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邪见的范例
现在是资讯网路电子化时代,大家都能在电视媒体上来看到佛法节目,也可以在各大道场的网站上读到大法师们解说的佛法,在佛法弘传上来说,的确是相当方便,在家中即能听闻佛法,不受时空限制,且不用四处跑道场。
以下二篇内容是直接从电视佛法节目上听闻后直接记下来的,提出来作一些法义的辨正之后,已直接寄给说法的大法师们。不知是他们未接到,或是故意不予以回应〔编案:应该是无法回应〕,只好略作修饰,将口语化的部分修改成正式的文字,用他们所说的内容当作错误范例的素材,来辨正他们为什么说错了;提供这些资料给佛教界的目的,是想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义理,如同在学校学了一些课程之后,要再去实习作实验,拿一些以前别人曾做过的经验例证作为教材来实习,以增加佛教界四众亲身的体验。对这些范例若能正确的了知其中淆讹处,就容易认清悟错者的说法,就有能力来辨识真假善知识,加强对于法理真正涵义的认知与了解,以提升正知正见;正知见的基础渐渐深厚了,才不容易被人误导,就能早日走上真正的亲证三乘菩提大道,愿与诸方菩萨们共同探讨!
第一节 范例十则
第一则 有人说:“什么是缘起性空?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即是缘起性空。”如此说法对吗?
略说:《金刚经》中有诸多类似语句,可是佛所说的义理并不是这样的“缘起性空”;其实他这种说法是错解佛所说第八识空性与诸法空相之意。在般若诸经中,佛的说法是双俱二法的:实相空性心与诸法的空相。如在《金刚经》中佛云:“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正如同以手指月,手与指非是月,是要您依手指所指示的方向去寻找;才能找得到月,也才能找到真正的月,莫将手指认作月。佛在解说般若第一义时所说的言词,并不是般若第一义谛,要依佛所说言词中的般若义涵来寻找第八识真心,当您证得了第八识真心时,自然会发起般若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般若第一义谛之真义;所以说“所说的佛法不是真的佛法,证得第八识实相心时,所证的无境界的实相境界而生起的智慧,才是真的佛法。”佛所说的般若涵义在此,并非说第八识是缘起性空,也不是只在五阴、六识的缘起性空上来说;若离第八识说诸法缘起性空,乃佛所斥的断见外道。在《金刚经》中,佛云:“‘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也是相同的义理,佛是要佛弟子们依佛所说的方法,去觅得不会佛法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真的佛法。是故诸佛所说的般若即非般若,只是证得如来藏以后,确实的了知法界万法的实相了,那个亲证实相的智慧境界才是般若。如是知、如是证,方名般若,决不可说“五阴、六识缘起性空即是般若”,那是在错解佛所说的般若义理,也是将大乘菩提浅化为声闻菩提,是在破坏大乘法的胜妙性。
缘觉行者依蕴处界作因缘观,十二因缘有支相连──有无明支故有行支,有行支故有识支……乃至有生支故有老病死……支,是名此有故彼有。此有故彼有,即是缘起生灭法;以有无明故有行,乃至生有故有老死;缘生之法,必归于灭,皆无有不坏体性,其性必空,故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性空,是名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之观念与现象,是由“根本因与诸缘”和合而出生,而暂时存在,缘起性空之法非有实体,其性空无断灭,则知“缘起性空”一法必有出生与坏灭之现象,最后终必归于断灭空。若无不生不灭之自心如来──第八识如来藏──为因,则缘起性空即成无法,无法则不可能出生蕴处界任何一法,否则就是无因而生、无因而灭,此违一切世间之理,亦违佛菩萨之圣教。缘起性空之理,纯是名相施设,是依于蕴处界所显之五阴、六入、十八界等法生灭无常其性本空,而说有缘起性空之理;若离蕴处界……等世间表相法,要依何处而有缘起性空之可言者?所以缘起性空是依世俗法而施设的,缘起性空的根源是蕴处界,但蕴处界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总不会是无因而生吧?无因而生乃违一切教理,也违一切法界的实相,故当然是由如来藏心体所出生的。以此缘故,缘起性空以蕴处界为体,蕴处界以如来藏为体,所以缘起性空仍然是以如来藏为体;是故法界的实相就是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等四性,这样才是佛法的般若真实义。
《心经》中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智亦无得。”但有好多人解释成“‘有’是现象,‘无’是性空”,而作如是说:“无所得故性空。”总说成:“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经的真正意思了。”性空是缘生缘灭,无有真实不坏之体性,才说是缘起性空。如果说“无常故无所得,无所得故性空”,既然一切法缘生缘灭,灭了就灭了,还有什么法继续存在不灭?竟然还可以说是不灭。就如同桌子烧毁就没有了,这不是断灭吗?怎能说烧毁以后是不灭的?那《心经》所说之“心”是存在、或不存在呢?如果“心”不存在,又如何能叫做‘心’经而说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呢?所以他们那种说法是不了解性空与空性之真义。《心经》中虽然有说“无智亦无得”,但所指的是实相心如来藏的自住境界,而不是指蕴处界中任何一法的境界,这个实相心是离见闻觉知,对六尘境界无所得,亦无智慧可言,其本身所显示的清净无为的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此乃如来藏阿赖耶识的自住境界,并且是六识心仍然存在不灭之时就证得的境界,所以才能说是观自在菩萨,不是灭了六识心以后不能观察自己如来藏自在的断灭境界,不是能观心与自在心都断灭的境界;而“有智亦有得”乃是觉知心的境界,证得真心所出生的般若智慧也是意识觉知心的境界;可是阿罗汉在无余涅槃中真心如来藏独住而不生起七转识妄心时,或如菩萨八识心王俱在而单独观察真心如来藏的自住境界时,祂是没有智慧及所得可说的。所以,《心经》才会说“无智亦无得”。实相心本来就在,祂不是因为缘生而有,所以第八识心不是您修行以后才变生出来的;当您证得了第八识心,您并不是得到了第八识心,因为祂是本来就一直存在的,也因此而说无得(以这种说法来解释“无智”,就会有不通之处;因为真心在悟前是无智的,在悟后仍然是无智的,所以应该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而说真心无智),但不可以曲解经义而说成“无所得故一切法都空无”。所以《心经》是依实相心所住的境界来说诸法空相:依实相心来说五蕴十八界缘生缘灭的空相。也就是说《金刚经》、《心经》所有的涵义皆是以第八识实相心作为中心,来解说解脱道的涅槃境界及佛菩提道的般若真实义。
若把般若实相解说成“性空唯名”的人,是在学“印顺法”,不是在学“佛法”,才会错解般若为“性空唯名”。如果说般若真的只是“性空唯名”的话,既然万法都是缘生缘灭,就是无常、是断坏、是空无,是没有真实常住法的空无断灭;但您是否想过:“名”只是一个表相名称而已,只是受想行识的缘生缘灭法的代称而已,而且“名”所指涉的受想行识也是缘起性空,所以“名”不真实,所以“名”性空;如果是依错误的说法而否定了第八识空性心的话,那五蕴十八界又统统是性空,皆是无常法,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灭尽了蕴处界,岂不是成了断灭法?与断见外道就完全相同了!但佛经却都不是这么说的,在阿含部经典中,佛有说过“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第八识,也说过“名色由识生”的第八识;因此,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体性所说的缘起性空,都是依止第八识来说的,若是离开了第八识来说缘起性空,则成为断灭空,也使蕴处界及“蕴处界缘起性空等诸法”变为无因而起、而灭,就成为无因论外道了。所以般若决不是在说性空唯名,般若是依第八识空性来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包括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及处处作主的意根心都是虚妄不实的;但是这些虚妄心,必须依附于实相心如来藏而存在。▲
第二则 有人在解说唯识学时,把第七识、第八识说成“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又说“唯识本身不究竟。”这种说法对吗?
