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期
般若中观(连载5)----游正光老师
2020-07-09  浏览:1428
在目前佛教界里,能够符合释迦世尊所阐扬的大乘菩萨法道,除了正觉同修会外,再也没有其他佛教团体能够提出类似的说法。为什么?这可从正觉同修会的〈正觉发愿文〉可以一窥全貌,全文如下:
  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
  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
  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
  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
  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
  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
  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
  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
  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
  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
  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
  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
  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1
  注1 参见成佛之道网址:(撷取日期:2011/9/20)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999-7.htm
  此外,正觉同修会、正智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后面都列有〈修学佛道次第表〉三阶段,可以作为学人了解修学佛菩提道次第的参考。
  略释如下:
  正觉同修会所修学的法是大乘菩萨法,不是二乘小法;会中同修们所遇到的法,都是大乘胜义僧所传授第一义谛明心见性乃至成佛的法,而不是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小法。因为有大乘胜义僧传授正确的佛法知见,所以能够很快的获得真见道—明心—证真如,发起般若的总相智慧,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乃至很快地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成为十住满心菩萨。
  接著跟随平实导师转入宗门修学禅门的差别智,深入了解及亲证三乘“人无我”的种种差别相,因而圆满了相见道位的别相智。由于菩萨有总相智及别相智的智慧,以及不忍众生被邪师误导的悲心,深刻体验若不摧邪,难以显正 2 的事实,所以不畏惧个人生死,勇敢地站出来宣说世尊正法,来摧邪显正,救护佛弟子们走上正确的佛菩提道。
  此外,会中的菩萨们不仅摧邪显正,救护众生向正道,而且还要跟随平实导师修学甚深微妙的唯识真实理:
  一者、未来可以通达初地的法无我智。
  二者、可以离开男女贪的欲界爱,于一刹那遍身发起初禅,依于断三缚结及明心证真如的功德,断除五下分结而成为最顶级的
  三果人,性障永伏如阿罗汉。
  三者、具足初地所需具备的广大福德。
  四者、于前面三种资粮具足后,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开示,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也就是在佛前发十种尽未来际无尽的大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无有休息。菩萨发了十无尽愿,尽未来际受持,永远不会舍弃任何一位众生,有这个增上意乐,所以菩萨不畏隔阴之迷,继续投胎受生死苦,继续取得五蕴身来利乐众生,于未来际无有穷尽。合此前面所说四事,才能成为初地入地心的菩萨。又菩萨依照佛所说的无生法忍微妙智慧,善于修学菩萨的十度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一一亲证诸地无生法忍所需的道种智而没有任何障碍,最后得以成就大菩提果——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成佛后,仍然依照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正觉同修会中的弟子四众,以至诚心发起如是大愿,祈愿释迦世尊大慈大悲,暗中冥助弟子们成就大愿。
  然而这一切大心大愿之行,最后则是归依释迦牟尼佛!
  归依十方一切佛!
  归依 大乘胜义僧!
  归依 究竟第一义!
  注2《成唯识论》卷3,《大正藏》册31,页12,下18-19。
  从正觉发愿文的道次第及内容来看,已经将菩萨五十二阶位圆满铺陈,包括了修学大乘法,得以明心见性、出来摧邪显正,以圆满三贤位的人无我智。接著修除性障、发十无尽愿等,得以转入初地,随后开始次第圆满地上菩萨的法无我智,乃至究竟圆满佛地的功德。最后再依著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因此正觉的发愿文,完全符合释迦世尊所说成佛之道的次第及内容,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弟子们,应该依此次第修行:
  一者、不会走上修行歧路,与佛道越走越远;
  二者、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乃至最后成就大菩提果。
  然而在佛门中,总是会有一些愚痴人提出乖离 释迦世尊成佛之道的邪说,而且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出现,譬如有一类人主张“十住就是十地”,他们不肯承认经中说的十住有时是指三贤位中的第十住位,有时是指十地中的第十地,不肯依照前后经文来作正确的定义;这样的人,名为不懂佛法者,其心已经迂曲不直心了。为什么?一者、如果十住就是十地,菩萨五十二阶位,不就变成四十二阶位了吗?这样说法,即是明白地指责释迦世尊说法错了,是公然诃责释迦世尊不如法。像这样昧著良心的说法,在四阿含诸经都说,已成就毁谤世尊的重罪,不能不慎啊!
