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期
涅槃(连载16)----平实导师
2020-08-07  浏览:1359
于《宗门正道》446 页亦说:
  当锻炼觉知心,使生定力;定力生已,心转细腻,复须熏习正确之佛法知见;具知见及定力已,即可参禅觅心——寻找自己本已离念之第八识真心。一旦撞著触著真心,无妨妄心真心并行,从此自通二转般若诸经,不须人教;从此便可随善知识修习种智,亦自能知假善知识所说唯识之错谬所在,便于诸方大师之已悟未悟,心无疑惑,是名疑见断。
  于同书481 页亦说:【“念佛到境空心寂时”,本应探究实相,已有定力故;徐居士却令人需“了了分明”,返堕意识心中,非智者也。】
  同书496 页亦说:
  复次,欲求眼见佛性,须具三法,佛所明言:定力、慧力、福德庄严(详《大般涅槃经》)。但有一缘欠缺,余亦莫能助之;岂如徐居士等未具看话头定力者所能见性?徐居士目前尚不会无相念佛功夫故,会无相念佛者方能看话头故,能看见“话之前头”者必会无相念佛故。
  同属公案拈提的《宗门正义》60 页中说:【若人欲悟般若,必须先有求悟之心;有此心已,方有动机修学参禅应有之定力,方有动机闻熏参禅应有之正知见。】
  于《宗门密意》82 页中说:【复有一种人亦不肯面对事实:自己久在真悟禅师座下而不能悟,咎在自己之慧力、定力、福德未具,却不肯承认自己因缘未具足。】
  同书149 页说:
  平实多年来,不断劝说诸方大师:应当殷勤进修基本定力,应当建立正知正见,应当早日勤求证悟如来藏,达成禅宗开悟明心之基本目标;后又于书中示以悟后进修之内容及次第。
  同书371 页中说:
  平实说真实言:欲证得上开初地菩萨之境界者,必须依“佛菩提道”之次第而进修之,不可躐等而行。谓须亲于大乘佛法闻熏闻修,建立正知见,并修习十善业道,具足十信位功德;然后始入初住位中广修布施,成就初住满心功德;次入二住位中勤学戒法,严持戒法,成就二住位功德;复入三住位中修习忍法,能忍众生恶心恶行(非谓破坏佛教正法之恶行),能忍闻所未闻深妙正法,不致生起诽谤之心,方得成就三住位功德;次入四住位中闻熏正精进之法义,远离邪精进,成就四住位功德;复入五住位中进修基本之禅定功夫(譬如未到地定、无相念佛、看话头功夫),成就五住位之功德;然后入六住位中,熏修解脱道真义而作观行、以断我见,进修般若实义,闻熏如来藏体性等正知见,闻熏参禅之方向与方法,如是具足六住位之功德已,方能证悟明心——亲证如来藏。
  平实于《阿含正义》套书中,亦曾说明定力之重要性,例如155 页中说:
  如是无量数劫累世修集极广大福德,要须性障极轻微(已除烦恼障异生性与所知障异生性),已具足性种性与道种性;要须基本定力发起,要须深心发起十无尽愿而力行不辍,要须悟后承事大善知识修学不已,然后始能证之,然后能了知成佛之道内容与次第,得入初地,故名极难。
  于同书1239 页说:
  定解脱中,只有一种是灭尽定的真实解脱,其余都只是解脱于欲界刺、声刺、觉观刺、喜刺、出入息刺……等,不是说修定可以得解脱三界生死;但是定力可以伏住我执,所以修定可以助成灭尽定的取证,故亦因此而方便名为定解脱。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背舍未到地定),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于下界境界的定解脱罢了,都仍在三界生死之中。
  复次,于《起信论讲记》第一辑18 页中亦有说:不要老是怪亲教师:“我来了这么久了,怎么都还没有消息。”不要怪亲教师,要怪自己,一定是自己福德不够、定力不够、慧力不够,才会悟不了。
  第二辑123 页中说:
  言归正传,因此而说本觉相—菩提—不是从外来的,是众生各人本来都有的;因为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因修行而得来的,是本来就有的,所以本觉是依附于真心而从来不生的,所以它不会坏掉;见性也一样,不可以因为现在定力退失了、看不见了,就说这个佛性现在消失了;那么未来再补足定力时又看见了,那是从哪个地方再取来佛性装进你心中的呢?所以才说现在重新再有佛性?当然不是这样的。