略说:如此说法非是正说。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说成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是不是意谓第七识、第八识,都是由意识所分出?意思成为:由意识心再细分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这是把第七及第八二识都含摄在意识之内。然而意识心是虚妄法,佛说:“诸所有意识,一切皆意、法为缘生。”意思是所有的意识,不论是粗细心,都是会断灭之法,不能往生到后世去,则“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既然是意识所分出来的,必定要依意识所缘法的意根与法尘为缘才能存在,那此世舍寿时,“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不都全断灭了吗?又譬如二乘圣人所证的无余依涅槃,是要灭尽意识与意根的,但依此法师的说法,阿罗汉们入涅槃时第八“意”识也灭了,一无所有了,不就变成断灭空了?这样一来,二乘解脱道就与断见外道合流了,而大乘般若当然就跟著变成“性空”而“唯名”的戏论了,所有的三乘佛法也都变成断灭论、无因论的戏论了。可是,佛说心总有八识,唯第八识如来藏恒常坚住不坏,能生七转识,所以阿含中说“名色由识生”,“名”是已函盖意根与六识心在内的,不许解释为意识出生了意识,所以不许说第六意识出生第七、第八意识,因为所有意识都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才能出生的,意识不能作为出生另一意识的助缘。第八识如来藏是出生名色的另一识,是本来就自己存在,从不出生故永不灭,为何要把五位悉断的意识心或意识细心而名之为“第八意识”?这种说法是否意味著第八意识亦是断灭心?果真如是,那么夜晚眠熟无梦以后就不应该会再醒过来,因为今晚的意识眠熟无梦时已断灭了,就不可能有次日的意识心再出现而醒过来,那不就是说眠熟无梦就等于断灭了吗?死了以后也一样,不会有来世不就是断灭了吗?这也意味说阿罗汉入涅槃时灭了所有意识心就是断灭境界,或者意味阿罗汉入涅槃后尚有意根与法尘不灭,那就成为所有阿罗汉都没有真的入涅槃,因为入涅槃时是要灭尽六识、六根与六尘的,所以“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的说法是戏论、言不及义。
四阿含十因缘法中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名色由识生”,色谓色身,名谓能受、想、行之空明觉知的六识及作主之末那,受精卵位之“名”则唯有末那识意根,尚无空明觉知的前六识故,尚无五根可触五尘故,既然受精卵位之“名”唯有末那而无前六识,而意根末那识并无大种性自性,不能执持名色,则能入母胎执持名色者当知必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此识即是般若诸经所说之空性──非心心、不念心,若离此识,名色(意根及受精卵)则无所依,受精卵就无法分裂细胞而成长,故说缘起性空之理无法离于空性阿赖耶识而存在,否则缘起性空之理即成无因唯缘之断灭法,同于无常断灭论。而第六意识在正死位时已断灭了,如何又能生出第七末那及第八识如来藏?而名之为“第七意识”及“第八意识”?其理不通。如果第八识是被生之法,则第八识是本无今生,从无到有,则是生灭法,但《心经》却又明示有个实相心,是不生不灭的。是故,不可把第七末那识说为第七意识,更不可把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说成第八“意识”。
破初参开悟明心,只是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只是明白了第八识而已,所以才说是明心,明白有第八识真心而已。明心之后才要开始悟后起修,要修什么呢?要修后得无分别智,要修学第八识里面一切种子功能作用的智慧,这就是别相智及一切种智。您如果不修学别相智及一切种智,则无法进入初地乃至成佛。别相智有关的经典比较重要的有《大品摩诃般若》、《小品摩诃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心经》……等等,这些是悟后所应进修别相智的般若系列经典,从中深入了解第八识真心:为什么是本性清净而又有染污,八识心王每一识的体性是如何,依如来藏来现观一切法为什么是缘起性空等等,这些都是别相智的范畴。当您通达了别相智之后,要进入初地前所必须要通达的智慧就是道种智,也就是第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诸经,如来藏系的全部经典都是属于唯识方广系列的经典,这些唯识方广经典,就是包括在一切种智之内。唯识经典较重要的有《楞伽经》、《解深密经》、《胜鬘经》,这些经典所说的就是第八识真心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功能差别,您了知了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进入初地的无生法忍;因为一切种智未圆满前,名道种智;在此基础上往前地地增上,一切种智具足圆满了知,才是到达佛地。所以明心是成佛之道的入门,离开亲证第八识如来藏明心修证,永远无法实证般若,永远悖离成佛之道,故六识论是大错特错的邪见;若想亲证般若而进入成佛之道的实修位中,必须回归八识论来进修,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开悟明心,在唯识增上慧学来说只是真见道;真见道之后所修学的别相智,只是真见道位以后所修的相见道位法义,只是三贤位的地前应修的法义,都不能及于一切种智,尚须进修唯识经典的一切种智,才是正修唯识增上慧学,这才是究竟了义的佛法。因此不可以说:“唯识本身不究竟。”因为唯识之学,就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增上慧学,也是成佛所必须修学的究竟法,更是真见道位进修相见道位般若别相智圆满以后,才能进修的法,是入地以后的诸地菩萨所修的法,明心者仍无力也无资格修学的,怎能说是不究竟的?诸佛都靠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二门具足而成就一切种智,成就一切种智时才能成佛,怎能妄说“唯识本身不究竟”?。▲
第三则 有人说:“性空与空性是一样的。”正确吗?
空之真实含意有二:一是蕴处界万法空相,一是般若空性。蕴处界万法空相者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及其所生万法皆是缘起幻有、缘散幻灭,刹那变异,终归于空无,无有真实不灭之自性,故名缘起诸法其性空幻──缘起性空;即《心经》所说之“诸法空相”。从空相之中,您要去寻觅不生不灭而同时存在的第八识空性心。空性是般若空──如来藏空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之心也。蕴处界万法依父母及四大为缘而幻生幻灭,须依第八识如来藏为因,方有此蕴处界万法之缘起缘灭;若离空性如来藏因,尚不能现起蕴处界,何况能有蕴处界所生万法?何况能有蕴处界及万法的缘起性空?此空性心无形无色,无见闻觉知,故名空性。
何谓般若空性?般若就是法界实相的智慧。般若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这就是般若空性。般若诸经偏显空性,兼说二乘菩提所说空相;空性乃是大乘般若诸经佛所说之自心如来藏,即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之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真如。般若不是说无常空与缘起性空,初转法轮时说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所说的对象是现象界的蕴处界;二转法轮所说的般若空性,则是说蕴处界源头的如来藏中道性;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讲蕴处界的无常空与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轮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其道理何在?