  随举经文之开示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拘罗山,侍者比丘名曰罗陀。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至尊者罗陀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问罗陀言:“汝为何等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罗陀答言:“我为知苦故,于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时诸外道闻罗陀所说,心不喜,从坐起,呵骂而去。
  尔时罗陀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向所说,得无毁谤世尊耶?将不令他难问、诘责、堕负处耶?不如说说、非如法说、非法次法说耶?”
  佛告罗陀:“汝真实说,不毁如来,不令他人难问、诘责、堕负处也,是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所以者何?色是苦,为知彼苦故,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受、想、行、识是苦,为知彼苦故,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佛说此经已,罗陀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3
  注3《杂阿含经》卷6,《大正藏》册2,页38,上28-中15。
  在《杂阿含经》中的记载:在佛世,凡是出家比丘、比丘尼,不论是在外为人说法,或者与外道论法等等,待其回到精舍后,都会向佛禀白请示:“为某甲说法,或者与某乙外道论法,说法内容如何如何,这样说法到底是如法说?不如法说?有没有成就毁谤世尊之重罪?”佛就会依弟子所说的内容加以开示。如果弟子是如法说,佛会跟弟子说:“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是如法的,没有诬谤如来!”如果弟子说法不正确,佛会告诉弟子们错误在哪里,以便修正其错误处,未来不再违犯。从上面可知:在佛世的时候,出家比丘、比丘尼们在外为人说法、与人论法,尚且都会向佛禀白说法、论法内容,以免因为说法、论法内容错误,却说是世尊所说而成就毁谤世尊重罪。更何况是末法无佛住世的时代,更应该谨守世尊告诫,如法、如实宣说,而不是为了争名闻、争利养乃至争胜心,就随便捏造与世尊不同的说法而说是 世尊所说,以掩饰自己的不如法。然而末法时代,还是有愚痴无智众生,竟敢随便窜改世尊所施设的菩萨五十二阶位,而说十住就是十地,若不是极度愚痴之人,何能至此?
  二者、佛弟子们都知道:五十二个位阶中的十住位属于三贤位的菩萨阶位,而十地属于圣位菩萨阶位,如果含糊笼统一概指称十住就是十地,表示十住的境界等同于十地,那就是将低阶的十住高抬到高阶的十地,或者将高阶的十地贬抑到低阶的十住,这样的说法,乃是不伦不类、非常荒唐的说法。譬如有一乞丐,逢人便说:“我就是当今的国王,你们应该礼拜我。”如果是你的话,你会相信吗?想也知道,当然不相信。既然不相信,那么这位愚痴人所说的:“十住就是十地”,你当然也不会相信了,因为那是非常荒唐的说法,不是吗?
