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2、念佛法门【共82集】
第58集 随时随地体究 正益老师 主讲
2018-07-12  浏览:6174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第二个科目,我们要讲的是:“随时随地体究”。
  比如说,参究自心如来这件事情,并不是有分作早上晚上,或是吃饭或非吃饭,或是说其他的时间,除非你意识心是断灭的,就是说你睡眠的时候,当然你没有办法再去体究祂,因为要依持着这个意识心,然后才能够抓到这个真心。到底这个真心在哪里,你并不是想要从各个形体、各个相貌这样去观察,这样就对了,有时候这触证就是一刹那的。既然是一刹那,那就没有办法说它一定有什么样的程序。所以这也使得很多人,他觉得:“你们佛门中说的证悟都各说各话,甚至你们公案写得都很无厘头,好像我随便胡说就可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公案它有它的方便,但我们不会介绍这一块。
  我们要说,到底你的根性是不是适合来作参究、体究念佛这件事情,这些都还牵涉到你对于“思”这个修学上你是怎么想的。譬如说,有人读了善知识的书籍以后,他想:“我都懂了,这好简单啊!你就讲如来藏嘛,一切万法都祂出生的,从头到尾就是这样。”可是他实际上呢,自己却没办法宣说。因此,如果今天你已经能够这样踏入讲堂来修学,或是说已经能够知道善知识的书籍是这样,但是因为你有一些状况没有办法前进到这个地方,或是就近有个讲堂,你是可以在家里面自己熏习,然而真要说就贸然进入体究念佛,这样可能太早了一点!所谓的“思”是要最后产生一个“思决定”,前面这个思是属于思惟的思,后面的思是要作决定的,比如说“闻思修证”这个思,你是要作思考、推理、推演。那跟善知识的书籍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你能够随时随地参究、体究是要依止于善知识,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想到什么就在那里自己玩弄起来,这样不是佛法。佛法从来不是这样,这样离群索居,然后自己以为自己懂的。
  那所谓的“思”就是说,你可以选一本善知识的书籍,假如说你觉得都很难,你觉得哪一本已经算是对你来说最简单的那一本,你就把这本开始阅读。阅读个一两次以后,你就尝试着,所谓尝试是什么呢?就把它摊开来,然后用你的话来讲,不过你是要照着书上来讲,不是请你说直接阖起来讲,因为阖起来讲又有人觉得“哇!不知道要讲什么!”等到说你可以这样,每一页你都可以这样讲,大概都讲过一遍。如果没有的话,就随便抽多少页达到这本书的五分之一的页数,这样你都可以觉得“我讲得不错!”就是说,“我的字、我的文句跟善知识所说的很接近,当然有一些是不太一样的,然后有一些我会浓缩,有一些我会添加。”对!这样才是你自己说的话,不可能每句话都一样,每句话都一样就不需作这功课了。
  再来呢,再来就是你要从这个你所阅读过后的地方开始做一些简择,简择就是把一些纲要能够写出来,或是把它说出来,知道这地方的纲要是什么。比如说,你要产生能够作“总持”的一个预备,这“总持”有点类似,只能说有点类似,但因为佛法的方法是不离开世间法,佛法也是贯串的。这样类似的方法是什么?你先要用纲要先出来,所以接下来,你就把纲要大概的写,然后在讲的时候记得,就可以按照这个纲要把它突显出来;或是说把很重要的法句--所谓的法句,就是说哪一个句子最重要,就是句子,就是核心,根据这句子取出来--假如说你没办法写纲要,然后就是从法句然后变成纲要。那你都还是看书讲,千万这时候你就不要躐等,所以一下子就想要求快。等到你已经觉得都差不多了,接下来你就自己就可以马上阖起书来讲,也不一定;你可以说把书把它遮一半,什么叫遮一半你知道吗?或是说把你写的法句然后重誊一张在纸上,放在旁边,这时候你可以两边看,书遮一半让你看到一些字,或是遮了一些让你看到一些字。那你还是看书,可是你没有看到全部的内容,可是透过这样少分你就有一些印象,知道说接下来我应该说些什么,有一些法就会开始开始地冒出来。什么法呢?就是你过去生所熏习的法,因为在你这么迫切需要的时候,你的末那等等就可以去缘它,把过去生这些熏习的知识、般若的知见拉出来用,这时候你就可以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契入。等到你觉得自己也不错了,你书就可以阖起来,可是纲要还是要在,然后或是说重要的法句还是在,这样练习。练习完这样还可以的时候,你就连这个法句子,这又要讲特别好也把它拿掉,就只剩下纲要,就是说一两个字、两三个字。然后等到都可以了,你就把每一页每一页的纲要把它串起来,这样就像是一条线,这条线就可以将来让你作为提纲挈领用。提纲挈领是什么?我们穿衣服就是把领口这个地方拉动一下,这衣服就会竖起来了,你就可以穿上这衣服没有问题,所以提纲挈领就是这样。然后在这过程中,你要可以开始简择,简择一样呢这个地方你就要能够思惟,不过思惟的时候有时候要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用说,一个是用写,这个又有点不太一样,不过方法情况也是很类似。你看到第一行,譬如这段落的第一行,看到第一行,这时候你就知道我想要写些什么,我想要把一些东西说出来,一个是用说的。但是在某个情况下,还是建议能够说、能够写,分开来做是好的。你说:“那我写的时候,我要写在哪里?”没关系,你就写在书本上,因为  平实导师他有悲心,他觉得说:“我的书,你可以在上面作笔记,可以作等等,这样没有问题。”因此,你就可以把你的想法一直写。如果是说这种情况下的话,你写得不够多,你就看第二行,这样如果还不行,你就看第三行,依次让你的理路更为的清晰、脉络更加的完整,这就是“思”。
