2):佛教曾经出现大乘胜义僧团?〉这篇文章中说:【佛教历史记载中从来不曾出现大乘圣义僧团。佛陀在世时,只有一个出家僧团体。佛陀灭度,僧团分裂,出现不同部派。僧团的分裂,考证历史主要是因为对戒律的解读不一致。这种因为看法不一导致离开僧团或另组僧团,不属于五逆罪之一的“破和合僧”。】上述琅琊阁对大乘胜义僧团的看法,有几点我们必须要来澄清的,因为 佛陀在世的时候的僧团虽然是以声闻僧为主、作为表相,但是本质上就是一个大乘胜义僧团。
  首先,什么是“大乘胜义僧”?在 玄奘菩萨翻译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当中 佛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在《地藏十轮经》中说胜义僧有七种,从预流果(也就是初果)到四果阿罗汉、独觉、菩萨,然后是佛世尊;这七类在三乘菩提的圣果上是有所实证的,都是胜义僧。即使是在家相,不受出家别解脱戒,也不参加羯磨布萨结夏安居,只要有圣果位都是胜义僧。
  中土地区佛法的弘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大乘佛教是以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的佛教,因此大乘佛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凡夫僧是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的三乘比丘、比丘尼,还没有见道的都是凡夫僧。胜义僧则是一切在大乘法当中见道不退的人,不论他的身分是出家相或是在家相,也不论他的身分是人身、天身、傍生身,都称为胜义僧;胜义僧又可以称为菩萨僧,因为是依着菩萨藏法而见道的缘故。由胜义僧所组成的僧团,就是胜义僧团,建立一个胜义僧团是 平实导师一生的理想,因为 平实导师曾经几次说过,当正觉寺盖好的时候,里面的僧团会以现在家相菩萨僧为主,现声闻相的出家众会比较少。
  琅琊阁说:“佛教历史记载中从来不曾出现大乘胜义僧团。佛陀在世时,只有一个出家僧团体。”显然琅琊阁认为 佛陀在世的时候的僧团不是大乘胜义僧团,而只是声闻出家身相的僧团。其实,胜义僧团是从三乘菩提的圣果位上来看,出家僧团则是从身相上来看,实在是不应该以身相来衡量圣果位;这种说法,如果不是大乘非佛说的主张,就纯粹只是为了批评,是完全不了解大乘菩萨道的精神。主张大乘非 佛说或是大乘非 佛亲口所说的人,认为 佛在世的时候,是为根本佛教,这个时候只说声闻解脱道,也就是只说《阿含经》。他们认为大乘佛法兴起的动力是“佛涅槃以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他们认为大乘佛法是后世学者所创作,是思想的演变,佛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讲大乘佛法;所以,琅琊阁才会说“佛教历史记载中从来不曾出现大乘胜义僧团”,而且“佛陀在世时,只有一个出家僧团体”。
  然而,跳脱思想的研究,从佛法真正的精神来探讨“出家”以及“僧”的道理,在真正的义理上,“出家僧”就是胜义僧。在初转的《阿含经》中,如《别译杂阿含经》卷8当中 佛陀开示说:【所谓僧者,如来弟子,得无漏法,能为世间作良福田。何等名为良福田耶?有向须陀洹,有得须陀洹已,有向斯陀含,有得斯陀含,有向阿那含,有得阿那含,有向阿罗汉,有得阿罗汉。】经中 佛陀开示这个僧的定义比较宽松,是证得无漏法的如来弟子们,有初果向、证初果,有二果向、证二果,有三果向、证三果,有向阿罗汉位、证阿罗汉果的佛弟子们,也就是四向四果都是僧。在《增壹阿含经》卷49当中 佛也开示说:【所谓僧者,四双八辈,此名如来圣众,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四双八辈就是四向四果,这是如来圣众,是值得尊贵的,是世间无上的福田。从《阿含经》中可以发现,佛提到僧的时候,还是以圣果位的趣向以及实证作为标准。
  佛教到了第二、第三转大乘佛法的时候,对出家的定义则是菩萨发大菩提心时就是出家。所以《维摩诘所说经》当中 维摩诘菩萨说:【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在《大庄严法门经》中 文殊菩萨也说:【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著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非以自持戒行名为出家。……勤行精进为令众生满足一切佛法故,名为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2)维摩诘菩萨与 文殊菩萨都是现在家相的菩萨,他们以发菩提心、愿意广度众生作为大乘法当中出家的标准。从三转的经教中,从证悟以及发心的本质上来看,在大乘法当中可以说大乘胜义僧就是出家僧。
  佛陀在世的时候的僧团,至少有 佛陀,还有 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还有一千两百多位的大阿罗汉,当然还有许多证阿那含果、斯陀含果以及须陀洹果的弟子们;这个僧团可是具足《地藏十轮经》当中七种胜义僧的内涵,这个僧团就是大乘胜义僧团。到了 佛陀即将入灭前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为一千两百位阿罗汉以及许多的有学、无学作授记,授记他们将来得成佛道;这个时候,更是不折不扣的大乘胜义僧团,怎么可以说“佛教历史记载中从来不曾出现大乘胜义僧团”呢?