  三者、如果十住等同十地,地上菩萨的镜像、光影、谷响……等现观将摆到哪里去?如果是摆在三贤位中,任你找遍经典,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开示。如果有人昧著良心不承认有这些现观存在,可是在经典里明明有这些现观名相存在,不是不存在啊!又如何自圆其说呢?或者有人狡辩:“种种的现观,都是指同一件事,只是用不同名相来解释而已。”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些现观的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应该没有差别,可是在经典所说各种现观名相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本来就不是同一件事,为何硬要说是同一件事呢?这样的作法,乃是不诚实的作法,本身就不如法,那是毁谤世尊的重罪,也是佛在四阿含所诃责的愚痴人 4。由此可以证明:十住与十地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愚痴人说:“十住就是十地”,那是不如法说,已经成就诬谤如来的重罪。
  注4 在中阿含、杂阿含中,佛对于说法颠倒的弟子们,譬如乌陀夷、阿夷哆、阿梨咤、鬘童子、盘禂、阿浮毘等人,曾当面诃责汝愚痴人。
  由上面分析可知,提出“十住就是十地”说法的人,表示他根本没有对菩萨五十二阶位应该有的正知见;或者被人提出质难以后,为了掩饰自己的落处不让人知道,故意扭曲世尊的说法,谎说十住就是十地;这不仅心已迂曲、不直心,而且还拿自己未来无量世的法身慧命来陪葬。这样的人,是佛在经典所诃责的愚痴人,也是无可救药的人。
  第五节二主要道汇归于佛菩提道
  既然佛法有二个主要道:二乘的解脱道与大乘的佛菩提道,必然有著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因此有必要加以陈述说明,让大众了知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间的关联性,才不会对佛法茫然无知,因而走上与佛法无关的外道邪法中。本节将分二个重点来说明:第一个重点——二个主要道的关联性及差异性。第二个重点——二主要道到底应该汇归于哪里?是归于二乘的解脱道?还是归于大乘的佛菩提道?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二个主要道的关连性及差异性。
  如前面第二节到第四节所说,在解脱道中,具足次法以后断了三缚结,就是初果须陀洹;与佛菩提道的六住位将近圆满时,必须作四加行,得以双印能取空与所取空,因而断了三缚结,也从道理上面信受能取心及所取境都是自心空性之所变现,成为菩萨须陀洹;乃至菩萨于七住明心不退者,成为证真如的真见道位菩萨,其解脱果中的解脱受用相当。在解脱道中,行者能够薄贪瞋痴,成为二果斯陀含,与佛菩提道十住位菩萨眼见佛性,成为菩萨二果斯陀含,其解脱受用相当。在解脱道中,行者断了五下分结,成为三果阿那含,相当于佛菩提道十回向位快要满心前,发起初禅而同时成为菩萨三果阿那含。在解脱道中,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阿罗汉,相当于佛菩提道十回向满心位,且有发起圆满初禅的四果慧解脱菩萨阿罗汉。又解脱道中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与佛菩提道三地满心菩萨具有的四禅八定等相当。然而初地菩萨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是为阿罗汉所不能断的烦恼,当然不是阿罗汉所能思议的,所以菩萨于十回向满心时,成就慧解脱阿罗汉证量,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可是菩萨为了修学无生法忍的道种智,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取得未来世新的五蕴身来修行,如是经过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到了六地、七地,可以具足证得四禅八定、灭尽定,乃至念念入灭尽定,虽然与阿罗汉同样断除分段生死,可是六地、七地菩萨不仅有无生法忍道种智、有广大福德,而且七地还断尽三界爱烦恼习气种子随眠,以及部分无始无明,是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所无法思议的境界。由此可知:三乘有其相关性,那就是三乘圣者同断三界爱烦恼现行,所以有初果断三缚结,乃至四果断五上分结之不同果证。其差异者,菩萨除了明心打破无始无明以外,还有福德、禅定及所断的烦恼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等,都与二乘人大不相同。这就是三乘法教的相关联(共道)与差异(不共道)的主要分野,至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详细内容,将于第二章中再分章节加以说明,在此从略。
  或许有人会怀疑:二乘有四果之分,菩萨真的也有四果之分吗?有什么根据说菩萨有四果之分?
