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延续上一个单元,我们继续要进入到七方便当中的关于四念处的别相跟总相。这里我们还是要依于之前九种心住还有六种力,结合无相忆佛念这样子一个定力,如果您已经有串习作意成就了,或是说您即使还没有串习作意成就,您一样可以依于这样子的定力,而来依于 佛所说的,在祂示现涅槃之后,一切弟子——包括大、小乘弟子——全部都要住于这一个四念处;依四念处而让自己的修行依次的从观身不净成就,身念处具足成就所谓的断身见,乃至受念处、心念处。以小乘来讲观六识心无常,观五俱意识无常,观定中独头意识无常,终究定慧等持,离言实证这个意识心是真的生灭依他之法,不是真实心。不可执意识心,乃至意识心所取的身念处、受念处相应的五根身三种受为真、为常、为我所领受,而产生的四颠倒,而继续堕落于凡夫的境界。
从四念处别相跟总相来讲,其实指的就是说:您观身不净,只观身不净,不观身是苦、观身是无常、观身是无我,那就纯粹这叫作别念处,或是别相念处、别相观;当您已经慢慢的已经是熏习了一分、两分的,已经有力量生起了,所以有在身念处部分同样也可以讲有五根、有五力了,您也可以在初分的能够对于身念处能够安住了,那您也要来进入四念处的总相念处,或是说总相观。换句话说,您不只要观身不净,您还要观身无常、观身是苦、观身无我,总和身、受、心、法,而总对治于四种颠倒,这就是别相观、总相观最简单的一个解释。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花太多时间在这里,我们现在的重点要在于:您无相忆佛念佛成就之后,如何同样的依于六种力与九种心住而来达到四念处的第一个,以断我见的一个目标;乃至步步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达成究竟圆证诸法无我,法念处的完全究竟实观。
无相忆佛念成就之后,会建议菩萨们开始就……当然之前您就一定要熏习,只是这时候您更要认真地深入于四念处。四念处——身、受、心、法——它有一定的顺序,之前也跟菩萨们说过了,前面一个念处还没具足成就之前,你不可能下一个念处具足成就。这意思当然不是说,我身念处还没具足成就,我就后面的三个念处,我不能去修学、不能去听闻,不是这个道理。我们所说的是具足实证身念处,换句话说,您如没有具足依于观身不净,而断除以色身为我、为界的颠倒,您绝对不可能断除根尘触的时候,因为身念处是五根触五尘而未起第二个受念处。五根触五尘起乐受、起苦受、起不苦不乐受,而相应苦苦、行苦、坏苦而不自知,这个其实就是身念处之后的受念处要对治的。而意识取五根身建立身见,意识取这个五根触五尘之后,产生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而建立唯我之受,是我的我所、我的内我所。严格来讲,菩萨们这么一听闻就知道了,其实身、受、心、法,前面的身念处跟受念处,其实就已经在针对心念处的六识心,特别是五俱意识心,特别是后面所要来成就的断除我见的定慧等持的定中独头意识心,已经一分一分的在断除祂对于外我所、内我所的种种攀缘。
我们之前曾经讲过,一个大衣都脱不掉的人,他怎么可能脱得掉外套呢?外套都脱不掉的人,怎么可能脱得掉衬衫呢?衬衫脱不掉的人,怎么能够脱除掉内衣呢?内衣脱不掉的人,怎么可能能够清洗他的身体而来达到清净呢?这样子的譬喻,相对应于《百法明门论》刚好是“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最后的无为法我们不说;前面这四位,正是 平实导师一直所说的一切诸法。现象界一切诸法都是如是的直接、间接、辗转而从如来藏出生,只是众生在根尘触的当下,马上就依于这七转识而心所法的相应;而这样的烦恼、随烦恼的相应,而马上落入于心不相应行的时间、空间、文身、名身、句身,还有所谓的方位、数目、次第、得,这样子的得失法,所谓的最粗糙的遍计执相当中。当然您只落入心不相应行而不造作恶业,不依于烦恼、随烦恼造恶业,您只是著相,还不至于产生问题。