  另外,琅琊阁在他的批评当中指责正觉同修会:【以“大乘胜义僧团不可分裂”为理由,禁止所有学员出外说法、弘法,佛教历史上从未曾有,属于“非律说律”。 】其实在《阿含经》当中,有多次的记载说阿罗汉们与外道论义之后,回来还向 佛报告论义的内容跟过程,然后请问 佛“这么说法是不是如法,有没有诽谤 世尊”;经过 佛的肯定之后,欢喜奉行。例如,《杂阿含经》卷5圣教记载:【时,阿?罗度知诸外道去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于一面住,以诸外道所问,向佛广说,白佛言:“世尊!彼如是问,我如是答,为顺诸法说耶?得无谤世尊耶?为顺法耶?为违法耶?无令他来难诘,堕呵责处耶?”】这类的经文,多次出现在《阿含经》当中,请问者也多是大阿罗汉;可见即使证量如阿罗汉,在跟外道论法以后还是得跟 佛陀报告,以确定说法是否正确。可见佛弟子们对于法主(也就是 佛陀)的尊重;依照这个精神,正觉同修会当中的同修们能否出外说法、弘法,是否应该尊重法主 平实导师?
  同修会当中说法的职权在亲教师,亲教师由法主 平实导师所派任,亲教师说法的内容必须符合三乘菩提,说法的地点必须清净如法,说法的对象也必须是正信的佛弟子,不会是想在经论当中寻求过失的外道;这是为了保护佛法,这是 佛的交代。既然是 佛的交代,这就不是“非律说律”。再者,同修会限制学员出外说法、弘法的规定,是说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在外面的道场说法,这个理由并非是“大乘胜义僧团不可分裂”,而是擅自说法成立道场的时候是否要别羯磨?在律典当中和合僧是指共同羯磨、共同说戒的僧众。若是擅自出外说法、弘法的时候,依戒律必须羯磨布萨时,是否犯了别羯磨?是否犯了破和合僧?在律典当中记载 佛在世的时候,佛陀传唤提婆达多以及六群比丘某一日必须布萨羯磨,结果提婆达多以及六群比丘另行自行别布萨羯磨,因此成为共破和合僧。也就是在 佛陀没有同意的情形下,自行别布萨羯磨就是破和合僧,因为这就是律典的规定,这就是 佛的规定。因此,禁止擅自对外说法、弘法的规定,是在保护说法者跟听法者免于违犯破和合僧的五逆罪,而造成大乘胜义僧团的一个分裂。修学佛法的佛弟子们,对于戒律应该严格地来遵守,更何况是很可能违犯严重五逆罪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戒慎恐惧吗?
  任何人若是愿意跟随 平实导师来学法,则是应该遵从同修会的规定。若是要待在同修会当中,未有证量、未得授权,所说的法又是不如法,却是要对外说法、要对外弘法,这实在是没有道理。在律典当中记载提婆达多为了破和合僧的缘故,很努力地使用各种的善巧方便来破僧事;在各各 佛所制定的戒律上,没有制定的戒律就自己制定,佛已经制定的戒律便开缘;在 佛所说的各种经典,刻意提出跟 佛不同的解释,连一字一句都要全面地否定 佛的教授跟教诫。琅琊阁们有些人离开了同修会,有些人还潜伏在暗处,然后在网路〔网络〕上以一字一句刻意扭曲以及误导的方式,要全面否定 平实导师的教导,这种处心积虑地想要瓦解同修会的行为,不就是当年提婆达多破和合僧的各种方法吗?