因此,要如实了解“空”义,首要之务在于辨明“空相”与“空性”之分际,当知“空”包括空性与诸法空相;空相谓五阴世间空、贪欲空、三毒空、贪瞋痴永灭,我、我所永灭──一切法空,是名阿含所说缘起性空之空,乃是诸法空相。空性谓因缘法十二有支所依之根本识──“名色缘识、识缘名色”之识,即是阿含所说“名色由识生”之识;依于此不生不灭之第八识才能说蕴处界是缘起性空,无有真实不坏之法。性空与空性不是一样的,若不能明辨者,必随此谬论邪见而入歧途,精进修学一世而全无所证;甚至于跟著表相大师人云亦云的共造谤法、谤贤圣的大恶业,求升反堕。
实相是空性,不是性空,空性是般若空──如来藏空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之心;空性真如乃谓自性清净心──第八识如来藏也,此心自无始劫来,不曾起三界六尘法之见闻觉知,不曾贪著或厌恶六尘,随缘任运,离一切有漏有为法性,又复能生五色根及意根,此空性心无形无色,无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故名空性。是故空性非谓一切法空之诸法空相为空性。
修学佛法必须了知五阴、六入、十八界空相之外,尚须了知涅槃本际之空性──般若慧所依之空性──如来藏心,而后修学大乘了义法,方有入处。不可如印顺所说“空性,是空的名词化”(印顺著《空之探究》第54页)、“空,是形容词的名词化,就是空性。”(同书第174页)。假使如他所说,则般若诸经都只是名言施设的戏论,因为都只是空的名词化,也是形容词的名词化,那么般若诸经便成为戏论了,因为都只是名词的堆砌而已,怪不得印顺会把般若定义为性空唯名。然而空性如来藏,有其自体性──是恒常而不断灭,是可以证得之实相心,如果只是“名、名词”而已,请问历代祖师要如何来悟?是要悟个什么?印顺的意思应该是说:“禅宗祖师所说的开悟都是假的,并没有实相心可以证得。”但实相心确实存在而且可证,是一切法之因,非是他因所作,亦非他缘所作,亦非由他因缘合作而有,是本自有之,非由他生,故能成为众生万法之因,因此佛才会在阿含中说“名色由识生”,又说:“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者,谓此识也。”因此,不能离开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不然就变成外道的断灭空了,也跟无因论外道的见解相合、相契了。
“不了知实相,则所说法是世间法。”这是一位很有名的法师在解说佛法时所说的话,此话正是对所有想要修学第一义谛实相法之佛子们的一句诚恳语。小乘佛法则唯有解脱道,并无佛菩提之法道;蕴处界……等法皆是缘起性空,唯是解脱道,不涉佛菩提故。二乘解脱道只能断除我见、我执,彻底否定意识心自己与时时思量作主之意根自己,对这二种我执确实断尽了,即可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苦,独留如来藏永住无余涅槃境界中,名为涅槃本际;二乘圣人不证般若正义,则永绝于佛菩提道之法,是故永远不能成佛,除非回小向大而证如来藏实相心。
如果以二乘解脱道之缘起性空、一切法空等理,用来解说大乘佛法,妄谓缘起性空即是般若正理,此非是佛所说之般若实相。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因深观法界体性而成佛道,一切佛皆因亲证此空性心,故能发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因此得成佛道故。解脱道亦是一切种智所摄故,一切种智具足世、出世间一切法故。一切人皆不得唯以解脱道之修行,而言可成佛道,唯有进求大乘深妙实相正理,方能了知真正成佛之道。
任何人在解说佛法时,当以佛所说之法义为依止,来解说佛法,如果是违背了世尊所传第一义谛之真实义理,则所说之法皆是外道法。如果违背世尊意旨,则所说之法即非是佛法。
第四则 有人说:“没有分别妄想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真心。”对否?
略说:意识心能清楚分别、能了知人、事、物,因能清楚分别了知,故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正是意识妄心,意识心非是真心。
《维摩诘经》云:“法不可见闻觉知。”、“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经上说“不会”是菩提心,所谓“不会”即是不会六入,不与六尘相应;不会六入的菩提心是离见闻觉知的,既然是离见闻觉知,如何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
真心从无始劫以来,一向不在昏沈与明白之中,赵州从谂禅师有句名言:“老僧不在明白里。”不明不白,就不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唯识系列诸经中说第八识是“恒而不审”,“不审”即是对一切法不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加以观照,而意识心才是能审,才能了知六尘境界,意识心对六尘境界皆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审察了知。
当前佛教,常有教人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之觉知心为真心,亦有教人“放下一切烦恼执著”之觉知心为真心,或是教人“一念不生之灵知心为真心”。此皆错解了佛所说之般若第一义谛。《心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真心既是无六根、无六尘又无眼识乃至意识界〔界是指功能性〕,如何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说:“根、尘、触生意识”,有了意识心,才能了别六尘境界,才会清楚明白。第八识真心,从来皆是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善恶,不分别六尘境界,不在六尘之中起想念与觉知,第八识真心一向如是,怎会说真心是清楚明白的心?
第五则 有人说:“诸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要把妄心换成真心。”、“圣人没有思没有想是用真心。”“离思想才能见到真相。”“所以我们要用真心,不用妄心”。“把妄心舍了,永远离开妄心,用真心来处事。不要用第六识、第七识等语。”“分别执著没了,就明心,成就真实圆满的德行”正确否?
略说:如果说要把妄心换成真心才是证悟,如果真心是由妄心所变成的,那真心是由无而有,则真心是有生的法,有生就有灭,然有生有灭即是妄心,非是真心。
但是,《心经》云:“不生不灭”,真心既是不生不灭,就是连一刹那亦不曾断灭过,既然是不曾灭过,何来曾经生过?而是自无始以来即是不灭,连一刹那亦未曾灭过,故不生。真心是从本以来就在的,如果是曾经有一刹那之断灭,则色身必有一刹那之死亡,因为真心不在了。所以真心是无始劫来从不断灭,本来就在的,所以《心经》云“观自在”,就是要以意识觉知心来现前观照本来就自在的另一个真心,能这样子观照,才能称为观自在的菩萨。
如果说,诸佛菩萨是只用真心第八识,但真心是离见闻觉知,从不攀缘六尘,故非能知能觉之心,亦非能作主之心,故不分别诸法善恶,亦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境界,如何能只用真心来讲经说法?
如果诸佛菩萨只是用真心第八识而不同时运用妄心第六识与第七识,那正是阿含所说的无余涅槃境界,那诸佛菩萨皆入无余涅槃了,正在无余涅槃中,无前七识而没有我;我灭了,如何讲经说法?必须是真心与妄心一起配合运作,才能为众生说法。而妄心非是妄想,妄想是七转识妄心之烦恼种子所现行而有,如果没有这些妄心,众生皆无法了别、无法言语,一切有情众生如何来修学佛法,乃至诸佛菩萨如何能广度众生?
《胜鬘经》中所说:“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不是已经说了有真心与妄心之分吗?如来藏无形无相,自性清净而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把妄心变为真心,非因修定断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真心。
七转识妄心──能知能觉、能作主之心,是与真心同时同处,是由真心如来藏出生的,一切有情都是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一切有情皆有见闻觉知心,此心是前六识,加上处处作主之心是末那识意根,前七识合称七转识,七转识皆由如来藏中之七识种子不断现行而有。如来藏真心与能知能觉之七识心同在,真心不曾间断地运作,但不分别善恶,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不贪、不瞋,却能随缘而应,时时无所住而生其心。
如果说证悟者,是把妄心变成真心如来藏,而不用妄心第六识、第七识,那每一证悟者,皆少了二识──第六识及第七识,因为把妄心变成了真心,妄心没有了,只有真心如来藏,而真心是离见闻觉知,不能了知人、我、众生及种种法,如何来利益有情众生?现见诸佛世尊能观众生根器,应机逗教,可见成佛时,仍有前七识“妄心”修行清净了,而与第八识真如心并行运为,因此,真正证悟者,是用妄心来觅得那无所住的真心,而后转依无所住心之清净体性,才是真悟者;而不是把妄心舍了,分别执著没了,就算是明心开悟;也不是把妄心变成真心,而妄说此为开悟。
妄心前六识乃依他起性:依六根、六尘及第八识真心而有,依缘而有,故名妄心。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没有真心第八识,哪来有妄心七转识的存在与运作?妄心皆因如来藏而有,意识是因五扶尘根触外五尘,阿赖耶识于胜义根中现起内相分,因末那识之遍缘性欲加了别,而由阿赖耶识现起意识,随即前五识同时现起运作,以了别之。故《阿含经》云:“根尘触三和合生于眼识乃至意识”,是故眼等六识皆是依他起性,非本来自在,若没有真心的恒存,要如何出生妄心?不是说“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而应该说是真妄和合,第八识真心是与前七识妄心同在。故大法师所谓的“转妄成真、去妄显真”非是正说。
第六则 有人说:“要舍得干净,一念不生,诚则一念不生。真心离念,诚心没有念。”对吗?