  同书245 页中说:
  终于有一天遇见了一位真正能教人修习禅定功夫的善知识,修得一些禅定功夫,或者发起初禅,或者发起二禅,终于有了基本的定力,可以进修般若智慧了,可以将这个定力用来助益参禅而证悟般若。但是初禅与二禅的定境,对参禅证悟的帮助不大,所以我们是以动中定力的进修为主,不在初期教你修习静中的初禅、二禅定境(作者按:初禅定境往往是在动中发起的,多数不在静坐时的定境中发起);所以我们教导无相念佛的动中定,作为参禅证悟的助力。
  于《起信论讲记》第三辑125 页中说:
  然而这类我执种子是很难修除的,只有长时间修足四禅八定,而使这种俱生我执已经完全被定力所降伏,才能在断除我见的当下就能取证无余涅槃;这就是古时已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们,当他们闻 佛说法而断我见时,就当场证得俱解脱果而成为圣弟子。
  证明定力对证道者的助益与必要性。又于同书139 页中说:
  但是语言文字不断的人,定力很差,很难悟入,所以我们施设无相念佛,帮助你降伏烦恼、制心一处而容易参禅明心,目的并不是为了与妄念、妄想对抗。
  复于274 页中说:
  其实不是这样,得要观察过去世和这一世的状况,判断学人所熏习的慧力够不够?定力够不够?信力够不够?然后还要观察他的福德。因为唯一佛乘的菩萨想要证悟大法,必须要具足福德才能证悟,并不是只有信力慧力和定力就可以证悟了。
  《起信论讲记》第四辑63 页中也说:
  所以《大般涅槃经》中 佛说:“十住菩萨虽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见。”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你一定要有定力,而且必须是修习看话头─无相念佛首楞严定—的基本定力;没有这个基本定力,我再如何的帮忙,也是没有用的,一样看不见。
  同书64 页亦说悟后仍须继续进修定力:
  当你在六住满心位证得真如心性而转入七住位了,接下来渐修福德、定力、慧力而到十住初心,努力求见佛性,最后终于眼见佛性而满足十住心,进入初行位了,这时虽然只是少分见,但是已经取得真如法身的中品用的功德了,所以就一定会深信真如法身,就会确认如来身无去无来、无有断绝;这时候所确认的如来身,就函盖体与用二法了。
  同书72 页中亦说:
  见性的人在见性后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持定力不退,以免眼见佛性的境界失去;但是有的人事务很忙,没办法继续保持定力,所以必需强行规定,让他继续礼佛作功夫,先保持定力一段时间,让他经历很长时间的眼见佛性阶段的体验与领受。
  于《起信论讲记》第五辑159 页说:
  我们印行的全部书中,从来都说:“想入无余涅槃的话,一定要把十八界法,包括意识觉知心全部灭掉。”但是却一直都这么说:“想要证悟般若的话,得要以具有定力的觉知心意识,来证得另一个从来都不打妄想的第八识真如心,是真心如来藏与意识觉知心并存运作。”
  同书328 页也说定力的重要性:
  有些人破参明心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明心跟做无相念佛的功夫、做看话头的功夫,似乎无关。确实是无关,但是也不能说无关;因为没有定力的时候,心很散乱而粗糙,根本无法在参禅的法上用功,哪有可能破参明心、悟入实相?所以《大般涅槃经》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众生的根本烦恼是牢不可拔的,得要先用定力把烦恼摇动、摇松,才好拔除;就好像一根很坚固的木椿,钉在地上牢牢不动;你想要拔掉它,绝对拔不动的;聪明人就先摇它,左摇右摇、前后摇动,把它晃动一段时间,它就松弛了,再拔时就起来了。同理,众生的无明烦恼根深柢固,很难拔除;不如先叫他修定;修定的功夫就是用制心一处的功夫,把心猿意马系缚在法上,绑久了自然就乖了,不会再到处攀缘种种法,才能专心一意用我们所教的智慧来参禅,才能破参明心而打破无始无明,才能同时断除见惑烦恼;这就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的道理。