  琅琊阁应该是发现自己违犯了五逆罪的破和合僧,因此想要为自己开脱说:【佛陀灭度,僧团分裂,出现不同部派。僧团的分裂,考证历史主要是因为对戒律的解读不一致。这种因为看法不一导致离开僧团或是另组僧团,不属于五逆罪之一的“破和合僧”。】其实,从提婆达多的案例来看,没有法主的同意擅自进行别布萨羯磨,就是破和合僧。如果在法上或是事相上有不同的看法,自行离开僧团,自己独自修行,这当然不是破和合僧。可是若是自行成立团体,譬如琅琊阁这个团体,然后刻意提出跟同修会不同的解释,连一字一句都要全面的否定,然后在网路〔网络〕上嘲笑讽刺;琅琊阁们目前想要瓦解同修会的行为,其实就是破和合僧。
  琅琊阁在文中又批评说:【小乘佛教分裂出部派和不同出家团体,大乘佛教一样有不同派系分支,历史上一直如此,不论印度佛教还是中国佛教,从未有任何大乘菩萨高举自己是开悟圣者,组织全球唯一圣义菩萨僧团,要求其他佛教组织接受自己的统领。即使是玄奘大师的唐朝,名声在外,受国君支援,也不会要求当时的各大派系归顺,也不曾要求自己的弟子不可独立弘法。】(〈戒律篇(2):佛教曾经出现大乘胜义僧团?〉,琅琊阁。)上面这段批评,其实是大乘非佛说的思想。大乘非佛说的学术研究者认为佛教是从根本佛教、原始佛教的小乘佛教,演变成为部派佛教,最后再演变成为大乘佛教。
  然而上述的说法,只是学者依于相当缺乏的资料所推论的结果,在《文殊师利问经》卷2则是记载说:【根本二部从大乘出,从般若波罗蜜出,声闻、缘觉、诸佛悉从般若波罗蜜出。】也就是部派佛教的上座部与大众部这根本二部,是从大乘佛教分支出来的;三乘菩提都是依于大乘佛法而能够建立。对于经典这种说法,琅琊阁一定主张:这缺乏考古与文献的证据来支持;但是从实证的佛法上来看,这样才是符合佛教的义理。因为 佛陀在世的时候,已经将大乘佛法全部宣演开示完成,部派佛教是从大乘佛法当中分裂出去的,依于般若波罗蜜各个部派佛教才能够成立的。因此,三乘菩提也都是从大乘佛法的般若波罗蜜出生,也是依于大乘佛法当中的般若波罗蜜才能够建立的。
  琅琊阁这次对正觉同修会的批判,可以视为“大乘非佛说思想”的反扑。从琅琊阁认为佛法是思想演化的主张,然后将大乘佛法分为般若中观系、唯识体系、纯粹如来藏系、心性如来藏系,而且强调“不同的理论架构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这些主张是认为成佛之道当中,是没有一个实证的标的,也没有依于这个实证的标的所衍生的修道次第,大乘佛法就只是思想的演化,这些观点是完全否定 佛陀时代是大乘胜义僧团的存在。
  平实导师弘法三十余年以来,只有对于大乘非佛说的思想主张以及修学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喇嘛教主动提出法义辨正。因为 平实导师生平的志愿,就是要复兴中国佛教,并促使藏传佛教早日扬弃喇嘛教,回归三乘菩提。琅琊阁曾为同修会的一分子,受 平实导师的照顾,未能体恤 平实导师的发心,却是认为同修会想要统领其他佛教组织,想要各大派系归顺;这种一统江湖的想法,应该是只有武侠小说当中才会有。其实正觉同修会从来不曾要求其他的佛教团体接受自己的统领,也不会要求各大派系归顺,也无从要求其他组织的接受;因为,一个断我见的基本观念——也就是五阴是虚妄的一个法,就这么简单的观念,也从来没有任何其他的道场支持过,更何况是如来藏妙法,会有什么样的道场能够接受呢?
  琅琊阁能够忍受大乘非佛说的思想主张,能够忍受喇嘛教披着佛教的外衣、骨子里却是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本质;对于辛苦弘扬如来藏法的同修会却是仇大怨深,这个中间的原因实在是值得玩味。由上面所叙述琅琊阁不懂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又执著于大乘非佛说的学术思想,因此说琅琊阁所有的论述都只是相似佛法,不能够利益任何的人。
  这一集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大乘胜义菩萨僧团的精神到这边。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