  基于此,笔者引经据典来加以说明:
  善男子!须陀洹者亦名菩萨,何以故?菩萨者即是尽智及无生智,须陀洹人亦复求索如是二智,
  是故当知须陀洹人得名菩萨;须陀洹人亦得名觉,何以故?正觉见道,断烦恼故,正觉因果故,
  正觉共道及不共道故;斯陀含乃至阿罗汉亦复如是。5
  注5《大般涅槃经》卷36〈迦叶菩萨品第 12〉,《大正藏》册12,页577,下25-页578,上2。
  《大般涅槃经》卷36 开示:
  菩萨求尽智 6 及无生智 7,当然也有四果之分,所以不论是二乘或者是大乘,两者共同的地方,都是依所断除的烦恼程度不同而有初果到四果区分。但是菩萨不共二乘最基本的地方,那就是二乘人没有明心、见性;虽然三乘都有见道之称,但是二乘与大乘见道的定义很不一样。二乘的见道是观察蕴处界虚妄后,将三缚结断除名为见道,大乘的见道是指菩萨明心证真如同时也断三缚结,名为真见道;也就是说,二乘人观察蕴处界虚妄,包括一切粗细意识我在内,也都是虚妄,不再认定意识我为真实我,名为见道;大乘的见道是指菩萨先断三缚结得初果以后,又进而参禅,于因缘成熟时,以一念相应慧找到真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智慧,然后依真心的实际理地,以及所发起的般若智慧,重新来观察蕴处界虚妄,包括意识我也是虚妄,所以确定真心才是真实我,意识我不是真实我,名为大乘见道。由此可知:二乘与大乘的见道,真的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是在蕴处界上用心,后者是在真心如来藏上用心。
  注6 尽智,就是烦恼已断,后有永尽的智慧。菩萨与二乘人的尽智有所不同,二乘人纯粹是在蕴处界用心,将三界爱烦恼现行断除。菩萨则是依于所证如来藏本来无生的体性,将烦恼现行断除的智慧。二乘人有了尽智以后,就会想入涅槃,菩萨有了尽智以后,为了无生法忍道种智,不会想入涅槃。
  注7 无生智,就是知道如何不再出生三界,而为人宣说的智慧。三乘所说的无生智有所不同,二乘人是将自己的蕴处界灭了,为人宣说不再出生三界的智慧,说之为无生智;可是菩萨是依所证得如来藏本来无生而发起为人宣说的智慧,说之为无生智,所以说,无生智是三乘对所现观对象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智慧,前者依蕴处界,后者依如来藏。
  又二乘的见道是观察蕴处界虚妄后断了我见,然后依此见道功德,进而将我所执、我执之烦恼现行断除,成就声闻、缘觉四果之果证。大乘见道是行者找到真心第八识,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开悟,打破无始无明已同时断了我见,然后依此大乘见道及证初果的功德,伏除我所执、我执之烦恼现行,乃至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以及多分、少分的将无始无明断除,而成就菩萨四果之果证。这样的差异,导致二乘与大乘的修行大不相同,此中的差异,将于第二章与第三章分别加以说明,在此不再赘叙。由上面分析可知:三乘所断者都是有烦恼障的现行,也就是观察蕴处界虚妄,将我见、我执、我所执断除,成就三乘四果之果证,此为三乘相关联的地方;但是二乘人没有明心、见性,大乘菩萨有明心进而见性,是已经打破无始无明,发起般若智慧等等,是为三乘菩提的最大差异处。
  第二个重点——二主要道到底应该汇归于二乘的解脱道?还是汇归于大乘的佛菩提道?自古以来,总是有很多诤论存在,到目前为止,佛门凡夫之中还有这种情形发生,还再继续炒这盘冷饭,因此有必要加以说明,让未来佛弟子们不必再炒这盘冷饭,以免有人被错误教导而毁谤佛所说的正法,若以修学佛法、福德、智慧为先,却造下诬谤如来重罪于后,岂不哀哉?今举经文来加以说明,
  如《胜鬘经》卷1 开示:
  佛告胜鬘:“汝今更说一切诸佛所说摄受正法。”胜鬘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即白佛言:“世尊!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何以故?摩诃衍者,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诃衍出生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出世间善法,依于大乘而得增长;是故,世尊!住于大乘、摄受大乘,即是住于二乘、摄受二乘一切世间出世间善法。”8
  注8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大正藏》册12,页219,中5-15。