略说:一般错悟的人常说:“有念即妄心,离念即真心”。把离念灵知心当作真心,离念灵知心对六尘境界了了分明,了了分明中,必是分别心,并非无分别心。心中不起语言文字时,还是分别心,有能知与所知,不离六尘。
一般人被大师误导了以后,总认为“一念不生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真如”,以觉知心不执著一切法即是变成真如,以觉知心不分别之时即是证悟,但不知一念不生还是意识心所摄;觉知心一旦现起,必与六尘万法相应。当你打坐到一念不生时,如外面有声音时,你心中了了分明而知声音的所显示的的境界;在外面都无声音时,也能了知外面都无声音,确认无疑;可见在一念不生时仍然有分别心,觉知心还在,能自我觉知一念不生。意识心既然能了知六尘,必非佛所说的真心,佛在《大集经》云:“无觉无观是名心性”。真心的体性是对六尘无觉亦无观的。
就算是坐入二禅等至位中,离开欲界五尘,还是与定境法尘相应(以下凡有说到禅定之境界是依家师所说,非是本人的境界。),既然与定境法尘相应,仍有意识心能觉知分别定境;能觉知及分别定境中的法尘,即是有住心,还是有分别性。
南泉禅师曾开示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如来藏无始来即是恒而不断,于六尘万法中,不曾起一念知之,但亦不曾刹那断灭过,而能了知众生心行,又非是三界六尘中之知。此即是《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如果一念不生之觉知心就是真如,依《心经》云“不生不灭”,如来藏真心从不断灭,但了了分明、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在眠熟无梦时,此心即断灭了;当睡著无梦时,意识心断灭不在了,所以完全无知;意识觉知心既有断灭,有断灭之心怎么会是真如心呢?
如果“圣人没有思没有想,是用真心。”如果是“诸佛用真心,而真心又离念”,请问,诸佛念念为众生,是有念还是无念?诸佛菩萨在弘扬佛法时是有思想还是无思想?若说法时无思想,如何说法?若佛说法时有思想,依那位师父的说法,那是否说诸佛菩萨的念都还未舍干净?显然不是,因此,不能说:意识心对一切境不执著,无烦恼,一切放下,把一念不生之觉知心修到离念即是真心。觉知心不论是有念还是无念,都是意识心,未离我所,不离境界受,非是常住不灭。
第七则 有人说:“放下执著、妄想、分别”“世间法统统放下,去想就是无明”。“妄想执著没了,就圆成佛道。”“学佛不能不开悟,不能不断烦恼,烦恼断了,自然开悟了。”对否?
略说:分从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来说,二乘解脱道,只从蕴处界现观缘起性空,无法观察到法界实相心;二乘法是出离三界生死,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无余涅槃,把三界烦恼修除之前,仍必须要“见道”;二乘见道,就是断我见,此乃是二乘菩提所证得的解脱果。二乘圣人所证得的解脱,虽然是出了三界生死轮回,若不回心大乘来修学佛菩提,还是不知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不能证得无余依涅槃的实际──如来藏。
解脱道是以断我见、我执为主,而佛菩提道是以明心为基础,佛菩提道也是函盖了解脱道,最后以证得究竟佛果为目的。佛法之主要内容即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则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二道都必须具足修证才能成佛;除此以外,无别佛法。但是目前的佛教界,错解佛法的情形非常严重,常以二乘法之缘起性空,来解说大乘般若、取代大乘佛菩提道修证的般若及种智,使得众生误认二乘法即是究竟佛法,便在二乘法上投入毕生努力,即使是能证得四果阿罗汉,如不回小向大,对此真心如来藏,就仍是不能如实了知,仍然无法成佛。
二乘圣人修断见、思二惑而断三界烦恼,能出三界生死,然不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本际,唯得声闻缘觉菩提,不得佛菩提。故《胜鬘经》云:“阿罗汉无漏不尽,不尽者谓无明住地。”无明住地即是无始无明,谓阿罗汉不破、不断无始无明,于法界实相不能了知。
至于解脱道也已被大师们误会得很严重了!解脱道修学者之能否取证有余涅槃,端在意根自我执著之能否断除,我见、我执断已,舍寿前之意识、意根恒依如是正见而住,不生虚妄想。舍寿时,顿舍自己:舍意识觉知心及处处作主之意根(第七识),唯余第八识离见闻觉知,无受、无想、亦不作主,不再受生于三界中,是名无余涅槃。
然而声闻法中修解脱道之证果者,从初果至四果,此等诸圣(依大乘别教而言仍在第六住贤位中)虽因断除见惑或断尽思惑,从分证解脱果至满证解脱果,能出三界而犹不知出三界后之涅槃实际;出三界后,已无觉知心及意根之思量性故,涅槃之实际即是自心藏识,彼等唯能了知妄心七识之自心现量,不能了知藏识之自心现量,故于涅槃本际茫无所知。
二乘人所证的菩提是要断除我见、我执烦恼,断我见的首要之务即是断除觉知心常而不坏之我见,方入声闻初果;我执断除了以后,才是证得解脱道的极果,就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可以出三界。虽已断尽分段生死,但仍不明实相,实相之不明,如何能圆成佛道?故单修解脱道,并不能使人成佛。
二乘所证的涅槃是说七转识妄心依他而起、处处执著作主,非有真实不坏之自性,从而断除我执;我执现行断尽时,如来藏中之七转识烦恼种子的现行已经断尽,当我执断尽时,死后“我”不再出现,舍寿后不复令七识心现行,唯余真如阿赖耶识独存,此真如心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不复受生于三界,名无余涅槃。所以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把自我的执著灭除后,不再出生于三界中所显示的如来藏自住境界,所以说阿罗汉入涅槃是七转识消失了,由此了知,二乘无学阿罗汉,看破放下,只证得蕴处界空相,把我执烦恼灭了,终非究竟,因为没有证得实相心,仍然是不知有如来藏;因七转识皆灭了,那有“我”能证涅槃?如何有自我能了知入住涅槃中?所以阿罗汉证得解脱而未证得涅槃实际,因无余涅槃时,他的见闻觉知及作主之心已灭尽了。
这位大师说:“妄想执著没了,就圆成佛道。”意思是说觉知心若没有语言文字妄想时,就是成佛了!但是这只是离念灵知心,仍然是意识心;他不愿意否定觉知心的自己,不知觉知心──离念灵知心──的虚妄性,错认离念时就是成佛了,显然仍是堕落于我见之中,我见还没有断除,初果都不能证得,何况是菩萨所悟的第八识如来藏境界?连初果、连真见道菩萨的见地都没有,就说是已经成佛了,是不如实语的说法者。
这位大师说:“学佛不能不开悟,不能不断烦恼,烦恼断了,自然开悟了。”但是大乘真见道明心之前要先断除我见,我见断了以后才可能证得如来藏,才是真的明心;像这位大师没有断我见,我见烦恼是坚固的继续存在,所以认定意识心是真如心,他永远都无法明心。明心则是证悟自心真如──实证如来藏,依自心真如来观察蕴处界一切万法皆无我性。禅宗的明心不是把分别心断了,亦不是把烦恼断了就自然开悟了。菩萨主修在般若慧上,所证佛菩提不是因为断我执烦恼而能证得的,是在我执烦恼还是很重时,只要断我见以后遇到善知识教导时,就可以证悟佛菩提了,这即是禅宗的开悟破初参,悟后不会急著取证有余涅槃。
大乘菩萨所证的佛菩提,是证第八识,是实证无余依涅槃的实际──如来藏。也就是说,菩萨还没有证得有余依涅槃,当破初参明心时,就找到自己的真如心,就已证得无余依涅槃中的本际第八识,并且能亲自体验领受其清净、涅槃的自性,这是大乘菩萨所证的不可思议解脱,从此以后是悟后起修,进修般若别相智乃至增上慧学一切种智,兼得修断二乘圣人所断我执烦恼。
如果不能了知觉知心意识的虚妄,只是放下贪,一切都放下,那只是在断除我所上面用心,如果不断我见、我执,还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就算是成就了解脱极果,也还是未能究竟,因为未能证得实相,所以最多只是二乘无学而已,永无成佛的可能。
佛菩提的觉悟,是要觉悟到第八识如来藏,是以能分别的觉知心意识,去寻觅到本来无分别、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真心之所在,才是真正的开悟,这样的觉,才是真正的觉;不是说“前念已灭、后念未生,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心是觉”,因为这种觉仍然是意识心的觉知性,是在六尘中的妄觉,不是真心在六尘外的真觉,和自性见外道的自性相同。禅宗的开悟明心,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就是大乘佛菩提的见道,亦还只是大乘佛法的入道而已,并不是说证悟明心,就等同于佛、就能通达或究竟圆满。还须要修学一切种智,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的随眠,才能达到圆满究竟之佛地,所以大师的说法是错误的,跟随他学法的学人们,都应该清醒、觉醒了。
第八则 有人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无情众生亦有法性。”正确否?