好!回来刚刚所说的,《大乘百法明门论》告诉我们,这样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万法,都是由现行的第八识如来藏。而反过来讲,出生万法当中,第一个要先对治于心不相应行上面而起的人、我、众生、寿者相的贪爱,乃至瞋恨而造作恶业。这里所指的,就是身念处还有受念处的取众生的五根身为真、为实;取这个狗——狗身,母狗、公狗身;取这个人身,取天人——有天女、有天人;取种种的地狱身,取种种的饿鬼身,而取此身为真、为实。特别在欲界的烦恼当中,人与人之间起五尘境界相而为真、为实,而建立了剧情,而有财色名食睡的烦恼相应生起,这都是五蕴当中的色蕴,就是对应于四念处的第一个身念处。依于色蕴五根身而起了随后产生的苦乐受,就是受蕴,对应于受念处。而最后又对应于想,因见色而起苦乐受,而起这一些不净想相应的或福或恶的想;而终于造作了相应于三界六道的福行、祸行,乃至所谓的色界以上的不动行。这些主要都是依于意识住于四识住,所谓的色、受、想、行四蕴而产生的问题。
而究终最主要的,我们依于断我见的层次,主要的还是在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这两个意识的外我所与内我所。唯我们要依于七方便有定、有慧之后,依闻、思、修的程序,依于听闻、思惟、忆念、正知而不断地精进,而最后终于串习成就四念处的每一个念处,而来达到断我见的目的,这些过程当中,我们先要具足这样的知见。
好!回到四念处,我们说过了,不管四念处或是无相忆佛,我们都是必须依于《瑜伽师地论》所说的九种心住、六种力。我们先引用无相忆佛的成就如何来对治性障,其实是也要同时加上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四念处相应的断我见的法门,我们依这样子的总论来简单解说一下。我们说有无相念佛,也有观想念佛,也有持名念佛,依深、细层次,当然无相念佛是最困难的。观想在脑海当中或有语言文字,或有声音或是说没有声音,可是文字现前、影像现前,这样我们方便把它叫作是观想。持名念佛佛号都出来了,乃至说抄写经典,或是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无妨说持手去抄写这个佛都可以。依持名念佛的境界,观想念佛的境界,还有无相念佛的境界,我们可以说,同样的有无相念佛、有观想念佛,也有持名念佛。同样的也有无相起瞋、无相起贪,也有观想起贪、观想起瞋,也有持名,甚至持拳,甚至持口,去骂人、去打人,所谓的持名起贪、起瞋。
真正的修行,依于我们这边时间的关系,先引用《瑜伽师地论》简单地来解说一下:如何依于无相念佛,再加上身念处、受念处乃至心念处,这样子的闻、思还有一分的修智慧,如何在生活当中真正达到观行,乃至修行的目的。我们先举出来《瑜伽师地论》卷22相关的论文,这里是十大声闻弟子当中 佛的儿子——佛子,相关于罗怙罗尊者他所谓的密行第一。真正的身口意密行第一到底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瑜伽师地论》卷22,真实三密:【又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何等为三?一、观身业,二、观语业,三、观意业。云何观察如是诸业令戒律仪皆得清净?谓希当造及欲正造身作业时,如是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及以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为不自损亦不损他,是其善性,能生诸乐,招乐异熟?”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身业自损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即于此业摄敛不作、亦不与便。】
时间的关系,我不继续念下去。简单来讲,在这个《瑜伽师地论》卷22,关于佛子罗怙罗尊者,他之所以被尊称为小乘尊者当中十大声闻弟子“密行第一”,其实他的身密、口密、意密,就是因为他在心思生起之前,从最微细的,所谓我们刚刚讲的无相念佛,无相起贪、起瞋;观想念佛,观想起贪、起瞋;乃至最后的持名念佛,乃至持名或持拳打人,持名、持拳的起贪、起瞋。他所谓的四正勤或是四意断,他所谓的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广,他所谓的未生恶令不生,他所谓的已生恶令断除;他并不是像一般我们所说的,譬如小乘的戒律,是要犯了身、口相上面,外面的人都看得到,你犯了身相应的戒,犯了口相应的戒,身三、口四这样子的戒,才叫作犯戒,大乘菩萨严格来讲都是摄心为戒。虽然这里罗怙罗尊者,他这一边好像是小乘讲他密行第一,可是这样子的修行方法,其实是不分大小乘。