  佛告胜鬘夫人:“今天你更应该说一切诸佛摄受众生正法的真实内涵。”胜鬘夫人向佛禀白:“善哉!世尊!愿听世尊教诲,演说一切诸佛摄受众生正法的真实内涵。”接著胜鬘夫人再向佛禀白:“世尊!摄受众生的正法就是摩诃衍、就是大乘。为什么?因为大乘法出生了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善法、出世间善法。世尊!如阎浮提的清净大池出生了八大河,就像这样子,大乘法出生了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善法、出世间善法。世尊!又一切种子要依大地才能发芽、生长、茁壮,就像这样子!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善法、出世间善法都依于大乘法而得增长。世尊!安住于大乘,用大乘法来摄受众生,让二乘法得以安住而不断绝,可以摄受二乘人,可以摄受一切世间善法、出世间善法。”从经文的开示可知:大乘法出生了一切声闻、缘觉、世间善法、出世间善法,也因为有大乘法住持的缘故,让二乘等法得以安住而不断绝,所以二乘法、世间及出世间善法都要依止于大乘法,才能延续而不断绝。由此可知:二乘声闻、缘觉、一切世间善法、出世间善法都要汇归于大乘法,不能离开大乘法而有、而存在,所以大乘法是小乘法的依归处。如果没有大乘法来住持,不仅小乘法无法于世间弘扬,使得世间充满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来祸乱众生,而且世间及出世间善法也无法存在,所以小乘等法都要依止于大乘法才能存在,大乘法是小乘等法的基础。此外,大乘法才是释迦世尊所说最究竟、最了义的正法,二乘法不是最究竟、最了义的正法。又《胜鬘经》同卷里,也作同样的开示如下:【若如来随彼所欲而方便说,即是大乘,无有三乘。三乘者入于一乘,一乘者即第一义乘。】9
  注9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大正藏》册12,页221,上16-18。
  一切诸乘都是从唯一佛乘、唯一大乘而出,三乘最后都汇归于唯一佛乘,而唯一佛乘就是演说明心与见性的第一义谛乘。可以证明:大乘乃是佛所说最究竟、最了义的正法,二乘法要汇归于大乘法,才能在世间弘扬。不仅《胜鬘经》如是说,《妙法莲华经》卷1 也开示“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10
  注10《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第2〉,《大正藏》册9,第7 页,上29-中29。
  由 佛的开示可知:诸佛开示众生种种正知见,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就是明心、见性,传授众生唯一佛乘,让众生能悟入大乘法而修行,因此没有所谓二乘(大乘、小乘)之分,也没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分,只有唯一佛乘(摩诃衍的大乘)而已,由于众生种姓、根器等等不同,所以佛用种种善巧方便力,从唯一佛乘分别演说三乘,让不同种姓、根器的人得以相应成就。
  由此可知:二乘法是佛特别从大乘法中先析出来的法,专门为二乘人急著解脱于三界生死而说的法;也是佛观察二乘人根器,知道二乘人心性怯弱,若闻佛说“成佛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修行才能成就”,必定畏惧久劫辛勤劳苦修行,因此不敢发大心、行大愿,所以佛以种种方便力,在佛菩提道中途,施设让二乘人有一个止息之处,为二乘人说二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即是佛在《妙法莲华经》所说的化城 11,让二乘人于此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待二乘人既得止息,无复疲倦,佛即灭了化城,再告诉二乘人:“二乘的涅槃法只是在佛菩提道中途所变现的一个化城,是中途暂时休息的地方,不是最究竟的地方。真正止息及究竟处是大乘法,它非常殊胜,有很多法宝可以启发行者智慧,未来可以成就佛道。”佛如是鼓励二乘人回小向大、发菩提心,二乘人见大乘法非常胜妙,也不可思议,心生爱乐,因此回小向大,发大心、行大愿、广度一切众生,而迈向佛所说的成佛之道。由此可知:小乘法的果证是佛在佛菩提道中所施设的化城,是让二乘人止息的地方,让二乘人可以实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待二乘人亲证二种涅槃,对佛的开示具足信心后,佛再为二乘人演说唯一佛乘——摩诃衍的大乘法,让二乘人发起勇猛心而行菩萨道。因此缘故,小乘法是佛为二乘人特别从大乘法中所析出来的法,是为急求解脱生死而有胎昧的菩萨们方便施设之法,本质仍是依于大乘法而有的法,也是修证大乘法的副产品。先让这些未离胎昧的菩萨们实证以后,再告诉他们说大家本来就是久劫已行菩萨道的人,然后舍弃声闻心态而回入菩萨道中,继续为众生演说大乘法;由于有菩萨出来弘扬大乘法,才使得小乘法得以彰显而不坠。现在二乘法也是由正觉同修会的菩萨出而住持,才能继续延续下来,五百多年来南传佛法的实证解脱之道已经失传的事实,才终于由正觉妙法的弘传而彰显了出来,才能在《阿含正义》的细说之下,开始声闻解脱道的复兴之途;既然小乘法尚且依于大乘法方能彰显,更不用说世间法及出世间法,当然都要依大乘法而有,不能外于大乘法而有世间法及出世间法存在。