  同书329 页说:
  身心轻安的受用以后,专心一意的参禅时,就很容易悟了;当你有定力,能够专心一意参禅,包括所有微细的部分都不会放过,就容易悟入。心细的人,去到禅三时会发觉说,原来主三和尚的一举一动都是禅,终于他发觉了;其实等到他们发觉到的时候,其实都已经太晚了,都是累了很久、辛苦很久,最后破参明心时才发觉到这一点。但是能发觉到这一点的人,就表示他的心真的够细了,所以每一个很微细的机锋都可以领受到。所以想悟入般若禅的人,一定要先修止,要有能力让自己的觉知心制心一处而不攀缘外尘。
  同书331 页亦说:
  因为事实确是这样,所以在般若的修证以前,一定要先修定力,基本的定力具备了以后,你才有办法明心;心很粗糙的人,是无法破初参的;因为定力发起了,你的心已经比以前细腻了,才有可能找到心真如而破参。
  同书332 页说:
  禅就是这样子,佛菩提道就是这样子,所以才会教你先修定力,用定力把烦恼根摇动、摇动,松动了以后再用智慧来把烦恼拔掉。所以先要教你修习基本的定力,使觉知心能够制心一处、专心不摇动。
  求悟者为何必须先有定力,同书345 页中如是说明: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这是因为他的定力还没有发起来,这是指导老师的问题,没有方便善巧对治他的睡眠盖。这种人修什么法门最容易对治呢:无相念佛!当你无相念佛很纯熟的时候,一上座就不会被瞌睡虫障住;睡眠盖严重的人不能修打坐的静夫,他只可以修动中的功夫;所以有睡眠盖的人修我们这个法门不会有障碍,去学打坐,他就没有办法修,上座时不是在打坐,而是坐著睡觉。
  想要证得三果功德的人,必须有未到地定作基础才能进修,才能在离欲时发起初禅而得实证三果,所以在347 页中说:初禅的发起固然主要是把五盖除掉,但是还要具备未到地定的功夫,并不是单把五盖除掉就可发起初禅。什么样的未到地定功夫可以发起初禅呢?如果你把无相念佛的功夫做得很好,时时刻刻都在忆佛的念当中,这个定力就够你入初禅了;有这个功夫而仍然入不了初禅,是因为性障五盖所障。
  平实于《胜鬘经讲记》第五辑122 页则说:
  这意思是说:来正觉修学三乘菩提,不管是哪一乘的菩提法,想要修学时,亲教师交代你的其他注意事项,你也要遵守、也要修学。如果你的老师指示:“你要把性障修除,也要修集福德,还要修习定力。”那么这几个部分就是次法了,这些法可以帮助你亲证三乘菩提。
  123 页也说明定力是见道的实证基础:
  可是在证这个法以前,必须具足次法才能证得这个正法;次法就是修除性障、修集资粮、修习定力;这些次法能帮助你证得正法。
  于《楞伽经详解》第八辑153 页中说:
  离念灵知心既然晨晨从自心如来而出现,出现之前实无此心,则知离念灵知心本无今有、乃是有来者,不离来相;夜夜眠熟无梦时复断,则是有去者;有来有去者,则非 佛所宣示不来不去之实相法……未修无相念佛法门之前,未得此净念相继境界故,故仍是有来有去之法;必须以此定力,藉由禅宗观行之法,而觅得第八识自心如来已,现见自心如来从无始劫以来本不曾来,故尽未来际亦将永远不去,如是修证者,方是亲证不来不去者。
  于《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11 页中说:
  可是有的人都不衡量自己:“我来同修会应该检点自己的慧力够不够?我的福德够不够?我的性障消了没?我的定力有没有?我的信力具足了没有?我对于这如来藏有没有信力?万一让我证得,我会不会退转?”都没有衡量信力够不够,一心想著:“我来了就是要求悟啊!”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36 页中说:【一般菩萨是慧多而定少,所以来到我们同修会的第一步就是修习基本定力——无相念佛、看话头,要让你定慧等持。】
  同书268 页说:
  全球去找找看,有谁写书出来可以证明他已经证得如来藏而说是开悟了?都没有啊!都是落在意识境界中,你想要开悟就只有到正觉来了,当然要认知:开悟不是容易的事。既然如此,一次悟不了,那就再努力,检讨自己悟不了的原因:是盗法心态的问题?是福德的问题?性障的问题?定力的问题?慧力的问题?原因很多。
  这也说明,正觉同修会自始至终都主张要有未到地定的定力才能求开悟,符合根本论中的开示。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135 页也说:
  断欲的人,离欲而不起贪的人,只要无相念佛的功夫很好,就可以发起初禅;因为无相念佛的功夫很好时,可以入未到地定。有了未到地定,又离欲界贪,初禅就自然发起了,真实超离恶觉观,也叫作离生喜乐地。但这个离生不是离三界生,是离欲界生,这就是修禅定。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初禅修证的原理,每天在未到地定中耗时间,有时入定三天三夜才出定,但是初禅始终证不得,就是因为他没有离欲界贪,所以未到地定功夫尽管很好,初禅永远不现前。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145 页说:
  【初禅不难得:初禅之所以难得,大多在于性障,不在定力。无相念佛的定力只要很好,再把性障除了,初禅就自动出现了,所以初禅不难得。】
  于讲解般若智慧金刚三昧的《楞严经讲记》第三辑312页,平实说:【精进禅三快到了,恐怕定力不够,于是每天努力拜佛,能每天努力拜佛就可以一心不乱,所以定力没问题。】
  于第九辑56 页中也说:【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快速“自得心开”,定力与正知正见的建立都非常重要,而这两个部分却是要假借各种方便来建立起来。】
  于第十辑35 页中说:【经由正确知见的熏习以及定力的锻炼,再生起疑情参究时,突然遇到某一个适当的因缘,自然就破参明心了。】
  同书81 页中说应该有定力相应才能真实证悟:
  这其实还是意识心,这可就比修定所得的离念灵知更差,因为他只有前念与后念中间的短暂一、二秒钟离念,连基本定力都没有。这样观察,就可以知道他们都不是真实证悟。
  《金刚经宗通》第八辑第9 页也说:
  因此,我们教大家修学无相念佛,转成看话头的功夫;我们只规定要有动中看话头的纯熟功夫,有这种动中的未到地定功夫就行了。如果要规定先证得初禅的条件,我看大乘了义法就无法传下去了。
  以上所载谈到定力之文字,多为套书中之所说,单本书中所说者仅于开头列出《宗通与说通》一段文字为证,其余诸多单本书中所说虽多,例如《大乘无我观》……等,则不一一列举。之所以必须如是不厌其烦列举这么多的讲经记录中的开示作为证据,是因为近年会中某师诬谤平实近来改变说法:以前没有要求必须定力才能证悟,现在改为要有定力才能证悟。为免读者或会中四众误会,是故不厌其烦列举以上众多证据,证明正觉同修会打从一开始弘法之最早期,甚至是正觉同修会尚未成立以前的个人弘法时期,便已要求必须修练定力才能求悟的事实;也藉此证明,若无定力者,纵使善知识帮助得悟以后,他仍然会因为恶因缘而导致退转,证明他是没有真如心的证转功德。