真正严格来讲,绝大部分的阿罗汉之所以习气还会很重,譬如说舍利弗瞋心很重;譬如说有其他的尊者,譬如说这个毕陵尚慢,会有这样的习气的深重;主要都是他只在相上修,把生灭法、生灭相揉成一团。特别那一些定性声闻人,他生灭法、生灭相并没有真实、如实地分开,他只要是生灭,不管是生灭法、生灭相,他一概都要灭除。好!回来这里,我们用刚刚所谓的无相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来解释《瑜伽师地论》卷22这里所说罗怙罗尊者的真正的身密、口密、意密。而不是密宗,不管是东密或是藏密里面的以上师的观想,以唱诵这个百字明大礼拜,而来说是相应于佛地的身、口、意密;而来说凡夫也可以行这样子的邪妄想,而来说这样子是密,那简直是天渊之别,差别太远、太远、太远了。
好!回到我们刚刚所说的,当您无相忆佛念佛成就,当然是您必须已经是依于六种力——听闻、思惟、忆念、正知、精进、串习;乃至也依于九种心住,偏于定力而来讲九种心住,而说你已经等持了,串习了、等持了、意根作意了。你有这样的无相忆佛念的定力的时候,您再回来反观,这样您大概就会了知我们现在所要说的范围。一个凡夫起贪、瞋相应的诸多烦恼的身、口、意行的时候,绝对是身、口行外面的人可以看得到的一定是在最后。当然我刚刚说过了,不犯身、口戒的话,这个还可以讲说没有犯声闻戒,可是菩萨要摄心为戒。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串习成就,意根的作主,当然是必须依于意识的勤修戒、定、慧,而最后经正知力具足,也就是精进力具足,最后串习力具足,才叫作已经养成一个好习惯,或是已经戒除掉一个坏习惯,真正地达到了对于某一法,乃至全部佛法的一个四正勤。
可是这样子的无相忆佛念,对于生活当中烦恼生起的对治,还有这样子的贪、瞋境界现前的如何应用?那我们可以简单讲,我们把贪、瞋、痴的贪跟痴,我们举例成:贪如同水——贪欲水,瞋如同火——瞋恚火,我们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在我们一个住家,我们以这个五蕴色蕴方便举例为身好了,我们的内心,譬如说无相忆佛念佛的境界,我们方便叫作是以“贪欲水”来讲,我们说是水龙头,是浴室的水龙头;这个贪、瞋这个瞋,我们方便说厨房当中的瓦斯炉。当您要预防火灾的话,请问您:你是等到外面的人都看得到你起贪、起瞋,都说你家是火灾、水灾了,您才来对治、才来说修行呢?还是您这个水淹出去那个浴室,火烧出去厨房,可是还是在家里面(我们方便说为所谓的观想阶段),你是要在这个地方对治呢?当这个地方能够对治,其实已经是相当不错,也相对于小乘人的一个修行了。因为小乘人如果说外溢、外出燃烧成为外面的人都看得到的火灾、水灾,甚至伤到人、淹到人了,那已经是犯了小乘戒。
小乘如果在观想的阶段作得好,这个在观想的阶段,在有语言文字寻伺相应的阶段,能够做到熄灭贪、瞋、痴,那已经是相当不错。可是大乘人,甚至严格讲,依《瑜伽师地论》这一段卷22所说的罗怙罗尊者,他所说的身、口、意密,真正的密行,在这一个阶段的,之所以能够说为真正的密行第一,其实主要还是在他的意密。换句话说,以举贪为例,并不是要您已经看到财色名食睡起贪了——看到好吃的流口水,看到漂亮的女人、看到英俊的男人心中起了这个淫欲想,乃至这样子种种都已经不自知、不正知了——这个阶段的依于提醒自己要有戒、要有定、要有慧,那其实都已经是很粗糙的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是在修这个最粗糙的身、口外面的人可以看到的行,必须要进一步的依于戒、定、慧慢慢修行的成就,依无相忆佛念慢慢地串习成就,依六种力的不断地五根、五力的增长,那您终于能够遇到境界缘现前,当然中间有可能要有一些戒的力量。