  “思”的功课作完了,你要产生很重大的决定,就是说,你对于这个法义上没有疑问了。乃至于说,《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因为它的难度不是非常高,所以你也可以因为你对于善知识的信心,就把整本书一下子就读完。因为这个比较像是行门,行门它跟解门是不一样的,解门的话呢,你就要不断地思惟,行门就是要说作修行,当然知解的地方,广义来说也是包含在行门里面。我们要特别要说的是,如果说《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书你阅读,那你阅读起来应该很快,甚至这个脉络你可以抓得出来,到时候你再听这些善知识们、亲教师们的说法的时候,你会更掌握出其中的重点,因为不会大家讲的讲法的一文一字都会一样的。这就是思。
  那“思”呢没有修是不行的,所以当你这地方很笃定以后,你也觉得没问题了,对于世间的话,因为你观行过了所以看破了,而不是因为有人跟你讲要放下、要看破。因为他跟你讲的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这样兜起来以后,你就说“我放下!”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自己用自己的五识,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这样子去体触,通常鼻舌这两个一个处理食物,一个处理香气、香臭,所以它们比较用不着,然后你尽量要用你的见闻来了解你所观察的法。所以透过观察的法,你一切的就慢慢死心了,因为你发现就算是你怎么爱恋的事物,不管是有情乃至于是无情,他们都有缺点,这就叫娑婆。说这个人,他什么都好,可是……哪些不好,所以你就会心里有数;这个东西啊非常漂亮……可是啊,它就是有些缺点,不耐用!等等。所以最后你慢慢想:“我干嘛去受用这些种种东西呢?因为我的死期啊也快到了!可是想来我应该高兴啊!因为我学佛念佛,我知道这样殊胜的念佛法门不是只有持名念佛法门,我往生已经没问题了,我忆佛已经练到这忆佛念完全在,而且我感觉佛就跟我这样的有感应。”不过,这感应你千万不要把它形体化,因为形体化的话就有鬼神、大力鬼神他会来找你,因为你喜欢看见佛身,有大力鬼神他可以变化成佛身,他一找你,你就麻烦了。你想“佛来了!”你就赶快做什么……其实你不要这样想,因为念佛人也不求感应的。念佛人最后什么时候要感应?临终的时候感应。
  所以念佛人在所有人里面,他也是一个大丈夫!因为他一生老老实实念佛,从来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你叫他持戒他就持戒,你倒过来说:“你布施好不好?”他一听很惭愧:“我没有什么布施。”然后他隔天他怎么作呢?他就一大早就来道场帮忙,因为他没有什么钱,他就用他的力气来,然后等到作好了以后他才去上班或是等等。所以我们透过这样的表现,可以知道念佛人真是勇气十足,虽然他一生看不见佛,然后他也不奢求看见佛,一直到他命终连点感应都没有,他也无所谓,他也老老实实。所以这个法门非常难信,因为众生--就像吃啊,他要一尝到食物要有食物的味道,他一碰到境界要有境界的受用;可是这念佛就是一辈子就过去了,受用就在临终的时候等 佛来接引,所以这样是难得可贵。难得可贵的之下,你就要往体究念佛这地方来继续走,因为体究念佛可以让你往生品位高,可以让你不辜负诸佛菩萨的苦心。
  所以我们来看看,你若在随时随地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回到这话里来--如果工作有危险,譬如说,你要在高空上、吊缆上,或是现在如果你打一个失神,那别人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说你开计程车,或是呢你开各种的交通运输工具,这你就不方便作体究。甚至如果说你没有办法可以把手边的事情照顾好,那你也不要看话头,因为这样的话有风险。如果说你已经功夫太好了,一下子就进入整个疑情里面,你已经在参究里面出不来了,这时候就很抱歉,你一定要舍弃这个疑情,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所有的乘客或是会受你影响的人,他们的生命可能会有担忧。如果今天你是一个人走在路上那可能还好,因为我们这样的话不会心里面有另外一层的注意力要罣碍,通常你要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大部分闪得过。所以建议你如果是要在户外作体究念佛,必须要说那个工作要很轻松,最重要的要没有危险性。如果说一大早,你可以在附近的公园、运动场或是学校,或是马路尽量你不要靠近红绿灯那里,这样来作体究念佛。甚至说,体究念佛你在家里也是可以,只是说家里也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场所,体究念佛本身是要念头能够收摄,可是它也要能够从动中的定力来着手,不是叫你又回去打坐。所以这个地方要请大家能够注意自己的身心安全。