略说:若说无情草木是众生,依道种智来说,请问草木有第八识否?有前七识否?若无心识,草木如何会有佛性?草木等无情众生,无心识与佛性,如何能圆成种智而成佛?所谓有情,乃说有第八识而出生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由如是众法合成者,方得为有情。植物有“真心”第八识否?有前七识否?无心无识则非是有情众生,如何可言无情亦有成佛的法性?
亦不能说“虚空法界,众生共一法身”。如果说有情众生皆共有同一个法身,那十方有情众生之心性智慧应皆相同;因为有情众生共一法身,本体相同,则果报应皆相同;那么由别人去修行就好,我则等著收成;则应有一众生成佛时,所有众生皆同时成佛;亦应一人造恶业时,一切人皆同造恶业,因共有同一法身故。故若言众生共一法身,有种种过失。有情众生之真如心是各各住于自己身中,正所谓个人修、个人得。佛于《如来藏经》云:“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佛在此段经文中,已明确指出:所有众生都各有自己的真如心体在五蕴身中分明显示,所以是各个众生都各有自己独尊的真如心法身,不是众生共有一个真如心──法身。
第九则 有大师开示:“舍识用根”,对否?
略说:要诸学人舍识用根,此是不如理作意之妄想,非真佛法。舍识用根,如何能修行?此知见非是正知见。因为根有六根,舍识用根的话,是用眼根修行?如舍眼识改用眼根,无眼识时眼根如何能见?如何能修行?耳、鼻、舌、身四根亦复如是,如舍耳、鼻、舌、身四识,则耳、鼻、舌、身四根皆无能闻、能嗅、能尝、能触等性,犹如尸体,如何能修行?若舍意根末那识,则前六识俱灭,唯入无余涅槃,无三界身,如何能修行?必须真心、妄心和合运作,六根六识相互配合方能修行,才能依此而觅得自心如来藏,所以舍识用根无法修行,舍识用根来修行的说法是不懂佛法者的说法。
第十则 有人说:“不生不灭,而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即不生不灭,才是事实真相”“离开一切妄想执著,即超越法界”。“生灭同时,即生即无生”“生与无生都无,才是无生”。“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才是无住,生灭太快了,所以才不生不灭”正确否?
略说:如来藏的体性本是体恒常住,如《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谓能观察到自心如来是本自存在而非有生之法,这样的菩萨即是观自在菩萨。真心本是自己已在的心,非从他有,不藉他法为缘才出生;体恒不灭故无生,以无生故,则永无灭,故名不生不灭。第八识如来藏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故亦不垢不净,不贪不瞋,非善非恶……等无为性。既是不生亦不灭,何来有“生灭同时”?
自心如来藏,体既是恒,则必无间断,有间断则非是自在心。七识妄心是有生有灭,六识夜夜断灭;如来藏第八识,无始劫来,就未曾一刹那间断过;既然未曾灭过,何来有生?故不可说“生灭太快了,才不生不灭。”生灭太快了,可以用来说七转识等心,可以用来说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但自心如来藏是不断流注七转识种子的心,流注出来的七识种子的生灭太快了,所以落在离念灵知心境界的大师们都察觉不出来,才会说“生灭太快了,才不生不灭”,其实还是生灭的妄心。
亦不可说“生与无生都无,才是无生。”第八识自心,无始劫来本自在,所以是无生,何时曾生过?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是不曾生、不曾灭,永不坏灭,从来不生,从本以来就在的,故《心经》说“不生不灭”,并不是“生灭太快了,才是不生不灭。”有生有灭,不论是快是慢,皆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则非是实相心,实相心必是从来也永远都不生不灭。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的人会如此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动心;看见好看的,不动心;不喜欢的东西,也不动心;人骂我不生气,这就是无所住。”这些其实都是前七转识的体性,不是无住心。真正的无所住心是第八识心如来藏,不是以第六识心修到不贪、不瞋,就成为无住心,而是第八识心本来就是无所住心,你会贪、会瞋,而第八识心本来就不贪不瞋,无始劫来就是无所住的心。不是将意识觉知心修除分别执著后成为无住;你有分别也好,无分别也好,不论你有执著时、无执著时,第八识心都是无所住的,无所住的自性是一直如此的,不会因为有修行或无修行而改变的。
第八识是从来都无所住,祂离见闻觉知,不会分别六尘万法,这真心才是无所住,虽无所住,而能时时随缘任运而生其心;真心本来即无妄想分别执著,不是说觉知心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没有了,才是无住。离念灵知心一念不生时亦是住:住在一念不生境界之中。住于一念不生境界之中,就是定境;定境是意识心的境界,不是真心第八识的境界。真心从来不曾起过一念妄想、贪、瞋,但也从来不住在一念不生的定境中,永远不落在两边中。
有住心是见闻觉知心,看到好看的,多看一下;此即是有住,不论有无语言文字妄想,都是住。真心第八识,从来都是无所住的,因为是离见闻觉知,不住在了了分明之中,于六尘万法之中都无所住,才是真的无住心。在无所住的同时,又不断能随缘而应,能生起种种功能差别,这才是“无所住而不断生其心”的心。不是说意识心住于一念不生之定境中,就说是无分别的真心,那不是无住心,因为还是有定境法尘相应,仍是有住的妄心,仍然没有变成真心如来藏,仍然是妄心意识。
不可说“对一切物,不起七情六欲,是真心。”不论你起不起七情六欲(其实有情只有六情五欲),真心皆在,你起了恶心,真心还是在;起了善心,真心仍然在;真心本不起贪、瞋、爱、喜,会起贪、瞋、爱、喜的心是意识心。意识心纵使是修到不起贪、瞋时,还是意识心,只是修行变清净而已,还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不是由意识心所转变来的!