换句话说,你在这个持名,在这一个持口、持拳的部分,你犯戒了,您在 佛前如实忏悔,如实地讲这个身、口、意行,当初是如何犯的,如实地对 佛说一次,并不是 佛需要了解,而是您自己要有这样的作意现前,下一次还要犯的时候,自己就会警醒了。好!有这样子的慢慢地修正之后,你勤修戒、定之后,你这样的起贪、起瞋的境界,会慢慢地能够局限在这个观想的阶段。当然观想的阶段,以小乘人来讲并不算违戒,以大乘人来讲,你其实已经犯戒了。你这样的心,严格来讲,即使你没有出恶口、没有出拳,那您其实已经离开无相忆佛念了,因为无相忆佛念所要求是更深的,没有语言、文字、声音、妄想,纯粹的一个了知念。这个了知念是不相应于所谓的观想的,真正的依于你的不断的六种力、九种心住,还要你对于四念处观身不净,观身体这个外相、中相、内相,分别有十二相不净。譬如说外相:【发、毛、爪、齿、眵、泪、耵聍、涕、唾、垢、汗、大小便溺。”】(《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1)这样种种的不净,从了相作意而慢慢成为六种力,而成为胜解作意。
一一这样的修行,你最后才能够——刚刚是这个在持名,外溢于外的水灾,而在这个阶段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最后慢慢地在观想的阶段,起贪的时候自己就发现:“哎呀!我厨房中的水龙头没有关紧,已经流到这一个客厅了,再不小心会流出去——会犯戒!会让外面的人所知,会让外面的人讥嫌,我这个修学佛法的人还犯这样的过失。”这样的定力,戒、定、慧的慢慢生起之后,您在观想的阶段、在观想的层次,即所谓的口密的阶段;你作四正勤,最后再精进下去,戒、定、慧力量慢慢地再逐渐地生起。
那您就能够一分一分的如同你无相忆佛念佛刚开始修学,还没有串习成就的时候,你拜下去,一下子可能又一个佛号生起,一个声音生起,乃至更粗糙的往外缘这一些财色名食睡——昨天有什么烦恼,明天什么烦恼,我的房子有什么烦恼,我的养老金有什么烦恼,我的身体有什么烦恼——这些粗糙的,严格讲都已经是在观想,在脑中的口行,虽然不是外面身行相应的口行;这些还是严格讲(以无相念佛来讲),你的定力还没成就。而来这样对治这一个贪来讲的话,当您从持名的阶段,外面能够看得到水灾阶段,慢慢到这一个观想的阶段,慢慢地依于有戒、有定、有慧,还没有流出去成为外面淹到其他人的水灾,烧到别人的火,你就已经察觉了。这时候你就在这个阶段修学四正勤,最后你依于这样子的不断地精进、不断地串习,虽然还没有具足串习,你一定可以在无相念佛相应的阶段;因为你对于无相念佛、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这样三个次第,你有这样子的了知。
比推于这样的了知,你对于无相的起贪的阶段,贪心要起来还没有语言文字,瞋心要起来还没有语言文字,譬喻来讲,这个在厨房当中这个火,瓦斯炉刚刚点,你已经察觉了知而作了四正勤了;这个水龙头要打开了,还在浴缸淹的时候,你就已经察觉了知了。你在这一个粗糙的无相的念佛阶段,你已经作了相对应于身、口、意密的这样的四正勤了。甚至到最后的时候,定力再加强一些,这些作意再坚固一点点,你终于能够从了相作意、胜解作意,你终于能够趋近于将要达成远离作意。
以断我见来讲、以四念处来讲,就是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你最后的话在观心无常阶段,你要来断我见了,要来定慧等持、离言实证了。这时候之前,对治于烦恼贪、瞋的部分,你一定可以察觉到,依于类似无相忆佛念要掉的时候,还没掉你就已经察觉了,依于这样子的功夫,用来对治这个贪与瞋的烦恼。简单来讲,你连水一滴都不应该滴到这一个浴缸,你连火一丝火你都不让它现前在这个瓦斯炉。换句话说,当你有这样子的一个不善作意,要现前之时的时候,你想要起瞋,想要转开瓦斯的时候,你想要起贪,想要打开水龙头的时候,你已经察觉这个作意。而你在这个这么微细的作意之下,依于前面有如实的在持名的阶段、在观想的阶段,有如实的依于摄心、持戒,然后再来修定、再来修慧,依于有这样的过程而修成无相念佛。依于六种力、九种心住,你同样地也可以依于这样的四念处,同样依于六种力、九种心住,而最后能够达到所谓的罗怙罗尊者所说的密行第一。在起恶心念还没有恶作意之前,你就看到,而依于四正勤的精神,你已经把它断除掉了,这才是真正的身、口、意密——真正的三密。
好!阿弥陀佛!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先演说到这里。
第020集 七方便、九种心住、六种力(四)
2022-09-12 浏览:1196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