  然后对一个在体究念佛的人来说,这个长劫或是短劫,这地方都不用特别在意。因为即使说你有信心,然后你不开悟也没有关系。因为什么?因为要的菩萨不是你所想的开悟才是最好的。你说:“这点就不懂了。”那你说:“那我能够参究,能够很快的把这功夫作上来,然后很快的开悟不是很好吗?”好是好,可是诸佛要的是很特别的,诸佛的是要菩萨的种性!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为下辈子你再来,你还不是一样没有悟!你有胎昧啊,除非你已经突破胎昧,然后发起一些三昧,有一些神通境界才知道“我是某某人,我上辈子开悟过,原来我悟的是这样”。如果不是,那你呢还不是要重新再来。不过老实的人他好处,因为他安分,他随时随地参,是因为善知识嘱咐他:“你要参啊!你不能够说修学的时间不足。”他会说:“对啊……”可是他不会去想说修学时间不足会怎么样。我们今天就说,闻思修这个时间在佛法中都是长劫,你只要想看,这个印度 佛陀示现灭度之后,一千年之间只有二十八位祖师证悟找到自心如来自性弥陀,找到他的法身佛。那要请问:那其他的人没有出家吗?有啊!出家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是说因为典藉上没有记载这些人--这些祖师们,有可能他们也有其他的弟子开悟,或是等等或是已经开悟,这也这有可能,我们算几百人好了。可是以前的有那么多人出家,又不是只有一代,一千年中有二十八代,所以有二十八代祖师,或是说少一点二十代。因此你就想:开悟不是容易的事情!既然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关系,你就心安止在这种地方继续地用功就可以了,然后佛会施设种种方便,至少说你的定力会提上来,有时候甚至你在临终的一个境界里面,一晃眼你就开悟了。所以开悟呢,它本身并不是你修学的终点,所以你要有这样的认知。
  开悟你还没有真正叫作“得”。你又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法华经》有说,“闻思修证”要“得”。“可是说证,我一刹那就证悟了啊!你不是这样说吗?”对呀!可是你的心没有办法安止,那就根本不可能“得”,因为你会退转。所谓退转是说,你觉得这个心没有什么,你或是说你觉得这个心还不是真的,或是你觉得说一定还有别种说法等等,这样你就会放弃,甚至说对大乘经典你会毁谤。那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啊!所以这世间多的是从佛菩提道退转的,就因为修的时劫不够长、不够敦厚。那你说:“那我在这个世间修,也不够长,因为我这样修的话顶多一辈子。”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辈子,因为这一辈子在你的人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捩点。因为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得很远,看到未来 弥勒佛出世,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假如说你还发愿再来,发愿再来的话,你呢一样会先听 弥勒佛来说小乘法,这时候你会证得什么?以你这样的笃行认真修学,你会很快的就能够成就了阿罗汉果;就算没有,你也可以成就三果,三果你至少有初禅啊,有初禅就远离欲界爱。等到 佛陀来继续说,弥勒佛说这大乘法的时候,你会回小向大,这时候你对于证悟这个如来藏心你有相当相当的信心。因为什么?你在这最困难的时节,在 佛陀(释迦牟尼佛)灭度--示现灭度之后的千年以后的末法时节,你一样专心一意的修学,而且你从来没有像其他的人认为说“大乘是后人编纂的”这样的胡说,你对于佛是虔诚的礼拜、虔诚的信受,所以在 弥勒佛的时候,你就有很好的因缘,甚至说睡个梦你就证悟了,或是才要参究就证悟了,这个在现今在教团里面,在正觉教团里面就有这样的例子。
  所以证悟祂并不困难,重点是你发心是什么。如果说你发菩萨心,佛陀觉得你的种性已经算不错了,虽然没有办法作入地的等等,或是也不到回向位,甚至也不到十行位,可是佛法需要人来鼎力协助,又可以让大家道业能够增上,这时候佛就会让你可以很迅速的证悟。所以随时随地的体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们今天大概要说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再继续把没有完成的八个科目来继续作宣说。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体究念佛!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58集 随时随地体究 正益老师 主讲)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