从来都无所住的第八识心,是和觉知心同在一起的;前七识妄心是有住心和第八识无住心,是有住心的前七识和无住心的第八识同时并行运作的,而不是要把妄心除掉,只用真心。因为真实心是从来都无所住的,祂不住于一切法中,祂本来就不贪、不瞋,与六尘不相应,你要布施、生善心、生恶心,祂都无所住,祂完全无意见,这才是无所住心。祂在六尘中无所住时,又不断的流注七识种子,使你可以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修定或行善、造恶。无所住的心是第八识心,和有所住的前七识妄心是同在一起,是真心与妄心同时并行运作的,这才是佛菩提的正见。
第二节 宏印法师部分:此内容曾寄给宏印法师,未接获回音
同样的,也有其他法师,在解说大乘法时,是以二乘缘起性空来解说;不解大乘佛法真实义之佛子们依说而修,一世辛勤修学都将唐捐其功,如何能走上成佛之道?兹举在电视上弘法之宏印法师所说的内容作为例证来辨正法义。
宏印法师曾在慈悲电视台节目中弘法时说:“我是不让人家牵著鼻子走的人,要有正确的认知:法师是靠佛吃饭,摧邪显正是法师之天职,为了是要降伏邪魔外道,正知正见真理要坚持”等言,在外道法充斥佛门之际,有此想法与作为,令我深感敬佩,因此想多加了解,希望从法师所说的法语当中能有所受益。
二○○三年八月中,在慈悲电视台节目中,看到宏印法师是以印顺法师所著作之《妙云华雨的禅思》为依据,在为众生宣说印顺法师之法。收看了三集(23、24、25集),确认在节目中宏印法师还是以缘起性空来解说般若,其所说法大有问题,因为缘起性空是在讲生灭法的蕴处界,而般若是在讲不生不灭法的实相,二者所说有所不同,不可黑白不分的错解错说。也不记得是在那一集,法师曾说:“对于印顺法师所说的,有再做考证之”,这表示法师在弘法时是很慎重的,对于错误的法,应该是不会拿来弘传的。
但问题来了,印顺法师所说之“佛法”,是正是邪?其考证是否正确?是否依其证量而宣说?是否完全符合世尊所说的第一义谛、法界实相的真实理?如果所说所写的内涵是违背法界实相的理证事实与世尊教证之意旨,则所说决非是佛法,而是外道法;不论其人是何身分、现何种身相,皆名之为外道。
为了想多了解宏印法师所说内容,故利用网路搜寻,但只找到宏印法师所作的一篇文章。只好借用宏印法师这一篇文章〈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宏印法师(77.11.16摘自佛教城市网站)中所说法义,提出数点来作简单之说明:
(宏印)说:【大乘的修行人称菩萨,那菩萨为什么不敢证无生呢?因为证无生则五蕴的身心就无余涅槃、彻底清净、不再来人间,阿罗汉又叫做“不来人间受生”,菩萨是有办法证无生,但是不敢证,因为悲心鞭策著他要在这个世界里广度众生,如果他离开这个世界,则福德不能圆满,福德没有圆满而智慧圆满只是解脱的、自了的阿罗汉罢了。】
略说:除了天竺祖师之外,自达摩祖师东来传法迄今,次第相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是禅宗东土六代祖师。迄今中土不知已有多少菩萨亲证无生忍,开悟明心见性,依菩萨大愿所持,世世再来人间受生,非不敢证无生,此从历代祖师公案中可稽。菩萨已亲证无余涅槃本际,二乘决定性的圣人能证二乘解脱,然不能证得无余依涅槃的实际,这是大乘解脱与二乘解脱种种不同之一。不是如印顺法师所说的:“三乘是同得一解脱的,佛与声闻弟子,同悟一实相。”(《中观论颂讲记》第339页)。
(宏印)说:【“见惑”破的人等于类似禅宗讲的明心见性,也就是“开悟”了一样。】
略说:二乘人所证的菩提名二乘菩提,他们所证的菩提,是要断我见我执烦恼时,才能证得菩提,二乘菩提修证的内涵,就是断见、思惑,修断我见我执烦恼而证得菩提,这是二乘解脱道的修法。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不能证得无余依涅槃的实际,除非回小向大而且在佛菩提上已证第八识时才有可能,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是实证了无余依涅槃的实际而发起般若智慧,乃至佛地尽断一念无明习气种子随眠与无始无明随眠,究竟解脱于二种无明,非二乘人所能思议。
明心者,明白真心,亲证自己本有之真心如来藏,所以称为明心;见性者,见自佛性,用父母所生肉眼亲见自他一切有情之佛性分明现前,故名之为见性。见惑在二乘法中说为三缚结:我(身)见、疑见、戒禁取见。小乘初果人之我见断者,未证涅槃实际第八识如来藏心;即使是二乘极果阿罗汉能入无余涅槃,还是不知涅槃本际如来藏心,因此宏印法师不能说见惑已破的人就是明心。见惑在大乘法来说是恶见,大乘初果菩萨见道时,亲证空性如来藏心,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并依如来藏体性而现观色身我及觉知心我之缘生缘灭依他而有,乃虚妄不实,因此而顿断我见,同时成就声闻初果之解脱功德;我见断已,疑见及戒禁取见随断,同时边见、邪见亦随断,是名五利使恶见断,这些都是在真见道时顿断。大乘菩萨明心尚且还有断除无始无明所摄的见所断惑,这就不是二乘见道所能断者。因此光是断见惑绝对不等于明心,乃至见性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反倒是真实证悟明心者则可以同时断见惑。所以依据大乘别教佛菩提的修学次第,乃是先证悟法界实相的理体—明心证真,然后依明心见道引生的般若智慧功德,不再以意识心等识阴六识作为常住不坏的我而断我见,即能一时成就解脱道断见惑之功德。此外,见惑是见道时便断,不是用破的;破的意思是尚有未尽,但见道的惑是见道时全部断除无余的。
(宏印)说:【中论有一段话:众因缘生法“亦做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般若心经也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也是汇归于空来说。所以中观的胜义谛是不能离开世俗谛的境界而另外出现胜义谛的;如果把世俗谛否定了、抹杀了,另外出现一个胜义谛那就错了,只要在世俗谛里面通达如实观,就会发现胜义谛。
一切因缘所生的法、因缘所生的世俗谛的花草树木、山河人地、人的悲欢离合、成败得失、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一切的遭遇、和苦乐、好坏,当下都是缘起无自性,既然是无自性的就是空性。】
略说:如果说因缘所生法既然是空,此空亦是假名而有,则应是一无所有,那二乘无学入了无余涅槃应同于断灭,无异断见外道,但是佛说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时仍有实际,非是断灭。故知龙树菩萨所说因缘所生法之空,绝非断灭空,而是指如来藏空性:空无形色而有性用,故名空性。依第八识如来藏出生蕴处界而说一切法皆是缘生缘灭,无有常住不坏之法,故说一切法空。空性如来藏,何时曾断灭过?而说为断灭本质的一切法空?一切人都不应如此说。《心经》一开始就说“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已说明空性如来藏本已自在而不曾断灭过。第八识真心本是不生不灭,祂是万法的根源,蕴处界等一切万法皆依第八识如来藏而生、而显、而灭,故说一切法是缘起性空,不是常住法。第八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空的大前提,不能单说一切法空,却又把蕴处界等万法之根源也否定掉,那岂不是成了断灭空?也不能说一切法空了,回过头来,又说“因缘有,不是断灭空”,如同三岁孩儿说话颠颠倒倒。如印顺法师说:“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所以佛法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摘自《切莫误解佛教──印顺导师讲明道记》)如此说法,仍然是在生灭无常的因缘法上,无因而生缘,错会般若空性,不解般若真实义。佛说:“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楞伽经》卷一)。佛又说:“谁集因缘有?而复说言无?邪见论生法,妄想计有无。”又云:“一切缘所作,所作非自有”(《楞伽经》卷三),故知佛所说空,非是万法缘起性空,乃指涅槃实际──如来藏空性。