  注11 详见《妙法莲华经》卷3〈化城喻品第 7〉。
  此外,《大乘宝云经》也如是开示,一切诸乘都是从唯一佛乘、唯一大乘而出,无有余乘若二若三:善男子!如是菩萨信于菩提、信佛出世,复作是念:“所闻一乘、唯一佛乘皆是真实,非是欺诳,不虚不谬。所以者何?诸乘皆从大乘中出,譬如阎浮提洲乃有诸洲而相围绕,各各名字皆悉属于阎浮提洲,总说其名入阎浮提。一切诸乘亦复如是,依大乘出,无二无三,是处不疑,如是信于一佛乘道。”12
  注12《大乘宝云经》卷3〈平等品第 3〉,《大正藏》册16,页258,中25-下3。
  由佛的开示可知:所有诸乘都是从大乘中析出来的,所有的法不论是小乘的声闻法、中乘的缘觉法,都要汇归于唯一佛乘的大乘法。如果没有大乘法,根本不会有二乘法存在,所以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础,实际上无有二乘、三乘之说。如果佛门中,有法师、居士们提出这样的主张,才是真正符合世尊的说法,这样的人方可名为善知识;如果不是这样主张,即是魔说,名为恶知识。譬如有出家、在家二众提出这样的主张:“小乘是大乘的基础”13、“大乘佛教是在小乘佛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4、“小乘经是修学大乘的基础,大乘佛法建立在小乘之上”15 等,彼等认为大乘法是从小乘法出生的,所以主张小乘法是大乘法的基础等,那都是不正确的说法,完全违背释迦世尊及诸大菩萨的说法。又大乘法函盖二乘法,佛所说初转、二转、三转必然是一脉相连,没有任何矛盾或不合乎逻辑的地方。因此,如果有假藏传佛教的喇嘛行者主张:“如果从小乘的观点,分析大乘的诠释,必然找不到矛盾或不合逻辑的地方。反之,如果从大乘的观点,检查小乘的诠释,必然发现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16“佛陀有三次重要的转——传统上,佛陀对弟子主要的三次佛法教示,传统上称为三转。严格地说,这三次转所开示的法教是互相矛盾的——某些内容不相符合。”17 表示提出这样主张的人是佛法的门外汉,根本不懂佛法,完全违背释迦世尊的说法,不仅违背了圣教量,也违背了三乘菩提亲证者的现量与比量观察,成就了四阿含诸经所说诬谤如来的重罪。
  注13 参见维基百科网址:(撷取日期:2011/9/20)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4%B9%98%E4%BD%9B%E6%95%99
  注14 净慧法师于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主讲:大乘、小乘、生活禅,演讲日期:1993/7/21。参见柏林禅寺网址:(撷取日期:2011/9/20)http://www.bailinsi.net/03shc/01csrjqln/03ks/003.htm
  注15 参见净空法师影音图文检索中心网址:(撷取日期:2013/12/2)http://ft.amtb.tw/dv.php?sn=15-013-0006lang=zh_TW
  注16 第十四世喇嘛讲述,郑振煌中译,《西藏佛教的修行道》,慧炬出版社(台北市),2001.3 初版1 刷,页23。
  注17 杰瑞米?海华,法兰西斯可?瓦瑞拉编著,靳文颍译,《揭开心智的奥秘》,众生文化(台北市),1996.6.30 初版,页71。
  综合上面所说:佛法的二个主要道─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有关联性,也有其差异性;而且二主要道,从现量、比量、圣教量等三量的每一量来看,都要汇归于佛菩提道;这也正是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础所在,是一切正信佛弟子的共识,而且是万古都颠扑不破的正理。如果学人能够认清这二个主要道的架构、内涵及差异处,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才不会走上岐路,而延误自己的成佛之道时程。
  (待续)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