  这是因为若无定力,悟后不得受用,对于观行所得无法生忍,即等于未悟;其所谓之悟只是知识而非实证,属于 世尊所已指斥的“干慧”。以无定力支持其所悟内涵而不能忍,致令观行所得之智慧境界不能成为自己所转依的境界,则其观行所得智慧不能恒时运转,故非实证者,即应收回以前对他所作的开悟印证。由是故说,必须有各该实证解脱果或实证大乘见道、实证大乘无生法忍必须相应之定力作为支持,所证方为真实,否则即无法证转,皆是“干慧”知识而非实证,并非实修定力后所作之观行而无法成功转依故。以此缘故,正觉同修会初始弘法之时,即要求所有学员必须有深厚之无相念佛动中修来之功夫,并且必须再转为看话头之深厚功夫,方始录取参加禅三,助其证悟。最早期“悟入”者有多人并未经由禅三报名之审核(当时所有人皆得参加禅三,随即助其证得真如),导致后来一一退转,大多由于定力不足所致,亦有未修次法伏除性障即予引导悟入真如所致。由此缘故,随即开始审核其性障之伏除、定力之强弱、福德之多寡……等,然后方始助其证得真如,退转之现象随即消失。
  这都是正觉同修会成立之前的个人弘法时期,即已不断经历之事实;然而,平实如是作为,终究只是一己之见解,未觅得经论依据之前,不得明言:“证悟三乘菩提者必须有定力作为依持方能实证。”如是原则,于此以前实不便公然明言,只能依此见地于度众时实行之。是故正觉同修会中之学员们,于会中修学三乘菩提之时,必皆要求深厚之看话头功夫,以其属于动中修得之未到地定故,如是要求及实行之后,得有次法支持而得渐渐上进,终不退转。大乘真见道之证真如,依正觉同修会规矩之施设,认为必须有未到地定之定力(极纯熟的无相念佛功夫或看话头功夫),而使其证真如之智慧转依成功,方能安忍于第八识之真如境界,则悟后方能得忍,不必也不欲别求其他证真如之想象境界,方是第七住之位不退菩萨。二十余年来如是作为,即是主张必须有未到地定作为支持之实例。
  又如相见道位完成时,至少必须有顶级三果(中般涅槃)之解脱果实证作为支持,也就是必须已除五盖性障而有不退失之初禅具足圆满发起,其已具足之相见道位智慧及解脱功德始能证转,能证转之后始能入地。若还没有各解脱果、大乘无生智慧果应该相应之不同层次定力支持,而竟倡言实证者,皆不能外于因中说果之大妄语业。
  如是之理,本应于初始弘法之时即大力宣说之;然而一时未能觅得经论依据,不能冒然大举而说,以免少闻寡慧学人甫闻平实之语,随即毁谤又增口业,只能偶尔方便略说,并如是要求会中所有学人。后因增上班中传授《瑜伽师地论》至卷53,见论中有如是言:“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初禅乃至四禅)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未到地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以此缘故,以此为据而于增上班课程及讲经时明确说之,不意竟有会中某老师言:“导师最近讲法已稍微在修正法义,说要有未到地定功夫才能说已证初果。亲教师以前依讲义教导学员这部分有误,我第一个要对学员众忏悔。宗门见道与教门见道不同……”云云,视我会中禅净班教材要求必须有动中定力之内涵为无物,而此教材是所有亲教师授课时都必须教导给学员者,该亲教师当然应知教材中这些规定与内容,竟然还作彼说,真属颟顸之人也。
  以此缘故,特将拙著诸书中语句摘录胪列如上,证明余于初始弘法之时即已主张:必须有基本定力方有悟缘,若无定力即无悟缘,勉强助其实证之后皆无法转依成功——证而不能运转,即非真实证转者,久后不免退转,是故后来退转时即应说彼并非真实证悟者。平实二十年来如上开示之文献俱在,皆属事实,并非迟至2013 年方才开始有如是说;于今如是举证而消弭其邪见,冀能使其忏悔而灭其口业。至于其所言“宗门见道与教门见道不同……”等妄语,平实已于《宗通与说通》中详实解说,该师仍未能读懂,实属憾事,本会将另行私下处理之。〔编按:该亲教师已于2014 年8 月的亲教师会议对众忏悔。〕
  如是举证,说明“断三缚结应证应转”之“证初果”者,必须有未到地定支持,方能转依成功而获得证转之功德,成为实证之初果人而非因中说果。如是正理,一切学人皆当在意,依此检视自己之实证果德方可开口言己所证;否则皆不免大妄语业,来世必入三涂,学人于此应须知之。
  (待续)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