《心经》所说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也是汇归于空性如来藏来说,此句的意思是说在第八识空性自身之中,无有色法,连色身在内的一切色法都没有了,也没有受想行识,五阴都没有。第八识真心之中没有六根、六尘、六识,第八识真心中没有十八界,祂根本不管您是胜义谛或是世俗谛,有世俗谛时也还是这个第八识真心,没有了蕴处界,入了无余涅槃也是祂,没有多一个也没少一个,就只有第八识真心独存,故无余涅槃乃是第八识心体独自存在的境界,大乘菩萨亲证法界实相,就是亲证无余涅槃的本际,故能够现观:除了第八识真心不生灭之外,其他三界一切法都是有生有灭的,才说是“诸法空相”。
(宏印)说:【“识”,有没有一个第八意识可得?其实中观是不承认有第八阿赖耶识的,《金刚经》就说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心理现象无论是表面的、内在的、过去的、未来的,受想行识通通都是无自性,当下都是空,这才是中观的究竟说。】
略说:学佛学到最后,竟然学到没有第八识而成为断灭空,把法界实相的根源都否定掉了,就成为断灭空,那还学什么佛?那真是兹事体大。《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还有《心经》即是在说真实不坏心,即是如来藏第八阿赖耶识,处处皆有说如来藏。在《阿含经》佛亦如此开示:“色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乃至“识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这个与五阴我不相在的“我”难道会是意识吗?难道不是出生五阴、十八界的第八识本识吗?凡此亦都与《心经》所说,法同一味,无有差别。既说看见诸相非相以后就能见如来,所见的如来难道是断灭空吗?既说十八界都是虚妄法,把十八界灭了以后难道就成为断灭空吗?既然否定了十八界,难道还要以无常的十八界而时时生其心吗?果真如此,就与常见外道的时时生其心无异了!难道金刚般若不该是由实相心第八识来时时生其心吗?《佛说不增不灭经》云:“舍利佛!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大乘入楞伽经》卷五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经中处处有说第八识如来藏,只是法师您不明佛意而已。
又第八识如来藏,不能说为“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的说法有诸多过失,如果第八识是由意识细分而来,而名之为“第八意识”,那请问宏印法师:“一切粗细意识都会断灭,五位中都会断灭之法,又如何能有不生不灭之第八意识呢?”以《心经》所云:“不生不灭”来印证之,即知把出生意识的第八识说成“第八意识”是有大问题的,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之本体永不断灭,而且是出生意识的识,怎会被归纳到所生的意识之中呢?佛说:“心有八识”,为什么宏印“法师”却说没有第八识,来跟佛唱反调呢?当然这也与其信受印顺所主张的六识论邪说所导致的结果,错把阿赖耶识当成“意识细心──第八意识”,所以才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肇因于宏印法师没有实证法界实相的理体,又复信受披著僧衣的佛门外道所说的应成派中观六识论断灭见,自己无有智慧来作简择,而盲从跟随。出家弘法利生之初愿甚佳,然而无智慧为先导而错说佛法,更复否定法界实相的理体而不知,甚为可悲悯,却又大胆在电视上面主张“其实中观是不承认有第八阿赖耶识的”真是不知来世后果何堪!
宏印法师把一切法空当成是中观所说真义,真是错会了中观的意思,中观不是只说一切法空。中观是在说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体,才有中观可说;若无第八识的存在而离两边,就没有中道观行可证、可说了。由于空性如来藏是永远不落两边,也就是说当您在贪的时候,空性如来藏不会起贪,当您不贪的时候,空性如来藏也没有所谓的不贪,空性如来藏不落在有贪、无贪两边,这才是中道观行的真实义;若无第八识这个法界实相的本来离两边,就没有中道可以观行,何来中观?意识是常常落在两边的,不是永远都离两边的,所以意识不能成就中观。第八识同时具足非贪非不贪之中道义,不是印顺所主张外于如来藏之“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印顺所说的一切法空乃是佛在《楞伽经》中所破斥的“兔无角”法,乃是断灭见者。中观所说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中道的实相,祂本来就真实存在却自在如如、不与六尘相到,本具中道的体性,非是印顺所说的“灭尽五阴十八界一切法而空无所有”的断灭见。若不了知中观的真实义,却把所生法的一切法空当成中观的究竟说,这分明就是先把黄金否定掉,告诉人们说没有黄金这种东西,再把黄铜拿来告诉世人说这就是黄金,那不是相互矛盾吗?
(宏印)说:【但是五蕴的每一个蕴能不能空?唯识学认为不能空,如果把这个空掉就破坏缘起法了,所以每一个蕴叫做“法”——法有我空,我空法不空。我们说断我执而没有断法执就是这样的意思。”“唯识学讲空,只是空掉遍计所执性,又在依他起性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的和合,叫做真、妄的和合”。】
略说:前面宏印法师有说过,一切法都是缘起无自性都是空,在这里又说“唯识认为五蕴不能空”。但是唯识真的认为五蕴不能空吗?还是宏印法师误会唯识真义,因此对于唯识所说之法无法胜解,以致误会得很严重?唯识所说之空,非唯指五蕴十八界之空相,尚说法界实相之空性,证悟菩萨学习唯识乃是透过蕴处界之现观,能够更深入的证知三界一切法唯空性如来藏所生、所显,都是不离如来藏空性,故说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不是说五蕴不能空;是五蕴可以空,但为了救护众生而发愿世世取得五蕴来利乐众生,不是说五蕴不能空。而误会三乘菩提的人努力把握自己、作自己,都想要把离念灵知意识保持常住,他们才是主张五蕴不能空的人。在二乘菩提中要如何断我见我执而出三界入无余涅槃?二乘菩提的解脱道,就是把三界中种种的粗细我全部灭掉,而证得解脱果,出离三界生死入无余涅槃。“我”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离念灵知心是识蕴所摄),把我灭了,也就是把见闻觉知的心与处处作主之心都灭掉,只剩下对六尘境无觉知、无思量的第八阿赖耶识。只有“我”灭除掉了,才能出离三界生死;我不灭掉,则永远轮回于三界生死之中。唯识是函盖二乘菩提全部的,所以从来不曾主张五蕴不能空。
《楞伽经》是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经典。在《楞伽经》卷三,佛告大慧:“觉人法无我,了知二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二种无我法,一是二乘之人我空,谓二乘声闻、缘觉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我,都是无常、苦、空、无我,非有真实不坏之自性,而说人我空。二是大乘菩提依第八识如来藏来看蕴处界皆从如来藏所生,诸法无我、无我所,是虚幻不实,无有真实不灭之我,名法无我。二乘人断我见与我执,证五蕴空,认为一切有情我空,而落于空执,但是却执著五蕴空,入涅槃不愿再受生轮回,断我执而落于空执。不回向大乘修学佛菩提,而复执心外法实有,畏惧生死,不知自己所受一切法皆是自心如来所生,起法我见,不证法我空,故法执不破。此皆是因未证悟第八识如来藏故,故佛说二乘无学是愚人。菩萨明心时,只断见惑烦恼,未断思惑,若断尽了见、思惑,一念无明也就断尽了。二乘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会入无余涅槃;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还有法执,对于无始无明的过恒河沙数修道所断之上烦恼(尘沙惑)尚未断尽,因为对于一切种智未能完全了知,而生法执。是故菩萨能证断一念无明,却永不入无余涅槃,而依止第八识自心如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体性,因转依第八识之真如性,更能趣向进入修道位中次第进修,开始修断尘沙惑,菩萨之法执亦随破,现观一切法皆是自心如来所现,无有心外之法可得,至佛地断尽尘沙无明,法执才究竟断尽。修学大乘佛菩提之一切菩萨乃至等觉,未成佛前法执皆未断尽,只是打破而已,要打破之后进而断尽法执时才能成佛。二乘人不知法执,故不能破法执,更无法断尽;菩萨能破法执,仍须至佛地才究竟断尽,就是说破法执著是初见道的第七住位菩萨,断尽法执者是究竟佛,只有佛地才是我执法执皆断尽。所以说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是破我见、断尽我执,破空执、断空执是菩萨境界,断尽空执、法执,是佛世尊的境界,如果说空执、法执不能破、不能断尽,请问是谁成佛了?这是说不了知二乘法与大乘佛菩提之差异,硬是以二乘法来解说大乘法,就会产生错解佛法的情形。
依他起自性,谓一切法从缘而起,无有真实不坏之自性;缘起诸法若现起,必依他缘,故名依他起性。譬如意识是依他起性之缘生法,是以藏识中之意识种子为因,以意根及法尘为缘,方能令意识现起。缘起法非有自己本自存在之不生灭法性,缘起缘灭之法乃依缘起自性而生者,此法必定会随缘之散失而坏灭;既是本身会坏灭之法,如何能生一切法?故意识绝非诸法的本源、实相;必须是恒时具有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等体性者,才能生万法。《大乘入楞伽经》卷五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第八识心如来藏,能出生五趣六道一切众生,所以是一切法之根源。众生阿赖耶识清净心体之中,含藏著七识心相应的有漏杂染种子,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与杂染不净的知觉心同处,和合不分配合运作,才是真妄和合的真义,非是从依他起性而不清净的意识中去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因依他起性本身是虚妄的生灭法,虚妄之法是不能立一切法的。
印顺法师对般若之解说,有诸多地方与佛所说之全然法义不同;如果真实了知般若,则不应如此说法。宏印法师在电视上弘法所解说的般若,亦是以印顺六识论邪见的缘起性空来解说般若,佛是以自心如来之中道体性来解说般若,二者有极大之差别。缘起性空之法是依他起性,而依他起性之法必会坏灭,但是《心经》所说之“不生不灭”,乃未曾有灭是故不生,这个道理,宏印法师您曾思惟过吗?如前所述二者是同是异?
【太阳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摄到阿弥陀中……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即依太阳而生起显现。……阿弥陀佛,不但是西方,而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这是印顺法师于《净土与禅》第22~23页的一段说法。印顺法师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导师阿弥陀佛是太阳崇拜的净化,则是意谓西方极乐世界非真实有,否定西方极乐净土的存在。然《阿弥陀经》是佛亲口所说的,而极乐世界是依阿弥陀佛之本愿来度有情的清净佛土。诸佛世尊从不打诳语,印顺法师却公开表示不相信佛语,对佛语不信之人,能算是佛门中人吗?能算是佛门的法师吗?不信佛语之人所说的法,还能相信吗?印顺那种错误的说法还能拿来作弘法的根据而误导众生吗?若法师自己都不能相信了,哪有叫别人来相信之道理,那可真是对不起世尊啊!曾在电视上看到传道法师因有信众对此问题写信问他,传道法师回应说:“这是对极乐世界之美化。”,而他说阿弥陀佛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极乐世界,但真的是在美化极乐世界吗?
印顺法师不知不解如来藏,不可能亲证此识,佛理未能通达,才会说“在阿赖耶识里,有对治有漏杂染的清净心种,是很难理解的。”(摘自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第267页)此是唯证乃知的事,印顺法师未能证悟自心如来,当然是很难理解的;而不能理解信受如来藏法,如何能证得法界实相?印顺法师对般若的错解,所说般若法义,又与世尊所说之般若意旨不符,而宏印法师又取之而来误导众生。拿印顺错误之法义来教导众生,应该不是宏印法师之本愿吧?宁可不解佛经,不应以错误之法作为依止又来误导众生,否则如何能有因缘证悟实相?又如何能令众生悟入实相?三乘佛法的根基是阿赖耶识真心,四阿含诸经中也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编案:详见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七辑中的举证〕,如果这个部分悟错了,那就全盘都错了。
当以早日证得涅槃妙心,方是修学大乘者首要之道,禅宗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当先朝向亲证本心而精进,有朝一日证得实际,具择法眼,才能了知诸方所说法义正邪之分。在这之前,勿任意否定诸佛菩萨所说法义,待证悟了本心再回过头来做考证之类的事,方不会有所误解般若实义,才不会失之于臆测与武断。中观与唯识对于空性的说法是一致的,并非如法师您所说各有不同,只是您不能了知其中空性如来藏之真实意旨,才会有此错解。
佛法不只是有甚深殊胜之理论,而是可以亲自验证的。有了一分证量,才来说一分佛理,万万不可依一己之意,或是迷于名师与历史文献之考据而妄说佛法,那都是有重大因果的。因考据只是用依他起性之意识心去推断的,但佛法是可依实相真理而亲证的,是可修可证的,不是臆想而来的,绝无不可知不可证之理。因此,解说佛法时不能随己意来曲解佛旨,当您说无第八识如来藏自心如来时,而他人却已明心证悟第八识自心如来,而且能现前体验领纳其中道之体性,您则是犹如生盲之人无法见日,却否定眼明者所说的太阳确实存在的正理,妄说没有太阳的存在,实是愚痴无智之举。所以法师若能稍具大乘善信,肯定信有第八识如来藏,必定不会以缘起性空来解说般若,必能确信中观与唯识所说是法同一味的,唯是深浅广狭有差别,请问法师您能信佛语否?
印顺法师否定第八识如来藏,不信有第八识,既如此,请问开悟要悟个什么?是悟得万法缘起性空而成为断灭外道法吗?随学徒众,又如何能学到真正的了义正法?如何能证悟自心如来、无余涅槃?在此诚恳的建议法师您,若真想修学了义正法、识得本心、证悟自心如来,当先确认所学一切是否契合佛所说之实相?而目前已有学界人士对印顺法师所说之错谬法义提出来探讨(如:恒毓博士著《印顺法师的悲哀》),法师您应当将所学之立论宗旨,拿来与经中佛所开示之法语,加以印证,看看别人引经据典所说正确否?如与佛说无违,则可证明印顺法师妄说、错解佛法;如果他人辨正之理,皆符合佛所说之义理,则法师您当为自己佛菩提道之法身慧命,而有正确的简择取舍。
宏印法师说:“学佛的这条道路上问题相当多,我的感觉是目前学佛的人理路弄不清、知见弄不正,才是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很多人平时对理事、邪正太不下功夫了,只知跟著别人凑热闹……学佛也不是权威的依赖。”您这一番话,真是说得对极了,亦正是目前佛教界各大山头的写照,许多人虽然出家专志修行多年,还是一样,佛理不清,邪正不分。学佛之人,是一定要朝开悟明心之路,努力下功夫,才能真的懂得实相的真义,才能发起般若智慧;不可人云亦云,如此方不致于有心在佛法中出家,却来毁佛正法,成为狮子身中虫。有智者当抛却成见,客观探究,重新审慎的如实认识世尊所传下来的般若第一义,而能证悟法身慧命,若能如是矢志出家修菩萨行则是众生之福。
(原标题:08 第六章 邪见的范例)
08 第六章 邪见的范例
2018-07-11 浏览:3240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